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光1,乔德武2,金银姬3,刘艳杰3, 邓传伟3,丛培泓3,张冬花1
Zhang Jiguang1,Qiao Dewu2, Jin Yinji3,Liu Yanjie3,Deng Chuanwei3, Cong Peihong3,Zhang Donghua1
摘要:
延吉盆地是一个后期改造较为强烈的断陷盆地。应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识别出延吉盆地中存在6个较大的不整合面,它们以角度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2种类型为主。分析认为,燕山Ⅰ、Ⅱ幕运动形成了盆地雏形,燕山Ⅳ幕运动则使盆地回返,此期出现大量高岭石(40%),表明其与大气水淋滤等有关。短暂沉降后(龙井组),燕山运动晚期(Ⅴ幕)发生的又一次大规模以南北挤压为主的构造运动,导致南北两翼抬起幅度巨大,剥蚀厚度超过700 m,盆地中部剥蚀厚度大约为300 m。不整合面是划分三大构造层(前断陷期、断陷期、坳陷期)的依据。其早白垩世铜佛寺组和大砬子组间的整合关系利于油气的生成。不整合面既可改善储集体的渗透性,又是形成油气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初步预测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侵蚀残丘、地层超覆不整合、断层坡折)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
[1] | 牟敦山, 付广, 陈雪晴. 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及其控藏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08-1017. |
[2] | 陈爱民. 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WA-406-P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965-980. |
[3] | 李文强, 郭巍, 孙守亮, 杨绪海, 刘帅, 侯筱煜.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古生界油气藏成藏期次[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640-651. |
[4] | 舒晴, 朱晓颖, 高维, 李瑞, 尹航. 三塘湖盆地航磁异常特征及油气远景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451-460. |
[5] | 姚刚, 董向欣, 李丽丽, 马国庆, 孟令顺. 东海陆架盆地构造划分的高精度重磁解释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17-524. |
[6] | 李昂, 鞠林波, 张丽艳.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古-中生界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45-555. |
[7] | 杨德相, 付广, 孙同文, 李熹微, 姜海燕, 刘滨莹. 油源断裂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678-1686. |
[8] | 马德龙, 何登发, 魏东涛, 王彦君, 魏彩茹. 准噶尔盆地南缘古牧地背斜多期构造变形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695-1704. |
[9] | 张焕旭, 陈世加, 路俊刚, 刘超威, 陈娟, 李勇, 徐坤. “膨胀力”作用下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聚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341-1351. |
[10] | 张博为, 付广, 张居和, 胡明, 刘峻桥, 王浩然. 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议论堡地区沙二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370-381. |
[11] | 李博南, 刘财, 郭智奇. 基于等效介质模型和频变AVO反演的裂缝储层参数估算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234-244. |
[12] | 陈冬霞, 庞雄奇, 杨克明, 祝渭平, 严青霞. 川西坳陷深层叠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成因及形成过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11-1623. |
[13] | 刘峻桥, 吕延防, 付广, 孙同文, 李佳兴. 正断层输导油气运移模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72-1683. |
[14] | 姜贵璞.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空间互补分布成因及分布范围的确定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49-1659. |
[15] | 刘财, 杨宝俊, 冯晅, 单玄龙, 田有, 刘洋, 鹿琪, 刘才华, 杨冬, 王世煜. 论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208-12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