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ISSN 1671-587X
CN 22-1342/R
主 任:李欣欣
编 辑:姜瑾秋 韩宏志 官 鑫
电 话:0431-85619279
E-mail:xuebao@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130021)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LDXXBY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22年, 第4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28
上一期   
基础研究
大鼠臂旁外侧核化学毁损对脂多糖致热反应的影响
高文敏,何田慧,姚兰,吴沆烘,陈圳炜,赖玉培,胥建辉,张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375-138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1
摘要 ( 141 )   [HTML]( ) PDF(1330KB) ( 68 )  

目的 探讨毁损臂旁外侧核(LPB)对大鼠脂多糖(LPS)致热反应的影响,阐明LPB是否参与LPS致热反应过程。 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B毁损组,每组6只。采用核团注射的方法在LPB毁损组大鼠LPB局部注射鹅膏氨酸进行化学毁损,对照组大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恢复至少1周,腹腔植入监测体核温度(Tcore)所需的无线遥测发射子。采用无线遥控测温的方法监测2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不同时间点Tcore和活动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尼氏染色法检测2组大鼠LPB中的NeuN和尼氏小体的分布。 结果 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00 μg·kg-1)后诱导出典型的双相发热,在腹腔注射LPS 后1.5 h开始升温,2.5 h(1相)Tcore首次达到峰值,3.5 h再次升温且5.5 h(2相)Tcore第2次达到峰值;LPS毁损组大鼠腹腔注射LPS后也出现发热反应,5.5 h时Tcore较基础Tcore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LPB毁损组大鼠发热反应明显减弱,腹腔注射LPS后2.5和5.5 h时Tcore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LPS毁损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后活动度均较注射前增加,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LPB中分布大量NeuN免疫阳性神经元,尼氏小体大而数量多,细胞形态完整,边缘清晰;LPB毁损组大鼠头尾方向前、中和后3个水平的LPB毁损区域几乎未见NeuN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元胞体缺失,尼氏小体大量消失。 结论 LPB化学毁损模型部分消除了LPS的致热反应,表明LPB在LPS致热反应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丘脑背内侧核损毁对帕金森病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电活动的影响
范玲玲,丁书平,沈国民,胡志红,任爱红,邓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382-138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2
摘要 ( 152 )   [HTML]( ) PDF(1042KB) ( 79 )  

目的 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损毁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锥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阐明MD在PD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以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注射损毁黑质致密部(SNc)复制PD大鼠模型,在大鼠脑中注射鹅膏蕈氨酸(IBO)损毁MD。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Nc损毁组(PD模型组)、MD损毁组(MD中注射IBO)和SNc+MD联合损毁组(SNc损毁后1周损毁同侧MD),每组6只。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SNc和腹侧被盖区(VTA)中多巴胺神经元数量,尼氏染色判断电生理记录点的位置和MD损毁情况。观察各组大鼠mPFC中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放电间隔(ISI)的变异系数和放电形式。 结果 注射6-OHDA后,PD模型组大鼠损毁侧SNc中多巴胺神经元完全消失,同侧VTA中多巴胺神经元数较对侧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组比较,SNc损毁组大鼠mPFC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升高(P<0.05),放电形式趋于爆发式活动(P=0.001),平均ISI变异系数增加(P<0.01);MD损毁2周后,SNc损毁组大鼠mPFC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爆发式放电增多(P<0.01),平均ISI的变异系数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较,SNc+MD联合损毁组大鼠mPFC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爆发式放电增多(P<0.01),平均ISI的变异系数增加(P<0.01)。 结论 MD对mPFC神经元的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MD的功能改变可能是PD病理生理过程中mPFC神经活动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laNDM-1基因敲除对阴沟肠杆菌毒力的影响
代鹏飞,杨恺,杜艳,刘淑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389-139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3
摘要 ( 1814 )   [HTML]( ) PDF(462KB) ( 114 )  

目的 比较blaNDM-1基因敲除前后阴沟肠杆菌毒力的变化,阐明blaNDM-1基因对其毒力的影响。 方法 将携带blaNDM-1基因的阴沟肠杆菌分为携带耐药基因blaNDM-1的阴沟肠杆菌T2(T2组)、阴沟肠杆菌T2 blaNDM-1基因敲除株(ΔT2组)和阴沟肠杆菌ATCC13047(ST组)。检测各组质粒稳定性、各组阴沟肠杆菌的菌落运动直径、生物膜吸光度(A)值、黏附细菌量、黏附率及侵袭黏附比。 结果 传代200次后,T2组阴沟肠杆菌仍携带blaNDM-1基因,ΔT2和ATCC13047组阴沟肠杆菌不携带blaNDM-1基因;T2组阴沟肠杆菌仅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NDM-1,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blaIMP-4、blaVIM-1和blaOXA-48均为阴性;ΔT2和ST组所检测的5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均为阴性,T2与ΔT2组阴沟肠杆菌携带相同的毒力基因clpB、icmf和acrA。T2组菌落运动直径小于ΔT2和ST组(P<0.05)。与T2组比较,ΔT2组生物膜A值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组比较,ΔT2组黏附细菌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24 h后,T2组和ΔT2组RAW264.7细胞的黏附率和侵袭黏附比低于ST组(P<0.05)。 结论 blaNDM-1基因未明显增加阴沟肠杆菌的毒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脾化瘀祛痰法对apoA-Ⅰ/AMPK/CPT1A信号通路介导的脂肪酸β氧化改善血脂异常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张琦,赵秋宇,隋国媛,刘慧慧,翟亚荣,于宁,王杰,裘雪莹,孟嘉伟,贾连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395-140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4
摘要 ( 150 )   [HTML]( ) PDF(976KB) ( 51 )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祛痰法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异常的影响,基于载脂蛋白AⅠ(apoA-Ⅰ)/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A(CPT1A)信号通路阐明其分子机制。 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给予1.575 mg·kg-1·d-1辛伐他汀)和化瘀祛痰方(HYQTP)组(给予13.846 mg·kg-1·d-1化瘀祛痰方药物),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HYQTP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8周后,辛伐他汀组和HYQTP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情况,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TG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apoA-Ⅰ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apoA-Ⅰ、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和CPT1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1)、AMPK、磷酸化AMPK(p-AMPK)和CPT1A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中TG水平升高(P<0.05);肝细胞出现明显肿胀,体积增大;并且可见明显红色脂滴分布;肝组织中apoA-Ⅰ、SR-B1和CPT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AMPK/AMPK比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HYQTP组大鼠血清TC、TG 和 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TG水平降低(P<0.05);肝细胞肿胀明显减轻,脂滴分布明显减少,肝组织中apoA-Ⅰ、SR-B1和CPT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AMPK/AMPK比值升高(P<0.05)。 结论 健脾化瘀祛痰法能够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异常,减轻肝脏损伤及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poA-1/AMPK/CPT1A信号通路促进大鼠脂肪酸β氧化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丝胶对高糖所致足细胞损伤和JNK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东慧,张明溪,付文亮,付秀美,宋成军,陈志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03-141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5
摘要 ( 1856 )   [HTML]( ) PDF(1080KB) ( 48 )  

目的 探讨丝胶对高糖所致足细胞损伤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足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丝胶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分化成熟的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高渗对照组(含5.5 mmol·L-1葡萄糖+24.5 mmol·L-1甘露醇的培养基)、高糖组(含30.0 mmol·L-1葡萄糖的培养基)、低浓度丝胶组(含30.0 mmol·L-1葡萄糖+150.0 mg·L-1丝胶的培养基)、中浓度丝胶组(含30.0 mmol·L-1葡萄糖+300.0 mg·L-1丝胶的培养基)和高浓度丝胶组(含30.0 mmol·L-1葡萄糖+600.0 mg·L-1丝胶的培养基)。采用光学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足细胞形态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足细胞中裂孔膜蛋白(Nephri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MEK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MKK4)、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和c-Ju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足细胞中Nephrin、MEKK1、MKK4、JNK1和c-Jun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各组足细胞凋亡率。 结果 正常对照组足细胞胞体较大,并延伸生出树枝状突起;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足细胞胞体回缩变小,细胞间隔增大,脱落和悬浮的足细胞数目增多;与高糖组比较,不同浓度丝胶组足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正常。高糖组足细胞中Neph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表明高糖致足细胞损伤模型建立成功。高糖组足细胞中MEKK1、MKK4、JNK1、c-Ju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丝胶组足细胞中MEKK1、MKK4、JNK1和c-Ju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糖组明显降低(P<0.05),且高浓度丝胶组足细胞中MEKK1、MKK4、JNK1和c-Ju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中浓度丝胶组明显降低(P<0.05),中浓度丝胶组足细胞中MEKK1、MKK4、JNK1和c-Ju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低浓度丝胶组明显降低(P<0.05)。高糖组和高渗对照组足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丝胶组足细胞凋亡率较高糖组明显降低(P<0.05),且高浓度丝胶组足细胞凋亡率较中浓度丝胶组明显降低(P<0.05),中浓度丝胶组足细胞凋亡率较低浓度丝胶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丝胶对高糖所致足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信号通路中MEKK1、MKK4、JNK1和c-Jun的表达及抑制足细胞凋亡有关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5(OH)2D3联合黄芪多糖对体外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李浩,刘东阁,闫姝琪,任淑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11-142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6
摘要 ( 1814 )   [HTML]( ) PDF(1524KB) ( 198 )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1,25(OH)2D3]联合黄芪多糖(APS)对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采用1,25(OH)2D3和APS缓解IR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CCK-8法和己糖激酶法确定棕榈酸(PA)溶液(0.2、0.4、0.6、0.8和1.0 mmol·L-1)的最佳作用剂量和最佳作用时间、APS(25、50、100和200 mg·L-1)最佳作用剂量及1,25(OH)2D3(1、10、100和1 000 nmol·L-1)最佳作用剂量。将骨骼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A组(给予0.4 mmol·L-1 PA 作用24 h)、PA+APS组(给予0.4 mmol·L-1 PA 作用24 h后再给予100 mg·L-1 APS作用24 h)、PA+1,25(OH)2D3组[给予0.4 mmol·L-1 PA作用24 h后再给予100 nmol·L-1 1,25(OH)2D3作用24 h]、PA+APS+1,25(OH)2D3组[给予0.4 mmol·L-1 PA作用24 h后再给予100 mg·L-1 APS和100 nmol·L-1 1,25(OH)2D3作用24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P65、磷酸化P65(p-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组骨骼肌细胞中ROS、IL-6、TNF-α、MCP-1水平和P65、p-P65、p38MAPK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IL-10水平和InsR、IRS-1、p-IRS-1及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PA组比较,PA+APS、PA+1,25(OH)2D3和PA+APS+1,25(OH)2D3组细胞中ROS、IL-6、MCP-1和TNF-α水平及P65、p-P65、p38MAPK及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IL-10水平和InsR、IRS-1、p-IRS-1及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A+APS+1,25(OH)2D3组细胞中ROS水平、p-P65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PA+APS和PA+1,25(OH)2D3组(P<0.05),InsR、IRS-1、p-IRS-1和GLUT4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PA+APS和PA+1,25(OH)2D3组(P<0.05)。 结论 1,25(OH)2D3联合APS可有效减轻IR,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通路以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来实现的,且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种单只成形镍钛器械对模拟弯曲根管预备效果的评价
王颖艺,王成坤,马昂,焦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22-142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7
摘要 ( 1739 )   [HTML]( ) PDF(1145KB) ( 77 )  

目的 比较3种单只成形镍钛器械对模拟弯曲根管切割能力和成形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40个单弯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分为Reciproc Blue组、WaveOne Gold组、M3-L组和ProTaper Gold组,每组各10个。按照使用说明书预备各组模拟根管,记录模拟根管预备时间、预备前后模拟根管的质量差、模拟根管弯曲角度差、根尖偏移量、模拟根管内外径树脂去除量和模拟根管定心比。 结果 WaveOne Gold组模拟根管预备时间短于其他3组(<0.05),ProTaper Gold组模拟根管预备时间较其他3组明显增长(<0.05);预备前后4组模拟根管质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预备前后M3-L组模拟根管弯曲角度差小于其他3组(<0.05);预备后4组模拟根管根尖区(1~4 mm)外径树脂去除量大于内径(<0.05),根中区(5~8 mm)内径树脂去除量较外径大(<0.05);在距离根尖孔1、3和6 mm处,ProTaper Gold组模拟根管的定心比与1的差值最大,大于其他3组(<0.05),其他组模拟根管各个观察点处定心比与1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 Reciproc Blue、WaveOne Gold和M3-L3种单只成形镍钛器械均可较好地保持根管的形态,且较ProTaper Gold多只锉系统的预备效率和中心定位能力更好。国产单只镍钛器械M3-L可以更好地保持根管原有的弯曲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氟聚碳酸丙烯酯牙贴片再矿化性能及其对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的毒性作用
陈星竹,于明岳,刘双,李佳凝,谢尊玄,刘金瑶,刘玉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29-143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8
摘要 ( 1956 )   [HTML]( ) PDF(948KB) ( 51 )  

目的 制备以聚碳酸丙烯酯(PPC)和氟化钠(NaF)为基础的新型PPC/NaF牙贴片,探讨其再矿化性能和体外细胞毒性,阐明不同氟含量的含氟贴片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PPC为载体搭载不同质量分数(0、0.5%、2.5%和5.0%)NaF,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C/NaF牙贴片。将离体牙制备成釉质块试件,并根据牙贴片中氟含量的不同随机分为PPC组、0.5%PPC/NaF组、2.5%PPC/NaF组和5.0%PPC/NaF组,每组各10个样本。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试件釉质表面形态表现,显微硬度仪测定脱矿前后和再矿化后各组试件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并计算显微硬度恢复百分比(SMHR)。将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与PPC/NaF牙贴片浸提液进行共培养,CCK-8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并评估其细胞毒性等级。 结果 脱矿后各组釉质试件的表面显微硬度均明显低于脱矿前(P<0.05)。经不同氟含量PPC/NaF牙贴片处理后,各组釉质试件的再矿化后表面显微硬度均明显高于再矿化前(P<0.05),但仍低于脱矿前(P<0.05),各组釉质试件的SMHR由高到低依次为5.0%PPC/NaF组、2.5%PPC/NaF组、0.5%PPC/NaF组和PPC组。SEM观察,PPC组釉质试件表面孔隙数量仍较多,表面可见不规则的颗粒状沉积物;0.5%PPC/NaF组釉质试件表面孔隙明显减少,但表面仍可见明显釉质塌陷且晶体沉积疏松,不均匀;2.5%PPC/NaF组釉质试件表面几乎不见孔隙,表面较为规则并覆盖大量针状晶体,排列密集紧凑;5.0%PPC/NaF组釉质试件表面被大量针状或不规则颗粒状的晶体覆盖,有些区域可见层状沉积物。与PPC组比较,5.0%PPC/NaF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RGR明显降低(P<0.05),各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采用不同氟含量的PPC/NaF牙贴片处理后的RGR均大于75%,细胞毒性等级为0级或1级。 结论 PPC/NaF牙贴片能够有效促进脱矿釉质发生再矿化,无细胞毒性;随着氟含量的增加,其再矿化作用也随之增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红补血颗粒对气滞血瘀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小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刘俊秀,周佳,律广富,王雨辰,庄雪峰,赵嘉睿,黄晓巍,李瑞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37-144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09
摘要 ( 315 )   [HTML]( ) PDF(1363KB) ( 59 )  

目的 探讨参红补血颗粒(SBG)对气滞血瘀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VED)模型小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 κBp65(NF-κB p65)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ED组、阳性对照组(0.62 g·kg-1·d-1 血府逐瘀胶囊)、低剂量SBG(3 g·kg-1·d-1)组、中剂量SBG(6 g·kg-1·d-1)组和高剂量SBG(9 g·kg-1·d-1)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采用冰水浴游泳法构建气滞血瘀型VED模型,连续给药造模21 d。观察各组小鼠行为表现,血液流变仪检测各组小鼠全血黏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和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表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胸主动脉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组,低、中和高剂量SB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HUVECs采用TBHP诱导HUVECs建立氧化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各组HUVECs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TLR4、MyD88、NF-κB p65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D组小鼠抓力值和自主活动次数明显降低(P<0.05), 全血黏度明显升高(P<0.05); 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SBG组小鼠抓力值均明显升高(P<0.05),小鼠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SBG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升高(P<0.05)。HE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D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和淤血,并且组织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不同剂量SBG组小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和淤血的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D组小鼠胸主动脉内壁结构紊乱,出现缺损和脱落;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不同剂量SBG组小鼠血管内膜的脱落损伤情况改善,内膜相对完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D组小鼠血清vWF、TM、ICAM-1、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NO水平以及动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SBG组小鼠血清vWF、TM、ICAM-1、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NO水平以及动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BHP组HUVECs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HUVECs中TLR4、MyD88、NF-κB p65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TBHP组比较,高剂量SBG组HUVECs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HUVECs中TLR4、MyD88、NF-κB p65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SBG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缓解炎症反应,达到保护气滞血瘀型VED小鼠血管内皮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评价
张庆宇,徐庭瑞,矫君君,夏德庚,张天翼,张莉,马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48-145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0
摘要 ( 1778 )   [HTML]( ) PDF(1073KB) ( 68 )  

目的 探讨“三明治”法制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羟基磷灰石(HA)复合物的工艺流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 方法 采用700 r·min-1×3 min和1 300 r·min-1×14 min的离心参数,分别制备可注射型PRF(I-PRF)和改良型PRF(A-PRF),并采用“三明治”法将其与HA复合。冷冻干燥PRF/HA复合物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模拟体液(SBF)浸泡材料,在第2、4、8和16天分别观察HA表面类骨层的生长情况,评价其矿化能力;采用PRF/HA复合物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与小鼠前成骨MC3T3-E1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共培养第1、3和5天,CCK-8法检测各组前成骨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在日本大耳白兔的颅骨矢状缝两侧对称建立2个直径为6 mm的全层骨缺损区域,一侧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另一侧植入PRF/HA复合物作为实验组;术后4和8周时X射线平片及锥形束CT(CBCT)扫描术区,根据成像结果评价2组白兔体内的成骨效果。 结果 成功制备出具有“三明治”结构的PRF/HA复合物,外侧为A-PRF,中间为包裹了HA颗粒的I-PRF。SEM观察,复合物横断面为明显的三层结构,外侧为致密纤维蛋白网,内部为有纤维蛋白丝附着的多孔HA颗粒。PRF/HA复合物在SBF中浸泡后,第2天时HA表面即形成矿化结节,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类骨层逐渐建立,第16天时已形成片层状结构。细胞增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第1、3和5天时实验组MC3T3-E1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影像学观察,实验组颅骨缺损4周时已有明显的边缘成骨,8周时新生骨已几乎完全充填骨缺损区域,而对照组颅骨缺损新骨形成范围较实验组明显减少。 结论 “三明治”法制备的PRF/HA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矿化能力和生物相容性,且能够促进骨组织再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归巢肽-近红外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荧光特性
杨馥旭,胡楠楠,郭冲,穆业腾,薛晗,范宇鑫,郭峰霖,关新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55-146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1
摘要 ( 2106 )   [HTML]( ) PDF(1155KB) ( 48 )  

目的 构建肿瘤归巢肽(THPs)-近红外荧光蛋白(NIRFP)miRFP670- LyP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纯化融合蛋白,研究融合蛋白的近红外荧光特性。 方法 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和Not Ⅰ对pmiRFP670-N1质粒和pET-28a质粒进行双酶切,构建pET-miRFP670原核表达载体,通过点突变引入LyP-1的DNA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miRFP670-LyP1;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细胞中,SDS-PAGE电泳法检测不同温度(16 ℃和37 ℃)、不同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浓度(0.1、0.5和1.0 mmol·L-1)诱导下融合蛋白原核表达量;采用Ni-NTA树脂亲和纯化融合蛋白,检测miRFP670-LyP1蛋白原核表达量;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乳腺癌4T1细胞中miRFP670-LyP1融合蛋白的细胞内吞形态表现。 结果 检测到长度约为5 343和973 bp的DNA条带,与pET-28a载体及miRFP670基因片段大小相符。DNA测序,LyP1序列成功插入至pET-miRFP670表达载体中。在16 ℃时miRFP670-LyP1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蛋白表达量较37 ℃时更高。采用Ni-NTA树脂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miRFP670-LyP1融合蛋白。荧光成像,miRFP670-LyP1融合蛋白可被乳腺癌4T1细胞高效内吞。 结论 成功构建了pET-miRFP670-LyP1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在低温(16 ℃)较常温(37 ℃)诱导的可溶性蛋白表达量更高,亲和层析得到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被乳腺癌4T1细胞高效内吞并显示出近红外荧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ncRNA-MIAT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许静,郭健,蒲兴魏,李大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62-147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2
摘要 ( 2075 )   [HTML]( ) PDF(2030KB) ( 71 )  

目的 探讨lncRNA-MIAT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THP-1细胞,将过表达(LV-MIAT)与下调lncRNA-MIAT表达(LV-shMIAT)的慢病毒颗粒及空载体(LV-Vector)转染入THP-1细胞中,将THP-1细胞诱导活化为巨噬细胞,并采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活化后的巨噬细胞与骨肉瘤(OS)MG63细胞共培养,将上述共培养体系分为MG63+LV-Vector组(阳性对照组)、MG63+LV-shMIAT组、MG63+LV-MIAT组和IL-4+LV-Vector组。检测各组THP-1细胞中lncRNA-MIAT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M2型巨噬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各组THP-1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4(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检测各组HUVEC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Notch1和δ样蛋白4(DLL4)表达水平。取各培养体系中的巨噬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血管细胞(HUVEC)共培养,EDU染色法检测各组HUVEC增殖活力,成管实验检测HUVEC血管形成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THP1中Janus激酶1(JAK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TAT6)和磷酸化STAT6(p-STAT6)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p-STAT6/STAT6比值。构建OS荷瘤小鼠模型,并将36只荷瘤小鼠分为LV-Vector组、LV-shMIAT组和LV-MIAT组(n=12)。检测干扰lncRNA-MIAT表达后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及肿瘤组织中CD163和CD31阳性表达率。 结果 采用慢病毒感染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或下调lncRNA-MIAT的THP-1细胞。与LV-Vector组比较,LV-shMIAT组细胞中lncRNA-MIA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LV-MIAT组细胞中lncRNA-MIA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G63+LV-Vector组比较,MG63+LV-shMIAT组THP-1细胞中VEGF、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5),HUVEC中VEGFR2、Notch1和DLL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G63+LV-MIAT组和IL-4+LV-Vector组THP-1细胞中VEGF、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 HUVEC中VEGFR2、Notch1和DLL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百分率、THP-1细胞中p-STAT6/STAT6比值和JAK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G63+sh-MIAT组比较,MG63+LV-MIAT组和IL-4+LV-Vector组THP-1细胞中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HUVEC中VEGFR2、Notch1和DLL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MG63+LV-Vector组比较,MG63+LV-shMIAT组HUVEC的增殖活力与血管形成数均明显降低(P<0.05),MG63+LV-MIAT组和IL-4+LV-Vector组HUVEC的增殖活力与血管形成数均明显升高(P<0.0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与LV-Vector组比较,LV-MIAT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升高(P<0.05),肿瘤组织中CD163和CD31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LV-shMIAT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肿瘤组织中CD163和CD3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LV-shMIAT组比较,LV-MIAT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升高(P<0.05),肿瘤组织中CD163与CD31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lncRNA MIAT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的M2极化和上调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参与调控OS进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灵芝乙醇提取物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任璐,曹芹雪,杨少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74-148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3
摘要 ( 1913 )   [HTML]( ) PDF(859KB) ( 39 )  

目的 探讨灵芝乙醇提取物(GLEE)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Janus激酶1(JAK1)/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完全培养液)和低、中及高剂量GLEE组(给予25、50、100 mg·L-1 GLEE)。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各组克隆形成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JAK1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JAK1、磷酸化JAK1(p-JAK1)、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和活化STAT蛋白抑制因子1(PIAS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GLEE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降低(P<0.05),细胞中JAK1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p-JAK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SOCS3和PIAS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低剂量GLEE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LEE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降低(P<0.05),细胞中JAK1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p-JAK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SOCS3和PIAS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中剂量GLEE组比较,高剂量GLEE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降低(P<0.05),细胞中JAK1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p-JAK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中SOCS3和PIAS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 GLEE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中SOCS3及PIAS1表达水平,进而影响JAK1/STAT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藏红花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ROCK/JNK信号通路机制
余淑华,刘朏,吴倩倩,杨东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81-148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4
摘要 ( 177 )   [HTML]( ) PDF(813KB) ( 162 )  

目的 探讨藏红花素(CR)对自发性高血压(SH)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D)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10只Wistar Kyoto大鼠作为正常组,40只SH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25 mg·kg-1·d-1)、中(50 mg·kg-1·d-1)及高剂量(100 mg·kg-1·d-1)CR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血压和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及24 h尿样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形态表现,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栓素B2(TXB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RhoA/Rho相关激酶1(ROCK1)、ROCK2和C-Jun氨基酸末端激酶(JNK)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JN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与舒张压,24 h尿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AI,MDA、ET-1及TXB2水平、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和JNK mRNA表达水平及ROCK1、ROCK2、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GSH-Px和NO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粗糙、增厚及大量泡沫细胞和坏死物质分布。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CR组大鼠收缩压与舒张压,24 h尿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血清TC、TG和LDL-c水平,AI,MDA、ET-1和TXB2水平,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和JNK mRNA表达水平以及ROCK1、ROCK2、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GSH-Px 活性和HDL-c及NO水平升高(P<0.05)。低剂量CR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粗糙、增厚及泡沫细胞与动脉粥样坏死物质分布可见不同程度减少。与低剂量CR组比较,中剂量CR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尿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血清TC、TG和LDL-c水平,AI,MDA、ET-1及TXB2水平,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及JNK mRNA表达水平及ROCK1、ROCK2、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GSH-Px活性和HDL-c及NO水平升高(P<0.05)。中剂量CR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粗糙、增厚及泡沫细胞与动脉粥样坏死物质分布有所减少;与中剂量CR组比较,高剂量CR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尿8-iso-PGF2α肾脏排泄量,血清TC、TG和LDL-c水平,AI,MDA、ET-1及TXB2水平,主动脉组织中ROCK1、ROCK2及JNK mRNA表达水平及ROCK1、ROCK2、JN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GSH-Px活性和HDL-c及NO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CR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动脉粥样病理形态明显改善。 结论 CR可改善SH大鼠ED及As,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OCK/JN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hrelin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的影响
杨贺然,李兴江,胡嘉航,李彦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90-149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5
摘要 ( 181 )   [HTML]( ) PDF(1721KB) ( 52 )  

目的 探讨Ghrelin联合LY294002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神经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ADSCs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鉴定ADSCs表面抗体阳性表达率,将第4代ADSCs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LY294002组[给予40 μmol·L-1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特异抑制剂LY294002]、Ghrelin组(给予0.1 μmol·L-1 Ghrelin)、Ghrelin+LY294002组(给予40 μmol·L-1 LY294002+0.1 μmol·L-1 Ghrelin)。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ADSCs神经分化后的形态表现,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ADSCs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DSCs中 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磷酸化PI3K(p-PI3K)/PI3K和磷酸化Akt(p-Akt)/Akt比值。 结果 ADSCs表面抗体CD90和CD13高表达,CD34、CD45和CD106低表达。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组仅部分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类圆形胞体,突起较短、数量减少,而Ghrelin组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类圆形胞体速度增快;与LY294002组比较,Ghrelin+ LY294002组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类圆形胞体速度增快,且突起数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LY294002组ADSCs中NSE和Nestin阳性细胞百分率及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明显降低(P<0.05),Ghrelin组ADSCs中NSE和Nestin阳性细胞百分率及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升高(P<0.05);与LY294002组比较,Ghrelin+LY294002组ADSCs中NSE和Nestin阳性细胞百分率及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升高(P<0.05);各组ADSCs中GFAP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hrelin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ADSCs神经分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环状RNA hsa_circ_0009735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周期和自噬的影响
刘云,朱琳琦,邵世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498-150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6
摘要 ( 2028 )   [HTML]( ) PDF(3033KB) ( 77 )  

目的 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9735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阐明其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细胞周期和自噬的影响。 方法 取正常胃黏膜GES-1细胞、胃癌MGC-803细胞、MKN-45细胞和HGC-27细胞。将hsa_circ_0009735小干扰RNA和阴性对照转染MGC-803细胞,将胃癌MGC-803细胞分为si-hsa_circ_0009735组和阴性对照组;将对照质粒和hsa_circ_0009735过表达质粒转染入HGC-27细胞,将胃癌HGC-27细胞分为OE-hsa_circ_0009735组和对照质粒组;MGC-803细胞转染细胞自噬质粒pcDNA-eGFP-LC3后分为空白组和不同浓度(0.25、0.50、1.00和2.00 mg·L-1)雷帕霉素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中hsa_circ_0009735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MGC-803细胞形态表现和细胞中自噬小体数,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周期各组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E-钙黏蛋白、Cyclin D1、Vimentin和N-钙黏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PCR产物经测序发现存在环化位点,与hsa_circ_0009735序列匹配。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hsa_circ_0009735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GES-1细胞比较, MGC-803细胞中hsa_circ_0009735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0.25和0.50 mg·L-1雷帕霉素组MGC-803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1.00 mg·L-1雷帕霉素组MGC-803细胞中颗粒增多,边界不清;2.00 mg·L-1雷帕霉素组死亡MGC-803细胞较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1.00 mg·L-1雷帕霉素组MGC-803细胞中自噬小体数与2.00 mg·L-1雷帕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浓度雷帕霉素组MGC-803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hsa_circ_0009735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hsa_circ_0009735组MGC-803细胞中hsa_circ_0009735表达水平降低(P<0.01),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1),迁移细胞数减少(P<0.01),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G2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细胞中Cyclin D1、Vimentin和N-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质粒组比较,OE-hsa_circ-0009735组HGC-27细胞中hsa_circ_000973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1),迁移细胞数减少(P<0.01),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G2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yclin D1、Vimentin和N-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 结论 胃癌细胞中高表达hsa_circ_0009735可能促进EMT进程,影响细胞迁移和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自噬过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部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高云鹤,姚佳楠,曹岚清,许传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10-151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7
摘要 ( 2110 )   [HTML]( ) PDF(1244KB) ( 56 )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原发于不同系统的86例SF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危险度分级标准分为低(n=65)、中(n=14)和高危险组(n=7)。观察肿瘤大体形态表现、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FT形态表现,获取患者随访资料行预后相关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不同部位的单一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关系的分析。 结果 86例SFT中,男性37例, 女性49例, 不同部位SFT的患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SFT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SFT在低、中、高危险组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及排列多样,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疏密不等地无结构排列,常见特征性鹿角样分枝状血管和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大部分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异型性和核分裂象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TAT-6核弥漫强阳性;CD34、Bcl-2及CD99不同程度阳性表达。61例患者获随访信息,随访时间为2~139个月。其中10例患者出现复发,各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低危险组9%、中危险组14%、高危险组28%。单因素分析, 核分裂象<4个/10HPF与≥4个/10HPF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险组与低、中危险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计数均非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结论 SFT可发生于人体多种器官和系统, 形态学表现多样。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上呼吸道及眼眶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女性生殖道、腹腔、皮下软组织、肺及胸膜。STAT-6是SFT诊断特异且敏感指标;核分裂象≥4个/10HPF和高危险分级是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综合分析肿瘤危险度分级不能完全反映患者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参芪地黄汤治疗膜性肾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
付少杰,苏森森,陈奕颖,许钟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18-152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8
摘要 ( 2045 )   [HTML]( ) PDF(2497KB) ( 86 )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膜性肾病(MN)的作用,并阐明其机制。 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参芪地黄汤中7味中药所含有效成分及相应的靶蛋白,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孟德尔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MN的相关基因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采用STRING 数据库和 Cytoscape 软件制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寻找核心靶点,采用分子对接软件对核心靶点与作用于核心靶点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出参芪地黄汤治疗MN的核心成分,采用 Bioconductor R 软件进行靶点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经筛选后获得参芪地黄汤的有效活性成分55个,药物作用靶点214个,MN相关靶点3 655个,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44个,其中核心靶点5个,分别为蛋白激酶B1(AKT1)、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蛋白P53(T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3个潜在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薯蓣皂素;GO富集分析得出2 268个生物学过程、53 个细胞组成、175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69条相关信号通路。 结论 参芪地黄汤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水平、抑制肾脏纤维化和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等机制发挥对MN的治疗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患者病变进展危险因素分析
贾荣霞,周旭,石贽堃,包美静,王冠群,褚雨晴,林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28-153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19
摘要 ( 1957 )   [HTML]( ) PDF(476KB) ( 43 )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患者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为CINⅠ患者提供更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次宫颈活检病理为CINⅠ且采用保守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的患者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病变进展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初次确诊CINⅠ病变时患者的年龄、人乳头瘤病毒(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绝经状态、转化区(TZ)类型及阴道镜下图像特征(异型血管、增生、病变面积和病变边界)对CINⅠ患者病变进展的影响。 结果 40例患者病变进展,170例患者病变未进展。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年龄 (χ2=25.94,P<0.01)、TCT情况(χ2=10.97,P<0.01)、是否感染HPV(16/18)(χ2=4.10,P=0.043)、是否伴有增生(χ2=8.18,P=0.004)和绝经状态(χ2=25.56,P<0.01)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年龄≥45岁(OR=5.95,P=0.005,95%CI:1.70~20.84)、TCT≥ASC-H(OR=3.319,P=0.007,95%CI:1.38~7.97)、出现异型血管(OR=9.91,P<0.01,95%CI:2.95~33.34)、伴有增生(OR=8.51,P<0.01,95%CI:2.60~27.84)是CINⅠ患者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45岁、TCT≥ASC-H、阴道镜下出现异型血管和病变区伴有增生为CINⅠ患者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房颤中circRNA-miRNA-mRNA网络构建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范吉林,朱婷婷,田晓玲,刘思佳,苏静,张世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35-154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0
摘要 ( 1895 )   [HTML]( ) PDF(2249KB) ( 71 )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公共数据库,构建房颤(AF)的内源性RNA(ceRNA)免疫调节网络,了解AF的发生发展机制。 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AF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环状RNA(circRNA)(GSE129409)、微小RNA(miRNA)(GSE28594)和mRNA(GSE41177)基因表达数据。采用R软件中的“limma”数据包鉴定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和mRNA,并通过相关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ENCORI、circBank、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和mRNA之间的调控关系,并基于circRNA-miRNA对和miRNA-mRNA对构建ceRNA调控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RNA(DE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注释其功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最佳基因特征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CIBERSORT软件分析AF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 共鉴定出103个差异circRNAs、37个差异miRNAs和296个mRNAs(|log2(FC)|>1且P<0.05)。其中预测出与差异表达的circRNA相结合的miRNA 589个,将预测得到miRNA与差异表达miRNA(DEmiRNA)取交集获得9个miRNAs,预测出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3 000个,将预测得到的靶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DEGs)取交集获得32个差异基因。最终,建立了1个由7个circRNAs、5个miRNAs和19个mRNAs组成的circRNA-miRNA-mRNA网络。ceRNA网络中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质降解、细胞的胞吐作用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生物过程中。KEGG富集分析,DEGs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刺猬信号通路、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中。ROC曲线,MAL2、STT3B、SHISA3、ZBTB41、CPNE4、EPHA7、hsa_circ_0006562、hsa_circ_0024957、hsa-miR-199a-5p和hsa-miR-142-3p等具有预测AF的潜在价值(AUC>0.8)。 结论 构建 circRNA-miRNA-mRNA网络为AF中RN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circRNA可能是AF的潜在治疗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乳酸代谢基因的肺腺癌预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侯俊杰,米旭光,李孝男,李晓男,杨影,芦小单,方艳秋,金宁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46-155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1
摘要 ( 3729 )   [HTML]( ) PDF(2302KB) ( 89 )  

目的 探讨肺腺癌(LUAD)组织中乳酸代谢相关基因以及基于乳酸代谢基因构建LUAD预后评分模型,阐明其预测LUAD预后的能力。 方法 采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LUAD相关乳酸代谢基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及LASSO回归分析获得关键基因并构建LUAD的乳酸代谢评分模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TIMER法评估该模型与患者临床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丰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成功筛选出16个乳酸代谢基因并构建评分模型;生存分析,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明显高于高风险组(P< 0.01),且有较高的预测预后能力,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23个乳酸代谢基因是LUAD患者的独立的预后基因;乳酸评分与B淋巴细胞(r=-0.326,P<0.001)、CD4 T淋巴细胞(r=-0.196,P<0.001)、CD8 T淋巴细胞(r=-0.094,P=0.036)、巨噬细胞(r=-0.198,P<0.001)和树突状细胞(r=-0.119,P=0.008)百分率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乳酸代谢评分模型可以很好评估LUAD 预后与肿瘤微环境(TIMER)的状态,可作为LUAD预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431-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靶向调控CTDP1基因表达机制
谢先顺,王伟,蒋海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55-156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2
摘要 ( 1913 )   [HTML]( ) PDF(1722KB) ( 59 )  

目的 探讨miR-431-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取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的68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人胃癌细胞(MKN-28、MGC-803、MKN-45、SGC-7901和HGC-27)中miR-431-3p及羧基末端结构域磷酸酶1(CTD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述细胞中CTDP1蛋白和各组SGC-7901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 C)、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431-3p与CTDP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31-3p和CTDP1的靶向关系。将miR-431-3p mimic和CTDP1过表达慢病毒分别或同时转染至SGC-7901细胞中,将细胞分为空白组、空载过表达(mimic NC)组、miR-431-3p过表达(miR-431-3p mimic)组、空载慢病毒(Vector)组、CTDP1过表达慢病毒(CTDP1过表达)组和miR-431-3p mimic+CTDP1过表达(共转染)组。MTT法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单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 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miR-431-3p表达水平降低(P<0.01),CTDP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并且二者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316,P=0.009)。与GES-1细胞比较,其他5种胃癌细胞中miR-431-3p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CTD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miR-431-3p靶向调控CTDP1表达。与空白组和mimic NC组比较,miR-431-3p组SGC-7901细胞中CTDP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数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yt C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空白组和Vector组比较,CTDP1过表达组SGC-7901细胞中CTDP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数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yt C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miR-431-3p组比较,共转染组SGC-7901细胞中CTDP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数水平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yt C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 结论 miR-431-3p过表达能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与靶向下调CTDP1基因表达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灵活方案中促黄体生成素一过性早升对新鲜周期IVF/ICSI-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高红,林莉,颜晓红,陶萍,李友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66-157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3
摘要 ( 137 )   [HTML]( ) PDF(475KB) ( 62 )  

目的 比较拮抗剂灵活方案中促黄体生成素(LH)一过性早期升高(早升)和未出现LH早升对新鲜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妊娠结局,探讨一过性LH早升是否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的145例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H是否出现一过性早升分为无LH早升组(n=105)和LH早升组(n=40)。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等指标。 结果 2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基础 LH 水平、基础雌二醇(E2)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基础窦卵泡(AFC)数、卵巢低储备患者百分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H早升组患者添加拮抗剂日的促性腺激素(Gn)天数、添加拮抗剂日LH水平和添加拮抗剂日E2水平均大于无LH早升组(t=-3.251,P=0.001;t=-10.198,P<0.001;t=3.233,P=0.002),而拮抗剂使用天数少于无LH早升组(t=3.090,P=0.003)。2组患者添加拮抗剂日卵泡直径、扳机日E2和孕酮(P)水平、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率)、正常受精数(率)、第3天(D3)可用胚胎数(率)、D3优质胚胎数(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添加拮抗剂的Gn天数和添加拮抗剂当日E2水平是采用新鲜IVF/ICSI-ET周期拮抗剂灵活方案中患者出现LH早升的危险因素[OR (95%CI)=1.516(1.128~2.038),P=0.006;OR(95%CI)= 2.424(1.345~4.371),P=0.003]。 结论 采用拮抗剂灵活方案患者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的LH早升不影响妊娠结局,但需要及时控制升高的LH并注意添加拮抗剂的时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
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自发性拇长伸肌腱断裂的临床应用(附8例报告)
王芊芊,吴广智,张展,张帆,于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74-157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4
摘要 ( 377 )   [HTML]( ) PDF(414KB) ( 102 )  

目的 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20—2021年因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就诊的患者行术前详细查体和彩超定位,进行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手术,术后收集患者的随访资料,通过测量患者的双侧示指背伸高度、拇指背伸高度、对掌距离、示指掌指(MP)关节及近指间(PIP)关节主动伸直角度,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拇长伸肌腱移位评分表(SEEM)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通过电话随访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密歇根手功能简表(BMHQ)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整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作情况、自我满意度、疼痛和评分总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价患者术后手功能、自我满意度和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的疗效。 结果 共随访8例患者,随访11~24个月,平均随访(14.8±4.2)个月。8例患者患手外观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术后3周去除石膏后无肌腱断裂情况的发生,肌腱张力合适,主动屈伸拇指均可顺利完成。术后SEEM评分,患侧示指背伸高度较对侧缺失0.4~4.6 cm,平均缺失2.1 cm。拇指抬高缺失0.4~2.6 cm,平均缺失1.5 cm;对掌距离缺失1.8~3.5 cm,平均缺失2.6 cm;示指MP关节主动伸直丢失0°~14°,平均3°;示指PIP关节主动伸直丢失3°~16°,平均8.5°;评分总分60~90分,平均73.8分;SEEM评分,优2例,良5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87.5%。 BMHQ评分,术前和术后患者手整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工作学习、患者自我满意度、疼痛和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断裂疗效确切,术后伸拇功能良好,患者主观满意度高,是重建拇长伸肌腱功能的可靠选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内胸腺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古婉仪,郅程,刘春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80-158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5
摘要 ( 2010 )   [HTML]( ) PDF(2036KB) ( 80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观察1例ITTC患者的临床表现。肉眼观察肿瘤大体形态表现,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表现,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表现,对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术后3和1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ITTC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内质稍硬肿物。细胞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呈三维立体结构,部分细胞可见核仁。组织学检查显示癌细胞呈巢状或岛状分布,并向鳞状细胞分化;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免疫表型检测,癌细胞表达CD117、CD5和P63等,不表达TdT和TTF-1,EBER-ISH(-)。病理诊断为ITTC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在术后3和11个月复查CT均未见复发及转移。 结论 ITTC恶性程度低,可复发及转移,联合手术及放疗,患者预后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效果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闫嘉晴,朱莹,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86-159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6
摘要 ( 3648 )   [HTML]( ) PDF(1193KB) ( 166 )  

目的 分析1例1型糖尿病(T1DM)并发牙周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阐明早期预防及治疗T1DM并发牙周炎的重要性,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诊治依据。 方法 收集1例8年T1DM病史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牙龈萎缩1年”就诊。治疗期间长期监控患者血糖水平,记录患者初诊和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牙龈颜色、形态及质地,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率和牙槽骨形态表现等。回顾相关文献,总结T1DM并发牙周炎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预防和诊治方法。 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平稳,无明显波动。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患者牙龈颜色变浅,肿胀程度减轻,质地坚韧,牙周袋PD降低,BOP阳性率降至13%。牙周基础治疗后1年,部分牙面可见少量牙石和软垢,其余牙牙龈呈淡粉色,龈缘菲薄,质韧。PD为0~4 mm,BOP百分率约为14%,全口牙齿无松动。 结论 T1DM并发牙周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牙周检查,严格控制菌斑。在患者血糖稳定的前提下,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减轻牙周病变的发生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发肾盂积水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惠鹏祥,杨潇,王旭,张明,范海涛,于汇康,王寅春,赵群,汤高文,李然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93-159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7
摘要 ( 1916 )   [HTML]( ) PDF(2947KB) ( 61 )  

目的 分析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 30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左侧肾肿物并发肾盂积水3 d入院。腹部超声提示左侧肾肿物和左侧肾盂积水,集合系统光点分离2.2 cm;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左肾占位性病变并发肾盂积水,考虑肾透明细胞癌可能。初步诊断为左侧肾恶性肿瘤,术前准备后行经腹左侧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镜下见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进行,梭形细胞呈无结构性排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CD34(+)、Vimentin(+)、CD99(部分+)],确诊为肾脏SFT。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全腹CT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异常表现,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无不适症状。 结论 肾脏SF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确诊主要依赖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肾脏SFT的首选治疗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CMO联合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过程中膜肺水肿导致低氧血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顾明,田加坤,赵亚男,孙键,张京晓,宋德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599-160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8
摘要 ( 193 )   [HTML]( ) PDF(502KB) ( 47 )  

目的 分析体外膜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过程中患者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提高临床医生对ECMO联合IABP治疗过程中低氧血症的处理、鉴别及分析能力。 方法 收集1例采用ECMO和IABP支持治疗心源性休克伴发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方式,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48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 d,加重4 h入院。住院后1 h行冠脉造影,见前降支近段闭塞,给予前降支支架植入。患者术中血压92/60 mmHg,心率110 min-1,安装IABP(1∶1反搏)。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心力衰竭,常规强心和利尿治疗后症状不缓解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行ECMO支持治疗。ECMO支持第2天,突然出现呼吸和循环症状加重(心率上升至150~160 min-1,血压下降至98/79 mmHg,呼吸频率上升至35 min-1),经皮脉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9%。床旁超声检查,心脏心室壁搏动弱,左心室饱满。经排查后考虑为膜肺水肿和IABP反搏频率过高所致。调整机械通气设置提高氧合状态,同时将ECMO气流量调整至10 L·min-1,膜肺排气孔排出大量水滴;将IABP反搏频率设置为1∶2后患者病情明显缓解,最后成功撤除ECMO和IABP,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 辅助设备的无报警故障和设置不当可导致设备支持力度下降、患者病情加重;发生问题时应优先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排查辅助设备的故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健康体检者血尿酸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分析
李医华,文韬,千永日,赵春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605-161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29
摘要 ( 1939 )   [HTML]( ) PDF(485KB) ( 39 )  

目的 分析血尿酸(SUA)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患病的关联性,探讨SUA与γ-GGT在MS中的交互作用,为MS的风险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医院体检中心20~79岁健康体检者7 560名,按照MS诊断标准分为MS及其相关代谢指标异常组和MS及其相关代谢指标正常组,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以及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UA和γ-GGT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代谢异常患者患病风险,并分析各组患者各种代谢指标异常患病的交互作用。 结果 MS及其相关代谢指标异常组研究对象的高尿酸血症(HUA)和γ-GGT水平升高患病风险均高于MS及其相关代谢指标正常组,随着SUA和γ-GGT水平升高,MS及其相关代谢异常患病风险逐渐升高。MS及其相关代谢指标异常组研究对象的HUA和γ-GGT水平升高患病风险是MS及其相关代谢指标正常组的4.660倍(95%CI:3.571~6.085)和5.260倍(95%CI:4.009~6.897),随着代谢异常程度增加,HUA和γ-GGT水平升高患病风险逐渐升高。SUA和γ-GGT水平均升高组研究对象的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和MS患病风险分别是SUA和γ-GGT水平均正常组的1.930倍(95%CI:1.617~2.304)、1.618倍(95%CI:1.352~1.935)、4.011倍(95%CI:3.245~4.958)、1.890倍(95%CI:1.654~2.393)和2.695倍(95%CI:2.248~3.230)。SUA和γ-GGT水平升高对血脂异常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其交互效应指数(S)和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分别为1.17和10.9%。 结论 SUA和γ-GGT水平与MS及其相关各种代谢指标异常患病风险有密切关联,SUA和γ-GGT水平升高与代谢异常程度有关联。HUA并发γ-GGT水平升高明显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MS的患病风险,且SUA和γ-GGT水平升高对血脂异常患病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学
NDRG1干扰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过表达NDRG1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建立
阮婷玉,史唯地,马勋,王静,康立超,杜冬冬,殷月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614-162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30
摘要 ( 1784 )   [HTML]( ) PDF(1028KB) ( 36 )  

目的 构建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的shRNA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转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后验证干扰和过表达效果并获得稳定过表达NDRG1的细胞。 方法 将pGPU6-GFP质粒采用BamH Ⅰ和Bbs Ⅰ双酶切后,分别与设计的8条shRNA连接构建pGPU6-GFP-NDRG1 shRNA干扰载体,经测序鉴定后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CMECs,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转染效率,将PCR扩增的NDRG1编码区序列与pMD19-T连接,经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与pcDNA3.1空质粒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连接后构建pcDNA3.1-NDRG1过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测序正确的过表达载体转染hCME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干扰和过表达的hCMECs中NDRG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CMECs中NDRG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新霉素筛选出阳性克隆hCMECs。 结果 pGPU6-GFP载体经双酶切后,电泳结果显示完全线性化,测序结果显示shRNA均成功连接至pGPU6-GFP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转染效率约为70%;RT-qPCR法检测,有3个shRNA干扰载体的干扰效果良好,转染后hCMECs中NDRG1 mRNA表达水平分别约为对照组的26%、21%和13%;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到对应的特异性蛋白条带,重组质粒pcDNA3.1-NDRG1经双酶切后,电泳结果可见大小为1 185和5 428 bp的2条DNA条带,测序结果显示NDRG1基因成功插入,成功制备阳性克隆hCMECs。RT-qPCR法检测,阳性克隆hCMEC中NDRG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5.96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CMEC中NDRG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结论 成功构建pGPU6-GFP-NDRG1 shRNA干扰载体并验证干扰效果;成功构建pcDNA3.1-NDRG1过表达载体和稳定过表达NDRG1的hCMECs。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ICU患者痰液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其评价
马亚楠,谭兵,徐磊,张健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623-162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31
摘要 ( 1922 )   [HTML]( ) PDF(621KB) ( 198 )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情况,阐明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ICU患者的痰液标本285份,分别进行传统培养鉴定药敏和RT-qPCR耐药基因检测。统计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耐药基因检测的符合率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结果 共检出AB 151株,检出率为52.98%。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为72.20%。采用RT-qPCR法检测OXA-51基因检出AB的符合率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A-23基因检出CRAB的符合率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株AB感染OXA-23阳性标本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 结论 ICU患者痰液标本培养鉴定出AB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检出率高。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RT-qPCR法更简便、快速,且检测符合率更高。CRAB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液-液相分离在基因转录调控中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in gene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梁婷婷,曾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629-163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32
摘要 ( 220 )   [HTML]( ) PDF(406KB) ( 293 )  

基因表达的转录是指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多种不同蛋白大分子相互协调,在基因组DNA位点上组装成大型稳定的蛋白复合物,通过转录调节在基因表达中发挥核心作用。转录蛋白分子复合物可以通过多价相互作用,形成液-液相分离聚集,定位于细胞核中特异的基因位点处,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目前液-液相分离在转录调控过程中的功能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从基因转录抑制、转录激活、转录延伸和剪接等方面阐述液相分离在基因转录过程中的研究进展,总结其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成果,为生物分子液-液相分离在基因转录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死亡模式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cell death modes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石晓花,莽靖,徐忠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635-164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33
摘要 ( 383 )   [HTML]( ) PDF(459KB) ( 182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卒中关键病理过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坏死、自噬、凋亡、焦亡和铁死亡等多种神经元死亡模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细胞死亡模式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时程发挥重要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不同形式死亡模式的发生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为提高缺血性卒中临床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多种细胞死亡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不同形式死亡模式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微生物群系对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effect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on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张树辉,张灿,秘晨晓,陈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644-164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34
摘要 ( 1869 )   [HTML]( ) PDF(435KB) ( 86 )  

肠道微生物群系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蠕虫等,在肠道保护屏障和肠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所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常常伴随着肠道微生物群系的失调,通常表现为多样性下降、致炎微生物增加及抗炎微生物的减少。目前炎症性肠病中肠道微生物群系的研究以细菌方面为主,但也有研究证明真菌、病毒和蠕虫等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肠道微生物群系来改善肠道炎症的治疗方法,如粪菌移植和饮食习惯治疗等,现有的药物治疗也被认为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系来发挥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系已成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重点。现对细菌、病毒、真菌和蠕虫等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系进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评估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沈珂羽,付晶瑶,肖思齐,吴宪吉,张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  1650-165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20635
摘要 ( 1991 )   [HTML]( ) PDF(446KB) ( 78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指直径≤10 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对于PTMC的诊治热点和争议较多。大部分PTMC进展缓慢,相对惰性,死亡率低,患者整体预后较好,然而仍有少部分并非倾向于不进展的亚临床状态,晚期PTC均由PTMC进展而来。PTMC患者的治疗日益精准,低危PTMC患者除了行常规的手术治疗之外,还可以选择积极监测(AS)或射频消融治疗作为替代疗法,治疗方案的确定基于术前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对于PTMC预后判断的金标准是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术前临床因素与PTMC不良预后结局(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有关,现对近年来有关患者术前基本信息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和病灶局部特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外科医生术前评估患者预后风险提供参考,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