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ISSN 1671-587X
CN 22-1342/R
主 任:李欣欣
编 辑:姜瑾秋 韩宏志 官 鑫
陈思含 李昕蔚
电 话:0431-85619279
E-mail:xuebao@jlu.edu.cn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邮编:130021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LDXXBY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20年, 第4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0-05-28
基础研究
肾元颗粒对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血管钙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王岚, 朱国双, 孙龙, 王小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31-43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1
摘要 ( 722 )   [HTML]( ) PDF(749KB) ( 595 )  
目的:通过高磷诱导db/db糖尿病肾病(DN)小鼠血管钙化,探讨肾元颗粒对db/db DN小鼠血管钙化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只SPF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肾元颗粒组(n=10),同系背景野生型(WT)小鼠作为空白组(n=10)。给药12周后,取各组小鼠血清、肾脏和胸主动脉组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FGF23水平,HE和von Kossa法检测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病理形态表现以及钙盐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KlothomRNA和胸主动脉组织中Pit-1、Runx2及SM22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Klotho蛋白和胸主动脉组织中Pit-1、Runx2及SM22α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中Pit-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中SM22α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FGF23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Klotho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胸主动脉组织中Pit-1和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M22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胸主动脉组织中Pit-1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M22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元颗粒组小鼠血清FGF23水平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Klotho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胸主动脉组织中Pit-1和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胸主动脉组织中SM22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肾元颗粒可通过上调小鼠肾脏组织中Klotho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it-1表达水平,抑制FGF23/Pit-1信号通路,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表型转化,达到血管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CB对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王欣欣, 李思佳, 关洪全, 侯殿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39-44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2
摘要 ( 1854 )   [HTML]( ) PDF(699KB) ( 1015 )  
目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BALB/c小鼠诱导小鼠发生特应性皮炎(AD),阐明DNCB作为半抗原诱导AD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模型组,每组6只。于实验第1、4、7天,采用1.0% DNCB溶液涂抹于AD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进行致敏,于实验第14、17、19、22、24、27和29天,采用0.5% DNCB溶液涂抹于AD模型组小鼠左耳背部皮肤进行激发。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外用等体积基质溶液。评价2组小鼠皮肤组织炎症评分,观察2组小鼠耳部皮肤外观变化,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2组小鼠左耳皮损部位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测量皮损处皮肤组织上皮层厚度,计数皮损处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小鼠皮损处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IgE水平。结果:AD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炎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左耳部皮肤明显红肿、变硬,伴随出现异常的搔抓行为;AD模型组小鼠皮损处皮肤组织上皮层厚度、浸润肥大细胞数、皮损处皮肤组织中IL-4表达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外用1.0% DNCB致敏和外用0.5% DNCB激发BALB/c小鼠能够成功诱导AD,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引起皮肤组织中IL-4表达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升高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BDF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稳定表达RHBDF2细胞系的建立
陈少凤, 李胜男, 邓福, 朱佩仪, 李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44-45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3
摘要 ( 580 )   [HTML]( ) PDF(957KB) ( 240 )  
目的:构建RHBDF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表达RHBDF2的EA.hy926细胞,为RHBDF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稳定表达RHBDF2细胞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CBI提供的RHBDF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RHBDF2基因后通过Gateway克隆技术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入门载体,再亚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V[Exp]-EGFP,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LV[Exp]-EGFP-RHBDF2;将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LV[Exp]-EGFP和重组慢病毒质粒pLV[Exp]-EGFP-RHBDF2分别与慢病毒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并测定慢病毒滴度;将感染pLV[Exp]-EGFP-control的EA.hy926细胞作为对照组,感染pLV[Exp]-EGFP-RHBDF2的EA.hy926细胞作为实验组,利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RHBDF2的EA.hy926细胞;荧光定量PCR (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EA.hy926细胞中RHBD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酶切电泳和测序检测,实验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基因序列与设计合成的序列完全一致;对照组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8 TU·mL-1,实验组慢病毒的滴度为3×108 TU·mL-1;荧光显微镜下慢病毒成功感染EA.hy926细胞,感染率达95%以上;qPCR检测,实验组EA.hy926细胞中RHBDF2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实验组EA.hy926细胞中RHBDF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成功构建RHBDF2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利用pLV[Exp]-EGFP-RHBDF2慢病毒建立了稳定上调RHBDF2表达的EA.hy926细胞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ST1R抑制剂BMS-777607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孔雯聪, 贺武斌, 苏荣健, 贾答淇, 谷艳娇, 王月, 杜晓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51-45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4
摘要 ( 464 )   [HTML]( ) PDF(1265KB) ( 100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刺激1受体(MST1R)抑制剂BMS-777607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BMS-777607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0 μmol·L-1 BMS-777607组)和0.5、1.0、2.0、5.0、10.0、15.0及20.0 μmol·L-1 BMS-777607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MCF-7细胞存活率,EDU成像和EDU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率,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凋亡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ERK、p-ERK、Akt、p-Akt、PARP、Cleaved PARP、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5和10 μmol·L-1BMS-777607组MCF-7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或P<0.01)。克隆形成实验,与对照组比较,5和20 μmol·L-1BMS-777607组MCF-7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或P<0.01)。EDU掺入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和20 μmol·L-1BMS-777607组MCF-7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或P<0.01)。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对照组MCF-7细胞核淡染,10μmol·L-1BMS-777607组MCF-7细胞核少部分浓染、明亮,20 μmol·L-1BMS-777607组MCF-7细胞核大部分浓染,细胞核染色质固缩、明亮。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和20 μmol·L-1BMS-777607组MCF-7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15和20 μmol·L-1BMS-777607组MCF-7细胞中p-ER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PARP、CleavedPARP、Bax、CleavedCaspase-3及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MST1R抑制剂BMS-777607能够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ERK和p-Akt表达和促进CleavedPARP、Bax、CleavedCaspase-9及CleavedCaspase-3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弹性蛋白展示NT-proBNP双抗原表位重组蛋白的制备和纯化
付鑫, 龚福梅, 丁宁, 朱静, 杨春光, 胡学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58-46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5
摘要 ( 583 )   [HTML]( ) PDF(1444KB) ( 173 )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E.coli)高效制备类弹性蛋白(ELP)展示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双抗原表位的重组蛋白,为低成本、高效地制备NT-proBNP检测校准品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设计NT-proBNP第13~20位和第63~71位氨基酸残基表位,通过柔链连接上述2个抗原表位与ELP融合,获得3种融合蛋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编码以上3种融合蛋白的基因并克隆到pET-28a (+)载体上,转入E.coli BL21(DE3)自动诱导表达,利用多次可逆相变循环(ITC)纯化重组蛋白,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法检测其抗体特异结合表位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3种ELP展示NT-proBNP抗原表位的载体,并在E.coli中表达获得相应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和直接ELISA检测,ELP展示的特异抗原表位均具有良好的与相应抗体结合的能力。夹心ELISA法检测,ELP展示NT-proBNP双抗原表位重组蛋白的蛋白浓度与450 nm处吸光度(A)值呈双对数线性剂量依赖关系(r=0.9197,P<0.01)。结论:成功利用ELP展示NF-proBNP双抗原表位,为低成本、高效地制备出与NT-proBNP检测校准品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的网络分析
徐凤英, 刘儒, 马丽, 曲一帆, 肖伟利, 王玉珍, 谢基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64-46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6
摘要 ( 555 )   [HTML]( ) PDF(1027KB) ( 72 )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 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阐明Rab7a相关基因在TNBC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ZR-75-30、MCF-7、T-47D、MDA-MB-231和HCC-193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ZR-75-30、MCF-7、T-47D、MDA-MB-231和HCC-1937细胞中Rab7a蛋白表达水平。慢病毒敲除TNBC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Rab7a基因敲除组,根据敲除的4种不同Rab7a序列分为KD1组、KD2组、KD3组和KD4组。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效率,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Rab7a基因敲除效率最高组(KD2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基因,一体化通路分析(IPA)软件分析Rab7a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在TNBCMDA-MB-231细胞中可见Rab7a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D2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效率最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D2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有634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数均增多(P<0.01);差异基因分析,Rab7a基因敲除与癌症、细胞存活、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及转移等有密切联系;Rab7a的IPA网络图中eIF4F、IRS1和RPS6KB1表达下调,PRKAA1、IKBKE、VEGFA和转录因子ATF2表达上调。结论:Rab7a基因在TNBCMDA-MB-231细胞中以基因网络的形式发挥作用;Rab7a基因与多基因相互作用,参与癌细胞的病理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癫痫持续状态后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和内体-溶酶体系统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陈玲萌, 孟祥玥, 张艳, 桂玥, 吴霜, 李艳超, 谭百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70-47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7
摘要 ( 546 )   [HTML]( ) PDF(1390KB) ( 169 )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后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和内体-溶酶体系统表达的变化,阐明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过程中微管和内体-溶酶体系统的变化规律。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对照组(n=7,给予生理盐水)和实验组(n=33,给予匹鲁卡品),实验组中达到SE标准的SE小鼠根据SE后时间分为SE1d、SE2d、SE3d和SE7d组(n=5)。Nissl和Fluoro-Jade B (F-JB)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内体蛋白Rab5和溶酶体结构蛋白LAMP1表达强度及β-tubulin、Rab5和LAMP1阳性面积百分比;双重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β-tubulin与Rab5和LAMP1表达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E1d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数减少(P<0.01),F-JB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SE2d、SE3d和SE7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issl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SE2d、SE3d和SE7d组小鼠海马组织中F-JB阳性神经元数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SE2d、SE3d和SE7d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树突中β-tubulin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其变化趋势与神经元损伤相似。与对照组比较,SE1d、SE 2d、SE 3d和SE 7d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中Rab5和LAMP1表达强度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Rab5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LAMP1阳性面积百分比在SE后第1天出现一过性增多,之后逐渐减少(P<0.05或P<0.01)。双重荧光染色检测,SE后1 d是早期内体减少和溶酶体一过性增多的关键点,并与神经元微管损伤的出现时间极为一致。结论:SE引起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同时神经元微管骨架受损,内体-溶酶体系统的定位和功能也发生异常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对APP/PS1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林久涵, 田琳, 张娜娜, 董营, 吕航, 王丹, 曲萌, 张勇, 孙连坤, 于春艳, 刘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76-48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8
摘要 ( 445 )   [HTML]( ) PDF(1256KB) ( 553 )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 (C57)和APP/PS1雄性小鼠分为C57移植瘤组(n=7)和APP/PS1移植瘤组(n=7)。观察2组小鼠肿瘤出现时间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观察2组小鼠肿瘤组织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泛素化及多泛素化蛋白、LC3、PINK1及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57移植瘤组和APP/PS1移植瘤组小鼠皮肤下均见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内呈现黑色素颗粒。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出瘤时间晚,肿瘤组织体积小(P<0.05)。小鼠肿瘤组织中Mfn2表达水平降低(P<0.05),Fis1和Drp1表达水平升高(P<0.05),泛素化及多聚泛素化蛋白、LC3-Ⅱ、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PP/PS1小鼠移植瘤模型肿瘤生长缓慢,其机制可能与PINK1/Parkin通路参与线粒体自噬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9-5p靶向MEF2C对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商浩, 李春森, 李锋, 刘春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82-49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09
摘要 ( 571 )   [HTML]( ) PDF(1495KB) ( 132 )  
目的:探讨microRNA-9-5p (miR-9-5p)靶向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EF2C)对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ARMS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qRT-PCR法检测ARMS组织和细胞中miR-9-5p和MEF2C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MEF2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RMS组织和细胞中miR-9-5p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骨骼肌组织和HSKMC细胞(P<0.05)。与miR-NC组比较,miR-9-5p抑制剂组RH30细胞中miR-9-5p表达水平降低(P<0.01),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侵袭和迁移数降低(P<0.05)。加入miR-9-5p后,共转染MEF2C-3'-UTR-WT的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1);与miR-NC组比较,miR-9-5p抑制剂组RH30细胞中MEF2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RMS组织中MEF2C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骨骼肌组织(P<0.01),且与ARMS组织中miR-9-5p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42,P<0.05);RH30细胞和PLA802细胞中MEF2CmRNA表达水平低于HSKMC细胞(P<0.01)。与转染对照质粒(EV)比较,转染MEF2C过表达质粒后RH30细胞中MEF2C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侵袭数降低(P<0.05),细胞迁移数降低(P<0.01)。与转染si-NC比较,转染MEF2CsiRNA后RH30细胞中MEF2C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侵袭数升高(P<0.01),细胞迁移数升高(P<0.01)。结论:miR-9-5p通过直接靶向MEF2C mRNA的3'-UTR诱导mRNA降解而抑制MEF2C表达,从而促进RH30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抗凋亡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化素Ⅰ型受体对小鼠下颌骨髁突软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
闫广兴, 叶佳朋, 王爽爽, 刘苍维, 周怡君, 胡月, 郝新青, 杜奥博, 史册,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92-49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0
摘要 ( 461 )   [HTML]( ) PDF(1317KB) ( 247 )  
目的:观察Ⅰ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受体活化素Ⅰ型受体(ACVR1)对出生后小鼠下颌骨髁突软骨(MCC)细胞形态、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研究MCC相关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re-LoxP系统构建在C57BL/6J小鼠MCC细胞中条件性敲除ACVR1基因的动物模型。将基因型为Acvr1fx/fx;RS/RS和Acvr1+/-;Osterix (+)/(-)的雌性和雄性小鼠配对合笼,以子代Osterix-Cre (+);Acvr1fx/-;RS/+基因型小鼠为实验组,Osterix-Cre (+);Acvr1fx/+;RS/+小鼠为对照组。分别取新出生(n=3)、出生后21天(PN21)(n=4)和出生后42天(PN42)(n=5)雄性小鼠,X-gal染色检测MCC组织中Osterix-Cre表达,micro-CT法检测2组小鼠下颌骨髁突宽度和髁头长度,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析2组小鼠MCC细胞形态及各层软骨厚度,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2组小鼠MCC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和Ⅹ型胶原水平。结果:X-gal染色和IHC染色,ACVR1条件性基因缺失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在PN21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下颌骨髁突宽度和髁头长度明显变短(P<0.05);2组小鼠MCC细胞形态表现和结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肥大软骨细胞层(Hy)和成软骨细胞层(Ch)这2层及Hy单层MCC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或P<0.01)。在PN42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部分下颌骨髁突软骨细胞形态异常,部分髁突肥大软骨细胞的排列紊乱,实验组小鼠髁突软骨前1/3区的Hy和中1/3区除Hy以外的其他层细胞厚度明显增大(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MCC组织各层PCNA阳性细胞数和Ch中Ⅹ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结论:ACVR1通过抑制MCC细胞增殖和成软骨细胞向肥大软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影响MCC细胞形态及MCC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芩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滑膜RSC-364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
王映映, 孙利娟, 范紫微, 古虹, 游先梅, 关天昊, 张成义, 陈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498-50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1
摘要 ( 446 )   [HTML]( ) PDF(1276KB) ( 145 )  
目的:探讨黄芩苷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滑膜RSC-364细胞自噬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大鼠滑膜RSC-364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XMS)组、10 μmol·L-1黄芩苷组、20 μmol·L-1黄芩苷组和40 μmol·L-1黄芩苷组。对照组RSC-364细胞只加入培养基,其他各组RSC-364细胞均采用1 mg·L-1LPS体外刺激12 h制作炎症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各组RSC-364细胞存活率,RT-PCR法检测各组RSC-364细胞中PI3k、Akt、mTOR、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RSC-364细胞中Beclin1、Atg5、Atg7、Atg12、LC3-Ⅱ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SC-364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RSC-364细胞中PI3k、Akt、mTOR mRNA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Atg5、Atg7、Atg12、LC3-Ⅱ、Beclin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黄芩苷组RSC-364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RSC-364细胞中PI3k、Akt、mTOR mRNA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Atg5、Atg7、Atg12、LC3-Ⅱ、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SC-364细胞自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学区切牙拔牙创大鼠模型的建立和改良微创拔牙手术的效果评价
潘永生, 邝融, 孙铎, 毛天娇, 姜可新, 李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04-50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3
摘要 ( 631 )   [HTML]( ) PDF(1457KB) ( 219 )  
目的:探讨美学区切牙拔牙创大鼠模型的建立和改良微创拔牙手术的应用效果,为建立美学区切牙拔牙创模型及提高牙槽骨和软组织愈合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2),分别在手术前的第9、6和3天沿着牙龈组织上方磨除大鼠右下切牙的牙冠组织,在建模的第10天进行切牙拔除手术。对照组大鼠采用常规切牙拔除手术,实验组大鼠采用改良的微创手术方式拔除切牙。观察切牙拔除手术前后2组大鼠存活率和体质量,检测2组大鼠切牙拔除的完整程度,并计算切牙完整拔除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在切牙拔除手术后1周拔牙创周围软组织的愈合情况以及术后4周大鼠下颌切牙牙槽骨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切牙完整拔除率升高(P<0.01)。实验组大鼠拔牙创周围软组织在拔牙后1周内完全愈合,4周后在牙槽脊顶具有大量的新生骨;对照组大鼠在拔牙后1周拔牙创周围软组织仍有红肿现象,拔牙后4周牙槽骨的牙槽脊顶处骨小梁结构紊乱,新生骨结构不良。结论:改良微创拔牙手术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切牙的完整拔除效果,术后拔牙创周围软组织和牙槽骨在相应时间内愈合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搭载紫杉醇脂质体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静电纺丝膜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孔维健, 方红娟, 潘肃, 杨利丽, 郑爽, 齐治平, 付川, 钟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09-51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4
摘要 ( 491 )   [HTML]( ) PDF(1206KB) ( 137 )  
目的:探讨搭载不同浓度紫杉醇脂质体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膜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评价载有紫杉醇脂质体的PLGA静电纺丝膜在脊髓损伤组织工程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紫杉醇脂质体和PLGA以不同比例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构建1、5和10 μg·L-1紫杉醇脂质体PLGA静电纺丝膜。从胎鼠大脑组织中分离纯化NSCs。扫描电镜(SEM)检测各组紫杉醇脂质体PLGA静电纺丝膜纤维直径,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离纯化所得的NSCs。将NSCs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0、1、5和10 μg·L-1)紫杉醇脂质体PLGA静电纺丝膜的培养基中(作为纯PLGA静电纺丝膜组和1、5及10 μg·L-1紫杉醇脂质体PLGA静电纺丝膜组),MTT法检测各组NSCs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各组NSCs中Tuj-1和GFAP mRNA表达水平。结果:紫杉醇脂质体PLGA静电纺丝膜呈白色薄膜状。SEM检测,各组紫杉醇脂质体PLGA静电纺丝膜纤维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从胎鼠脑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胞呈球状,所有细胞均有Nestin蛋白阳性表达。MTT法检测,5 μg·L-1紫杉醇脂质体PLGA静电纺丝膜组NSCs增殖活性高于其他3组(P<0.05)。RT-PCR检测,与纯PLGA静电纺丝膜组比较,5 μg·L-1紫杉醇脂质体PLGA静电纺丝膜组NSCs中Tuj-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GFAP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中等浓度紫杉醇能够促进NSCs增殖,诱导NSCs向神经元分化。载有中等浓度紫杉醇脂质体的PLGA静电纺丝膜在脊髓损伤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锌掺杂碳点联合蓝光照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刘东宁, 杨明锡, 刘歆婵, 李艳, 武洲, 于维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15-52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5
摘要 ( 771 )   [HTML]( ) PDF(1765KB) ( 90 )  
目的:通过水热法合成锌掺杂碳点(CDs),观察锌掺杂CDs联合蓝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锌掺杂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观察其表征。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独CDs溶液组、单独蓝光照射组和CDs+蓝光照射组。单独CDs溶液组细胞采用不同浓度(50、75和100 mg·L-1) CDs溶液处理,单独蓝光照射组采用蓝光照射10、20和40 min,CDs+蓝光照射组采用上述浓度CDs溶液处理后,按上述时间进行蓝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仅采用培养基处理后避光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L929和MC3T3-E1细胞增殖率。选取抑菌效果最佳组(100mg·L-1 CDs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清除活性氧,实验分为对照组、100mg·L-1 CDs组、0.5mmol·L-1 NAC组和0.5mmol·L-1NAC +100mg·L-1 CDs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菌液浓度,采用结晶紫法检测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量,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记录各组菌落数。结果:TEM检测,成功合成粒径约1.8 nm的锌掺杂CDs。荧光光谱检测,CDs最佳激发波长为342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40 nm,且具有激发依赖性。FT-IR检测,CDs具有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团。CCK-8法检测,共培养24 h时,100 mg·L-1 CDs组L929和MC3T3-E1细胞增殖率均达80%。光照20和40 min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独蓝光照射组菌液浓度降低(P<0.05或P<0.01),光照40 min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量减少(P<0.01)。光照10 min时,与单独蓝光照射组比较,CDs+蓝光照射组菌液浓度和生物膜形成量均降低(P<0.01);与100mg·L-1 CDs组比较,0.5mmol·L-1NAC+100mg·L-1 CDs组菌液浓度和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锌掺杂CDs联合蓝光后通过光催化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和生物膜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硫仑联合顺铂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文庆一, 焦苗苗, 谢潇, 彭敬予, 董凤歌, 魏雪, 杨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23-52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6
摘要 ( 608 )   [HTML]( ) PDF(931KB) ( 160 )  
目的:观察双硫仑(DSF)和顺铂(CDDP)联合使用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 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μmol·L-1DSF组、60μmol·L-1CDDP组和联合组(60μmol·L-1CDDP+1、2和4μmol·L-1DSF)。MTT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铂(Pt)水平。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72 h后,与60 μmol·L-1 CDDP组比较,联合1组(60 μmol·L-1CDDP+1 μmol·L-1DSF)、联合2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DSF)和联合3组(60 μmol·L-1CDDP+4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作用24 h后,与60 μmol·L-1 CDDP组和2 μmol·L-1 DSF组比较,联合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CDDP组比较,联合组(60 μmol·L-1CDDP+2 μmol·L-1 DSF) MDA-MB-23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5)。ICP-MS检测,与CDDP组比较,联合组(20 μmol·L-1CDDP+0.625 μmol·L-1 DSF) TNBC MDA-MB-231细胞中Pt水平升高(P<0.05)。结论:DSF与CDDP联合使用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MDA-MB-231细胞中ROS水平和Pt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增的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石光环, 周世平, 徐东升, 王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30-53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7
摘要 ( 582 )   [HTML]( ) PDF(954KB) ( 134 )  
目的:探讨扩增的自然杀伤(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和分离15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观察扩增前后NK细胞形态表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百分比,计算扩增后NK细胞扩增倍数,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的表达百分比。结果:扩增前NK细胞呈圆形,细胞体积比较小,细胞呈散在分布,扩增后NK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不规则形态。扩增后NK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数是扩增前的(596±152)倍。在效靶比为5∶1时,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P<0.01)。扩增后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KIR2DL1和KIR3DL1表达百分比明显低于扩增前(P<0.05)。结论: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强于扩增前,其机制可能与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升高和抑制性受体表达降低有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L-4协同雌二醇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冯磊, 张韩特, 李响, 孟繁平, 李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36-54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8
摘要 ( 661 )   [HTML]( ) PDF(1513KB) ( 186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协同雌二醇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4T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2.5、25.0、50.0和100.0 μg·L-1) IL-4或雌二醇(0、6.25、12.50、25.00、50.00 nmol·L-1),作用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将乳腺癌4T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IL-4组(加入50.0 μg·L-1 IL-4)、雌二醇组(加入12.50 nmol·L-1雌二醇)和联合组(加入50.0 μg·L-1 IL-4+12.50 nmol·L-1雌二醇),MTT法检测各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乳腺癌4T1细胞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TAT6、p-STAT6、ERα、Erk、p-Erk、P70S6K、p-P70S6K、S6和p-S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 μg·L-1 IL-4组比较,25.0、50.0和100.0 μg·L-1IL-4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0 nmol·L-1雌二醇组比较,12.50、25.00、50.00 nmol·L-1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IL-4组或雌二醇组比较,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IL-4组或雌二醇组比较,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G0及G1期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IL-4组乳腺癌4T1细胞中ERα、p-Erk、p-P70S6K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雌二醇组乳腺癌4T1细胞中p-STAT6、ERα、p-Erk、p-P70S6K、S6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联合组乳腺癌4T1细胞中STAT6、p-STAT6、ERα、p-Erk、p-P70S6K和p-S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IL-4协同雌二醇可促进小鼠4T1乳腺癌细胞膜IL-4受体(IL-4R)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增强乳腺癌4T1细胞中Erk1和p70S6K激酶的激活及下游分子S6蛋白的磷酸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默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杜静海, 陈春悠, 郭欣, 张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43-55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9
摘要 ( 602 )   [HTML]( ) PDF(1079KB) ( 437 )  
目的:探讨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Kat5)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Kat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TPC-1、K1细胞和甲状腺上皮Nthy-ori3-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对数生长期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沉默Kat5组(si-Kat5组)。空白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不转染,阴性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转染阴性对照siRNA,si-Kat5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转染Kat5 siRN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TPC-1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PC-1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P21、P5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PI3K、磷酸化PI3K (p-PI3K)、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水平。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BHP10-3、TPC-1和K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甲状腺上皮Nthy-ori3-1细胞(P<0.05)。各组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水平、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CDK2、P21、P53、cleaved caspase-3、PI3K、p-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si-Kat5组TPC-1细胞中Kat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CDK2、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21、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Kat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沉默Kat5基因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脑梗死小鼠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的表达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
卜一, 张硕, 钱旭东, 王红梅, 窦志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51-55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0
摘要 ( 604 )   [HTML]( ) PDF(1846KB) ( 266 )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阐明Galectin-3和MMP-9在脑梗死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1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70只。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小鼠采用线栓法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尼莫地平组小鼠于术前30 min腹腔注射尼莫地平。Longar评分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各组小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形态学表现,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Longar评分和mNSS升高(P<0.05),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小鼠Longar评分和mNSS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5),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中Galectin-3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小鼠脑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脑细胞出现水肿和片状坏死,可见炎细胞浸润;尼莫地平组小鼠脑细胞水肿和坏死较轻。结论:尼莫地平可通过降低脑组织Galectin-3和MMP-9表达发挥对脑梗死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焦光美, 单海雷, 张晓璇, 赵亮, 窦志杰, 康玲伶, 马征, 孙艳军, 杨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57-56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1
摘要 ( 635 )   [HTML]( ) PDF(1946KB) ( 127 )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n=10)。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后,只结扎颈外动脉;对照组大鼠不作手术处理。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尼莫地平组大鼠造模后给予尼莫地平,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相对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层结构完整,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胞浆和胞核皱缩,神经细胞与毛细管周围间质疏松;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程度及间质疏松程度均减轻,病理组织形态表现与尼莫地平组相近。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0.05),脑组织中CRP表达水平和TNF-α、IL-6和IL-1β水平升高(P<0.05),GDF-1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相对脑梗死面积减小(P<0.05),脑组织中CRP表达水平和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GDF-1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舒血宁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相对脑梗死面积,脑组织中CRP和GDF-15表达水平及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上调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GDF-15表达,抑制CRP表达,降低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对急性脑梗死起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七总皂苷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高瑞敏, 康玲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63-56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2
摘要 ( 539 )   [HTML]( ) PDF(2012KB) ( 144 )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CHF大鼠模型。将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 (p-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 (p-JNK)、p38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DD、LVESD、LVPWD、LVEDP和-dp/dt max明显升高(P<0.05),LVEF、CO、LVSP及+dp/dt max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组大鼠LVEDD、LVESD、LVPWD、LVEDP和-dp/dt max明显降低(P<0.05),LVEF、CO、LVSP和+dp/dt max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坏死,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大量心肌细胞凋亡,阳性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较完整,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心肌纤维排列疏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ERK、p-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ERK、p-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通过下调心肌组织中p-ERK、p-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抑制血清炎性因子分泌,从而抑制心肌细胞调亡,对CHF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毕勇志, 马芬, 时俊霞, 宋琳琳, 李林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69-57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3
摘要 ( 499 )   [HTML]( ) PDF(1299KB) ( 106 )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建模),阳性对照组(给予5mg·kg-1地塞米松,建模),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给予10、20和40 mg·kg-1大黄素,建模)(n=10)。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梗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大黄素组比较,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降低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菌肽LL-37对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闫圣玉, 谢亚锋, 许志杰, 刘英, 丁雅婷, 张侨, 刘菀莹, 刘丽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75-58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4
摘要 ( 651 )   [HTML]( ) PDF(1477KB) ( 163 )  
目的:探讨抗菌肽LL-37对结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构建LL-37过表达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未经感染的HT-29细胞)、空载组(给予感染空载质粒的HT-29细胞)、LL-37过表达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AMPK抑制剂组[给予感染空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Dorsomorphin,Dor)]和联合组(给予感染LL-37过表达载体的HT-29细胞后,立刻尾静脉注射2 mg·kg-1 Dor),每组6只。采用结肠癌HT-29细胞复制结肠癌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感染24 d后剥离肿瘤测量质量并计算抑瘤率,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LC3Ⅰ和LC3Ⅱ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AMPK、p-AMPK、mTOR及p-mTO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LL-37过表达组小鼠结肠癌HT-29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升高(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空载组比较,AMPK抑制剂组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明显升高(P<0.05)、抑瘤率降低(P<0.05),肿瘤细胞凋亡数减少,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LL-37过表达组比较,联合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eclin1和Atg5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及p-AMPK/AMPK比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抗菌肽LL-37能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进而抑制结肠癌HT-29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双歧杆菌M8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翟云, 王雅菲, 托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82-58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5
摘要 ( 874 )   [HTML]( ) PDF(2077KB) ( 450 )  
目的:探讨给予乳双歧杆菌M8后免疫抑制模型大鼠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阐明乳双歧杆菌M8对免疫抑制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中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适应性灌服益生菌乳双歧杆菌M8 6 d,第7天开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每日给予环磷酰胺(CTX),连续3 d,构建大鼠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完成后低、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给予0.01、0.10和1.00 g乳双歧杆菌M8,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服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CCK-8法检测各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或P<0.01),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活性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IgA、IgG、IL-2、IL-6、IFN-γ和TNF-α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乳双歧杆菌M8组大鼠血清IgA、IgG、IL-2、IL-6、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灌服乳双歧杆菌M8可以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调控能力,乳双歧杆菌M8对免疫抑制大鼠免疫调节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班硕丰, 张诗晨, 孙一丹, 王婧, 韩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89-59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12
摘要 ( 524 )   [HTML]( ) PDF(1908KB) ( 124 )  
目的:探讨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 (hnRNPD)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阐明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术前均未经放、化疗的38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OSCC组)和11例正常拔牙患者的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OSCC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比较,OSCC组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升高(Z=-4.936,P=0.000;Z=-2.780,P=0.005);不同性别和年龄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EpCAM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1,P=0.013;Z=-1.967;P=0.049);不同临床病理特征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相关性较弱(ρ=0.227,P=0.17)。结论: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上调,两者促进了OSCC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桡骨近端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及其对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
王哲, 杨文博, 韩青, 李彦轩, 荣家瑞, 程凯亮, 李幼琼, 朱庆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594-59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6
摘要 ( 979 )   [HTML]( ) PDF(1505KB) ( 131 )  
目的:测量国人桡骨小头的形态学参数,并与西方人群桡骨小头形态参数测量值进行比较,为设计出国人桡骨小头假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内130人正常肘关节的CT扫描数据,所有数据均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在GEAW 4.5工作站上进行重建和测量。分别测量颈干角(∠α)、桡骨近端颈和头长度(LNH)、桡骨小头最大直径(D1MAX)、桡骨小头最小直径(D2MIN)、桡骨小头凹陷关节面最大直径(D3MAX)及最大垂直凹陷深度(DD3)、最大直径与定义水平面夹角(∠β3)、凹陷关节面最小直径(D4MIN)及最大垂直凹陷深度(DD4)和最小直径与定义水平面间夹角(∠β4),比较男性和女性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男性∠α、LNH、D1MAX、D2MIN、D3MAX、DD3、D4MIN和DD4大于正常女性(P<0.01)。正常男性∠β3和∠β4测量值以及DD4/D3MAX、D4MIN/D3MAX、∠β3/∠β4和D2MIN/D1MAX比值与正常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LNH、D1MAX、D2MIN、D3MAX和D4MIN任意2个参数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β3与∠β4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国人男性和女性桡骨小头形态相似,形态学参数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缬酪肽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郭小菲, 刘立红, 艾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00-60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7
摘要 ( 621 )   [HTML]( ) PDF(2503KB) ( 168 )  
目的:观察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含缬酪肽蛋白(VC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EOC的分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EOC组织标本、1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标本、36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和8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VCP的表达情况。分析VCP阳性表达率与EOC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FIGO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腹水和术前CA125水平)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卵巢上皮HOSEpiC细胞和人EOCSKOV-3细胞中VCP表达;将SKOV-3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CB-5083处理)和处理组(经CB-5083处理),划痕实验分析2组SKOV-3细胞迁移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2组SKOV-3细胞克隆形成率,免疫荧光法分析2组SKOV-3细胞中VCP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SKOV-3细胞中VCP、NF-κB/P65、IκB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OC、交界性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VCP阳性表达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P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而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是否有腹水及术前CA125水平无关联(P>0.05)。SKOV-3细胞中VCP表达水平高于HOSEpiC细胞(P<0.05),处理组SKOV-3细胞迁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克隆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SKOV-3细胞中VCP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CP在EOC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VCP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的迁移和增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194-5p和MagT1表达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林晓娥, 吴景华, 黎洁, 刘洋, 谌晓楠, 祝朝前, 李广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07-61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8
摘要 ( 585 )   [HTML]( ) PDF(2557KB) ( 72 )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iR-194-5p和镁离子(Mg2+)转运蛋白1(MagT1)表达水平,阐明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HBV携带者(HBV携带组)、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CHB组)和4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CH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并利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s,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miR-194-5p及MagT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MagT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和PBMCs中M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细胞受体2群D分子(NKG2D)表达水平。在293T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94-5p mimic质粒(miR-194-5p mimic组)和miR-NC质粒(miR-NC组),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2组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携带组、轻中度CHB组和重度CHB组患者PBMCs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g2+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NKG2D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iR-194-5p mRNA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PD-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BV携带组和轻中度CHB组比较,重度CHB组患者PBMCs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g2+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NKG2D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iR-194-5p mRNA及CD8+T细胞表面分子PD-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BV携带组比较,轻中度CHB组患者PBMCs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g2+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NKG2D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194-5p mRNA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PD-1表达水平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MagT1是miR-194-5p靶基因。结论:miR-194-5p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agT1表达,引起MagT1介导的Mg2+内流障碍,造成CD8+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降低,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腔积液中B7-H4蛋白联合ADA和CEA水平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锐成, 郜赵伟, 张惠中, 林芳, 刘冲, 董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14-61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29
摘要 ( 541 )   [HTML]( ) PDF(1988KB) ( 60 )  
目的:检测肺癌性胸腔积液(LC-MPE)和结核性胸腔积液(TPE)中B7-H4蛋白、腺苷脱氨酶(ADA)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评价其单独或联合检测对LC-MPE与TP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0例肺癌患者(LC-MPE组)和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TPE组)共202例胸腔积液(PE)样本。采用酶速率法、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2组患者PE中ADA、CEA和B7-H4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以确定单项指标以及联合模式的诊断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YI)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TPE组患者PE中ADA水平高于LC-MPE组(P<0.05);LC-MPE组患者PE中B7-H4蛋白和CEA水平高于TPE组(P<0.05);ROC曲线分析,ADA、CEA和B7-H4蛋白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3.30%、83.33%和79.90%,特异度分别为86.59%、96.34%和72.50%,AUC分别为0.927、0.925和0.836;平行试验检测,3项指标联合模式有最高的诊断价值,灵敏度为93.90%,特异度为97.50%,YI为0.914,AUC为0.989。结论:联合检测PE中ADA、CEA和B7-H4蛋白水平的诊断效能优于各指标单项评估,联合检测可提高LC-MPE和TPE的鉴别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
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孢子菌肺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杨柳柳, 詹少锋, 王勇, 温敏勇, 张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20-62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0
摘要 ( 1084 )   [HTML]( ) PDF(2338KB) ( 129 )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他克莫司胶囊后出现肺孢子菌肺炎(PCP)和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P)的临床特点,探讨免疫抑制患者与肺孢子菌(Pc)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为早期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他克莫司胶囊后确诊为PCP和CMP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和转归、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47岁,男性,因"咳嗽1个月,伴气促1周,发热3 d"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规律服用药物,血糖水平控制尚可;2018年初因双下肢浮肿行肾活检,符合Ⅱ期膜性肾病伴轻度系膜增生型糖尿病性肾病,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2018年7月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和Ⅱ期膜性肾病,出院后一直口服他克莫司胶囊。患者入院后迅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多发渗出及结节灶,考虑感染性病变。患者CMVIgM抗体和IgG抗体均阳性,血液感染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肺孢子虫属耶氏肺孢子虫,人疱疹病毒5型(HHV-5)。确诊为PCP并发CMP。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联合更昔洛韦、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最终好转出院。结论:免疫力低下患者,出现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时,应警惕PCP和CMP混合感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在COVID-19危重症患者救治中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应用
张胜男, 余欣, 李倩, 麻海春, 连鑫, 庞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25-62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1
摘要 ( 542 )   [HTML]( ) PDF(2077KB) ( 81 )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COVID-19和避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18号硅胶胃管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的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处理患者的粪便排泄物。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64人,其中医生16人,护士48人。收集医护团队所有人员的一般资料,每2周检测1次COVID-19血清学抗体和咽拭子。结果:患者,女性,78岁,以"腹泻、咳嗽、咳痰15 d,胸闷、气短10 d,发热1 d"入院。COVID-19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治疗中应用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收集粪便排泄物,医护人员平均操作时间由原来的20 min减少为10 min,患者肛周皮肤潮红消退,未发生失禁性皮炎(IAD)。患者治愈,但因其他基础性疾病仍留院治疗。医护人员64人的COVID-19血清学抗体和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医护人员无感染。结论:改良粪便排泄物引流装置的稳定性更好,可有效预防IAD以及COVID-19的传播,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肺部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为主要表现的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王荣荣, 王琦, 李伟, 张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30-63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2
摘要 ( 647 )   [HTML]( ) PDF(1913KB) ( 99 )  
目的:分析以肺部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为主要表现的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病理形态表现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原发DLBCL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肺原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CT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部多发团块状磨玻璃样结节影,初始诊断为肺炎,经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最终确诊,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60岁,以咳嗽和咳痰为首发症状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行肿瘤标记物、淋巴结彩超、PET-CT、骨髓穿刺活检、病理活检和其他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治疗。PET-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伴部分代谢增高,病理形态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非霍奇金DLBCL,起源于生发中心外活化B细胞。最终诊断为肺原发DLBCL。患者给予R-CHOP方案规律化疗,3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团块状结节影消失。结论:肺原发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诊断最终依赖病理形态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肺原发DLBCL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当肺部出现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时应考虑该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赵敏, 金鑫, 邸鑫, 田畅, 刘伽莹, 丛珊, 王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34-63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3
摘要 ( 1265 )   [HTML]( ) PDF(2301KB) ( 78 )  
目的:探讨肺浸润性黏液腺癌(IMAs)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提高临床医生对IMAs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IMAs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2岁,因咳嗽和咳痰入院,CT检查显示双肺斑片状影,因疑似双肺肺炎行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及胸水脱落细胞检测结果均为炎性表现,后经皮穿刺活检病理回报为IMAs。基因检测结果为KRAS外显子2点突变。行紫杉醇加卡铂并联合应用血管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化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表现明显改变。结论:IMAs是一种特殊病理类型的肺腺癌(ADCs),该类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基因表达特殊,治疗原则与其他类型ADCs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关节盘穿孔的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刘艺萍, 孙晓琳, 倪世磊, 赵聪, 葛悦, 周延民,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39-64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4
摘要 ( 808 )   [HTML]( ) PDF(2201KB) ( 138 )  
目的:分析伴关节盘穿孔的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TMJSC)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为TMJSC患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TMJ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3岁,因发现右侧颞下颌关节(TMJ)偶有压痛1年余入院。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显示上颌窦壁及关节周围改变,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关节腔弥漫性结节状低、等异常信号,关节腔液体信号影增多,关节间隙增宽。对患者采取开放性手术治疗,切除游离体和病变滑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滑膜软骨瘤(SC)。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TMJSC诊断应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测结合CT和MRI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病理诊断为诊断TMJSC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COL2A1基因突变与Ⅱ型胶原蛋白病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铂彦, 张悦, 刘贺, 吴乃超,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43-64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5
摘要 ( 1680 )   [HTML]( ) PDF(1886KB) ( 212 )  
胶原蛋白是人体中占比最大的蛋白类型,其中Ⅱ型胶原蛋白是构成关节软骨和透明软骨的重要蛋白。COL2A1基因可编码Ⅱ型胶原蛋白前体,因此COL2A1基因突变会导致Ⅱ型胶原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Ⅱ型胶原蛋白病。现收集已报道的COL2A1基因突变病例,探讨常见的COL2A1基因突变类型和COL2A1突变导致的临床表型,总结COL2A1基因突变位置信息及突变类型信息,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和性别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根据COL2A1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临床表型亚型的发病特点,将21种亚型分为5类并阐述各类表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为Ⅱ型胶原蛋白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心理应激反应和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马翠, 严兴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49-65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6
摘要 ( 995 )   [HTML]( ) PDF(3251KB) ( 117 )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呈现流行,患病人数和死亡例数不断增加,给大众身心健康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害和威胁,导致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迅速增多,而伴发的各种异常心理损害又加剧了该病的防控难度。现从情绪、认知和行为3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不同群体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干预策略,以期为疫情所致心理应激的防控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精准诊断和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何涛, 张郡, 刘钦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55-66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7
摘要 ( 560 )   [HTML]( ) PDF(2532KB) ( 114 )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大多数典型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但在判断骨折类型和脊柱稳定性等方面不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能直观判断骨折有无脊髓损伤,对于疑似恶性骨折者,可采用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同相和反相化学位移成像、Dixon MRI序列量化脂肪分数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等方法进行判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骨水泥螺钉内固定术、椎体支架植入术、SpineJack系统、KIVA系统、Osseofix系统和钛植入椎体增强装置(TIVAD)等技术也应用于OVCF治疗中。现对目前老年OVCF的诊断技术和化学位移成像等技术在精准诊断良、恶性椎体骨折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目前微创介入治疗的最新方法和技术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一代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陈菲, 周小越, 白日兰, 崔久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03):  662-66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00338
摘要 ( 507 )   [HTML]( ) PDF(1993KB) ( 305 )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存在于肿瘤患者血液中有活性的肿瘤细胞,与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关系密切。随着多种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对CTCs的认识不断深入。CTCs检测对获取肿瘤细胞信息较组织活检更方便,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将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以患者少量外周血为标本检测CTCs作为液体活检的方式之一,可实现对肿瘤的病理诊断;CTCs数与肿瘤分期、抗肿瘤治疗疗效、复发风险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对CTCs进行分子和基因水平分析可评估病情发展、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并最终改善患者总生存时间(OS),是新一代的肿瘤标志物。现就CTCs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