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忠,操应长,葸克来
Wang Yanzhong, Cao Yingchang, Xi Kelai
摘要:
在对次生孔隙带和次生孔隙发育带概念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了次生孔隙带、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高值带、孔隙度低值带等术语的含义,分析了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三中-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特征,并探讨了次生孔隙正确识别及次生孔隙发育带对中深层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次生孔隙应该专指岩石在埋藏过程中形成的新孔隙,在识别储集空间类型时应将原始粒间孔隙和其周围颗粒溶解形成的新孔隙区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带指孔隙度-深度剖面中有次生孔隙发育的带,在纵向上对应于某一深度范围,横向上表现为某一孔隙度区间。次生孔隙发育带指次生孔隙体积分数大于50%的高孔隙度储层集中发育带。次生孔隙发育带包括3层含义:第一,次生孔隙发育带内储层次生孔隙体积分数大于50%;第二,次生孔隙发育带内储层孔隙度高于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第三,高孔隙度储层在孔隙度-深度剖面中某一深度范围内集中成带,孔隙度包络线明显向孔隙度高值方向凸出。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三中-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纵向上发育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其深度分别为2 800~3 500 m、3 750~4 050 m、4 300~4 500 m、4 700~4 900 m。次生孔隙发育带和孔隙度高值带是中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是,分析认为现今孔隙度[CD*2]深度剖面中孔隙度低值带可能是一直被忽视的油气勘探目标。
中图分类号:
[1] | 牟敦山, 付广, 陈雪晴. 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及其控藏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08-1017. |
[2] | 陈爱民. 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WA-406-P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965-980. |
[3] | 李文强, 郭巍, 孙守亮, 杨绪海, 刘帅, 侯筱煜.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古生界油气藏成藏期次[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640-651. |
[4] | 贾艳聪, 操应长, 林畅松, 王健.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652-664. |
[5] | 舒晴, 朱晓颖, 高维, 李瑞, 尹航. 三塘湖盆地航磁异常特征及油气远景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451-460. |
[6] | 姚刚, 董向欣, 李丽丽, 马国庆, 孟令顺. 东海陆架盆地构造划分的高精度重磁解释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17-524. |
[7] | 李昂, 鞠林波, 张丽艳.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古-中生界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45-555. |
[8] | 林承焰, 王杨, 杨山, 任丽华, 由春梅, 吴松涛, 吴玉其, 张依旻. 基于CT的数字岩心三维建模[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307-317. |
[9] | 杨德相, 付广, 孙同文, 李熹微, 姜海燕, 刘滨莹. 油源断裂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678-1686. |
[10] | 马德龙, 何登发, 魏东涛, 王彦君, 魏彩茹.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背斜多期构造变形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695-1704. |
[11] | 张焕旭, 陈世加, 路俊刚, 刘超威, 陈娟, 李勇, 徐坤. “膨胀力”作用下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聚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341-1351. |
[12] | 刘鑫金, 冯阵东, 李聪, 周艳, 王亚明. 近源湖盆砂砾岩储层次生溶孔成因探讨——以查干凹陷祥6井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393-404. |
[13] | 张博为, 付广, 张居和, 胡明, 刘峻桥, 王浩然. 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议论堡地区沙二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370-381. |
[14] | 李博南, 刘财, 郭智奇. 基于等效介质模型和频变AVO反演的裂缝储层参数估算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234-244. |
[15] | 陈冬霞, 庞雄奇, 杨克明, 祝渭平, 严青霞. 川西坳陷深层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因及形成过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11-16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