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17年, 第4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5-26
地质与资源
江西大湖塘北区石门寺矿段钨矿成矿条件与找矿预测
项新葵, 尹青青, 詹国年, 曲凯, 刘行, 谭荣, 钟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645-65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1
摘要 ( 629 )   [HTML] ( ) PDF(1731KB) ( 555 )  
在大湖塘北区钨矿找矿勘查过程中,在总结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地表填图和老窿编录,发现前人认为的混合黑云母花岗岩与混合白云母花岗岩之间为截然清楚的侵入接触关系,二者之间稳定地分布着一层似伟晶岩壳;由空间关系和区域成矿规律推断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燕山期侵入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之中的成矿母岩。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成矿有利围岩,在云英岩化等蚀变过程中释放出形成白钨矿的钙离子。燕山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岩基之间的侵入接触界面是最主要的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控制了主矿体的位置、形态与产状。在研究区内首次于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中发现厚大的白钨矿工业矿体,并根据不同岩块混杂、被长英质充填物胶结等特征识别出热液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基于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的新认识,修改了针对石英大脉型黑钨矿所做的详查设计,抓住细脉浸染型白钨矿这一主要矿床类型,及时调整了找矿目标和勘查手段,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赣北地区钨多金属找矿的重大突破。通过与石门寺矿段成矿地质条件类比,预测毗邻的苗尾矿段与太平洞矿区找矿潜力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陷湖盆早期浅水三角洲沉积——以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一段为例
朱兆群, 林承焰, 张宪国, 李志鹏, 谢晶晶, 魏肃东, 程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659-67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2
摘要 ( 487 )   [HTML] ( ) PDF(2134KB) ( 383 )  
浅水三角洲作为沉积学和油气勘探领域的热点,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拗陷型盆地内,对断陷湖盆关注较少。通过充分调研区域地质背景并结合永安地区戴一段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后认为,戴一段处于断陷早期,地形较为平缓,水体宽浅且波动频繁,气候温暖湿润,物源供给充足,具备形成浅水三角洲的有利沉积条件。研究区浅水三角洲为近源沉积,以牵引流为主;砂岩中多见强水动力沉积构造;垂向上发育进积、加积的沉积序列,具平行、亚平行及叠瓦状地震反射特征;以前缘亚相为主体,相带宽阔,可分为内、外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构成主要骨架砂体;在向湖推进过程中受沉积物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量比值(A/S)变化的影响较大,不同成因砂体类型及沉积样式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基于以上分析,最终建立了断陷湖盆早期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丰富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学认识并拓展永安地区乃至整个高邮凹陷斜坡带油气勘探的领域和范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密气藏成藏动力及成藏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L区块山1储层为例
庞振宇, 赵习森, 孙卫, 党海龙, 任大忠, 解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674-68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3
摘要 ( 508 )   [HTML] ( ) PDF(1560KB) ( 225 )  
研究区主力产气层山1储层属于致密气藏,为了摸清有效储集层的形成机制、寻找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开展成藏动力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为天然气充注的主要成藏期,水相封存天然气分子的最小孔喉半径和天然气充注的孔喉半径下限分别为0.093 μm和0.25 μm,天然气充注的最大毛细管阻力为1.16 MPa,流体过剩压力是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和阻力;天然气主要聚集在过剩压力高值背景下的低值区,山1段过剩压力小于6 MPa的区域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隔夹层密度越小、厚度越薄的区域含气饱和度越高;研究区天然气充注模式存在4种模式,煤层连续发育厚度大、储层整体特征优,源储层间压差大、储层顶面的隔夹层和大段较厚泥岩产生的欠压实过剩压力有利于储层段的天然气保存,成为天然气开发的“甜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断裂对盖层封气综合能力破坏程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王伟, 付广, 胡欣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685-69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4
摘要 ( 406 )   [HTML] ( ) PDF(1372KB) ( 303 )  
为了研究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分析盖层封气综合能力及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天然气在剩余压力作用下通过盖层向外渗滤散失压力梯度的大小,表征盖层封气综合能力的好坏;依据被断裂破坏前后盖层封气综合能力差值与被断裂破坏前盖层封气综合能力的比值,建立了一套断裂对盖层封气综合能力破坏程度的定量研究方法。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东二段泥岩盖层为例,对NP5-2断裂对东二段泥岩盖层封气综合能力的破坏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南堡5号构造NP5-2断裂对东二段泥岩盖层封气综合能力的破坏程度较高,除L6测线处为弱破坏程度和L1、L5、L8测线处为中等破坏程度外,其余5条测线处均可达到较强和强破坏程度;且NP5-2断裂对东二段泥岩盖层封气综合能力的破坏程度西部强于东部,这与东二段泥岩盖层之下储气层中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断裂东部相吻合。该方法用于定量研究断裂对盖层封气综合能力破坏程度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弓长岭铁矿二矿区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刘大为, 王铭晗, 刘素巧, 胡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694-70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5
摘要 ( 522 )   [HTML] ( ) PDF(1408KB) ( 430 )  
本文以弓长岭铁矿二矿区磁铁石英岩、磁铁富矿和蚀变围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Fe同位素的测试。结果表明:磁铁石英岩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Al2O3和TiO2质量分数较低,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和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均较低;经澳大利亚后太古界平均页岩(PAAS)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呈现出轻稀土亏损和重稀土富集,La、Eu和Y的正异常明显,Ce的异常不明显,Y/Ho值较高;富集Fe的重同位素,且与海底喷发热液经过氧化沉淀后的Fe同位素特征一致。磁铁富矿与磁铁石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很好的一致性和继承性,但磁铁富矿的REE和Eu质量分数较高,且较磁铁石英岩富集Fe的轻同位素,范围更大,与蚀变岩的Fe同位素组成相近。弓长岭铁矿的磁铁石英岩是陆源物质加入很少的古海洋化学沉积岩,为喷出的海底热液与海水的混合条件下氧化沉淀形成的。磁铁富矿推测为富Fe的轻同位素热液对磁铁石英岩进行改造,经过去硅富铁作用形成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张锦让, 温汉捷, 邹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706-71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6
摘要 ( 546 )   [HTML] ( ) PDF(2175KB) ( 385 )  
滇西北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逆冲推覆系统控制,金满是其中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成矿前(不含矿化石英-铁白云石脉)、主成矿阶段(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晚成矿阶段(少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前和主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变化不大,成矿前和主成矿期石英中均存在3种类型的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含CO2水溶液包裹体次之,富CO2包裹体较少出现。含CO2水溶液包裹体测温结果也差别不大,均一温度都集中在240~320 ℃,盐度(w(NaCl))集中在1%~4%。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也不大,集中在160~230 ℃,明显低于含CO2水溶液包裹体;盐度却存在较大的变化,主成矿期盐度变化范围明显较大,且峰值高于成矿前。晚成矿阶段则仅出现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都明显降低,均一温度集中在120~185 ℃,盐度集中在1.4%~9.3%。结合其他证据,笔者认为金满铜矿床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深源流体,以中高温、中低盐度、富含CO2为特征;盆地卤水,以中低温、中高盐度、贫CO2为特征。成矿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沸腾和相分离作用,深源流体和盆地卤水的混合可能是导致Cu等成矿元素沉淀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张艳, 韩润生, 魏平堂, 邱文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719-73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7
摘要 ( 492 )   [HTML] ( ) PDF(1861KB) ( 330 )  
通过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参数计算,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得出以下认识: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280 ℃,具有较宽的变化区间,盐度(w(NaCl))为3.2%~22.8%; 白云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6~163 ℃,大部分盐度较低,为1.1%~14.8%。3个成矿阶段闪锌矿和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布特征:从热液成矿期I阶段→Ⅱ阶段→Ⅲ阶段→围岩蚀变,流体呈现中高温-高盐度→中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中高盐度→中低温-低盐度的演化规律。在整个热液成矿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盐度的流体参与了作用,流体混合可能是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pH值计算结果表明,迁移阶段时,成矿流体呈酸性,从成矿阶段I—IV,流体pH逐渐增大,主成矿阶段II—III时,闪锌矿和方铅矿在中性、弱碱性下大量析出。受控于CO、CO2、O2间逸度平衡的CO2-3和HCO-3缓冲对调节了成矿流体的pH值,碳酸盐岩在铅锌的运移沉淀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中闪锌矿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叶霖, 刘玉平, 张乾, 鲍谈, 何芳, 王小娟, 王大鹏, 蓝江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734-75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8
摘要 ( 659 )   [HTML] ( ) PDF(2008KB) ( 385 )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目前对其矿床成因认识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采用ICP-MS对都龙矿床中闪锌矿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矿床成矿作用,为甄别已有成因观点提供证据。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以富集Fe、Mn、In、Co、Sn和贫Cd、Ga、Ge、Ni等元素为特征,成矿温度属于中—高温,其微量元素组成与白牛厂矿床(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中的闪锌矿非常相似,和远源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核桃坪和芦子园)中闪锌矿存在一定差异,明显有别于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云南澜沧老厂和广东大宝山)中闪锌矿。此外,该矿床闪锌矿稀土配分模式多为轻稀土元素富集中等的向右倾斜曲线,以LREE/HREE值高、Eu负异常明显和Ce异常不明显为特征,与矿区燕山晚期隐伏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成矿物质来源以矿区燕山晚期隐伏花岗岩为主。结合近期矿山开采和地质勘探所揭露的矿化和矽卡岩蚀变的垂向分带等矿床地质特征,认为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其中层状矽卡岩的形成应为成矿流体顺层交代的结果,矿化类型和围岩蚀变的分带与隐伏岩体的距离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气液隐爆角砾岩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石洪召, 范文玉, 王冬兵, 王显峰, 谭耕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751-7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09
摘要 ( 411 )   [HTML] ( ) PDF(2208KB) ( 291 )  
云南普朗铜多金属矿是格咱岛弧内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尽管前人对该矿床开展了若干研究,但对于该矿床是否存在叠加成矿作用仍存在争议。研究团队在普朗典型矿床调研过程中,在普朗I号探矿平硐中首次发现了气液隐爆角砾岩。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相学研究表明,隐爆角砾岩角砾为含矿石英二长斑岩,胶结物为细粒石英,且细粒石英中含有黄铜矿连晶。根据气液隐爆角砾岩产出位置及特征推断,隐爆作用系石英二长斑岩就位之后的岩浆活动引起,并伴随成矿作用发生。普朗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由卡尼阶与诺利阶两个成矿阶段构成,其中铜成矿作用跨越了卡尼阶和诺利阶,而钼成矿始于诺利阶。综合分析指出,普朗矿区深部具有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佛子冲矿田二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杨启军, 秦亚, 王泰山, 张青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760-77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10
摘要 ( 588 )   [HTML] ( ) PDF(2068KB) ( 296 )  
佛子冲铅锌矿田位于广西岑溪市诚谏镇境内,从北向南主要由古益、河三、龙湾3个铅锌矿床组成。矿田内发育有三期花岗质侵入岩及两期火山岩,其中二长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的野外地质、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矿田内控岩控矿构造的研究,探讨二长花岗斑岩的成因,确定佛子冲铅锌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成矿构造。利用LA-ICP-MS对采自古益、河三、龙湾的二长花岗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1±1.7)、(105.2±0.5)、(104.2±1.5) Ma。主量元素成分显示,二长花岗斑岩为准铝—弱过铝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球粒陨石稀土元素模式图特征显示,轻稀土强烈富集,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强烈的Ti、P负异常和Pb的正异常。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起源于地壳,并经历了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ACF)过程。二长花岗斑岩的εSrt)为78.98~162.66、εNdt)为-10.4~-8.3,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424~1.672 Ga,进一步表明二长花岗斑岩来自中—古元古代基底的部分熔融,进而可能暗示佛子冲矿田与云开古陆具有相同的前寒武纪基底,是云开古陆的组成部分。二长花岗斑岩的空间展布、断裂构造的控岩控矿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侵位中心位于矿田南部的新塘,向北进行岩墙扩展式侵位,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产物。二长花岗斑岩是龙湾、河三矽卡岩型矿床相关的花岗岩体,也是古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从河三、龙湾的矽卡岩型矿床,到古益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构成了同时同成因的热液矿床系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
刘丽红, 杜小弟, 徐守礼, 文华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775-78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11
摘要 ( 568 )   [HTML] ( ) PDF(1668KB) ( 310 )  
四川盆地寒武系厚度达千米,岩性从下到上依次由泥页岩-粉砂质泥岩-灰质白云岩-纯白云岩组成,其优质储层主要为中—上寒武统冼象池组的白云岩。本文通过与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塔河油田奥陶系白云岩对比,应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锶同位素等分析测试结果,对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白云岩具有较高的铁、锰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6 502.9×10-6和468.3×10-6,较低的锶质量分数,平均值为74.0×10-6,较低的碳氧同位素值,δ13CVPDBδ18OVPDB平均值分别为-2.38‰和-7.74‰;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可能为准同生白云石化或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碎屑低温年龄恢复西南天山古高度
丁汝鑫, 梁世友, 何将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785-79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12
摘要 ( 419 )   [HTML] ( ) PDF(1361KB) ( 295 )  
目前使用低温年代学来恢复造山带古地形,主要是采用在造山带内部采样来做原地高度的恢复。本文提出用碎屑颗粒低温年代学来恢复造山带平均古高度变化率的方法,即通过山间盆地或山前堆积碎屑物大量的单颗粒年龄,获取蚀源区大面积的、区域性的平均剥露速率,进而通过均衡校正计算出蚀源区的平均古高度变化率,为造山带古地形恢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西南天山为例进行尝试,通过已发表的339个碎屑颗粒裂变径迹年龄,获得西南天山的6~8 Ma(年龄峰期)的剥露速率为0.74~0.60 km/Ma,平均古高度变化率为0.15~0.23 km/Ma、0.12~0.19 km/Ma(降低率)。显示西南天山在6~8 Ma以来发生了比较快速的剥露,如果不考虑构造抬升等因素,平均古高度也发生了比较快速的降低,如果按8 Ma以来计算,则正好降低了1 000~1 500 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末次间冰期以来洛川黄土天然剩磁记录的可靠性
韩朋, 翟云峰, 栗粲圪, 张运, 杨会会, 靳春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793-80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113
摘要 ( 565 )   [HTML] ( ) PDF(1785KB) ( 247 )  
地磁倒转和漂移不仅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能使地磁年代框架更加准确。通过对洛川黄土剖面L1、S1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L1、S1中主要的载磁矿物是磁铁矿,但赤铁矿也可能携带稳定的特征剩磁;洛川黄土剖面能够记录Blake 漂移,并发生于(123±2)ka。通过S1中1 092~1 240 cm处6套平行样品的古地磁结果,表明洛川黄土难以记录Blake漂移的形态学特征;L1未记录到Mono Lake和Laschamp 漂移,但是在175 cm处识别出1次明显的地磁异常事件,年代约17.9 ka。我们认为该地磁异常事件应为Hilina Pali/Tianchi 漂移。此外,导致同一极性事件在不同地区记录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有中国黄土存在千年尺度的沉积间断、较低的沉积速率及黄土剖面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同一剖面平行样品间地磁漂移形态学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极性漂移期间较低的古地磁场强度抑制了黄土剩磁记录能力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
吉林西部盐渍土多场作用下物质特性演化规律
王清, 刘宇峰, 刘守伟, 张旭东, 彭玮, 李超月, 徐新川, 范建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07-81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201
摘要 ( 444 )   [HTML] ( ) PDF(1702KB) ( 408 )  
在温度场、湿度场和人工水渠等多场耦合作用下,土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条件和水热输运过程的改变极易引起土体成分和结构的变异,从而引发区域的生态失衡和次生盐渍化。本文选择吉林西部的农安、大安、乾安和镇赉4个典型盐渍化地区作为长期观测和研究评价的地点,对多场(水、热、盐)循环条件下不同盖层盐渍土进行现场调查取样,对室外内的工程地质性质、物理化学性质和物质组成进行了长期观测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吉林西部盐渍土属于碳酸型盐渍土,水分迁移量为3.5%~4.6%;易溶盐质量分数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并且盐水在剖面上的分布明显受到季节影响,旱季蒸发作用和冬季土体冻结作用促使盐分随水分向上运移,浅表土体盐分大量集聚;随深度增加,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易溶盐质量分数变化的趋势相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侧向约束下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
吴有平, 张可能, 刘杰, 何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18-82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202
摘要 ( 440 )   [HTML] ( ) PDF(1501KB) ( 151 )  
侧向约束技术在地基处理工程中能有效地减小地基沉降。本文结合铁路工程与软土工程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侧向约束(桩)对柔性桩(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分析了柔性桩和土体沉降变化随荷载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侧向约束条件下土体模量、桩间距等因素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柔性桩复合地基中设置侧向约束桩,当土体压缩模量较小时,采用2dd为桩径)或3d桩距皆能较好地降低桩的沉降量;随着土体压缩模量的增大,桩距采用3d时减沉作用降低、2d时减沉效果增强、4d时减沉作用不明显;桩间土体沉降量在桩距为2d及3d时,减沉作用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点,4d时其沉降量减小比值为4%~5%。因此,合理设置侧向约束桩才能有效限制软土侧向挤出,以达到减少复合地基沉降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简化Newmark模型的长白山天池火山诱发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
秦胜伍, 马中骏, 刘绪, 李广杰, 彭帅英, 陈骏骏, 翟健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26-83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203
摘要 ( 559 )   [HTML] ( ) PDF(1877KB) ( 335 )  
火山喷发过程所伴生的地震活动会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次生灾害,其所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甚至超过火山活动本身。2002年以来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震活动的异常,表明火山深部的岩浆正在发生变化,天池火山存在喷发的危险。地震崩塌滑坡的危险性区划是降低生命财产损失的有效手段。将火山伴生地震作为崩塌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并据此设置地震参数,利用简化的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考虑地形因素对地震的放大效应,对长白山地区天池火山喷发下次生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通过探讨不同地震震级下的危险性分区结果,认为不同地震参数的设置对危险性分区结果没有影响。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高、中等、低、极低等5个危险等级,其中,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以天池口为中心,40 km为半径的范围内;沿江乡—两江镇—松江镇条带区域;长白县境内鸭绿江沿岸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的孔隙特征试验
张泽, 周泓, 秦琦, 邴慧, 武俊杰, 周攀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39-84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204
摘要 ( 454 )   [HTML] ( ) PDF(1485KB) ( 441 )  
为得到冻融循环后黄土孔隙分布的变化规律,以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汞法对历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黄土的孔隙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样内部颗粒发生重新排列连结,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孔隙分布逐步向小孔隙数量减少、大孔隙数量增多方向推进;冻融前10次过程中,孔隙分布变化不稳定,但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趋势逐渐明朗,表现为0.01~0.10 μm范围内的超微孔隙数量减少,而5.00~10.00 μm范围内的细微孔隙数量增多;孔隙率也随冻融次数增加先增大,在冻融第8次时达到最大,其后减小,50次后逐渐趋于稳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孔隙分形进行分析,认为孔隙结构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多相流模型参数估计——以室内二维砂箱中重质非水相污染物入渗为例
康学远, 施小清, 史良胜, 吴吉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48-8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205
摘要 ( 472 )   [HTML] ( ) PDF(1513KB) ( 410 )  
重质非水相有机污染物(DNAPL)泄漏到地下后,其运移与分布特征受渗透率非均质性影响显著。为刻画DNAPL污染源区结构特征,需进行参数估计以描述水文地质参数的非均质性。本研究构建了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EnKF)与多相流运移模型的同化方案,通过融合DNAPL饱和度观测数据推估非均质介质渗透率空间分布。通过二维砂箱实际与理想算例,验证了同化方法的推估效果,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同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EnKF方法同化饱和度观测资料可有效地推估非均质渗透率场;参数推估精度随观测时空密度的增大而提高;观测点位置分布对同化效果有所影响,布置在污染集中区域的观测数据对于参数估计具有较高的数据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
张施跃, 束龙仓, 闵星, 胡慧杰, 邹志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60-86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206
摘要 ( 715 )   [HTML] ( ) PDF(1366KB) ( 476 )  
影响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包气带厚度及岩性等。随着遥感影像解译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精确地识别空间土地利用类型,从而更精确地计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并了解其空间分布。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编程技术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方法(PIRCL)。以广州市广花盆地为例,利用PIRCL法计算得到该地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14 369万m3,该结果与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结果相近,相对误差约为2.4%;并且,计算得到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空间分布基本合理。与水量平衡法相比,PIRCL法计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只需区域遥感数据、区域降水量数据、对应时段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区域水文地质参数,不需要计算地下水其他的补给、排泄项,可以省略大量的工作量,且方便编程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
宋志伟, 李婷, 易宏云, 邱杰, 张迪, 陈丹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68-87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207
摘要 ( 487 )   [HTML] ( ) PDF(1242KB) ( 370 )  
为探讨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采用动态吸附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作用,采用静态吸附方式考察好氧颗粒污泥失活前后对有机污染物吸附效率的差异,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吸附有机污染物前后的热力学参数及红外光谱变化。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表现出了明显的初期吸附去除现象,30 min内对有机污染物吸附去除率达60.19%。好氧颗粒污泥吸附有机污染物是一个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且吸附过程是一个以物理吸附为主、生物吸附和化学吸附为辅的复杂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基于组合滤波的矿集区大地电磁信号去噪
蔡剑华, 肖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74-88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301
摘要 ( 372 )   [HTML] ( ) PDF(1747KB) ( 340 )  
针对矿集区大地电磁(MT)信号受环境噪声和人文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数学形态学滤波的组合滤波方法,对矿集区大地电磁信号的时域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介绍了方法原理和计算步骤,评估了该方法的去噪效果;在与小波变换去噪效果对比的基础上,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并对某矿集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去噪处理。结果表明,组合滤波方法充分利用了EMD多尺度分解及其可重构特性和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的优点,在滤除噪声的同时为MT信号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有用信息。去噪后,估算的响应曲线方差减小到原来的一半,为进一步正确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流体薄层时移地震AVA/AVF特征分析
姚振岸, 孙成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84-89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302
摘要 ( 396 )   [HTML] ( ) PDF(2047KB) ( 522 )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对薄互层反射机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准确获得薄层的频率特性并了解其时移变化规律,本文从弹性波动理论出发,讨论分析了薄层的反射AVA/AVF(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incident angle/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frequency)特征,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予以验证;基于实际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等效介质理论,分析了含流体薄层的时移地震AVA/AVF特征。研究表明:薄层厚度和频率对薄层反射振幅响应的影响是等价的。随着薄层厚度的增加,薄层反射频率特性逐渐出现周期性变化;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薄层反射频率特性逐渐向高频方向延伸。在薄层油气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薄层反射P波频率特性向高频方向延伸,而薄层反射P-SV波频率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基于Kozeny-Carmen方程改进的渗透率预测新方法
张恒荣, 何胜林, 吴进波, 吴一雄, 梁玉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899-90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303
摘要 ( 778 )   [HTML] ( ) PDF(1503KB) ( 656 )  
在计算复杂孔隙结构储层渗透率时,常规采用的孔渗指数方法或流动单元分类方法几乎很难准确评价渗透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引入修正迂曲度因子的改进的Kozeny-Carmen方程渗透率计算新方法。首先引入迂曲度因子修正Kozeny-Carmen方程,迂曲度因子可以表达为孔隙度与岩电参数的函数;然后对改进的Kozeny-Carmen方程进行推演变换,得到新的流动单元指数,能够更好地将储层进行分类;最后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建立取心段岩心渗透率与测井曲线的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到非取心段的渗透率评价中。岩心渗透率与预测渗透率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且渗透率计算精度较常规孔渗指数方法和流动单元分类方法有较大提高。该方法在南海西部海域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储层评价中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林西部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李晓东, 姜琦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907-9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304
摘要 ( 376 )   [HTML] ( ) PDF(1346KB) ( 299 )  
为了深化遥感监测方法在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本文以吉林西部为试验区,设计了一种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该方案以物候信息为主,结合地物特征变量(植被、水体和土地信息)构建的多维特征空间数据集用于土地覆被分类。该遥感分类方案提取了9种地表覆被类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季节变化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的引入能明显改善土地覆被的分类精度;与基于原始波段的分类方案相比,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的分类精度最好,总体分类精度为95.50%,Kappa系数为95.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过程对象的地表覆盖变化时空过程表达模型
李寅超, 李建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916-92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305
摘要 ( 359 )   [HTML] ( ) PDF(1522KB) ( 352 )  
时空过程表达是时空数据分析、规律发掘等研究热点的基础。本文从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时空数据分析和规律发掘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对象的时空过程表达模型,阐述了该模型的时空过程判定方法和存储管理方法。该模型将地表覆盖斑块看作时空对象,将斑块自身变化和相互转化以对象时空过程的形式表达;通过时空过程的组合来表达空间范围更广的时空变化,使斑块变化与景观格局总体变化联系起来。该模型可用于面状地理实体的时空演变模拟和变化规律挖掘等。通过对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地表覆盖时空过程对象的建立、检索与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三维剖面地质界线不确定性分析
侯卫生, 杨翘楚, 杨亮, 崔婵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925-93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306
摘要 ( 492 )   [HTML] ( ) PDF(1424KB) ( 237 )  
三维剖面地质界线是构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重要基础数据,其不确定性会影响三维模型的几何形态和属性分布。以单一分布为假设前提的统计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掩盖了其他概率分布特征对模型的影响。突破单一误差分布条件的假设前提,本文使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不同概率分布情况下地质剖面数据中地质界线的抽样采集,以及地质界线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依托地质界线空间位置与地质属性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用地质属性概率分布实现地质界线空间不确定性的定量可视化,并结合实际地质剖面探讨了多种概率分布条件下地质界线的空间不确定性。实例研究表明,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突破单一误差分布假设条件,结合地质属性概率可充分揭示出建模数据的内在不确定性与模型外在要素形态之间的耦合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切地质剖面的区域成矿地质体三维建模与资源评价——以桂西南地区锰矿为例
张宝一, 杨莉, 陈笑扬, 邓浩, 毛先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3):  933-94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3307
摘要 ( 428 )   [HTML] ( ) PDF(2481KB) ( 403 )  
以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条件分析为基础的二维成矿定量预测方法难以精确表达含矿地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导致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本文针对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真三维地学分析需求,以平面地质图和图切地质剖面图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源,按照线框架建模的技术思路,由剖面轮廓线和地面地质界线联合重构了成矿地质体的三维表面,较好地表达了桂西南地区成锰地质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同时,为了分析三维空间中锰矿资源量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规则体元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空间分割为连续场,并结合区域锰矿二维成矿定量预测的成果,获得了研究区1 000 m以浅含锰地层中锰矿资源量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区锰矿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上泥盆统(以五指山组为主,5 036万t)和下三叠统北泗组(3 447万t);而下石炭统大塘组资源量仅为566万t,以前的二维预测对该地层内赋存的锰矿资源量估计偏高。三维预测较好地反映了含锰地层三维形态对锰矿分布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区锰矿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