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研究华南东南沿海地区的壳幔电性结构及其动力学背景,布设了4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获得了相应的二维地电模型,并结合相关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对地电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地壳由于碰撞汇聚作用变厚,东部地壳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剧烈减薄。华南东南沿海地区的岩石圈并不是简单的呈现"西厚东薄"的特征,研究区东西两端岩石圈厚度超过100 km,推测西段岩石圈增厚主要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或陆内碰撞汇聚造山作用,而东端岩石圈增厚可能由于大洋板块俯冲时洋壳残留物叠置在岩石圈的下部所形成,而中部岩石圈的减薄与软流圈物质上侵有关,造成此区域大规模软流圈物质上侵的动力来自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深部热扰动。
中图分类号:
[1] | 日比娅, 孙友宏, 韩婧, 郭明义. 3种无机盐催化热解油页岩[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43-1049. |
[2] | 张聪, 石砥石, 张子亚, 陈科, 苑坤, 乔计花, 彭芳苹. 云南楚雄盆地西部高精度重磁电特征及基底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863-871. |
[3] | 陈辉, 尹敏, 殷长春, 邓居智. 大地电磁三维正演聚集多重网格算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61-270. |
[4] | 蔡剑华, 肖晓. 基于组合滤波的矿集区大地电磁信号去噪[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874-883. |
[5] | 杨梅, 孙景贵, 王忠禹, 赵世峰, 刘晨, 冯洋洋, 任泽宁. 大兴安岭西坡甲乌拉铜银铅锌矿床富碱花岗斑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477-496. |
[6] | 张鑫鑫, 彭枧明, 孙铭泽, 吴冬宇. 基于CFD的高能射流式液动冲击器活塞与缸体密封特性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534-541. |
[7] | 罗天涯, 熊彬, 蔡红柱, 陈欣, 刘云龙, 兰怀慷, 李祖强, 梁卓. 复杂电性结构大地电磁二维响应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215-223. |
[8] | 韩松, 刘国兴, 韩江涛. 华南地区进贤-柘荣剖面深部电性结构[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837-1846. |
[9] | 严家斌, 皇祥宇. 大地电磁三维矢量有限元正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538-1549. |
[10] | 刘永江, 刘宾强, 冯志强, 温泉波, 李伟民, 张铁安, 李小玉, 杜兵盈. 大兴安岭中北段老道口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482-498. |
[11] | 王丹丹, 李世臻, 周新桂, 李爱勇, 温泉波, 林燕华. 大兴安岭地区突泉盆地高精度重磁电特征及其构造格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240-253. |
[12] | 宋维民, 庞雪娇, 付俊彧, 陶楠, 杨佳林, 杜继宇, 吴桐.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847-859. |
[13] | 闫佰忠, 肖长来, 梁秀娟, 马喆, 危润初, 吴世利. 靖宇县玄武岩区矿泉水特征组分H2SiO3成因实验——以王大山泉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892-898. |
[14] | 李桐林, 张镕哲, 朴英哲. 大地电磁测深与地震初至波走时交叉梯度反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952-961. |
[15] | 顾观文,吴文鹂,李桐林. 大地电磁场三维地形影响的矢量有限元数值模拟[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678-16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