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09, Vol. 39 ›› Issue (5): 811-817.
邓虎成1,周文1,2,姜文利3,刘岩2,梁峰4
DENG Hu-cheng1|ZHOU Wen1,2|JIANG Wen-li3|LIU Yan2|LIANG Feng4
摘要:
裂缝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对其成因及期次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定。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裂缝的研究首先选择了相似露头区进行裂缝的野外调查,野外裂缝特征表明:裂缝组系不稳定,受构造变形强度、形态所控制,且构造变形越强,裂缝的发育密度越大;确定了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通过研究区23口取心井岩心裂缝观察描述,岩心上裂缝主要以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张性缝为主,且岩心上裂缝之间的切割、限制及组合关系表明了裂缝期次至少存在2期。最后在野外和岩心裂缝特征、成因及期次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实验,并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背景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形成期次主要有两期,可能分别对应研究区燕山运动二幕和三幕两个构造活动时期。
中图分类号:
[1] | 王玉霞, 周立发, 焦尊生, 尚庆华, 黄生旺.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981-990. |
[2] | 赵谦平, 张丽霞, 尹锦涛, 俞雨溪, 姜呈馥, 王晖, 高潮. 含粉砂质层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以张家滩陆相页岩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18-1029. |
[3] | 冯小龙, 敖卫华, 唐玄. 陆相页岩气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678-692. |
[4] | 田亚, 杜治利, 刘宝宪, 杜小弟, 陈夷.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黄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发育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620-1630. |
[5] | 李亚龙, 于兴河, 单新, 王娇, 史新, 胡鹏.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泥岩封盖性能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070-1082. |
[6] | 赵彦德, 齐亚林, 罗安湘, 程党性, 李继宏, 黄锦绣. 应用流体包裹体和自生伊利石测年重构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藏烃类充注史[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37-1648. |
[7] | 刘鹏, 王伟锋, 孟蕾, 姜帅.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气与致密气联合优选区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692-701. |
[8] | 谭聪, 于炳松, 阮壮, 刘策, 朱玺, 谢灏辰, 罗忠.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336-347. |
[9] | 杜治利, 田亚, 刘洪军, 王凤琴, 杜小弟, 袁远, 仝立华.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9段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358-367. |
[10] | 姚泾利, 赵彦德, 邓秀芹, 郭正权, 罗安湘, 楚美娟.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983-992. |
[11] | 雷宏武, 李佳琦, 许天福, 王福刚.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热-水动力-力学(THM)耦合过程数值模拟[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552-563. |
[12] | 王建民,王佳媛,沙建怀,郭德郧,高海仁,聂武军,秦锐.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特征及综合地质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 409-418. |
[13] | 陈启林,白云来,马玉虎,刘晓光. 再论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构造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697-1715. |
[14] | 王东东,邵龙义,李智学,胡一鸿.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煤层形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726-1739. |
[15] | 付金华,郭少斌,刘新社,王义刚.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382-3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