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2, Vol. 52 ›› Issue (1): 94-.
摘要: 架底金矿床位于贵州省莲花山背斜南东翼,距背斜核部3 km,是近年来在国内发现的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的第一个大型原生金矿床。架底金矿床与黔西南其他金矿床类似,属微细粒浸染型,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岩浆水的特点。玄武岩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地层,玄武质火山角砾岩是矿区最主要的容矿岩石。矿化趋势分析显示:莲花山背斜(次级揉褶)与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的叠加区是有利的成矿部位,控制矿床中各矿体的分布规律及产出特征;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直接控制了矿体近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且越靠近莲花山背斜核部,矿体品位越高、厚度越大。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指示:在矿区目前已发现矿体的顶部可能还存在断控型或层控型金矿体;源自深部的含金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至一定位置后沿层间破碎带由东向西运移,且至少经历了2次主要的成矿作用阶段。综合研究认为整个莲花山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区内金矿床在南北方向可能按一定规律呈等距、不等距分布,推测东西方向受叠加褶皱控制的有利成矿区距莲花山背斜核部超过5 km。区内除峨眉山玄武岩外,在上二叠统龙潭组以及三叠系中都有可能在构造有利、岩性适宜的部位形成层控型或断控型金矿体。
中图分类号:
[1] | 许庆林, 孙丰月, 李碧乐, 杨延乾. 青海东昆仑哈陇休玛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512-1524. |
[2] | 唐名鹰, 朱德全, 丁正江, 陈建, 王炜晓, 董振昆, 高振华, 苗晓军, 郑成龙. 柴北缘阿日特克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525-1539. |
[3] | 陈 静 . 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千枚岩碎屑锆石年代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558-1574. |
[4] | 辛 未, 孟元库, 许志河, 孙丰月, 钱 烨. 哀牢山成矿带长安金矿床成因: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测温和H-O-S-Pb同位素制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610-1625. |
[5] | 王 硕, 孙丰月, 王 冠, 刘 凯, 刘云华. 黑龙江省四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来自矿床地质、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O-S同位素的制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626-1648. |
[6] | 李梦玲, 孙珍军, 于赫楠, 付 浩, 胡 涛. 秦皇岛茹各庄火山碎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688-1706. |
[7] | 丁清峰, 吴睿哲, 张强, 周轩. 青海东昆仑洪水河铁矿床新元古代含铁建造铁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497-1511. |
[8] | 赵拓飞, 林博磊, 陈昌昕, 王超, 李良. 青海东昆仑西段阿克楚克赛地区新元古代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制约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540-1557. |
[9] | 何锦, 郑一迪, 邓启军 , 何雪琴. 我国北方新生代玄武岩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1): 171-. |
[10] | 张七道, 刘振南, 尹林虎. 深变质岩区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及成因——以滇西陇川盆地温泉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6): 1838-1852. |
[11] | 宫昀迪, 李碧乐, 李治华, 于润涛, 孙永刚, 张森. 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脉成因及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6): 1753-1769. |
[12] | 杨爱雪, 孙德有, 侯雪刚, 王久良, 张继林, 李临位. 冀东峪耳崖金矿区闪长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2): 416-428. |
[13] | 王世成, 杨仲杰, 杨菊, 张璟, 孙守亮, 刘长纯. 辽东石庙沟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2): 429-441. |
[14] | 林成贵, 姚晓峰, 程志中, 颜廷杰, 李生辉, 王伟. 辽宁省桃源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1): 81-94. |
[15] | 范蕾, 王国芝, 石学法, Astrid Holzheid, Basem A. Zoheir.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成矿物质来源探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6): 1648-16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