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瀚文,姜琦刚,邢宇,徐驰,林楠
Cui Hanwen, Jiang Qigang, Xing Yu, Xu Chi, Lin Nan
摘要:
借助遥感、GIS技术,利用1975年MSS、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1975-2007年气候因素扰动下中国沙质荒漠化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质荒漠化虽然在2000-2007年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在1975-2007年面积依然呈小幅增加趋势(增加面积为6 179.8 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增加面积最大),程度加重。通过对内蒙古、新疆2个典型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而研究全国范围可知,气温对沙质荒漠化变化的作用(沙质荒漠化减轻/加重与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76)大于降水(沙质荒漠化减轻/加重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0.882)。气候因素扰动下,沙质荒漠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沙质荒漠化与气温变化呈正比,与降水呈反比。该趋势以甘肃、陕西为界,界线以西较为明显,而最显著区集中在新疆北部、东部,西藏北部。
中图分类号:
[1] | 王明常, 张馨月, 张旭晴, 王凤艳, 牛雪峰, 王红.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GF-2影像分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373-378. |
[2] | 王利花, 周云轩. 大通站水沙关系演变驱动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26-233. |
[3] | 闫佰忠, 邱淑伟, 肖长来, 梁秀娟. 长白山玄武岩区地热异常区遥感识别[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819-1828. |
[4] | 张施跃, 束龙仓, 闵星, 胡慧杰, 邹志科.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860-867. |
[5] | 李晓东, 姜琦刚. 吉林西部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907-915. |
[6] | 李贶家, 顾延生, 刘红叶. 豫北平原全新世孢粉记录气候变化与古文化演替[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449-1457. |
[7] | 张延军, 余海, 李建明, 于子望, 张佳宁. 深部水热型地热潜力区的GIS预测模型——以土耳其西安纳托利亚地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855-864. |
[8] | 彭令, 徐素宁, 彭军还. 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175-186. |
[9] | 周林飞, 陈启新, 成遣, 张静. 利用粗糙集理论进行遥感分类信息提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246-1256. |
[10] | 张敏, 周云轩, 田波, 沈芳, 葛建忠. 河口海岸GIS时空过程可视化表达[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584-591. |
[11] | 于磊,杨井泉,徐丽梅,胡广鑫,胡红,张涛,高明杰,李子轩.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干旱特征及趋势[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615-1624. |
[12] | 谭志海,黄春长,庞奖励,丁敏. 渭河流域全新世以来野火历史与人类土地利用的炭屑记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297-1306. |
[13] | 黄绍霖,徐涵秋,王琳. CPF变化对Landsat TM/ETM+辐射校正结果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382-1387. |
[14] | 张军强,吴冲龙,刘刚,刘飞. 空间集成方式的三维地质图编绘关键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3): 1055-1062. |
[15] | 顾玲嘉, 赵凯,任瑞治,孙健. 两种被动微波遥感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2057-20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