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ISSN 1671-587X
CN 22-1342/R
主 任:李欣欣
编 辑:姜瑾秋 韩宏志 官 鑫
陈思含 李昕蔚
电 话:0431-85619279
E-mail:xuebao@jlu.edu.cn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邮编:130021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LDXXBY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24年, 第5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5-28
上一期   
基础研究
NLRP3炎症小体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引起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阮颖新,贾俊亚,武占飞,商文雅,张鹏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587-59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1
摘要 ( 1041 )   [HTML]( ) PDF(1014KB) ( 222 )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UUO组(n=24),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输尿管不结扎,UUO组分别于术后3、7和14 d处死大鼠,并按照处理时间分为UUO 3 d组(n=8)、UUO 7 d组(n=8)和UUO 14 d组(n=8)。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表现,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UUO组大鼠出现明显肾小管扩张,肾间质水肿和增宽,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腔内可见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HE染色肾间质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和UUO 7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HE染色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明显升高(P<0.05)。Masson染色,UUO组大鼠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可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随UUO作用时间增加,大鼠部分肾小管消失,肾间质明显增宽,胶原沉积逐渐增多,皮髓交界处胶原沉积程度更加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Masson染色肾间质纤维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和UUO 7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Masson染色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梗阻侧肾组织中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梗阻侧肾组织中HY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 UUO 3 d 组比较, UUO 14 d 组大鼠梗阻侧肾组织中 HYP 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和UUO 7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3 d组、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管间质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UUO 3 d组比较,UUO 14 d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管间质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假手术组比较,UUO 7 d组和UUO 14 d组大鼠肾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NLRP3炎症小体在UUO大鼠肾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氧化应激增加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石素A对小鼠异氟醚麻醉所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许敏慧,程晓雷,许继岩,江林昊,夏天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596-60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2
摘要 ( 924 )   [HTML]( ) PDF(670KB) ( 121 )  

目的 探讨尿石素A(UA)对长时程异氟醚麻醉所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24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麻醉组和UA组,每组8只。UA组小鼠于麻醉前2 d每天腹腔注射200 μL UA溶液,空白对照组和麻醉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组和UA组小鼠制备长时程异氟醚麻醉模型,空白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轮替正确率、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僵直时间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和成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F)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Y迷宫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麻醉组小鼠轮替正确率明显降低(P<0.01);与麻醉组比较,UA组小鼠轮替正确率明显升高(P<0.01)。条件恐惧实验中情境记忆测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麻醉组小鼠僵直时间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与麻醉组比较,UA组小鼠僵直时间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线索记忆测试,各组小鼠僵直时间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麻醉组小鼠海马组织中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0和m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麻醉组比较,UA组小鼠海马组织中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mBD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UA可以改善小鼠的POCD,其作用机制可能与UA的抗炎活性可抑制POCD小鼠的中枢炎症且上调mBDNF蛋白表达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57BL/6小鼠大脑皮层区与基底神经节隆起区神经元突触发育过程比较
赵艳,卢广泉,杜金乐,潘雨绮,董子意,康鑫,高弋婷,高方,杨加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02-61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3
摘要 ( 879 )   [HTML]( ) PDF(2170KB) ( 204 )  

目的 观察小鼠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隆起(GE)区神经元突触发育过程,阐明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在不同脑区的体内外发育差异。 方法 C57BL/6雌鼠于妊娠第13.5~15.5天断颈处死后,经无菌操作取胚胎小鼠,显微镜下逐步分离获取胚胎小鼠脑组织皮层区和GE区。体外原代培养胚胎小鼠神经元,于培养3、7、14和21 d分别收集细胞样品,并将其作为培养3、7、14和21 d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突触后表达蛋白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及桥尾蛋白(Gephyrin)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PSD95、囊泡γ-氨基丁酸(GABA)转运蛋白(vGAT)及Gephyrin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胚胎小鼠脑组织皮层区和GE区神经元中vGLUT1及vGA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培养3 d组比较,培养14和21 d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PSD95及Gephy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皮层区比较,培养14 d组小鼠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Gephy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显微镜下观察,培养14 d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兴奋性突触及抑制性突触均初步发育,相关蛋白呈阳性表达;其中兴奋性突触相关蛋白阳性表达在皮层区神经元中更为明显,且突触前分子vGLUT1和突触后分子PSD95在皮层区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部位均呈现共定位的特征;抑制性突触前分子vGAT蛋白和突触后分子Gephyrin蛋白在GE区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中也呈现共定位的特征,且突触前分子较相应的突触后分子蛋白阳性表达更明显。与皮层区比较,培养14 d组小鼠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vGLUT1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vGAT和Gephy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培养21 d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阳性表达增加,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进一步成熟并完善。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部位均形成了丰富的突触前后对应的表达模式,突触结构逐步发育良好,且突触前分子较相应的突触后分子蛋白阳性表达更明显。与皮层区比较,培养21 d组小鼠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vGLUT1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vGAT和Gephy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皮层区比较,胚胎小鼠脑组织GE区神经元中vGLU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vGA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皮层区和GE区神经元的突触发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皮层区兴奋性突触发育较早,GE区抑制性突触发育较早。突触的脑区特异性发育提示不同细胞类型的神经疾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育来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屈菜碱对小鼠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金学军,卢楚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12-61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4
摘要 ( 1009 )   [HTML]( ) PDF(814KB) ( 256 )  

目的 探讨白屈菜碱对肺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32只健康C57BL/6小鼠,制备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 氯化钠)、低剂量白屈菜碱组(25 mg·kg-1白屈菜碱)、高剂量白屈菜碱组(50 mg·kg-1白屈菜碱)和阳性对照组(60 mg·kg-1环磷酰胺),每组8只。称量各组小鼠移植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计算各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蛋白表达评分,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移植瘤质量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移植瘤质量均降低(P<0.05),抑瘤率均升高(P<0.05);与高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移植瘤质量均降低(P<0.05),抑瘤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升高(P<0.05);与低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升高(P<0.05);与高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升高(P<0.05)。ELISA法,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2、INF-γ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低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2、INF-γ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高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2、INF-γ和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MVD降低(P<0.05);与低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MVD降低(P<0.05);与高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VD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量减少;与低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量减少;与高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量减少;模型组、低剂量白屈菜碱组、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NF-κB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低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高剂量白屈菜碱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NF-κB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高剂量白屈菜碱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NF-κB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 结论 白屈菜碱能够抑制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生长、保护免疫器官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能通过靶向NF-κB/HIF-1α信号通路和下调NF-κB及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分化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验证
倪英群,杨矛,杨迪,郭呈林,朱文君,俞雅琴,卢芹,骆金芝,吴春琴,方朝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20-62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5
摘要 ( 898 )   [HTML]( ) PDF(1295KB) ( 116 )  

目的 采用m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高磷诱导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VSMCs钙化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 方法 将人VSMCs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细胞中加入高磷培养基,对照组细胞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相同条件下培养。调整2组稳定转染VSMCs的状态,培养12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并拍照。采用Hisat2软件筛选DEGs,采用Stringtie软件从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和细胞成分(CC)3个方面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Von Kossa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钙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肿瘤蛋白53(Tp5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轻链1(Ftl1)和糖基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1(GPLD1)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共2 524个DEGs,其中1 368个DEGs表达上调,1 156个DEGs表达下调;2组细胞DEGs聚类分离明显。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达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微管细胞骨架组织的调节、细胞极性、蛋白质定位和细胞周期调控等BP,构建细胞膜部分、微管组织、染色体和着丝粒区等CC,发挥与磷脂酰肌醇磷酸盐、Rho鸟苷酸三磷酸酶(GTPase)蛋白结合、参与跨膜转运和调节蛋白激酶活性等MF;表达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细胞质翻译、蛋白质膜定位、mRNA代谢和蛋白质内质网定位等BP,构建核糖体亚单位、细胞膜和自噬体等CC,发挥与单链DNA、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生长因子结合、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和催化作用等MF。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富集7条信号通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生物合成;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富集18条信号通路,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铁死亡。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GPX4、Ftl1和T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GPL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α-SM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ALP和BMP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钙化的VSMCs与正常细胞存在DEGs,铁死亡和GPI锚定的生物合成信号途径是高磷诱导下肢VSMCs钙化的关键信号通路,主要由GPX4、Ftl1、Tp53和GPLD1共同介导完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GK1对Cyclin B/Cdc2通路介导小鼠G1期受精卵卵裂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张慧灵,韩迪,郭文秀,庞海垚,孟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28-63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6
摘要 ( 85 )   [HTML]( ) PDF(931KB) ( 114 )  

目的 探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在小鼠细胞周期G1期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阐明相关机制。 方法 取若干只4~6周龄且体质量约为20 g的雌鼠和若干只8周龄以上且体质量约为30 g的雄鼠,雌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每只10 IU,48 h后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只10 IU,并将注射HCG的雌鼠与雄鼠1∶1合笼过夜。取交配成功的雌鼠受精卵,注射HCG后分别于12~21 h、21~26 h、26~28 h和28~30 h收集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及M期的受精卵,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形态表现。收集小鼠超排卵后 G1 期受精卵,体外转录生成 mRNA 后,分为未注射组、Tris-EDTA缓冲液注射组(TE注射组)和SGK1-mRNA注射组。采用SGK1抗体与KSOM培养液配置1∶25、1∶50、1∶100、1∶200和0共5种不同浓度SGK1抗体组的培养液,培养小鼠G1期受精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受精卵中SGK1蛋白表达水平和各组小鼠及不同浓度SGK1抗体组HCG注射不同时间受精卵中磷酸化细胞分裂周期因子2(Cdc2)酪氨酸15位点(Cdc2-pTyr15)去磷酸化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和不同浓度SGK1抗体组受精卵发育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CG注射不同时间小鼠受精卵中磷酸化SGK1-苏氨酸256位点(SGK1-pThr256)和Cdc2-pTyr15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未注射组和TE注射组比较,SGK1-mRNA注射组SG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HCG注射后27~28 h,SGK1-mRNA注射组小鼠受精卵中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逐渐消失,至HCG注射29 h,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完全消失;HCG注射后28~29 h,未注射组和TE注射组小鼠受精卵中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逐渐消失,至HCG注射后30 h,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完全消失;随着SGK1抗体浓度升高,不同浓度SGK1抗体组受精卵中Cdc2-pTyr15磷酸化信号减弱和磷酸化信号消失的时间逐渐延长。HCG注射后27 h,SGK1-mRNA注射组小鼠受精卵开始卵裂;HCG注射后31 h,SGK1-mRNA注射组受精卵几乎全部分裂为G2期细胞受精卵;HCG注射后33 h,0 和 1∶200 SGK1 抗体组受精卵全部发生卵裂;随着 SGK1 抗体浓度升高, 1∶25、1∶50 和1∶100 SGK1抗体组受精卵卵裂逐渐减少,在1∶25 SGK1抗体组受精卵卵裂减少最明显。HCG注射后31 h,与未注射组和TE注射组比较,SGK1-mRNA注射组小鼠受精卵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卵裂率明显升高(P<0.05)。注射HCG后31和33 h,随着SGK1抗体浓度升高,与1∶200 SGK1抗体组比较,1∶100、1∶50和1∶25 SGK1抗体组受精卵死亡率逐渐升高(P<0.05),卵裂时间延长,受精卵卵裂率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1∶25 SGK1抗体组受精卵卵裂率最低。HCG注射后27 h,小鼠受精卵中SGK1-pThr256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HCG注射后28~29 h,小鼠受精卵中Cdc2-pTyr1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并于HCG注射后30 h完全消失。 结论 过表达或抑制SGK1均会影响小鼠G1期受精卵进入M期的时间,SGK1蛋白可能是小鼠G1期受精卵早期发育的调控因子之一,其可能通过Cdc2调节G1期受精卵发育。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味子乙素对胰腺癌Pan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傅家财,秦玲莎,杨露,宋美慧,张仙映,刘晓翠,李凤金,齐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38-64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7
摘要 ( 987 )   [HTML]( ) PDF(1612KB) ( 135 )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对胰腺癌 Pan02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0.78、1.56、3.12、6.25、12.50和25.00 mg·L-1 )五味子乙素作用下Pan02细胞增殖率,以选择五味子乙素作用的最适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小鼠胰腺癌 Pan02 细胞分为对照组(0 mg·L-1 五味子乙素)、2.5 mg·L-1 五味子乙素组、5.0 mg·L-1五味子乙素组和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Pan02细胞形态表现,5-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各组Pan02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细胞周期Pan02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an02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CCK-8法,五味子乙素作用Pan02细胞48和72 h后,与0 mg·L-1 五味子乙素比较,其他浓度五味子乙素作用下Pan02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72 h时细胞抑制作用最明显。选择0、2.5、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作用Pan02细胞,作用时间为72 h。对照组Pan02细胞呈长梭形,状态良好,紧密且贴壁生长,细胞器和细胞质正常;2.5和5.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体积减小,细胞之间黏连消失,细胞膜虽完整但通透性增强,细胞质皱缩,细胞内部产生空泡结构,部分呈碎片状漂浮于溶液表面;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有明显凋亡小体生成,呈现凋亡状态。EdU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 mg·L-1 五味子乙素组 Pan02 细胞中 EdU 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2.5、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2.5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中p27、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和裂解的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5.0和10.0 mg·L-1五味子乙素组Pan02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2、Cyclin E2 和 Bcl-2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 p27、 Bax、 cleaved Caspase-3 和cleaved PARP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五味子乙素具有抑制胰腺癌 Pan02 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p27蛋白并诱导细胞周期S期阻滞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柠檬烯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王腾飞, 陈凤, 齐玲, 雷婷, 宋美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47-65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8
摘要 ( 881 )   [HTML]( ) PDF(1676KB) ( 126 )  

目的 探讨D-柠檬烯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GBM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1 D-柠檬烯)和0.2、 0.4、 0.6、 0.8及1.0 mmol·L-1 D-柠檬烯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法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Annexin Ⅴ-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15 只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 mg·kg-1·d-1 D-柠檬烯)、低剂量D-柠檬烯组(200 mg·kg-1·d-1 D-柠檬烯)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400 mg·kg-1·d-1 D-柠檬烯),每组5只。计算各组小鼠体内肿瘤抑制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下肿瘤组织形态表现,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皮下瘤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对照组细胞呈长梭形,状态良好,紧密且贴壁生长,细胞器和细胞质正常;给药48 h后,0.6 mmol·L-1 D-柠檬烯组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膜虽完整但通透性增强,细胞质皱缩,细胞内部产生空泡结构,部分呈碎片状漂浮在溶液表面;0.8 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细胞中有明显凋亡小体生成,呈现凋亡状态。CCK-8法,与对照组比较,0.6、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U87、LN229及GL261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0.4 mmol·L-1 D-柠檬烯组U87和GL261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克隆形成法,与对照组比较,0.4、0.6和0.8 mmol·L-1 D-柠檬烯组U87、LN229及GL261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Annexin Ⅴ-FITC/PI法,与对照组比较,D-柠檬烯处理48 h后,0.6、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LN229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0.6、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LN229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LN229细胞中PAR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法,与对照组比较,0.6、0.8和1.0 mmol·L-1 D-柠檬烯组LN229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小(P<0.01)。与空白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肿瘤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空白组小鼠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核染色加深,核浆比增大;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组织出现大量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与空白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低和高剂量D-柠檬烯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D-柠檬烯具有抑制GBM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KT蛋白的表达并激活Caspase-3通路诱导凋亡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衰营养胶囊对肾性骨病模型大鼠肾功能和骨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其对BMP-7/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陈杰彬,胡蓉,吕佩佳,李成杰,魏连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58-66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09
摘要 ( 897 )   [HTML]( ) PDF(2466KB) ( 102 )  

目的 探讨肾衰营养胶囊对肾性骨病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肾性骨病模型大鼠肾功能和骨代谢与肾性骨病的关系。 方法 选取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外40只大鼠建立肾性骨病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0.01 mg·kg-1骨化三醇灌服,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给予1.2 g·kg-1肾衰营养胶囊灌服,均灌胃12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肾功能和钙磷代谢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和Smad1/5/8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磷酸化BMP-7(p-BMP-7)、Smad1/5/8和磷酸化Smad1/5/8(p-Smad1/5/8)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E染色,对照组大鼠骨小梁排列正常,成骨细胞和类骨质面积未发生改变;模型组大鼠骨小梁宽度和平均类骨质面积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减少;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骨小梁宽度及平均类骨质面积减小,成骨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BUN及Scr水平均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BUN和Scr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钙离子(Ca2+)水平降低(P<0.05),磷离子(P3-)、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血清中Ca2+水平升高(P<0.05),P3-、PTH和ALP水平均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血清中Ca2+水平升高(P<0.05),P3-、PTH和ALP水平均降低(P<0.05)。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和Smad1/5/8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药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及Smad1/5/8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和Smad1/5/8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p-BMP-7、Smad1/5/8和p-Smad1/5/8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p-BMP-7、Smad1/5/8和p-Smad1/5/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肾衰营养胶囊组大鼠股骨组织中BMP-7、p-BMP-7、Smad1/5/8和p-Smad1/5/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 结论 肾衰营养胶囊可改善肾性骨病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和钙磷代谢紊乱,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改善骨代谢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MP-7/Smads信号通路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王远,王志娟,张明姝,王艺慧,张晴,叶丽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66-67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0
摘要 ( 976 )   [HTML]( ) PDF(4487KB) ( 162 )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肺癌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MCP-1-小干扰RNA(siRNA)实验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si-NC组)、MCP-1-siRNA-1组和MCP-1-siRNA-2组;MCP-1过表达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对照组(OE-NC组,转染MCP-1过表达空载质粒)、过表达MCP-1组(OE-MCP-1组,转染MCP-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MCP-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组(OE-MCP-1+PD98059组,共转染MCP-1过表达质粒和PD98059)和PD98059组(转染PD98059)。分别将MCP-1-siRNA和质粒转染至肺癌A54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各组A549细胞转染效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各组A549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磷酸化ERK(p-ERK)、 总ERK(t-ERK)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组织中MCP-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NSCLC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与si-NC组比较,MCP-1-siRNA-1组和MCP-1-siRNA-2组A549细胞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和OE-NC组比较,OE-MCP-1组A549细胞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si-NC组比较,MCP-1-siRNA-1组和MCP-1-siRNA-2组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 OE-NC 组比较,OE-MCP-1 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1);与 OE-MCP-1 组比较,OE-MCP-1+PD98059 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 与 OE-MCP-1+PD98059 组比较,PD98059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si-NC组比较,MCP-1-siRNA-1组和MCP-1-siRNA-2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与OE-NC组比较,OE-MCP-1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与OE-MCP-1组比较, OE-MCP-1+PD98059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 与 OE-MCP-1+PD98059 组比较,PD98059 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 Western blotting 法,与si-NC组比较,MCP-1-siRNA-1组和MCP-1-siRNA-2组A549细胞中p-ERK、波形蛋白(Vimen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 与 OE-NC 组比较, OE-MCP-1 组 A549 细胞中p-ERK、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OE-MCP-1组比较,OE-MCP-1+PD98059组A549细胞中p-ERK、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OE-MCP-1+PD98059组比较,PD98059组A549细胞中p-ERK、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 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MCP-1蛋白可上调肺癌A549细胞中EMT相关蛋白表达,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与激活ERK信号通路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己定对粪肠球菌耐药性和致病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徐智博,姜鑫淼,甄雨琦,白玛曲珍,孙梦瑶,孟秀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76-68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1
摘要 ( 949 )   [HTML]( ) PDF(738KB) ( 118 )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氯己定对粪肠球菌(E.faecalis)耐药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E.faecalis标准菌株反复暴露于氯己定中传代10代,记录每一次传代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收集第10代且MIC值增加的细菌,即为E.faecalis氯己定耐药菌株(E.faecalis-Cs)。绘制2种菌株生长曲线,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菌株形态表现,结晶紫染色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生物膜形成量,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MATH)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疏水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种菌株细菌生物膜中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裂解酶(LuxS)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随着传代次数(第0~10代)的增加,E.faecalis的MIC值逐渐升高。E.faecalisE.faecalis-Cs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透射电镜,E.faecalisE.faecalis-Cs均呈椭圆形或双球型,细胞壁结构完整,边缘光滑,细胞质分布均匀,2种细菌形态大小和细胞壁厚度及完整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晶紫染色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增加(P<0.05)。MATH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的细菌疏水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与E.faecalis比较,E.faecalis-Cs细菌生物膜中Lux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E.faecalis在反复暴露于氯己定后会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株致病能力增强。群体感应(QS)系统 LuxS 基因高表达和更强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可能是E.faecalis对氯己定产生耐药性的潜在机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灵芝酸A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糖酵解及其关键限速酶的影响
任爱华,董彦伯,苗润芝,吕俞娇,刘岩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82-68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2
摘要 ( 966 )   [HTML]( ) PDF(1353KB) ( 172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灵芝酸A(GA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PC9细胞的生物活性、糖酵解及其限速酶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NSCLC PC9细胞,将PC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25 μmol·L-1)GAA组、中剂量(50 μmol·L-1)GAA组和高剂量(100 μmol·L-1)GAA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PC9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PC9细胞迁移细胞数,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PC9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PC9细胞中ATP水平,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PC9细胞中乳酸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PC9细胞中己糖激酶2(HK2)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各组 PC9 细胞中 HK2 和 PKM2 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TT法,培养24、48和72 h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PC9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培养72 h时,与低剂量GAA组比较,高剂量GAA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P<0.05);与低剂量GAA组比较,高剂量GAA组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PC9细胞中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GAA组PC9细胞中ATP水平明显降低(P<0.05)。RT-qPCR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PC9细胞中HK2和PKM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GAA组PC9细胞中HK2和PKM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中和高剂量GAA可抑制PC9细胞增殖及迁移的生物活性,降低糖酵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关键限速酶HK2和PKM2的表达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加生脉饮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
韩迦南,刘倬睿,曾沛涌,姜爽,李洪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89-69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3
摘要 ( 884 )   [HTML]( ) PDF(729KB) ( 119 )  

目的 探讨五加生脉饮的抗疲劳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3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生脉饮组(500 mg·kg-1生脉饮)和五加生脉饮组(600 mg·kg-1五加生脉饮)。每隔7 d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观察其精神状态。采用疲劳转棒实验和力竭负重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和力竭游泳时间;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尿素氮(BUN)和乳酸(LA)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肝脏组织中肝糖原(LG)水平、肌肉组织中肌糖原(MG)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糖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转棒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力竭负重游泳实验,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血清中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五加生脉饮组L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血清中BUN和L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LG水平和肌肉组织中M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LG水平和肌肉组织中M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肌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肌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生脉饮组和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及糖原合成酶(G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生脉饮组比较,五加生脉饮组小鼠肝脏组织中p-PI3K、p-AKT、p-GSK3β和G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五加生脉饮可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并增加糖原合成,发挥抗疲劳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必净对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中Th17/Treg免疫失衡的改善作用
陈琳,闫丽敏,邢槐杰,陈敏,黎晓艳,曾超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697-70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4
摘要 ( 868 )   [HTML]( ) PDF(1663KB) ( 134 )  

目的 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 方法 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血必净组和高剂量血必净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给予抗原注射与免疫刺激结合法建立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5和10 mL·kg-1血必净注射液。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CSF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IL-10和 IL-17 蛋白表达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 IL-17 和 Foxp3 阳性细胞率。 结果 HE染色,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海马 CA1 区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部分锥体细胞呈三角形固缩浓染,顶树突拉长,少数神经细胞脱失,组织稀疏;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减小,形态恢复正常,排列较为整齐,且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损伤的改善情况更明显。TUNEL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ELISA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血必净能够有效改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脑组织损伤,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干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Th17/Treg免疫失衡现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DRG1过表达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耐药细胞株C4-2/ENZA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张鹰,万朝辉,蒋先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08-71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5
摘要 ( 75 )   [HTML]( ) PDF(1094KB) ( 123 )  

目的 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恩杂鲁胺(ENZA)耐药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CRPC C4-2细胞和ENZA耐药株C4-2/ENZA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C4-2/ENZA细胞及其亲本C4-2细胞中NDRG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4-2/ENZA细胞及其亲本C4-2细胞中NDRG1、雄激素受体(AR)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蛋白表达水平,以验证细胞转染效率。将C4-2/ENZA细胞分为空白组(正常培养不进行处理)、阴性对照慢病毒(Lv-NC)组(转染Lv-NC)、Lv-NDRG1 组(转染Lv-NDRG1)、 Lv-NC+ENZA 组(转染 Lv-NC 后加入 ENZA 处理)、Lv-NDRG1+ENZA组(转染Lv-NDRG1后加入ENZA处理)、Lv-NDRG1+表皮生长因子(EGF)组(转染Lv-NDRG1后加入EGF处理)和Lv-NDRG1+EGF+ENZA组(转染Lv-NDRG1后加入EGF和ENZA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指数(RI)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DRG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DRG1、AR、第213位丝氨酸磷酸化雄激素受体(p-ARSer213)、第81位丝氨酸磷酸化雄激素受体(p-ARSer81 )和PSA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4-2细胞比较,C4-2/ENZA细胞中ND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AR和PS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提示ENZA耐药株C4-2/ENZA中NDRG1低表达;与Lv-NC组比较,Lv-NDRG1组细胞中ND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提示成功构建NDRG1基因过表达C4-2/ENZA耐药细胞株。MTT法,与C4-2细胞比较,C4-2/ENZA细胞IC50明显升高(P<0.01),RI为17.78;与Lv-NC组比较,Lv-NDRG1组C4-2/ENZA细胞IC50明显降低(P<0.01)。EGF处理24 h,与Lv-NC组比较,Lv-NC+EGF组C4-2/ENZA细胞IC50明显升高(P<0.01);与Lv-NDRG1组比较,Lv-NDRG1+EGF组C4-2/ENZA细胞IC50明显升高(P<0.01)。与ENZA处理前比较,不同浓度ENZA处理24 h,C4-2和C4-2/ENZA细胞增殖活性均逐渐降低(F=223.80,P<0.01;F=81.46,P<0.01)。ENZA处理24 h,与Lv-NC组比较, Lv-NDRG1组C4-2/ENZA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EGF处理24 h,与Lv-NC组比较, Lv-NC+EGF组C4-2/ENZA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 Lv-NDRG1+EGF组C4-2/ENZA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选择10.000 μmol·L-1 ENZA和干预24 h作为后续检测浓度及时间点。流式细胞术,ENZA处理24 h,与Lv-NC组比较,Lv-NDRG1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Lv-NC+ENZA组比较,Lv-NDRG1+ENZ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EGF处理24 h,与Lv-NDRG1组比较,Lv-NDRG1+EGF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Lv-NDRG1+ENZ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Lv-NDRG1+ENZA组比较,Lv-NDRG1+EGF+ENZ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ENZA处理24 h,与Lv-NC组比较,Lv-NDRG1组细胞中AR和PSA蛋白表达水平及p-ARSer213/AR和p-ARSer81/AR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GF处理24 h,与Lv-NC组比较, Lv-NC+EGF组细胞中AR和PSA蛋白表达水平及p-ARSer213/AR和p-ARSer81/AR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Lv-NDRG1组比较,Lv-NDRG1+EGF组细胞中AR和PSA蛋白表达水平及p-ARSer213/AR和p-ARSer81/AR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NDRG1过表达可降低CRPC对ENZA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R信号转导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体外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袁博,谢佳忆,江思瑜,孟亚军,朱清华,李晓飞,付秀美,谢利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18-72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6
摘要 ( 64 )   [HTML]( ) PDF(1820KB) ( 117 )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对巨噬细胞 RAW264.7 迁移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 方法 分离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原代培养,通过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结合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检测ADSCs的多向分化潜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s标记物CD29及CD44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外泌体(Exos)分离试剂盒提取ADSC-Exos,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ADSC-Exos的形态大小和粒径分布范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xos特异性标记物CD9和TSG101蛋白表达情况,示踪法观察巨噬细胞摄取ADSC-Exos情况。将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10 mg·L-1 ADSC-Exos组、20 mg·L-1 ADSC-Exos组和40 mg·L-1 ADSC-Exos组。5-乙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黏附情况。 结果 原代ADSCs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生长,呈散在、长梭形;培养7 d,贴壁细胞呈齿梳状、旋涡状有序排列,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培养10代后ADSCs形态不规则,增殖速度减慢。分离提取的ADSCs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CD29和CD44蛋白表达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ADSC-Exos呈茶碟状,ADSC-Exos的粒径主峰分布于132 nm附近,ADSC-Exos中CD9和TSG101蛋白表达阳性,即ADSC-Exos提取成功。荧光显微镜下RAW264.7细胞核周围可检测到红色荧光信号,即ADSC-Exos可以被巨噬细胞摄取。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 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10 mg·L-1 ADSC-Exos组比较,20 mg·L-1 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 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 ADSC-Exos组比较,20和40 mg·L-1 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 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 ADSC-Exos组比较,20 mg·L-1 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 结论 ADSC-Exos可被巨噬细胞摄取,其通过影响细胞黏附提高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487a通过靶向调控TIA1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曲颜,戴霖,王彪,阮笃激,钟裕昌,杨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28-73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7
摘要 ( 921 )   [HTML]( ) PDF(2348KB) ( 112 )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TAMs,将分化得到的M0、M1和M2型巨噬细胞经条件培养基(CM)刺激培养24 h,分别获取TAMs、M1-TAMs和M2-TAMs。转染TAMs,分为空白组、inhibitor-NC组、miR-487a inhibitor组、miR-487a inhibitor+si-NC组和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转染效率。将M2-TAMs与AGS细胞共培养,分为AGS组、AGS+inhibitor-NC组、AGS+miR-487a inhibitor 组、 AGS+miR-487a inhibitor +si-NC 组和 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miR-487a和T淋巴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AMs中CD206和CD16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AM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精氨酸酶1(Arg-1)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 结果 RT-qPCR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细胞转染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ELISA法,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CK-8法,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 +si-TIA1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 结论 沉默miR-487a表达可通过靶向上调TIA1抑制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幽门螺杆菌hp0169基因三维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林玲辉,李娜,尹晓燕,王晓凌,胡亚平,刘威,费瑞,田新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39-74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8
摘要 ( 936 )   [HTML]( ) PDF(2203KB) ( 99 )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Hp)hp0169基因并进行晶体学研究,分析其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 方法 由UniProt数据库中检索Hp NCTC26695菌株hp0169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重组胶原蛋白酶(HpPrtC)蛋白理化性质,SOPMA和DNAStrar软件预测HpPrtC蛋白二级结构特征,SWISS-MOPEL软件构建HpPrtC蛋白三维结构,IEDB和ABCpred软件预测HpPrtC蛋白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SYFPEITHI网站预测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专家库(EP)算法和随机森林(RF)算法预测HpPrtC蛋白可结晶性。原核表达HpPrtC重组蛋白,经Ni2+亲和层析和分子筛技术纯化蛋白,结晶试剂盒筛选HpPrtC的结晶条件。 结果 hp0169基因共包含1 269个碱基配对,编码蛋白全长42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64,相对分子质量为47 300。HpPrtC蛋白为亲水性、可溶性蛋白。HpPrtC蛋白α螺旋的氨基酸数量占全部氨基酸数量百分率为35.78%,β片层为18.72%,β转角为6.87%,无规则卷曲为38.63%。抗原表位分析,HpPrtC蛋白含有B淋巴细胞的5个优势线性表位和3个构象表位及多个T淋巴细胞潜在优势抗原表位。同源建模,HpPrtC蛋白呈二聚体,单体由β折叠围成桶状结构,周围被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围绕。HpPrtC蛋白为中等难度结晶,且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在0.2 mol·L-1 氯化镁、0.1 mol·L-1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3.4 mol·L-1 己二醇和pH 8.5条件下出现细小成簇的针状晶体。 结论 HpPrtC是一种亲水型蛋白,呈二聚体构造,在适宜条件下呈细小成簇针状晶体,其具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可作为Hp疫苗设计的抗原,用于构建多价融合疫苗或多表位疫苗,本研究结果为Hp的防治提供了实验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基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免疫相关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冯玉飞,金珊,王玉冰,鲁印飞,庞丽娟,刘克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49-75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19
摘要 ( 861 )   [HTML]( ) PDF(4743KB) ( 112 )  

目的 筛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阐明ISR发生发展的机制。 方法 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6560数据集样本mRNA基因表达数据,分为ISR组与非ISR(non-ISR)组。采用R软件“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与免疫相关基因(IRGs)交集获得ISR中DEIRGs。采用R软件进行DEIRGs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以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并计算核心基因(Hub基因)。绘制Hub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其诊断价值。采用CIBERSORT软件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免疫细胞间及其与关键基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共鉴定出331个DEGs(P<0.05, | log2FC | >1),其中176个基因表达上调,155个基因表达下调,获得38个DEIRGs。GO功能富集分析,在生物过程(BP)中DEIRGs主要富集在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在细胞组分(CC)中DEIRGs主要定位于胞外区和细胞质膜等;在分子功能(MF)中主要参与调控信号受体结合和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ISR中DEIRGs主要富集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通路。 PPI 网络, 前10位Hub基因中 CD19 具有最高节点。 与 non-ISR 组比较,ISR组样本中 CD19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CD19 mRNA 表达的 ROC 曲线中 AUC值为0.92(P<0.05)。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与non-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浸润水平升高(P<0.05),初始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幼稚CD4+T淋巴细胞和M0巨噬细胞等浸润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性B淋巴细胞、活化性记忆CD4+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静息性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性NK细胞、单核细胞、静息性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浸润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h与M0巨噬细胞和静息肥大细胞等呈正相关关系(r=0.88,P<0.05;r=0.68,P<0.05),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关系(r=-0.49,P<0.05;r=-0.42,P<0.05)。 结论 CD19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影响Tfh和B淋巴细胞,促进ISR的发生发展。CD19可作为诊断ISR的生物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红景天苷对三阴性乳腺癌关键差异基因作用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
朱紫嘉,陈霞,崔曼,文继红,王苹,宋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59-76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0
摘要 ( 899 )   [HTML]( ) PDF(2212KB) ( 126 )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红景天苷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阐明其产生治疗作用的主要靶点和信号通路。 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数据集 GSE45827,利用R软件包GSEABase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limma R软件包寻找相邻正常组织和TNBC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将DEGs与药物靶点结合,导入基因/蛋白相互作用检索搜查工具String数据库,形成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PPI)网络。使用MCODE插件对 PPI网络进行功能模块筛选,对SCORE值排名前2位的关键模块基因再次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将2次KEGG富集分析所得通路与转录组数据GSEA富集分析结果取交集,获得红景天苷治疗TNBC的作用通路。使用CytoHubba插件计算出关键模块中最大团中心性(MCC)评分前 10 位的关键节点基因, 即为核心基因。 应用 AutoDock Vina 1.1.2 和PyMOL 2.3.0软件完成分子对接。 结果 KEGG与GSEA富集分析的结果取交集得到13条共同通路,涉及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p53信号通路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中所涉及的有丝分裂、核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生物学过程与细胞周期有密切关联,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一致。SCORE值排名第1位的关键模块中包含5个红景天苷药物作用靶点,分别为重组人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HEK1)、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1(KIF11)、DNA拓扑异构酶2(TOP2A)和胸腺嘧啶酸合酶(TYMS),将上述蛋白与红景天苷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均表现出很强的结合能力(结合能<-7.0 kcal·mol-1)。 结论 红景天苷的紧密结合靶标位于TNBC的DEGs关键功能模块中,可以与CCNA2蛋白结合产生直接的调控作用,与KIF11、TOPA2、CHEK1和TYMS蛋白结合可针对TNBC的关键节点基因产生间接的调控作用,红景天苷有可能成为TNBC的临床治疗药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超声评分对晚期早产儿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预测价值
丁帅文,吕小明,张林,武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70-77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1
摘要 ( 918 )   [HTML]( ) PDF(590KB) ( 106 )  

目的 探讨使用肺超声评分(LUS)对晚期早产儿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应用机械通气(MV)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并发RDS的晚期早产儿(胎龄340/7~366/7周)进行前瞻性分析,共纳入67例并发RDS的晚期早产儿。根据患儿生后48 h内是否需要应用MV和PS,分为MV组(n=36)、非MV组(n=31)、PS组(n=30)和非PS组(n=37)。各组患儿在入院后2 h和应用PS前进行肺超声检查,并分别计算6分区、10分区和12分区LUS。绘制不同分区LUS预测晚期早产儿并发RDS应用MV和P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分区方法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非PS组比较,PS组患儿出生体质量、LUS、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MAP)、MAP×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分压(PaO2)比值、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升高(P<0.05或P<0.01),PaO2/FiO2比值降低(P<0.01)。与非MV组比较,MV组患儿出生体质量、LUS、PEEP、MAP、MAP×FiO2/PaO2值、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升高(P<0.05或P<0.01),PaO2/FiO2比值降低(P<0.01)。6分区LUS测PS应用时,PEEP、MAP和LUS是晚期早产儿并发RDS应用PS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P<0.05]。10分区和12分区LUS预测PS应用时,MAP×FiO2/PaO2比值和LUS是晚期早产儿并发RDS应用PS的危险因素(OR>1,P<0.05)。6分区、10分区和12分区LUS预测MV应用时,MAP和LUS是晚期早产儿并发RDS应用MV的危险因素(OR>1,P<0.05)。6分区、10分区和12分区LUS预测晚期早产儿并发RD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9、0.904和0.915,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使用6分区、10分区和12分区LUS预测晚期早产儿并发RDS应用MV的AUC分别为0.868、0.872和0.887,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 LUS可有效预测晚期早产儿并发RDS是否需要应用MV和PS,MAP联合LUS可以提高单独使用LUS预测应用MV的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活方式与肝胆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刘华青,陈庆凯,陈永新,邱润昊,丁绪鹏,宋奉京,王岩,王葆林,曹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78-78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2
摘要 ( 924 )   [HTML]( ) PDF(456KB) ( 161 )  

目的 探讨使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分析生活方式与肝胆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为肝胆恶性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在临床证据。 方法 纳入相互独立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设定七步纳入标准进行工具变量筛选。暴露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百分率、脂肪摄入百分率、蛋白质摄入百分率、咖啡摄入量、每周饮酒次数、闲暇时电子屏幕接触时间、闲暇时中高强度体育运动(MVPA)、工作时的久坐行为、首次吸烟年龄、每日吸烟数量、目前吸烟状态和既往吸烟状态共12种表型。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的随机效应模型作为主分析方法,采用Cochrane’s Q检验评估异质性,采用MR-Egger截距法检验水平多效性。 结果 目前吸烟状态与易患肝外胆管癌呈显著因果关系(OR=1.607,95%CI:1.113~2.322,P=0.011)。咖啡摄入量较高与患肝癌及肝内胆管癌的较高风险有显著因果关系(OR=1.000,95%CI:0.999~1.000,P=0.012)。在体育活动中,较多的MVPA与患肝癌及肝内胆管癌的较低风险具有显著因果关系(OR=0.998,95%CI:0.996~0.999,P=0.002)。Cochrane’s Q 检验提示MVPA与肝外胆管癌(Q=18.354,P=0.049)和蛋白质摄入百分率与肝癌及肝内胆管癌(Q=12.715,P=0.026)具有轻度异质性,MR-Egger截距法显示本研究无水平多效性。 结论 目前吸烟状态与患肝外胆管癌的高风险具有因果关系,较多的MVPA与患肝癌及肝内胆管癌的较低风险具有因果关系。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戒烟劝导和体育运动教育可能会为预防肝胆恶性肿瘤提供潜在益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关联性分析
唐晶,李环,张硕,姜立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86-79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3
摘要 ( 873 )   [HTML]( ) PDF(389KB) ( 115 )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首次发病的3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并按照病例对照研究原则,选取同期体验的健康体验者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I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IS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TNF-α、IL-6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AI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hs-CRP、TNF-a、IL-6和MD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15,P<0.05;r=0.632,P<0.05;r=0.598,P<0.05;r=0.612,P<0.05),与SOD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0.325,P<0.05)。 结论 AIS患者血清中Hcy水平与炎症因子及氧化损伤有密切关联。Hcy能够促进氧化自由基及炎症因子产生,并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在AIS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在下肢淋巴吸脂减容术中的临床应用
高源,曲晓荣,郑鸿伟,沈文彬,郝昆,关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91-79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4
摘要 ( 83 )   [HTML]( ) PDF(670KB) ( 112 )  

目的 分析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在下肢淋巴水肿吸脂减容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9例行下肢淋巴水肿吸脂减容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未使用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组(n=163)和使用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组(n=146)。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率、膨胀液入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压波动发生率及术前与术后24 h血红蛋白(Hb)和白蛋白(Alb)水平。 结果 与未使用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组比较,使用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率和膨胀液入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P<0.05或P<0.01),术中血压波动发生率升高(P<0.05)。与未使用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组比较,使用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组患者ΔHb水平(术前Hb水平-术后24 h Hb水平)和ΔAlb水平(术前Alb水平-术后24 h Alb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驱血止血弹性束紧套环应用于下肢淋巴水肿吸脂减容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降低ΔAlb水平,防止膨胀液入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应注意其引起的术中循环波动等不良反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血清CCL19和sCD163水平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刘羽,李宝来,杨晨曦,谭萍,许茜,邢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797-80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5
摘要 ( 66 )   [HTML]( ) PDF(477KB) ( 106 )  

目的 探讨外周血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和可溶性CD163(sCD16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阐明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180例妊娠期SLE患者作为SLE组,根据母婴结局分为妊娠成功组(n=132)和妊娠失败组(n=48);另外随机选取同期产检的18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试剂盒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CL19和sCD163水平及相关血清因子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SLE患者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LE组血清中CCL19和sCD163水平预测妊娠结局的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酐(CR)、抗心磷脂抗体(ACA)-IgG、抗β2糖蛋白Ⅰ(anti-β2GPⅠ)、CCL19和sCD163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妊娠成功组比较,妊娠失败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ESR、CR、ACA-IgG、anti-β2GPⅠ、CCL19和s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CCL19、sCD163、ESR、CR、ACA-IgG和anti-β2GPⅠ水平是妊娠期SLE患者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是妊娠期SLE患者妊娠失败的保护因素(P<0.01)。血清CCL19水平预测妊娠期SLE患者妊娠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血清sCD163水平预测妊娠期SLE患者妊娠失败预后的AUC为0.789,二者联合预测妊娠期SLE患者妊娠失败的AUC为0.835。二者联合预测妊娠期SLE患者妊娠失败的效能优于CCL19和sCD163水平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CCL19=3.066,P=0.002;Z联合检测-sCD163=2.087,P=0.037)。 结论 SLE患者妊娠期血清中CCL19和sCD163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导致患者母婴结局不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于胎龄儿生后血清Klotho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变化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李晓沛,王鑫,王婵,郑有宁,罗雷,程亚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04-81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6
摘要 ( 959 )   [HTML]( ) PDF(462KB) ( 105 )  

目的 探讨小于胎龄儿(SGA)生后血清Klotho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变化,并阐明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方法 选取35例SGA和53例适于胎龄儿(AGA)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GA组(n=35)和AGA组(n=53),其中早产儿组51例,早产SGA组20例,早产AGA组31例;足月儿组37例,足月SGA组15例,足月AGA组22例。收集各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别检测新生儿生后第7和14天血清 Klotho 和 FGF23 水平及临床生化指标,分析新生儿生后第7和14天血清Klotho及FGF23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和考普氏(Kapu)指数等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及钙磷代谢的相关性。 结果 与AGA组比较,SGA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和 Kapu 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生后第7和14天,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新生儿血清Klotho和FGF2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生后第7天比较,生后第14天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新生儿血清 Klotho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FGF23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 AGA 组比较,SGA组新生儿生后第7和14天血清Klotho和FGF23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生后第7天比较,生后第14天AGA组和SGA组新生儿血清Klotho水平明显升高(P<0.01),FGF23水平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 与早产 AGA 组比较, 早产 SGA 组新生儿生后第7和14天血清Klotho和FGF2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足月AGA组比较,足月SGA组新生儿生后第7和14天血清Klotho和FGF2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SGA 组新生儿生后第7天血清Klotho和FGF23水平与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胸围和Kapu指数等生长发育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 或 P<0.01), 血清 Klotho 水平与 FGF23 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钙磷代谢方面,SGA 组新生儿生后第7天血清 Klotho 水平与血清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FGF23 水平与血清钙和磷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 结论 Klotho 和 FGF23 蛋白与新生儿生长发育及磷酸盐代谢有密切关联。SGA 新生儿生后血清 Klotho 和 FGF23水平较低,但随着各器官发育逐渐完善,Klotho 分泌增加,而 FGF23 水平降低可能是机体的代偿性反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ICAM-1、 sVCAM-1水平和SOD活性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康宇薇,杨薇,马石杰,周薇,邓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12-81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7
摘要 ( 849 )   [HTML]( ) PDF(863KB) ( 144 )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2 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 74 名志愿者(健康体检组)。MHD 组患者经多层螺旋 CT(MSCT)检查行 CAC 分数(CACs)评定,并将其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分析不同钙化程度组患者血清中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与CACs的相关性。 结果 与健康体检组比较,MHD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无钙化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钙化组比较,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中度钙化组比较,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HD患者血清SOD活性与CACs呈负相关关系(r=-0.484,P<0.01),sICAM-1和sVCAM-1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1;r=0.561,P<0.01)。 结论 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异常,并且随着SOD活性降低和sICAM-1及sVCAM-1水平升高,MHD患者的CAC程度加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春雨,赵艳飞,安阳,陈焕玲,姜慧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19-82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8
摘要 ( 969 )   [HTML]( ) PDF(886KB) ( 125 )  

目的 探讨Shwachman -Diamond 综合征(SD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转氨酶水平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 SD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 SDS的临床表现、基因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 患儿,男性,27月龄。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转氨酶水平升高为首发临床表现,患儿既往3月龄时出现腹泻,口服胰酶散治疗后腹泻好转,近半年反复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显示牙釉质发育不良,影像学表现为四肢长骨骨质密度异常,基因测序结果提示患儿Shwachman-Bodian-Diamond综合征(SBDS)基因c.258+2T>C纯合变异。住院期间给予保肝和增加粒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 1 年,患儿病情稳定。 结论 SDS 患儿典型表现为腹泻,肝功能、血象和骨骼异常,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可能存在生长发育落后,心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和免疫系统受累,对疑似患儿及时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SDS患儿早期诊断及治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浸润性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性NUT中线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王晓明,王雪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25-83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29
摘要 ( 962 )   [HTML]( ) PDF(3494KB) ( 165 )  

目的 分析1例肺浸润性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性睾丸核蛋白(NUT)中线癌患者的病理诊断过程,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例肺浸润性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性NUT中线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送检肺肿物行冰冻快速病理诊断以判断病变性质,术后另送纵隔肿瘤行慢病理检测,肺及纵隔肿物均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病理诊断过程,并进行病理鉴别。 结果 患者,男性,59岁,于外院行CT检查见前纵隔软组织密度影和右肺下叶磨玻璃样结节影,均考虑肿瘤性病变。术中肺肿物快速病理诊断考虑肺浸润性腺癌,术后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为肺原发性浸润性腺癌。术后另送纵隔肿物,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院外会诊及基因检测最终证实为淋巴结转移性NUT中线癌。 结论 NUT中线癌是罕见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中线部位,可伴发其他器官肿瘤并发生淋巴结转移,其确诊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影像学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学
EIF4A3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何嘉文,李友,廖科棋,李胜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31-83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30
摘要 ( 122 )   [HTML]( ) PDF(3574KB) ( 149 )  

目的 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3(EIF4A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Neuro-2a-EIF4A3-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 方法 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EIF4A3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PCR鉴定引物,并将其连接至经EcoR Ⅰ和Age Ⅰ酶切的慢病毒GV493载体,构建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质粒,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将GV493空载质粒和GV493-EIF4A3-shRNA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分别为GV493对照慢病毒和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转染48 h后收集慢病毒进行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将Neuro-2a细胞分为空白组、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空白组不作处理,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分别采用相应慢病毒感染Neuro-2a细胞,慢病毒感染复数(MOI)为100,使用10 mg·L-1嘌呤霉素筛选成功感染慢病毒的Neuro-2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Neuro-2a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euro-2a细胞中EIF4A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PCR测序结果显示GV493-EIF4A3-shRNA重组质粒基因序列与设计合成的EIF4A3-shRNA序列一致,成功构建GV493-EIF4A3慢病毒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HEK293T细胞荧光表达强烈,生长状态良好,慢病毒包装成功。GV493-对照慢病毒和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的滴度均为2×108 TU·mL-1,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Neuro-2a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表达绿色荧光,表明慢病毒感染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RT-qPCR法,与空白组和GV493对照组比较,GV493-EIF4A3 shRNA组Neuro-2a细胞EIF4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各组在相对分子质量49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提示Neuro-2a细胞中EIF4A3蛋白表达成功;与空白组和GV493对照组比较,GV493-EIF4A3 shRNA组Neuro-2a细胞中EIF4A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成功构建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了Neuro-2a-EIF4A3-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为EIF4A3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避水应激法建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及其评价
刘婷婷,张擎宇,赵香顺,石运来,于燕南,王正文,陈少宗,冯楚文,杨添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40-84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31
摘要 ( 933 )   [HTML]( ) PDF(703KB) ( 150 )  

目的 探讨慢性避水应激(WAS)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的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 方法 30只雄性清洁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20),模型组大鼠每日采用WAS法诱导1 h,连续干预造模10 d;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造模结束后,观察并记录2组大鼠一般情况和体质量,采用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检测2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OE)百分率和进入开放臂时间(OT)百分率,腹壁撤回反射(AWR)实验检测2组大鼠内脏敏感性,心电图检查2组大鼠心率变异性(HRV),腹外斜肌肌电图(EMG)检测2组大鼠结直肠痛敏阈值,多通道生理信号记录仪检测2组大鼠结肠慢波频率。 结果 2组大鼠在整个造模期间均无死亡情况,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均伴有精神状态欠佳、自主活动减少、少动、皮毛散乱且无光泽、易激惹和肛门口不净等情况;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自主活动、皮毛和肛周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EPM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E百分率和OT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AWR实验,模型组中AWR半定量评分≥3分大鼠共12只,内脏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为60%。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低频信号(LF)和LF/高频信号(HF)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HF明显降低(P<0.05)。EM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结肠慢波频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采用WAS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大鼠行为及精神情绪改变、内脏敏感性升高、结肠慢波频率加快和自主神经系统平衡性紊乱,WAS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造模方式,用于观察和评价IBS治疗的相关药物及干预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侯清誉,尹思源,马季,逄坤瑶,王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47-85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32
摘要 ( 895 )   [HTML]( ) PDF(456KB) ( 240 )  

腕管综合征(CTS)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腕管内压力升高、高强度活动及肥胖为CTS的主要病因,其中轻中度CTS患者较多。腕管内压力升高和局部血氧供应障碍导致神经传导减弱为CTS主要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轻中度CTS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为轻中度CTS患者的优先选择,西医疗法以口服药物为治疗基础,但因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无法长期使用;局部封闭治疗和体外冲击波治疗对于活动频繁且症状较重的CT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传统中医疗法因患者痛苦小、医疗费用低和疗效显著等优点也成为部分CTS患者的选择。现对近年来轻中度CT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在临床中根据轻中度CTS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为轻中度CTS患者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张莉,夏彬凤,黄慧慧,王茹,孔敏,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54-86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33
摘要 ( 91 )   [HTML]( ) PDF(514KB) ( 117 )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极化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于依岩,张志民,陈佳文,刘新,李岩,赵洪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64-87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34
摘要 ( 107 )   [HTML]( ) PDF(432KB) ( 154 )  

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被不同细胞分子诱导极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参与各种疾病的进展。在炎症反应中,M1型巨噬细胞主要作为促炎细胞,促进炎症进展、组织破坏和骨吸收;M2型巨噬细胞作为抑炎细胞参与组织的愈合和骨修复。在肿瘤微环境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作用则相反。牙周炎和牙髓炎等炎症反应及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炎症和肿瘤。因此,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巨噬细胞在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和牙髓炎等口腔炎症反应,正畸过程中的骨改建和OSCC中的极化进行总结,阐述巨噬细胞在炎症、肿瘤和骨改建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及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矩阵的研究进展
刘秋平,刘涛,张雪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  872-88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40335
摘要 ( 906 )   [HTML]( ) PDF(417KB) ( 153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均被认为参与了PHN,但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脑网络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阐明,限制了临床镇痛药物及其他干预策略的研究。近年来,疼痛矩阵相关脑网络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但PHN疼痛矩阵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就近年关于PHN疼痛矩阵的研究进行综述,回顾性分析疼痛相关具体脑区的功能及结构变化,旨在为探索高效靶向的镇痛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