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2, Vol. 42 ›› Issue (1): 220-225.
黄冠星|王莹|刘景涛|张玉玺|张英
HUANG Guan-xing, WANG Ying, LIU Jing-tao, ZHANG Yu-xi, ZHANG Ying
摘要:
为了解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解吸机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量随铅初始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强烈吸附再缓和的过程。Langmuir模式对污灌土壤等温吸附铅的拟合效果最好,其饱和吸附量为7.84 mg/g。亚砷酸盐的存在会阻碍污灌土壤对Pb2+的吸附,亚砷酸盐加入前后污灌土壤对铅的吸附率从99.9%~100%下降到97.8%~99.0%。加亚砷酸盐条件下污灌土壤对铅的等温吸附模式以Freundlich模式的拟合效果最好。污灌土壤对吸附态铅的解吸量随解吸振荡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且解吸率随时间增加总体趋于降低。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污灌土壤对铅的解吸动力学过程,尤其是Elov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为显著。
中图分类号:
[1] | 齐钒宇, 张志, 祝新友, 李永胜, 甄世民, 公凡影, 巩小栋.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754-768. |
[2] | 阮大为, 李顺达, 毕亚强, 刘兴宇, 陈旭虎, 王兴源, 王可勇. 内蒙古阿尔哈达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深部成矿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705-1716. |
[3] | 陈晶源, 王长明, 贺昕宇, 陈良, 吴彬, 王乔, 张端, 姚恩亚, 董猛猛. 河南瓦房铅锌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383-1404. |
[4] | 张恩, 李名松, 卢辉雄, 李怀渊, 全旭东, 汪冰, 董双发. 证据权重法在黑龙江省伊春地区铅锌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19-1428. |
[5] | 张艳, 韩润生, 魏平堂, 邱文龙. 云南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719-733. |
[6] | 宋志伟, 李婷, 易宏云, 邱杰, 张迪, 陈丹凤. 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868-873. |
[7] | 杨梅, 孙景贵, 王忠禹, 赵世峰, 刘晨, 冯洋洋, 任泽宁. 大兴安岭西坡甲乌拉铜银铅锌矿床富碱花岗斑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477-496. |
[8] | 胡恭任, 于瑞莲, 胡起超, 温先华, 刘贤荣, 张希琳. 铅同位素示踪在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来源解析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520-1526. |
[9] | 刘娜, 杨亚冬, Alberto Bento Charrua, 王航, 叶康, 吕春欣. 响应曲面法优化生物质炭去除水溶液中的阿特拉津[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199-1207. |
[10] | 陈随海, 韩润生, 申屠良义, 吴鹏, 邱文龙, 文德潇. 滇东北矿集区昭通铅锌矿区蚀变岩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711-721. |
[11] | 唐忠, 李文昌, 王长兵, 明添学, 李蓉, 包从法, 王珏, 李永平. 滇东北Pb-Zn-(Ag)多金属矿床找矿突破关键基础地质问题[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722-735. |
[12] | 王飞宇, 冯伟平, 关晶, 贺志勇. 湖相致密油资源地球化学评价技术和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388-397. |
[13] | 王可勇, 付丽娟, 韦烈民, 王志高. 辽宁榛子沟铅锌矿床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80-90. |
[14] | 韩润生, 李波, 倪培, 邱文龙, 王旭东, 王天刚. 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红外测温及其矿床成因意义——以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91-104. |
[15] | 段志明, 李光明, 王保弟, 李应栩, 黄勇, 郭琳, 段瑶瑶. 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查个勒铅锌矿床含矿斑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667-16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