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3, Vol. 53 ›› Issue (6): 1892-1906.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30
冯波1,曹云龙1,齐晓飞2 ,崔振鹏1,张兰新3
Feng Bo1,Cao Yunlong1, Qi Xiaofei2,Cui Zhenpeng1,Zhang Lanxin3
摘要: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裂隙热储层在长期开采过程中,由于不断地提取高温干热岩体的热量,致使高温花岗岩岩体温度下降,进而诱发岩体产生二次破裂,甚至出现流体短路,降低地热系统开采效率。为了保证EGS热能的稳定提取,需要建立试验场地的热-水动力-力学(THM)耦合模型,分析水动力和热效应对该储层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北马头营凸起区 EGS开发场地的循环注水试验数据,建立场地热-水动力-力学耦合模型,通过模型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先验证了THM耦合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校正后的模型预测了不同注入方案下,EGS储层渗透率的提高和增产带的空间范围,揭示了储层裂隙增产带的范围受温度、压力、注入速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经过63 d的增产处理,该模型预测的增产层体积约为10万m3;提高注水压力能刺激现有的裂隙发生剪切性破裂,拓宽增产带的区域;减小注水的温度有助于提升流体的穿透能力,扩大储层的增产带;在水力压裂的开始阶段,适当利用冷水注入有利于提高储层渗透率,且提高注入速率会使储层增产带的范围扩大。
中图分类号:
[1] | 罗卫锋, 胡志方, 王胜建, 杨云见, 张林, 张云枭. 基于可控源电磁技术的页岩压裂监测试验——以宜昌地区鄂阳页2HF井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4): 1338-. |
[2] | 段云星, 杨浩. 增强型地热系统采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4): 1161-1172. |
[3] | 周舟, 金衍, 曾义金, 张旭东, 周健, 汪文智, 孟翰.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储层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和裂缝起裂与扩展形态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5): 1425-1430. |
[4] | 樊冬艳, 孙海, 姚军, 李华锋, 严侠, 张凯, 张林. 增强型地热系统不同注采井网参数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3): 797-806. |
[5] | 鲍新华, 张宇, 李野, 吴永东, 马丹, 周广慧. 松辽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选区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564-572. |
[6] | 许天福, 袁益龙, 姜振蛟, 侯兆云, 冯波. 干热岩资源和增强型地热工程:国际经验和我国展望[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139-1152. |
[7] | 郭亮亮, 张延军, 许天福, 金显鹏. 大庆徐家围子不同储层改造的干热岩潜力评估[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525-535. |
[8] | 曹文炅, 陈继良, 蒋方明. 工质变物性对EGS热开采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180-1188. |
[9] | 李正伟, 张延军, 郭亮亮, 金显鹏. 松辽盆地北部干热岩开发水热产出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189-11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