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10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1-26
地质与资源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储层特征及碱性成岩作用
柳成志, 孙玉凯, 于海山, 杨文敏, 雷海艳
J4. 2010 (6):  1221-1231. 
摘要 ( 1471 )   [HTML] ( )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及储层物性资料,通过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①岩性上以玄武岩、安山岩及其过渡岩性为主;②岩相上以溢流相为主,爆发相之碎屑流亚相及爆发相内部的“岩体内松散层”次之;③次生储集空间往往叠加在原生储集空间之上,孔、洞、缝交织在一起形成有效储集空间;④储层物性整体表现出以安山岩类最好、玄武岩类次之的特征;⑤由浊沸石化、钠长石化、钠铁闪石化、菱铁矿化和SiO2溶解现象证明了石炭系火山岩中碱性流体的存在,其碱交代作用使储层中矿物组分迁移,为储层形成奠定了矿物学基础;⑥碱性成岩作用在石炭系火山岩中普遍存在,其“上硅下碱”的垂向分带规律形成和保存了大量次生孔隙,为次生孔隙带的发育奠定了基础;⑦流体在储层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形成揭示了一种“碱性+酸性”叠加溶蚀的火山岩储层形成机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尔凹陷与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油气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控制作用
蒙启安, 刘立, 曲希玉, 汪成辞, 王小琴
J4. 2010 (6):  1232-1240. 
摘要 ( 1318 )   [HTML] ( )

早白垩世铜钵庙-南屯组的火山岩和砂岩是中国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的主要油气储层。其中:铜钵庙组储层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南屯组储层以砂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在铜钵庙组的火山碎屑岩中,贝尔凹陷主要为凝灰岩,塔南凹陷主要为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镜质体反射率和最高热解温度数据表明,成岩阶段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其次为原生孔,属中低孔、特低渗型储层。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均发育2个异常高孔隙带,储层孔隙度主要受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低饱和度气层的成因机理
李雄炎, 李洪奇, 阴平, 陈亦寒, 周金煜
J4. 2010 (6):  1241-1247. 
摘要 ( 1054 )   [HTML] ( )

低饱和度气层广泛存在于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测井响应特征的模糊性和多样性使其识别比较困难。结合沉积环境、构造特征、成岩和压实作用,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低饱和度气层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宏观方面,造成该区气层饱和度低的主控因素为气藏圈闭构造幅度低,其次为弱水动力沉积条件和成藏时间晚;由于纵向上沉积环境、成岩和压实作用的差异性,其形成低饱和度气层的微观机理不尽相同,但粘土矿物含量、泥质含量和地层水矿化度的“三高”,碳酸盐和黄铁矿的广泛分布为其共同特征。造成浅层气层饱和度低的主控因素为泥质盖层封盖能力的微弱性,而深层气层饱和度低的主控因素则为高束缚水饱和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显微荧光光谱技术在油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以三塘湖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油气藏为例
赵艳军, 陈红汉, 李华明
J4. 2010 (6):  1248-1254. 
摘要 ( 1050 )   [HTML] ( )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中油包裹体进行了荧光颜色、显微光谱谱形和红绿商值的研究。样品中检测到的蓝白色荧光、黄色荧光和桔黄色荧光油包裹体红绿商Q值分别为0~0.22,0.05~0.46和0.17~0.51,显示了油包裹体成熟度降低的趋势,发黄色荧光而红绿商值低的油包裹体主要来自深部石炭系和南缘推覆带,部分来自北部斜坡带。总体来看,该区火山岩油藏以芦草沟组为主力烃源岩且存在多期油气运聚成藏,石炭系是一套潜在的较高成熟度的烃源岩,北部斜坡带卡拉岗组油藏存在混源充注和“上生下储”的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应用--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
董凤娟, 孙卫, 胡绪军, 姜珍
J4. 2010 (6):  1255-1261. 
摘要 ( 1183 )   [HTML] ( )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是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趋势。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饱和度中值压力、退汞效率和泥质含量等6个参数,对丘陵油田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表明,本区储层可以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E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部位,渗流能力最强,开发程度较高,但是易发生水淹;G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渗流能力较强,水淹程度较低,还存有一定的剩余油,是丘陵油田目前主要的生产动用层系;M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的边部,物性较差,目前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P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间湾部位,岩性致密,注入水很难波及到,目前几乎不具备开发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中地区奥陶系典型地质体地震识别模式
赵迎月, 顾汉明, 李宗杰, 杨子川, 蔡成国
J4. 2010 (6):  1262-1270. 
摘要 ( 1236 )   [HTML] ( )

针对塔中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类型多、埋藏深且非均质性强的难点,设计了符合实际地层条件的地震地质模型,对储集体内部结构和参数采用微小管网和孔洞组成的等效储集空间进行精细刻画。应用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波场正演模拟,选用常规处理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得到偏移剖面,验证储层解释结果。从振幅、相位和频率等信息分析模拟记录地震波场特征,研究储层与围岩接触关系以及储层内部结构的变化对地震波场特征的影响,建立了缝洞储层和火成岩的地震识别模式。该地区存在层状火成岩、火成岩颈、顺层侵入火成岩等地震反射特征,碳酸盐岩储层表现为表层弱振幅、空白反射结构和内幕中强振幅反射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正断陷中部发育走滑断层的地震证据及有利区带预测
胡玉双|齐仁理|魏亚荣|王国雷
J4. 2010 (6):  1271-1277. 
摘要 ( 1304 )   [HTML] ( )

方正断陷是依舒地堑中北部的一级负向构造单元。为了确定盆地的形成机制,明晰其中断层体系的性质,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方正断陷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剖面上“花状构造”、平面上断层雁行式展布与空间上“海豚效应”等6方面地震地质证据证明方正断陷中部发育走滑断层系。走滑断层发育证明方正断陷在新生代以来发生过右行平移运动。方正断陷是在走滑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与走滑相关的断陷盆地。综合走滑断层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预测,区内德善屯凹陷的中心及坡折处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首次发现白垩系隐伏含金古砂矿层及其意义
张永生, 宋天锐, 曹洁, 王俊涛, 苏奎, 樊馥, 龚文强, 刘思宇
J4. 2010 (6):  1278-1286. 
摘要 ( 1525 )   [HTML] ( )

在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下白垩统穆棱组鸡D7井679.19 m井段,首次发现了一含金古砂矿层,其中所含重砂矿物有:自然金、自生独居石、碎屑独居石、磷钇矿、锆石、方铅矿、闪锌矿、金红石、钛铁矿、磷灰石、黑云母、绿泥石、黄铁矿、黄铜矿、白钛石、榍石、褐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铁锰矿、勃姆石、氧化铀矿、自然铜和自然铜-锌金属等。矿层厚度约为4.14 m,在砂岩薄片中目估重砂体积分数为10%~24%。含金古砂矿层的发现为金的来源提供了新线索。该古砂矿层疑似海岸带沉积环境中形成,如能证实则该矿床远景可观,笔者提出用磁化率测井的方法圈定隐伏古砂矿的建议。此外,由于发现莓状黄铁矿、自然铜-锌金属和自生独居石等,认为古砂矿是在有利于生物成矿作用的沉积环境中形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西铜石岩体金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
张原庆, 宋炳忠, 王玉福, 张宁
J4. 2010 (6):  1287-1294. 
摘要 ( 1289 )   [HTML] ( )

铜石杂岩体是鲁西地区金成矿最活跃的岩体。根据岩性、产状、构造、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将该区的岩石地层划分为与金矿床作用完全不同的4个构造层:泰山群老基底,高密度、低跳跃磁场、富金,金的矿源之一;古生代构造层,高密度、弱磁场、贫金,和成矿无成因联系,但可作为金成矿的载体;中新生代构造层,低密度、低磁场、贫金,和金成矿、找矿无关;铜石杂岩体,低密度、中高跳跃磁场、富金,金的主要来源、成矿动力源和找矿标志。铜石杂岩体演化主要有4个阶段:玢岩阶段、斑岩阶段、隐爆角砾岩阶段和脉岩阶段。金矿化强度随岩体的演化逐步提高,主要金矿化在成岩以后的热液阶段,地球化学元素组合是Au、Ag、V、Sb、Cr。重磁场和地球化学场解译结果,围绕铜石杂岩体存在3个环带,预测主要成矿带在岩体的边缘带和外环带,在边缘带以寻找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为主,在外环带以寻找甚低温热液矿床为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霞石正长岩中温烧结反应过程研究
徐锦明, 马鸿文, 郭庆丰, 杨冰北
J4. 2010 (6):  1295-1300. 
摘要 ( 1255 )   [HTML] ( )

针对国内铝土矿和钾盐短缺、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综合开发利用储量巨大的非水溶性钾矿具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云南个旧白云山霞石正长岩为原料,研究了以碳酸钠为助剂烧结反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并以热力学计算结果为指导,研究了霞石正长岩-碳酸钠体系的烧结配比、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霞石正长岩分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1 103 K、烧结时间1 h、霞石正长岩与助剂碳酸钠质量比为1∶0.75时,霞石正长岩的分解率可达98.0%。对霞石正长岩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符合Crank-Ginstling-Braunshtein方程,其表观活化能为78.75 kJ/mol;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对反应时间进行了预测,认为离子扩散穿透厚度增加的固膜是造成理论与实际反应时间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瓦吉里塔格超镁铁岩地球化学反演
孙林华
J4. 2010 (6):  1301-1310. 
摘要 ( 1494 )   [HTML] ( )

二叠纪是塔里木盆地热-构造演化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塔里木盆地中部和西北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基性-中酸性岩浆活动。对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瓦吉里塔格超镁铁岩的地球化学反演表明:瓦吉里塔格超镁铁岩(包括角砾和胶结物)是由残余岩浆和橄榄石、单斜辉石不同比例混合的产物,其中角砾主要由橄榄石和残余岩浆组成,其比例达到了72∶28。与角砾中橄榄石(平均Fo=0.82)平衡的熔体的w(MgO)为9.06%、w(FeOt)为11.77%,是由w(MgO)为11.46%、w(FeOt)为12.12%的原始岩浆经7.3%的橄榄石(Fo=0.82)分异而成的。其原始岩浆并不属于高镁岩浆,而是地幔石榴子石橄榄岩低程度(<5%)部分熔融的产物,初始熔融温度约1 150~1 250 ℃,压力约2.2 GPa,深度约70 km。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岩浆活动的形成可能与软流圈上涌导致的软流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尚没有直接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有地幔柱活动的参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省高钛玄武岩的两种不同地幔源特征
严再飞, 黄智龙, 陈觅, 周家喜, 赵正, 丁伟
J4. 2010 (6):  1311-1322. 
摘要 ( 1218 )   [HTML] ( )

为探讨和揭示峨眉山高钛玄武岩的幔源特征,以二滩高钛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二滩高钛玄武岩可分为A和B两组玄武岩;两组岩石间的微量元素(Rb﹑K﹑Ba﹑Th﹑Nb和Ta)富集程度和微量元素比值(Ba/Nb﹑Ba/Th﹑Zr/Nb﹑Th/La、Zr/Hf)以及同位素比值(87Sr/86Sr、208Pb*/206Pb*)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不是岩浆过程(结晶分异、地壳混染、部分熔融)的不同,而是A组和B组具有不同的地幔源。A组具有EM II特征,可能为富含辉石岩的交代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B组则具有EM I和C组分的混合特征,可能为交代谱系较宽的地幔物质熔融所形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山带构造分带性及山前带变形特征
孙晓猛|杜继宇|单玄龙|程日辉|王英德|许强伟|田景雄
J4. 2010 (6):  1323-1332. 
摘要 ( 1150 )   [HTML] ( )

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性是龙门山构造研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在野外实测地质大剖面以及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冲断带不同部位构造样式的不同,将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山带划分出3个构造亚带,即唐王寨-仰天窝飞来峰-滑覆体构造亚带、楼子坝-雁门坝-马角坝叠瓦冲断亚带、矿山梁-天井山-二廊庙冲断背斜亚带。各亚带具有不同构造变形特征:飞来峰-滑覆体构造亚带具有“推覆加滑覆”的构造叠加和演变特征;叠瓦冲断亚带中冲断构造十分发育,从北西至南东方向,不同系、同一系中不同组、同一组中不同段的地层依次由老向新逆冲,组成典型的叠瓦状构造样式,逆冲断裂向西呈铲式倾斜,并收敛于逆冲断裂系底板断层之上。构造岩片中褶皱构造十分发育,以断层传播褶皱为主,其轴迹走向和轴面产状与叠瓦冲断亚带中各条断层的总体产状几乎相同,均倒向前陆方向。冲断背斜亚带具有双重构造特点,在浅层表现为近直立的短轴背斜,构造样式以断层转折褶皱为主,深层由多个逆冲岩片叠置而成。下寺-金子山-厚坝山前带浅部层次中冲断稀少、规模较小、变形微弱,主要表现为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深部层次发育有大型隐伏逆冲断裂。从前山带和山前带总体上具有变形强度向前陆方向有规律递减、卷入构造的地层逐渐变新、变形层次逐渐变浅的趋势,反映了冲断构造具有前展式特征。冲断构造是晚三叠世与新生代两期构造变形的产物:晚三叠世构造变形强烈,是龙门山前陆冲断带的主要形成期;新生代变形较弱,叠加和改造了晚三叠世的构造变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活动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
石建基, 张守志
J4. 2010 (6):  1333-1343. 
摘要 ( 1028 )   [HTML] ( )

长乐-南澳断裂带出露于闽粤沿海地区,断裂带中变质变形花岗质岩石分属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等3个时期。不同期次侵入岩的变质变形特征、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及锆石微区(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数据等,表明断裂带在中生代发生了3期韧性剪切变形及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第一期为晚侏罗世(155~145 Ma)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构造层次长石相塑性变形;第二期为晚侏罗世末(145~137 Ma)高绿片岩相变质、中深层次长石-石英相塑性变形;第三期为早白垩世早期(约120 Ma)低绿片岩相变质、中-浅层次石英相韧-脆性变形。在3期变形中,断裂带运动特征不同:第一期为由北西西向南东东的右行-推覆韧性剪切变形,位移量约21 km;第二期为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左行-逆冲韧性剪切变形,其位移量估计达84 km;第三期为具正断层性质的右行走滑韧-脆性剪切变形(主剪切面倾向反转为倾向南东),位移量不足2 km。长乐-南澳断裂带是一条中生代的大型陆内韧性剪切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
地下水开采下的植被生态风险评价--以鄂尔多斯乌兰淖地区为例
王威, 苏小四, 王小元
J4. 2010 (6):  1344-1352. 
摘要 ( 1238 )   [HTML] ( )

当地下水开采引起地下水位埋深超过当地原生植被的适宜水位时就会诱发植被生态风险,对植被生态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可以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提供指导。以鄂尔多斯乌兰淖水源地为例,以大量的现状植被样方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选取高斯模型(基于植被数量生态学的生态关系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对乌兰淖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和植被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植被多度同地下水位埋深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乌兰淖地区适宜生态水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地下水位埋深为变量的植被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拟选开采方案开采时段的流场进行预报,依据未来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程度,对植被生态风险进行计算并分区。从评价结果来看,乌兰淖地区在规划开采条件下植被生态安全区和低风险区占70%以上,对于高中风险区依据各种植被的适宜生态水位提出保护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三维渗流与溶质运移耦合数值模型
骆祖江, 曾峰, 郭华, 吴刚
J4. 2010 (6):  1353-1358. 
摘要 ( 1137 )   [HTML] ( )

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要求,以河北省邯郸市羊角铺岩溶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例,通过对其水文地质特征的概化,建立了相应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此相适应的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并通过对羊角铺地下饮用水水源周围溶质运移规律的模拟预测,划分出羊角铺地下饮用水水源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理信息滑坡监测预报系统及其在抚顺西露天矿滑坡中的应用
佴磊, 王日勖
J4. 2010 (6):  1359-1364. 
摘要 ( 1125 )   [HTML] ( )

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针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工作,给出一种新型的滑坡监测预报系统。该系统以GIS技术为基础,通过MapGIS软件形成图形文件的链接输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这种方法引入了滑坡空间滑动特征,可针对滑坡不同时段的特点采用多种预报模块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并通过VB6.0集成开发将结果还原至图形以可视化,来实现各类滑坡预报以及空间分析。将该监测预报系统应用到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以GPS监测站等监测设施对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开展的多类型的现场监测为依据, 对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防治及预报进行分区模块处理;并以抚顺西露天矿E3200剖面滑坡为例,结合非线性回归分析及二次曲线拟合得到了X-3、X-5监测点的中短期预报数据和水平及竖直方向的速度、加速度等参量。根据竖直最大加速度为正值、竖直负向加速度小于10-5 m/d2以及水平加速度均为负值等特点,得到该滑坡基本处于匀速变形阶段及位移变化有收敛趋势的结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东德地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
张晨, 陈剑平, 王清, 谷复光, 张文
J4. 2010 (6):  1365-1370. 
摘要 ( 1105 )   [HTML] ( )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预测泥石流的危险范围,在前人研究经验和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取多项泥石流重要影响因素,对乌东德地区上百条泥石流按照其堆积区规模分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泥石流中各影响因素对堆积区形态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不断改变步长的方式搜索适用于一个地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搜索大量可能的数学模型,通过平均误差计算比较得到最优预测模型。将该方法和文献[3]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一起应用到乌东德地区的实例上进行验证,预测结果显示,后者得到的误差要比本文方法计算的误差大很多,本文方法的预测误差为6.7%~9.2%,文献[3]方法的预测误差为10.5%~29.6%。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汶川地震中擂鼓镇地区的滑坡崩塌规律及预测
陈晓利, 周本刚, 冉洪流, 王明明
J4. 2010 (6):  1371-1379. 
摘要 ( 1171 )   [HTML] ( )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与滑坡崩塌分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进而对潜在的地震滑坡危险区段进行划分,为土地的合理使用提供支持。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以受滑坡、崩塌灾害影响严重的北川县擂鼓镇约180 km2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坡向等影响因素进行确定性及面积发育率分析,探讨它们与滑坡、崩塌等灾害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程低于1 km的地段,滑坡崩塌的发生频率达13.5%,高于其它地段;坡向为东向、北东向、南东向的坡体的滑坡崩塌发生率较其它方向大;随着坡度的增大,滑坡、崩塌的分布也在增大,坡度大于30°的区域滑坡发生频率较高。采用2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获得大体一致的划分结果:①基于综合确定性系数与面积发育率方法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66%的滑坡崩塌落入较高危险和高危险区域;②采用判别分析法获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73%的滑坡崩塌判定为不稳定区域。其中,判别分析法选用的地震动、坡度、曲率等因素在不同地区都对滑坡分布具普遍的影响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证据权法的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孟凡奇, 李广杰, 秦胜伍, 汪茜, 马建全
J4. 2010 (6):  1380-1384. 
摘要 ( 964 )   [HTML] ( )

针对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方法存在不足的问题,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要素提取危险度评价因子,运用证据权法客观地筛选出评价因子和确定危险度的权重,进而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避免了主观赋权和筛选因子的随意性;根据不同评价因子权重值的叠加来确定某一单元泥石流危险度发育程度的概率。以吉林省磐石市泥石流危险度区划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度和低度危险区内有泥石流点163个,囊括了75.81%的泥石流灾害点,符合磐石市泥石流危险度总体不高、局部地区危险度较大的实际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IS在矿区岩溶陷落柱位置圈定中的应用
罗金辉, 杨永国, 陈玉华
J4. 2010 (6):  1385-1389. 
摘要 ( 867 )   [HTML] ( )

区域构造、可溶性岩层和地下水动力条件是岩溶陷落柱形成的3个必备条件。选取刘桥二矿作为研究区,从现有数据中分类提取出区域构造、可溶性岩层和煤层顶底板强富水异常区3个因素,根据底板等高线生成煤层底板坡度图及研究区邻近区域内已探明陷落柱的特征,结合这3个因素,运用GIS叠置分析圈定出4个可能的陷落柱发育区,再经与实际生产情况资料对比,得出巷道揭露的Ⅱ617风巷陷落柱位于第Ⅱ区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部破碎岩体变形模量的一种新型试验方法及工程应用
周洪福, 聂德新, 陈津民
J4. 2010 (6):  1390-1394. 
摘要 ( 1181 )   [HTML] ( )

岩体的变形模量是表征岩体抗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深部破碎岩体的变形模量,采用传统的现场试验法或钻孔弹模法获得其变形参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一种新开发的试验手段:将现场钻孔中取得的深部破碎岩体试样带回室内,放入MTS中进行三轴试验,记录相应的位移和应力;同时推导了一套配套的理论计算公式,利用室内试验的方法获得了从钻孔中取得的深部破碎岩体的变形模量。采用上述方法对实际水电工程坝基深部破碎带岩体的变形模量进行试验计算,并对试验得到的变形模量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获得的深部破碎岩体变形模量值差别一般在10%以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解度对草炭土结构特征及强度的影响试验
刘飞, 佴磊, 吕岩, 张敏
J4. 2010 (6):  1395-1400. 
摘要 ( 1228 )   [HTML] ( )

大量资料表明,草炭土是一种分解度不一的腐殖质土。针对这一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研究草炭土的微观结构及强度随分解度的变化特征。采用灵敏度试验和常规三轴试验测定原状土与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分解度草炭土的灵敏度及结构强度变化特征,从力学及微结构等方面对分解度在草炭土结构特征和强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高压固结试验,对不同分解度草炭土的结构强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草炭土属于中高分解度土,并且随着分解度的提高,试样的结构逐渐从架空结构发展为絮凝状结构,孔隙逐渐变小,结构灵敏度也由2.029逐渐减小为1.075。通过高压固结试验测得1#、2#、3#草炭土试样的结构强度分别为17 kPa、15 kPa和9 kPa。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土蠕变数据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张先伟, 王常明, 张淑华
J4. 2010 (6):  1401-1408. 
摘要 ( 1131 )   [HTML] ( )

室内蠕变试验多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如何使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结果转换成分别加载的曲线更趋合理,是研究蠕变特性和建立蠕变模型的关键问题。通过对黄石、漳州、青岛地区软土采用分级加载方式的多种蠕变试验,根据线性法与陈氏法处理蠕变试验数据,对比2种方法对蠕变曲线和蠕变参数的影响,进而为软土非线性蠕变试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合理性建议。结果表明:利用陈氏法可准确地获得分别加载下的各级压力的蠕变曲线。低应力水平下,线性法与陈氏法结果接近;高应力水平下,2种方法结果差距较大。差别较大出现在蠕变曲线弯点处,随着压力的增大,差距逐渐减小。蠕变性较强的软土,采用2种方法处理的蠕变结果会相差悬殊。通过试验全过程曲线得到的蠕变参数相差较小,而通过不同压力下蠕变曲线得到的蠕变参数相差较大,如采用线性法得到黄石软土次固结系数Ca最大值为0.03;采用陈氏法得到Ca最大值为0.0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层状地基静压桩贯入过程机理试验
李雨浓, 李镜培, 赵仲芳, 朱火根
J4. 2010 (6):  1409-1414. 
摘要 ( 1272 )   [HTML] ( )

通过在多层软粘土地基中静力压入单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模型桩在整个沉桩过程中压桩力、桩动端阻力及桩动侧阻力随桩贯入深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桩在贯入不同土层分界面时阻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桩周土体应力的分布特征。并对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贯入试验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桩端形式桩在贯入过程中桩动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以及分层土体中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土塞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粘性土中沉桩时,压桩阻力主要来自桩端向下穿越土体产生的端阻力,而侧摩阻力较小;由于桩侧水平应力的释放使得同一深度点上的动摩阻力随着桩的下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出现摩擦疲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流式液动锤活塞回程缓冲机构
张永光, 彭枧明, 柳鹤, 殷其雷, 范黎明
J4. 2010 (6):  1415-1418. 
摘要 ( 832 )   [HTML] ( )

CFD动态分析了回程缓冲机构不同弹簧刚度系数对射流元件控制道内流动特性和活塞回程冲击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缓冲机构施加在活塞上的弹簧作用力不会影响射流元件主射流的正常附壁和切换,刚度系数较大的弹簧可以显著降低活塞回程冲击速度,减小回程中活塞对射流元件的冲击;弹簧增幅在5倍时,活塞回程冲击速度降幅为52.88%,有效避免了射流元件中硬质合金零件在工作中发生断裂的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糠醛生产废水的应用
彭举威, 康春莉, 崔玉波, 刘显臣, 韩相奎
J4. 2010 (6):  1419-1424. 
摘要 ( 932 )   [HTML] ( )

根据糠醛生产废水的特点,利用生产企业所处低洼盐碱地改造成表面流人工湿地,废水在湿地内以自然消耗的方式处理,无外排,处理的废水量等于湿地内废水的自然蒸发量、植物的蒸腾量与植物的贮存量。研究表明,经湿地处理后的废水COD去除率平均为94%,TN去除率平均为65%,TOC去除率平均为94.9%。处理后的废水pH值为6.2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壳填料酸化反应器预处理生活污水试验
崔玉波, 杨少华, 黄继国
J4. 2010 (6):  1425-1428. 
摘要 ( 1073 )   [HTML] ( )

在中国沿海一带,海产品废弃物贝壳多数进行废弃处理,成为潜在的环境隐患,对其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将是很好的选择。利用贝壳做填料,通过98 d的小试研究,考察了厌氧固定膜反应器在18~25 ℃条件下的运行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 h、8 h和12 h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器处于酸化段对污染物的处理效能。运行期间获得了较高的TP去除率,水力停留时间4 h、8 h和12 h对应的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55.0%,58.0%和58.9%,平均TP去除率分别为16.90%,25.95%和27.43%。在试验条件下,贝壳释放的碱度足以调节系统的pH值,水力停留时间8 h和12 h对应的出水pH值较进水增加11.6%和16.5%。试验结果表明,贝壳是一种理想的酸化反应器微生物附着和生长载体,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8 h较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淄博市大气降尘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王永在, 姚德, 李功胜, 王志国
J4. 2010 (6):  1429-1434. 
摘要 ( 986 )   [HTML] ( )

用多晶X-射线衍射法对淄博市中心城区逐月采集的大气降尘矿物组成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淄博市大气降尘的矿物组合比较稳定,降尘中以源于自然成因的石英、长石和粘土质矿物为主,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59.1%~95.1%。降尘中的石膏和方解石与大气化学反应有关,其中石膏质量分数为36.3%~1.0%,反映了大气SO2污染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降尘中的赤铁矿源于高温工业活动,含量变化幅度最小。气象因素可能是导致降尘中石膏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降尘中石膏含量的变化是大气酸污染程度的重要矿物指示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存镉/铜对沉积物(生物膜)中主要组分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
李鱼, 李娟, 高茜, 王岙
J4. 2010 (6):  1435-1440. 
摘要 ( 1170 )   [HTML] ( )

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对沉积物(生物膜)中非残渣态组分(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分离,研究阿特拉津(atrazine,AT)-Cd-Cu系中共存重金属对选择性萃取前后沉积物(生物膜)吸附A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存体系中,沉积物(生物膜)中铁氧化物对AT的吸附贡献最大,其次是有机质,而锰氧化物则抑制AT的吸附;共存镉促进了AT在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各非残渣态组分上的吸附,镉质量浓度为0.2 mg/L时,促进作用最显著,各组分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增加了3.20%~32.31%(沉积物)和1.61%~17.10%(生物膜),但随镉质量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减弱;共存铜抑制沉积物(生物膜)原样及铁氧化物、有机质对AT的吸附,铜质量浓度为75.0 mg/L时,其抑制作用最强,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贡献分别降低了29.21%、22.36%(沉积物)和9.46%、77.27%(生物膜),但同时减弱了锰氧化物对AT吸附的抑制作用,其吸附贡献分别提高了28.98%(沉积物)和17.46%(生物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处理含苯污染地下水的实验
邹东雷, 李萌, 邹昊辰, 凡冬艳, 孙明正
J4. 2010 (6):  1441-1445. 
摘要 ( 1226 )   [HTML] ( )

将土壤、铁屑、活性炭以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造粒,再经过加热焙烧后制备成新型铁碳微电解规整化填料,以模拟含苯类污染质的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粘土、铁碳比、填料粒径、粘土比例、添加剂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微电解过程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土经焙烧后对苯的吸附作用很小;在铁碳质量比为6∶1,粘土的质量分数为25%,焙烧温度为300 ℃的制备条件下,填料对苯的处理效果最佳。用该填料处理含苯系物污染地下水,连续稳定运行后,处理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低介电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影响因素
张培萍, 孙乙庭, 于德利, 王玉洁
J4. 2010 (6):  1446-1449. 
摘要 ( 632 )   [HTML] ( )

为了获得低温、低介电、低成本的优质陶瓷,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天然叶蜡石为原料,以BaCO3、MgO和SiC等为助剂制备了介电陶瓷。通过对陶瓷的宏观性能、介电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的测试,探讨了助剂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为一定量的BaCO3和MgO可以改善陶瓷的烧结性、电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而SiC则可以改善陶瓷的增韧作用。在优化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获得了电阻率为(1.34~19.28)×1011Ω·cm、介电常数为2~4(1 kHz时)、介质损耗小于0.004(1 kHz时)、气孔率小于1%、热膨胀系数为(4~5)×10-6K-1,抗弯强度近400 MPa的优质介电陶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气石活化水效应的应用
魏存弟, 孙彦彬, 杨殿范, 孙双
J4. 2010 (6):  1450-1455. 
摘要 ( 1111 )   [HTML] ( )

为充分利用电气石的天然电极性和远红外发射特性,利用核磁共掁方法研究了电气石对水分子团簇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气石能够降低水分子的17O 核磁共振(NMR)半高宽,并且降低的幅度与电气石的粒径呈正相关关系;若将电气石烧成陶粒后,则其对水分子的17O NMR半高宽降低的幅度更大。另外活化水的时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活化水在放置480 h之后,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活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以港北南翼区块馆陶组为例
闫磊, 谭守强, 潘保芝, 张平, 刘玉梅
J4. 2010 (6):  1456-1462. 
摘要 ( 1022 )   [HTML] ( )

大港油田港北南翼区块馆陶组储层岩性多变,储层泥质含量较高,油层与水层电阻率相差较小,给测井解释带来一定困难。笔者从岩性、物性、水性等方面分析了馆陶组低阻油层的成因:馆陶组粘土矿物类型主要以伊蒙混层为主,且地层水矿化度不高,认为造成馆陶组油层低阻的主要成因为高粘土束缚水饱和度和粘土附加导电。在明确馆陶组低阻成因的基础上,运用三孔隙导电模型评价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并利用可动水法分析低阻油层的产液性质。根据三孔隙导电模型及可动水法分析得到的测井解释结论与试油结论相吻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波前重建和李代数积分的地震波走时计算
张廉萍, 刘洪
J4. 2010 (6):  1463-1470. 
摘要 ( 1188 )   [HTML] ( )

地震波走时计算在数值模拟、层析反演和偏移成像中均有重要意义。将波前重建与李代数积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应横向变速介质的非对称走时算法,称之为wave-front construction-Lie algebra integral(WFC-LAI)算法。本算法利用一次波前重建计算成像射线走时进行坐标变换,将深度域单平方根算子透镜项转化为常数,在射线坐标系下计算李代数积分和指数映射,得到地震波走时的解析表达式。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线性横向变速介质中走时的理论值吻合。通过与波前重建结果对比,WFC-LAI算法对于求取横向变速介质中地震波走时是可行的,节省了存储空间,易于并行,有利于提高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的精度和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减地震勘探随机噪声:导数算子约束下的维纳滤波
聂鹏飞, 曾谦, 马海涛, 李月, 林红波
J4. 2010 (6):  1471-1478. 
摘要 ( 1256 )   [HTML] ( )

为使传统的维纳滤波方法在最小均方准则下的解更准确、稳定,采用正则化思想,提出导数算子约束下的最小均方准则;在这种准则下,推导了维纳滤波因子及其频率响应。通过在不同频段取不同的正则化函数值,控制滤波结果。理论及实际地震勘探资料的分析表明:正则化维纳滤波去噪效果比传统维纳滤波好,且对有效波的损失较小,表明了文中所取正则项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最后讨论了通过建立正则化函数关系式,方便地提供正则化函数值以及圆滑振幅谱对改进滤波效果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矿钻孔雷达探测的数值模拟
刘四新, 周俊峰, 吴俊军, 曾昭发, 万洪祥
J4. 2010 (6):  1479-1484. 
摘要 ( 1028 )   [HTML] ( )

为了研究钻孔雷达对金属矿的响应特征,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钻孔雷达探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形态的金属矿体,包括等球状体、板状体和一个实际矿体的模拟,得到大量模拟结果。球状目标体在剖面上表现为双曲线形态,通过偏移处理可以精确确定目标体的位置。板状矿体被钻孔穿过时,直达波位置发生错动并变弱,反射同相轴向上下延伸;板状矿体未被钻孔穿过时,反射同相轴呈线状。对于实际矿体,不同的钻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结合左、中、右3个钻孔的探测结果可以判断出目标体的形态,并且可以判断出此目标矿体具有低阻、高介电常数的特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气臭氧遥感中光化学模型及其反应系数解算
汪自军, 陈圣波, 周云轩
J4. 2010 (6):  1485-1490. 
摘要 ( 1321 )   [HTML] ( )

奇氧族光化学模型是描述臭氧浓度与氧红外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关系的微分方程,结合气辉遥感数据可反演大气臭氧浓度剖面。介绍了以大气动力学与奇氧族光化学为基本原理的O2a1Δg)光化学模型。采用一种新提出的斜路径积分法计算了光学厚度,从而完成了光化学模型反应系数的解算。针对系数求解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提出建立纬度-高度-太阳天顶角三维系数查找表。利用传统方法和斜路径积分法计算光学厚度比较结果表明,随天顶角增加,偏差由天顶角80°时12%急剧增加至88.7°时的100%,且新方法不会出现负值等结果。系数查找表的建立,可省去实际应用中重复设定参数进行的复杂计算过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可变T2截止值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苏俊磊, 王艳, 孙建孟
J4. 2010 (6):  1491-1495. 
摘要 ( 1154 )   [HTML] ( )

为了得到准确的束缚水饱和度数据,以T2截止值模型为基础,分别用基于经验固定T2截止值、经验可变T2截止值及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3种方法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利用常规岩心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其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计算核磁束缚水饱和度精度最高,与常规岩心分析束缚水饱和度平均相对误差为9.5%,而且此方法可确定Coates模型中的地区经验系数Cmn,提高了核磁渗透率的计算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藏高原班公-怒江缝合带现今运动状况的GPS观测研究
肖根如, 甘卫军, 陈为涛, 程佳
J4. 2010 (6):  1496-1502. 
摘要 ( 778 )   [HTML] ( )

利用青藏高原改则地区一条跨越班公-怒江缝合带的10站GPS剖面在2007-2009年的3期流动观测资料,采用自洽的统一参考框架方法分析研究了改则地区的现今地壳差异运动,得出该区域现今地壳应变率以南北向挤压为主,量值达(104.0±28.6)×10-9/a,同时兼有东西向拉张,量值约为(25.4±17.7)×10-9/a。利用半无限弹性空间的断裂位错模型和GPS速度矢量的约束,反演获得班公-怒江缝合带在该地区(即改则-洞错断裂)的现今运动以右旋走滑为主,走滑速率约为(7.4±0.8) mm/a。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里特曼相图的钠长石分配问题的计算机算法
赵玉岩, 陆继龙, 郝立波, 刘海洋, 董远智
J4. 2010 (6):  1503-1507. 
摘要 ( 1043 )   [HTML] ( )

求解钠长石在碱长石和斜长石中的分配问题常采用里特曼相图法,但其计算量大,计算过程复杂,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模拟人工查图时的思维和工作步骤,实现里特曼相图法查图,包括相图数字化、相图分区、混溶区内样品点的求解、不混溶区内样品点的求解和求解最终结果等,并给出Matlab语言编程中部分计算问题的关键代码。实例计算表明,手工计算约需50 min的计算量,本方法可在2~3 s内完成,准确率为1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辅助矿产资源储量动态估算与管理模型
陈国旭, 吴冲龙, 张夏林
J4. 2010 (6):  1508-1514. 
摘要 ( 1097 )   [HTML] ( )

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监管水平落后,矿山资源储量动态估算、管理及图件编制信息化程度低的现状,以矿山日常勘探与开发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地矿点源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了一种新的可对不断勘探与开采的矿山提供有效支持的计算机辅助矿产资源储量动态估算与管理模型。该模型可实现复杂多金属矿山资源储量二维及三维空间一体化与可视化动态估算,创新性地解决了复杂多金属矿山勘探与开发所面临的资源储量动态核减与管理问题。以基于该模型实现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软件——QuantyMine传统方法矿产资源储量动态估算子系统为工具,以福建紫金矿业集团所属的多个矿山为实际应用对象进行模型检验。经与核实报告对比分析,所选取的某典型多金属矿床矿石量、金属量动态估算结果与报告结果相差分别为-1.78%~2.86%和-5.05%~4.45%,资源储量各类别结果接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和SOA的我国铁矿资源潜力数据库开发与应用
高光大, 王永志, 张道勇, 焦殿阳, 何文娜
J4. 2010 (6):  1515-1520. 
摘要 ( 1008 )   [HTML] ( )

针对我国铁矿矿产资源储量数据一直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发挥其应有价值的实际情况,对全国性铁矿资源潜力数据的共享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地梳理了以矿区作为基本单元的全国2 026个大中型铁矿的资源潜力信息,基于Oracle Spatial和面向对象特性建立了可兼容其他矿种的铁矿空间数据模型,以Web服务为基本组件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搭建系统基础框架,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目标系统。结合系统对我国铁矿类型、铁矿资源潜力预测等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预测铁矿资源潜力为600.233 2 亿t,预测有资源潜力的矿区为389处,15个铁矿找矿远景区的潜在资源量为378 亿t。这种松耦合的系统框架易扩展与集成,从而可方便地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级油气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
李颖, 陈亚夫, 王洋, 仇东宁
J4. 2010 (6):  1521-1524. 
摘要 ( 1202 )   [HTML] ( )

针对油气资源信息中的海量数据处理、信息集成和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开发国家级油气资源数据库软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其中包括软件结构、功能结构、数据库结构以及基于C/S和B/S模式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阐述了应用Ajax技术实现B/S模式系统架构,使用自行开发的ETL工具解决C/S与B/S模式间多类数据的提取转换等关键问题。该设计方案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属性一体化技术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