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1, Vol. 41 ›› Issue (6): 1651-1666.
•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作用专辑 • 下一篇
聂凤军1|张可1,2,刘翼飞1|江思宏1|刘勇1,2,刘妍1
NIE Feng-jun1,ZHANG Ke1,2,LIU Yi-fei1,JIANG Si-hong1,LIU Yong1,2,LIU Yan1
摘要:
对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19处钼矿床和5处金矿床的产出环境、形成时代和成矿机理及其与印支期侵入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尽管各个矿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但是它们大都在前寒武纪或早古生代地层中产出,并且与印支期侵入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印支期钼矿床的形成作用可以从早三叠世一直持续到晚三叠世,大规模成矿作用高峰期为230~220 Ma。相比之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明显早于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集中分布在245~239 Ma。研究结果表明,自早三叠世开始,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曾发生过多期大规模伸展构造作用,并且形成若干条近东西向展布的裂陷带。张裂构造作用所诱发的富碱性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为钼或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因此,印支期侵入岩发育区是寻找隐伏钼或金矿床的有利地区。
中图分类号:
[1] | 宋明春, 李杰, 李世勇, 丁正江, 谭现锋, 张照录, 王世进. 鲁东晚中生代热隆-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941-964. |
[2] | 李向文, 张志国, 王可勇, 孙加鹏, 杨吉波, 杨贺. 大兴安岭北段宝兴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71-1084. |
[3] | 陈瑞莉, 陈正乐, 伍俊杰, 梁志录, 韩凤彬, 王永, 肖昌浩, 韦良喜, 沈滔. 甘肃合作早子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硫铅同位素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87-104. |
[4] | 杨启军, 秦亚, 王泰山, 张青伟. 广西佛子冲矿田二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760-774. |
[5] | 郝立波, 赵昕, 赵玉岩. 辽宁白云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442-451. |
[6] | 王晰, 段明新, 任云生, 侯召硕, 孙德有, 郝宇杰. 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八大关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时代[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354-1367. |
[7] | 王可勇, 付丽娟, 韦烈民, 王志高. 辽宁榛子沟铅锌矿床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80-90. |
[8] | 张志辉, 张达, 狄永军, 李兴俭, 阙朝阳, 马先平, 杜泽忠. 安徽铜陵焦冲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657-1666. |
[9] | 王承洋, 王可勇, 周向斌, 李文, 黄广环, 李剑锋, 张雪冰, 于琪. 内蒙古东山湾钨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759-771. |
[10] | 刘志宏, 孙理难, 王超, 高翔, 宋健, 黄超义, 梅梅. 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构造特征及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663-673. |
[11] | 王少怀, 黄宏祥. 福建连城铜坑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燕山期成矿事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119-131. |
[12] | 丁清峰, 付宇, 吴昌志, 董莲慧, 屈迅, 曹长胜, 夏明毅, 孙洪涛. 新疆西南天山阿万达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142-155. |
[13] | 张勇, 孙景贵, 邢树文, 赵克强,王岩, 邱殿明,刘思宇,陈明. 吉林四方甸子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869-1882. |
[14] | 朱华平, 范文玉,毛洪江,吴振波,高建华,刘书生. 老挝万象省爬立山(PHaLek)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492-1501. |
[15] | 阎鸿铨. 中-东西伯利亚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构造和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67-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