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18年, 第4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26
上一期   
地质与资源
印度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特征
罗彦军, 马伯永, 李尚林, 张海迪, 成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287-13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15
摘要 ( 516 )   [HTML] ( ) PDF(2163KB) ( 312 )  
印度克拉通位于喜马拉雅山前断裂以南,与欧亚大陆相连,是一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由Aravalli微陆块、Bundelkhand微陆块、Singhbhum微陆块、Bastar微陆块、东Dharwar微陆块、西Dharwar微陆块及南部麻粒岩微陆块7个太古宙微陆块与Satpura活动带、东Ghats活动带2个元古宙活动带组成。在前期项目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印度克拉通各个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笔者认为:印度克拉通基底在2.50 Ga左右趋于稳定;其主要由TTG片麻岩、花岗岩及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岩系组成;元古宙发育的Vindhyan盆地、Chhattisgarh盆地、Cuddapah盆地、Godavari盆地、Indravati盆地及Bhima-Kaladgi盆地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是组成印度克拉通前寒武纪的盖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大民屯凹陷中央构造带太古宇变质岩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朱毅秀, 单俊峰, 王欢, 蔡国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304-13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203
摘要 ( 545 )   [HTML] ( ) PDF(1943KB) ( 252 )  
综合分析录井、测井、地震、岩心与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大民屯凹陷中央构造带太古宇变质岩储层岩性类型、空间分布、岩性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本区太古宇变质岩岩性分为三大类18种,主要有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混合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角闪岩、变粒岩,夹丰富不均一的基性脉岩和碎裂岩。有效储层岩性为碎裂化混合花岗岩与碎裂化变粒岩、浅粒岩、片麻岩;变质岩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分为多个岩性段,从混合花岗岩至浅粒岩与风化壳,垂向上可进行类似于沉积岩层序的地层对比,岩性在平面上也呈现分区性。变质岩体在岩性上是不均一的、非均质的块体。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对研究区变质岩裂缝型储层起重要作用,碎裂化变粒岩、浅粒岩、混合花岗岩与片麻岩可作为优质储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期旋回洪泛面的河流相地层等时划分
范廷恩, 王海峰, 张晶玉, 汤婧, 高玉飞, 于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316-132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93
摘要 ( 406 )   [HTML] ( ) PDF(2005KB) ( 188 )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中期旋回的洪泛面为基准,根据不同时期河道砂体顶面的高程差异划分地层单元,可以实现河流相地层的等时划分与对比。以渤海Q油田北区明化镇组下段N2m2油组为例,基于砂体发育频率和高程差异构建了一套河流相地层等时划分方法:首先对地震相、测井相、砂岩发育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后期河道的下切位置,"回填"被侵蚀破坏的部分,恢复中期旋回末期的原始洪泛泥岩界面,将其作为等时地层划分的基准;然后根据砂体发育的频率特征以及砂体顶面与中期旋回洪泛面的高程关系,构建等时界面识别曲线,刻画泥岩的集中发育位置,识别短期或超短期旋回的等时界面,实现地层的等时划分。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不同地层单元之间的界面位置,将N2m2油组划分为6个等时单元,不同时期河道的沉积特征符合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内的河道沉积演化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浊积扇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徐守余, 路研, 王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330-134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68
摘要 ( 409 )   [HTML] ( ) PDF(1994KB) ( 210 )  
由于浊积扇储层成因机制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因子分析从反映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储层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特征的13个储层参数中提取了5个主因子,并以此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采用支持向量机的算法来建立流动单元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大芦湖油田樊29块10口关键井的预测样本进行检验,正判率达90.38%。运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研究区441单砂层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将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对比,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平面上,流动单元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展布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Ⅰ类、Ⅱ类流动单元储层质量最好,仅在浊积水道及朵叶体微相发育;Ⅲ类流动单元分布广泛,在浊积水道、水道侧缘及中扇侧缘微相均有分布;Ⅳ类流动单元主要分布在浊积扇外缘的扇缘亚相。结果表明,建立的流动单元模型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多种地质因素与流动性能之间的复杂映射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辫状河致密砂岩储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
瞿雪姣, 李继强, 张吉, 赵忠军, 戚志林, 罗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342-135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55
摘要 ( 894 )   [HTML] ( ) PDF(1980KB) ( 270 )  
针对现有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关键参数获取困难且可靠性存疑的问题,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基于现代辫状河沉积、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提出了基于单一辫状河道宽度的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首先,根据单井构型单元解释结果,确定同期辫状河道平面分布;其次,根据连井对比剖面,确定连井剖面内单一辫状河道间的界线位置;再次,根据现代辫状河单一辫状河道宽度与构型单元关系定量模型,限定辫状水道宽度、复合心滩长度及宽度等4级构型单元规模;最后,在单一辫状河道内确定4级构型单元平面分布,进而在密集井网区对复合心滩进行解剖,确定单个心滩位置和几何形态。采用该方法对苏××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盒81-3单层辫状河致密砂岩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单层砂岩气藏发育5条单一辫状河道,其宽度为1 050~1 890 m;辫状水道宽度为234~435 m;复合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 931~3 569 m、685~1 242 m;单个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60~1 880 m、310~1 030 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吴猛, 李怡欣, 刘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353-136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074
摘要 ( 805 )   [HTML] ( ) PDF(2243KB) ( 300 )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的中北部,是佳木斯金多金属成矿区的一座大型矿床,金主要赋存在NW向、NWW向的张性断裂及花岗岩和钙质大理岩、钙质片麻岩的接触构造带内,成矿与矽卡岩密切伴生。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为揭示流体演化过程,本文选择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显示,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含子晶三相、气液两相(富液相、富气相)、纯液相和纯气相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从早到晚均一温度依次为448~462、240~509、166~480、118~360和57~230℃;在矽卡岩阶段盐度(w(NaCl))为9.21%~10.37%,在氧化物阶段为1.73%~13.77%,中低盐度,在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为1.73%~23.71%和23.64%~39.66%,在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为3.05%~6.44%,在石英-方解石阶段为1.73%~11.95%。高温中低盐度且富含CO2、H2O和少量CH4的初始成矿流体,在氧化物阶段流体"沸腾",CO2逃逸,生成磁铁矿;在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持续沸腾,pH值升高,由氧化转化为还原,卸载金和毒砂、黄铁矿等硫化物;在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温度降低,卸载方铅矿、闪锌矿等低温矿物和金。因此,推测老柞山金矿床属于矽卡岩型金矿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树基沟铜锌矿床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张朋, 寇林林, 赵岩, 毕中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365-137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86
摘要 ( 428 )   [HTML] ( ) PDF(1864KB) ( 205 )  
树基沟铜锌矿床是太古宙花岗-绿岩带中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本次对赋矿围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 549.4±5.6) Ma,可近似代表树基沟铜锌矿床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一套岛弧环境的火山沉积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εHft)值为5.0~8.7,单阶段模式年龄TDM 1值为2 527~2 649 Ma,指示其源区主要亏损地幔物质,树基沟地区可能存在新太古代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树基沟铜锌矿床成矿于板块俯冲环境,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含贱金属岩浆向上运移、汇聚、喷发、固结成岩,后经海水淋滤下渗成矿元素富集二次喷发成矿,并经后期鞍山运动变质变形作用的产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相山铀矿田含铀碎斑熔岩中电气石化学成分及硼同位素组成特征
戴加祺, 黎广荣, 郭福生, 王超, 王哲, 张万良, 于玉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378-139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63
摘要 ( 624 )   [HTML] ( ) PDF(1950KB) ( 288 )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其赋矿围岩主要为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和部分前寒武纪变质岩和中生代花岗斑岩。碎斑熔岩的边缘亚相中发育直径10~20 cm的球形电气石囊包,其主要的矿物组合为电气石、石英以及少量长石、萤石,伴生少量晶质铀矿,另可见电气石交代早期的长石。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等分析仪器,对相山如意亭地区碎斑熔岩中电气石囊包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工作。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碎斑熔岩中电气石为典型的黑电气石,以富含Na、Fe等元素为特征,电气石中挥发性组分较高;其中,B2O3质量分数为9.38%~10.04%,F质量分数为0.10%~1.77%。成矿流体中高质量分数的B、F等挥发性组分及岩浆早期阶段的较高氧逸度环境使得U元素更易形成络合物,更利于U的迁移与富集。利用LA-MC-ICP-MS硼同位素微区原位分析法对碎斑熔岩中电气石的硼同位素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电气石中的δ11 B质量分数为(-13.15±0.72)‰~(-12.28±0.63)‰,均值为(-12.72±0.94)‰,指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主要来源于相山底部地壳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巧家东坪铅锌矿床原生晕特征与找矿潜力
明添学, 唐忠, 李永平, 罗建宏, 李蓉, 薛戈, 陈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394-140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60287
摘要 ( 531 )   [HTML] ( ) PDF(1767KB) ( 214 )  
云南省巧家县东坪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滇东北地区一个典型的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呈脉状、似层状,并受断裂构造和Si/Ca面控制,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近矿围岩蚀变有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硫、铅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的硫源主要是赋矿地层中的海水硫酸盐经热化学还原作用而成,铅来自壳源。岩石原生晕特征显示:成矿过程具有多阶段叠加,早期成矿作用以铅为主,并有微弱的锌矿化,而后受铅矿化强烈的叠加改造作用;钻孔S5ZK001→ZK001→S4ZK001近矿晕元素Pb、Zn组分从南西到北东向呈由浅部到深部的分布规律;钻孔ZK001→ZK701-1→ZK1701→ZK3901亦为由浅部到深部的分布规律;以ZK001为中心,向南东、北东矿体埋深加大,在北东部(S4ZK001)及南东部(ZK3901)深部还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皮山北新1井白云质角砾岩地层时代厘定
罗少辉, 李九梅, 王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05-14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19
摘要 ( 564 )   [HTML] ( ) PDF(2430KB) ( 205 )  
本文结合岩石薄片、古生物孢粉、同位素、铂族元素、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皮山北新1井钻遇的一套白云质角砾岩地层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认为:6 884~7 068 m段归属古近系吐依洛克组,化石含量较少;7 068~7 150 m段归属白垩系依格孜牙组,孢粉化石丰富。该井古近纪与白垩纪地层界线深度7 068 m,该位置碳同位素的突变指示海洋环境的剧烈变化,这可以与全球K/E界线处对比。同时,铂族元素在该深度见到明显的异常,其含量明显增大,尤其以Rh、Ru、Ir、Os等最为明显。通过此次厘定,丰富了对麦盖提斜坡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沉积格局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
不同排水条件下饱和砂土快速大剪切力学特性
洪勇, 周蓉, 郑孝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16-142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16
摘要 ( 394 )   [HTML] ( ) PDF(1753KB) ( 218 )  
为探索滑坡灾害中土在复杂条件下的剪切力学特性,本文利用大型环剪试验机,通过进行各种排水条件下的连续大位移剪切试验,对不同法向应力、剪切速率和孔隙水压力等复杂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力学特性及其变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连续快速剪切条件下,砂土剪切力学特性在干燥、不排水和排水等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变化形式。其中在不排水条件下,饱和砂出现一定的应变软化现象。2)在相同正应力和剪切速率的环剪试验中,饱和砂在不同排水条件下(上排水、下排水、上下排水)的抗剪强度出现显著差异。3)在排水环剪试验条件下,砂土剪切应力与强度的差异性变化不仅与土体内细土颗粒运移和结构变化有关,并且受到剪切过程中不同排水条件下孔隙水压力变化的影响和控制。4)排水环剪条件下,饱和砂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变化不仅与不同排水方式下土体内所形成的排水通道顺畅程度有关,并且受到不同剪切速率和法向应力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滑坡充气截排水有效性数值模拟
陈永珍, 吴纲, 孙红月, 尚岳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27-143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07
摘要 ( 301 )   [HTML] ( ) PDF(1572KB) ( 203 )  
为验证充气截排水在实际滑坡中能有效控制坡体地下水位和坡体稳定性,本文以小旦滑坡为例,在滑坡变形破坏发展特征分析和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充气截排水技术应用在此类滑坡治理中应用的有效性。通过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充气压力下坡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滑坡后缘适当位置进行充气能够形成稳定的非饱和截水帷幕,达到降低潜在滑坡区地下水位的目的;小旦滑坡的最佳充气压力值为125 kPa,在最佳充气压力作用下,小旦滑坡坡脚未开挖状态下稳定性系数由1.144增大到1.209,开挖状态下的稳定性系数由1.106增大到1.139;雨季边坡后缘入渗量增大的情况下,充气截排水对滑坡稳定性的提高作用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北沿海三市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陈雄, 张岩, 王艺伟, 叶淑君, 吴吉春, 于军, 龚绪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34-145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028
摘要 ( 420 )   [HTML] ( ) PDF(2555KB) ( 246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水质咸化等问题。本文基于研究区大量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2005—2013年地下水开采和水位观测数据,经过模型识别、验证,建立了能刻画苏北沿海三市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05—2013年开采量由约2.03亿m3逐渐减少到1.56亿m3条件下深部地下水系统流场(包括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各观测孔的水位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水位及水均衡模拟结果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下降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该区域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为进一步控制水位下降,防治咸水扩散、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灾害,模型预测并比较了现状开采和限制开采2种不同开采方案下2014—2020年苏北沿海三市深层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预报结果显示,2种开采方案下,各含水层水位下降速率均减小,尤其是限制开采方案下,第Ⅱ、Ⅲ和Ⅳ承压含水层的区域水位平均下降速率依次为0.15、0.16和0.15 m/a,分别比模拟期减小了46.43%、65.21%和48.28%,在开采强度降至最低的条件下储存量变化速率仍为负值,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限制开采的力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张艳, 徐斌, 刘秀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51-146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087
摘要 ( 817 )   [HTML] ( ) PDF(1577KB) ( 261 )  
为了研究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状况,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首先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再利用GIS获取主要污染物As、Cr (Ⅵ)和NO3--N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借鉴美国环境保护署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As、Cr (Ⅵ)、NO3--N的质量浓度均超标,As对成人的致癌风险最高达3.50×10-4,明显超出限值1.00×10-4,长期暴露对当地居民带来罹患癌症的健康风险较高;As、Cr (Ⅵ)、NO3--N的非致癌风险从大到小排序为Cr (Ⅵ)、NO3--N、As,其中Cr (Ⅵ)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达8.693 7,远超限值1.000 0,危害性最大。空间分布特征方面,As的致癌风险区域面积比例最高,为42.82%,As、Cr (Ⅵ)、NO3--N的非致癌风险区域面积比例分别高达69.19%、69.06%和66.55%,水安全问题突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四氯化碳污染场地自然恢复的地球化学特征
丁一凡, 郝光, 刘本华, 张子明, 杨鑫鑫, 刘明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65-147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98
摘要 ( 511 )   [HTML] ( ) PDF(1393KB) ( 192 )  
为了给某四氯化碳污染场地修复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在场地监测采样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还原脱氯作用的反应过程,筛选了硫酸盐、二价铁、氯化物、三氯甲烷、碳酸氢盐作为标志性组分,开展了场地自然恢复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划分对比了污染羽中部内外两区域各指标的质量浓度差异,结果显示:污染羽中部范围内标志性组分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即反应物硫酸盐质量浓度明显降低,伴随了生成物二价铁所占比例的明显升高和降解产物氯离子与三氯甲烷质量浓度的升高,且显示了碳酸氢盐质量浓度的减少;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四氯化碳脱氯作用的发生。本次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显示出该污染场地具有较强的自然恢复潜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互相关系数自约束的重力三维反演与高效求解
梁生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73-148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67
摘要 ( 381 )   [HTML] ( ) PDF(1472KB) ( 332 )  
本文将拟合残差计算所得的互相关系数作为先验信息,与深度加权函数同时引入到重力正则化反演的模型约束中,以提升反演结果的可靠性。针对三维反演中的大型线性方程组问题,引入阻尼LSQR (最小二乘QR分解)算法,结合等效几何格架技术,将大矩阵按照模型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子矩阵进行存储与运算。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同时利用互相关系数和深度加权的模型自约束反演,能较清晰地反映真实异常体;基于分块矩阵的阻尼LSQR算法求解线性方程组较直接法节省了几千甚至上万倍的存储量,且计算速率提高了数倍,可在普通计算机上实现较大规模的反演计算。将其应用于云南芦子园铁铅锌铜多金属矿床隐伏花岗岩体定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重力异常反演马里亚纳海沟海底地形
范雕, 李姗姗, 孟书宇, 邢志斌, 冯进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83-149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09
摘要 ( 590 )   [HTML] ( ) PDF(2019KB) ( 342 )  
针对利用船舶测量海底地形效率低和成本高的缺点,选取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菲律宾板块而形成的马里亚纳海沟所在海域作为实验区域,依据重力地质方法(GGM),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反演海底地形。采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了重力地质法模型的密度差异常数为2.32 g/cm3。分析比较了GGM海深模型、ETOPO1模型和直接将船测点海深数据格网化(模型1)3种海深模型之间的差异,并依据反演结果对"挑战者深渊"两侧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GM模型反演海底地形的结果优于ETOPO1模型,更优于将船测点海深数据直接格网化的结果;模型相对误差与海深的关系不大,受海底地形变化影响明显;在船测数据匮乏或者过于稀疏的海域,模型间海深差值结果较大;"挑战者深渊"海沟两侧的地貌有明显差异,在海沟南侧水深小于5 000 m的浅海部分,坡度平缓(2°~5°),而在水深大于5 000 m的部分,坡度明显增大(10°~15°);海沟北侧在整个下降阶段坡度很大(10°~15°),11°45'N附近出现一个缓冲地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重磁异常的新生代丽水—椒江凹陷基底分布特征研究
马国庆, 明彦伯, 黄大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493-150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253
摘要 ( 364 )   [HTML] ( ) PDF(2040KB) ( 193 )  
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是在中生代残留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具有典型东断西超特点的断陷,是油气勘探的新区域。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叠加、沉积厚度大,地震勘探无法获得较好的反射数据,因此采用面积广、深度大的重磁数据结合地震数据来描述基底构造和火成岩岩性特征,通过重磁数据的阶跃边界识别技术划分区域断裂。丽水—椒江凹陷内断裂呈北东向分布,控制凹陷的形状,且断裂作用使凹陷形成多个小型次凹,断陷特征明显。中—新生代火成岩具有较高的重磁异常,结合质量较好的地震剖面来获得地层、火成岩及岩性分布特征,并建立了多联通域地层的计算公式。区域内中—古生界较为发育,但凹陷内中—新生代火成岩侵入较少,不会对于油气构造造成大的破坏,因此该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鱼断裂西向延伸与第四系活动特征
林松, 李媛, 程邈, 邓小虎, 王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01-151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56
摘要 ( 424 )   [HTML] ( ) PDF(2114KB) ( 234 )  
嘉鱼断裂为已证实的隐伏断层。该断裂从洪湖老湾西南横切长江,沿近东西—北东东向延展,经嘉鱼县城东北马鞍山北缘向东延伸于斧头湖,长约40 km,该断裂东端已有明显出露,而断裂尾部并没有明显出露。由于区内小尺度物探资料的缺乏,使得该断裂的走向和活动性都缺少相关证据。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反射结合折射层析成像方法,采用2 m道间距接收人工地震波,利用多次覆盖技术和密集炮集折射记录,分别对数据进行反射处理和层析成像,获取了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高分辨率折射层析成像剖面,并参考相关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钻孔资料进行解译。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反射和高分辨率折射联合应用可互补,尤其在外界干扰较为严重的区域,利用高分辨率折射层析成像可减少浅层地震反射对断层的误判。此外,研究结果证实了嘉鱼断裂的具体位置,其性质为北盘下降、南盘上升的正断层,且该断层错断了第四系沉积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均匀介质地震AVO响应模拟及分析
刘财, 裴思嘉, 郭智奇, 符伟, 张宇生, 刘喜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12-152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089
摘要 ( 548 )   [HTML] ( ) PDF(1917KB) ( 278 )  
地震AVO (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是一项利用振幅信息研究岩性、检测油气的地震勘探技术。常规方法基于Zoeppritz方程计算模型界面处的反射系数,而实际地下非均匀介质中地震反射特征不仅与入射角度、物性差异有关,还与入射波频率、地层厚度、薄互层结构等因素有关。为此,应用传播矩阵理论充分考虑与这些因素有关的调谐干涉等传播效应,针对实际数据计算非均匀地下介质的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对比Zoeppritz方程、Shuey二项近似方程、Shuey三项近似方程以及传播矩阵算法的模拟效果。研究发现:在小角度入射时Zoeppritz方程、Shuey二项近似方程和Shuey三项近似方程的反射振幅和波形基本一致,大角度入射时Zoeppritz方程与Shuey三项近似方程接近;Zoeppritz算法的模拟结果在小角度入射和浅层情况下与传播矩阵算法差别较小,而在大角度入射和深层情况下与传播矩阵差别较大,说明层间多次波的调谐干涉等传播效应不可忽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通盆地横头山火山机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王坤, 曾昭发, 张良怀, 李静, 鹿琪, 张建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22-153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29
摘要 ( 514 )   [HTML] ( ) PDF(1695KB) ( 257 )  
火山隐伏机构的研究对火山演化、火山地热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伊通盆地内的横头山火山开展研究,采用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火山隐伏机构,揭示了横头山火山的形成时间和深部动力学过程,以及隐伏岩体的空间形态和构造环境,确立了一套针对隐伏火山机构的地球物理探测体系。研究表明:横头山火山形成于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期,在压扭应力作用下,玄武岩岩浆由深部沿马鞍山断裂挤出地表,现阶段岩浆通道已经闭合,一部分岩浆停留在通道中;横头山火山隐伏部分与围岩存在较大磁性差异,地表磁异常面积为2.6 km2,沿马鞍山断裂北东向不均匀分布,埋藏深度小于1 000 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专栏
岩体风化卸荷数值判别
李雷, 王贵军, 张一, 王冠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32-153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70
摘要 ( 581 )   [HTML] ( ) PDF(1284KB) ( 195 )  
风化作用和卸荷作用都会导致岩体破碎。在探硐腰线上测试岩体的纵波速度和岩石的回弹值,并对测得的纵波速度和回弹值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分成不同的数据组。根据风化与卸荷的本质特征,无论岩体风化还是卸荷,其纵波速度都存在级差;但风化岩体回弹值存在级差,卸荷岩体回弹值不存在级差。利用玻尔兹曼函数数学模型,通过拟合计算分析纵波速度和回弹值,对岩体风化与卸荷进行数值判别,并进一步定量划分风化带与卸荷带,确定带的界线。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数值判别方法操作简易,能科学客观地判别风化与卸荷,精确确定风化带与卸荷带的界线,定量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玉曲河下游岸坡倾倒变形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张丙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39-154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73
摘要 ( 435 )   [HTML] ( ) PDF(1570KB) ( 185 )  
西藏玉曲河下游河谷由板岩组成的岸坡普遍发生倾倒变形,其变形特征在青藏高原东南部"三江"地区具有典型性。随着该地区水利水电项目的不断开发,倾倒变形边坡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倾倒变形边坡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勘探和原位试验的方法,重点对边坡变形特征与板岩变形特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3种倾倒类型:倾倒折断型呈脆性破坏,破坏模式主要为由前部向后部逐级后退式破坏,适合采用极限平衡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倾倒弯曲型属延性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边坡浅部的坠覆和松驰,适合采用建立在非连续介质模型基础上的应力应变分析方法;倾倒揉皱弯曲型与倾倒弯曲型类似,仅是在倾倒弯曲的基础上叠加了冰川的推覆作用而发生褶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蓄水后库岸堆积体边坡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
唐军峰, 唐雪梅, 曾向农, 杨军, 李学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46-155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79
摘要 ( 637 )   [HTML] ( ) PDF(1994KB) ( 568 )  
水库蓄水极易诱发库区地质灾害,所以研究水库库岸堆积体边坡在蓄水前后的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场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监测资料,分析了堆积体边坡的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堆积体的形成和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堆积体边坡在蓄水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堆积体形成于古滑坡,水库在短时间(两个月)内大幅度抬高水位近40.00 m,从而激活了古滑坡,导致变形的产生;排水洞和排水孔的施工有效降低了坡体内地下水位,有效减缓了变形的发展,部分测点变形有收敛趋势,但仍需进一步观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BIS-L的某黄土高填方边坡支护结构变形特征
魏恺泓, 裴向军, 张世殊, 冉从彦, 崔中涛, 李青春, 李进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56-15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72
摘要 ( 355 )   [HTML] ( ) PDF(1884KB) ( 219 )  
直立式填方支护在建筑、机场、公路、铁路、矿山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黄土地区边坡支护结构易出现桩基沉降、桩体弯曲、桩板墙开裂的现象。为进一步定量分析其变形特征,采用地形微变监测仪(IBIS-L)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通过对采集的点面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支护结构变形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近15 d的最大变形量为26.6 mm;2)对象监测点位移呈间隔24 h"波浪形"增长规律,且无收敛趋势,极可能导致边坡整体失稳;3)结合温度监测,以监测点Pix8为例,理论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相吻合,揭示了s-t曲线呈"波浪形"增长的原因,得出大体积混凝土在大气温度场条件下的变形具有"滞后效应"的响应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东德水电站特高拱坝施工期坝基岩体质量工程地质评价
王吉亮, 郝文忠, 黄孝泉, 许琦, 魏雨军, 周炳强, 徐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66-157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66
摘要 ( 441 )   [HTML] ( ) PDF(1480KB) ( 244 )  
特高型拱坝坝拱座岩体承受的荷载巨大,坝基岩体质量是拱座稳定的关键,在施工期如何准确评价坝基岩体质量,是拱坝建基岩体工程地质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为基础,从岩性、岩体结构分布着手,研究建基岩体工程地质特征;以现场、室内试验、声波测试为依据,建立坝基岩体质量评价标准。对乌东德拱坝施工期揭露的建基面岩体进行质量划分,研究发现:乌东德拱坝建基岩体质量优良,以Ⅱ级岩体占绝大多数,少量Ⅲ1级岩体,极少量Ⅲ2级岩体,与可研成果高度吻合;建基岩体满足岩体质量与声波验收要求,岩体质量空间分布较连续,且相对均匀,有利于承受拱坝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电站地下厂房裂隙发育规律及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李志远, 宫海灵, 张永辉, 李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74-158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82
摘要 ( 469 )   [HTML] ( ) PDF(1501KB) ( 197 )  
裂隙岩体内的洞室围岩块体稳定问题是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为了在厂房开挖之前较准确地预测不稳定块体的发育位置,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对厂房探洞内的裂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厂房区构造断层的发育情况,确定了裂隙发育规律;根据裂隙发育规律将厂房区岩体划分为A、B、C、D、E 5个构造分区;并利用Unwedge程序,以各分区裂隙组合为基础,确定可能形成的块体位置,评价了其稳定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受多期构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方向性,A、E区优势裂隙与构造产状接近,B、C、D区优势裂隙与构造产状斜交;裂隙在厂房上、下游侧边墙各形成6处潜在不稳定块体,顶拱处形成10处潜在不稳定块体,右端墙处形成1处潜在不稳定块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防渗帷幕成幕影响地质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
向家菠, 王团乐, 倪凯军, 宛良朋, 施炎, 胡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81-158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74
摘要 ( 542 )   [HTML] ( ) PDF(1484KB) ( 192 )  
灌浆工程为地下隐蔽工程,其地质条件约束着实际的现场施工工艺,且不同地质条件对应不同的岩石属性,并将直接影响着防渗帷幕的优化设计,同时地质条件分析不足也将给整个灌浆工程带来很多不确定的风险。目前,地质条件预测在隧洞开挖过程中的研究较充分,但在灌浆工程中地质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乌东德水电站大坝防渗帷幕工程为例,分析了对防渗帷幕成幕有影响的岩溶、角砾岩、断层、岩层走向与帷幕走向大角度相交及长大结构面等地质因素,并针对不同地质因素的特点,提出了采取浓浆回填、灌浆孔加密加深、灌浆压力及浆材动态调整等处理措施,为帷幕灌浆工程优化提供了必要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逐层开挖工程整体三维影像模型构建方法
王吉亮, 施炎, 周炳强, 杨静, 郝文忠, 廖立兵, 康双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89-159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64
摘要 ( 846 )   [HTML] ( ) PDF(1549KB) ( 163 )  
对于高边坡、大型地下洞室、深基坑等逐层开挖工程,开挖形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工程形象变化大、开挖持续时间长、开挖面位置不断变化,开挖面地质信息必须及时采集,而传统的静态三维影像建模方法难以满足要求。本文以典型的逐层开挖工程——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建基面边坡为研究对象,探索出一套三维影像建模方法,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结合像控点测量、数据处理、模型构建,获取建基面整体三维影像。影像成果质量优良,位移偏差一般为5.1~7.9 cm,精度满足一般工程需要。此三维影像建模方法为工程信息存储、分析、展示和后期应用奠定了基础,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护盾式TBM施工围岩稳定性分类
杨继华, 路新景, 闫长斌, 齐三红, 郭卫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596-160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59
摘要 ( 436 )   [HTML] ( ) PDF(1240KB) ( 168 )  
针对传统分类方法难以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的问题,以护盾式全断面隧掘进机(TBM)施工隧洞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为目标,在研究护盾式TBM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常用的围岩分类方法,选择了岩石的回弹值、刀盘推力、刀盘扭矩、片状岩渣含量、地下水渗流量和最大主应力与洞轴线的夹角作为围岩稳定性评判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围岩稳定性多因素评判模型,通过确定评判因素的权重向量选取隶属函数,进而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定量评判,并将之应用到某工程双护盾TBM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评判中。结果表明:序号1、2、3和4洞段对应的较稳定、较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和不稳定的最大隶属度分别为0.494、0.403、0.388、0.442,分别对应Ⅱ、Ⅱ、Ⅲ和Ⅳ类围岩;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合理,评判结果较为可靠。研究成果对护盾式TBM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评价、围岩分类及支护方式选择等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石峡高面板坝筑坝砂砾料现场大型相对密度试验
董承山, 杨正权, 王龙, 何冰, 刘莹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5):  1603-#VALUE.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76
摘要 ( 278 )   [HTML] ( ) PDF(1543KB) ( 211 )  
当前,主要采用相对密度来表征筑坝砂砾料的密实程度,并以此来评价大坝的施工碾压质量。受试验设备尺寸和击实功能的限制,室内试验难以反映现场实际筑坝砂砾料粒径大、采用大型碾压机具进行高强度碾压的实际情况,试验确定砂砾料最大干密度值偏低,难以直接用于指导实际工程。针对大石峡高面板坝筑坝砂砾料,在工地现场采用实际筑坝碾压设备和大型相对密度桶,对原级配坝料开展相对密度试验,研究了坝料的压实特性,确定了不同级配(含砾量)坝料的相对密度特性指标。研究表明:比较室内试验成果,现场试验确定砂砾料最大干密度值有较大提高;随着含砾量的增加,砂砾料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值先增加、后减小,存在压实密度最高的最优含砾量特征值;强振碾压使得弱胶结砂砾料产生不同程度的颗粒破碎效应,颗粒破碎的程度和土料的原始级配特性相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