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吉林东部石炭-二叠系主要是一套泥质岩石, 其详细深入的矿物学工作尚不多见。利用JSM-6700F场发射电镜及INCA能谱仪,研究了伊利石的显微形貌和微区成分。采用D/max-2500 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伊利石的结晶度、多型和b0值。结果表明:研究区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77,平均值为0.44;伊利石(白云母)多型有3种类型,分别为1Md型、1Md+2M1混合型和2M1型;伊利石(白云母)b0值为8.996~9.045,平均值为9.007Å。石炭系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50,平均值为0.35,主要呈2M1多型,b0平均值为9.011Å,主要是低级近变质带的产物;二叠系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6~0.50,平均值为0.42,主要为1Md+2M1混合型多型,b0平均值为9.004Å,主要为晚期成岩带的产物。
中图分类号:
[1] | 王朝阳, 孟恩, 李壮, 李艳广, 靳梦琪. 吉东南新太古代晚期片麻岩类的时代、成因及其对早期地壳形成演化的制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587-625. |
[2] | 张锦让, 温汉捷, 邹志超.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706-718. |
[3] | 刘雁, 刘吉平, 盛连喜. 吉林省西部湿地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多情景模拟[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865-875. |
[4] | 战高峰, 朱福, 董伟智, 王静. 季冻区低路堤土基强度与影响因素相关性[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869-875. |
[5] | 闫佰忠, 肖长来, 梁秀娟, 马喆, 危润初, 吴世利. 靖宇县玄武岩区矿泉水特征组分H2SiO3成因实验——以王大山泉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892-898. |
[6] | 聂立军, 于宏斌, 张建泽, 王聪, 李栋, 李阳. 吉林省下三叠统卢家屯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453-470. |
[7] | 胡大千, 王岩泉, 沙茜, 王春光, 陈旭, 马瑞. 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极低级变质温度——来自碳质物拉曼光谱的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188-197. |
[8] | 龚建洛,张金功,惠涛,黄传卿,张林晔,孙志刚,陈晓军. 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789-1797. |
[9] | 张茜,梁秀娟,杜川. 基于无偏灰色马尔可夫链的吉林省降水量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973-1979. |
[10] | 李振宏,董树文,渠洪杰. 华北克拉通北缘侏罗纪造山过程及关键时限的沉积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553-1574. |
[11] | 于晓飞,侯增谦,张晗,钱烨,李碧乐. 吉林永吉县大黑山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688-1699. |
[12] | 于介江,胡大千,张嘉惠. 黑龙江省上古生界伊利石的成因标志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817-1824. |
[13] | 李绪俊, 范文亮, 汪建宇, 范文嵩, 梁本胜, 范振华, 杨晓明, 任德奎. 吉林省海沟金矿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成矿意义[J]. J4, 2012, 42(5): 1366-1377. |
[14] | 郝立波, 董菁, 赵玉岩, 陆继龙, 毕晓刚. 吉林省中部地区花岗质岩石风化地球化学特征[J]. J4, 2011, 41(5): 1441-1447. |
[15] | 胡大千, 刘越, 洪艳, 解晓婷. 东北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共存黏土矿物[J]. J4, 2011, 41(5): 1458-14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