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吕新彪,莫亚龙,曹晓峰,陈超
Zhu Jiang,Lü Xinbiao, Mo Yalong, Cao Xiaofeng, Chen Chao
摘要:
甘肃拾金坡金矿床是北山造山带南部的一处重要中型金矿床。矿体以石英脉和蚀变岩形式产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早泥盆世拾金坡二长花岗岩。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石英脉两侧花岗岩发生强烈的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绿泥石化。热液蚀变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364.6±3)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晚泥盆世。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流体包裹体群包含不同气液比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指示成矿过程存在流体沸腾作用,其均一温度集中在280~325 ℃,盐度(w(NaCl))为7.86%~9.21%;晚期流体包裹体群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60~230 ℃,盐度为9.47%~11.10%。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富CO2流体。流体从早阶段演化到晚阶段,温度降低约100℃,压力由约113 MPa骤减到约11 MPa。流体包裹体的δ 18OH2O值为1.39‰ ~3.39‰,δD值为-71‰ ~ -99‰。氢氧投图中,石英脉和蚀变岩样品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暗示初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变质热液,晚期有强烈大气降水加入。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4.44‰~11.33‰,峰值为8‰~9‰,呈塔式分布。与区域S同位素资料对比分析表明,石英脉型矿石S主要来自前寒武系基底,蚀变岩型矿石S更多地继承了花岗岩围岩S。综合分析认为,拾金坡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造山晚期挤压-伸展转换环境。
中图分类号:
[1] | 李向文, 张志国, 王可勇, 孙加鹏, 杨吉波, 杨贺. 大兴安岭北段宝兴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71-1084. |
[2] | 尹业长, 郝立波, 赵玉岩, 石厚礼, 田午, 张豫华, 陆继龙. 冀东高家店和蛇盘兔花岗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74-586. |
[3] | 陈瑞莉, 陈正乐, 伍俊杰, 梁志录, 韩凤彬, 王永, 肖昌浩, 韦良喜, 沈滔.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硫铅同位素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87-104. |
[4] | 门兰静, 孙景贵, 王好均, 柴鹏, 赵克强, 古阿雷, 刘城先. 延边浅成高硫化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流体起源与演化:以杜荒岭和九三沟矿床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365-1382. |
[5] | 郝立波, 吴超, 赵新运, 赵玉岩, 陆继龙, 魏俏巧. 治岭头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104-1118. |
[6] | 张锦让, 温汉捷, 邹志超.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706-718. |
[7] | 张艳, 韩润生, 魏平堂, 邱文龙. 云南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719-733. |
[8] | 郝立波, 赵昕, 赵玉岩. 辽宁白云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442-451. |
[9] | 王力, 孙丽伟. 山东省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97-1710. |
[10] | 张延军, 孙丰月, 李碧乐, 李良, 陈扬. 青海湟中县三岔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342-1353. |
[11] | 王晰, 段明新, 任云生, 侯召硕, 孙德有, 郝宇杰. 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八大关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时代[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354-1367. |
[12] | 温志良, 姜福平, 钟长林, 姜雪飞, 王果谦, 齐岩.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超大型油页岩矿床特征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681-691. |
[13] | 曾令高, 张均, 孙腾, 李斌, 朱光辉, 贾子超, 方权, 陈庚户.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烂纸厂铁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其找矿勘查启示[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412-424. |
[14] | 王可勇, 付丽娟, 韦烈民, 王志高. 辽宁榛子沟铅锌矿床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80-90. |
[15] | 韩润生, 李波, 倪培, 邱文龙, 王旭东, 王天刚. 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红外测温及其矿床成因意义——以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91-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