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星,余斌,朱渊
Qi Xing, Yu Bin, Zhu Yuan
摘要:
地震或强降雨诱发滑坡,滑坡体碰撞解体形成碎屑物质堆积在沟道内,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形成泥石流,这是泥石流形成的一种方式,可称为滑坡碎屑堆积体泥石流。笔者分析了影响碎屑堆积体泥石流起动的特征参数,通过实验研究了碎屑堆积体泥石流形成的过程,分析了堆积体表面坡度、黏粒质量分数、中值粒径(d50)以及不均匀系数(Cu)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碎屑堆积体表面坡度对形成泥石流所需单宽流量无明显影响;黏粒质量分数在不大于5%时仅影响碎屑堆积体侵蚀,对碎屑堆积体揭底所需单宽流量无明显影响;影响碎屑堆积体形成泥石流所需单宽流量的因素主要为中值粒径和不均匀系数--随堆积体中值粒径、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出了中值粒径和不均匀系数与泥石流形成和揭底所需单宽流量的公式;由于公式中只考虑了影响碎屑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两个主要因素(d50和Cu),因此对比水文计算结果偏小,但整体趋势基本一致。在实际应用到这类泥石流沟时,可通过修正进行预测。
中图分类号:
[1] | 赵金童, 牛瑞卿, 姚琦, 武雪玲. 雷达数据辅助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182-1191. |
[2] | 谭福林, 胡新丽, 张玉明, 何春灿, 章涵. 考虑渐进破坏过程的滑坡推力计算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93-202. |
[3] |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03-212. |
[4] | 李鹏, 苏生瑞, 马驰, 黄璜, 徐继维. 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的形成机理——以祖师庙滑坡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71-1479. |
[5] | 王孔伟, 常德龙, 李春波, 胡安龙, 魏东. 再论“滑坡群”——以三峡库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91-1501. |
[6] | 秦胜伍, 马中骏, 刘绪, 李广杰, 彭帅英, 陈骏骏, 翟健健. 基于简化Newmark模型的长白山天池火山诱发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826-838. |
[7] | 徐则民, 梅雪峰, 王礼荣, 张有为, 曾强, 郭丽丽. 滑坡预警中的降水时空变异性——以云南头寨沟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54-162. |
[8] | 宋志, 邓荣贵, 陈泽硕, 冯伟. 磨西河泥石流堵断大渡河物理模拟与早期识别[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63-170. |
[9] | 安玉科, 吴玮江, 张文, 姚青青, 宋建, 张宏宏. 抗滑桩裂纹控制荷载结构设计法及工程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71-178. |
[10] | 王常明, 田书文, 王翊虹, 阮云凯, 丁桂伶.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糊c均值聚类-支持向量机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168-1175. |
[11] | 钱文见, 尚岳全, 杜丽丽, 朱森俊. 充气位置及压力对边坡截排水效果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536-542. |
[12] | 彭令, 徐素宁, 彭军还. 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175-186. |
[13] | 王萌, 姜元俊, 黄栋, 李倩倩. 基于小流域的地震扰动区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781-1788. |
[14] | 郭小花, 卢玉东, 李小林, 孙政, 李重阳, 张蓉. 黄河上游德恒隆-锁子滑坡堵塞黄河事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789-1797. |
[15] | 蒋秀姿, 文宝萍, 蒋树, 冯传煌, 赵成, 李瑞冬. 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活动的主控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798-18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