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影响因子
获奖情况
收录情况
编辑部简介
编委会
征稿征订
征稿简则
征订说明
联系我们
知网入口
English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协议
作者登录
学科代码
中图分类号
写作规范
中英摘要
关键词
引言内容
正文内容
结论内容
参考文献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08年, 第3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9-26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地质与资源
Select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沉积特征与油气资源
张兴洲,周建波,迟效国,王成文,胡大千
J4. 2008 (
5
): 719-0725.
摘要
(
2025
)
[
HTML
] (
)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一直被认为是海西期褶皱带或碰撞造山带,长期以来它被作为中、新生代盆地的变质结晶基底成为油气勘查的禁区。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各地块在500 Ma左右发生一次重要的陆壳固结事件;泥盆-早石炭世东北各地块沿嫩江-扎赉特一线拼合形成统一的复合地块(佳木斯-兴蒙地块)。晚古生界是复合地块基底之上的第一个具有区域性分布的准盖层沉积;晚古生界以海相沉积为主,化石丰富,保存完好,岩石没有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其主体处于高级成岩阶段;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主体形成于中生代(220~180 Ma),而不是海西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晚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是一个规模巨大、南与古亚洲洋相连的海相沉积盆地,以松辽和二连为代表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是在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背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晚古生界不是松辽盆地和二连盆地的变质结晶基底,它们是一种叠合盆地关系。鉴于晚古生界潜在的烃源岩发育和叠合盆地特点,东北地区晚古生界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应成为深部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新层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天然气动态机制及深部气源
马志红, 王连生, 郭占谦, 刘立,李福来
J4. 2008 (
5
): 726-0730.
摘要
(
1699
)
[
HTML
] (
)
位于大庆长垣的喇、萨、杏油田气油比持续升高,且气油比、CH
4
含量(干燥系数)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油田唯一的气顶并不位于构造的最高部位,天然气中CO
2
碳同位素值显示为基底碳酸岩热解成因。这些现象表明长垣内部天然气处于非稳定状态,长垣天然气的变化与深部气有关。深部气首先进入长垣北端的喇嘛甸构造,再依次向南部的萨尔图、杏树岗构造推进,形成了长垣天然气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大庆长垣深部有一个巨大的气田,它不断地向长垣补充着天然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脉状金矿定位预测的关键--主控矿因素分析
李绪俊,郗爱华,陈 静
J4. 2008 (
5
): 731-0737.
摘要
(
1600
)
[
HTML
] (
)
华北地台3个脉状金矿矿床(体)定位预测的实例说明,主控矿因素在矿床(体)定位预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战略”指向作用。内蒙古赤峰热水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宽缓闪长玢岩脉,其上方约100~300 m范围内为工业矿脉集中产出的部位,控制了主要矿脉群和工业矿体的空间分布。山东招远界河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位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与玲珑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的断裂交汇部位(构造结环)。山东平度旧店金矿的主控矿因素则为北西向硅化带,主要的含矿石英脉均分布于其两侧约2 km范围以内。确定主控矿因素是矿床定位预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矿山资料二次开发、详尽的矿床地质研究以及物化探资料的综合利用是确定主控矿因素的主要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MRAS的证据权重法在香格里拉地区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薛顺荣,肖克炎,丁建华
J4. 2008 (
5
): 738-0744.
摘要
(
1522
)
[
HTML
] (
)
在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以普朗斑岩型铜矿为主的典型矿床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香格里拉地区已知矿床点与区域地质、重力、航磁、水系沉积物、重砂和遥感等数据资料再次处理及与解译成果的空间关联分析,确定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以此为依据提取和构置各类地学综合成矿信息预测变量。基于MRAS证据权重法,以2 km×2 km网格单元计算得到的后验概率,最大值与最小值4级优选分级评价了研究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A、B、C 3个级别的找矿预测远景区。结果显示,普朗特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夕卡岩-斑岩型铜矿,目前已取得重要找矿进展的松诺、欠虽、亚杂等铜多金属矿床点和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拉巴铜矿点均落在A级远景区。这表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图直观表达了香格里拉地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总体找矿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利用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
解 伟,赵 蕾,孙 卫,付晓燕
J4. 2008 (
5
): 745-0748.
摘要
(
1662
)
[
HTML
] (
)
采用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测得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
2
储层26块样品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以及在不同注入倍数、不同注入压力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和驱油效率,以此参数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将样品划分为E类、G类和M类3类流动单元。结合试验动态观察和数据分析,不同流动单元类型有着不同的渗流通道、驱替方式、驱油效率以及压力对驱油效率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多参数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W93井区为例
康立明,任战利
J4. 2008 (
5
): 749-0756.
摘要
(
1817
)
[
HTML
] (
)
多参数识别是流动单元研究的发展方向,判别参数选择是多参数识别流动单元的关键。以鄂尔多斯盆地W93井区延长组长6河流相储层为例,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对表征储层的11项属性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能力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选取渗透率、有效厚度、渗流系数、储能系数、流动层指数、油藏品质指数6项参数作为W93井区流动单元判别参数,建立了流动单元判别函数,研究了各油层组流动单元特征。研究表明,本区的河流相储层可以划分为为A、B、C、D 4类流动单元,分别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微相中。不同的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因此油田开发生产中应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复杂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Es
3
3
段为例
李军辉,柳成志,卢双舫,张君龙,孙海雷,郑景发
J4. 2008 (
5
): 757-0764.
摘要
(
1643
)
[
HTML
] (
)
以岩心、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曲线等资料为基础,对沈84-安12块Es
3
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松辽盆地北部嫩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
王国民,付 广,庚 琪
J4. 2008 (
5
): 765-0770.
摘要
(
1971
)
[
HTML
] (
)
利用声波时差随埋深的变化及等效深度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嫩一段泥岩超压大小、分布特征及形成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普遍的超压高值区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最大值可达到9 MPa以上;主要形成于明二段沉积时期,之后超压值逐渐增大,在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曾因T
1
断裂活动释放,超压值降低。根据超压形成演化过程和源岩生排烃史研究得到:①嫩一段源岩主要排烃期为古近系沉积末期;②嫩一段源岩排出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最大可达190 m左右,在大庆长垣、三肇凹陷、齐家-古龙凹陷、龙虎泡阶地和明水阶地等大部分地区均可向下伏萨尔图油层中进行“倒灌”运移,仅在局部地区油气可“倒灌”运移进入葡萄花油层;③超压形成时期早于大量排烃期,对于封闭其油气是有利的;④嫩一段泥岩超压自形成后,虽在明水末期和古近系末期曾发生释放超压降低,但封闭能力逐渐增强至今。这些条件应是松辽盆地北部萨尔图、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与分布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大兴安岭东南坡新生代隆升及地貌演化的裂变径迹研究
方石, 刘招君,黄湘通,郭巍,刘志强
J4. 2008 (
5
): 771-0776.
摘要
(
1509
)
[
HTML
] (
)
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揭示了新生代时期大兴安岭东南坡平均隆升速率为29.68 m/Ma,大约隆升了1 944 m,平均降温103.50 ℃,平均地温梯度为53.24 ℃/km。在时间上,其隆升剥蚀具有明显的幕式特点,5次低速和4次高速隆升相间分布。其中,4个高速隆升期分别是距今56.44~49.65 Ma、40.40~31.80 Ma、25.00~17.91 Ma、11.72~4.45 Ma。在空间上,隆升存在差异,根据其隆升剥蚀情况,可将新生代大兴安岭东南坡的地貌演化分为4个阶段:(1)距今65.50~56.44 Ma为以FT4为分隔点的定点分隔型地貌;(2)56.44~40.40 Ma为挠曲下降型地貌;(3)40.40~8.00 Ma为以FT1为分隔点的定点分隔型地貌;(4)8.00~0.00 Ma为以FT7为分隔点的定点分隔型地貌。在总体隆升的高速期,地貌类型发生转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变形角闪质岩石流动变形及其意义--以辽东古元古宙褶皱带变形斜长角闪岩为例
关会梅,刘俊来,赵胜金
J4. 2008 (
5
): 777-0783.
摘要
(
1772
)
[
HTML
] (
)
通过显微和亚微分析揭示出辽东地区3种变形特点的角闪质岩石(片麻状斜长角闪岩、条带状斜长角闪岩和糜棱状斜长角闪岩)具有差异的显微及亚微构造。通过地质温压计计算,3种斜长角闪岩及其原岩的形成与变形温压条件具有从升温升压经降温升压到降温降压的变化规律(片麻状斜长角闪岩:597.0 ℃,0.536 GPa;条带状斜长角闪岩:617.3 ℃,0.455 GPa;糜棱状斜长角闪岩:558.8 ℃,0.514 GPa)。从其趋势和规律,结合显微构造分析,3种岩石是同一期变形不同阶段的产物。在递进变形作用过程中,塑性变形是斜长角闪岩流动和蠕变的主要机制。结合前人的实验变形结果,修正了大陆岩石圈结构模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赣杭构造带中西段中生代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
齐有强,胡瑞忠,刘燊,戚华文,冯彩霞
J4. 2008 (
5
): 784-0794.
摘要
(
1693
)
[
HTML
] (
)
赣杭构造带中西段发育的基性脉岩以辉绿岩为主,SiO
2
质量分数为46.88%~53.69%,从西段至中段总体显示亚碱性至碱性的变化规律。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稀土元素总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即呈中段(广丰)-中西段交接部(余江、东乡)-西段(永丰、峡江)的递减趋势。西段永丰地区有明显的负Eu异常。Sr、Nd同位素变化比较大((
87
Sr/
86
Sr)
i
为0.704 635~0.708 769, (
143
Nd/
144
Nd)
i
为0.512 173~0.512 758,ε
Nd
(t)为-6.8~+5.6),暗示其源区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具体表现为中西段结合部(东乡、余江)及西段(峡江)为亏损地幔,而西段(永丰)和中段(广丰)为偏向EMⅡ型富集地幔来源。基性脉岩总体表现为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西段(永丰)受到较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影响。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下产生的弧后拉张作用以及造成的构造带重新活化作用对基性脉岩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地区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主要与流体对岩浆源区交代程度的不同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青藏高原锡铁山-格尔木-亚东剖面地温分布特征
翟利剑,包汇慧,毕思文
J4. 2008 (
5
): 801-0805.
摘要
(
1531
)
[
HTML
] (
)
以青藏高原锡铁山-格尔木-亚东剖面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结果表明,除北部柴达木地块地温高出其它地块外,该剖面总体上呈现出青藏高原各地块地温状况南高北低的现象:以拉萨-冈底斯地块的地温为最高,其次为喜马拉雅地块,北部的羌塘地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昆仑地块的地温依次降低。测量结果较好地对应于各地块及断裂带的划分,断裂带温度明显高出相邻低温地块温度,并且以狮泉河-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为最高。该试验方法较好地反映了青藏高原热活动状况,为青藏高原热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特征
靳春胜,张立原,韩家懋,刘东生
J4. 2008 (
5
): 801-0805.
摘要
(
1621
)
[
HTML
] (
)
通过洛川剖面和白草塬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序列的建立,对比磁化率、粒度及深海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六盘山东西两侧不同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具有不同的容重值,其成因亦不同。六盘山以东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值受成壤作用影响,主要由夏季风控制;而六盘山以西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沉积物粒度影响,主要受冬季风控制。并且在空间上自黄土高原西北向东南容重值呈变大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
Select
黑河流域水资源系统演变和人类活动影响
刘少玉,张光辉,张翠云,周晓妮
J4. 2008 (
5
): 806-0812.
摘要
(
1614
)
[
HTML
] (
)
黑河流域降水集中于山区,平原稀少。50多年来,除了20世纪70-80年代上游的中东部地区降水偏多外,其它区域为正常变化;蒸发量从山区向平原逐渐增大,除了中游蒸发量显示稳定变化外,山区和下游区表现为减少趋势;黑河多年出山径流量呈现稳定变化,但在中下游盆地间的正义峡水文站,径流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减少过程:这是受到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补给量减少和水位下降的影响,主要是中游地区人口数量增多、大规模扩耕灌溉和水工建设作用的结果。计算表明,人类活动影响强度:20世纪50年代占18%,60-70年代占28%,80-90年代占54%;上游占1%,中游占87%,下游占12%。这说明黑河中游80-90年代是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达到最大的地区。因此,提出了充分认识流域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性,约束人类活动的影响,均衡保护利用流域水资源的有关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生态补水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张树军,赵峰,罗陶露,姚文峰,边境
J4. 2008 (
5
): 813-0819.
摘要
(
1463
)
[
HTML
] (
)
在完成黑河流域补水工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生态补水进行深入探究,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资源价值效益几方面,建立了生态补水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生物生产力指标和抗逆力指标;经济效益指标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进行评估;社会效益指标为人口承载力和社会福利的改变,采用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进行评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史彦新,张青,孟宪玮
J4. 2008 (
5
): 820-0824.
摘要
(
1772
)
[
HTML
] (
)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引入滑坡监测,既可得到整个滑坡体的概要特征,又能提高监测效率。 FBG与BOTDR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FBG通过测量其反射光波长的变化获得应变或温度值。BOTDR通过测定后向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移实现分布式温度、应变测量。FBG传感器灵敏度高,但只能实现离散点的准分布式测量,BOTDR可实现分布式、长距离、不间断测量,但其空间分辨率不高。笔者提出FBG与BOTDR联合监测滑坡的方案。在巫山残联滑坡,在整个滑坡体上铺设监测光纤,利用BOTDR获得整个滑坡体的概要信息;在滑坡体变形的关键部位--变形缝安装FBG传感器,获得某些关键部位的应变信息,从而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监测,获得滑坡体较完整的应变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人工边坡潜在滑动面研究--以广州科学城某人工高边坡为例
徐佩华,陈剑平,石丙飞,仲志成
J4. 2008 (
5
): 825-0830.
摘要
(
1718
)
[
HTML
] (
)
运用强度参数的改变对边坡破坏面形迹影响不明显这一特点,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通过改变岩体强度参数,有效地获取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和形态,较好地解决了滑动面搜索的难题。将该法应用于广州科学城某人工高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在三维数值模拟过程中,将强度参数大幅度折减,计算后获得各剖面的剪应变增量图,从这些图中可获得潜在滑动面。这与人们通常将此类边坡的中风化面作为滑动面存在较大差别。将该滑动面运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各剖面的安全系数基本都大于1.2,边坡稳定但仍需要加固处理,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由此认为用这种分析法确定出的潜在滑动面合理、计算结果可靠,可作为搜索边坡潜在滑动面并计算安全系数的方法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粘性土的动力特性实验及数值模拟
戴文亭,陈星,张弘强
J4. 2008 (
5
): 831-0836.
摘要
(
2303
)
[
HTML
] (
)
使用产自日本的DTC-306型多功能电液伺服动态三轴仪,对粉质粘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在试验提供的各种参数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动三轴试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粉质粘土的动力变形特性;并通过与动三轴试验相关数据的大量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在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土体动力变形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初始弹性模量、阻尼系数、受荷形式对土的塑性变形影响最大,应力幅值、围压、频率、加荷周数次之,加载波形的影响最小,不同波形对塑性变形的影响取决于荷载最大值时历时的长短。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动三轴实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模糊数学方法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区划中的应用--以抚顺市城区为例
陈力,梁海安,张文娟,荣帆
J4. 2008 (
5
): 837-0840.
摘要
(
1720
)
[
HTML
] (
)
在对抚顺市城区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类比方法,选取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条件、地下水条件和不良物理地质作用作为评价因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将抚顺市城区划为3个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差区(Ⅰ);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Ⅱ);工程地质环境质量一般区(Ⅲ),为抚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灰色模糊聚类分析的吉林省黑土结构综合评价
秦焱,王清,陈慧娥,范建华
J4. 2008 (
5
): 841-0846.
摘要
(
1775
)
[
HTML
] (
)
通过对黑土结构指标的定量研究,确定颗粒组成、团聚性和孔隙性3个方面的9个结构指标,建立结构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黑土的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吉林黑土的结构质量及肥力状况。结果表明,肥力中-低等样品数量占总量的53%,吉林黑土总体肥力状况不容乐观。以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评价土壤结构不需要建立评价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优聚类分析,采用结构性指标对黑土肥力和退化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典型铜镍矿区周围环境介质中重金属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李小虎,汤中立,初凤友
J4. 2008 (
5
): 847-0853.
摘要
(
1652
)
[
HTML
] (
)
重金属污染是金属矿山开采和冶炼所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甘肃省典型矿业城市金昌市周围农田土壤、废渣堆表面风化物及降尘、尾矿坝尾矿砂和尾矿坝旁排污沟沉积物中Cr、Cu、Ni、Pb、Zn含量及其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环境中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累积,其中以Cu、Ni最为显著,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尾矿坝排污沟>尾矿坝>废渣堆>农田土壤;尾矿砂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以Ni含量显著高于Cu含量为特征;而农田土壤和风化物及降尘中重金属分布以Cu含量高于Ni含量为特征,前者Cu、Ni主要来源于尾矿,后者与冶炼烟尘排放有很大关系;样品中除Cr、Zn以残渣态为主外,Cu、Ni、Pb化学形态分布有较大差异,Cu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Ni以可还原态为主,其次为弱酸提取态,Pb以可还原态为主,其次为残渣态。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铬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筛选及修复试验
杨维,王立东,徐丽,杨军锋
J4. 2008 (
5
): 854-0858.
摘要
(
2006
)
[
HTML
] (
)
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一种经济可行的用于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实验以Cr(Ⅵ)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用MB、Fe
0
、粉煤灰和活性炭4种材料进行PRB介质筛选的静态实验,选取处理效果好且经济的MB作为PRB反应介质进行动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以MB作为PRB反应介质可以使Cr(Ⅵ)的质量浓度从0.50 mg/L降低到0.05 mg/L以下,达到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且MB具有吸附量大、固液分离容易、无解吸、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以MB作为PRB反应介质修复Cr(Ⅵ)污染的地下水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滴滴涕的残留特征
陆继龙,王旭辉,郝立波,赵玉岩,于新民,刘子峰,白荣杰
J4. 2008 (
5
): 859-0863.
摘要
(
1580
)
[
HTML
] (
)
通过分析研究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DDT的含量和组成,探讨了该区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普遍残留DDT,质量分数为0.384~54.159 μg/kg,残留水平较低,土壤DDT同系物中以p,p’-DDT和p,p’-DDE为主。DDT的组成表明,土壤中DDT主要是过去输入环境的DDT及其降解产物,但近期仍有少量的DDT输入。生态风险评估则显示该区土壤中的DDT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优化条件
张玉玲,姚军,赵晓波,曹春英,郑松志
J4. 2008 (
5
): 864-0868.
摘要
(
1080
)
[
HTML
] (
)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
2
HPO
4
·3H
2
O 5.0 g,KH
2
PO
4
1.0 g,MgSO
4
·7H
2
O 0.20 g,(NH
4
)
2
SO
4
·7H
2
O 0.20 g,蒸馏水 1 L,初始pH=7;培养基的外部培养条件为灭菌压力 0.06 MPa,温度20~30 ℃,振荡转速 100~140 r/min。降低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转化成本,提高了该菌的絮凝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Ⅵ)
肖国拾,来雅文,邹连春,陈博
J4. 2008 (
5
): 869-0872.
摘要
(
1313
)
[
HTML
] (
)
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为表面活性剂,与水杨基萤光酮形成胶束,提高水杨基萤光酮与Cr(Ⅵ)形成的有色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用二乙三氨五乙酸掩蔽Fe
3+
、Cr
3+
等干扰离子,无需分离直接测量水样中的Cr(Ⅵ)。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标准偏差为0.246(n=10),相对标准偏差为2.56%;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3.00%~110.00%,能满足环境水样中Cr(Ⅵ)的检测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Select
基于随机各向同性背景的单斜介质二维三分量正演模拟
王恩利,韩立国,唐启军,刘乾坤,廉玉广,巩向博
J4. 2008 (
5
): 873-0878.
摘要
(
1416
)
[
HTML
] (
)
针对满足Von Karman型椭圆自相关函数条件的随机各向同性背景下的单斜介质理论模型,应用交错网格技术对快照和地震记录进行模拟,所得结果清晰明了,发现在这种复合介质中波场特性既体现了规律性较强的单斜各向异性性质,又体现了介质的随机性特点。具体表现为:裂隙填充物的性质决定了qP波与qS波的各向异性特征,即干裂隙对qP波的影响显著大于qS波,而含水裂隙的情况则相反;相同方差条件下,尺度越小,随机介质干扰强度越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种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电阻率模型比较
宋延杰,唐晓敏,张传英
J4. 2008 (
5
): 879-0886.
摘要
(
1479
)
[
HTML
] (
)
复杂泥质砂岩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一直是测井解释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因此,针对复杂泥质砂岩油气层的特点,有必要研究能够描述这类储层导电规律的新导电理论。针对用于复杂泥质砂岩油气层解释的3种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从理论和实验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通过对3种有效介质通用电阻率模型建模理论基础的分析,可知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非对称模型基于HB方程和并联导电理论,对称模型基于对称导电理论和并联导电理论,而孔隙结合模型基于混合介质电导率积分方程;对称电阻率模型可用于多连续项存在的地层,而非对称电阻率模型和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只允许水为连续项。对骨架不导电的纯砂岩进行模型化简,可知非对称电阻率模型和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可以简化成阿尔奇公式,而对称电阻率模型能化简成类似阿尔奇公式。通过1组混合泥质砂岩人造岩样和2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以及1组骨架导电人造岩样的实验数据,验证3种有效介质通用电阻率模型均适用于混合泥质砂岩地层解释,且精度相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稠油汽驱电位法动态监测技术
牛建军,张晓培,杜立志
J4. 2008 (
5
): 887-0891.
摘要
(
1599
)
[
HTML
] (
)
通过电极电位模型储层电阻率变化量与地表电位变化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电位测量方法进行地下储层中稠油运移规律的动态监测。在新疆某油田“稠油油藏汽驱试验”项目中进行该方法的试验,利用汽驱过程中监测到的电位场增量变化特征推断汽驱推进方向及波及范围,根据电位相对变化量值对汽驱作用效果进行区块划分,电位变化量相对大的区块汽驱作用明显,反映该区块的采油产量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放射性测量在佳木斯城区地下热水勘探中的应用
刘菁华,王祝文,王晓丽,易兵,赵玉岩,武志清
J4. 2008 (
5
): 892-0898.
摘要
(
1611
)
[
HTML
] (
)
应用放射性土壤氡浓度测量、水中氡浓度测量以及土壤伽马能谱测量多种方法,对佳木斯城区50 km
2
的面积进行了探查,以确定地下热水的有利远景区。对于由多种放射性方法造成的多参数,采用了因子分析方法以降低参数量,组成互不干扰而地质意义明确的主成份分量f
1
、f
2
,继而对f
1
、f
2
进行趋势分析,提取了由构造断裂造成的的放射性元素富集的剩余异常,圈定出地下热储的空间位置。其结果与遥感解译的线性构造位置交汇处相吻合,证明了放射性测量方法的有效性,达到了对测区的初步勘探目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时艳香,郝立波,陆继龙,纪宏金
J4. 2008 (
5
): 899-0903.
摘要
(
1654
)
[
HTML
] (
)
利用因子分类法在黑龙江塔河地区进行地球化学单元识别,根据各单元的理论地球化学意义及其与地质单元的对应关系,进行浅覆盖区地质填图研究。充分提取区域化探资料中的地球化学信息,将研究区识别为具有特定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的5个地球化学单元。其中:Be、Nb、Sn、Y、Rb单元主要反映研究区古生代花岗岩和中生代酸碱性火山岩的分布;Co、TFe、Cr、Ni、V、Ti、MgO单元主要反映研究区早元古代侵入岩、变质岩和古生代基性岩体的分布;SiO
2
、K
2
O、Na
2
O单元反映的地质单元主要为古生代侵入岩、中生代酸碱性火山岩和沉积岩; Al
2
O
3
、Li、F单元主要反映中生代火山岩的分布;CaO、Sr、Ba单元反映的是中生代沉积岩,可能与生物沉积作用有关,代表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同时,根据不同单元的分布形态和边界走向,识别和推断了研究区的北东、北西、南北及东西向断裂构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应用GPS数据与重力数据确定大地水准面
于小平,张廷玉,刘财,陈增宝,许惠平,庞贺民
J4. 2008 (
5
): 904-0907.
摘要
(
1644
)
[
HTML
] (
)
作为GPS/重力边值问题理论及方法的应用,在对GPS/重力方法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N区的600个GPS/重力数据和48个高精度GPS水准数据,计算出该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通过拟合法和系统差直接改正法进行的精度分析表明,应用GPS/重力数据结合水准方法确定的该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达到厘米级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面向地学过程的源发型洪水演进仿真技术
张秉仁,邱殿明,冯雨林,李远华
J4. 2008 (
5
): 908-0912.
摘要
(
1408
)
[
HTML
] (
)
洪水演进仿真环境的绘制包括三维地形建模和地形地貌实时绘制,源发型洪水演进动态仿真技术的关键是流域河道边界自搜索模型的建立。采用广度优先搜索和河道自适应控制为主体算法,以Visual C++6.0为开发平台、OpenGL为图形编程接口,并以湖域水位上涨过程为例,开发了基于三维地形景观的源发型洪水演进仿真系统。动态过程仿真实验逼真地模拟了湖水水位抬升过程中湖盆内水位上涨和湖盆出口处湖水溢出的过程及湖水溢出湖盆出口后沿河道由高向低的流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