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2, Vol. 42 ›› Issue (5): 1404-1409.
林学钰1,2|张文静1,2|何海洋1,2|石旭飞1,2|王寒梅3,4,5|焦珣3,4,5
Lin Xue-yu1,2,Zhang Wen-jing1,2,He Hai-yang1,2,Shi Xu-fei1,2,Wang han-mei3,4,5,Jiao Xun3,4,5
摘要: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有关评价人工回灌过程对地下水化学场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手段,对人工回灌过程中地下水主要溶质组分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水岩反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回灌过程中,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成分主要受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及含水层矿物相(方解石、白云石、钾长石)溶解作用的影响;受回灌过程中地下厌氧环境向好氧环境发展的影响,含水介质中的As、Cr、Fe等元素存在溶出趋势,回灌后As-Fe元素的变化量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随着回灌时间的增加,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其水化学类型由初始的Cl-HCO3-Na型逐步向Cl-HCO3-Na-Ca型转变。
中图分类号:
[1] | 董军, 徐暖, 刘同喆, 管锐, 邓俊巍. 乳化植物油强化土著微生物修复中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34-240. |
[2] | 黄星, 路莹, 刘肖, 段晓飞, 朱利民. 地下水位抬升对人工回灌中悬浮物堵塞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810-1818. |
[3] | 董维红, 孟莹, 王雨山, 武显仓, 吕颖, 赵辉.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542-553. |
[4] | 付延玲, 骆祖江, 廖翔, 张建忙. 高层建筑引发地面沉降模拟预测三维流固全耦合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781-1789. |
[5] | 刘国庆, 吴时强, 范子武, 周志芳, 谢忱, 乌景秀, 柳杨. 回灌与回扬物理过程的解析推导及灌压变化规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799-1807. |
[6] | 刘海龙, 马小龙, 袁欣, 穆环玲, 冷冰原, 洪梅.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铬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823-1829. |
[7] | 袁晓婕, 郭占荣, 黄磊, 章斌, 马志勇, 刘洁. 用镭-226示踪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泄[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490-1500. |
[8] | 杨悦锁, 张戈, 宋晓明, 温玉娟, 张文卿. 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雌激素运移和归宿的研究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176-1190. |
[9] | 陈盟, 吴勇, 高东东, 常鸣. 广汉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演化及其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831-843. |
[10] | 钱文见, 尚岳全, 杜丽丽, 朱森俊. 充气位置及压力对边坡截排水效果的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536-542. |
[11] | 危润初, 肖长来, 方樟. 黑龙江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动态趋势突变点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202-210. |
[12] | 赵林, 莫惠婷, 郑义. 滨海盐碱地区包气带中淡水透镜体维持机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195-201. |
[13] | 蒋秀姿, 文宝萍, 蒋树, 冯传煌, 赵成, 李瑞冬. 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活动的主控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798-1807. |
[14] | 吴鸣, 吴剑锋, 施小清, 刘杰, 陈干, 吴吉春. 基于谐振子遗传算法的高效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485-1492. |
[15] | 余楚, 张翼龙, 孟瑞芳, 曹文庚. 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优化设计[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173-1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