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1, Vol. 41 ›› Issue (5): 1504-1511.
杨晓峰|李晓红|卢义玉|康勇
YANG Xiao-feng, LI Xiao-hong, LU Yi-yu, KANG Yong
摘要:
钻掘过程中岩石的发热效应对岩石材料性能和热损伤会产生重要影响。介绍了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并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硬质灰岩钻掘过程的红外热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钻掘过程中钻头前端岩石的热影响区呈类似弹头的形状,热影响区的厚度与钻头半径大致相当;钻掘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热影响区温度总体降低,热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钻孔轴线上岩石温度总体下降,最高点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并有逐渐趋同的趋势,具体与钻孔直径、深度和岩石与空气的热物性质有关;热影响区内岩石温度最高值的下降速度表现为先快后慢,即钻掘刚结束时的温度下降速度最快,然后随时间推移温降速度逐渐放缓。试验结果证实了红外热像仪应用于岩石钻掘温度的动态测量与分析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改善钻掘效率和提高工程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张波, 曹洪恺, 孙建孟, 张鹏云, 闫伟超. 稠油热采地层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性数值模拟[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277-1286. |
[2] | 李长雨, 马桂霞, 郝光, 徐亮. 季节冻土地区路基冷阻层温度场效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174-1181. |
[3] | 景先庆, 杨振宇, 仝亚博, 王恒, 徐颖超. 三峡地区新元古代莲沱组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65-180. |
[4] | 袁利娟, 杨峰田. 北京迭断陷内蓟县系热储层温度分布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79-188. |
[5] | 张延军, 张通, 殷仁朝, 郑杰, 刘彤, 谢洋洋. 基于2 m测温法的地热异常区探测及地温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89-196. |
[6] | 毛毳, 陈勇, 周瑶琪, 葛云锦, 王有智, 周振柱. 改进后的烃类流体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352-1364. |
[7] | 朱超, 夏志远, 王传武, 宋光永, 魏学斌, 王鹏, 王海峰, 王波. 致密油储层甜点地震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602-610. |
[8] | 胡大千, 王岩泉, 沙茜, 王春光, 陈旭, 马瑞. 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极低级变质温度——来自碳质物拉曼光谱的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188-197. |
[9] | 李杨, 王清, 王坛华. 冻土水热耦合模型数值求解及结果检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207-213. |
[10] | 黄平华,韩素敏. 矿井底板破碎带温度场模型推导及模拟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3): 969-976. |
[11] | 吴志伟,宋汉周. 由温度时序资料反演地下水流速的两种解析解及其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 610-618. |
[12] | 唐菲, 徐涵秋. 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定量关系的遥感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987-1996. |
[13] | 何雨江,蔺文静,王贵玲. 利用TDR100系统原位监测深厚包气带水热动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972-1979. |
[14] | 邓奇,王剑,汪正江,江新胜,杜秋定,伍皓,杨菲,崔晓庄. 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797-808. |
[15] | 周波,邱海峻, 段书府,李启明,邬光辉.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351-3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