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先洪1,2,张志珣1,2,王中波1,2,陈晓辉1,2,田振兴1,2
Lan Xianhong1,2,Zhang Zhixun1,2,Wang Zhongbo1,2, Chen Xiaohui1,2,Tian Zhenxing1,2
摘要:
对东海陆架西湖凹陷区SFK-1孔的岩性、粒度、常量元素以及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信息对于地层的划分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SFK-1孔沉积物常量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SiO2 65.35%、Al2O3 12.12%、FeO 1.75%、CaO 3.88%、MgO 2.04%、K2O 2.63%、 Na2O 2.04%、 TiO2 0.66%、 P2O5 0.12%、 MnO 0.065%、TFe2O3 4.74%、CaCO3 5.38%,标准差系数较小,反映SFK-1孔常量元素离散程度较小。SFK-1孔沉积物CaCO3/TiO2、CaO/TiO2和P2O5/TiO2反映了化学风化程度的强弱;TiO2/Al2O3可以作为古水流能量的指标,反映当时河流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强度;而SiO2/TiO2、Na2O/TiO2可以用来反映沉积水动力的强度。依据常量元素质量分数垂直变化特征划分的8个层段分别与沉积物粒度、气候变化地层划分界线吻合。研究区自91 ka BP以来沉积环境经历了剧烈变化,它们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 暖期) 晚期以来东海陆架区沉积环境的变化。
中图分类号:
[1] | 陆继龙, 刘奇志, 王春珍, 蔡波, 郝立波, 尹业长, 赵玉岩. 二道松花江沉积物重金属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66-573. |
[2] | 高翔, 刘志宏, 聂志阳, 姚勇, 贾卧, 王超, 宋健.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时间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74-83. |
[3] | 李福来, 肖飞, 孟凡超, 任泽樱. 内蒙古索伦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769-1780. |
[4] | 杜佰伟, 谢尚克, 董宇, 彭清华, 郑博. 伦坡拉盆地渐新统丁青湖组油页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671-680. |
[5] | 胡贵明,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郭永强. 黄河上游靖远-景泰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822-1832. |
[6] | 李勇, 李海燕, 赵应权. 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以濠河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918-925. |
[7] | 苏明,姜涛,张翠梅,张成,何云龙,王振峰.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805-1815. |
[8] | 陈圣波,李鑫龙,陈磊. 基于地面实测光谱的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反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388-1394. |
[9] | 许冬,初凤友,李家彪,杨海丽,陈亮.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3): 905-917. |
[10] | 张明,陈国光,高超,杨辉,刘红樱,梁晓红,尹爱经,张徐. 华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土壤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3): 995-1002. |
[11] | 赵林,方东明,宋伟男,姜建梅,马凯. 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相磷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 603-609. |
[12] | 阚光明,苏远峰,刘保华,李官保,孟祥梅. 南黄海中部海底沉积物声阻抗特性[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386-395. |
[13] | 高文,贾大成,李桐林,王泽光,姜琦刚,刘春茹,张潇,姜涛. 松嫩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地层界限:光释光年龄及元素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889-1894. |
[14] | 于介江,柳佳成,张嘉惠,葛文春,侯雪刚. 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抚远地区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489-1500. |
[15] | 李鱼,王檬,张琛,高茜. 基于分式析因及最佳子集回归的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特征--阿特拉津与多种污染物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效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595-16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