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4, Vol. 54 ›› Issue (6): 2061-2074.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40231
李永刚
Li Yonggang
摘要: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发育水下喷发火山岩,分为2类岩相4种亚相,在取心井段较少的情况下,实际生产中识别水下喷发火山岩相具有较大困难。本文以查干花地区水下喷发火山岩相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2类岩相4种亚相的电性特征:气携水下热碎屑流亚相火山灰球不发育段为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曲线呈中高幅指形,成像测井为高阻亮色,火山灰球发育段为低自然伽马、低电阻率,曲线中低幅较平直,成像测井为低阻暗色;水携火山高密度流亚相为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曲线呈中高幅指形,成像测井为高阻亮色;水下降落亚相为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曲线中低幅较平直或呈中高幅指形,成像测井为低阻暗色;含外碎屑火山碎屑沉积岩亚相为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曲线呈中高幅指形,成像测井为高阻亮色。建立了岩相测井识别图版,实现了水下喷发火山岩相测井识别。
中图分类号:
[1] | 王安, 胡明毅, 高家俊, 杨亮, 邢济麟. 松南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6): 2075-2088. |
[2] | 郝国丽, 蒋迪娅, 许风光, 张昊, 金艳, 刘洋.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西南部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特征及其分布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6): 1951-1967. |
[3] | 张津铭, 唐华风 , 雷杭山, 卞海越, 贾万丽, 高有峰, 孙雨颀. 辽西地区中生界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岩相模式及储层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6): 2089-2113. |
[4] | 吴远坤, 刘成林, 于春勇. 松辽盆地双城断陷深层原油成藏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5): 1443-1456. |
[5] | 丁恺, 赵福海, 高莲凤, 李丙喜, 付文钊, 高晨阳, 靳雪彬.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营四段厚层砂砾岩地层细分层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4): 1406-1418. |
[6] | 单玄龙, 邹玉洁, 衣健, 郝国丽, 李昂, 石云倩, 陆俊杰, 李嘉慧. 盆地火山岩相研究进展:基性火山熔岩及水下喷发火山岩相新成果[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3): 721-734. |
[7] | 胡佳, 王丽丽, 王立贤, 韩昊天, 陶鹏, 唐华风. 基于岩浆汇聚区和上升通道特征的火山岩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为例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2): 429-446. |
[8] | 孟庆涛, 胡菲, 刘招君, 孙平昌, 柳蓉. 陆相坳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以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1): 20-37. |
[9] | 唐华风, 边伟华, 王璞珺, 高有峰, 黄玉龙, 张艳, 户景松. 盆地火山岩相分类和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6): 1651-1671. |
[10] | 李研, 聂逢君, 王东旭, 贾立城, 卢胜军, 严兆彬, 罗敏, 刘晓辉. 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4): 1075-1089. |
[11] | 白雪峰, 刘家军, 陆加敏, 孙立东, 李军辉, 李笑梅, 狄嘉祥, 刘丽娟, 戴世立, 杨 亮.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富集规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2): 343-. |
[12] | 孙月成, 周锡明, 刘洋, 陈树旺, 张健, 杨光, 鹿琪, 陈艺竹, 张海华, 苏飞, 卞雄飞, 公繁浩, 张德军, 孙雷, 李晓海. 松辽盆地深部上古生界物性特征与典型区勘探实践[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6): 1747-1761. |
[13] | 张立亚, 徐 文, 沈艳杰.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致密砂岩气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707-1717. |
[14] | 任宪军.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盆缘陡坡带中性火山岩相模式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3): 816-828. |
[15] | 张辉, 王志章, 杨亮, 李忠诚, 邢济麟. 松南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定量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2): 315-3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