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1,苗红波2,郭巍1,刘万洙1,徐良1
YANG Guang1, MIAO Hong-bo2, GUO Wei1, LIU Wan-zhu1, XU Liang1
摘要: 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m/z191萜烷、藿烷系列和m/z217甾烷系列进行了油源对比,证实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于上覆地层嫩江组一段,嫩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断裂运移到该油层。属于上生下储的组合型式,断裂是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类型是其主要的成藏模式,该层是黑帝庙地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精细研究姚家组的断裂、低幅度构造与砂体间的配置关系,是今后突破该油层油气勘探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
[1] | 牛子铖, 柳广第, 国殿斌, 王朋, 张家舲, 赵其磊. 查干凹陷中央构造带不同断阶带原油成熟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047-1059. |
[2] | 林承焰, 曹铮, 任丽华, 张昌盛, 范瑞峰, 王叶, 邢新亚, 马晓兰.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598-1610. |
[3] | 高帅, 马世忠, 庞雄奇, 巩磊, 陈昶旭, 高昂, 秦旗.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定量分析及有利区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36-45. |
[4] | 冯方, 王晓杰, 吕本勋, 吴小斌, 李海燕. 亚诺斯前陆盆地MM油田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269-1277. |
[5] | 孙忠军,杨志斌,秦爱华,张富贵,周亚龙. 中纬度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063-1070. |
[6] | 曲希玉, 杨会东, 刘立, 刘娜, 齐赞, 唐惠. 松南油伴生CO2气的成因及其对油气藏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39-48. |
[7] | 刘华,蒋有录,徐浩清,宋国奇,蔡东梅.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层裂解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638-1646. |
[8] | 刘立, 王力娟, 杨永智, 于志超. 松辽盆地南部HX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黑色泥岩的矿物组成与自生微晶石英成因[J]. J4, 2012, 42(5): 1358-1365. |
[9] | 李军辉.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构成样式及油气成藏模式[J]. J4, 2012, 42(4): 961-969. |
[10] | 常象春, 韩作振, 鄢程鹏.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混源油地球化学与成藏特征[J]. J4, 2012, 42(3): 672-680. |
[11] | 梁积伟, 蔡玥, 付国民, 宋岩, 张放东, 刘绍光.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油气来源[J]. J4, 2012, 42(2): 327-334. |
[12] | 范泓澈, 黄志龙, 袁剑, 高岗, 童传新. 富甲烷天然气溶解实验及水溶气析离成藏特征[J]. J4, 2011, 41(4): 1033-1039. |
[13] | 刘立, 刘娜, 周冰, 赵爽, 孟凡奇, 姜龙. 松辽盆地南部红岗背斜幔源-岩浆成因CO2大规模泄露的岩石学记录[J]. J4, 2011, 41(2): 411-420. |
[14] | 任拥军, 卢宁宁, 邱隆伟. 大王北洼陷精细油源对比[J]. J4, 2010, 40(4): 921-931. |
[15] | 杨光, 赵占银, 张伟.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2成藏机理与分布[J]. J4, 2010, 40(4): 932-9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