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22年, 第5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26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专栏

中国地震井下地电阻率研究进展

叶青, 王晓, 杜学彬, 解滔, 范晔, 周振贵, 刘高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669-68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36
摘要 ( 1514 )   [HTML] ( ) PDF(8116KB) ( 40 )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在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电阻率台站观测环境干扰严重。为了抑制环境干扰,地电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研究。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就井下观测对杂散电流和地表金属管线的抑制能力、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地电阻率与观测装置的关系及映震效能等问题进行了评估分析;阐述了井下地电阻率的观测优势:井下地电阻率能够很好地抑制地表异常体、季节性变化等引起的干扰,明显弱化地表杂散电流的影响,有效减小地电阻率年变化幅度和解决地表环境干扰日趋严重的问题。随着地震监测、预报从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的发展,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三合屯金矿床深部电性结构与成矿模式

高科宁, 邓居智, 刘文玉, 余辉, 陈辉, 周聪, 王彦国, 刘宝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684-70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8
摘要 ( 1555 )   [HTML] ( ) PDF(33081KB) ( 10 )  

黑龙江省三合屯金矿床位于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西南端,地表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且深部地球物理工作程度不足,制约了该地区深部找矿的突破和对成矿模式的认识。本文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对横跨该矿床的音频大地电磁长剖面(约8.5 km)数据进行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二维精细电性结构。结果表明:三合屯金矿床地区100 m以浅呈现低阻异常特征,反映了该地区浅层为白垩系砂泥岩和第四系风化物;剖面西北侧连续分布的低阻层与下伏高阻异常区分别指示了白垩纪火山岩和石炭纪侵入岩;剖面下方的高低阻转换带揭示了韧性剪切带和断裂等导矿和储矿构造的深部展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建立了三合屯金矿床成矿模式:在早—中侏罗世伸展构造背景下,成矿流体沿着断裂、韧性剪切带向上运移,并将晚石炭世侵入岩中的金元素淋滤浸出,促成了研究区第一期成矿;早白垩世研究区再次处于伸展拉分背景下,深部岩浆喷发所携带的金元素随岩浆热液沿着新形成以及重新活化的韧性剪切带和盆缘断裂向三合屯火山盆地边缘运移,后期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沉淀富集,并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矿化之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奇异谱分析的GPR信号去噪

戴前伟, , 丁浩, , 张华, , 张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01-7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43
摘要 ( 1514 )   [HTML] ( ) PDF(19946KB) ( 94 )  

受设备及环境等因素的主要影响,采集的探地雷达(GPR)信号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传统变分模态分解(VMD)通过搜寻变分模型最优解分离出不同中心频率的分量实现噪声压制,但最优模态数的选择具有一定主观性,致使重构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信号振荡。为优化模态数的选择,并改善信号振荡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VMD和奇异谱分析(SSA)的GPR信号去噪方法。首先,引入能量损失比,实施最优模态数的自适应选择,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提取有效信号;其次,针对变分模态分解后的中低频振荡现象,引入SSA进行二次滤波,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合成Ricker子波实验、合成雷达剖面模拟实验和实测资料验证了变分模态分解-奇异谱分析(VMD-SSA)方法的有效性。合成Ricker子波实验中,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传统VMD方法相比,经VMD-SSA方法处理后的信噪比最大提升13.587 8 dB;合成雷达剖面模拟实验中,基于VMD-SSA方法处理后剖面的信噪比较EEMD和传统VMD方法分别提高3.765 9 dB和2.655 7 dB;实测资料处理中也较好地压制了背景噪声及随机噪声,使异常体的信号特征更加突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控源电磁法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建华, 林品荣, 张强, 郑采君, 孙夫文, 丁卫忠, 周海涛, 齐方帅, 刘昕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13-72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4
摘要 ( 1490 )   [HTML] ( ) PDF(13919KB) ( 62 )  
随着地质目标体大深度精细结构探测应用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可控源电磁法(CSEM)相关分辨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提升CSEM的勘探能力,解决其提高高频信噪比、压制人文干扰和加大勘探深度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容补偿的高频供电技术、基于频点优化和数字滤波抑制工频干扰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基于观测电磁场场值直接反演的解释技术。首先将电容网络单元接入供电回路,通过计算分布电感和选择确定补偿支路连接方式,组合出最接近理论值的谐振电容,不同程度地提高了1 000~10 000 Hz的发射电流;然后通过合理设计采样率和采样长度优化设置发射频点,再通过数字滤波,实现了对50 Hz工频及其谐波对观测数据影响的校正;最后将常规可控源音频电磁法(CSAMT)低频观测频率由0.100 Hz拓展至0.025 Hz,对观测电磁场信号直接处理和反演。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在干扰区开展了已知地热田的大深度探测试验,结果表明,CSEM探测深度可达3 000~5 000 m,有效提升了人工源电磁法的勘探深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可控源电磁数据智能识别方法

李广, 丁迪, 石福升, 邓居智, 肖晓, 陈辉, 何柱石, 桂团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25-73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6
摘要 ( 1502 )   [HTML] ( ) PDF(13171KB) ( 52 )  
可控源电磁(CSEM)数据常常受到强人文噪声的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可控源电磁勘探的分辨率。为提高CSEM数据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CSEM数据智能识别方法(CEEMD-SVM方法),以代替传统的基于人工设定阈值的数据挑选方法。首先,通过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算法去除基线漂移噪声;然后,利用SVM对去除基线漂移后的数据进行智能识别,挑选出高质量信号。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首先进行了合成数据分析,然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广域电磁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SVM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在92.00%以上;经过CEEMD-SVM方法处理后,视电阻率由处理前的跳变形态变为连续光滑状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电层模型的频域震电响应数值模拟

韩丽, 胥铁潇, 金胜昔, 董文宇, 嵇艳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37-74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32
摘要 ( 1499 )   [HTML] ( ) PDF(8813KB) ( 31 )  
震电效应是反映地下多孔介质中震电转换现象的重要表征,通过观测震电效应可以实现地下石油和天然气等孔隙流体探测。在震电响应数值模拟时,传统方法对于电磁响应部分的理论模拟均采用准静态近似,但准静态近似会忽略地震横波的影响,导致模拟电磁波场时出现显著的误差,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应用准静态的前提。为了准确揭示震电效应产生的机制,本论文基于Maxwell全方程的频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震电响应的频率电磁响应数值模拟,并分析和讨论在弹性均匀介质中,电导率层状和电导率异常体模型下的震电特征。结果表明,这种Maxwell全方程数值模拟可以准确表征不同介质分界面处电磁波场的反射和透射现象,以及更精确识别异常位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瞬变电磁法非线性优化反演算法对比

徐正玉, 付能翼, 周洁, 付志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44-75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3
摘要 ( 1484 )   [HTML] ( ) PDF(9596KB) ( 67 )  

瞬变电磁法(TEM)属于时间域电磁探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煤矿突水突泥调查以及岩溶调查等领域。传统的瞬变电磁数据处理方法采用“烟圈”快速成像或者线性迭代方法,存在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以及灵敏度矩阵计算量大等不足。本文提出将非线性优化算法应用到瞬变电磁数据反演中,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萤火虫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典型的三层和四层地电模型,分析两种算法的收敛特性和抗噪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PSO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数据处理精度低,抗噪能力差;而萤火虫算法在抗噪性、数据处理精度等方面均优于PSO算法。最后,采用两种算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反演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起伏地形条件下长偏移距瞬变电磁三维正演

王新宇, 严良俊, 毛玉蓉, 黄鑫, 谢兴兵, 周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54-7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42
摘要 ( 1494 )   [HTML] ( ) PDF(6863KB) ( 47 )  
地球物理勘探区的地形往往是起伏复杂的,传统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ng-offset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LOTEM)三维正演模拟一般不考虑地形的影响,而地形因素会严重影响LOTEM数据的合理解释。因此,本文开展起伏地形条件下非结构矢量有限元LOTEM三维正演模拟。首先,应用三维建模软件Blender准确建立复杂地电模型,采用非结构四面体网格精细刻画起伏地形。其次,基于偶极子离散的长导线源近似技术,将长导线源离散为若干段等效电偶极子,并引入二阶后退欧拉格式完成时间离散。进而实现LOTEM快速、高精度三维正演。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模拟了起伏地形条件下复杂地质模型的瞬变电磁场响应。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地形的影响,LOTEM电磁场响应“畸变”严重,会削弱甚至完全“埋没”地下异常体的瞬变电磁场响应,严重影响地下目标体的有效探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局部均值分解的地面核磁共振信号包络提取方法

田宝凤, , 孙士聪, 刘隆昌, 蒋川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66-77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45
摘要 ( 1505 )   [HTML] ( ) PDF(4709KB) ( 30 )  

地面核磁共振(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NMR)技术由于其直接、定量、高效探测等优势在水文环境调查、预警灾害水源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纳伏级别的SNMR信号往往淹没在复杂的环境噪声中难以分离,导致反演出的结果准确度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LMD)的SNMR信号包络提取方法。首先,对含噪SNMR信号的实部包络与虚部包络从高频到低频依次进行分解;进而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取所需的信号成分;最后合成有效的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获得目标SNMR信号包络。结果表明:LMD算法提取SNMR信号包络获得初始振幅的拟合误差在±4.17%之内,平均横向弛豫时间拟合误差在±5.63%以内,信噪比提高了30.3~37.2 d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下水磁共振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李邦, 蒋川东, 王远, 田宝凤, 段清明, 尚新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75-78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76
摘要 ( 1483 )   [HTML] ( ) PDF(6630KB) ( 45 )  
磁共振探测(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MRS)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定量、准确和高效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调查等领域。MRS信号的质量对于磁共振数据的解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强环境干扰情况下MRS信号的随机噪声压制问题展开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框架,采用监督学习的训练方式,得到含噪信号的时频谱与原始无噪声信号的时频谱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而实现磁共振信号噪声的压制。仿真结果表明,CNN方法对含噪MRS信号的信噪比提升可达15 dB以上。并对比分析了CNN方法与时频峰值滤波(time-frequency peak filtering,TFPF)方法的噪声压制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最后,使用该方法对野外实测数据的噪声压制,进一步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CME的井中激电系统采集控制软件开发与应用

席彪, , 谢兴兵, , 毛玉蓉, , 严良俊, , 周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85-79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81
摘要 ( 1113 )   [HTML] ( ) PDF(12316KB) ( 6 )  

针对我国深地资源勘查,研制出了深度3 000 m内矿产资源探测井中/井间激发极化法大功率激电系统。相比地面激发极化法,井中激电系统借助钻井进行勘探,收发装置更接近于目标体,对深部隐伏矿产、油气资源勘查更具优势。井中激电系统采集控制和数据处理是整个系统工作的中枢,在工作中需要解决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数据采集、长距离遥传通讯、数据高速传输、接收和发射同步等技术难题。本文基于测井采集控制管理平台(acquisition control management expert,ACME)拓展性强的特点,研发了一套与井中激电系统配套的采集控制和处理软件。井中激电系统采集控制软件通过动态库挂接在ACME上,实现激电系统的数据采集、实时传输、显示、监测、保存和处理成图等功能,并成功应用于大冶市铜铁金属矿的井中探测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和已知资料高度一致,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与资源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易娟子, 张少敏, 蔡来星, 陈守春, 罗鑫, 于吉星, 罗妮娜, 杨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795-8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29
摘要 ( 2047 )   [HTML] ( ) PDF(59187KB) ( 16 )  
为了明确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决策,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沉积岩石学分析和油气地质学分析等手段,在系统梳理研究区层序地层结构与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探讨沉积序列约束下的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协同成藏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典型的“二分”层序地层结构,早期湖侵阶段形成凉下段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半深湖—深湖退积式准层序组,晚期湖退阶段形成凉上段进积式准层序组并可细分为3个准层序(亚段),整体由半深湖向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演变。凉高山组半深湖—深湖、前三角洲泥页岩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可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旁生侧储”多类型源储接触关系,为凉下段页岩油气、凉上段致密砂岩油气协同成藏提供了地质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盆缘陡坡带中性火山岩相模式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任宪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816-82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77
摘要 ( 2050 )   [HTML] ( ) PDF(51203KB) ( 6 )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盆缘斜坡带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目前对中性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模式和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尚缺乏深入认识。以长岭断陷盆缘斜坡带龙凤山地区为例,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刻画该区中性火山机构、火山岩相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建立中性火山岩相模式和喷发模式,探讨优质储层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喷发中心分布在盆缘斜坡带靠近盆地边缘高部位,沿盆地边缘断裂分布,火山机构中心相带以喷溢相和爆发相互层为典型特征;向盆方向,火山机构中源相带以厚层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堆积为主,火山碎屑喷发物进一步向盆地凹陷中心搬运,与盆地水体互相作用,过渡为火山沉积相。这种火山岩相模式由多期亚普林尼式喷发作用、火山喷发物的搬运和就位方式等因素共同控制。该区优质火山岩储层以溶蚀强烈的火山凝灰岩和气孔安山岩为主,位于斜坡中部的火山机构中源相带和发育辫状熔岩流的近火山口相带是该区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渤海海域锦州南油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刘宗宾, 程奇, 吕坐彬, 房娜, 王双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829-83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74
摘要 ( 2035 )   [HTML] ( ) PDF(20087KB) ( 6 )  
为了掌握锦州南强非均质性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模式,基于钻井取心、薄片、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碎裂岩以及辉绿岩等多种岩性,其中片麻岩以及碎裂岩是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性;构造裂缝、破碎粒间孔、溶蚀孔构成了多样性的储集空间,其中尤以构造裂缝占主导。2)岩性、构造以及风化作用对优质储层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高的花岗片麻岩储层发育程度优于中基性侵入体,多期断裂叠加部位储层厚度大,古地貌高部位受风化改造强,对先期裂缝扩溶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储层的品质。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古构造主导下的储层发育模式,即平台区储层发育稳定,高斜坡区域储层发育较厚,凸起区储层厚度变化最大,低斜坡储层发育较薄,凹陷区储层发育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枣园探区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王晓琳, 张小莉, 王祥, 曹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840-854 .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16
摘要 ( 2009 )   [HTML] ( ) PDF(14465KB) ( 94 )  

运用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枣园探区延长组长7、长9段烃源岩特征,并针对长4+5、长61和长8段的原油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规则甾烷C27-C28-C29构型为“V”字型或偏“V”字型,为湖相腐泥特征,长9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规则甾烷C27-C28-C29构型为“L”型,与陆相高等植物混入密切相关;长4+5、长61和长8段的原油Pr/Ph值介于0.78~0.85之间,说明其沉积环境属于淡水还原环境;长4+5段原油与长61段原油相似,且来自于同一套陆相淡水湖泊烃源岩,属于中等—偏低成熟原油,长8段原油比长4+5、长61段原油成熟度高;延长组长4+5、长61、长8油层原油主要来自于长7段暗色泥页岩,长9段暗色泥页岩也可提供少量烃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热液菱锰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董娟, 袁茂文, 李成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855-8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78
摘要 ( 2154 )   [HTML] ( ) PDF(17020KB) ( 90 )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是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近年新发现的一个三叠纪大型银铅锌矿床。目前,关于该矿床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矿床成因还不太明确。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热液菱锰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对矿石中的菱锰矿矿物学属性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菱锰矿具有强Eu负异常、Ce正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呈现总体右倾的REE配分曲线。综合来看,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中的菱锰矿形成于还原性环境,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混源特征,深部成矿物质以及矿区附近的灰岩、炭质页岩对菱锰矿的形成均有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岩浆硫化物矿床硫元素预测模型

李猛猛, 刘敬党, 梁天意, 谭亮, 王刚, 朱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866-87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87
摘要 ( 2182 )   [HTML] ( ) PDF(6919KB) ( 85 )  
硫元素在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加拿大拉布拉多Voisey’s Bay镍铜硫化物矿床的钻孔数据为实验数据,利用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对实验数据中镍、铜元素质量分数与硫元素质量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建立基于硫元素质量分数的预测模型。通过SVM计算出硫元素质量分数的预测值,并与硫元素原值进行拟合分析。根据拟合分析偏差曲线的计算结果,将实验数据划分成3个阶段,分别为:硫饱和阶段,硫元素质量分数为3.12×10-6~20.80×10-6,方差小于1.44×10-7,分维值为0.35,李雅普诺夫指数λ>0,该阶段处于混沌状态;硫成矿阶段,硫元素质量分数为6.60×10-7~17.80×10-9,方差小于1.37×10-9,分维值为0.60,λ>0,该阶段处于混沌状态;硫流失阶段,硫元素质量分数为2.00×10-8~38.00×10-8,方差小于1.56×10-10,分维值为0.94,λ=0,该阶段处于稳定状态。进而说明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原始岩浆中镍、铜元素质量分数和硫元素质量分数总体上并不是线性关系,也并非呈简单的非线性关系,而是呈分阶段非线性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东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约束

王立功, 李秀章, 于晓卫, 祝德成, 王英鹏, 张文, 柯昌辉, 胡兆国, 郭瑞朋, 郝兴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879-89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76
摘要 ( 2114 )   [HTML] ( ) PDF(19935KB) ( 12 )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泽山、天柱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本文开展了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岩石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大泽山、天柱山岩体w(Na2O)>3.68%,1.0<A/CNK<1.1,低Sr /Y 值(12.83~49.33),具有明显的稀土元素分馏(LREE/HREE为18.39~26.72,(La/Yb)N为17.13~42.58),负铕异常(δEu为0.49~0.64),为一套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征。大泽山、天柱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1)和(112±2)Ma,为胶东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岩浆岩,是同一期岩体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浆锆石εHf(t)值分别为-15.3~-10.7和-21.8~-14.1,对应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2.15~1.86 Ga(均值为2.01 Ga)和2.55~2.07 Ga(均值为2.39 Ga)。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为岩石圈减薄和陆内伸展背景下的产物,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加入,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陆壳物质。早阶段大泽山岩体与胶东地区大量发育的暗色脉岩近同时形成,早阶段有更多的地幔物质底侵加入,导致大泽山岩体Hf二阶段模式年龄的降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正镶白旗都比地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姚国华, , 胡乔青, 牛文林, 赵元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899-9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05
摘要 ( 2125 )   [HTML] ( ) PDF(25446KB) ( 12 )  

内蒙古正镶白旗都比地区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白乃庙岛弧带。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厘定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27.8±2.1)和(128.8±0.7) Ma,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斑岩富硅(w(SiO2)为76.06%~77.20%)、富钾(w(K2O)为4.66%~6.48%)、高TFeO/MgO值(10.42~12.55)、较高的10 000Ga/Al值(2.71~3.27)、低w(CaO)(0.58%~0.70%)、w(Al2O3)为11.63%~12.67%、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15;花岗斑岩富硅(w(SiO2)为70.67%~71.88%)、富钾(w(K2O)为5.83%~6.45%)、高TFeO/MgO值(10.91~12.10)、较高的10 000Ga/Al值(2.64~3.03)、低w(CaO)(0.33%~0.44%)、w(Al2O3)为14.47%~15.14%、铝饱和指数为1.14~1.16;两者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明显负铕异常和“海鸥型”右倾模式;两者相对富集Rb、Th、K、Zr、Hf等元素,相对亏损Sr、Ba、Ti、P等元素,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锆石εHf (t)值分别为-1.56~1.85、-0.87~2.1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281~1 067、1 240~1 046 Ma,显示两者为壳幔物质混合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都比地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是华北板块北缘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蒙古额尔德尼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段思宁, 童英, 王文志, 郭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917-92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14
摘要 ( 2102 )   [HTML] ( ) PDF(18553KB) ( 11 )  
南蒙古额尔德尼(Erdene)花岗岩体位于整个东北亚巨量白垩纪花岗岩浆活动的西缘。本文对南蒙古额尔德尼地区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额尔德尼地区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3.4±1.4)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71.01%~72.66%)、富碱(w(Na2O+K2O)为8.52%~8.90%)、贫磷(w(P2O5)为0.06%~0.11%)、贫镁钙(w(MgO)为0.27%~0.39%,w(CaO)为1.10%~1.27%)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5~1.07,属于弱过铝质岩石;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Nb、Sr、B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1~0.15),岩浆平均温度为816 ℃,属A1型花岗岩,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构造环境。岩石的εHf(t)值为2.54~7.92,TDM2变化于1 016~673 Ma之间,源区可能有少量年轻物质加入。结合区域伸展构造研究,认为额尔德尼花岗岩形成于大规模伸展减薄环境,与中下地壳减压熔融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

特长隧道隧址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案

冉光炯, 杨翘楚, 王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930-94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04
摘要 ( 36 )   [HTML] ( ) PDF(6598KB) ( 34 )  
针对特长隧道隧址区地质模型构建所面临的人机交互量大、耗时长且建模结果容易偏离预期等问题,依托西南地区若干在建特长隧道项目,提出一套符合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的高效建模方案:先根据岩土体类别、待建地质界面形态特征等因素,制定针对初始建模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命名规则,建立“数据名称—地质界面构建方案”映射体系,明确不同种类的地质界面所对应的构建方案以及地质界面间的交切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离散光滑插值及多条件约束等地质界面构建技术,实现地质结构模型快速准确的构建。以目前在建的西南地区大凉山一、二号隧道及斯古溪隧道为例,采用所提出的建模方案构建其隧址区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案可在确保模型精细度的前提下,实现各类复杂地质界面的自动构建,建模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所生成地质界面的几何形态及拓扑特征也符合建模者预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边界效应

亢佳乐, 卢全中, 占洁伟, 杨天亮, 沈首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941-95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26
摘要 ( 1197 )   [HTML] ( ) PDF(21911KB) ( 14 )  

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地质灾害变形破裂特征、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制的有效手段,受制于模型箱尺寸,试验过程中边界效应问题显著,如何减弱边界效应影响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现象分析以及数值模拟验证等手段,对物理模型箱体边界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箱体边界效应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箱体边壁阻尼与箱体尺寸比,其中:边壁阻尼与边界效应幅值呈正相关,边壁摩擦角小于土体内摩擦角时,黏聚力是边界效应影响的主要因素,边壁摩擦角大于土体内摩擦角时,摩擦力是边界效应影响的主要因素;箱体尺寸比影响边界效应幅值,长宽比与边界效应幅值呈正相关,并确定试验模型箱设计最优尺寸比为5∶3∶2.2。箱体边界效应对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存在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MS的长春齐家地下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划分
鲍新华, 于瀚博, 计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955-96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58
摘要 ( 1042 )   [HTML] ( ) PDF(15805KB) ( 34 )  

长春市双阳齐家水源地临近油田,原有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不足以调和油田开采与水源地水质安全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为了保护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不受油田开发活动的影响,为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地区的油田开发布局提出规划建议,首先查明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然后在原有的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基础上利用数值法软件GMS(groundwater model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MS模块对水源地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以此对长春市双阳齐家水源地进行二级保护区划分研究,明确油田开发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和水源地可能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范围。模拟结果表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1 000 d时距离污染源400~800 m,以此为据共划定二级保护区33.5 km2,并将原规划在划定的二级保护区内和边缘的油井给出取消建设或适当迁建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南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系统降水条件

危润初, 张豪, 龙秋波, 彭向训, 周升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967-97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21
摘要 ( 1001 )   [HTML] ( ) PDF(13362KB) ( 6 )  
为了全面认识湖南紫鹊界梯田系统的水循环机制,从降水条件的视角出发,基于紫鹊界地区及周边共11个气象站的1986—2015年降水序列数据,运用集中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方法从降水量、降水年内分配、干旱频率等方面开展对比分析,以揭示紫鹊界地区梯田稻作自流灌溉系统所拥有的独特的天然降水条件。结果表明:紫鹊界地区3个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 638.7 mm,比外围8个站平均高出177.4 mm,其中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为675.1 mm,比外围8个站平均高出122.4 mm;紫鹊界3个站旬降水序列的平均集中度为0.373,明显高于外围8个站的平均值0.354,夏季是紫鹊界地区降雨的主要优势时段,多年平均降雨高峰为6月中旬,晚于外围8个站的6月上旬或5月下旬;紫鹊界地区5—8月的3个月时间尺度干旱频率有“先小后大”的特征, 其中5月和6月的3个月时间尺度干旱频率明显要小于全区平均值,7月和8月要大于平均值;6月上旬—8月中旬是紫鹊界梯田灌溉的主要时期,紫鹊界地区降水年内分配、多年平均干旱频率分布特征等与紫鹊界梯田的水稻生长期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降水是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系统的重要自然支撑条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潭容积对岩溶管道穿透曲线的影响实验

李琪, 赵小二, 武周虎, 武桂芝, 张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979-99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03
摘要 ( 1001 )   [HTML] ( ) PDF(14491KB) ( 4 )  

溶潭常导致岩溶管道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研究溶潭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对地下水污染预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内设计具有不同尺寸和个数的水箱管道系统,通过示踪试验研究溶潭容积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箱容积(水箱尺寸或水箱个数)增加,穿透曲线拖尾逐渐变长,峰值质量浓度逐渐减小;随着流速增大,曲线拖尾逐渐变短,对称水箱和不对称水箱的峰值质量浓度大致为先升高后降低。对称水箱中,主体溶质穿透时间随着尺寸增大基本不变,与水箱个数呈指数增长关系,其余时间特征参数基本与水箱容积呈线性关系,校正峰值质量浓度与水箱容积呈幂函数关系。容积相同时,对称和不对称水箱形态中集中分布(不同尺寸)的时间方差、后段溶质羽穿透时间、溶质羽穿透时间大于离散分布(不同个数),而两种分布的平均运移时间基本一致。不对称水箱的主体溶质穿透时间、校正峰值质量浓度在两种分布条件下基本一致。对称和不对称水箱平均运移时间与水箱容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对称水箱中主体溶质穿透时间、校正峰值质量浓度与水箱容积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幂函数关系,这3个参数对野外利用穿透曲线特征参数预测岩溶管道中溶潭的容积具有指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e-Mn二元氧化物强化活性铝硅酸盐矿物对Tl(Ⅰ)的去除及其机制
邹友琴, 李群, 李卓悦, 刘耀驰, 李勇丽, 章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992-10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 20210087
摘要 ( 1018 )   [HTML] ( ) PDF(4903KB) ( 71 )  

铊(Tl)对哺乳动物具有高毒性,Tl(Ⅰ)是其在水中常见稳定易迁移形态,难于处理。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将Fe、Mn氧化物负载于活性铝硅酸盐矿物(AAM)制得Fe-Mn二元氧化物复合活性铝硅酸盐(FMAAM),并将其应用于水中Tl(Ⅰ)的去除。通过批量试验,研究了FMAAM吸附剂用量、初始pH、离子浓度等因素对Tl(Ⅰ)去除的影响,并阐述了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120 min时,FMAAM对Tl(Ⅰ)的吸附达到平衡,且在pH为3~9的条件下,FMAAM对Tl(Ⅰ)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去除率都高于89.0%;FMAAM对Tl(Ⅰ)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其在293 K(pH=7, 1.00 g/L)条件下,对Tl(Ⅰ)的最大吸附量为61.50 mg/g。同时测定了FMAAM的比表面积(SBET)、平均孔径和总孔体积,其中,FMAAM的SBET(36.830 m2/g)高于AAM的SBET(0.165 m2/g),且相差200倍以上。根据X射线能谱(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FMAAM对Tl(Ⅰ)的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络合反应和氧化沉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基于DAS信号和CNN分类算法的人员运动轨迹监测方法
董旭日, 冯晅, 刘财, 田有, 李静, 王天琪, 王鑫, 衣文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1004-10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81
摘要 ( 909 )   [HTML] ( ) PDF(19092KB) ( 38 )  

人员运动轨迹监测目前主要依靠摄像头网络、热成像和雷达系统等方式实现,但这些方法的监测范围有限,且易受到光线、热源、遮挡物和距离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分布式声学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识取人员振动信号用于监测人员运动轨迹的新方法,能够不受光线、热源、遮挡物等环境改变的影响,实现长距离连续监测。首先,通过长短时窗比值(STA/LTA)法自动拾取DAS信号,再对拾取的信号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人员运动、重锤和噪声3类信号;然后,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将拾取的3类信号作为CNN数据库输入到网络中学习和训练;最后,通过实际数据测试得到3类信号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分类结果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80.00%以上。利用识别得到的信号,通过CNN分类结果可确定人员所在的光纤道,追踪人员位置,输入更新的DAS信号连续识别人员运动信号,监测人员运动轨迹;然后用单位时间内识别人员移动的通道数计算运动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

翟羽娟, 张艳红, 姜琦刚, 刘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3):  1016-1026.  DOI: 10. 13278/j.cnki.jjuese.20210185
摘要 ( 904 )   [HTML] ( ) PDF(9559KB) ( 15 )  

针对农牧交错区用地需求多样、土地覆被类型繁杂、功能多的特点,引入“三生空间”土地分类体系和用地功能评分标准,旨在科学合理地简化和概括土地类型,实现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区土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核心区的吉林西部作为示范区,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在“三生空间”用地分类体系及功能评分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了近31 a研究区“三生空间”时空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生产与生活空间以扩张为主,生态空间呈缩减趋势,生活空间的增加以生态空间的减少换取;2)“三生空间”的分布格局与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生产空间扩张主要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边缘地带,生活空间分布较为零散,以地级市核心区扩张最为集中,而生态空间缩减范围与生活空间扩张范围基本重合;3)“三生空间”的耦合与协调发展整体处于磨合阶段与中度协调,且占比逐年提升,各县域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特征,比例失调较严重的地区为通榆县和大安市,其协调性较差。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应在现有“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为区域“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性参考,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区域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