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0, Vol. 40 ›› Issue (4): 947-954.
包汉勇1|韩广民2|杨风丽1|朱静昌1|周祖翼1
BAO Han-yong1, HAN Guang-min2, YANG Feng-li1, ZHU Jing-chang1, ZHOU Zu-yi1
摘要:
通过对下扬子区泾县、宁国、宜兴等地早三叠世风暴沉积中的粘土矿物进行取样分析,并综合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等特征的研究表明:随着Kübler指数的增高,所测样品中蒙皂石的含量呈递减趋势,蒙皂石伊利石化明显受阻,并且风暴沉积的各层段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也相差较大,其主要因素是物源的变化。根据沉积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中蒙皂石和伊利石等含量的不同,可将本次研究的剖面分为两个序列:序列Ⅰ以宁国和宜兴等地为代表,为近源型风暴沉积;序列Ⅱ以泾县为代表,出现了近源和远源的双重属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泾县位于近源和远源沉积的过渡带所致。
中图分类号:
[1] | 陆继龙, 刘奇志, 王春珍, 蔡波, 郝立波, 尹业长, 赵玉岩. 二道松花江沉积物重金属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66-573. |
[2] | 乔健, 栾金鹏, 许文良, 王志伟, 赵硕, 郭鹏. 佳木斯地块北部早古生代沉积建造的时代与物源:来自岩浆和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制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18-131. |
[3] | 李福来, 肖飞, 孟凡超, 任泽樱. 内蒙古索伦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769-1780. |
[4] | 高福红, 王磊, 许文良, 王枫. 小兴安岭“晚古生代”地层的时代与物源:地质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469-481. |
[5] | 郑香伟, 吴健, 何胜林, 胡向阳, 梁玉楠. 基于流动单元的砂砾岩储层渗透率测井精细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286-294. |
[6] | 胡贵明, 黄春长, 周亚利, 庞奖励, 查小春, 郭永强. 黄河上游靖远-景泰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822-1832. |
[7] | 李勇, 李海燕, 赵应权. 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意义——以濠河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918-925. |
[8] | 张渝金, 吴新伟, 江斌, 郭威, 杨雅军, 刘世伟, 崔天日, 李伟, 李林川, 司秋亮, 张超.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格根敖包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404-416. |
[9] | 赵小青, 程日辉, 于振锋, 孙凤贤, 王鹏, 高会军.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一段物源-沉积体系与构造背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61-80. |
[10] | 刘栋, 李仲东, 陈威, 詹伟, 陈珊珊. 伊洛瓦底盆地D区块及周缘古近系物源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81-94. |
[11] | 苏明,姜涛,张翠梅,张成,何云龙,王振峰.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805-1815. |
[12] | 蓝先洪,张志珣,王中波,陈晓辉,田振兴. 东海陆架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分布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883-1891. |
[13] | 张玉芬,李长安,周稠,康春国,熊德强,江华军. 长江中游高位砾石层的磁性特征与物源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669-1677. |
[14] | 徐文礼,郑荣才,颜雪,文华国,崔璀.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108-1122. |
[15] | 戴朝成,郑荣才,任军平,朱如凯. 四川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085-10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