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军1,2,苏小四3,朱 琳3,段福洲4,高 立3,吴曙亮2
YU Jun1,2, SU Xiao-si3, ZHU Lin3, DUAN Fu-zhou4, GAO Li3, WU Shu-liang2
摘要: 从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实际需要出发,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模式、实现方法和功能特点。该系统真实表达了研究区三维地层结构特征,逼真再现了地面沉降模型所预测的地下水流场、地面沉降发展变化过程,并虚拟表现出地面沉降可能造成的后果,为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三维可视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
[1] | 王洁, 宫辉力, 陈蓓蓓, 高明亮, 周超凡, 梁悦, 陈文锋. 基于Morlet小波技术的北京平原地面沉降周期性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836-845. |
[2] | 周超凡, 宫辉力, 陈蓓蓓, 贾煦, 朱锋, 郭琳. 利用数据场模型评价北京地面沉降交通载荷程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511-1520. |
[3] | 付延玲, 骆祖江, 廖翔, 张建忙. 高层建筑引发地面沉降模拟预测三维流固全耦合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781-1789. |
[4] | 付延玲,金玮泽,陈兴贤,谈金忠. 高层建筑荷载引发地面沉降与隆起变形三维数值模拟[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587-1594. |
[5] | 陈荣波,束龙仓,鲁程鹏,李伟. 含水层压密引起其特征参数变化的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958-1965. |
[6] | 徐佩华,黄润秋,陈剑平,袁中凡. 高地应力区复杂结构河谷应力场特征--以锦屏I级水电站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523-1532. |
[7] | 李文运, 崔亚莉, 苏晨, 张伟, 邵景力. 天津市地下水流-地面沉降耦合模型[J]. J4, 2012, 42(3): 805-813. |
[8] | 付延玲. 基于地面沉降控制的区域性松散沉积层地下水可采资源规划评价[J]. J4, 2012, 42(2): 476-484. |
[9] | 骆祖江, 曾峰, 李颖. 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控制三维全耦合模型研究[J]. J4, 2009, 39(6): 1080-1088. |
[10] | 焦珣,苏小四,于军. 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分区[J]. J4, 2009, 39(1): 142-0146. |
[11] | 朱 琳,苏小四,段福洲,胡卓玮,潘 云,高 立. 含水层结构和地下水面形态的虚拟模拟——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 J4, 2007, 37(2): 400-405. |
[12] | 梁秀娟, 林学钰, 于 军. 虚拟现实技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 J4, 2005, 35(05): 636-6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