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ISSN 1671-587X
CN 22-1342/R
主 任:李欣欣
编 辑:姜瑾秋 韩宏志 官 鑫
陈思含 李昕蔚
电 话:0431-85619279
E-mail:xuebao@jlu.edu.cn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邮编:130021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LDXXBY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高级检索
  • 基础楼
  • 校部
  • 办公楼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28
上一期   
基础研究
冷暴露对大鼠痛觉和感觉神经元中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的影响
蒋鼎,曹月龙,徐勤光,申安平,王楠,邱凤喜,薛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189-119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1
摘要 ( 59 )   RichHTML   4 PDF(802KB) ( 28 )  

目的 探讨冷暴露对大鼠痛觉的影响及其对感觉神经元中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为阐明冷敏感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16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8)和寒冷组(n=8)。对照组大鼠置于(24±2)℃环境中,寒冷组大鼠每日置于人工智能气候室内进行低温(4 ℃±1 ℃)刺激4 h,连续1周。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2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2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组织中TRPA1、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大鼠DRG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表达水平以及大鼠滑膜组织中TRPA1、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寒冷组大鼠MWT明显降低(P<0.05),DRG组织中TRPA1和TRPM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RPV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RPV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RP和S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寒冷组大鼠滑膜组织中TRPA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短期冷暴露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DRG和滑膜组织中TRP离子通道表达变化有关联。TRPA1感觉神经元在关节局部冷痛中起重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参皂苷Rg1对小鼠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脑损伤的减轻作用及其机制
孟岩,王洪新,杨育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196-120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2
摘要 ( 50 )   RichHTML   7 PDF(1487KB) ( 22 )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小鼠慢性间歇性缺氧(CIH)诱导脑损伤的减轻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给予钙蛋白酶1抑制剂)、低剂量人参皂苷Rg1组(给予10 mg·kg-1 人参皂苷Rg1)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给予20 mg·kg-1 人参皂苷R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置于自动调节氧浓度的低氧舱中以诱导小鼠缺氧性脑损伤。检测各组小鼠尾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逃逸潜伏期、路径长度和游泳路线穿过目标象限频次,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血尿素氮(BUN)、乳酸(LA)、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损伤程度,采用二氢乙啶(DHE)探针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活性氧(ROS)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钙蛋白酶1、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pO2明显降低(P<0.01),表明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和低及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SpO2明显升高(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逸潜伏期和路径长度明显延长(P<0.01),游泳路线穿过目标象限频次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逃逸潜伏期和路径长度明显缩短,游泳路线穿过目标象限频次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BUN、LA、MDA、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血清中BUN、LA、MDA、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锥体神经元排列疏松,部分神经元呈三角形,核固缩,胞质浓染,少数神经元脱失,呈明显缺氧性神经元损伤形态;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缺氧性神经元损伤表现有效改善。DHE探针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钙蛋白酶1、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低和高剂量人参皂苷Rg1组小鼠海马组织中钙蛋白酶1、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减轻小鼠CIH诱导的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并下调钙蛋白酶1表达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曲霉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和IL-3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侨,曾紫菱,王星,马宁,王志彬,徐国锋,袁谢芳,王孝芸,李月蛟,唐红梅,张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05-121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3
摘要 ( 41 )   RichHTML   0 PDF(2879KB) ( 21 )  

目的 探讨烟曲霉(Af)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和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1、5和10 mg·L-1Af刺激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筛选合适的刺激浓度。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Af刺激BEAS-2B细胞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f组、NAC组和Af+NAC组。采用DNA双链断裂修复抑制剂NU7441和Af刺激BEAS-2B细胞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f组、NU7441组和Af+NU7441组。采用彗星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彗星尾部DNA百分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DNA损伤相关蛋白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水平,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细胞介素25(IL-25)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磷酸化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p-ATM)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 mg·L-1Af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和γH2AX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g·L-1Af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和γH2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5 mg·L-1Af组比较,10 mg·L-1Af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和γH2AX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1 mg·L-1Af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1 mg·L-1 Af组比较,5 mg·L-1 Af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5 mg·L-1 Af组比较,10 mg·L-1 Af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NAC处理后,与Af组比较,Af+NAC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P<0.01)、γH2AX表达水平(P<0.05)和ROS水平(P<0.01)明显降低;NU7441处理后,与Af组比较,Af+NU7441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γH2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RT-qPCR检测,NAC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Af组细胞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Af组比较,Af+NAC 组细胞中 IL-33 mRNA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U7441处理后,与Af组比较,Af+NU7441 组细胞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NAC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Af 组细胞中p-NF-κB、p-ATM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Af组比较,Af+NAC 组细胞中p-NF-κB、p-ATM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U7441处理后,与Af组比较,Af+NU7441组细胞中p-NF-κB、p-ATM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Af通过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促进细胞中IL-33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TM/NF-κB信号通路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唑嘌呤对RSL3诱导小鼠精母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叶严珏,汤子怡,谭钰培,阳诗盈,刘永,尹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17-122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4
摘要 ( 41 )   RichHTML   0 PDF(748KB) ( 12 )  

目的 探讨硫唑嘌呤(AZA)对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物酶4抑制剂RSL3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小鼠精母G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处理)、RSL3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RSL3+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2 μmol·L-1 Fer-1处理12 h)、RSL3+低剂量AZA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5 μmol·L-1 AZA处理12 h)、RSL3+中剂量AZA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10 μmol·L-1 AZA处理12 h)和RSL3+高剂量AZA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20 μmol·L-1 AZA处理12 h)。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ZA和不同浓度RSL3作用后GC-2细胞活性,采用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GC-2细胞中GSH和GSSG水平,采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组GC-2细胞中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GC-2细胞中长链脂酰CoA合成酶4(ACSL4)、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GC-2细胞中ACSL4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 μmol·L-1AZA组GC-2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和40 μmol·L-1 AZA组GC-2细胞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因此AZA作用浓度选择为20 μmol·L-1以内。与对照组比较,1、5和10 nmol·L-1 RSL3组GC-2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00、500和1 000 nmol·L-1 RSL3组GC-2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因此将RSL3作用浓度定为10 nmol·L-1以内。GSH和MDA试剂盒检测,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GSSG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RSL3组比较,RSL3+Fer-1组和RSL3+AZA组GC-2细胞中GSSG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GSH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ACSL4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RSL3组比较,RSL3+Fer-1组和RSL3+AZA组GC-2细胞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CSL4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检测,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ACSL4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与RSL3组比较,RSL3+Fer-1组和RSL3+AZA组ACSL4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 结论 AZA可以减轻RSL3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铁死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体复苏抑制血管组织铁死亡对爆炸损伤并发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细胞结构损伤的减轻作用
彭小勇,朱娱,张双博,朱英国,李涛,刘良明,王建民,杨光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27-123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5
摘要 ( 34 )   RichHTML   1 PDF(1063KB) ( 7 )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对爆炸损伤并发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铁死亡发生情况和血管细胞结构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5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爆炸损伤并发失血性休克(模型)组和液体复苏(治疗)组,每组18只,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观察存活情况,另8只大鼠用于检测其他指标。观察各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ST)、24 h及72 h存活情况,观察各组大鼠血压(B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乳酸(LAC)、血糖(GLU)、铁离子、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组织中铁死亡标志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铁代谢调节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病理形态表现。 结果 正常组大鼠全部存活72 h,模型组大鼠最长ST不超过9 h。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ST和24 h存活率(SR)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P、HR和RR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BP、HR和RR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活性及Scr和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中LAC和GLU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铁离子浓度、GSH水平、MDA水平和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铁离子浓度和LDH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组织中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组织中GPX4和SLC7A1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显微病理,模型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各层细胞排列紊乱,明显肿胀,厚度明显增加;治疗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减轻。超微病理,正常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内皮细胞下基质无肿胀;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膜破坏,细胞质溶解破碎,且内皮细胞下基质明显肿胀;治疗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减轻。 结论 爆炸损伤并发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组织发生铁死亡,液体复苏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组织铁死亡减轻血管细胞结构损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竹多糖对顺铂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其铁死亡机制
姜方阳,肖静,昌贺,孙铭阳,张文静,律广富,林贺,林喆,黄晓巍,王雨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35-124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6
摘要 ( 53 )   RichHTML   2 PDF(1389KB) ( 14 )  

目的 探讨玉竹多糖(POP)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模型小鼠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OP组和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联合POP组(Erastin+POP组),每组10只。POP组和Erastin+POP组小鼠灌胃POP(400 mg·kg-1),第7天时,模型组、POP组和Erastin+POP组小鼠均腹腔注射顺铂(20 mg·kg-1)制备AKI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Erastin+POP组小鼠提前1 d(即实验第6天)腹腔注射Erastin(40 mg·kg-1)。9 d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和肾组织,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铁蛋白重链1(FTH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肾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Scr和BU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多数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上皮细胞脱落,管腔内可见蛋白样管型;肾组织中FSP1、FTH1、GPX4、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POP组小鼠血清中Scr和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1),GSH水平升高(P<0.01);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上皮细胞脱落均有减少;肾组织中FSP1、FTH1、GPX4、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POP组比较,Erastin+POP组小鼠血清中Scr和BU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加重;肾组织中FSP1、FTH1、GPX4、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POP可减轻顺铂诱导的小鼠AKI,其机制可能与POP抑制顺铂引起的铁死亡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抗癫痫药Q808对颞叶癫痫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郑微微,高帆,杨振林,李佳芮,郭晶晶,李今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43-124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7
摘要 ( 29 )   RichHTML   0 PDF(863KB) ( 74 )  

目的 探讨新型抗癫痫药6-(4-氯苯氧基)-四唑(5,1-a)酞嗪(Q808)对颞叶癫痫(TLE)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Q808的方法制备TLE大鼠模型。将45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808组,每组15只,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分别采用20和80 mg·kg-1 Q808灌胃,模型组大鼠采用等量0.3%羧甲纤维素钠灌胃,另选15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持续灌胃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采用PONEMAH 6.X实验动物遥测平台记录各组大鼠脑电图,采用高尔基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神经元树突形态表现和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可塑性特异性蛋白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对照组大鼠活动正常,无抽搐等异常表现;模型组、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活动减少、震颤点头、失去平衡、肌肉强直和前肢的抽搐,逐渐转变为全身肌肉强直和站立,随后向后跌倒,发作间期无抽搐发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分布较为规律,树突网密集有序;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排列紊乱,大量树突缠结,形成较粗大的神经纤维束;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网络有所恢复,排列相对规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Q808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Q808组和高剂量Q808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新型抗癫痫药Q808对TLE模型大鼠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Q808能减轻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树突病变和增加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沙拉嗪对RAW264.7细胞中促炎因子和过氧化物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牙周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王浩宇,王宇琪,王冰倩,聂瑾涵,闫嘉晴,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50-125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8
摘要 ( 36 )   RichHTML   0 PDF(2393KB) ( 11 )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MSZ)在RAW264.7细胞模型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阐明其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62.5、125.0、250.0、500.0、1 000.0和2 000.0 mg·L-1)MSZ刺激的RAW264.7细胞增殖率,确定MSZ处理细胞的最佳浓度。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和MSZ处理RAW264.7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g-LPS组和MSZ+P.g-LPS组。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mRNA表达水平。采用结扎法结合P.g菌液注射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组(构建牙周炎模型)和给药组(构建牙周炎模型并给予MSZ),每组6只。采用微型CT评估各组大鼠牙槽骨破坏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00.0 mg·L-1 MSZ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1),因此后续选用500.0 mg·L-1 MSZ处理细胞。与对照组比较,P.g-LPS组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GSH水平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IL-1β和IL-8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P.g-LPS组比较,MSZ+P.g-LPS组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GSH水平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IL-1β和IL-8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微型C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CEJ-ABC)明显升高(P<0.01),骨体积分数(BV/TV)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CEJ-ABC明显降低(P<0.01),BV/TV明显升高(P<0.05)。HE染色,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牙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上皮附着恢复。 结论 MSZ能有效抑制P.g-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促炎因子和过氧化物的产生,提高细胞抗炎和抗氧化能力,在牙周炎大鼠模型中抑制牙槽骨吸收,缓解牙周组织炎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前后牙本质应力分布差异的CBCT和三维有限元分析
姜鑫淼,徐智博,甄雨琦,白玛曲珍,孟秀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59-126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09
摘要 ( 32 )   RichHTML   0 PDF(927KB) ( 14 )  

目的 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直径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3种不同预备方式下牙本质的应力分布,为临床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1例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资料完整的患者,将CBCT原始数据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 21.0软件,测量距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孔3、6、9和12 mm处根管直径并分段计算根管锥度,在此基础上构建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分为对照组、最大直径预备组、均匀预备组和0.06锥度器械预备组。在ANSYS Workbench 17.0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各组颊尖舌斜面分别施加200 N载荷,分析各组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本质所受应力。 结果 距离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孔3~6 mm段、6~9 mm段和9~12 mm段的根管锥度分析,近远中向距根尖孔3~6 mm根管锥度基本相同;颊舌向距根尖孔6~9 mm段根管锥度平均为0.29,大于根尖1/3和根上1/3。在相同的载荷下,各组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本质的应力峰值依次增大,分别为4.693 6、16.304 0、14.278 0和18.682 0 MPa。最大直径预备组受力集中于根管壁且应力最大,均匀预备组受力集中于牙根表面且各截面应力均小于最大直径预备组,0.06锥度器械预备组应力集中于根尖1/3牙根表面。 结论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具有椭圆形变锥度的特殊形态,近远中向和颊舌向根管直径与锥度相差较大,不同预备方式对根管壁的应力不同,均匀预备扩大根管的预备方式最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MSAB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纤维化反应的影响
王飞娜,米旭光,林秀英,付建华,刘磊,于歆悦,臧欢欢,刘霖君,陈士玲,方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66-127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0
摘要 ( 38 )   RichHTML   0 PDF(713KB) ( 10 )  

目的 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3-(4-甲基苯基磺酰胺基)苯甲酸甲酯(MSAB)对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纤维化反应的影响,为MSAB应用于宫腔粘连(IUA)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HESCs,分为对照组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体外培养IUA患者粘连部分的HESCs,作为IU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GF-β1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和60 h)后各组细胞中纤维化标志蛋白Ⅰ型胶原α1(COL1A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和IUA组细胞中细胞COL1A1、间质标志蛋白[N-钙黏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根据MSAB浓度,将正常HESCs分为0(对照组)、0.25、0.50、0.75和1.00 μmol·L-1 MSAB组,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MSAB作用后,将正常HESCs分为对照组(正常HESCs)、TGF-β1组(10 μg·L-1 TGF-β1诱导正常HESCs 24 h后撤药,更换为完全养基并继续培养24 h)和MSAB组(10 μg·L-1 TGF-β1诱导正常HESCs 24 h后撤药,更换为含0.75 μmol·L-1 MSAB的完全培养基并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Slug、Smuc、ZEB1和ZEB2和COL1A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OL1A1蛋白、N-钙黏蛋白、α-SMA蛋白、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TGF-β1作用0 h)比较,TGF-β1组作用12、24、48和60 h时HESCs 中COL1A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IUA组和TGF-β1组HESCs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UA组HESCs 中COL1A1、β-连环蛋白、N-钙黏蛋白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0.75和1.00 μmol·L-1 MSAB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中Snail、Slug和COL1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TGF-β1组比较,MSAB组细胞中Snail、Slug和COL1A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 h时TGF-β1组细胞中COL1A1蛋白、N-钙黏蛋白、α-SMA蛋白、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GF-β1组比较,MSAB组细胞中COL1A1蛋白、N-钙黏蛋白、α-SMA蛋白、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MSAB可抑制体外培养HESCs的纤维化反应,该结果为MASB应用于IUA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泡性口炎病毒对体外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曹宇璇,陈为,孙成彪,赵娜,王燕,董明鑫,许娜,刘文森,李咏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75-128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1
摘要 ( 36 )   RichHTML   0 PDF(3186KB) ( 13 )  

目的 探讨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对血管内皮(VE)屏障的损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犬肾细胞对VSV进行扩增,采用小鼠脑血管内皮瘤bEnd.3细胞检测VSV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采用300倍TCID50进行后续实验。将bEnd.3细胞分为感染0 h组、感染4 h组、感染8 h组和感染12 h组,进行VSV感染损伤VE屏障实验;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纠正组,进行抑制VSV复制与VE屏障恢复实验。将bEnd.3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构建体外VE屏障模型,采用细胞电压电阻仪检测感染VSV不同时间后各组bEnd.3细胞中跨上皮电阻(TER),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渗漏实验检测各组渗透系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VSV感染后各组bEnd.3细胞骨架及黏附连接(AJs)中V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磷酸化β-连环蛋白(p-β-catenin)定位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β-catenin和p-β-catenin表达水平。 结果 VSV的TCID50为10-4.5·100 μL-1。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感染0 h比较,其他各组细胞中TER明显降低(P<0.05),渗透系数明显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bEnd.3细胞骨架紊乱,细胞间隙增大,AJs线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和p-β-catenin从细胞膜转移至细胞核周围。RT-qPCR法检测,与感染0 h比较,其他各组细胞中Wn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感染0 h比较,其他各组细胞中Wn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抑制VSV复制并纠正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异常后,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感染组比较,纠正组 bEnd.3细胞中TER明显升高(P<0.05),渗透系数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与感染组比较,纠正组细胞间隙减小,细胞中β-catenin和p-β-catenin核周聚集现象有所改善。RT-qPCR法检测,与感染组比较,纠正组细胞中Wn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感染组比较,纠正组细胞中Wn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β-caten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β-caten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VSV感染后可引起LDLR失活,降低Wnt蛋白表达水平,造成β-catenin磷酸化水平升高并发生内化,破坏AJs稳定性,最终导致VE屏障损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及宿主互作蛋白的筛选和分析
骆丽可,程子文,程廓,李永刚,王大为,杨宝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86-129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2
摘要 ( 37 )   RichHTML   0 PDF(1929KB) ( 26 )  

目的 通过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的方法筛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非结构蛋白(NSs)的宿主互相作用(互作)蛋白,探讨互作蛋白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及参与的生物途径,为阐明SFTSV的复制和致病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将真核表达载体pSFTSV-NSs-Flag(实验组)和Flag-CMV-3(阴性组)分别转染进人胚胎肾293T细胞中,同时设置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收集各组细胞裂解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SFTSV NSs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蛋白裂解液经protein A/G处理,采用免疫沉淀法富集与NSs结合的宿主蛋白,通过银染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初步分析捕获的互作蛋白,观察各组蛋白差异条带。采用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技术得到蛋白质的序列信息,保留可信蛋白基于UniProt数据库检索,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蛋白结构域和功能位点数据库(IPR)、真核生物同源蛋白簇(KOGs)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亚细胞定位和转录因子(TF)功能注释,确定互作蛋白的亚细胞结构、基因功能及参与的生物过程。 结果 SFTSV NSs在相对分子质量33 000处表达单一特异性条带,免疫荧光检测其定位于细胞质中,且聚集呈砂粒体包涵体样。银染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实验组和阴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条带。质谱筛选出46种潜在互作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KOGs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与病毒翻译、细胞代谢及蛋白质运输相关的生物途径富集到较多数目的蛋白,注释中有8种蛋白具有中间丝蛋白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所占百分率最高的是细胞质蛋白;与NSs定位场所一致。TF功能注释,有1种蛋白来自NF-Y家族。 结论 互作蛋白在协助蛋白质正确折叠、参与核糖体翻译和构成细胞骨架等进程中发挥作用,可能参与了抗病毒复制,可作为候选蛋白进一步研究SFTSV的复制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肽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宇彤,冉睿黎,边疆,姜晓涵,宋俊秋,王德威,杨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297-130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3
摘要 ( 29 )   RichHTML   0 PDF(1481KB) ( 9 )  

目的 探讨肌肽(CAR)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S)损伤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A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GD/R组)、OGD/R+CAR组(CAR组)和OGD/R+CA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AICAR组(CAR+AICAR组)。MTT法和绿菁染色检测各组AS存活率和绿菁染色阳性细胞率,Annexin Ⅴ-FITC/PI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AS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S中AMPK、磷酸化AMPK(p-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AS中LC3B阳性荧光强度。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AS存活率和绿菁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1),AS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AS中p-AMPK/AMPK和LC3BⅡ/LC3BⅠ比值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mTOR/mTOR比值及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OGD/R组比较,CAR组AS存活率和绿菁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1),AS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AS中p-AMPK/AMPK和LC3B Ⅱ/LC3BⅠ比值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mTOR/mTOR比值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AR组比较,CAR+AICAR组AS存活率和绿菁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1),AS凋亡率升高(P<0.01)、AS中p-AMPK/AMPK和LC3BⅡ/LC3BⅠ比值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mTOR/mTOR比值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LC3B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趋势一致。 结论 CAR对OGD/R所致A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MPK/mTOR信号途径,进而抑制细胞自噬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默CDC20基因通过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刘春静,杨钰杰,赵薇,刘丽晶,王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05-131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4
摘要 ( 34 )   RichHTML   0 PDF(1328KB) ( 10 )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子宫内膜基质T-HESC细胞和人EC细胞(KLE、RL95-2、ZJB-ENC1和ECC-1细胞)中CDC2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选择RL95-2细胞用于后续实验。将CDC20 shRNA干扰慢病毒转染至RL95-2细胞中,分为对照组、sh-NC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sh-CDC20组(感染CDC20 shRNA干扰慢病毒)、sh-NC+SM04690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后,加入64 nmol·L-1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SM04690干预48 h)和sh-CDC20+SM04690组(感染CDC20 shRNA干扰慢病毒后,加入64 nmol·L-1 SM04690干预48 h)。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细胞中CDC2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BrdU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G2/M期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β-连环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T-HESC细胞比较,KLE、RL95-2、ZJB-ENC1和ECC-1细胞中CDC2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RL95-2细胞中CDC2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高。与sh-NC组比较,sh-CDC20组和sh-NC+SM04690组细胞增殖活性和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β-连环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sh-CDC20组比较,sh-CDC20+SM04690组细胞增殖活性和BrdU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β-连环蛋白、c-Myc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EC细胞中CDC20呈高表达,沉默CDC20可能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诱导RL95-2细胞G2/M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对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σNS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筛选
孙绿茵,马竹萍,李润林,李永刚,陶晓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13-132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5
摘要 ( 35 )   RichHTML   0 PDF(1193KB) ( 7 )  

目的 探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中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NBV)σNS蛋白相互作用(互作)的宿主蛋白,阐明宿主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方法 构建表达σNS蛋白的诱饵质粒pGBKT7-S3,采用测序技术验证诱饵质粒在Y2H酵母细胞中的准确表达。将pGBKT7-S3和pGADT7质粒分别和共同转化至Y2HGold酵母细胞中,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确认σNS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不能自行激活报告基因。诱饵质粒pGBKT7-S3与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的cDNA文库进行杂交,对编码互作蛋白的阳性克隆进行质粒抽提,阳性测序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与NBV σNS互作的蛋白。对互作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STRING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成功筛选出61个阳性克隆。DNA测序分析和BLAST比对分析去除23个未匹配到数据库和测序基本相同的阳性克隆。阳性测序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38个与NBV σNS互作的蛋白,31个蛋白参与细胞生物过程,36个蛋白是细胞解剖成分,31个蛋白具有结合功能,5个蛋白是线粒体呼吸链组成部分,7个蛋白是核糖体蛋白和核糖体大小亚基的组成部分,2个蛋白参与铁代谢稳态。GO功能富集分析,互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BP)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学调节、定位和对刺激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是细胞解剖成分和含蛋白复合物;分子功能集中在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和转运活性等方面。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蛋白在遗传信息处理途径的翻译、折叠、分类和降解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在机体系统中主要与消化系统有关联;与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和癌症有关联。STRING分析,互作蛋白涉及核糖体蛋白类、蛋白修饰类、代谢类和免疫蛋白类等功能蛋白。 结论 成功筛选出与NBV σNS蛋白互作的蛋白,宿主蛋白在病毒复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胞质分裂作用因子4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稳定转染Neuro-2a细胞的建立
李胜男,何嘉文,廖科棋,李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22-132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6
摘要 ( 46 )   RichHTML   1 PDF(890KB) ( 18 )  

目的 构建胞质分裂作用因子4(DOCK4)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建立DOCK4稳定过表达的Neuro-2a细胞。 方法 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查找DOCK4的序列并设计合成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获取DOCK4基因序列,通过BamHⅠ和Age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将其与酶切后的慢病毒载体GV492进行连接,构建GV492-DOCK4过表达重组质粒,PCR法鉴定筛选出与目的基因片段长度大小相近的阳性克隆。将GV492-对照质粒和GV492-DOCK4过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转染48 h后收集慢病毒进行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将Neuro-2a细胞分为GV492-对照组和GV492-DOCK4组,分别采用GV492-对照组慢病毒和GV492-DOCK4过表达慢病毒感染Neuro-2a细胞,慢病毒感染复数(MOI)为100,感染72 h后采用嘌呤霉素(10 mg·L-1)筛选出成功感染GV492-对照组慢病毒和GV492-DOCK4过表达慢病毒的Neuro-2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Neuro-2a细胞生长状态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euro-2a细胞中DOCK4 mRNA和DOCK4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PCR检测,GV492-DOCK4过表达重组质粒的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91 bp,测序结果显示GV492-DOCK4过表达重组质粒基因序列与设计合成的DOCK4过表达序列一致;GV492-对照组和GV492-DOCK4过表达组慢病毒的滴度分别为2.5×108 TU·mL-1和2.5×108 TU·mL-1;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Neuro-2a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存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与GV492-对照组比较,GV492-DOCK4组Neuro-2a细胞中DOCK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在相对分子质量225 000附近出现特异性条带,与GV492-对照组比较,GV492-DOCK4组Neuro-2a细胞中DOCK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DOCK4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建立了稳定过表达DOCK4的Neuro-2a细胞。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Aza-CdR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石玉宵,刘美岚,朱美霖,魏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30-133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7
摘要 ( 33 )   RichHTML   0 PDF(1199KB) ( 12 )  

目的 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TPC-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16只BALB/c雌性裸鼠右前腋下接种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TPC-1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裸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裸鼠腹腔注射5-Aza-CdR,隔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2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末次给药后处死裸鼠,称瘤体质量。HE染色观察2组裸鼠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LC3、Beclin-1、Bcl-2、Bax、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磷酸化ERK1(p-ERK1)、磷酸化ERK2(p-ERK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Bax/Bcl-2比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裸鼠癌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核染色清晰,细胞核大,细胞有重叠和分叶,可见明显的病理性核分裂象,符合PTC病理特点;实验组裸鼠癌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排列稀疏,细胞核固缩且胞核不明显,结缔组织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LC3B和Beclin-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ax/Bcl-2比值升高(P<0.05或P<0.01),MEK、ERK1/2及p-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5-Aza-CdR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TPC-1细胞生长,诱导移植瘤细胞自噬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姜黄素通过调控SIRT3/SOD2信号通路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细胞毒性的减轻作用
熊凤梅,蔡玉香,刘卓,孙娜,李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39-134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8
摘要 ( 30 )   RichHTML   1 PDF(1000KB) ( 16 )  

目的 探讨姜黄素改善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毒性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DOX处理H9c2细胞建立心肌细胞毒性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组、DOX组、DOX+姜黄素组和DOX+姜黄素+沉默信息调节蛋白3(SIRT3)抑制剂3-TYP+DOX组(DOX+姜黄素+3-TYP组)。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2(NOX2)、NADPH氧化酶4(NOX4)、SIRT3、乙酰化超氧化物歧化酶2(Ac-SOD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OX组H9c2细胞肿胀,细胞活性降低(P<0.05),细胞中CAT和SOD活性降低(P<0.05),MDA和ROS水平升高(P<0.05),NOX2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Bax比值和SIR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SOD和Ac-SOD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OX组比较,DOX+姜黄素组H9c2细胞形态改善,细胞活性升高(P<0.05),细胞中CAT和SOD活性升高(P<0.05),MDA和ROS水平降低(P<0.05),NOX2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Bax比值和SIR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SOD2和Ac-SOD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DOX+姜黄素组比较,DOX+姜黄素+3-TYP组细胞肿胀,细胞密度和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CAT和SOD活性降低(P<0.05),MDA水平和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NOX2和NOX 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cl-2/Bax比值和SIR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SOD2和Ac-SOD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 姜黄素通过激活SIRT3/SOD2信号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改善细胞活性,减轻DOX引起的心肌H9c2细胞毒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魏俊萍,符达佳,孟庆雯,林道飞,林燕仔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48-135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19
摘要 ( 37 )   RichHTML   0 PDF(6025KB) ( 39 )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Exo)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从BMSCs中分离提取Exo,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和Western blotting 法对Exo进行分析鉴定。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MSCs-Exo组和BMSCs-Exo+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皮下注射ISO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BMSCs-Exo组和BMSCs-Exo+Erastin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Exo,且BMSCs-Exo+Erastin组大鼠再腹腔注射Erastin。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阳性表达率,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铁离子(Fe2+)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从BMSCs中分离的颗粒物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分子层,粒径大多分布在波长100 nm处,CD63、CD9、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均高表达,由此判定为Exo。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和LVFS明显降低(P<0.05),LVEDD和LVESD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细胞核皱缩和坏死,胶原容积分数(CVF)明显升高(P<0.05),α-SMA、COL-Ⅰ和COL-Ⅲ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Fe2+水平明显升高(P<0.05),ACSL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TH1、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Exo组大鼠LVEF和LVFS明显升高(P<0.05),LVEDD和LVESD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损伤明显减轻,CVF明显降低(P<0.05),α-SMA、COL-Ⅰ和COL-Ⅲ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Fe2+水平明显降低(P<0.05),ACSL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TH1、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MSCs-Exo组比较,BMSCs-Exo+Erastin组大鼠LVEF和LVFS明显降低(P<0.05)、LVEDD和LVESD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出现水肿和坏死,CVF明显升高(P<0.05),α-SMA、COL-Ⅰ及COL-Ⅲ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Fe2+水平明显升高(P<0.05),ACSL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TH1、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BMSCs来源Exo能够改善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该机制可能与抑制铁死亡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MEIS1表达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易嘉欣,张扬雨,付颖利,潘禹辰,韩永杰,姜晶,吴燕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58-136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0
摘要 ( 35 )   RichHTML   1 PDF(946KB) ( 5 )  

目的 探讨不同表达水平骨髓嗜病毒整合位点1(MEIS1)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分析MEIS1表达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在胃癌生存队列中选取215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EIS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MEIS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MEIS1高表达组和MEIS1低表达组胃癌患者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评价MEIS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EIS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单因素分析,MEIS1高表达患者比MEIS1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长(P=0.049),预后更好;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MEIS1低表达和TNM分期高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77,95%CI:1.011~2.460,P=0.045;HR=2.709,95%CI:1.708~4.297,P<0.001)。 结论 MEIS1低表达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短,MEIS1有望成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HD2、miR-let-7c和lncRNA FOXD2-AS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联性分析
宫美恒,陈沫,韩慧,于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65-137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1
摘要 ( 32 )   RichHTML   0 PDF(914KB) ( 16 )  

目的 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EHD2)、微小RNA let-7c(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 方法 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按照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组(中或高分化,32例)和高级别组(低分化,8例),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分为TNM早期组(Ⅰ-Ⅱ期,13例)和TNM晚期组(Ⅲ-Ⅳ期,27例),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1例)和无转移组(19例)。另取4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EHD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miR-let-7c作为候选微小RNA(miRNA),与其启动子区域存在结合位点的FOXD2-AS1作为候选lncRNA。取10对新鲜的LSCC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样本中EHD2 mRNA、miRNA-let-7c和FOXD2-AS1表达水平,并验证其关联性。 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EH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NM早期组患者LSCC组织中EH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晚期组(P<0.05),病理类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EHD2表达无明显关联(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miR-let-7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OXD2-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SCC组织中FOXD2-AS1与miR-let-7c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7,P<0.05),miR-let-7c与EHD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1)。 结论 EHD2和miR-let-7c在LSCC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FOXD2-AS1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新的原癌基因;FOXD2-AS1/miR-let-7c/EHD2信号轴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生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镍钛弓丝对拔牙和非拔牙矫治患者正畸排齐效率和疼痛感知程度的影响
宋吉玉,张祎,任庆源,聂瑾涵,胡敏,齐慧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72-138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2
摘要 ( 44 )   RichHTML   1 PDF(696KB) ( 15 )  

目的 探讨应用低摩擦自锁托槽的拔牙和非拔牙矫治患者中超弹性镍钛弓丝(SENT)与热激活镍钛弓丝(HANT)对下前牙初期排齐效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为正畸临床中最适弓丝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将8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并应用自锁托槽的40例拨牙矫治患者(拔牙矫治组)和40例非拨牙矫治患者(非矫治拔牙组)随机分配到SENT亚组和HANT亚组,由同一名操作者将0.014英寸平直弓丝完全入槽。患者、操作者和数据测量人员均实行盲法。观察各组患者初始弓丝的临床排齐效率并计算患者Little’s指数,记录各组患者在初粘矫治器4 h后及矫治第1周的每天早饭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疼痛感知情况,对患者初始Little’s指数、性别和年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 结果 拔牙矫治组和非拔牙矫治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初始Little’s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非拔牙矫治组中HANT和SENT亚组患者的Little’s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拔牙矫治组中SENT亚组比较,非拔牙矫治组中HANT亚组患者Little’s指数降低(P<0.05);拔牙矫治组中HANT和SENT亚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ittle’s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初粘矫治器后的疼痛感在第 1 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基础水平;在拔牙矫治组和非拔牙矫治组患者中,SENT和HANT亚组患者表现出相同的疼痛变化模式;SENT和HANT亚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平均值和最高疼痛强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弓丝类型对疼痛程度无明显影响,时间明显影响患者的疼痛程度。多元回归分析,拔牙矫治组患者初始Little’s指数与VAS最高评分间有明显相关性(b=0.359,P=0.033),性别和年龄均不会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产生影响。 结论 应用低摩擦自锁托槽正畸治疗时,非拔牙矫治组患者使用0.014英寸HANT弓丝的初始排齐效率优于0.014英寸SENT弓丝;SENT弓丝和HANT弓丝对正畸患者初始疼痛程度无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因果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刘志飞,毕亚茹,孙成林,田肃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81-138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3
摘要 ( 47 )   RichHTML   0 PDF(668KB) ( 14 )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联,阐明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肠道菌群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肠道菌群数据来自MiBioGen 联盟的一项GWAS,妊娠期糖尿病数据来自FinnGen 联盟R8公开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分析肠道菌群和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联,采用加权中值法和MR Egger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Cochran`s Q检验、MR-PRESSO、Egger截距检验和留一法检验异质性和多效性,采用多变量MR校正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采用反向MR检测是否存在反向因果关联,采用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肠道菌群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通路。 结果 4种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存在因果关联,其中甲烷短杆菌属和广古菌门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呈负向因果关联,龈乳杆菌属和拉克氏梭状芽孢杆菌属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向因果关联;未检测到显著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反向MR分析未发现显著反向因果关联。在校正BMI后进行多变量MR分析,龈乳杆菌属和广古菌门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之间有因果关联。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轴突发育、昼夜节律和胰岛素分泌等通路显著富集。 结论 4种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在校正BMI后广古菌门和龈乳杆菌属仍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存在因果关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李红红,于娜,史鸣昊,孙莹,李峣,沈忠军,刘晓一,赵丽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390-139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4
摘要 ( 41 )   RichHTML   3 PDF(693KB) ( 13 )  

目的 构建一种新的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测能力,为早期预测具有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128例未接受过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中40例在确诊恶性肿瘤2个月内被诊断为VTE的患者作为VTE组,88例未出现VTE者作为非VTE组。比较和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患者血栓事件的类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PIC)、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恶性肿瘤并发VTE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临床危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与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相关性。构建由TAT≥0.70 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成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模型的显著性、拟合优异度、校准曲线和C值评估模型对恶性肿瘤并发VTE事件的预测概率。采用模型的C值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COMPASS-CAT风险评分(CRS)和Khorana风险评分(KRS)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VTE组患者血浆TAT(P<0.001)、PIC(P<0.001)、D-dimer(P<0.05)和FDP(P<0.01)水平均高于非VTE组;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低分化和淋巴转移的患者比较,有心血管危险因素(P<0.001)、低分化(P<0.001)和淋巴转移(P<0.05)的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VTE。VTE事件中,大部分(65%)VTE类型为单独深静脉血栓栓塞(DVT)。ROC曲线分析,TAT和PI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D-dimer和FDP。TAT≥0.70 μg·L-1P<0.05)、低分化(P<0.01)和心血管危险因素(P<0.01)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由TAT≥0.70 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成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新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高的拟合优度(P=0.805)和良好的内部验证(χ2=75.266,P<0.001)。采用ROC曲线分析新血栓风险预测模型、CRS和KRS的C值分别为0.908、0.676和0.541,使用DCA曲线分析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CRS和KRS的临床预测价值,与CRS和KRS比较,构建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具有更高的净获益率。 结论 TAT和PIC早期预测VTE高风险的恶性肿瘤患者较D-dimer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对于本研究纳入的恶性肿瘤患者,由TAT≥0.70 μg·L-1、低分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构建的新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诊断效能和临床预测价值均优于CRS和KRS。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于佳园,赵娣,姜新,徐静,姜丽丽,姜宏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00-140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5
摘要 ( 35 )   RichHTML   1 PDF(440KB) ( 14 )  

目的 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的关联性,探讨CA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CAS的风险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419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166)和CAS组(n=253),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既往病史、吸烟史、用药史、血脂及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百分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CAS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CAS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和吸烟率均升高(P<0.05),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CD16+CD56+NK细胞计数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112,95%CI:1.083~1.142,P<0.001)、吸烟(OR=1.997,95%CI:1.192~3.346,P=0.009)、LDL-c(OR=1.427,95%CI:1.017~2.001,P=0.039)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OR=1.044,95%CI:1.002~1.087,P=0.039)是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AS发生有关联,是CAS的危险预测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患者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王瑞琨,段宗生,张文文,王虎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06-141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6
摘要 ( 34 )   RichHTML   0 PDF(501KB) ( 8 )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患者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RIH)的预防作用,为多模式镇痛和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平行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行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患者共10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和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除外被剔除试验者和退出试验者,正常对照组纳入31例,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33例,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33例。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1(稀释至5 mL),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0 mg·kg-1(稀释至5 mL),正常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记录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非优势手前臂及手术切口周围皮肤的机械痛阈值、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围术期镇痛药物用量及患者术后谵妄、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的机械痛阈值升高(P<0.05);与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比较,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拔管时间延长(P<0.05);麻醉诱导给药2 min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升高(P<0.05),低和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幻觉和谵妄发生率升高(P<0.05),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幻觉和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比较,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患者幻觉和谵妄发生率升高(P<0.05)。 结论 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25 mg·kg-1艾司氯胺酮可提高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机械痛阈值,对RIH的预防效果较好且不增加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
Graves病患者应用甲巯咪唑导致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时孟,齐新,林思彤,伞湘雯,金玲,张斯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14-141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7
摘要 ( 37 )   RichHTML   1 PDF(2507KB) ( 35 )  

目的 探讨Graves病(GD)患者应用甲巯咪唑(MMI)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和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医生鉴别诊断RP和多发性骨髓瘤(MM)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1例GD粒细胞缺乏症并发R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有GD和腹腔感染病史,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且伴有中性粒细胞缺乏,涂片复检见可疑浆细胞。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浆细胞百分率为33%,外周血浆细胞百分率为4%;血清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性增生;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流式细胞学分析,浆细胞免疫表型正常。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基本排除MM可能,符合RP的诊断。考虑中性粒细胞缺乏与用药有关,暂停MMI,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白细胞数,控制腹腔感染后进行GD专科治疗。患者预后良好,6个月后随访复查血常规正常。 结论 GD患者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并发RP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积极治疗RP原发疾病后,患者预后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cblC型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孙萌,周冉,张新颖,程亚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20-142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8
摘要 ( 38 )   RichHTML   0 PDF(1057KB) ( 6 )  

目的 探讨2例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cblC型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MMA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例晚发型MMA cblC型患儿的临床表型、生化检查结果、血尿有机酸分析、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和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特征。 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青少年期起病。患儿1以精神症状起病,患儿2以认知障碍起病,2例患儿均出现双下肢无力和语言障碍。初诊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重度升高,尿甲基丙二酸水平升高,头颅磁共振显像均提示脑萎缩,脑电图均提示双侧大脑半球慢波活动增多,患儿2双侧额区和颞区癫痫样放电,基因检测显示MMACHC基因c.482G>A突变。2例患儿均给予维生素B12 肌肉注射,同时口服叶酸、维生素B6、左卡尼汀和甜菜碱。2例患儿症状均改善,血清Hcy水平降低,尿甲基丙二酸水平恢复正常。 结论 晚发型MMA cblC型表型多样,以神经精神损害为主,基因型以c.482G>A突变最为常见。血清Hcy水平升高和脑萎缩可作为晚发型cblC型患儿早期识别的生物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TE联合TEE诊断主动脉瓣二瓣畸形致二尖瓣前叶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闫岩,郭锋,杨四宝,石少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26-143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29
摘要 ( 28 )   RichHTML   0 PDF(636KB) ( 7 )  

目的 分析二尖瓣瘤(MV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措施和疗效,提高临床医师对MVA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导致二尖瓣前叶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明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女性,68岁,因心慌气短1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13年前无诱因出现心慌气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脏瓣膜病”,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而住院治疗。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显示左心室肥大,主动脉瓣呈二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增快,瓣口面积2.0 cm2;二尖瓣前叶瓣缘局部略增厚,回声略增强,呈囊性“蜂窝状”结构,与主动脉瓣反流束密切相关,反流束似进入“囊袋”。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显示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前方瓣叶舒张期脱向左心室流出道;二尖瓣前叶心房面可探及“囊袋状”结构,随心动周期囊壁形态发生改变,该“囊袋”与左心室血流相交通。超声诊断为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横裂式、重度关闭不全伴轻度狭窄和二尖瓣前叶瘤。术中主动脉瓣瓣环扩大,瓣叶呈明显关闭不全,将瓣叶切除,主动瓣位置换1枚23号生物瓣;经主动脉瓣口探查二尖瓣,前叶瓣体可探及 “囊袋样”结构,未进行特殊处理。术后TEE显示主动瓣位生物瓣回声及活动良好,二尖瓣“囊袋状”结构仍然不变。术后10 d和术后4个月随访显示主动瓣位生物瓣回声及活动良好,二尖瓣囊性病变的性质及大小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结论 MVA临床罕见,TTE是目前临床诊断MVA最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方式,特别是TTE联合TEE是最佳诊断方法,且可协助治疗及疗效评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壁寄生性平滑肌瘤并发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张金萍,佟玲玲,高璐,程洪晶,盛敏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32-143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30
摘要 ( 38 )   RichHTML   0 PDF(661KB) ( 6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寄生性平滑肌瘤(PM)并发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DPL)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水平和诊疗水平。 方法 收集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后出现腹壁PM并发D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过,并回顾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女性,49岁,因自觉腹部包块1年入院。专科查体,脐左下侧腹壁扪及大小约为6 cm×4 cm包块,活动性欠佳,边界尚清,无压痛;脐下方右侧腹部扪及大小约为7 cm×5 cm包块,活动性尚可,边界清晰,无压痛。妇科彩超,脐孔左下方皮下可探及大小约为6.6 cm×2.7 cm的低回声。脐孔下方腹腔内可探及大小约为7.6 cm×3.3 cm的低回声。浅表局部彩超,左下腹腹直肌内可见大小约为5.79 cm×2.55 cm×4.74 cm低回声,边缘光滑,较浅处距皮约1.97 cm,较深处距皮约4.73 cm,深方及浅方未穿破腹直肌外膜,深方紧邻腹膜。诊断为子宫肌瘤、腹部肿物和子宫肌瘤核出术后。择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开腹子宫平滑肌瘤核出术、腹壁平滑肌瘤切除术和腹膜平滑肌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结论 PM和DPL无典型临床特点,需借助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术探查为主要治疗手段,多为良性,有恶性转化可能,患者术后需进一步随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学
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改进
杨丹聃,陈骄阳,王馨珩,赵泽彤,潘莹,薛百功,高长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38-144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31
摘要 ( 36 )   RichHTML   0 PDF(1246KB) ( 9 )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 方法 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 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采用预消化的物理化学消化相结合的手段分离细胞。采用含0%(空白组1)、1%、2%、4%和10%胎牛血清(FBS),0(空白组2)、0.1、0.2、0.4、0.8、1.0、2 .0 g·L-1维生素C(VC)和0(空白组3)、0.5、1.0、2.0、4.0、8.0、10.0 μg·L-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纳米粒子的改良培养液培养软骨细胞。将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F12营养混合液(DMEM/F12)与含不同浓度FBS、VC和PLGA的培养液分别混合,并按照各成分浓度进行相应分组。采用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细胞并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直径,采用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形态表现,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黏附率,采用Hoechst/碘化丙碇(PI)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MTT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将细胞分为DMEM/F12+10%FBS组(对照组)、DMEM/F12+1%FBS组、DMEM/F12+1%FBS+0.4 g·L-1 VC+1 μg·L-1 PLGA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性别决定区域Y框转录因子9(SOX9)、Ⅱ型胶原α1链(Col2A1)、Ⅹ型胶原α1链(Col10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和SOX9表达情况。 结果 OD组原代软骨细胞存活率小于RD组,细胞平均直径大于RD组。O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大,呈梭形,大多数细胞出现伪足;R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小,大多数细胞呈菱形,仅部分细胞出现伪足。2组原代软骨细胞经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均显色明显,但RD组消化时间较短,软骨细胞实际培养时间较OD组缩短9~13 h,原代软骨细胞形态更为幼稚。O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较为缓慢,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升高,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R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稍缓,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加快,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培养24和48 h时,与OD组比较,RD组原代细胞增殖速度升高(P<0.05)。RD组软骨凋亡细胞数少于OD组,2组均无坏死软骨细胞。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培养液中FBS浓度升高而升高,与空白组1比较,培养液中含1%、2%、4%和10%FBS时,软骨大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2比较,培养液中含0.2~1.0 g·L-1 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0.4 g·L-1 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1)。与空白组3比较,培养液中含1~4 μg·L-1 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1 μg·L-1 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5)。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0.4 g·L-1 VC+1 μg·L-1 PLGA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DMEM/F12+10%FBS组部分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弱;DMEM/F12+1%FBS组大多数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明显强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 VC+1 μg·L-1 PLGA组软骨细胞中均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较DMEM/F12+10%FBS组和DMEM/F12+1%FBS组明显升高。DMEM/F12+1%FBS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 FBS组,DMEM/F12+1%FBS+0.4 g·L-1 VC+1 μg·L-1 PLGA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 结论 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缩短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时间,提高原代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肝纤维化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廖昭辉,谢正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50-145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32
摘要 ( 46 )   RichHTML   2 PDF(422KB) ( 18 )  

肝纤维化(HF)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脏受损后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慢性肝病转向肝硬化的核心环节。HF发病的分子机制复杂,肝脏受损引起多种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进而启动下游通路进行信号转导,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并使其向肌成纤维细胞(MFBs)转化。MFBs可释放大量细胞外基质(ECM),进而破坏肝脏正常结构,导致HF的发生发展。HF相关治疗靶点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现对HF发病机制中HSCs和ECM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及相应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相关信号通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进行综述,分析相关的治疗靶点,为治疗HF的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牙周炎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谢艺,刘阳,李红艳,徐晓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57-146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33
摘要 ( 40 )   RichHTML   0 PDF(428KB) ( 11 )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微环境稳态对于牙周健康至关重要。表观遗传学探讨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如何在DNA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主要受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调节,调节失衡可引起基因调控紊乱,导致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牙周炎发生发展有明确的相关性。现分别从发生牙周炎时牙龈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变化,阐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牙周炎的表观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潭,陈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65-147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34
摘要 ( 49 )   RichHTML   0 PDF(452KB) ( 11 )  

纤维化导致的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巨噬细胞是存在于组织和器官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Janus激酶(JAK)/信号换能器和转录激活器(STAT)、Notch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和环磷腺苷响应性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众多因子及通路独自或相互串扰下,巨噬细胞可发生极化。在内脏器官纤维化中,单一或多种因子与通路构成的巨噬细胞极化信号网络是调节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巨噬细胞极化后产生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促纤维化相关因子,导致纤维化发生发展。目前国内外研究多聚焦于巨噬细胞在感染、肿瘤和纤维化中的作用,对巨噬细胞极化在纤维化中机制的研究较少。现对巨噬细胞极化涉及的相关通路进行综述,并总结巨噬细胞极化在器官纤维化中的机制,为纤维化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XC趋化因子受体3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文慧,于淼,郭莹,刘宇朋,幸洋,洪新雨,崔佳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5):  1474-148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535
摘要 ( 32 )   RichHTML   0 PDF(410KB) ( 8 )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介质,不仅在诱导炎性趋化和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CXCR3及其配体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神经炎症和神经免疫等反应,有望成为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及胶质瘤等疾病治疗的靶点。现对CXCR3及其相应配体在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神经系统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性疼痛等方面的表达及影响,及其与CXCR3配体间的关联进行综述,揭示CXCR3与疾病关系的机制,探讨CXCR3作为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药物干预靶点的潜力,为CXCR3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线办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