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涛1,2,甘卫军1,万永革1,3,肖根如1,4,孟令超5
Chen Weitao1,2, Gan Weijun1, Wan Yongge1,3,Xiao Genru1,4,Meng Lingchao5
摘要: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前人基于多学科研究资料圈定的4个未来强震重点监视区,构建了顾及到中下地壳黏弹性弛豫效应的区域岩石圈模型;考虑1920-2010年期间发生在本区域及其周边的18次Ms≥7级强震在这一区域的黏弹性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长期构造背景加载下的应力积累情况,定量分析了每个重点监视区近百年来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各重点监视区的未来发震危险性程度。结果表明:西秦岭断裂带监视区和六盘山断裂带监视区均处于长期构造背景场和历史地震影响共同加载应力的状况;而海原断裂带监视区和东昆仑断裂带监视区,如果不考虑长期构造背景的应力加载,则处于地震影响的卸载状况。考虑到这4个重点监视区的大震平均复发周期及上次大震事件的离逝时间,认为西秦岭断裂带监视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程度最高,海原断裂带次之,然后是东昆仑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
中图分类号:
[1] | 刘一, 刘财, 刘洋, 勾福岩, 李炳秀. 复杂地震波场的自适应流预测插值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260-1267. |
[2] | 刘明忱, 孙建国, 韩复兴, 孙章庆, 孙辉, 刘志强. 基于自适应加权广义逆矢量方向滤波估计地震同相轴倾角[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881-889. |
[3] | 郑确, 刘财, 田有. 辽宁海城及其邻区地震b值空间分布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922-933. |
[4] | 刘四新, 朱怡诺, 王旭东, 宋二乔, 贺文博. 工程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研究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350-363. |
[5] | 徐泰然, 卢占武, 王海燕, 李洪强, 李文辉.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西藏娘热矿集区上地壳结构[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56-565. |
[6] | 施有志, 柴建峰, 林树枝, 李秀芳. 地下综合管廊边界条件对地震动力响应影响数值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13-225. |
[7] | 安振芳, 张进, 张建中. 海洋三维VC观测系统优化设计[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71-284. |
[8] | 施有志, 林树枝, 车爱兰, 惠祥宇, 冯少孔, 黄钰琳. 基于三维地震映像法的地铁盾构区间孤石勘探及其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885-1893. |
[9] | 崔鑫, 李铂, 朱元清, 李亚军, 穆娟, 王峰. 基于Hyposat和HypoDD的山东地区地震波一维速度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572-1581. |
[10] | 刘海燕, 刘财, 王典, 刘洋. 基于Facet模型梯度算子一致性的地震数据不连续性识别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286-1294. |
[11] | 秦胜伍, 马中骏, 刘绪, 李广杰, 彭帅英, 陈骏骏, 翟健健. 基于简化Newmark模型的长白山天池火山诱发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826-838. |
[12] | 姚振岸, 孙成禹. 含流体薄层时移地震AVA/AVF特征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884-898. |
[13] | 葛利华, 姜弢, 徐学纯, 贾海青, 杨志超. 辽西葫芦岛东部表层调查方法比对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616-625. |
[14] | 吴建光, 张平, 吕昊, 曾晓献. 基于震幅叠加的微地震事件定位在地面监测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255-264. |
[15] | 张兆辉, 刘化清, 苏明军. 基于地层切片的小尺度沉积相定量解释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893-8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