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广西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成热条件及潜力评价
康志强, 张起钻, 管彦武, 冯波, 袁金福, 孙明行, 刘德民, 王新宇, 杨志强, 陆济璞, 张勤军, 冯民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 (4): 1151-116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25
摘要496)      收藏
为了对广西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成热条件及其潜力进行评价,利用广西航磁勘查数据,采用Parker-Oldenburg法反演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地热流密度值和不同埋深地温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现有测温资料吻合,合浦盆地内西场凹陷和常乐凹陷具有干热岩资源成生条件。结合合浦盆地内基础地质调查资料和油气钻孔资料,分析了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的储层和盖层条件。初步圈出2个位于西场凹陷和常乐凹陷的干热岩勘查靶区C1和C2,面积分别为167.10和72.90 km2,干热岩资源量分别为182.48×1015、77.59×1015 J。按20%的采收率,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量可开采量为52.01×1015 J,折合标准煤177.48×104 t,占2018年广西全区能源生产总量3 756.69×104 t标准煤的4.72%。在资源量评价基础上,可优先考虑位于合浦盆地西场凹陷的C1靶区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西藏娘热矿集区上地壳结构
徐泰然, 卢占武, 王海燕, 李洪强, 李文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 (2): 556-5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261
摘要512)      PDF(pc) (80537KB)(1169)    收藏
深地震反射技术是探测大型成矿带和矿集区深部结构、揭示成矿背景的重要方法。西藏娘热矿集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拥有众多铁、铜等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其附近的岩浆流体通道等地下结构进行探索,揭示成矿与断裂形成的相辅相成过程。布设了横过矿集区130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并进行了层析静校正、去噪、预测反褶积等数据处理,获得了娘热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的反射图像。结合本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矿集区上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域内存在的7条断裂与冈底斯成矿带矿脉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关系;一些如亮点构造的特殊现象控制了岩浆活动的上升通道,与矿床接触关系密切,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融合残差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地震信号去噪
刘 霞, 孙英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609-.  
摘要176)      PDF(pc) (11453KB)(605)    收藏

由于U型卷积神经网络(Unet)在地震数据去噪中存在计算量大、网络退化和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本文为了提高去噪效果以及增强模型的泛化性,提出了一种融合残差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RAUnet)。该网络结构主要由编码和解码两部分构成,网络的每个卷积层之后都加入了批标准化和带泄露整流激活函数。在编码器中,为了提高对噪声的提取能力,引入了残差结构和卷积块注意力模块。残差结构利用残差跳跃连接的方式减弱了网络退化,降低了特征映射的难度。卷积块注意力模块使用通道和空间的混合注意力权重,能提升相关度高的特征并抑制相关度低的特征。在解码器中,为了提升特征融合的维度恢复能力,选用双线性插值方式进行上采样。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合成地震信号,本文方法对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随机噪声的压制效果均更有效,并且更好地保护了有效信号;对于实际地震信号,本文方法仍然能在去噪的同时尽量保持有效信号中的细节,对叠前数据和叠后数据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泛化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系统
文华国, 宫博识, 郑荣才, 刘合年, 吴蕾, 陈仁金, 李世临, 陈守春
J4    2012, 42 (4): 991-1002.  
摘要795)      PDF(pc) (815KB)(1013)    收藏

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萨曼杰佩气田主力油、气产层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例,根据沉积相、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特征,综合研究Fe、Mn、Sr微量元素,C、O、Sr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阴极发光等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成岩环境和成岩流体性质。按“水文体制”将卡洛夫-牛津阶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海水-淡水、压实卤水和深循环温压水3个成岩系统,认为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可归结为: 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控制了储层的区域分布;早成岩阶段淡水系统溶蚀作用和压实卤水成岩系统的浅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基础;中成岩阶段的温压水成岩系统埋藏溶蚀作用、中-深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扩大了储层规模,提高了储层质量,对优质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岩浆侵入体热传导模型优选及应用
王民, 卢双舫, 刘大为, 刘杨, 武静
J4    2011, 41 (1): 71-78.  
摘要1345)      PDF(pc) (231KB)(1437)    收藏

在对比分析不同侵入体热传导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Easy Ro%模型对前人报道的受岩浆侵入体影响的实测Ro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Fjeldskaar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侵入体不同初始温度及不同厚度对围岩热演化程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浆侵入体的热作用范围有限,不同地质条件下,影响的范围不同。其中:侵入体初始温度越高,影响范围越大;侵入体厚度越大,影响范围(X/D值)也越大,但是一般X/D<2(X/D代表侵入体与接触面的距离和侵入体厚度的比值)。侵入体热传导模型的初步应用表明,岩浆作用带来的热源对烃源岩生烃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加速烃源岩的成熟,使得生烃期提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沉积学粒度分析方法综述
袁红旗, 王蕾, 于英华, 张冬杰, 许凤鸣, 刘海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 (2): 380-39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055
摘要990)      PDF(pc) (1548KB)(909)    收藏
文章回顾了粒度分析的历史,总结了常用的粒径类型,介绍了粒度标准和目前沉积学中常用的5种粒度分析方法,并对其中的沉降法、场干扰分析法、图像法作了详细的分类说明。此外,对每一种粒度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测定原理以及其存在的优缺点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直接测量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差;筛析法较为普遍,但只限于松散或弱胶结沉积物,且不能反映颗粒形状;沉降法适用于松散样、弱胶结样和液体样的分析,可对细砂、粉砂或泥等细粒沉积物进行测量;场干扰法主要依据碎屑颗粒的衍射、散射及电压脉冲响应进行,固体样和液体样均可,精度高,适用性广;图像法手段多样,简单直观,操作性强。总体上,未来的几十年内,粒度分析方法仍将是新旧技术并存,多种方法共用的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干热岩资源和增强型地热工程:国际经验和我国展望
许天福, 袁益龙, 姜振蛟, 侯兆云, 冯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 (4): 1139-115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604201
摘要664)      PDF(pc) (1933KB)(882)    收藏

干热岩(HDR)是一种没有水或含有少量水的高温岩体,保守估计地壳中3~10 km深处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指通过水力压裂等工程手段在地下深部低渗透性干热岩体中形成人工地热储层,采出相当数量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EGS的研究与开发已有40年的历史,但早期只局限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于近几年起步。目前干热岩的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如大体积人工裂隙热储的建造、实现EGS商业化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本文回顾分析了国际上重要EGS示范场地建设和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积累的教训,讨论了我国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我国今后EGS研究和工程化示范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位预测
闫佰忠, 孙剑, 王昕洲, 韩娜, 刘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 (1): 208-2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90055
摘要1032)      PDF(pc) (1361KB)(694)    收藏
为解决以往模型未考虑地下水位相关影响因素的问题,探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在地下水位预测中的应用,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采用多变量输入的方式,构建了基于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位预测模型。以泰安市岱岳区J1号监测井为例,采用2001-2014年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与相关影响因素数据,利用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对2015-2016年地下水位进行预测,并与单变量LSTM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相关影响变量为输入的BP神经网络无法考虑时序变化规律,预测均方根误差最大,为2.399 3;以地下水位为变量输入的单变量LSTM神经网络仅能根据时序变化作出相应预测,无法考虑相关变量影响,预测均方根误差为2.102 2;基于多变量输入的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显著高于单变量LSTM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预测均方根误差最小,仅为1.919 1。总体上,多变量LSTM神经网络地下水位预测模型仅在某些峰值处误差较大,但总体预测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与大洋多金属结核对比
殷征欣, 王海峰, 韩金生, 吕修亚, 沈泽中, 陈静, 贺惠忠, 谢安远, 关瑶, 董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 (1): 261-27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33
摘要578)      PDF(pc) (1489KB)(689)    收藏
本文通过系统对比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研究了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的成矿特征,结果表明:南海边缘海结核的矿物组成与大洋结核相似,均主要由锰相矿物和铁相矿物组成,其中锰相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和钡镁锰矿,铁相矿物主要以无定型铁氧化/氢氧化物形式存在,另外南海边缘海结核中含有大量硅酸盐矿物,表明在南海结核成矿过程中受到大量的陆源碎屑矿物混杂;相对于大洋主要经济成矿区的多金属结核,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中主要的经济元素如Mn、Cu、Co、Ni和Zn质量分数较低,而亲陆源性元素如Fe、Ti、P、Nb、Pb、Rb、Sc、Ta、Sr、Th和REY(REE和Y)等质量分数较高;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REE配分模式显示其为水成成因,并呈现更低的Mn/Fe值;同时南海边缘海结核也具有较快的平均生长速率及较高的δCe正异常,表明其生长在更为氧化的海水环境。虽然较快的沉积物沉积速率和动荡的海水环境影响了南海边缘海结核的成矿,但大量陆源物质进入海洋也为南海边缘海结核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便于南海边缘海结核的快速生长成矿。南海边缘海结核富集有Fe、Ti、Pb、Rb、Th和REY等金属元素,同样可以作为极具潜力的海洋矿产资源。南海边缘海多金属结核具有其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大洋多金属结核存在着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交错网格任意阶导数有限差分格式及差分系数推导
杨庆节,刘财,耿美霞,冯晅,郭智奇,刘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1. 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综述
达姝瑾, 李学贵, 董宏丽, 李含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 (4): 1228-123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90216
摘要665)      收藏
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是微地震监测领域的一项核心技术,而考量微地震技术应用效果好坏的准则在于震源定位方法的精确程度。针对非常规油气开发过程中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的应用,本文对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进行阐述。其中:几何作图法具有稳健、效率高的优势,但震源位置较深时定位精度较低;线性定位法无需速度模型精度,但对初至拾取的精度有较大影响;非线性定位法对初至拾取较为敏感,对速度模型的精度要求较高,但计算量较小;混合优化定位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效率,但在低信噪比、速度模型精度较低时优势不明显;基于波形偏移的定位方法无需考虑初至拾取的精度,但计算量较大;基于神经网络的定位方法采用训练网络进行训练,定位精度高,误差小。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多方法多参数信息融合技术在油气藏微震震源定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吉林通化地区中元古代辉绿岩墙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裴福萍, 叶轶凡,王枫,曹花花,路思明, 杨德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3. 基于卡方检验法对长白山龙门峰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
李明, 李广杰, 张文, 刘慧明, 王吉亮, 杨静
J4    2012, 42 (2): 449-453.  
摘要521)      PDF(pc) (323KB)(1001)    收藏

岩体统计均质区是裂隙岩体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维裂隙网络等的基础研究范围。在列联表卡方检验基础上建立起考虑裂隙岩体迹长的方法用来划分岩体的统计均质区,即在统计均质区划分过程中考虑裂隙迹长的因素,通过列联表卡方检验建立两对比样本,计算对比样本各属性之间的实际频率,计算卡方值与临界卡方值。在判断样本之间是否具有统计相似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统计均质区的划分方法,使得裂隙岩体统计均质区划分更为全面与客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小兴安岭“古元古代”东风山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高福红,王枫,许文良,杨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5. 松南气田火山岩致密储层分类及有利目标潜力评价
李永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 (2): 344-35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2102
摘要479)      PDF(pc) (1878KB)(639)    收藏
松南气田属于致密火山岩气藏。根据松南气田大量火山岩气井产能测试数据,以气井产能为依据进行分类,并分别统计它们的岩性、密度、声波时差、孔隙度、渗透率、阻抗范围,建立松南气田致密火山岩储层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识别不同类型储层的宏观、微观孔隙-裂缝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孔隙-裂缝发育模式。并进一步根据储层类型、地震反演孔渗参数,探讨了大型火山岩气藏潜力目标区优选方法。松南气田火山岩储层可分为I类未措施高产、II类措施后高产、Ⅲ类未措施不出气、Ⅳ类致密层四类。四类储层对应四种储层发育模式:I类储层为原生孔+微裂缝型,II类储层为次生孔+微裂缝型,Ⅲ类储层为原生孔+构造裂缝型,Ⅳ类储层为次生孔+构造裂缝型。潜力优选研究表明,YS1断块2号、3号目标体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储层分类更适合于本区致密储层的实际生产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多分辨率图像融合的多尺度多组分数字岩心构建
崔利凯, 孙建孟, 闫伟超, 高银山, 王洪君, 宋丽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 (6): 1904-19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6307
摘要429)      PDF(pc) (1676KB)(659)    收藏
针对单一分辨率的数字岩心模型无法完整描述岩心不同尺度结构信息的问题,以砂岩样品为例,通过对岩心多分辨率CT成像,采用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实现了不同分辨率岩心图像的精确匹配。通过融合不同分辨率岩心扫描图像进行孔隙分割和矿物分割,构建多尺度、多组分的数字岩心模型。结果表明:多尺度多组分数字岩心模型可以表征跨尺度的岩心孔隙结构,孔隙分布与核磁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与Qemscan相比,数字岩心矿物体积分数同X衍射测定结果更吻合,真实地还原了岩心不同组分的结构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潜在地下水环境问题
许天福, 陈敬宜, 冯波, 姜振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149-116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82
摘要308)      PDF(pc) (5927KB)(377)    收藏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运动和水环境演化密切相关。为了给我国大规模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和典型开采技术。其中: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有直接开采、采灌结合和单井循环;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通过水力压裂或化学刺激等储层改造技术,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结合报道实际案例,评述了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可能导致冷热堆积、水热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干热岩水力压裂可能诱发微地震事件,以及压裂液泄露可能造成化学污染等。针对地热开发对地下水土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有助于地热资源绿色开发的相应措施,包括提高回灌能力、采灌过程中保持水量平衡、保持换热效率与地下热量新平衡,及采用新型材料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全球前寒武—寒武系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陈斐然, 张颖, 徐祖新, 谭程, 周肖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 (4): 974-98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4102
摘要611)      PDF(pc) (1881KB)(687)    收藏
前寒武—寒武系油气作为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为例,阐述全球典型前寒武—寒武系古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国内前寒武—寒武系油气勘探取得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阿曼和东西伯利亚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初始裂陷作用区,受埋深及地温梯度控制,在志留纪或泥盆纪之前就已大量生油;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分布面积广,受表生风化淋滤、胶结物溶蚀及构造裂缝改造等后期作用影响,可形成优质区域性储层;优质的区域性盖层是前寒武—寒武系古老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盆地膏盐岩累计厚度都超过1 000 m。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深层含油气层系,同国外古老含油气盆地相比,同样具有多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生烃、厚层区域性膏盐岩封堵及长距离运移、多层系成藏特征,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非洲中南部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及找矿潜力分析
任军平, 王杰, 刘晓阳, 贺福清, 何胜飞, 左立波, 许康康, 龚鹏辉, 孙凯, 刘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 (4): 1083-11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4110
摘要533)      PDF(pc) (2375KB)(802)    收藏
非洲中南部地区的铜资源主要分布在赞比亚、刚果(金) 和南非等12个国家,笔者根据非洲陆壳的形成、后期新元古代泛非运动及古生代—新生代的沉积作用等影响,将除非洲大陆西北缘,从摩洛哥到突尼斯的阿特拉斯山脉以外的非洲大陆划分为Ⅰ级构造单元;以新元古代泛非运动作为标志将非洲陆块划分为西非克拉通、东北非克拉通、中非克拉通、南非克拉通和泛非构造带5个Ⅱ级构造单元;将中南部非洲地区划分为28个Ⅲ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非洲大陆划分为Ⅰ级成矿域,中南部非洲划分为南非克拉通金-铁-锰-铬-镍-铀-金刚石成矿省、中非克拉通金-铜-铁-钨-锡-铌-钽-金刚石成矿省和泛非构造带成矿省3个Ⅱ级成矿省及32个Ⅲ级成矿区(带),其中12个成矿区(带)与铜矿床有关。从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方面对主要成矿区(带)中代表性的沉积变质-改造型铜钴矿床、与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有关的铜镍矿床、与绿岩带有关的铜矿床、与碳酸岩体有关的铜矿床和与灰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缺乏重点地区物化探资料的条件下,笔者根据非洲中南部铜资源分布的国家、构造单元的划分、成矿区(带)的划分及代表性矿床特征,将非洲中南部地区初步划分为5个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区,并进行了初步的找矿潜力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油藏数值模拟中地质模型的建模流程与方法
张剑波, 李谢清, 石阳, 朱建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 (3): 860-86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503117
摘要765)      PDF(pc) (1485KB)(717)    收藏

围绕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三维地质模型的建模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详细介绍了基于角点网格模型的建模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实现步骤。其主要流程是:首先根据断层数据构造断层模型,在断层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骨架模型;然后在骨架模型约束下采用地层恢复技术实现含断层的地层模型;最后基于结构模型插值物性参数完成属性模型。以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为例,对建模流程和技术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建模结果与专业地质建模软件Petrel相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应用于海洋环境和海洋工程的光纤传感技术
崔洪亮, 于淼, 常天英, 陈建冬, 赵恩才, 郑妍, 刘野, 周天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 (1): 279-29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307
摘要614)      PDF(pc) (1518KB)(985)    收藏
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强海洋国防安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有效的传感检测技术是保证海洋安全、高效资源开发、防止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实时监测等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也成为当前海洋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基于光纤传感器相比较于传统电传感器的独特优势,本文从海防及民生安全、海底自然灾害预测、海洋能源有效勘探、海洋工程安全监控,及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等几个方面阐述适用于海洋环境的光纤传感技术原理、系统及特点,为光纤传感技术在海洋中的大力推广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磁电法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翁爱华, 李斯睿, 杨悦, 李大俊, 李建平, 李世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 (6): 1838-185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6301
摘要698)      PDF(pc) (1665KB)(648)    收藏
磁电法作为一类特点明显的电磁勘探方法在外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但是该类方法在我国应用研究较少,甚至不为众人所知。本文从数据采集与分析、正反演技术以及应用现状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磁电法的技术原理和发展现状;总结了磁电法的优缺点及适用的条件,对于我国未来磁电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综述表明:1)目前地面数据采集为中梯方式,可以借鉴其他应用成熟的电磁法观测方式;2)磁电法从静电场理论出发无法得到绝对电导率,可以尝试频率域理论;3)地面数据的深度分辨能力需要提高,可以通过多源多分量三维反演来提高反演的准确性;4)建议在国内将磁电法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井中、海洋以及环境和工程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改进YOLOX的遥感影像目标检测算法
李美霖, 芮杰, 金飞, 刘智, 林雨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313-132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97
摘要330)      PDF(pc) (13416KB)(354)    收藏
目标检测是遥感影像处理中一项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本文基于YOLOX(you only look once X)网络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针对遥感影像目标的检测算法。首先在特征提取模块PANet(path aggregation network)中加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daptively spatial feature fusion, ASFF)网络,针对目标检测中尺度不一致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挖掘。其次,设计了基于ECA(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的特征提取模块,高效通道交互在更加关注特征图中正样本特征信息的同时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再次,为了避免过拟合造成梯度消失、激活效果弱的问题,提出使用swish激活函数。最后,在DOTA(dataset for object detection in aerial images)上进行实验,通过消融实验定性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定量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最佳机制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添加ASFF和ECA机制并且优化swish激活函数的前提下,改进网络模型的全类平均正确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达74.42%,较原始网络提升了12.75%;与当前应用广泛的目标检测算法Mobilenet-YOLOv4、YOLOv4、YOLOv5、YOLOX相比,本文算法实现了mAP 11.42%~17.84%的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钻柱恶性振动识别与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兰凯, 刘香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 (1): 203-21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1207
摘要463)      PDF(pc) (512KB)(795)    收藏
钻柱振动问题在钻井实践中普遍存在,钻柱恶性振动是造成钻头、钻柱失效的重要原因,其会降低钻井时效,增加钻井成本。如何有效识别钻柱恶性振动并加以抑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内外对其开展了大量的攻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本文详细阐述了钻柱耦合振动的理论研究现状及最新发展趋势,对钻柱振动室内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国内外井下振动监测装置、钻柱振动抑制工具研发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理论研究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研发钻柱动力学分析软件及井下振动识别监测工具,配套合适的抑制、减振工具是解决钻柱恶性振动问题的主要方法;同时建议开展振动抑制一体化解决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方法理论框架
叶天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6. 蓄水后库岸堆积体边坡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
唐军峰, 唐雪梅, 曾向农, 杨军, 李学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 (5): 1546-155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79
摘要675)      PDF(pc) (1995KB)(659)    收藏
水库蓄水极易诱发库区地质灾害,所以研究水库库岸堆积体边坡在蓄水前后的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场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监测资料,分析了堆积体边坡的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堆积体的形成和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堆积体边坡在蓄水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堆积体形成于古滑坡,水库在短时间(两个月)内大幅度抬高水位近40.00 m,从而激活了古滑坡,导致变形的产生;排水洞和排水孔的施工有效降低了坡体内地下水位,有效减缓了变形的发展,部分测点变形有收敛趋势,但仍需进一步观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高温高压下CO2在水中溶解度实验及理论模型
侯大力, 罗平亚, 王长权, 孙雷, 汤勇, 潘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 (2): 564-57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502205
摘要805)      PDF(pc) (1603KB)(1389)    收藏

利用自行研制的高温高压反应釜,在不同温度、压力和矿化度条件下测试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一定的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压力一定的条件下,CO2在水中溶解度的主要变化趋势为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温度大于100℃、压力在22 MPa左右时,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将发生异常,出现低压(小于22 MPa)时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压(大于22 MPa)时随温度的增加而略微升高;在温度压力都一定的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在新测得的实验数据和已有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修正PR-HV状态方程中的参数,建立了一个能够精确计算CO2在水中溶解度的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其他模型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精度最高,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6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结构构造与演化
李三忠, 索艳慧, 周立宏, 戴黎明, 周均太, 赵峰梅, 卢异, 蒲秀刚, 楼达, 吴奇, 焦倩
J4   
29. 地球深部探测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现状及趋势
黄大年, 于平, 底青云, 郭子祺, 林君, 孙友宏, 徐学纯
J4    2012, 42 (5): 1485-1496.  
摘要1073)      PDF(pc) (1449KB)(2573)    收藏

地球深部探测技术装备为实施国家地壳探测工程战略计划、揭示地球深部奥秘提供技术保障,其发展水平将决定在辽阔的国土和海洋区域大面积、大深度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能力。瞄准国际前沿装备技术,从国家高科技发展战略出发,针对复杂地质环境的探测能力和效率,自主研发深部探测仪器装备。基于研究现状和基础,从6个关键技术开展工作,分阶段落实探测工程战略计划,迅速提升整体技术水平。通过跨部门联合建设研发基地、汇集优秀人才、培训人员,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高端产品技术,加速完善自主创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迅速改变我国深探仪器装备长期依赖进口局面,在较短时期内完成从起步到成熟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华南北部湾盆地的形成机制
马云, 李三忠, 刘鑫, 赵淑娟, 余珊, 王霄飞, 张丙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1. 高精度地震时深转换方法研究及应用
徐立恒,鲜波,薛玉英,李彦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2. 高频渐近散射理论及其在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与反演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概述以及若干新进展
孙建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 (4): 1231-12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604303
摘要510)      PDF(pc) (1741KB)(658)    收藏

为了对高频渐近散射理论及其在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与反演成像中的应用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了解,对与之有关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近5年内笔者在这个领域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做了介绍。针对目前文献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对散射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些概念和公式的数学物理内涵进行了重申和强调;其次,对高频渐近散射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及其在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与反演成像中的应用成效进行了概述;再次,对近5年内笔者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对面积分方程的拟解析近似、广义Beam-Born(Beam-Rytov)型近似以及弱散射近似所引入的误差等等;最后,对高频渐进散射理论的自身发展及其在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与反演成像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阶段,高频渐近散射理论在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与反演成像中一直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在反射地震偏移成像和全波形反演研究中更是如此。高频渐近散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对高频渐近Green函数的研究。随着相应研究的不断深入,高频渐近散射理论今后将会在地球物理场数值模拟与反演成像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复杂条件下地下水磁共振探测与灾害水源探查研究进展
林君, 蒋川东, 段清明, 王应吉, 秦胜伍, 林婷婷
J4    2012, 42 (5): 1560-1570.  
摘要844)      PDF(pc) (816KB)(1278)    收藏

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是一种直接非侵害性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与传统地球物理探测地下水方法相比,具有高分辨力、高效率、信息量丰富和解唯一等优点。近年来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发展迅速,不仅用于缺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还在地下灾害水源(由于地下水引起的灾害如堤坝渗漏、隧道/矿井水害、滑坡、海水入侵等)的探测预警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综述了复杂条件下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强电磁干扰环境的自适应噪声压制、地下小水体的2D/3D磁共振探测、复杂条件的数据处理与反演、针对喀斯特地貌等地质环境的地下水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探测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磁共振技术用于滑坡、海水入侵和隧道涌水等灾害水源探查的探索性研究示例,展望了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东海陆架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蓝先洪,张志珣,王中波,陈晓辉,田振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5.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参数的全局敏感性分析:以苏北盆地盐城组为例
郑菲,施小清,吴吉春,赵良,陈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6. 吉林省新华龙钼矿床流体包裹体
张勇,孙景贵,邢树文,赵克强,邱殿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37. 南海及邻区新构造运动表现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卢丽娟, 蔡周荣, 黄强太, 姚永坚, 刘海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 (1): 206-21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125
摘要494)      PDF(pc) (1591KB)(528)    收藏
南海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扩张结束以后,新构造运动活跃,但各区域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及运动特征有较大差异。本文综合分析了南海各区域构造演化事件、现今构造格局及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认为南海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间为中中新世(约15 Ma)较合理。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南海及邻区最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海海域新构造期地层差异升降、活动断裂、天然地震以及岩浆活动等新构造表现形式进行了综合分析,系统总结了南海新构造运动特征,并根据活动断裂、天然地震以及岩浆活动等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认为南海海域新构造的表现形式之间存在较大的耦合性。本文根据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在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将南海及邻区划分为1个强构造活动区、3个中等强度构造活动区以及1个弱构造活动区,并结合研究区应力场特征分析,认为南海新构造运动主要受控于东部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边缘的持续俯冲碰撞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吴江盛泽地区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骆祖江, 宁迪, 杜菁菁, 陆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 49 (2): 514-52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072
摘要490)      PDF(pc) (1787KB)(427)    收藏
为了准确分析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为吴江盛泽地区科学防控地面沉降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比奥固结和地下水渗流理论,建立了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有限元数值模型,分别模拟预测了在建筑荷载单独作用、地下水开采单独作用及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三种情况下,2015-09-01-2030-08-31盛泽地区逐年地面沉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建筑荷载对盛泽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大于地下水开采。第Ⅰ黏性土弱含水层和第I承压含水层分别为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单独作用下的主压缩层,单层压缩量占比分别为43.04%和54.06%;第Ⅰ承压含水层及其上覆第Ⅰ黏性土弱含水层是二者叠加作用引发土体变形的主压缩层,其压缩量之和占总压缩量的71.30%。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单独作用下引发的地面沉降量的线性叠加之和大于二者叠加作用下引发的地面沉降量,建筑荷载和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引发的地面沉降具有耦合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回顾、探索与开创:第十届天然气水合物国际会议评述
郭威, 张鹏宇, 钟秀平, 王晓初, 贾瑞, 陈晨, 王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760-177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16
摘要1608)      PDF(pc) (2679KB)(308)    收藏
第十届天然气水合物国际会议(ICGH10)于2023年7月9—14日在新加坡召开,参会人数700余人,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办。ICGH10共收到摘要538份,分为292份口头报告和246份墙报展示。ICGH10总结了近6年来水合物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就能源勘探与开发、流动保障、水合物应用技术3个方面重点评述:作为一种清洁低碳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在基础理论和试采工程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距商业化开发利用仍具有一定距离;为实现油气管道的高效输送,与水合物堵塞有关的流动保障技术受到广泛研究,研发了许多环境友好型的水合物动力学和热力学抑制剂;水合物应用技术在碳封存、水处理和气体储运方面也逐步由实验研究走向商业应用。本文对会议内容做简要梳理,旨在介绍国际上水合物领域的最新研究及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地球物理勘探中几种二维插值方法的误差分析
王兆国,程顺有,刘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