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ISSN 1671-587X
CN 22-1342/R
主 任:李欣欣
编 辑:姜瑾秋 韩宏志 官 鑫
电 话:0431-85619279
E-mail:xuebao@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130021)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LDXXBY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19年, 第4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9-09-28
基础研究
电离辐射对沉默ATRX的HeLa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唐庚, 史耀庭, 孔维轩, 柯希扬, 李成想, 邱禹淇, 于雷, 杨艳明, 王志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981-985.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1
摘要 ( 488 )   [HTML]( ) PDF(520KB) ( 159 )  
目的:靶向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相关蛋白(ATRX),检测电离辐射对ATRX、γH2AX和Rad51蛋白表达及γH2AX和Rad51焦点数的影响,探讨ATRX参与辐射后HeLa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3条ATRX-shRNA和阴性对照(Control-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收集慢病毒并感染HeLa细胞,利用puromycin筛选获得稳定沉默ATRX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shA1-HeLa、shA2-HeLa、shA3-HeLa和shCon-HeL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沉默ATRX效率以及电离辐射后ATRX、γH2AX和Rad5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hCon-HeLa和shA1-HeLa组中γH2AX和Rad51焦点并计数其数量。结果: shCon-HeLa细胞中可见ATRX蛋白表达,而shA1-HeLa、shA2-HeLa和shA3-HeLa细胞中均无ATRX蛋白表达,表明沉默效率较高。在2和8 Gy剂量照射后1、6和24 h,shCon-HeLa组ATRX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24 h时表达量最高,且8 Gy照射后1、6和24 h表达量均较高。4 Gy照射后0~6 h,与shCon-HeLa组比较,shA1-HeLa组γH2AX焦点数在1 h明显升高(P<0.05),而后逐渐降低,但在6 h焦点数仍明显高于shCon-HeLa组(P<0.01);Rad51焦点数与γH2AX焦点数变化相一致,与shCon-HeLa组比较,shA1-HeLa组Rad51焦点数在1 h明显升高(P<0.05),在6 h时shA1-HeLa焦点数仍明显高于shCon-HeLa组(P<0.01)。4 Gy照射后0~16 h,shA1-HeLa组细胞中γH2AX和Rad51蛋白表达量均较shCon-HeLa组增加。结论:成功获得稳定沉默ATRX的HeLa细胞模型,电离辐射可诱导ATRX蛋白表达量增加,且沉默ATRX的HeLa细胞中γH2AX和Rad51焦点数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ATRX参与了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熊果酸对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
李梦红, 姜欢, 王六一, 冯旭, 刘楠,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986-991.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2
摘要 ( 481 )   [HTML]( ) PDF(407KB) ( 106 )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细胞分化的影响,为牙根吸收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OCCM-3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熊果酸组。其中熊果酸组OCCM-30细胞以3种浓度(0.625、1.250和2.500 μmol·L-1)的熊果酸处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4、48和72 h)各组OCCM-30细胞增殖抑制率,碱性磷酸酶(ALP)法检测细胞体外分化和矿化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24h内骨桥蛋白(OP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给药3和5 d时OP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熊果酸组与对照组OCCM-30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500μmol·L-1熊果酸组熊果酸处理3、5和7 d后,OCCM-30细胞中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熊果酸组OCCM-30细胞中OP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一定浓度熊果酸对小鼠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促进其分化并上调OP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心脏TRPV1受体激活对心血管活动的抑制作用
刘晓华, 韩曼, 张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992-996.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3
摘要 ( 334 )   [HTML]( ) PDF(808KB) ( 143 )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激活诱发的心血管反射及该反射的心血管中枢部位c-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及其外周神经递质的表达,阐明心脏TRPV1受体介导的心血管反射活动的中枢及外周神经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树胶脂毒素(ido-RTX)组、阿托品组、免疫荧光组和神经束路追踪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麻醉后行心包插管术;对照组、ido-RTX组和阿托品组大鼠动脉插管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免疫荧光组大鼠心包内注射辣椒素1 h后灌注取材,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辣椒素诱发的c-Fos阳性神经元与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在延髓的共表达;神经束路追踪组大鼠心包内注射羰花青荧光染料(Dil)作为神经束路逆行追踪剂,1周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il阳性细胞在延髓的分布。结果:对照组大鼠心包内注射辣椒素后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ido-RTX组和阿托品组大鼠心包和静脉分别注射TRPV1受体拮抗剂ido-RTX和M受体拮抗剂后心包内注射辣椒素后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心包内注射辣椒素后延髓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内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5),其中大部分神经元为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大鼠心包内注射Dil后延髓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内出现大量红色荧光标记神经元和神经末梢。结论:心包内注射辣椒素可选择性激活心脏TRPV1受体,使延髓心血管中枢的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外周释放乙酰胆碱增加,通过激活M受体产生对心血管活动的抑制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86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李胜男, 王梦旭, 胡伟东, 陈少凤, 陈杏兰, 李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997-1002.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4
摘要 ( 605 )   [HTML]( ) PDF(689KB) ( 161 )  
目的:构建miR-186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慢病毒,探讨miR-186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细胞系中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水平。方法:以Hsa-miR-186前体序列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法扩增pre-miR-186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到携带EGFP/Puromycin的慢病毒载体FV040中,经EcoRⅠ和AgeⅠ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获得重组慢病毒载体。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慢病毒质粒FV040 Vector和FV040 miR-186分别与辅助质粒通过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48 h后收集慢病毒,以FV040 Vector慢病毒作为对照组,FV040 miR-186作为实验组,分别感染HEK293T细胞。感染48 h后,观察HEK293T细胞中绿色荧光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86的表达水平。结果:测序分析,miR-186过表达慢病毒与GenBank上公布的miR-186序列完全一致。与对照组(0.8387±0.1456)比较,实验组HEK 293T细胞中miR-186表达水平(12.6400±0.7884)明显升高(t=14.72,P<0.01),约为对照组的15.07倍。结论:成功构建miR-186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包装出慢病毒,miR-186慢病毒成功感染HEK293T细胞,miR-186表达水平在HEK293T细胞中明显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耐铬(Ⅵ)菌株M52还原能力的影响
郭东北, 唐晨, 张敏, 范春, 岳紫钰, 李佳瑶, 陈群, 赵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03-1008.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5
摘要 ( 424 )   [HTML]( ) PDF(1073KB) ( 96 )  
目的:研究从厦门近岸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的芽孢八叠球菌属菌株Sporosarcina saromensis M52在含不同浓度六价铬[Cr(Ⅵ)]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定位Cr(Ⅵ)还原酶,探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耐Cr(Ⅵ)菌株M52还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M52菌株的种子液接种于含不同浓度(0~600 mg·L-1) Cr(Ⅵ) LB培养基中,培养0~48 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600 nm处M52菌液的吸光度(A)值,观察M52菌株在含0、50、100、200、400和600 mg·L-1Cr(Ⅵ)的LB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将M52菌液超声破碎前、破碎后后离心所得胞内和胞外活性物质与对照组M52菌液在37℃、pH 7.5条件下培养0、12、24和48 h,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溶液中Cr(Ⅵ)的浓度,计算各时间点胞内和胞外活性物质中Cr(Ⅵ)的还原率。在L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 mmol·L-1的Mn2+、Fe2+和Cu2+,1 mmol·L-1SDS、1% Triton X-100和吐温80作为处理组,以未作处理的LB液体培养基为对照组,将种子液以4%浓度接种于处理组和对照组,计算M52菌株在0、6、12、24、36和48 h对Cr(Ⅵ)的还原率,分析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处理组中M52菌株对Cr(Ⅵ)还原率的变化。结果:当Cr(Ⅵ)浓度低于100 mg·L-1时,随浓度增加菌株生长加快;当100mg·L-1≤Cr(Ⅵ)浓度<600 mg·L-1时,随浓度增加菌株生长受到抑制;当Cr(Ⅵ)浓度高于600 mg·L-1时,M52菌株几乎不生长。与对照组比较,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在细胞内外均升高(P<0.05),胞内Cr(Ⅵ)的还原率最高。与对照组比较,Cu2+和Fe2+存在情况下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升高(P<0.05),且Cu2+>Fe2+,Mn2+存在情况下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分子物质SDS、Triton X-100和吐温80存在时,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降低(P<0.05),且SDS > Triton X-100 > 吐温80。结论:低浓度Cr(Ⅵ)可以促进M52菌株生长,高浓度Cr(Ⅵ)则会抑制菌株生长,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主要发生在胞内,Cu2+和Fe2+可促进M52菌株还原Cr(Ⅵ),吐温80、Triton X-100和SDS可抑制M52菌株还原Cr(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脱水穿心莲内酯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谢婧, 李丽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09-1014.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6
摘要 ( 413 )   [HTML]( ) PDF(1012KB) ( 77 )  
目的:探讨脱水穿心莲内酯(D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2组小鼠采用20% CCl4 2.0 mL·kg-1腹腔注射,每周3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的橄榄油。治疗组小鼠按100 mg·kg-1 DA灌胃给药,每周3次,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24 h摘眼球取血,断髓,取肝脏。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学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Ogg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程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Ogg1、Caspase-3、Bax、TGF-β1、α-SMA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组织中Ogg1、Caspase-3、Bax、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DA对CCl4导致的肝纤维化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和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早幼粒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鉴定
张曦, 潘玉卿, 李静芳, 杨伟, 高艳章, 魏颖, 石琼, 夏全松, 杨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15-1019.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7
摘要 ( 421 )   [HTML]( ) PDF(878KB) ( 93 )  
目的:构建人早幼粒细胞HL60的cDNA文库,阐明文库内相关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HL60细胞总RNA,离心柱法分离纯化样本中的mRNA,逆转录PCR法合成cDNA第一链,酶促法直接合成cDNA第二链,胶回收目的长度的cDNA片段后将其与pPR3-N载体连接,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在酵母Y187菌株中构建人早幼粒细胞cDNA文库。将培养的菌液涂布于LB平板进行库容量鉴定,PCR法鉴定插入片段大小及分布。结果:提取到的HL60细胞RNA条带清晰无降解且弥散度低,以纯化后的细胞mRNA为模板成功合成cDNA,经胶回收cDNA片段后顺利将其与pPR3-N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至酵母菌株Y187,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在菌株中成功构建人早幼粒细胞cDNA文库。在原始电转化菌稀释100倍后取10 μL涂板,共长约250个克隆子,库容量为2.5×106 CFU·mL-1,转化后原始菌液共计5 mL,总库容量为1.25×107 CFU。文库的插入片段电泳检测,平均插入片段大于1200 bp,阳性率为100%。结论:成功构建人早幼粒细胞的cDNA文库,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槐耳浸膏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所致体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刘青菊, 高欣, 邱兵, 王燕, 史凌娜, 高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20-1024.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8
摘要 ( 427 )   [HTML]( ) PDF(1460KB) ( 112 )  
目的:探讨槐耳浸膏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处理小鼠体外肾小球足细胞滤过率、活动力和细胞骨架重排的影响,阐明槐耳浸膏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足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其中模型组足细胞以50 mg·L-1 PAN作用24 h,实验组足细胞经10 g·L-1槐耳浸膏处理1 h后再换用含50 mg·L-1 PAN的培养液作用24 h。采用两室弥散系统检测足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白蛋白(FITC-BSA)的滤过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足细胞划痕修复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穿膜细胞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nvitrogen鬼笔环肽直接荧光标记足细胞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后细胞骨架的重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FITC-BSA滤过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足细胞FITC-BSA滤过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划痕修复率和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足细胞划痕修复率和穿膜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足细胞F-act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actin重排率明显升高(P<0.01),足细胞骨架结构紊乱;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足细胞F-ac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F-actin重排率明显降低(P<0.01),骨架重排情况明显缓解。结论:槐耳浸膏能够降低病理状态下的体外足细胞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滤过率,其机制可能与槐耳浸膏降低了足细胞活动力,进而改善体外足细胞骨架的重排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相磷酸钙作用下牙周组织缺损再生的Beagle犬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功能
时函, 王洁, 武影, 陈扬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25-1030.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09
摘要 ( 409 )   [HTML]( ) PDF(1401KB) ( 137 )  
目的:观察应用双相磷酸钙(BCP)对Beagle犬牙周组织缺损进行再生后正畸牙移动的过程,阐明BCP作为牙周再生支架材料的改建机制。方法:选择6只成年雄性Beagle犬作为研究对象,以每只犬口内右上象限(B区)、左下象限(C区)为对照组,左上象限(A区)和右下象限(D区)建立犬上下颌双侧侧切牙牙周组织缺损模型,于缺损处植入BCP进行缺损组织再生12周后,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应力刺激,并于加力后1、2和4周随机处死2只Beagle犬,标本处理染色后观察应力作用下再生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及调控成骨活动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的表达情况,观察受应力作用的正常牙周组织内的情况。结果: Masson染色检测,施加正畸压应力刺激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犬牙周膜均明显变窄,纤维致密,实验组犬牙槽骨以蓝染为主,对照组犬牙槽骨除牙周膜的受压区域外大体呈红色。在施加正畸压应力刺激后4周,实验组犬牙槽骨红-蓝相间,对照组犬牙槽骨红染;2组犬牙周膜内血管管腔变圆。施加正畸压应力刺激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犬牙槽骨表面布满骨吸收陷窝,内含多核的破骨细胞,其胞浆Cbfα1染色呈阳性;受压变形的牙周膜内细胞排列无序。施加正畸压应力刺激后4周,实验组犬牙槽骨破骨细胞消失,吸收陷窝被成骨细胞充填,骨小梁另一侧的成骨细胞也处于活跃状态,牙槽骨的骨髓腔内间充质细胞和边缘的成骨细胞仍可见Cbfα1阳性表达;对照组犬牙槽骨中的成骨细胞为Cbfα1弱阳性表达。结论:应用BCP再生的牙周组织已接近正常牙周组织,其在正畸力作用下具备正常的成骨功能,可以完成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辅酶Q10对高糖引起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郭青榜, 冯文化, 张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31-1035.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0
摘要 ( 467 )   [HTML]( ) PDF(1272KB) ( 146 )  
目的:探讨辅酶Q10(Co-Q10)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HCA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联合5、10和20 μmol·L-1 Co-Q10处理组。对照组HCAECs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培养24 h;高糖组采用30 mmol·L-1葡萄糖处理细胞24 h;高糖联合5、10和20 μmol·L-1 Co-Q10处理组分别采用5、10和20 μmol·L-1 Co-Q10联合30 mmol·L-1葡萄糖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PI双染色法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凋亡率,Mito-tracker染色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染色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Bad)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5、10和2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mt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HCAECs中Bax和Bad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和x-I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Co-Q10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相关通路减少高糖引起的HCAECs凋亡,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默ZEB1基因对胶质瘤U8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赵丽艳, 宋扬, 陈勇, 贾茗博, 李蕴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36-1040.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1
摘要 ( 437 )   [HTML]( ) PDF(1393KB) ( 180 )  
目的:探讨沉默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ZEB1)基因对胶质瘤U87细胞间质标志物表达和细胞迁移的作用,阐明ZEB1对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构建的ZEB1短发夹RNA(shRNA)干扰质粒(shZEB1#1和shZEB1#2)和对照质粒(shCtrl)转染至胶质瘤U87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干扰效果。将胶质瘤U8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shCtrl的胶质瘤U87细胞)、EMT组[转染shCtrl的胶质瘤U87细胞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EMT]和ZEB1基因沉默组(转染shZEB1的胶质瘤U87细胞用TGF-β1诱导EMT)。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间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率。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shZEB1#1和shZEB1#2的胶质瘤U87细胞中ZEB1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shCtrl的细胞明显降低(P<0.05或P<0.01),shZEB1#2对ZEB1表达的抑制效果更明显,表明ZEB1已稳定转染到U87细胞。与对照组比较,EMT组胶质瘤U87细胞中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EMT组比较,ZEB1基因沉默组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EMT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ZEB1基因沉默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EMT组(P<0.01)。结论:沉默ZEB1基因表达可抑制胶质瘤U87细胞EMT,并降低细胞迁移能力,提示ZEB1可作为侵袭性胶质瘤治疗的重要靶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β-雌二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Ca2+通道的作用
冷冰, 王大麟, 郑淑云, 韩梅, 吴震宇, 裴颖, 薛昊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41-1045.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2
摘要 ( 405 )   [HTML]( ) PDF(1170KB) ( 106 )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钙离子(Ca2+)通道的影响,阐明17β-E2对MSCs促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出MSCs,连续传代3次,进行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将MSCs分为对照组[单纯成骨细胞培养基(OBM)培养]和不同剂量17β-E2组(在OBM中分别添加0.1、1.0、10.0和100.0 pmol·L-1 17β-E2)。成骨诱导14 d,各组细胞经Fluo-3/AM染色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平均荧光强度(MFI),以MFI代表Ca2+水平。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全细胞Ca2+电流。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成功分离MSCs。MSCs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核呈椭圆形,细胞核内可见核仁。传代培养的MSCs生长旺盛,保持原代细胞的形态特征。随着17β-E2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的Ca2+水平也逐渐增强,以100.0 pmol·L-1 17β-E2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10.0和100.0 pmol·L-1 17β-E2组的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Ca2+水平和Ca2+电流峰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0.1和1.0 pmol·L-1 17β-E2组Ca2+水平和Ca2+电流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所得细胞为大鼠MSCs。17β-E2通过增强MSCs Ca2+通道的开放,增强Ca2+内向电流发挥促进成骨形成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JNK酶活性下调对人前列腺癌、肝细胞癌和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岳圆, 徐瀛濂, 王晶晶, 孙敏英, 张泽南, 赵馨越, 李宗璞, 台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46-1051.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3
摘要 ( 485 )   [HTML]( ) PDF(1390KB) ( 121 )  
目的: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和脂质纳米粒子包裹的JNK-siRNA 2种方法在体内和体外分别对JNK基因的表达进行干扰,探讨下调JNK酶活性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将实验分为siRNA组和抑制剂SP600125组。在siRNA组中,使用JNK-siRNA及其对照NC-siRNA分别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PC细胞)、人肝细胞癌细胞(SMMC-7721细胞)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在抑制剂SP600125组中将SP600125导入肝细胞癌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JNK-siRNA和SP600125后人前列腺癌、肝细胞癌和乳腺癌细胞中JNK或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ST-1增殖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细胞活力。体内实验,通过皮下注射SMMC-7721细胞建立小鼠皮下肝细胞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8只小鼠饲养至肿瘤生长至3 mm×3 mm,再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抑制剂SP600125组和阴性对照组,JNK-siRNA组和NC-siRNA对照组,共4组,各组小鼠分别瘤内注射5 nmol SP600125、阴性对照溶液、脂质纳米粒子包裹的JNK-siRNA和NC-siRNA阴性对照,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JNK或p-JNK蛋白表达。结果:体外实验,与NC-siRNA对照组比较,JNK-siRNA组人前列腺癌、肝细胞癌和乳腺癌细胞中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抑制剂SP600125组肝细胞癌细胞中p-JNK蛋白表达水平较其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体内实验,以肝细胞癌细胞为例,抑制剂SP600125组小鼠肿瘤体积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小,而JNK-siRNA组与其阴性对照组比较肿瘤体积变化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抑制剂SP600125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JNK蛋白表达量和JNK-siRNA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JNK蛋白表达量较各自阴性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下调JNK酶活性在体内和体外均能降低JNK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盐饮食对尿素通道蛋白B基因缺失小鼠动脉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松, 郭瀛泽, 李天舒, 宋金萍, 刘科苑, 周伟, 赵丽晶, 姜铁超, 郭丽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52-1057.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4
摘要 ( 391 )   [HTML]( ) PDF(1664KB) ( 128 )  
目的:探讨高盐饮食对尿素通道蛋白B基因(UT-B)缺失(UT-B-/-)小鼠动脉血压的影响,阐明UT-B-/-导致小鼠动脉血压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杂合子小鼠交配获得遗传背景相同野生型(UT-B+/+)小鼠和UT-B-/-小鼠;选取4周龄雄性UT-B+/+小鼠和UT-B-/-小鼠,分别给予4周普通饮食(0.3% NaCl)或高盐饮食(8.0% NaCl),分为UT-B+/+小鼠+普通饮食组(UT-B+/++N)、UT-B-/-小鼠+普通饮食组(UT-B-/-+N)、UT-B+/+小鼠+高盐饮食组(UT-B+/++H)和UT-B-/-小鼠+高盐饮食组(UT-B-/-+H),共4组。监测各组小鼠饮水量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脉络丛(CP) UT-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和脑脊液中钠离子水平。结果: PCR法检测鼠尾基因组DNA,UT-B+/+小鼠在400 bp处有1条碱基片段,杂合子小鼠在250和400 bp处各有1条碱基片段,UT-B-/-小鼠在250 bp处有1条碱基片段。与普通饮食组比较,高盐饮食组小鼠饮水量明显增加(P<0.01);与UT-B-/-小鼠+普通饮食组和UT-B+/+小鼠+高盐饮食组比较,UT-B-/-小鼠+高盐饮食组小鼠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0.01);UT-B mRNA和蛋白表达于UT-B+/+小鼠脑组织CP上皮细胞。与UT-B-/-小鼠+普通饮食组和UT-B+/+小鼠+高盐饮食组比较,UT-B-/-小鼠+高盐饮食组小鼠血清Ang Ⅱ水平明显升高(P<0.01),脑脊液中钠离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盐饮食可导致UT-B-/-小鼠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其机制与升高小鼠血清Ang Ⅱ和脑脊液钠离子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非人工呼吸机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付雯雯, 于晓风, 薛岩, 于萍, 吴雪记, 徐华丽, 睢大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58-1062.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5
摘要 ( 451 )   [HTML]( ) PDF(1285KB) ( 152 )  
目的:建立大鼠非人工呼吸机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模型,通过对形态学、血液生化学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评价,为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和评价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药效学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 h,再灌注2 h,建立大鼠非人工呼吸机下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穿线不结扎。通过检测大鼠心肌缺血面积(AAR)、心肌梗死面积(AAI)和心肌无复流面积(AAN),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PAR)和聚集率(PAG)等对模型的建立进行评价。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AAR、AAI和AAN均明显增加(P<0.01),血清CK-MB、AST和L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全血低切(20/s)、中切(60/s)和高切(120/s)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明显增加(P<0.01),PAR,1、3和5 minPAG及最大聚集率(MPAG)也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非人工呼吸机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模型,该模型操作简便、动物损伤小、成模率高、实验周期短、实验费用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CagA介导的ERK信号通路活化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刘粉霞, 陈丽, 孙宁, 吴亚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63-1068.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6
摘要 ( 600 )   [HTML]( ) PDF(1472KB) ( 157 )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作用,阐明CagA的致癌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CagA真核表达载体,将胃癌AG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CagA转染组(GZ7/CagA转染)和CagA+ERKi组(ERK1/2抑制剂预处理+GZ7/CagA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细胞中CagA、磷酸化ERK(p-ERK)、总ERK(T-ERK)、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胃癌AGS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AGS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agA转染组胃癌细胞中CagA、p-ERK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CagA转染组比较,CagA+ERKi组胃癌细胞中p-ERK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agA转染组比较,CagA+ERKi组各时间点胃癌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CagA转染组比较,CagA+ERKi组胃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毒力因子CagA可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CagA活化ERK信号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孢曲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刘俊杰, 杜鹃, 杨雅菊, 王雪, 孙玉婷, 刘瑶, 赵雅宁, 李建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69-1074.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7
摘要 ( 521 )   [HTML]( ) PDF(2208KB) ( 88 )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的治疗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头孢曲松(CEF)组,每组12只。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腹腔注射给药,3-MA给药剂量为15 mg·kg-1,CEF给药剂量为500 mg·kg-1。造模后24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表现,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因子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AH组比较,CEF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检测,SAH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核明显固缩、碎裂和溶解;与SAH组比较,CEF组大鼠神经变性有所逆转,出现较多正常神经组织形态;3-MA组神经细胞损伤更为严重,满视野死亡神经细胞,细胞层次紊乱。定量分析显示,与SAH组比较,CEF组坏死神经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3-MA组坏死神经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与SAH组比较,CEF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eclin-1和LC3-Ⅱ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3-MA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eclin-1和LC3-Ⅱ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TUNEL染色法检测,与SAH组比较,CEF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3-MA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SAH组比较,CEF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3-MA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头孢曲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神经细胞自噬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生长因子对比格犬年轻恒牙牙髓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
李文静, 田松波, 程冬梅, 刘从娜, 崔占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75-1079.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8
摘要 ( 411 )   [HTML]( ) PDF(1112KB) ( 128 )  
目的:建立比格犬年轻恒牙根尖周炎模型,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比格犬年轻恒牙牙髓组织再生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只比格犬符合标准的12颗恒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水凝胶组和水凝胶复合NGF组,每组2只犬4颗恒牙。对照组不建模;水凝胶组建立根尖周炎模型,给予单纯水凝胶处理;水凝胶复合NGF组建立根尖周炎模型,给予NGF复合水凝胶处理。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实验牙组织学变化,测定各组实验牙再生组织长入深度和再生组织面积。结果:比格犬年轻恒牙根尖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对照组牙根管内牙髓组织正常,有成纤维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和血管组成;水凝胶组牙根尖部无新形成硬组织,根尖周出现纤维修复;水凝胶复合NGF组牙根管内有新形成的硬组织,可见牙骨质细胞样细胞和牙骨质基质陷窝,根管内可见游离的牙骨质样组织,牙根管内新形成的软组织主要为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水凝胶复合NGF组牙再生组织长入深度和再生组织面积均高于水凝胶组(t=66.261,P<0.01;t=60.363,P<0.01)。结论: NGF具有促进比格犬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牙髓组织再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芩苷对脑小血管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刘恒, 孙凡, 徐倩倩, 高燕军, 马征, 窦志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80-1085.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19
摘要 ( 398 )   [HTML]( ) PDF(1675KB) ( 175 )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脑小血管疾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复制脑小血管疾病大鼠模型,共48只,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50 mg·kg-1)黄芩苷组和高剂量(100 mg·kg-1)黄芩苷组,每组16只,并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n=16)。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各组大鼠分别于制模7、14和28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功能。采用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VEGF和E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VEGF和E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7、14和28d 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7、14和28 d 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组织中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E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大脑海马区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E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可使脑小血管疾病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病理改变减缓,对脑组织认知功能起到修复作用,且可降低脑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增加ES表达水平,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对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张晓璇, 马征, 于宁, 焦光美, 窦志杰, 赵亮, 高燕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86-1091.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0
摘要 ( 582 )   [HTML]( ) PDF(1432KB) ( 244 )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0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每组34只。模型组和丁苯酞组大鼠采用改良Zea-Longa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丁苯酞组大鼠建模后给予丁苯酞(4.5 mg·kg-1)治疗,假手术组大鼠每天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表现,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38、磷酸化p38(p-p38)和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Bcl-2、p38和MAPK m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核和细胞膜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破裂,细胞核固缩;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部分神经细胞结构恢复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P<0.01),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1),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p-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p-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和MAPK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和MAP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蛋白原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于秀艳, 万广财, 孙洪帅, 朱华, 高海燕, 吴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92-1097.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1
摘要 ( 448 )   [HTML]( ) PDF(1408KB) ( 142 )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有关Fib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月。由2名研究员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提取,使用STATA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58 204例患者。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I2=58.4%,P=0.01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Fib高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低总生存期(OS)有关[相对风险比(HR)=1.37,95%置信区间(CI):1.14,1.64,Z=3.36,P=0.001];Fib高表达水平与亚洲组乳腺癌患者低OS有关(HR=1.83,95%CI:1.23,2.72,Z=3.00,P=0.003)。敏感性分析,纳入8项研究结果稳定可信;Begg’s检验,Z=1.61,P=0.108,无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高表达水平的Fib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明显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信息学在三阴性乳腺癌miRNA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
谭琦, 任立群, 张祎冰, 王亚帝, 谷泽慧, 黄鹏, 陈素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098-1105.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2
摘要 ( 630 )   [HTML]( ) PDF(1093KB) ( 206 )  
目的:通过医学癌症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差异表达微小RNA(miRNAs)并预测其靶基因,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寻找TNBC预后相关靶点。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343项关于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关的miRNAs表达数据,筛选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GEO数据库验证miRNAs在TNBC细胞系的26种细胞株中的表达以及TNBC患者经过化疗前后血清中miRNAs的变化;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候选miRNAs的靶基因功能。结果: TCGA数据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iR-21-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邻癌旁组织(logFC=5.557,P<0.01);GEO数据库筛选,miR-21-5p在TNBC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26种TNBC细胞株中超过20种细胞株相对表达水平>70 000,TNBC患者经联合化疗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ogFC=-5.07,P<0.01);GO分析,miR-21-5p主要在DNA复制、转录以及血管重构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KEGG富集分析,miR-21-5p主要通过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通路影响TNBC的发生发展。结论: miR-21-5p在TNBC组织中表达上调,在TNBC进展中发挥正调控作用,可能成为鉴定TNBC相关预后程度的关键生物学标志物。DUSP8等可能作为miR-21-5p的靶基因参与调控TNBC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胡晓, 於秋燕, 徐文, 王春红, 金立方, 金鑫, 李小丰, 王秀丽, 于晓艳, 李景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06-1112.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3
摘要 ( 996 )   [HTML]( ) PDF(1352KB) ( 88 )  
目的:研究JAK2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JAK2V617F突变与MPN临床特征的关联性,阐明其在MPN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70例M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n=6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组(n=88)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n=14),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检测170例MPN患者JAK2V617F突变情况,分析各组内JAK2V617F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是否并发脾肿大和血栓栓塞方面的差别。结果:在170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的总突变率为68.2%(116/170),PV、ET和PMF组的突变率分别为72.1%(49/68)、68.1%(60/88)和50.0%(7/14),PV组患者中的JAK2V617F突变率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与野生型组比较,JAK2V617F突变型PV患者发病年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PT和APTT明显延长(P<0.01),脾肿大发生率升高(P<0.05);JAK2V617F突变型ET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P<0.01),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1),APTT明显延长(P<0.01),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升高(P<0.05);JAK2V617F突变型PMF患者发病年龄增加(P<0.05),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或P<0.01)。与JAK2V617F突变型ET和PMF患者比较,JAK2V617F突变型PV患者APTT明显延长(P<0.05);与JAK2V617F突变型PV和ET患者比较,JAK2V617F突变型PMF患者发病年龄增加及白细胞计数升高(P<0.05)。结论: JAK2V617F突变型MPN患者与野生型患者临床特征明显不同;JAK2V617F突变型MPN患者中PV、ET和PMF临床特征也不尽相同,JAK2V617F突变型PV患者更易发生APTT延长,JAK2V617F突变型PMF患者发病年龄更大且白细胞计数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整体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李敬, 李鹤, 赵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13-1118.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4
摘要 ( 423 )   [HTML]( ) PDF(1303KB) ( 108 )  
目的:研究大连地区不同阶段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缺乏率,阐明血清维生素D水平在CKD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4例肾内科病房确诊为CKD并自愿参加调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肾功能状态进行分期,分为早期(CKD1-2期)组(n=115)、中晚期(CKD3~5期)组(n=131)和透析组(n=38),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和维生素D缺乏率。根据K/DOQI指南,按照血清25(OH) 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96)、维生素D不足组(n=76)和维生素D充足组(n=12),比较各组患者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蛋白(U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血清25(OH) D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指标包括RBC、Hb、Hct、MCV、Cr、PA、Alb和Up;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血清25(OH) D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纳入分析的指标包括Hb、MCV、PA、Alb、Cr和Up。结果:早期组、中晚期组和透析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77.4%、66.4%和52.6%;早期组患者血清25(OH) D水平明显低于中晚期组和透析组(P<0.05);早期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明显高于透析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RBC计数、Hb水平和Hct明显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不足组患者血Cr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Alb和T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Up水平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法,血清25(OH) D水平与患者RBC计数、Hb水平、Hct、MCV、Cr、PA、Alb和T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199,P=0.01;r=0.232,P<0.01;r=0.232,P<0.01;r=0.131,P=0.028;r=0.147,P=0.013;r=0.277,P<0.01;r=0.696,P<0.01;r=0.677,P<0.01),与U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03,P<0.01)。以25(OH) D为因变量,以RBC计数、Hb水平、Hct、MCV、PA、Alb、TP、Cr和U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于Hb与Hct和RBC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974,P<0.01;r=0.943,P<0.01),Alb与TP呈正相关关系(r=0.874,P<0.01),为避免共线性,最后选择Hb、MCV、PA、Alb、Cr和U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lb和Up是25(OH) 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大连地区CKD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在早期CKD患者中尤为明显。过低的血清25(OH) D水平与CKD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尿蛋白丢失有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0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艳军, 曲丹华, 郭昕, 姚燕, 程远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19-1127.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5
摘要 ( 596 )   [HTML]( ) PDF(959KB) ( 78 )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ⅡP)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ⅡP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其他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00例ⅡP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不同特征人群之间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可能影响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饮酒、用力肺活量(FVC)和6 min步行试验(6MWT)是ⅡP患者症状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6MWT是ⅡP患者活动受限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FVC和6MWT是ⅡP患者生活影响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FVC和6MWT是ⅡP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ⅡP患者活动受限较为明显,饮酒、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FVC、6MWT和DLOC是影响ⅡP患者不同维度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菊花骨碎补复合中药制剂联合奥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评价
许立硕, 黄玉, 金权, 刘晨光, 陈飞, 张莉, 马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28-1133.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6
摘要 ( 807 )   [HTML]( ) PDF(2300KB) ( 184 )  
目的:研究野菊花骨碎补复合中药制剂联合奥硝唑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探讨该方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奥硝唑组、中药组和中药联合奥硝唑组(联合组),每组28例。对患牙进行基本牙周治疗(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后,对照组患者采用3%H2O2和0.9%NaCl注射液交替冲洗牙周袋,每周1次;奥硝唑组患者口服奥硝唑,每次1片,每日2次;中药组患者在牙周袋内注射野菊花骨碎补复合中药制剂,使药物溢出至牙龈边缘,每周1次;联合组患者在牙周袋内注射复合中药制剂,同时口服奥硝唑。各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包括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检测治疗1个疗程后各组患者龈沟液(PIS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牙周指数、PISF中TNF-α和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患者PISF中PGE2水平降低(P<0.05);奥硝唑组患者PD和PISF中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mPLI、mSBI、PD和AL,PISF中TNF-α和PGE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奥硝唑组比较,中药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mPLI、mSBI、PD和AL,PISF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患者mPLI、mSBI、PD和AL,PISF中TNF-α和PGE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传统野菊花骨碎补复合中药制剂联合奥硝唑对于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最佳,可改善患者牙周指数,降低患者PISF中的TNF-α和PGE2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对肥胖男性大学生身体成分、心血管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作用
赵军, 梁晋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34-1140.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7
摘要 ( 466 )   [HTML]( ) PDF(1251KB) ( 102 )  
目的:分析12周有氧运动(AE)和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AE+RT)对肥胖男性大学生身体成分、心血管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干预效果,为肥胖男性大学生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36名肥胖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AE组和AE+RT组,每组12名。对照组肥胖男性大学生在整个试验期不进行任何规律的体育运动,AE组和AE+RT组大学生进行每周5次、每次60 min共12周的运动干预。所有受试者在运动干预前和干预后检测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量(FM)、体脂百分比(BF%)、肌肉质量(MM)、腰围(WC)和血清CRP水平,采用心血管功能测试仪评估心脏功能[心率(HR)、每搏心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血管功能[平均收缩压(MSP)、平均舒张压(MDP)、血管弹性扩张系数(VDC)和总周阻阻力(TCR)]和血液黏度(V)。结果:与运动前比较,运动12周后AE组和AE+RT组肥胖男性大学生BW、BMI、FM和BF%明显降低(P<0.05或P<0.01),AE+RT组肥胖男性大学生MM明显增加(P<0.01),WC明显降低(P<0.01)。运动12周后,AE组和AE+RT组肥胖男性大学生HR、MSP、TCR和V较运动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SV和VDC明显增加(P<0.01);AE组肥胖男性大学生运动前后MDP、CO和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AE+RT组肥胖男性大学生运动12周后MDP和血清CRP水平较运动前明显降低(P<0.01),CO明显升高(P<0.01)。与AE组比较,AE+RT组肥胖男性大学生运动12周后FM、BF%、HR、MSP、TCR和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MM、SV和CO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WC、BMI、MDP、VDC和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周AE和AE+RT均可改善肥胖男性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及心血管功能,且AE+RT的效果优于单纯AE,但只有AE+RT可降低血清CRP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
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任芳萍, 蒋延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41-1145.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8
摘要 ( 573 )   [HTML]( ) PDF(1575KB) ( 301 )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阐明雾化吸入NAC作为AECOPD患者常规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NAC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NAC组患者加用雾化吸入NAC,每次0.3 g,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问卷调查(CCQ)评分、静脉皮质醇激素使用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C组患者PaO2改善值明显升高(P=0.033),而PaCO2和肺功能(FEV1和FEV1% pred)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CCQ评分低于对照组,其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和对照组患者静脉皮质醇激素使用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雾化吸入NAC能明显改善老年AECOPD患者PaO2和临床症状,但对肺功能、静脉皮质醇激素使用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重度多根牙牙周炎患者牙周内窥镜下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卢静一, 王雷, 郑义, 任百洁, 王晓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46-1151.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29
摘要 ( 761 )   [HTML]( ) PDF(1852KB) ( 119 )  
目的:观察牙周内窥镜下非手术治疗对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残留中重度牙周袋多根牙的治疗效果,阐明牙周内窥镜在辅助牙周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有127颗多根牙残留中重度牙周袋。对纳入的多根牙行牙周内窥镜辅助下的牙周非手术治疗,采用牙周风险评估(PRA)系统评估牙周风险因素控制状况,采用Florida探针系统检测治疗后患牙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附着丧失(AL)和牙石清除率,观察根分叉病变患牙百分比。结果:牙周内窥镜辅助牙周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牙治疗后风险因素减少,预后较好。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牙的PD值和BOP阳性位点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其中近远中位点的PD值较中央位点的PD值下降更为明显(P<0.01);牙石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Ⅰ度根分叉病变患牙占多根牙总数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但Ⅱ度及以上根分叉病变患牙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残留中重度牙周袋的多根牙行牙周内窥镜下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牙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王爽, 康丽花, 关萌, 王磊, 李贝贝, 赵月, 宋艳秋, 杨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52-1158.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30
摘要 ( 919 )   [HTML]( ) PDF(1551KB) ( 85 )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简称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阐明阿帕替尼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多线治疗进展者,其中三线治疗者5例(20%),四线治疗者7例(28%),五线及以上治疗者13例(52%)。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根据病情及既往用药情况选择化疗方案。阿帕替尼剂量为250~500 mg,每日1次,口服,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发生不良反应为止。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CIST1.1)评价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国家通用研究所毒副反应标准4.0(NCI-CTC4.0)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位治疗线数为五线,总ORR为12%(3/25),CBR为52%(13/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00个月。治疗线数评价,三线治疗的5例患者中,2例疾病稳定(SD),CBR为40%(2/5);四线治疗的7例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2例SD,CBR为57%(4/7);五线及以上治疗的13例患者中,1例PR,6例SD,CBR为54%(7/13)。病理类型评价,三阴型患者中,3例SD,CBR为60%(3/5);12例腔上皮型(Luminal型)患者中,1例PR,2例SD,CBR为25%(3/12);HER-2阳性患者中,1例PR,6例SD,CBR为88%(7/8)。50岁及以上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50岁以下组(P<0.05),其余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之间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多为1或2级,主要表现为乏力、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食欲不振、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其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乏力(80%),其次为低蛋白血症(60%)、手足综合征(60%)和肝功能异常(60%)。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多线治疗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仍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
赵延涛, 王国强, 张帅, 丁颖, 赵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59-1162.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31
摘要 ( 553 )   [HTML]( ) PDF(1354KB) ( 123 )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3例(49眼)3~7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3例(26眼)和治疗组20例(23眼)。对照组患儿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观察2组患儿术后视力,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比较2组患儿术后眼压(IOP)、前房深度、后囊浑浊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随访49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5者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前房深度明显升高(P<0.05),后囊混浊程度明显减轻(P<0.05)。2组患儿IOP及角膜内皮水肿(CE)、前房闪辉(ACF)和前房纤维素样渗出(ACCE)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前房深度和后囊混浊程度,更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重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非腹泻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盛爱芹, 傅海东, 张晨美, 叶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63-1167.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32
摘要 ( 404 )   [HTML]( ) PDF(1308KB) ( 145 )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非腹泻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评估其疗效。方法:选择22例非腹泻相关HU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急性期在使用血浆的同时是否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将患儿分为单纯血浆治疗组(n=11)和血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n=11),分析2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尿色转清时间、血小板及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并收集2组患儿出院后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评估2组患儿的预后。结果:与单纯血浆治疗组比较,血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尿色转清时间和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血浆治疗组有10例患儿顺利完成随访,其中1例患儿遗留高血压后遗症,1例患儿在出院1年后病情复发;血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9例患儿顺利完成随访,其中1例患儿持续尿检异常,并遗留听力受损,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缓慢,其余随访患儿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单纯血浆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0.0%,血浆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8.9%,组间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非腹泻相关HUS的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能缩短患儿的急性期病程,也不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股骨头坏死行双髋关节置换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金堂, 高航, 黄楷甫, 陈青阳, 李叔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68-1172.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33
摘要 ( 689 )   [HTML]( ) PDF(1441KB) ( 87 )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患者行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和转归、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明确诊断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分期为左侧髋关节Ⅳ期、右侧髋关节Ⅲ期,患者双髋关节疼痛,活动严重受限。入院完善术前实验室检查,经血液科(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和环孢素浓度)和麻醉科会诊,决定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1天即可下地,拄双拐辅助行走,围手术期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恢复良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骨盆正位X线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良好,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上颌第二磨牙牙内陷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胡雪, 李天博, 李雪洋, 王倩, 张颖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73-1176.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34
摘要 ( 610 )   [HTML]( ) PDF(1663KB) ( 126 )  
目的:探讨上颌第二磨牙牙内陷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罕见牙内陷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例牙内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资料,分析磨牙区牙内陷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28岁,因发现右上后牙有洞6个月来本院就诊。专科检查可见17面平龈,牙冠巨大,面正中见凹陷及龋坏,未达髓腔,影像学检查可见17面类牙釉质密度影像向根方凹陷,深度约7.7mm,确诊为牙内陷。初诊时去除腐质,采用安抚治疗,复诊时发现患牙仍有自发痛,且未能解决食物嵌塞痛,考虑到术后恢复效果不佳,故患者同意拔除患牙。离体牙做病理磨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内陷处牙釉质及牙本质结构异常。结论:发生于磨牙区的牙内陷患者较为罕见,诊疗过程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疾病类型及治疗计划,建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牙应及时拔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学
一种高效稳定的磷酸钙转染293T细胞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华进, 程志彬, 林春霖, 戴起宝, 朱广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77-1181.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35
摘要 ( 727 )   [HTML]( ) PDF(1579KB) ( 165 )  
目的:探讨2种磷酸钙转染法转染293T细胞的效果,建立一种实现高效稳定磷酸钙转染293T细胞的方法。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采用2种磷酸钙转染方法(传统磷酸钙转染法和改良磷酸钙转染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2种磷酸钙转染方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 mRNA和fl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传统磷酸钙转染法比较,改良磷酸钙转染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24和48 h后的转染效率明显升高(P<0.01);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传统转染方法比较,磷酸钙转染改良法转染pCDH-GFP-3xflag-TRAF6质粒进入293T细胞24和48 h后,TRAF6 mRNA和flag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改良磷酸钙转染方法是一种高效、稳定的DNA转染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朱亚香, 赵帅林, 杨关印, 高宝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82-1187.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36
摘要 ( 511 )   [HTML]( ) PDF(1238KB) ( 165 )  
早期预测、发现和治疗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对于改善移植肾存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方法均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生物学标记物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本文分别总结了移植前生物学标记物如可溶性CD30(sCD30)、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等与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同时对于移植后生物学标记物,从蛋白质组学方面阐述连接蛋白(TTN)、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等一系列分子在移植肾排斥反应背景下的变化,并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阐述器官移植临床试验-04(CTOT-04)研究中用以甄别及监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 mRNA等基因信号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9(IP-9) mRNA对于急性排斥的预测价值。本文分析miR-210、miR-223和miRNA 10a等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介绍美国国立卫生院儿童肾移植中应用或撤除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研究01(SNS01)研究中基因集DUSP1、PBEF1、PSEN1、MAPK9和NKTR在鉴别移植物急性排斥中的作用,阐述kSORT联合IFNγELISPOT检测以及tCRM评分模型在预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及TruGraf在监测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现就近年来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及时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评估抗排斥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的研究进展
牛想娥, 张琦, 余静, 蔺文燕, 刘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5):  1188-1192.  DOI: 10.13481/j.1671-587x.20190537
摘要 ( 483 )   [HTML]( ) PDF(1990KB) ( 156 )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是CTRP家族成员中一个新发现的脂肪因子,主要表达于大脑和脂肪组织,以三聚体作为基本结构单元发挥生物学功能。CTRP13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其基因表达和血清水平受饮食、代谢状况以及激素的调节,参与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此外,CTRP13可作为一种新型厌食信号调节食物摄取和体质量。CTRP13在代谢紊乱(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对CTRP13的分子结构与聚合形式、组织分布与表达调控、主要生物学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