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12, Vol. 42 ›› Issue (6): 1617-1628.
王卓超,叶加仁
Wang Zhuo-chao,Ye Jia-ren
摘要: 沉积盆地超压普遍发育,形成机制多样,其演化过程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综合试油、测井资料并结合有效应力特征,分析了黄河口凹陷超压的成因机制,表明东营组超压形成受欠压实和生烃作用的共同影响,沙河街组超压成因以生烃作用为主。压力史演化数值模拟证实,构造活动控制的断层开启和砂岩夹层共同作用造成的超压释放是部分区域实测地层压力接近于常压的原因。超压发育与演化特征控制了黄河口凹陷现今不同类型油藏的垂向分布:在现今超压比较发育、未受断裂活动影响且压力释放作用不明显的区域,以寻找古近系原生油气藏为主;而在断裂沟通古近系与新近系的区域则有利于新近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勘探。
中图分类号:
[1] | 韩国猛, 陈冬霞, 马建英, 王梓颐, 董晓伟, 高思航, 邹磊落, 王娜. 黄骅坳陷歧北斜坡油气成藏机制与成藏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6): 1636-1653. |
[2] | 赵健, 赵俊峰, 任康绪, 王童奎, 许必锋, 郝强升, 高志远. 巴西桑托斯盆地高含CO2油气藏类型、特征及成因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6): 1654-1664. |
[3] | 付广, 王宏伟, 韩国猛, 浦秀刚. 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6): 1700-1708. |
[4] | 林波, 云露, 张旭, 肖重阳, 况安鹏, 徐学纯, 曹自成. 一种板内小尺度走滑断层平面分段研究方法——以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断层中北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4): 1006-1018. |
[5] | 袁红旗, 魏鸣禄, 于英华. 油源断裂油气成藏期优势通道输导能力综合评判方法及其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3): 694-703. |
[6] | 韩强, 云露, 蒋华山, 邵小明, 金仙梅.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过程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3): 645-658. |
[7] | 蔡来星, 肖国林, 万慧清, 曾志刚, 张训华, 郭兴伟, 吴志强.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多期成藏——来自CSDP-2井的勘探启示[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2): 307-324. |
[8] | 廖文毫, 陈冬霞, 曾溅辉, 姜文亚, 刘子驿, 朱传真, 王艺帆. 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区断砂组合样式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2): 336-354. |
[9] | 刘培, 张向涛, 林鹤鸣, 杜家元, 冯进, 陈维涛, 梁杰, 贾培蒙.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油气差异分布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1): 52-64. |
[10] | 达姝瑾, 李学贵, 董宏丽, 李含阳. 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综述[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4): 1228-1239. |
[11] | 李勇, 陈世加, 尹相东, 何清波, 苏恺明, 肖正录, 邱雯, 何鑫. 储层中固体沥青研究现状、地质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3): 732-746. |
[12] | 徐进军, 李宁, 金强, 刘吉华, 楼达, 滕建成. 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系凝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2): 644-652. |
[13] | 姜文亚, 宋泽章, 周立宏, 蒲秀刚, 王娜, 代昆, 万伟超, 刘祥柏.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地层压力结构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1): 52-69. |
[14] | 魏恒飞, 陈践发, 陈晓东.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凝析气藏成藏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6): 1507-1517. |
[15] | 杨冰, 许天福, 李凤昱, 田海龙, 杨磊磊. 水-岩作用对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砂岩储层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2): 526-5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