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7(4) 934-94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10416    ISSN: 1671-587X CN: 22-1342/R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基础研究
纳尔逊湾正呼肠孤病毒非结构蛋白μNS和σNS表达特性的分析
李藤菲,王诗雨,蒋欣如,孙淼,李婷婷,林家锋,王颖,李永刚,陶晓莉()
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检测非结构蛋白μNS和σN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合区域,阐明纳尔逊湾正呼肠孤病毒(NBV)的致病机制。

方法

采用Lipo3000转染试剂将pCAG M3和pEFHAσNS质粒分别和共同转染至BHK细胞中,免疫荧光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用NBV感染BHK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构建σNS蛋白N末端10~60个氨基酸(aa)残基缺失的质粒,免疫荧光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细胞内共定位的结合区域,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μNS和σNS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区域。

结果

亚细胞定位显示,NBV的μNS蛋白在无其他病毒蛋白的情况下会形成包涵体结构,而σNS蛋白弥散地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μNS和σNS蛋白在感染细胞中表达。采用偶联抗体进行免疫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μNS和σNS蛋白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检测到与μNS蛋白相互作用的σNS蛋白的基本区域位于σNS蛋白 N末端区域的60个aa残基区域内。

结论

NBV自噬相关蛋白σNS蛋白可以通过与μNS蛋白相互作用而共同表达于病毒包涵体中,σNS蛋白与μNS蛋白的结合区域位于σNS蛋白N末端的60个aa残基区域内。

关键词: 纳尔逊湾正呼肠孤病毒 蛋白互作 非结构蛋白 免疫荧光法 酵母双杂交实验
收稿日期  2020-10-19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21-07-2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10416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910160037)
通讯作者: 陶晓莉
作者简介: 李藤菲(1995-),女,山东省济宁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病毒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