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3, Vol. 53 ›› Issue (4): 1195-1203.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55
赵越1, 2, 3,李磊1,闫晗1,肖万山4,苏艳军5
Zhao Yue1,2,3, Li Lei1, Yan Han1, Xiao Wanshan4, Su Yanjun5
摘要: 为探究岩石在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的蠕变规律,以湖北地区某露天边坡大理岩为研究对象,设置酸性、中性、碱性3种溶液环境浸泡,开展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并对比分析大理岩宏观破坏形态和断口细观特征。结果表明:1)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酸性溶液环境中的瞬时、蠕变应变量及蠕变速率均最大,碱性溶液环境次之,中性溶液环境最小;2)大理岩长期强度为瞬时强度的0.685~0.812,长期强度折减较大;3)酸性溶液对大理岩颗粒结构的损伤劣化程度强于碱性溶液,但随着冻融作用的增强,碱性溶液对岩石结构的损伤程度逐渐接近酸性溶液。
中图分类号:
[1] | 柴少波, 宋浪, 周炜, 付晓东, 周永强. 水岩作用对充填节理岩石劣化的影响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5): 1510-1520. |
[2] | 李世杰, 骆祖江, 徐明钻, 张斌. 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潜在性危害[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4): 1204-1215. |
[3] | 韩朝辉, 朱一龙, 赵超, 王郅睿, 丁廉超, 田辉, 赵立磊, 赵浩, 李新斌, 龚文强, 李晓明. 汉中盆地西侧土关铺—大安镇一带山区泉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6): 1996-2004. |
[4] | 束龙仓, 温中琦, 张岩, 李进, 马倩, 陆小明. 苏北沿海地区潜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4): 1223-. |
[5] | 何锦, 郑一迪, 邓启军 , 何雪琴. 我国北方新生代玄武岩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1): 171-. |
[6] | 吕建航, 杨忠年, 时伟, 李国玉, 凌贤长, 张莹莹. 冻融循环下加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模型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5): 1587-1596. |
[7] | 张琦, 杨忠年, 时伟, 凌贤长, 涂志斌. 冻融循环下初始含水率对非饱和膨胀土剪切特性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5): 1544-1550. |
[8] | 徐新木, 张耀平, 付玉华, 雷大星, 邹雄刚. 冻融循环下含节理类岩石试样剪切破坏特性[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2): 483-494. |
[9] | 曹阳, 申月芳, 焦志亮, 翟远征, 杨耀栋. 中新天津生态城孔隙水化学垂向分布及其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4): 1109-1120. |
[10] | 洪梅, 韩旭, 王蔷, 刘璐, 史玉玺. 硫化纳米铁对模拟地下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6): 1821-1830. |
[11] | 高红梅, 兰永伟, 周莉, 孟丽岩. 温度作用下缺陷花岗岩热损伤:以甘肃北山缺陷花岗岩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795-1802. |
[12] | 张泽, 周泓, 秦琦, 邴慧, 武俊杰, 周攀峰. 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的孔隙特征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839-847. |
[13] | 董维红, 孟莹, 王雨山, 武显仓, 吕颖, 赵辉.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542-553. |
[14] | 尹崧宇, 赵大军, 周宇, 赵博. 超声波振动下非均匀岩石损伤过程数值模拟与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526-533. |
[15] | 陈盟, 吴勇, 高东东, 常鸣. 广汉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化学演化及其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831-8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