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09, Vol. 39 ›› Issue (5): 887-892.
杨忠平1|2|卢文喜2|龙玉桥3|刘新荣1
YANG Zhong-ping1|2, LU Wen-xi2, LONG Yu-qiao3, LIU Xin-rong1
摘要:
为弄清长春市城区大气降水pH值及重金属湿沉降状况,于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3个采样点分4季系统收集了大气降水样品12件,采用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As、Cd、Cu、Pb、Zn、Cr,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分析了Hg。结果表明:长春市大气降水年平均pH值为6.43,总体上为中性雨;降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较低,Hg、Cr、Cu、Zn、As、Pb、Cd分别为0.042、3.59、9.25、148.6、18.44、21.71、0.933 μg/L,且受气象条件(如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影响明显,同时随区域的不同而略有差异。总体而言,除Cr外,各重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在春冬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汽车厂附近区域大气降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最低。经估算,As、Cd、Cr、Cu、Hg、Pb和Zn湿沉降通量分别为2.13、0.21、1.70、3.74、0.019、6.82、65.78 mg/(m2·a),且主要集中在3-9月。
中图分类号:
[1] | 方晶, 王福, 方雨婷, 潘隆, 李杨, 胡克, 齐乌云, 王中良. 钻孔岩心黏土混浊水电导率、黄铁矿、pH相关性分析及其在古沉积环境复原的应用:以渤海湾西岸平原DC01孔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154-1164. |
[2] | 代杰瑞, 喻超, 张明杰, 董建, 胡雪平. 淄博市区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201-1211. |
[3] | 徐军, 郝立波, 赵新运, 赵玉岩, 马成有, 魏俏巧, 吴超, 石厚礼. 松花江上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时空分布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854-862. |
[4] | 冯晅, 梁帅帅, 恩和得力海, 张明贺, 董泽君, 周皓秋, 齐嘉慧, 赵玮昌. 全极化探地雷达地下管道分类识别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364-372. |
[5] | 陆继龙, 刘奇志, 王春珍, 蔡波, 郝立波, 尹业长, 赵玉岩. 二道松花江沉积物重金属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66-573. |
[6] | 李永涛, 郭高山, 顾延生, 韦林, 何思远. 钢厂周边污染土壤的电性与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543-1551. |
[7] | 张施跃, 束龙仓, 闵星, 胡慧杰, 邹志科.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860-867. |
[8] | 周长松, 邹胜章, 李录娟, 朱丹尼, 卢海平, 夏日元. 岩溶区典型石灰土Cd形态指示意义及风险评价——以桂林毛村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552-562. |
[9] | 赵建如, 初凤友, 金路, 杨克红, 葛倩. 珠江口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多尺度空间变化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772-1780. |
[10] | 曹玲珑,王建华,黄楚光,倪志鑫,金钢雄,瓦西拉里,陈慧娴.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形态特征、控制因素及风险评价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988-1999. |
[11] | 陈圣波,李鑫龙,陈磊. 基于地面实测光谱的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反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388-1394. |
[12] | 汤洁,梁爽,张豪,吴佳曦,娄云. 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区冻融期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酶活性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 636-644. |
[13] | 杨忠平,张强,张梁,李达,卢文喜,辛欣. 长春市城区近地表灰尘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319-327. |
[14] | 岳碧波,彭真明, 张启衡. α稳定分布地震信号特征指数估计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2026-2034. |
[15] | 李鱼,王檬,张琛,高茜. 基于分式析因及最佳子集回归的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特征--阿特拉津与多种污染物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效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595-16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