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10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7-26
会议专栏
“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王登红, 唐菊兴, 应立娟, 陈郑辉, 许建祥, 张家菁, 李水如, 曾载淋
J4. 2010 (4):  733-738. 
摘要 ( 1982 )   [HTML] ( )

在我国地质工作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五层楼”找矿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深部找矿的新进展,重点探讨了“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五层楼+地下室”作为找矿模型不但适合于赣南-粤北地区,也适用于赣中的徐山矿区,在南岭外围的其他矿区如广西的大明山地区和云南的老君山地区也有适用性;除了石英脉型钨矿之外,“五层楼+地下室”模型也适用于钨矿之外的其他矿种,如广西大厂的锡多金属矿区;对于其他类型的矿种和矿床类型,如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妨理解为倒转的“五层楼+地下室”。当然,“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需要结合具体矿区的具体成矿地质条件来综合把握,灵活运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同位素在矿床学中的应用:认识与进展
王跃, 朱祥坤
J4. 2010 (4):  739-751. 
摘要 ( 1769 )   [HTML] ( )

在甘肃西峰剖面黄土样品的铜同位素组成测定基础上,讨论了地壳的平均铜同位素组成。根据铜同位素在不同储库、不同类型矿床和不同矿物中的分布特征,认为铜同位素可以用来指示成矿温度、源区变化、流体出溶过程、矿化过程和次生富集过程等与成矿作用相关的信息。具体表现在:低温环境下形成的矿物比高温环境下形成的矿物具有更大的铜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流体出溶过程中,铜同位素会发生分馏,早期出溶的流体富集铜的轻同位素,晚期出溶的流体富集铜的重同位素;同一矿化集中区内,根据同类型矿床间的铜同位素分布特征可以判别出其是否为同一矿化事件的产物;热液萃取源区铜的过程中,铜的重同位素优先从源区中淋滤出来。此外,在成矿体系中,淋滤帽富集轻同位素的特征可能暗示其下部存在铜矿化富集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分空间变异及其成矿规律
王建新, 张俊华, 王超, 付洋, 孙振明, 丁培超
J4. 2010 (4):  752-763. 
摘要 ( 1942 )   [HTML] ( )

根据火山岩的时代、成分特征及与其相关的矿床类型、成矿时代等,将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3个火山岩带:西部与南部火山岩带成岩时代分别集中在150~120 Ma和205~112 Ma,岩性以富(钾)碱性-亚碱性粗玄岩-粗安岩-粗面岩类为主,成矿时代西部集中在140~130Ma(南段成矿时代局部偏大),南部为200~108 Ma,成矿与火山岩中次火山-浅成相(爆破相)花岗质岩类具有成生关系,矿产以银、铅、锌、铜、钼等多金属系列为主;东部火山岩带成岩时代集中在140~110Ma,以高钾钙碱性粗安岩-粗面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为主,成矿时代集中在130~110 Ma,金矿成矿(伴生多金属)与火山岩中次火山-浅成相(或其中爆破相)闪长质岩类具有成生联系。结合典型金矿床研究与对比,进一步明确了该火山岩区的金矿找矿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任云生, 雷恩, 赵华雷, 王辉, 鞠楠
J4. 2010 (4):  764-772. 
摘要 ( 1696 )   [HTML] ( )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Ⅰ型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主要由CO2、CH4和N2组成,均一温度为278.5~336.4℃,盐度(w(NaCl))为3.53%~7.72%;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4.7~345.9℃,多数为190~220℃,w(NaCl)为3.05%~9.34%;Ⅲ型CO2包裹体中的气相组分均为CO2,液相中尚含少量CH4等组分;Ⅳ型含CO2三相包裹体由液态CO2、气态CO2、盐水溶液三相组成,CO2相占10%~15%,完全均一化温度为301.6~305.1℃。综合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结果认为:杨金沟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N2)体系,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并有地层组分的加入。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过不混溶,并对钨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丹东四道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杨帅师, 王可勇, 郝通顺, 孙丰月, 刘正宏, 万多, 张晓东, 黄俊鹏, 边红业
J4. 2010 (4):  773-780. 
摘要 ( 1931 )   [HTML] ( )

四道沟金矿床为辽东南地区重要的蚀变岩型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断裂构造、盖县组变质地层及区内岩浆活动的联合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中温、低盐度且富含CO2及CH4等挥发分的热液;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中温、高盐度的热液体系;矿区晚期阶段矿化流体具有较低的温度及盐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四道沟金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与区内燕山晚期三股流花岗闪长岩体活动有关;主成矿阶段流体可能来自其后的花岗斑岩等类脉岩活动;成矿晚期阶段流体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四道沟金矿床是燕山晚期不同来源及性质的热液先后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大厂96号矿体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范森葵, 王登红, 梁婷, 吴德成, 韦可利, 周鸿军, 黄惠明, 屈文俊
J4. 2010 (4):  781-790. 
摘要 ( 2117 )   [HTML] ( )

大厂96号矿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发现的最大单体锌多金属矿体,产于巴力-龙头山矿床与拉么矿床之间,埋深600~800 m,在巴力区下部以锡多金属为主,往北东至黑水沟-大树脚区过渡为锌铜矿体,含锡甚低,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锌和锡含量自西向东呈降低趋势,相反铜有富集趋势,锑与铅仅在浅部富集,往深部愈近岩体,银富集程度愈趋于降低。主要成矿元素随着深度的加大,其含量呈现波状起伏变化而不是截然变化。96号矿体北段锌铜矿体有较为明显的充填交代特征,不管是锡多金属矿段还是锌铜矿段都产于同一层位的层间破碎带中,其成因与长坡-铜坑、拉么矿床一样,属燕山晚期岩浆热液交代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升庙矿床成因和找矿研究
张志斌, 李建华, 黄超义, 刘虹, 赵岩辉
J4. 2010 (4):  791-800. 
摘要 ( 1627 )   [HTML] ( )

对内蒙古东升庙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显示,该矿床的富硫和富锌2种矿体在矿体形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显示明显的差异。矿床的成矿作用有2期:第一期为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形成了富硫矿体;第二期为发生于区域变质和变形作用之后的低温热液改造成矿作用,形成了富锌矿体。该矿床含矿地层从上到下多层富硫矿体-碎屑岩-白云质大理岩的岩石组合及富硫矿体形成以后的热液活动是形成富锌矿体的必要条件。在该矿床及其外围的狼山-渣尔泰成矿带内,众多块状硫化物矿床原生矿体之下、或多金属沉积层之下,有可能找到改造型富铜、锌、铅矿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铋矿物及其与铜矿化关系
应立娟, 王登红, 唐菊兴, 王焕, 陈振宇, 郑文宝, 黎枫佶
J4. 2010 (4):  801-809. 
摘要 ( 1553 )   [HTML] ( )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型铜矿石的铋质量分数最高可达0.23%,且分布较广泛,可作为伴生有用组分综合回收利用。根据化学分析,铋含量的高低与矿石类型有关。铋与矽卡岩型铜矿石的关系最为密切,铜矿化越强,铋含量越高。在垂向上,中浅部矽卡岩型矿体中的铋含量高于深部的矽卡岩,与矿化分带中的Cu元素矿化带较一致。通过电子探针分析,甲玛矿床中含铋矿物主要有硫铋铜矿、辉碲铋矿、针硫铋铅矿、针辉铋铜矿、辉铋锑矿及含铋黝铜矿和斑铜矿等。硫铋铜矿是甲玛矿床中分布最广、最主要的铋矿物,其主要呈它形粒状、叶片状或乳滴状分布于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等硫化物中。根据矿物的产出形态及电子探针分析,甲玛矿床中存在不同成矿世代的硫铋铜矿:分布于斑铜矿中呈它形粒状、叶片状的硫铋铜矿和在斑铜矿中呈乳滴状的硫铋铜矿。前者是硫铋铜矿的主要产出形态,其成分接近硫铋铜矿的理论值;但后者往往成分发生变化,Bi偏低,Cu、S偏高。甲玛矿石中铋不仅应该被综合利用,且是铜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大井矿床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王长明
J4. 2010 (4):  810-820. 
摘要 ( 1426 )   [HTML] ( )

利用碳氧同位素组成可以很好地判别其形成的沉积环境。以内蒙古大井矿床为例,对该矿床16个菱铁矿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δ13CPDB变化范围为-1.8‰~-6.6‰,δ18OVPDB变化范围为-23.1‰~-17.3‰。根据矿物δ13C与δ18O值投影到δ13C-δ18O图解中,样品数据在图中的投点落入热水沉积区,说明其形成过程中具有热水沉积作用的发生。古温度可以通过T=16.998-4.52(δ18cO-δ18wO)+0.03(δ18cO-δ18wO)2计算,其形成时的温度平均值为117℃,比海底和湖底的温度要高得多,主要原因在于热水流体参与成矿。碳酸盐的成矿环境可以通过公式Z=2.048(δ13C+50)+0.498(δ18O+50)计算:Z值大于120,表示成矿环境为海水;如果Z值小于120,表示成矿环境为淡水或湖水。内蒙古大井矿床菱铁矿的Z值为100~114,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大井矿床形成的古环境为深水湖泊环境。通过对碳氧同位素的分析,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组成,认为在大井矿床成矿的早期阶段曾经发生过热液沉积作用,本次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理解和认识大井矿床成矿过程的全貌,而且有益于对古湖相环境热液事件的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黔邻区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金矿地质特征对比
廖震文
J4. 2010 (4):  821-827. 
摘要 ( 1794 )   [HTML] ( )

在对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专家对区内单矿种矿床同位素测试研究成果,建立起Cu-Au矿床的时[CD*2]空谱系,进而探索其综合成矿模式: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发生了地幔上隆,引发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喷溢,带来了丰富的铜、金成矿物质,不但在玄武岩及凝灰岩内形成了原位的铜、金矿化,亦为岩浆期后上覆层控型铜、金矿成矿提供了最主要的物源;印支-燕山期,强烈的燕山运动产生构造热液驱动效应,导致热液将初始含矿层中的主成矿元素萃取后沿断层、裂隙向上迁移,在容易造成压力和化学势变化的有利部位,铜、金富集就位,进一步富集形成矿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拉沐伦钼矿带半拉山斑岩钼矿床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曾庆栋, 刘建明
J4. 2010 (4):  828-834. 
摘要 ( 1414 )   [HTML] ( )

半拉山斑岩钼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西拉沐伦钼矿带中重要的钼矿床之一。矿床产于晚侏罗世火山岩中,矿区发育中生代侵入杂岩,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花岗斑岩。矿床形成与侵入杂岩岩浆演化晚期岩浆活动有关。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晚期花岗斑岩侵位于(132.1±1.8) Ma。这表明,半拉山钼矿化发生在早白垩世,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构造环境。结合已有资料分析,认为大兴安岭南段除铅锌银铁铜等矿床之外,在白垩纪发生过重要的钼矿成矿作用,与白垩纪花岗斑岩有关的钼矿化是今后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边海沟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激光探针40Ar/39Ar测年与成矿背景
于介江, 郭佳, 崔培龙
J4. 2010 (4):  835-844. 
摘要 ( 1421 )   [HTML] ( )

海沟金矿为一大型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长期以来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致使矿床成因研究受到较大影响,成矿预测等方面研究进展缓慢。采用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法对该金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测定,获得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0±20) Ma和(172±16) Ma,MSWD分别为0.31和0.35,40Ar/36Ar比值分别为298±4和299±4;进一步剔除接近大气的成分点和过剩氩高的成分点,计算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70±38) Ma(40Ar/36Ar Int.=299±10)和(165±52) Ma(40Ar/36Ar Int.=303±23)。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海沟金矿床主成矿期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成矿作用与中生代库拉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特别是由此引发的华北板块东缘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强烈拼贴并诱发的岩石圈加厚、减薄作用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祁连西段干巴河脑钼钨矿床辉钼矿Re-Os测年及C-H-O-S同位素特征
刘晓煌, 邓军, 孙兴丽, 刘玖芬, 孙柏年, 康鸿杰
J4. 2010 (4):  845-851. 
摘要 ( 1544 )   [HTML] ( )

干巴河脑钼钨矿是在北祁连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中型石英脉型钼钨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石英包裹体的C、H、O稳定同位素和辉钼矿Re、S含量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自地壳,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成矿与S型花岗岩有关;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424±10) Ma,成矿时间与其围岩--金佛寺S型花岗岩的成岩时间相近。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矿床与晚志留世古北祁连海闭合后、陆陆碰撞过程形成的金佛寺S型花岗岩有着成因联系,金佛寺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准噶尔黄羊山西金矿区含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路彦明, 张玉杰, 潘懋, 刘翼飞, 徐斌, 朝银银, 张栋, 范俊杰, 陈晓吾, 潘爱军
J4. 2010 (4):  852-858. 
摘要 ( 1951 )   [HTML] ( )

黄羊山西金矿位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成矿带的中段,它由4条含金矿脉组成,矿化发生在富钾、偏碱性花岗斑岩中。为了限定成矿时代,采用LA-MC-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法对含矿花岗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测试;3件样品的锆石CL阴极图像和测试结果揭示花岗斑岩成岩时间为318.4~310.3 Ma,年龄分别为(318.4±1.1 ) Ma(MSWD=1.3)、(310.3±2.6 ) Ma(MSWD=2.1)、(315.9±2.2) Ma(MSWD=2.1)。结合区域地壳演化特征,初步厘定卡拉麦里地区在晚古生代发生两期金成矿作用:早期与偏碱性岩浆活动有关,晚期与韧-脆性构造变形有关;二者均发生在晚古生代碰撞造山期后的伸展环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昆仑小庙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任军虎, 柳益群, 周鼎武, 冯乔, 张琨, 董忠良, 秦萍莉
J4. 2010 (4):  859-868. 
摘要 ( 2121 )   [HTML] ( )

东昆仑小庙辉绿岩脉侵位于前寒武纪金水口群变质基底中,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是以低TiO2和较低的MgO,Nb、Ta亏损和Th富集为特征,贫P2O5,Na2O>K2O,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Sr和LREE,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地壳源区对辉绿岩的影响很大,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裂谷初期环境。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1 996~2 428 Ma年龄可能代表岩浆捕获锆石年龄,形成于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3个较一致点的加权平均年龄(733.6±6.6) Ma(MSWD =0.038)为辉绿岩结晶年龄,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东昆仑地区裂解的时间,这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相对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程彦博, 毛景文, 陈小林, 李伟
J4. 2010 (4):  869-878. 
摘要 ( 2204 )   [HTML] ( )

通过对滇东南薄竹山花岗复式岩体3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其中,雷达站单元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86.51±0.52) Ma(MSWD值为2.4);所作底单元样品的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87.54±0.65)  Ma(MSWD值为1.6);洋芋树单元样品的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87.83±0.39)  Ma (MSWD值为0.15)。这些分布比较集中的年龄数据为薄竹山花岗岩体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形成时限。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薄竹山花岗岩体同区域内的其它岩浆岩和与之相关的个旧、大厂、都龙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等都是晚白垩世的产物,均为华南西部地区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南西部晚白垩世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在滇东南地区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大西沟杂岩体地球化学及铁磷矿床特征
夏学惠, 袁家忠, 郗国庆, 梁中朋
J4. 2010 (4):  879-885. 
摘要 ( 2044 )   [HTML] ( )

大西沟铁磷矿是赋存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南侧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内低品位特大型矿床。在详细阐述了该矿床含矿斜长岩体特征、岩石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与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对铁磷矿进行了成矿作用分析。含矿岩石相属偏碱性铁质岩系列,杂岩体中主要微量元素明显不和谐,岩石中不相容元素明显富集(Ba、Sr、Zr、P),相容元素(Cr、Co、Ni)亏损。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Eu无明显异常,杂岩体岩浆来源于地壳深部。在挥发分的作用下,岩浆作用晚期斜长岩中大量铁磷矿物的晶出,形成磁铁矿与磷灰石的共生,并在局部地段高度富集形成铁磷矿体。根据目前我国北方内生低品位共生铁磷矿开发利用情况,大西沟铁磷矿综合利用前景可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北龙门山冲断带北段油砂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孙晓猛, 许强伟, 王英德, 田景雄, 王书琴, 杜继宇
J4. 2010 (4):  886-896. 
摘要 ( 1566 )   [HTML] ( )

野外实测地质大剖面和室内综合研究表明:龙门山北段泥盆系平驿铺组和侏罗系沙溪庙组是两个最重要的含油砂地层,它们呈北东向带状展布,组成两条区域性油砂带。两条油砂带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分别与矿山梁-天井山-二郎庙冲断背斜亚带和下寺-金子山-青林口山前带叠置。两条构造-地层带的构造样式分别制约了两条油砂带的成藏方式和成藏过程,反映了油砂带与区域构造-地层带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根据龙门山北段油砂特征以及区域构造-地层带对油砂带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首次将龙门山北段划分出2条区域性油砂成矿带,即矿山梁-天井山-二郎庙油砂成矿带和金子山-青林口-厚坝油砂成矿带。研究区油砂烃源岩具有多层位特征,油源十分丰富。泥盆系平驿铺组和侏罗系沙溪庙组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各种不同的构造类型对油砂、沥青脉的成藏方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矿山梁-天井山-二郎庙油砂成矿带中印支期形成的褶皱与高孔隙度中、粗砂岩的良好配置、金子山-青林口-厚坝油砂成矿带中印支期形成的逆冲断层在喜山期重新活动以及喜山期形成的节理发育带与高孔隙度中、粗砂岩的良好配置是油砂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喜山期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的构造掀斜、山前剥蚀、断裂输导和上覆泥岩封盖以及泥盆系平驿铺组隆升剥蚀是油砂得以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条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龙门山北段油砂成藏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的成藏主控因素
单玄龙, 罗洪浩, 孙晓猛, 张洋洋, 衣健
J4. 2010 (4):  897-904. 
摘要 ( 1721 )   [HTML] ( )

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龙门山北段推覆体构造带的单斜构造单元内,地表出露大量的侏罗系沙溪庙组下段的含油砂岩,经钻井证实油砂资源丰富,油砂层的平均厚度为34.7 m,平均含油率为9.46%,初步估算0~500 m埋深的油砂分布面积为26.79 km2。通过研究区详细的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的成藏主控因素为:①寒武系烃源岩为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②储集层砂岩含油率高、油砂层厚、储集物性和储集空间良好;③龙门山北段区域构造带控制了油砂成矿带的形成与分布,逆冲断层、节理发育带与高孔隙度中-粗砂岩的良好配置是油砂形成的最有利形成条件,而喜山期构造掀斜、断裂输导和山前剥蚀是油砂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桦甸油页岩半焦基础理化特性
柏静儒, 王擎, 孙佰仲, 刘洪鹏
J4. 2010 (4):  905-911. 
摘要 ( 1724 )   [HTML] ( )

油页岩半焦是油页岩干馏的主要副产物,半焦的合理利用是油页岩综合利用的基础。利用自建的实验台制备了吉林省桦甸3个矿区油页岩半焦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半焦样品的矿物组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了半焦样品中部分痕量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富集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详细研究了各半焦样品的燃烧特性,测定了油页岩半焦的灰分特性、比热、密度、导热系数、可磨性等物性参数。研究表明:桦甸油页岩半焦属于高灰分、低热值和具有中等程度结渣倾向的劣质燃料;半焦中含有较多的石英、方解石、伊蒙混层等矿物质;半焦中痕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并且表现出强富砷特性。利用燃烧实验数据建立的半焦燃烧动力学模型表明,半焦燃烧反应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反应级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台断陷深层的气源条件及勘探潜力
卢双舫, 胡慧婷, 刘海英, 邵明礼, 王立武, 张世广, 黄文彪, 仲维维, 吴高平
J4. 2010 (4):  912-920. 
摘要 ( 1311 )   [HTML] ( )

为了评价和认识天然气勘探已获重大突破的松辽盆地深层中部断陷带之外断陷的勘探潜力,利用龙深1井风险探井的分析资料,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计算的结合上,对英台断陷的气源条件和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英台断陷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不仅暗色泥岩较为发育、残余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普遍处于有利于大量成气的高-过成熟阶段,而且有机质类型并不像前人认为的那样以III型有机质为主,而是以绝对成气潜力更高的Ⅱ1、Ⅱ2型为主,这进一步提高了深层断陷的成气潜力;恢复之后的有机质原始丰度和原始生烃潜力更高,体现了恢复对客观评价高-过成熟源岩的重要意义;初步的定量评价表明,英台断陷的天然气资源量为(938~3 758)×108 m3,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群)的气源条件。这也可能意味着松辽盆地除了中部的徐家围子和长岭断陷之外,其它断陷也具备值得重视、探索的勘探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王北洼陷精细油源对比
任拥军, 卢宁宁, 邱隆伟
J4. 2010 (4):  921-931. 
摘要 ( 1131 )   [HTML] ( )

应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芳烃、碳同位素和轻烃等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多种方法相结合,详细对大王北洼陷3个油田原油进行了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王北洼陷原油具有4种成因类型,分别为来源于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沙四型原油”、“沙一型原油”和来源于2套或3套烃源岩的“混合型原油”。“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大王北油田和大65油田,而其它类型原油在英雄滩油田均有分布,并且以受沙三段烃源岩影响的“混合型”为主。沙三段烃源岩是大王北洼陷的主力烃源岩,主力油层内的石油主要是由该层烃源岩贡献的。不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埋藏生烃演化历史和圈闭的发育历史共同影响了原油类型的分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CO2成藏机理与分布
杨光, 赵占银, 张伟
J4. 2010 (4):  932-938. 
摘要 ( 1543 )   [HTML] ( )

松辽盆地南部的幔源CO2气主要存在3种脱气方式:热底辟体脱气、岩浆房脱气和地幔热底垫体脱气。古近纪末-新近纪时期的岩浆活动和岩石圈断裂是无机CO2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属于岩石圈断裂的郯庐断裂北部断裂系,当处于活动期时,诱导幔源岩浆上涌,促使无机CO2气从幔源岩浆脱出,先期富集在下地壳底部,并沿着下地壳的网状剪切带迂回向上运移到达拆离带;当断至拆离带的低角度基底断裂处于活动期时,无机CO2气体沿着壳源断裂上移进入地壳浅层圈闭富集成藏。气源断裂体系的展布与幔源火成岩活动脱气是无机CO2气运聚成藏的两大主控因素。幔源CO2气藏主要分布在长岭断陷和德惠断陷:前者主要沿着孙吴-双辽断裂带分布,后者受控于哈尔滨-四平断裂带。长岭断陷的幔源CO2气藏埋藏较深,由于向北西的红岗阶地和东部的德惠断陷层位在变新,导致CO2气藏埋藏深度逐渐变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冲积扇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伊振林, 吴胜和, 杜庆龙, 张保国, 岳大力, 李艳平
J4. 2010 (4):  939-946. 
摘要 ( 1753 )   [HTML] ( )

为了深化对冲积扇储层内部结构和剩余油分布的认识,为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为例,应用岩心、露头、测井及动态等资料,以层次分析、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套冲积扇储层构型解剖方法。经研究认为,研究区为冲积扇体的一部分,建立了该区冲积扇沉积模式。将冲积扇划分为4个相带:扇根、扇中内缘、扇中外缘和扇缘-湿地。扇根和扇中内缘砂砾岩体以连片状为主;扇中外缘以宽条带状为主;扇缘-湿地以窄条带状为主。将单一砂砾岩体叠置方式分为垂向叠置、侧向交错、侧向叠置、侧向分隔及侧向拼接5种叠置方式。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对储层精细解剖结果进行了验证,指出剩余油富集场所。在构型界面附近,剩余油富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的粘土矿物分析
包汉勇, 韩广民, 杨风丽, 朱静昌, 周祖翼
J4. 2010 (4):  947-954. 
摘要 ( 1495 )   [HTML] ( )

通过对下扬子区泾县、宁国、宜兴等地早三叠世风暴沉积中的粘土矿物进行取样分析,并综合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等特征的研究表明:随着Kübler指数的增高,所测样品中蒙皂石的含量呈递减趋势,蒙皂石伊利石化明显受阻,并且风暴沉积的各层段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也相差较大,其主要因素是物源的变化。根据沉积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中蒙皂石和伊利石等含量的不同,可将本次研究的剖面分为两个序列:序列Ⅰ以宁国和宜兴等地为代表,为近源型风暴沉积;序列Ⅱ以泾县为代表,出现了近源和远源的双重属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泾县位于近源和远源沉积的过渡带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江盆地绥滨断陷基底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高福红, 王枫, 曹花花, 郑宇航, 刘军
J4. 2010 (4):  955-960. 
摘要 ( 1610 )   [HTML] ( )

根据三江盆地绥滨断陷滨参1井基底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探讨了盆地基底的性质。滨参1井基底花岗岩中的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并具有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锆石的Th/U值为0.22~0.82,表明其岩浆成因。花岗岩中锆石22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值为427~502 Ma,其加权平均年龄分为2组,分别为(430±8) Ma和(496±6) Ma。(430±8) Ma的年龄代表了三江盆地绥滨断陷基底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晚期;而(496±6) Ma可能是花岗岩浆形成或侵位过程中的捕获锆石年龄,并且它与佳木斯地块麻山群和泛非期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间一致。上述结果表明:三江盆地绥滨断陷基底中存在加里东期花岗岩,三江盆地西部基底与佳木斯地块的属性相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拉布达林盆地上库力组火山碎屑岩成岩作用特征
彭晓蕾, 曾翔鹏, 洪雪
J4. 2010 (4):  961-970. 
摘要 ( 1807 )   [HTML] ( )

通过薄片、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确定了拉布达林盆地上库力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和孔隙类型。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多屑凝灰岩和沉凝灰岩等。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蚀变作用、脱玻化作用、自生作用、溶解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拉布达林盆地上库力组火山碎屑岩所处的成岩阶段主要为早成岩阶段B期及中成岩阶段A期。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填隙物内孔和溶蚀孔等,区内火山碎屑岩为中低孔特低渗型储层。机械压实作用和自生铁白云石及自生高岭石沉淀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而绿泥石包壳和微晶石英包壳的胶结自生作用以及溶蚀溶解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巫闾山岩体同伸展侵位的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李刚, 刘正宏, 徐仲元, 董晓杰, 沙茜, 王挽琼, 王兴安, 张超
J4. 2010 (4):  971-978. 
摘要 ( 1524 )   [HTML] ( )

医巫闾山岩体是医巫闾变质核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巫闾山地区花岗岩变形特征及与周围构造带的相互关系,确定医巫闾山岩体为同伸展侵位的岩体,且以岩床的形式顺层侵入在医巫闾山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之中,修正了前人挤压环境下岩浆侵位的观点。医巫闾山岩体及尖砬子山岩体的侵位时间在160 Ma左右,表明医巫闾山地区及燕山地区中侏罗世晚期发生过强烈的地壳伸展运动,华北北部的构造体制在中侏罗世已经改变。区内中生代存在2期伸展作用:早期伸展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与医巫闾山岩体的侵位同期;晚期伸展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形成了瓦子峪拆离断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