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2, Vol. 52 ›› Issue (6): 1800-1812.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08
周翔1,李绍虎2
Zhou Xiang1, Li Shaohu2
摘要: 为明确沙河子组优质储层的成因,综合砂岩薄片鉴定结果和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泥岩微量元素等测试的数据,在沙河子组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讨论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沙河子组可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4个体系域;层序格架内成岩特征差异包括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两个部分,层序界面对胶结和溶蚀作用控制较强,界面上压实强度高、胶结物更发育,界面下溶蚀作用普遍;层序演化过程中不同体系域内主要成岩事件对水体盐度、介质环境变化的响应,使低位体系域以方解石胶结和绿泥石环边胶结为主,湖扩展体系域发育强烈的长石溶蚀和伊利石胶结,高位体系域以机械压实、硅质胶结为主,湖退体系域则以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和高岭石胶结为特征。层序格架内不同部位沉积环境差异影响堆积其间沉积物特征,决定了其成岩作用物质基础和初始孔隙度;体系域内水体性质周期性演化,在层序不同部位形成差异性的早期成岩,造成各体系域孔隙演化路径差异,使湖退体系域和湖扩展体系域成为油气聚集时最有利的储集体。
中图分类号:
[1] | 陶永富, 李达, 黄长兵, 廖鸿辉, 张华琴, 寻升, 李翀, 吴伟. 乍得南部Bongor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6): 1689-1699. |
[2] | 张大智, 初丽兰, 周翔, 王晓莲, 李鑫.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气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1): 22-34. |
[3] | 单祥, 郭华军, 郭旭光, 邹志文, 李亚哲, 王力宝.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定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金龙2地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二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3): 637-649. |
[4] | 林敉若, 操应长, 葸克来, 王健, 陈洪, 吴俊军. 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二叠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991-1007. |
[5] | 孙海涛, 钟大康, 李勇, 毛亚昆, 杨宪彰. 超深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孔隙成因及控制因素——以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693-704. |
[6] | 刘鑫金, 冯阵东, 李聪, 周艳, 王亚明. 近源湖盆砂砾岩储层次生溶孔成因探讨——以查干凹陷祥6井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393-404. |
[7] | 贾珍臻, 林承焰, 任丽华, 董春梅, 宫宝. 苏德尔特油田低渗透凝灰质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差异性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24-1636. |
[8] | 陈波, 王子天, 康莉, 张顺存, 史基安.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23-35. |
[9] | 徐波, 唐铁柱, 李辰.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段碳酸盐岩气藏富气主控因素—以陕200井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299-1309. |
[10] | 马伯永, 王根厚, 李尚林, 徐红燕. 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成岩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310-1321. |
[11] | 蔡来星, 卢双舫, 李昂, 石蕾, 刘爽. 松辽盆地肇州区块沙河子组层序格架特征及其对沉积和烃源岩的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724-735. |
[12] | 王淑萍,徐守余,董春梅,王丽萍,刘春平.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北带沙四下亚段深层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747-1759. |
[13] | 陈树民,姜传金,刘立,初丽兰,裴明波.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裂缝形成机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816-1826. |
[14] | 郭佳,曾溅辉,宋国奇,张永旺,王学军,孟伟.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烃类流体活动在成岩作用上的响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123-1133. |
[15] | 田建锋,喻建,张庆洲. 孔隙衬里绿泥石的成因及对储层性能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3): 741-7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