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春1|2|王胜男1
WANG Ya-chun1,2, WANG Sheng-nan1
摘要:
在综合研究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发育及排烃特征、超压及分布特征和T2源断裂及分布特征源岩、超压和断裂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的基础上:认为青一段源岩和其内超压空间匹配控制着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分布范围,超压和T2源断裂配置控制着扶杨油层油聚集深度和层位,超压和T2源断裂平面配置控制着扶杨油层油聚集的部位。具体表现为:①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倒灌”运移区内T2源断裂发育的区块使扶杨油层油富集;②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倒灌”运移区内,距T2源断裂越近,断距越小,越有利于扶杨油层油富集;③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倒灌”运移区内,油主要富集在T2源断裂的下盘。
中图分类号:
[1] | 陈彬滔, 潘树新, 梁苏娟, 张庆石, 刘彩燕, 王革. 陆相湖盆深水块体搬运体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002-1010. |
[2] | 罗胜元, 何生, 金秋月, 杨睿之, 张君立. 渤南洼陷超压系统划分及结构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37-51. |
[3] | 王卓超,叶加仁.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超压发育特征及其成藏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617-1628. |
[4] | 刘宗堡, 赵淼, 吕延防, 马世忠, 方庆, 郭新.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减薄模式及控油意义[J]. J4, 2012, 42(4): 984-990. |
[5] | 张雷, 卢双舫, 张学娟, 付广, 刘国志, 何欣.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J]. J4, 2010, 40(3): 491-502. |
[6] | 陈瑞军, 李嫄嫄, 贾志. 从TR21孔抽水试验分析板桥凹陷东营组地热资源可采性[J]. J4, 2010, 40(1): 56-60. |
[7] | 刘宗堡, 吕延防, 付晓飞, 付广, 李迪, 李晓伟.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J]. J4, 2009, 39(6): 998-1006. |
[8] | 王文明,王成文. 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J]. J4, 2009, 39(1): 37-0044. |
[9] | 刘宗堡,马世忠,吕延防,马仲尊,谭伟雄. 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J]. J4, 2008, 38(6): 937-0945. |
[10] | 王国民,付 广,庚 琪. 松辽盆地北部嫩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J]. J4, 2008, 38(5): 765-0770. |
[11] | 付广,王有功,苏玉平. 古龙凹陷青山口组超压源岩天然气扩散速度演化史[J]. J4, 2007, 37(1): 91-0097. |
[12] | 杜春国,邹华耀,邵振军,张俊.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成因机理与模式[J]. J4, 2006, 36(03): 370-376. |
[13] | 史建南,姜建群,陈富新,顾国忠. 大民屯凹陷超压发育机制及其成藏意义[J]. J4, 2005, 35(06): 745-07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