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07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1-26
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期次及其储层意义
孙晓猛,朱德丰,郑常青,单玄龙,程日辉,孙庆春
J4. 2007 (6):  1055-1063. 
摘要 ( 1822 )   [HTML] ( )
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在对松辽盆地东缘营城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较系统刻画了断裂的性质、产状和时空分布规律,将研究区中生代断裂活动划分出海西晚期[CD1]印支期、营城期、营城末期和晚白垩世晚期4期。依据营城组火山口的分布规律首次识别出营城期隐伏断裂,该断裂控制了营城组火山岩的形成和分布。在研究区发现了营城期南北向断裂,为与徐家围子地区庆深气田营城组中的南北向断裂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营城期本区处于近东西向伸展断陷和挤压逆冲相互交替的构造应力场中,营城末期受佳木斯-伊通和四平-哈尔滨两条左旋走滑断裂的强烈影响,形成北东-南西向的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北东向基性岩脉的侵入和大量北东向、北西向走滑断层的形成。认为研究区与徐家围子地区营城期及营城末期断裂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为庆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预测奠定了构造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专刊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古火山机构特征
王璞珺,庞颜明,唐华风,黄玉龙,郑常青
J4. 2007 (6):  1064-1073. 
摘要 ( 1861 )   [HTML] ( )
在系统总结Hawaiian等7种喷发方式、互层状火山等3种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和垂向序列特征与识别标志基础上,通过剖面火山机构剖析及其与盆内埋藏火山机构对比,总结出营城组2类古火山机构特征。营城组玄武岩火山机构自下而上为枕状、渣状集块熔岩(占总厚度30%),气孔杏仁和致密块状熔岩(70%),喷溢相为主,火山口附近隐爆角砾岩发育,为夏威夷式喷发。火山机构厚度以200~500 m居多,顶面盾状,相对高差100~250 m,以坡角小于10°为特征,属于盾状火山。营城组流纹岩火山机构的纵向序列300~700 m,内部结构呈现上中下三段式:下部火山碎屑(熔)岩为主(30%),爆发相为主,以基浪(base surge)沉积为标志,喷发方式主要表现为高粘度岩浆强烈气射作用的培雷式喷发;中部主要为气孔、石泡和流纹构造流纹岩(60%),构成火山机构的主体,喷溢相为主,火山口附近常见侵出相珍珠岩穹隆,喷发类型接近于斯通博利式;上部主要为细粒(层)凝灰岩(火山灰湖相沉积,10%),爆发相为主,以普林尼式喷发为主。流纹岩火山机构顶面呈丘状,相对高差200~300 m,以坡角多大于15°为特征,属于互层状火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埋藏火山机构岩相定量模型及储层流动单元特征
唐华风,徐正顺,王璞珺,舒 萍,黄玉龙,边伟华,丁日新
J4. 2007 (6):  1074-1082. 
摘要 ( 1895 )   [HTML] ( )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类型划分为碎屑岩火山机构、熔岩火山机构和复合火山机构3种。碎屑岩火山机构中火山通道相占9.3%,爆发相占55.3%,喷溢相占29.2%,侵出相占1.4%,火山沉积相占4.8%;火山机构半径为0.5~1.5 km,高度为50~220 m。熔岩火山机构中火山通道相占8.1%,爆发相占23.4%,喷溢相占62.6%,侵出相占5.1%,火山沉积相占0.8%;火山机构半径为1~2 km,高度为200~300 m。复合火山机构中火山通道相占4.9%,爆发相占34.4%,喷溢相占56.8%,侵出相占2.6%,火山沉积相占1.3%;火山机构半径为2~4 km,厚度为300~450 m。亚相控制储层流动单元的规模,碎屑岩火山机构的储层流动单元范围为0.3~1.5 km,厚度小于60 m。熔岩火山机构的储层流动单元范围为1~2 km,厚度小于80 m。复合火山机构的储层流动单元范围为1.5~3.0 km,厚度小于100 m。各类火山机构气藏开发时的井距和压裂方案均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火山机构和火山岩相地质-地震综合识别
杨立英,李瑞磊
J4. 2007 (6):  1083-1090. 
摘要 ( 2178 )   [HTML] ( )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发育2套火山岩,分布在下白垩统营城组下部和上侏罗统火石岭组中上部。东岭地区营城组为酸性岩,岩相以爆发相为主,占73%;火石岭组为中基性岩,可分为上下两段,岩相以喷溢相为主(上段占67%,下段占59%)。酸性岩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透镜状、丘状反射特征,顶面为中强反射,内部为中强或弱反射,低频、杂乱、断续分布,具有明显的穿时现象。中基性岩在地震剖面表现为眼球状、丘状反射特征,顶部为强反射,与围岩呈超覆关系,内部为弱反射、蠕虫状、杂乱、低频、断续反射。利用拟声波曲线反演方法识别火山岩,其结果表明东岭地区火石岭组火山岩厚度受断层F1控制,在F1东侧薄,西侧厚,在SN109井区域最厚。利用构造趋势面分析和三维体切片技术可识别火山机构的火山锥。在东岭地区火石岭组发现2个火山锥发育区(以中部区域为主),该区火山锥面积为56 km2,最大幅度为547 m。利用倾角属性方法结合火山机构物理模型可识别出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波形分类方法可识别爆发相和喷溢相,结合两种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出火山岩相;其结果表明东岭地区火石岭组在中部区域喷溢相上部亚相和火山通道相发育。火山锥发育的区域是火山岩储层厚度发育的区域,同时岩相预测结果表明该区也是储层物性好的区域,所以东岭地区中部火山岩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缘营城组节理构造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储层预测
孙庆春, 孙晓猛, 王璞珺, 刘万洙, 金凤兰, 白雪峰
J4. 2007 (6):  1091-1096. 
摘要 ( 1986 )   [HTML] ( )
首次较系统地统计了研究区节理产状、规模、开度、密度以及分布规律,阐述了其储层意义。根据节理产出层位、切割关系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将研究区节理的形成期次划分为营城期、营城末期和晚白垩世晚期3个期次。利用共轭节理产状和节理面性质,计算出营城期具有近东西向伸展和挤压相互交替的构造应力场;营城组末期具有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晚白垩世晚期具有NW-S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营城组中的节理形成与分布主要与前两期挤压应力场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节理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为天然气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可视化对比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中辉绿玢岩脉地质特征及其储层意义
郑常青,徐正顺,王璞珺,孙晓猛,王 虎
J4. 2007 (6):  1097-1103. 
摘要 ( 2516 )   [HTML] ( )
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上河湾地区出露的白垩系营城组第三岩性段火山岩中有两种产状的辉绿玢岩脉侵入:其一,沿着NE30°~35°走向的追踪张节理侵入,岩脉边界呈锯齿状,岩脉宽度1~5 m,倾角75°~88°;其二,岩脉沿NE40°~45°走向的一组剪切节理侵入,岩脉边界光滑平直,围岩接触面上发育倾角平缓的线理或擦痕,运动方向总体呈现左行,脉体倾角75°~88°,岩脉宽度2~10 m。无论哪种产状的脉体都发育片理化现象,且从脉体的边缘向中心减弱。辉绿玢岩总体化学成分与基性玄武岩相当,后期变化表现为次生方解石(碳酸盐化)和雏晶黑云母(钾质流体)交代现象。辉绿玢岩脉的侵入记录了早白垩世营城组后期至少存在一次NE-SW(NE40°左右)的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同时伴有基性岩浆侵入活动,与区域上佳-伊断裂的活动有关;而且岩脉侵入后叠加了与岩脉走向近垂直的挤压片理化作用。本区辉绿玢岩的地质特征研究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原生构造裂缝及其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火山岩相的岩屑识别--以松辽盆地南部东岭探区为例
边伟华,陈玉魁,唐华风,杨 帝,王璞珺
J4. 2007 (6):  1104-1109. 
摘要 ( 1862 )   [HTML] ( )
以松辽盆地南部东岭探区为例,建立了用火山岩钻井岩屑来确定火山岩亚相的方法和工作流程。首先辨别真假岩屑,然后用真岩屑制片并进行薄片鉴定。根据火山岩显微镜下的岩性、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火山岩岩相和亚相的对应关系确定其所对应的火山岩岩相和亚相。岩屑法对于厚度在一个采样间距(1 m)以上的火山岩层段可以准确定出火山岩亚相,与岩心鉴定结果的符合率大于90%。此外,该方法亦可校正录井岩性。用该方法对东岭地区15口探井火山岩段的录井岩性岩相进行了识别校正,提高了井间岩性岩相和储层对比的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序列的划分与区域对比
贾军涛,王璞珺,邵 锐,程日辉,张 斌,侯景涛,李金龙,边伟华
J4. 2007 (6):  1110-1123. 
摘要 ( 2362 )   [HTML] ( )
从营城组沿革分析入手,立足于九台市城子街镇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营城组地表标准剖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岩性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对比和气候事件对比的综合性地层对比方法,对比了松辽盆地东南缘与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20个营城组典型剖面。营城组可划分为5个岩性段,结合地层序列特征和应用习惯,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段(K1y),一段(K1y1),二段(K1y2),三段(K1y3)和四段(K1y4)。下段以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和薄煤层为主,厚度60~478 m,以营城煤矿343孔为标准剖面;一段以厚层流纹岩夹珍珠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偶夹复成分砾岩,厚度20~630 m;二段以碎屑岩为主,夹凝灰岩、偶夹流纹岩,含煤层,厚度92~640 m;三段以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顶部为中性、酸性火山岩互层,厚度85~346.5 m;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剖面可作为一段至三段的标准剖面;四段以凝灰质砾岩为主,夹泥岩,仅发育在徐家围子断陷,厚度10~400 m,徐深1井可作为标准剖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一段熔浆胶结复成分砾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刘万洙,邵 锐,白雪峰,王加强,秦飞,张建光
J4. 2007 (6):  1124-1130. 
摘要 ( 2117 )   [HTML] ( )
对野外剖面实际测量及室内薄片鉴定等资料研究表明,松辽盆地营城组一段复成分砾岩共有4种胶结成岩类型:熔浆胶结、灰泥球胶结、凝灰质胶结和砂泥质胶结。其中以熔浆胶结发育最为广泛。砾岩中砾石成分复杂,以基底花岗岩及二叠系变质岩为主,原地火山岩次之。砾石整体分选性差,磨圆度中等-好,以次圆状-次棱角状最为发育。自基底向火山活动中心,砾岩中外来砾石逐渐减少,原地火山岩砾石逐渐增多。基质成分由底部的砂泥质向上过渡为凝灰质并最终完全过渡到熔浆质胶结。砾岩是冲积扇或辫状河等沉积环境下已经堆积但未固结或半固结的砂砾质沉积物,在火山活动期被火山碎屑流或熔浆流再搬运,这种碎屑流、熔浆流和水介质构成的多相混合物通过岩浆冷凝和压实复合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实质是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由于该类砾岩主要见于断陷盆地边缘火山岩序列下部靠近基底一侧,说明其形成与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是火山旋回早期所特有的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柱状节理流纹岩特征和成因
李金龙,王璞珺,郑常青,唐华风,吴颜雄,边伟华
J4. 2007 (6):  1131-1138. 
摘要 ( 1918 )   [HTML] ( )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白垩统营城组出露柱状节理流纹岩。柱状节理属于原生构造节理,岩相为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亚相-侵出相,柱体排列方式为近水平式、倾斜式、近直立式,截面为不规则的四方柱、五方柱、六方柱,柱体规模属于中小型,流纹岩中常发育隐爆角砾结构。通过对柱状节理流纹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研究,表明本区的流纹岩柱体直径与其对应的显微组构斑晶大小成正比例相关。柱状节理的成因是熔岩冷却收缩形成的,由于受到种种内外因素制约,形成的柱状节理形态各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九台营城煤矿区珍珠岩特征、成因及储层地质意义
许中杰,刘万洙,丁日新,王加强
J4. 2007 (6):  1139-1145. 
摘要 ( 1703 )   [HTML] ( )
九台营城煤矿区珍珠岩类型多样、种类繁多:按珍珠岩成分和组构可分为强蚀变珍珠岩、流纹构造珍珠岩、流纹构造与珍珠构造互层珍珠岩、含斑晶珍珠岩和硅化珍珠岩;根据珍珠岩蚀变阶段和蚀变产物又可分为未蚀变(正常)珍珠岩、弱蒙脱石化珍珠岩、强蒙脱石化珍珠岩和硅化-蒙脱石化珍珠岩。本区珍珠岩为熔岩喷出地表后,直接进入水中,发生塑状玻璃的水化作用冷凝固结形成。其蚀变过程是在碱性水介质参与下完成的。本区珍珠岩具有随蚀变程度加强而储集性能大大降低的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三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珍珠岩地质特征与成因
单玄龙,刘青帝,任利军,赵玉婷
J4. 2007 (6):  1146-1151. 
摘要 ( 2393 )   [HTML] ( )
三台地区北山珍珠岩产于营城组一段,出露面积约0.62 km2, 厚度超过30 m。野外掌子面可见珍珠岩与膨润土、隐爆角砾岩、流纹岩共生。研究区珍珠岩可分为枕状球状珍珠岩、具流纹构造(块状)珍珠岩、角砾状珍珠岩、珍珠质集块岩。珍珠岩中含角闪石和辉石斑晶,基质脱玻化明显,出现球粒结构和微晶(骸晶)结构。珍珠岩与其他岩石的序列关系为珍珠岩-膨润土-隐爆角砾岩-流纹岩。岩相序列关系为侵出相-火山通道相-喷溢相。研究区珍珠岩是水下快速冷却形成的,其形成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塌陷火山湖-爆发阶段),早白垩世在三台地区形成了陆相塌陷火山湖,并发生火山爆发,形成凝灰岩(水平层理发育)。第二阶段进一步分为3个亚阶段:水下侵出亚阶段,在断陷湖盆中发生火山喷发,由于盆地内水体的骤冷作用,形成大量的珍珠岩(火山玻璃质熔岩)和部分流纹质熔岩;隐爆亚阶段,形成流纹质隐爆角砾岩;喷溢亚阶段,形成流纹岩。第三阶段(部分膨润土化阶段),在火山喷发间歇期由于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在碱性条件下对珍珠岩进行水化,但珍珠岩层处于相对封闭条件,没有充分的水介质活动,珍珠岩部分(表层、裂缝处)转化为膨润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脱玻化作用及其储层意义--以盆缘剖面为例
赵玉婷,单玄龙,王璞珺,孙晶,刘青帝,任利军
J4. 2007 (6):  1152-1158. 
摘要 ( 2124 )   [HTML] ( )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三台营城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珍珠岩、流纹岩、隐爆角砾岩、角砾熔岩和凝灰岩等,其脱玻化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珍珠岩和流纹岩。在偏光显微镜下,珍珠岩的玻璃质基质的脱玻化现象表现为雏晶、骸晶(微晶)和球粒3种;而流纹岩基质的脱玻化现象则主要表现为球粒。它们发育过程由雏晶-骸晶(微晶)-球粒逐渐增强。脱玻化的发生及其强弱与岩石成分、层位和裂隙发育程度有密切联系。通过实验室测试,珍珠岩经过的脱玻化作用越强,岩石密度越小,反之,越大。岩石密度变化范围为3.13%~8.65%。假设其为封闭体系,密度的减小对应孔隙的增加,说明脱玻化作用能明显改善玻璃质火山岩这一类特殊储层的物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营城组古火山机构的剖析--以东南隆起区三台珍珠岩山为例
任利军,单玄龙,王璞珺,刘青帝,赵玉婷
J4. 2007 (6):  1159-1165. 
摘要 ( 1935 )   [HTML] ( )
三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一段岩石类型有隐爆角砾岩、角砾熔岩、熔结角砾岩、珍珠岩、流纹岩和凝灰岩,所属岩相为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喷溢相、爆发相。厘定古火山口位置的依据主要是通过分析隐爆角砾岩和珍珠岩的岩性岩相及其分布。整个火山机构划分为中心相组、近源相组和远源相组。中心相组即火山口相,主要包括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近源相组主要包括喷溢相,远源相组主要包括爆发相。相序(以火山口为基点)为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侵出相中带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喷溢相下部亚相-喷溢相中部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近源相组较中心相组储层物性优越。其中喷溢相上部亚相是储层物性最好的岩相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缘下白垩统营城组二段火山碎屑沉积的过程、相和结构
程日辉, 刘万洙, 王璞珺, 侯景涛, 姜雪, 李飞
J4. 2007 (6):  1166-1175. 
摘要 ( 1915 )   [HTML] ( )
松辽盆地东缘六台地区营城组露头地质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显示,貌似正常碎屑岩的营二段是一套复杂的火山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性。这套岩性包括了碎屑熔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显示了它们形成于火山-沉积盆地的过渡环境,即火山斜坡过渡到冲积平原和湖泊环境。与火山作用有关岩相有4种端元的火山碎屑岩相:弹射坠落爆发空落相、喷射降落爆发空落相、热碎屑流相和热基浪相。火山物质堆积在火山斜坡以及前方的冲积平原上,往往以火山碎屑岩相或者冲积扇相、辫状河相保存;它们堆积在湖泊中则为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较深水相和沼泽相。这些相的空间组合反映了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的过程。根据旋回发育营二段可以区分出3种类型的充填序列:沉积-火山充填序列、沉积充填序列和火山充填序列。较为完整的序列为粗碎屑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细碎屑岩,对应着裂谷类盆地断裂作用-火山作用-沉积充填的过程,记录在特定的地层结构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南缘六台地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二段砾岩沉积特征及成因模型
侯景涛,程日辉,王璞珺,许中杰
J4. 2007 (6):  1176-1182. 
摘要 ( 1841 )   [HTML] ( )
松辽盆地东南缘六台地区营城组二段发育一套冲积扇砾岩层。根据砾岩成因不同分为泥石流砾岩、河道砾岩和漫流砾岩等沉积类型,其中泥石流砾岩最为发育。通过研究泥石流砾岩的成分、结构成熟度和粒度分布特征,并运用经验公式最终判断其为再沉积的水上泥石流砾岩。河道砾岩和漫流砾岩沉积类型在本区保存较少,或许曾经在单个旋回中非常发育,但是被下个旋回猛烈的泥石流所改造。河道砾岩和漫流砾岩中层理的收敛方向及硅化木走向均表明本区古水流方向为近北西-东南向。根据古水流向等信息判断出本区砾岩的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北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砾岩冲积扇成因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旋回和期次划分--以盆缘剖面和盆内钻井为例
黄玉龙,王璞珺,门广田,唐华风
J4. 2007 (6):  1183-1191. 
摘要 ( 2085 )   [HTML] ( )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特征。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研究采用旋回(对应于火山机构)-期次(对应于岩相组合)-岩相(对应于特定喷发方式及其产物)三级划分方案。期次是指一个喷发中心一次相对集中的(准连续)火山活动,在物质成分、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的规律性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相序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组合。旋回由一个至若干个期次构成。在期次划分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地质方法与地球物理方法,充分利用岩性、岩相、测井和地震资料,依据相关地质界面,并与火山机构分析相互结合。据此将营城组建组次层型实测剖面划分为5个旋回,13个期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城组一段及下段岩性岩相和储层物性的精细刻画--基于标准剖面营一D1井全取心钻孔资料
吴颜雄,王璞珺,曲立才,闵飞琼,李喆,任利军
J4. 2007 (6):  1192-1202. 
摘要 ( 2045 )   [HTML] ( )
营一D1井是2006年为揭示营城组内幕基准剖面而布置的探井。经揭示,营城组一段及下段岩性为:熔岩,包括流纹岩、松脂岩、珍珠岩和玄武岩;火山碎屑熔岩,包括角砾熔岩、凝灰熔岩和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沉火山碎屑岩,包括沉凝灰岩和沉火山角砾岩。其岩相主要为喷溢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物性测试资料显示,该井岩心平均孔隙度为15.17%,平均渗透率为1.51×10-3μm2,孔渗线性相关性较好。根据压汞数据各参数将孔隙结构分为6类。综合评价物性与孔隙结构,将该井段划出4类储层:Ⅰ类为好储层,高-特高孔、特高渗,细、中、粗喉共存,粗喉比例大;Ⅱ类为次好储层,高孔、高渗,细喉为主;Ⅲ类储层为中等储层,中孔、中渗,细喉;Ⅳ类为差储层,中、低孔,低溶,细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城组三段及二段岩性岩相和储层物性的精细刻画--基于标准剖面营三D1井全取心钻孔资料
闵飞琼,王璞珺,于世泉,黄玉龙,吴颜雄,李喆,任利军
J4. 2007 (6):  1203-1216. 
摘要 ( 2294 )   [HTML] ( )
于标准剖面新部署钻探营城组上部的全取心钻孔揭示,营城组三段厚205.70 m,营城组二段厚48.75 m(未钻穿)。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沉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积岩。整个井段火山喷发划分为3个旋回10个期次。火山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包括4种11类,储集空间组合关系有4种,孔缝直接连通型是最好的储集空间类型。用岩心、薄片和物性测试划分出4种孔隙分布和7种孔隙结构类型,单峰偏粗态型和双峰态型孔隙分布最好。低排驱压力-粗孔喉为最好的孔隙结构类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白垩统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岩性、岩相序列
王虎,郑常青,王璞珺,黄玉龙
J4. 2007 (6):  1217-1223. 
摘要 ( 2046 )   [HTML] ( )
通过大比例尺野外岩性岩相填图、掌子面二维岩性岩相描述和详细岩矿鉴定,研究营城组三段内幕。本区营三段自下而上岩性序列表现为2个中基性到中酸性的火山岩旋回:①下部为石英安山岩、安山岩、安山质集块熔岩、安山质集块岩、安山质角砾岩和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向上过渡为砂质凝灰岩和英安质凝灰熔岩;②上部为玄武安山岩和玄武质集块熔岩,向上过渡为英安岩、珍珠岩、英安岩、英安质凝灰熔岩、英安质沉凝灰岩和英安岩。旋回①岩相纵向序列:溢流相下部亚相、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火山沉积相再搬运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旋回②岩相纵向序列:溢流相上部亚相和下部亚相、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溢流相下部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溢流相下部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火山沉积相再搬运亚相、溢流相下部亚相。营三段火山岩发育于松辽盆地断陷末期,是盆地断陷转为坳陷过程的重要岩石记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火山岩相和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李喆, 王璞珺, 纪学雁, 侯景涛
J4. 2007 (6):  1224-1231. 
摘要 ( 1925 )   [HTML] ( )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火山岩岩相类型涵盖5种岩相中的12种亚相。物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喷溢相上部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的储层物性较好。将物性结果结合平面岩性岩相图,确定出裂缝面孔率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火山机构中心附近的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和隐爆角砾岩亚相、侵出相内带亚相、爆发相热碎屑流和热基浪亚相、喷溢相下部亚相;气孔面孔率高的区域集中在距离火山口较近的斜坡处,亚相主要为喷溢相上部、中部亚相。最后根据有利储层的定义和种类,得出有利储层主要位于古火山口及其附近的山脊处,面孔率值向外呈环带状减少或单向减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定量储层地质模型及其精细描述
张斌,王璞珺,丁日新,许中杰
J4. 2007 (6):  1232-1243. 
摘要 ( 2113 )   [HTML] ( )
储层地质模型指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和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通过对营城组火山岩剖面的详细研究,结合2口钻井的岩心资料,详细划分对比储层单元,定量刻画火山岩储层。研究区火山岩相呈喷溢相→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火山沉积相→爆发相→火山通道相+喷溢相的序列特征。爆发相、喷溢相规模最大,各亚相侧向延伸在400~4 000 m,单层厚度为2~130 m;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和火山沉积相的规模较小,侧向延伸为110~1 500 m,单层厚度为3~85 m。营下段为Ⅰ类、Ⅲ类储层,营一段为Ⅰ类、Ⅱ类储层夹Ⅳ类储层,营二段为Ⅰ类储层,营三段为互层的Ⅰ类、Ⅱ类、Ⅲ类储层夹薄层Ⅳ类储层。上部亚相、火山颈亚相、内带亚相是最好储层,下部亚相、隐爆角砾岩亚相为较好储层,爆发相为中等储层,中部亚相、火山沉积相为差储层。火山熔岩类物性随埋深增加变化小,火山碎屑岩类物性随埋深增加变化大,低孔、低渗岩石的物性随埋深增加变化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火山岩蚀变改造型膨润土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以九台市膨润土矿为例
白雪峰,刘万洙,舒萍,刘志芬,刘丽娟,高有峰
J4. 2007 (6):  1244-1250. 
摘要 ( 1802 )   [HTML] ( )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蚀变转化为膨润土或发生膨润土化现象较普遍,出露较大型的膨润土矿主要在九台银矿山一带。矿床与下伏沙河子组煤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通过火山岩岩性、岩石序列关系、微观特征及X-衍射分析等研究认为:膨润土类型可划分为低沸石型膨润土和高沸石型膨润土;珍珠岩、含角砾流纹质(玻璃质)凝灰熔岩和玻璃质火山碎屑岩为主要成矿原岩,成岩期后流体及流体的运移通道是决定其是否蚀变的主要因素;从成矿原岩转化为膨润土,即火山玻璃(珍珠岩)-沸石岩-膨润土的变化规律反应在岩石序列关系上表现为蚀变作用逐渐增强,岩石的硬度-颜色逐渐变弱,岩石的组构特征逐渐消失的过程;矿体发育厚度、横向连续性受火山机构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一般在侵出相内+中带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和热碎屑流亚相是膨润土矿形成的最有利相带,另外岩性为玻璃质流纹岩的喷溢相也是膨润土形成的主要相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高有峰,刘万洙,纪学雁,白雪峰,王璞珺,黄玉龙,郑常青,闵飞琼
J4. 2007 (6):  1251-1258. 
摘要 ( 2241 )   [HTML] ( )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的成岩作用阶段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成岩作用类型有挥发分逸出、熔蚀作用、等容冷凝结晶、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熔结作用、冷凝收缩、分熔冷凝结晶和早期压实胶结作用;晚期成岩作用类型为充填作用、脱玻化作用、交代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早期成岩作用主要影响原生孔隙的发育,晚期成岩作用影响次生孔隙的发育。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早期压实胶结作用、充填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挥发分逸出、等容冷凝结晶、冷凝收缩和溶解作用是产生孔隙空间使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成岩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的区别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松辽盆地营城组为例
张艳,舒萍,王璞珺,郑常青,单玄龙
J4. 2007 (6):  1259-1265. 
摘要 ( 2484 )   [HTML] ( )
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在岩性、结构构造、蚀变特征、产状、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孔隙和裂缝发育特点等6方面有显著区别。陆上喷发火山岩包括各种熔岩、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熔岩流纹构造发育,火山碎屑岩除发育常见层理外,还可见反丘构造;同生蚀变弱;与下伏地层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古风化壳常见,常含有陆相植物;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孔隙和冷凝收缩节理缝、次生溶蚀孔、矿物解理缝和构造裂缝。水下喷发火山岩多为具玻璃质结构的熔岩和含晶屑玻屑的层/沉凝灰岩、膨润土/伊利石岩/蒙脱石岩/沸石岩;常具枕状、球状构造,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变形层理;蚀变强烈;水下熔岩呈穹隆状、透镜状,凝灰岩为层状,近火山口的膨润土/伊利石岩/蒙脱石岩/沸石岩呈松散团窝状并夹有火山弹;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假整合或侵蚀接触;原生气孔、杏仁体内溶蚀孔和炸裂纹,岩球岩枕间孔和粒间孔,基质和斑晶蚀变孔缝,后期构造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松辽盆地营城组陆上、水下喷发火山岩均有发育。其陆上喷发火山岩的典型标志为流纹构造、柱状节理,含炭化木/硅化木,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水下喷发火山岩典型标志为珍珠岩、玻璃质结构、枕状构造、纹层状凝灰岩和膨润土。松辽盆地营城组的储层火山岩以陆上喷发火山岩为主;水下喷发火山岩中侵出相内带亚相珍珠岩为优质储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流纹岩中石泡构造类型、特征及成因
王加强,刘万洙,杨双玲,王璞珺,许中杰
J4. 2007 (6):  1266-1271. 
摘要 ( 2014 )   [HTML] ( )
通过大比例尺平面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和显微组构分析,九台营城煤矿区流纹岩中石泡构造发育。根据成因、产状、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石泡构造可分为3类:膨润土中的独立石泡、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和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独立石泡大小不等,直径由几厘米至几十厘米,表面似葡萄状,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珍珠岩四周蚀变膨润土中,为富含挥发物质的岩浆遇水淬碎成球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表面形态与独立石泡相似,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独立石泡带外侧,形成机理与独立石泡相似,由于遇水量减少和岩浆喷发强度增大形成差别。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内部具多圈层结构,为含气液混合物的岩浆,气体逸出,液体中的矿物成分随温度下降,由外至内依次结晶形成。3类石泡赋存于喷溢相上部亚相,形成机理为等容降温、冷凝收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三维可视化描述
孙先达,王璞珺,索丽敏,张民志,路杰
J4. 2007 (6):  1272-1278. 
摘要 ( 1724 )   [HTML] ( )
以松辽盆地升平地区作为目标区,优选出Petrel软件。首先利用构造层面及断层数据建立了构造模型和断层模型,然后通过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断层和构造模型建立了该区火山岩相三维地质模型,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刻画了典型火山岩体的岩相特征和在三度空间的变化规律,实现了对营城组升平地区复杂构造目标区火山岩储层的三维可视化动态表述和展示。通过三维构造模型可以看出,工区西北部及南部缺失营城组地层,其内部发育由两个构造高点所构成的穹窿构造,该构造以-2 810 m等深线圈闭,构造面积32.45 km2,构造高点海拔为-2 660.5 m,构造幅度150.5 m,断层多为南北向展布,长度一般为2~5 km,断距一般为8~30 m。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轻质油层录井综合识别与评价
王树学,耿长喜
J4. 2007 (6):  1279-1284. 
摘要 ( 1787 )   [HTML] ( )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油层主要为轻质原油(轻油)层。含轻油砂岩岩心颜色浅,具较浓油气味,普照浅黄色,二次观察含油颜色不明显,油气味变淡或消失,二次荧光普照无荧光颜色。轻油密度范围为0.79~0.82 g/cm3,粘度为1.60~5.40 mPa·s。轻油全烃最大值一般大于0.50%,比值大于3.0。热解分析总烃含量值大于2.00 mg/g,原油轻重指数为2~6。轻油气相色谱分析反映碳数分布范围为nC8-nC25、主峰碳数为nC18-nC20,进行二次气相色谱分析,色谱呈直线形态。利用单位重量储层的含油量与有效孔隙度交汇图版可识别出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将原油轻重组分指数与原油的密度、粘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原油类型判别标准及图版,实现轻油层及稠油层的判别。根据静态产能指数和动态产能指数识别高产、工业、低产和偏干4类油层,预测符合率大于9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