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08年, 第3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11-26
院士论坛
地下热流系统及其开发工程配置--以河南省开封市区为例
林学钰, 王心义, 廖资生
J4. 2008 (6):  913-0919. 
摘要 ( 1305 )   [HTML] ( )
河南省开封地区在地下300~1 600 m松散沉积物内,广泛分布低温(25~67 ℃)地下热水。根据区内50眼地热井(井深440~1 580 m)资料,可分为6个亚热储层,并设计了各亚热储层的合理开发工程配置方案,以改进目前仅按用水需要的地热井布局。按照该设计方案,可使现状地热井的单井出水量平均增幅达到500~600 m3/d (80 m设计降深,除最深部亚热储层为14 m3/d外);现有49眼地热井的总出水量可由目前的43 224.0 m3/d增加到设计开发工程配置方案下的150 744.0 m3/d(110眼井)。通过模拟预报,研究区内地下热流系统在20 a开采期内,其水温变化很小,可以保证稳定、持续开采的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与资源
山东招远灵山沟金矿床金矿化空间定位机制
孙丰月,于晓飞,冯占山,李延军
J4. 2008 (6):  920-0925. 
摘要 ( 1660 )   [HTML] ( )
通过对灵山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构造组合特征研究表明,灵山沟金矿控矿构造组合样式为“结环”状,是主、次级断裂组合控矿,即灵山-北截断裂与其次级断裂构成的结环控制了灵山沟金矿的产出;同时研究了该金矿工业矿体的空间定位机制,建立了灵山沟金矿不同深度上工业矿体分别受灵北断裂(F1)和其次级断裂(F5)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以及热液上升通道控制的空间定位机制,从而解释了同一矿区存在产状明显不同的两类矿体的原因,为矿区及外围开展矿体定位预测和进一步预测找矿提供有益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德尔特油田贝16断块兴安岭群沉积特征与储层非均质性
徐振中,姚 军,王夕宾,张荻楠
J4. 2008 (6):  926-0932. 
摘要 ( 1630 )   [HTML] ( )
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苏德尔特油田贝16断块兴安岭群储层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它们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兴安岭群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的沉积,其中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不等粒砂岩及粗砂岩储层物性最好,河口坝中粒砂岩次之,远砂坝粉砂岩最差;除了Ⅱ油组以外,其它油层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应当根据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强弱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东胜地区地温场对比
于 强,任战利
J4. 2008 (6):  933-0936. 
摘要 ( 1303 )   [HTML] ( )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东胜铀矿区分别处于盆地南部渭北隆起的北侧边缘和盆地北部伊盟隆起的东部,赋矿层位都是中侏罗统直罗组。盆地南、北铀矿区在现今地温场及古地温场都存在明显差异,南部现今大地热值及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北部。对于下侏罗统延安组和石炭-二叠系煤层,黄陵地区镜质体反射率都高于东胜地区。通过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得出同一埋深的一套地层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和对应的古地温梯度也有南部高于北部的现象。由于早白垩世后期盆地普遍整体抬升使得现今地温相对古地温降低,南部黄陵地区抬升剥蚀量大于北部东胜地区,导致古、今地温差异也大于后者。盆地南部庆阳-富县一带局部构造热运动,导致南部异常地温场的形成,使得南部热演化程度高于北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
刘宗堡,马世忠,吕延防,马仲尊,谭伟雄
J4. 2008 (6):  937-0945. 
摘要 ( 1692 )   [HTML] ( )
利用4 079口测井曲线、10口井岩心,结合开发井初期产能数据,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史、古构造演化史、油气运聚场、储层沉积特征和油水分布规律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识如下: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下伏青山口组二+三段源岩,油气初始运移时期为嫩江组末期,成藏关键时期为明水组末期;总结出葡萄花油层顶面古构造演化的4个阶段,油气运移时期向凹陷中心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轴线为古油气主要运移方向,油气运移方向呈“旋转式”变化,即嫩江组末期的北西向转变为明水组末期的近东西向;葡萄花油层为单一北部物源,发育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成因的大量密集且水下延伸较远的分流河道砂体,北西向展布的河道砂体与断层组合构成了油气侧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开发井初期产能数据和圈闭精细解剖表明,油水分布受局部构造控制,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2种成藏模式:继承性鼻状构造控油和凹陷平缓斜坡区反向正断层下降盘泥岩遮挡成藏模式;并在研究区刻画出101个有利钻井圈闭,预测新增石油储量2 800×104 t,为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下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泊水体温度与古气候温度估算
申家年,王庆红,何江林,卢双舫
J4. 2008 (6):  946-0952. 
摘要 ( 1815 )   [HTML] ( )
湖泊沉积物沉积的第一场所是湖底,湖底温度的高低影响沉积有机质的保存,也影响湖底下部地层的温度。了解古水体温度尤其是古水底温度情况成为评估松辽盆地白垩系生物气勘探前景的必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已有的古气候研究成果与现今气候对比,得出白垩纪松辽盆地年平均气温约为14~24 ℃。再根据水库温度的计算方法和利用已有的古纬度及古水深的研究成果计算得出,白垩纪松辽盆地古湖盆水体表面温度为17~25 ℃;水深大于20 m的深湖区,水底温度为6.2~12.5 ℃;湖底最深处温度为4.0~11.3 ℃;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湖水分层明显,湖底温度季节性变化很小且温度较低,约为8 ℃。湖底的低温对松辽盆地白垩纪生物气勘探是有利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徐波,孙卫
J4. 2008 (6):  953-0958. 
摘要 ( 2042 )   [HTML] ( )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本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但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2流体对岩屑长石砂岩改造作用的实验
曲希玉,刘立,马瑞,胡大千,陈雪,王彦明
J4. 2008 (6):  959-0964. 
摘要 ( 1713 )   [HTML] ( )
通过密闭容器中CO2-H2O-砂岩体系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CO2流体对岩屑长石砂岩成分的改造。反应后溶液中总矿化度的变化、样品质量的损失及扫描电镜(SEM)的观察结果表明:长石、方解石和石英的溶蚀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O2流体对岩屑长石砂岩的溶蚀作用与温度正相关;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00℃和300℃时样品表面均有一种未知的铝硅酸盐矿物生成,并通过反应液的pH值及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解释了CO2流体-砂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矿物溶解、沉淀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敦密断裂带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孙晓猛,刘永江,孙庆春,韩国卿,王书琴,王英德
J4. 2008 (6):  965-0972. 
摘要 ( 1510 )   [HTML] ( )
敦密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北段最重要的分支,其大规模左旋走滑剪切时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密山县知一镇附近的敦密韧性剪切带为左旋剪切带,变形温度约450~650 ℃。在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获得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值为(161±3) Ma,结合完达山地体的走滑拼贴时代,认为敦密断裂带在中侏罗世末期发生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年代学数据反映了在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活动期间,郯庐断裂被利用而再次发生左旋走滑,并向北扩展到东北地区。敦密断裂走滑运动时代与完达山地体的走滑-拼贴增生时代吻合,两者是相同大地构造背景中的产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藏北比如县玛双布上三叠统波里拉组震积事件沉积的发现及意义
李尚林,王根厚,马伯永,杨文瑞,赵文涛,廖蕾
J4. 2008 (6):  973-0979. 
摘要 ( 1553 )   [HTML] ( )
藏北比如县玛双布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发育震积岩(A)、海啸岩(B)及背景沉积(C)3个沉积单元。它们组成A-B-C, A-C,B-C等3种类型的沉积序列。这些沉积序列分别代表地震-海啸-背景沉积(地震引发海啸)、地震-背景沉积(地震未引发海啸)、海啸-背景沉积(远离地震中心)的事件沉积序列。波里拉组地震事件沉积是特提斯洋进一步扩张的前兆和裂解的标志,也是劳亚-泛华夏大陆裂解的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西准噶尔恰其海后碰撞花岗岩
谭 绿 贵
J4. 2008 (6):  980-0987. 
摘要 ( 1559 )   [HTML] ( )
恰其海地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的丰县,其岩体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北缘。岩性主要为肉红色中粗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其次为黑云母花岗岩;其岩石地球化学判别为A2型花岗岩,即侵位于板块主碰撞后或后碰撞期的张性构造环境中。恰其海碱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的结果为(290.7 ± 9.3) Ma(1σ),为早二叠世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显示恰其海区域就此进入后碰撞阶段伸展构造环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化石角质层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
续颜
J4. 2008 (6):  988-0991. 
摘要 ( 1267 )   [HTML] ( )
简要介绍了植物化石角质层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抽提和超声抽提等方法提取出吉林长白八道沟中新世硅藻土中的植物化石角质层和德国Schrotzburg中新世植物化石角质层的溶解有机质,并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分析等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物中只含有少量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植物化石角质层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采样和化学处理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同时应考虑岩相及岩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
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
胡继华,张延军,于子望,吴刚,杨潇瀛,倪福全
J4. 2008 (6):  992-0998. 
摘要 ( 1667 )   [HTML] ( )
利用含水层储能的一般特点,提出流贯通;分析流贯通和热贯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并基于地下水水热运移的基本原理,建立地下水流动和热量输运的耦合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沈阳某场地水源热泵工程的运行进行流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产生流贯通的依据,即利用水力坡度定量的判断流贯通发生与否;当水力坡度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时,认为含水层出现流贯通;进而研究抽、灌量对流贯通的影响,发现抽、灌量越大,则出现流贯通时间越短;而大量的抽、灌量更容易发生流贯通,进而会引起热贯通的发生。在实际工程中可降低抽、灌水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提高抽、灌井的间距,并可在抽、灌井运行一个周期后调整抽灌井位置,以减少热贯通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距离判别法在公路隧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王吉亮,陈剑平,杨静
J4. 2008 (6):  999-1004. 
摘要 ( 1459 )   [HTML] ( )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隧道围岩类别判定问题中,结合前人研究经验,选用隧道洞室围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σc、节理平均间距d、岩石质量指标RQD、地下水情况作为围岩类别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因子,以前人实际工程中公路隧道围岩实测数据资料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围岩类别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采用回判估计方法对判别结果进行验证,误判率为零,将对样本数据的回判结果与前人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判别结果对比,判别结果一致。运用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对浙江省诸永高速公路枫树岭隧道围岩类别情况进行判别,将所选洞段围岩情况判定为Ⅳ类,与规范方法判定结果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隧道围岩压力的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
秦胜伍,陈剑平
J4. 2008 (6):  1005-1009. 
摘要 ( 1556 )   [HTML] ( )
围岩压力是隧道开挖后重要的反馈信息之一,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围岩压力监测数据是一个不平稳的时间序列,包括趋势项和随机项。采用BP网络对不平稳时间序列进行数据拟合,处理趋势部分,利用ARMA模型处理随机部分。结合累进算法,对浙江某新建隧道围岩压力进行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最大相对误差为3.73%,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当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小波降噪的隧道围岩监测数据分析
张鹏,李献勇,陈剑平
J4. 2008 (6):  1010-1014. 
摘要 ( 1677 )   [HTML] ( )
隧道围岩监测数据中含有大量的随机误差,为了消除或削弱随机误差的干扰,通常对观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利用小波降噪技术,以某隧道的围岩监测数据为例,选择了db3小波函数和heursure软阈值对围岩接触压力进行降噪处理,并用5-15-1BP神经网络对降噪前后的结果进行了预测比较,训练步数分别为2 448步和450步,未降噪的围岩压力预测的误差总体上要比降噪后的误差大。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小波去噪合理有效,能够敏感识别观测噪声和有用信息,适合于隧道围岩监测的数据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仿生孕镶金刚石钻头高效碎岩机理
徐良,孙友宏,高科
J4. 2008 (6):  1015-1019. 
摘要 ( 1364 )   [HTML] ( )
将仿生学的非光滑原理应用到孕镶金刚石钻头的设计中,研制出新型的仿生孕镶金刚石钻头,比普通金刚石钻头钻进时效提高了30%~80%。仿生钻头破碎岩石后岩粉的颗粒比普通钻头破碎的岩粉颗粒大,可节省能量消耗,提高破碎效率;仿生非光滑表面使得钻头唇面的比压增加,有利于钻头的锐化,从而提高了时效;另外非光滑表面改善了钻头和岩石的冷却条件,因此提高了金刚石钻头的钻进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处理/复合水解酸化/复合好氧氧化工艺处理综合制药废水
张兰英, 刘峰, 刘娜
J4. 2008 (6):  1020-1026. 
摘要 ( 1250 )   [HTML] ( )
针对传统水解酸化和好氧氧化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对水解酸化工艺及好氧氧化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并针对东北制药集团制药废水水质特征,设计开发了预处理+复合水解酸化+复合好氧氧化的生物处理技术。工程设计规模为30 000 m3/d,两年的运行结果表明,此工艺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当平均进水浓度COD为3 600 mg/L、BOD5为1 000 mg/L、SS为450 mg/L时,平均出水浓度COD≤300 mg/L、BOD5≤100 mg/L、SS≤50 mg/L,达到了国家城市排水三级标准医药企业污水排放标准(COD300 mg/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下固定化微生物降解水体中阿特拉津的效果
刘虹,张兰英,刘娜,刘鹏
J4. 2008 (6):  1027-1031. 
摘要 ( 1515 )   [HTML] ( )
针对低浓度阿特拉津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于低温(10 ℃)条件下(考虑其在地下水或寒冷地区地表水污染中的应用),筛选的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优势菌株--4株菌W2、L1、L2、N8的混合菌(1∶1∶1∶1),采用吸附固定技术对其进行固定,选取最佳微生物固体载体--活性炭,并筛选出其最佳固定化条件:活性炭粒径为0.5~1 mm、pH=8。在此条件下,对固定化与悬浮态菌体处理阿特拉津的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混合菌的降解率在6 d内即达到了99.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气带介质截留不同龄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
周睿,赵勇胜,吴倩芳,李红顺,任何军,屈智慧
J4. 2008 (6):  1032-1036. 
摘要 ( 1448 )   [HTML] ( )
从渗滤液场龄和包气带岩性两方面着手,研究了不同岩性包气带介质对不同场龄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截留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新渗滤液经过以细砂、亚粘土为介质的包气带后,细砂和亚粘土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从0.70%和0.87%增大至0.80%和1.00%以上,而老渗滤液使细砂和亚粘土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降至0.70%和0.50%以下。新渗滤液经过包气带后,包气带介质中有机物的含量增大,而老渗滤液使包气带介质中有机物的含量降低,亚粘土较细砂更容易受到渗滤液污染的影响。即渗滤液性质对包气带介质中有机物含量具有方向性的影响作用,而包气带介质亚粘土比细砂更容易放大这种作用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聚类与3S耦合方法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
汤洁,吕川,李昭阳,王晨野,张景成,李海毅
J4. 2008 (6):  1037-1043. 
摘要 ( 1849 )   [HTML] ( )
以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脆弱带的特点,借助3S技术对1989、2000和2004年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空间信息指标,建立基于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由21项因子组成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聚类动态模型对吉林省大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Arcmap软件绘数字化图。结果表明,大安市1989-2004年各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不断恶化趋势,到2004年已有近1/3的乡镇处于Ⅴ级(劣),气候、地质条件、人类对资源过量开发是其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的吉林省农业生态适宜度评价
路鹏,刘万崧,杨长保,陈圣波,周云轩
J4. 2008 (6):  1044-1048. 
摘要 ( 1555 )   [HTML] ( )
依据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原理,利用GIS技术及前人经验,配合实地调查,收集到1975-2004年吉林省各地的降水、气温、土壤等数据,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情况,组织专家为评价因子给分,并通过模糊数学,计算各地区适宜度。研究表明:玉米的最佳适宜区在吉林省的中部和南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中部,吉林市、辽源等地;次适宜区集中在吉林省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延边、白山大部分地区;非适宜区主要在吉林省西北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基于小波分析的重磁数据求导方法及应用
方东红, 曾昭发,陈家林
J4. 2008 (6):  1049-1054. 
摘要 ( 1802 )   [HTML] ( )
在双正交小波分析下,实现了重磁异常数据高精度的导数计算。该算法是在小波分析得到的系数基础上,采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噪声的估计,根据获得参数分别进行去噪处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算法的计算效率高,计算的结果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完成导数处理,结果对地质填图中地质体边界的划分和磁性地层参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采用基于导数的位场数据反演解释方法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数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二次场二维起伏地形MT有限元数值模拟
赵广茂,李桐林,王大勇,李建平
J4. 2008 (6):  1055-1059. 
摘要 ( 1693 )   [HTML] ( )
通过计算二次场来进行二维大地电磁数值模拟;导出了二维大地电磁二次场的微分方程,利用有限单元法来解微分方程;对矩形网格进行对角线的二次剖分,更容易且真实地模拟起伏地形。对几个典型模型进行了试算,与前人总场法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两者视电阻率曲线一致,证明本文算法是正确的;通过2个简单的算例说明复杂地表下2种极化模式的MT观测资料都有明显的异常,视电阻率在TM模式下比TE模式更易受地形影响,TE模式下视电阻率曲线形态与地形呈“正相关”,TM模式下反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EM拟地震成像法在漠河地区探测永久冻土层的应用
韩江涛,刘国兴,唐君辉
J4. 2008 (6):  1060-1064. 
摘要 ( 1697 )   [HTML] ( )
利用瞬变电磁法(TEM)研究永久冻土层的分布规律,为中国东北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调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采用拟地震成像法反演瞬变电磁法野外数据,有效地划分出反射界面和电性层位,成功地推断出漠河地区永久冻土层的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漠河SN(2)测线永久冻土发育良好,厚度较大,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直流电测深法揭示的结果相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纵波频谱特征与裂缝带关系初探--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中的应用
王祝文,刘菁华,聂春燕
J4. 2008 (6):  1065-1069. 
摘要 ( 1462 )   [HTML] ( )
裂缝带的识别和判断,对于实现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研究目标,为地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井中物性参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阵列声波测井的纵波频谱参数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可能。通过对纵波频谱特征的分析得到这样的认识:对于断裂构造,纵波的频谱特征有着明显的变化,如纵波的主频位置向低频偏移,在低频位置上其幅度(能量)急剧地增大,与上下未破碎的岩层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通过这些明显的特征,可以很好地识别和判断构造破碎带。利用主峰位置漂移、主峰幅度、主峰的半幅值高宽、主峰的能量这几个参数,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裂缝带进行了识别和判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均匀月壤介质的被动微波辐射传输模拟
孟治国,陈圣波,刘财,杜晓娟,吕航
J4. 2008 (6):  1070-1074. 
摘要 ( 2189 )   [HTML] ( )
基于非均匀月壤物理模型和辐射传输方程,模拟月壤介质中的微波辐射传输特性,探讨频率、月壤厚度等与月表亮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频段,月壤微波辐射亮温的动态变化范围较大,可探测的月壤厚度大,3 GHz时的最大可探测月壤厚度达12.4 m;在高频段对应的可探测月壤厚度较小,特别是从50 GHz往后的频率段内,最大可探测月壤厚度均小于2 m。不同频率的亮温-厚度变化曲线没有交叉点,且频率越高,所能探测的月壤厚度越小。根据模拟结果,建立了月壤厚度与亮温的查找表。基于查找表,利用单个波段的亮温数据即可得到月壤厚度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NCEP数据分析新疆于田地震前异常增温
秦凯,王斌,郭广猛,杨杰
J4. 2008 (6):  1075-1080. 
摘要 ( 1637 )   [HTML] ( )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为监测地震异常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分析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7.3级地震前一个月的NCEP数据,发现2月18日06时(UTCS世界标准时间)在震中附近的断层带上出现温度异常,随后异常持续并向震中位置靠近。20日18时,异常区域完全覆盖震中位置,增温幅度达到7 K。21日12时异常结束。分析表明:温度异常区域与断层分布具有一致性,增温中心对应未来震中位置,增温幅度和发震震级可能存在对应关系,这对预测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识别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基于概率神经网络方法
郝立波, 蒋艳明,陆继龙,孙淑梅,白荣杰
J4. 2008 (6):  1081-1084. 
摘要 ( 1462 )   [HTML] ( )
针对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类型问题,提出了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分类识别模型,并给出地球化学特征指标选取、指标归一化、神经网络设置和训练的具体方法、步骤。在吉林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应用表明,该方法识别出8类不同成因的第四纪沉积物,较好地解决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归属问题。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对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的识别能力远高于常规多元统计方法,且结构简单、训练快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