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1, Vol. 41 ›› Issue (1): 21-28.
赵会民1|2|刘雪松3|孟卫工1|陈振岩1|韩宏伟1
ZHAO Hui-min1|2|LIU Xue-song3|MENG Wei-gong1|CHEN Zhen-yan1|HAN Hong-wei1
摘要:
为深化辽河西部凹陷曙光-雷家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根据油气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将研究区的隐蔽油气藏划分为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和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两类。其中: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包括太古宇潜山油气藏,中、上元古界潜山油气藏及中生界潜山油气藏;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包括碳酸盐岩油气藏,火山角砾岩油气藏及玄武岩油气藏。在综合研究曙光-雷家地区的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的基础上,认为该区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优越的地质条件,如多期的构造运动、复杂的构造背景、充足的油源条件、封闭性良好的盖层和畅通、多样的油气疏导体系等。基于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探讨了隐蔽油气藏的动力学特征,确定古近系特殊岩性体油气藏属于自源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前新生代潜山油气藏属于它源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隐蔽油气藏具有匹配良好的生烃、储层、盖层、圈闭、运移、聚集的石油地质动力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1] | 牟敦山, 付广, 陈雪晴. 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及其控藏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08-1017. |
[2] | 陈爱民. 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WA-406-P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965-980. |
[3] | 李文强, 郭巍, 孙守亮, 杨绪海, 刘帅, 侯筱煜.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古生界油气藏成藏期次[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640-651. |
[4] | 舒晴, 朱晓颖, 高维, 李瑞, 尹航. 三塘湖盆地航磁异常特征及油气远景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451-460. |
[5] | 姚刚, 董向欣, 李丽丽, 马国庆, 孟令顺. 东海陆架盆地构造划分的高精度重磁解释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17-524. |
[6] | 李昂, 鞠林波, 张丽艳.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古-中生界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45-555. |
[7] | 杨德相, 付广, 孙同文, 李熹微, 姜海燕, 刘滨莹. 油源断裂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678-1686. |
[8] | 马德龙, 何登发, 魏东涛, 王彦君, 魏彩茹.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背斜多期构造变形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695-1704. |
[9] | 张焕旭, 陈世加, 路俊刚, 刘超威, 陈娟, 李勇, 徐坤. “膨胀力”作用下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聚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341-1351. |
[10] | 张博为, 付广, 张居和, 胡明, 刘峻桥, 王浩然. 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议论堡地区沙二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370-381. |
[11] | 李博南, 刘财, 郭智奇. 基于等效介质模型和频变AVO反演的裂缝储层参数估算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234-244. |
[12] | 陈冬霞, 庞雄奇, 杨克明, 祝渭平, 严青霞. 川西坳陷深层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因及形成过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11-1623. |
[13] | 刘峻桥, 吕延防, 付广, 孙同文, 李佳兴. 正断层输导油气运移模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72-1683. |
[14] | 姜贵璞.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49-1659. |
[15] | 刘财, 杨宝俊, 冯晅, 单玄龙, 田有, 刘洋, 鹿琪, 刘才华, 杨冬, 王世煜. 论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208-12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