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风1,王璞珺1,姜传金2,刘杰2,张庆晨2,冯有良2
TANG Hua-feng1,WANG Pu-jun1,JIANG Chuan-jin2,LIU Jie2,ZHANG Qing-chen2,FENG You-liang2
摘要: 在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中识别出5相15亚相。控陷断裂控制火山岩相分布,火山喷发中心沿大断裂呈串珠状分布。靠近深断裂一侧从下到上相序为喷溢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远离深断裂一侧相序为喷溢相-爆发相-喷溢相或火山沉积相;横向上相序为火山通道/侵出相-喷溢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喷溢相呈席状披盖或丘状,中弱振幅,中频,连续性中-差,见断续波状反射,横向宽约6~10 km,纵向厚约200~400 m。爆发相呈楔状或透镜状、中强振幅、中低频、连续性差-中,横向宽约6~8 km,纵向厚约100~200 m。而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呈(陡)丘状、中强振幅、低频、杂乱反射,仅分布在火山口附近,横向宽多小于2 km,纵向厚约100~200 m。火山沉积相呈上超充填,中强振幅,中频,连续性好,分布在低洼地区,横向宽约4~7 km,纵向厚约50~150 m。
中图分类号:
[1] | 马国庆, 孟庆发, 黄大年. 基于重力异常的松辽盆地构造特征识别[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07-516. |
[2] | 蔡来星, 卢双舫, 肖国林, 王蛟, 吴志强, 郭兴伟, 侯方辉. 论优质源储耦合关系的控藏作用:对比松南致密油与松北致密气成藏条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5-28. |
[3] | 刘宗利, 王祝文, 刘菁华, 赵淑琴, 欧伟明. 辽河东部凹陷火山岩相测井响应特征及储集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85-297. |
[4] | 鲍新华, 张宇, 李野, 吴永东, 马丹, 周广慧. 松辽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选区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564-572. |
[5] | 高翔, 刘志宏, 聂志阳, 姚勇, 贾卧, 王超, 宋健.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时间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74-83. |
[6] | 林承焰, 曹铮, 任丽华, 张昌盛, 范瑞峰, 王叶, 邢新亚, 马晓兰.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598-1610. |
[7] | 刘财, 杨宝俊, 冯晅, 单玄龙, 田有, 刘洋, 鹿琪, 刘才华, 杨冬, 王世煜. 论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208-1220. |
[8] | 温志良, 姜福平, 钟长林, 姜雪飞, 王果谦, 齐岩.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超大型油页岩矿床特征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681-691. |
[9] | 康健, 韦庆海, 周琳, 高研, 张永刚, 高峰. 利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研究大庆地区深部构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900-910. |
[10] | 修立君, 邵明礼, 唐华风, 董常春, 高有峰.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孔缝单元类型和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11-22. |
[11] | 那金, 许天福, 魏铭聪, 冯波, 鲍新华, 姜雪. 增强地热系统热储层-盐水-CO2相互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493-1501. |
[12] | 陈彬滔, 潘树新, 梁苏娟, 张庆石, 刘彩燕, 王革. 陆相湖盆深水块体搬运体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002-1010. |
[13] | 李正伟, 张延军, 郭亮亮, 金显鹏. 松辽盆地北部干热岩开发水热产出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189-1197. |
[14] | 刘志宏, 孙理难, 王超, 高翔, 宋健, 黄超义, 梅梅. 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构造特征及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663-673. |
[15] | 郑玉龙, 陈春瑞, 王佰长, 王占国, 刘胜英, 吴相梅. 松辽盆地北部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683-6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