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2, Vol. 52 ›› Issue (2): 486-502.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52
韩珂楠1,易丽1,王多君2,刘川江2,张瑞鑫2
Han Kenan1, Yi Li1, Wang Duojun2, Liu Chuanjiang2, Zhang Ruixin2
摘要: 高温高压实验作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模拟地球深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演化。角闪石属于双链硅酸盐矿物,为地幔岩石圈的重要组成,广泛分布在海洋地壳、俯冲板块、变质岩和火成岩中。作为俯冲带的重要含水矿物,角闪石的广泛分布和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对于理解俯冲带水含量以及水迁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俯冲带的地震活动、高电导率异常、地震波速异常和岩浆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对角闪石高温高压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角闪石具有非常复杂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征,由此也导致了不同角闪石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不同,包括脱水与脱羟基反应中元素迁移的差异、角闪石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碱性元素(K+Na)和H2O含量对热稳定的影响、不同空间群结构下的高压结构相变、原位条件下不同结晶方向的电导率异常、不同结晶学优选方位(CPO)下的波速异常等。已有的研究对于角闪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在俯冲带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角闪石的高压脱水动力学、热物性和变形机制等。
中图分类号:
[1] | 许志河, 孙丰月, 顾观文, 牛兴国, 钱 烨. 中亚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找矿:以红旗岭铜镍矿床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649-1657. |
[2] | 樊文鑫, 李光明, 梁生贤.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的电性特征及找矿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6): 1709-1719. |
[3] | 张七道, 刘振南, 尹林虎. 深变质岩区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及成因——以滇西陇川盆地温泉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6): 1838-1852. |
[4] | 周越, 曾昭发, 唐海燕, 张建民, 何滔. 公路勘察中滑坡体的地球物理特征与分析——以张榆线公路勘察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2): 638-644. |
[5] | 张淑亮, 王霞, 郭文峰, 陈慧, 李惠玲. 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中亚失稳现象[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2): 571-583. |
[6] | 周聪, 汤井田, 原源, 李广, 肖晓, 邓居智. 强干扰区含噪电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6): 1870-1886. |
[7] | 林松, 王薇, 邓小虎, 查雁鸿, 周红伟, 程邈. 三峡库区典型滑坡地质与地球物理电性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1): 273-284. |
[8] | 王坤, 曾昭发, 张良怀, 李静, 鹿琪, 张建民. 伊通盆地横头山火山机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5): 1522-1531. |
[9] | 张延军, 余海, 李建明, 于子望, 张佳宁. 深部水热型地热潜力区的GIS预测模型——以土耳其西安纳托利亚地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855-864. |
[10] | 张婉, 刘英会, 朱卫平, 张玄杰. 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典型剖面综合地球物理解释[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569-580. |
[11] | 侯大力, 罗平亚, 王长权, 孙雷, 汤勇, 潘毅. 高温高压下CO2在水中溶解度实验及理论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564-572. |
[12] | 王兆国,程顺有,刘财. 地球物理勘探中几种二维插值方法的误差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997-2004. |
[13] | 王建, 谢志鹏, 许文良, Keiko Hattori. 鲁西中生代高镁辉石闪长岩中超镁铁质捕虏体成因:氧化态和铂族元素证据[J]. J4, 2012, 42(5): 1390-1403. |
[14] | 孙建国. 论直流电位场拟解析近似中的电位与电荷反射函数的物理意义[J]. J4, 2012, 42(2): 545-553. |
[15] | 赵大军, 李文华, 孙友宏, 张楠.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随钻测量钻机的研制[J]. J4, 2012, 42(1): 144-1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