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ISSN 1671-587X
CN 22-1342/R
主 任:李欣欣
编 辑:姜瑾秋 韩宏志 官 鑫
陈思含 李昕蔚
电 话:0431-85619279
E-mail:xuebao@jlu.edu.cn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邮编:130021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LDXXBY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目录列表
2023年, 第4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28
上一期   
基础研究
局部脉冲振动刺激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
张新强,王博,冯会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07-141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1
摘要 ( 132 )   [HTML]( ) PDF(832KB) ( 105 )  

目的 探讨不同局部脉冲振动刺激治疗条件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兔制备同种异体移植肌腱,30只兔制备前交叉韧带(ACL)模型,造模后将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9个振动刺激治疗组(振动刺激治疗1~9组),每组3只。正交实验设计振动刺激治疗参数,采集各组兔ACL样本。HE染色观察各组兔ACL本体感受器形态表现,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兔ACL本体感受器分型,计数各组兔ACL本体感受器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兔ACL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mRNA表达水平,正交分析法筛选ACLR术后康复振动刺激治疗的最优参数。 结果 兔移植物张力尚可,无松弛状态,前抽屉实验和Lachman实验阴性;ACL组织移植物连续性存在,与胫骨和股骨腱骨愈合。ACL本体感受器中Ruffini小体为卵圆形或树突状形态,直径25~330 μm;Pacinian小体为圆形或椭圆形感受器,直径40~220 μm;Golgi腱器官感受器呈梭形,直径140~900 μm;游离神经末梢为无髓鞘神经末梢,长度0.5~1.5 μm。移植ACL中本体感受器主要分布于ACL的胫骨和股骨附着点,主要为类Ruffini小体和类Pacinian小体,无典型的类Golgi腱器官。与对照组比较,振动刺激治疗3、振动刺激治疗5和振动刺激治疗7组兔ACL本体感受器细胞数明显增加(F=28.49,P<0.01)。各组兔ACL组织中GAP-43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P>0.05)。振幅强度、振动频率和作用时间对局部脉冲振动刺激治疗ACLR术后本体感受器数均存在较大影响,影响程度为振幅强度>作用时间>振动频率。其中最优振幅强度为3 mm,最优振动频率为25 Hz,最佳作用时间为10 min。 结论 局部脉冲振动刺激治疗可促进兔ACLR术后ACL本体感受器恢复,采用低振幅、低振动频率和短时间的局部脉冲振动刺激治疗可加快ACLR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梅总黄酮调控miR-145-3p表达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文晓东,王春玲,蒋媛静,周欣梅,张艺,伍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15-142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2
摘要 ( 1059 )   [HTML]( ) PDF(1568KB) ( 145 )  

目的 探讨乌梅总黄酮(FMF)调控微小RNA(miR)-145-3p对多巴胺能毒素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构建MPP+诱导帕金森病(PD)SH-SY5Y细胞模型,CCK-8法筛选MPP和FMF最佳干预浓度和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处理)、模型组(500 μmol·L-1 MPP作用24 h)、MPP+mimics组(转染miR-145-3p mimics)、MPP+NC组(转染miR-145-3p NC)、MPP+FMF组(0.25 g·L-1 FMF作用24 h)、MPP+mimics+FMF组(转染miR-145-3p mimics后0.25 g·L-1 FMF作用24 h)和MPP+ NC+FMF组(转染miR-145-3p NC后0.25 g·L-1 FMF作用24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自噬超微结构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5-3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 结果 不同浓度MPP作用SH-SY5Y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PD细胞模型构建成功。MPP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为500 μmol·L-1和24 h,FMF最佳干预浓度和作用时间为0.25 g·L-1和24 h。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升高(P<0.01);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1)。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细胞线粒体形态均匀,结构完整;模型组细胞线粒体体积变大,结构不规则,出现空化现象;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线粒体结构改善,自噬小体数量增加;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线粒体结构较为完整,自噬小体数量进一步增加。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miR-145-3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FMF组细胞中miR-145-3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中miR-145-3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MPP+mimics组和MPP+ FMF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MPP+FMF组比较,MPP+mimics+FMF组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FMF能够促进MPP+诱导的SH-SY5Y细胞自噬作用,减轻线粒体功能障碍,缓解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上调miR-145-3p表达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OX17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和稳定转染细胞系的构建
黄少婷,李友,吴钊淳,何嘉文,廖科棋,李胜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24-143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3
摘要 ( 1158 )   [HTML]( ) PDF(1403KB) ( 228 )  

目的 构建性别决定区Y盒17(SOX17)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使用SOX17过表达慢病毒感染PC12细胞并建立稳定过表达SOX17的细胞系。 方法 在NCBI数据库中查找、设计并合成SOX17过表达序列,将其与经BamHⅠ和AgeⅠ双酶切的慢病毒GV492载体连接,构建GV492-SOX17过表达重组质粒。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筛选携带GV492-SOX17过表达重组质粒的阳性菌,克隆后测序。将GV492空载质粒和GV492-SOX17过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人胚肾HEK 293T细胞中,转染48 h后收集GV492对照慢病毒和GV492-SOX17过表达慢病毒进行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GV492对照组和GV492-SOX17组,空白组不作处理,GV492对照组和GV492-SOX17组分别采用相应慢病毒感染细胞(感染复数=100),10 mg·L-1嘌呤霉素筛选成功感染慢病毒的PC1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PC12细胞生长状态及绿色荧光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中SOX17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中SOX17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GV492-SOX17过表达重组质粒的基因片段长度约为744 bp, GV492-SOX17过表达重组质粒基因序列与设计合成的SOX17过表达序列一致。GV492对照慢病毒和GV492-SOX17过表达慢病毒滴度均为2.5×108 TU·mL-1。各组PC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有绿色荧光表达。RT-qPCR法检测,与空白组和GV492对照组比较,GV492-SOX17组PC12细胞中SOX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在相对分子质量44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提示PC12细胞中SOX17蛋白表达成功;与空白组和GV492对照组比较,GV492-SOX17组PC12细胞中SOX1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 成功构建了GV492-SOX17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过表达GV492-SOX17的PC12细胞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部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中HIF-1α及VEGFR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周秀玲,丛德毓,张野,张红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31-143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4
摘要 ( 1015 )   [HTML]( ) PDF(526KB) ( 120 )  

目的 探讨头部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制备模型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同时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进行头部针刺处理。记录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并验证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HIF-1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R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陷;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减少(P<0.05)。ELISA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HIF-1α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HIF-1α水平均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 结论 头部针刺可修复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功能并调控大鼠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R2水平升高,其相关机制可能与激活HIF/VEGFR2血管再生通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芎嗪对胶质瘤干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TGF-β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何涛,李振江,丁炳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37-144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5
摘要 ( 1034 )   [HTML]( ) PDF(1312KB) ( 123 )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胶质瘤干细胞(GSCs)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为胶质瘤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培养、分离、富集并鉴定GSCs。40只雌性BALB/c裸鼠,建立GSCs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中及高剂量川芎嗪组,每组10只。低、中和高剂量川芎嗪组裸鼠每3 d腹腔注射给药1次,给药剂量分别为1.5、3.0和6.0 mg·kg-1,模型组裸鼠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5 d。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称瘤质量,计算瘤质量抑制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TGF-β1和TGF-β受体Ⅰ(TβRⅠ)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TGF-β1、TβRⅠ、母亲DPP同源物2/3(Smad2/3)、磷酸化Smad2/3(p-Smad2/3)、E-钙黏蛋白(E-cadherin)、TWIST家族bHLH转录因子1(TWIST1)、波形蛋白(Vimentin)及锌指蛋白(Snail)表达水平。 结果 在U87细胞中成功富集并分离获得GSCs,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干细胞标志物CD133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川芎嗪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减小(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移植瘤质量均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低、中和高剂量川芎嗪组瘤质量抑制率逐渐增大,分别为12.72%、39.90%和55.36%。HE染色观察,模型组裸鼠肿瘤组织细胞形态良好,连接紧密,生长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低、中和高剂量川芎嗪组裸鼠肿瘤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密度逐渐降低,核固缩和核裂解逐渐明显,组织坏死区逐渐增大,且随着川芎嗪剂量的增加,上述改善逐渐明显。RT-qRCR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川芎嗪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TGF-β1和TβRⅠ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川芎嗪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TWIST1、Vimentin、Snail、TGF-β1、TβRⅠ和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川芎嗪可发挥对GSCs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可干扰TGF-β1/Smad2/3信号激活和EMT诱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萝酸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及JN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晓妮,郭涛,罗启云,关立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45-145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6
摘要 ( 1050 )   [HTML]( ) PDF(1107KB) ( 94 )  

目的 探讨松萝酸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对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HSFBs分为对照组、10 μmol·L-1松萝酸组、20 μmol·L-1松萝酸组和50 μmol·L-1 松萝酸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细胞给予相应浓度松萝酸处理。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JNK(p-JNK)、JNK、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50 μmol·L-1松萝酸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与10 μmol·L-1松萝酸组比较,20和50 μmol·L-1松萝酸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与20 μmol·L-1松萝酸组比较,50 μmol·L-1松萝酸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50 μmol·L-1松萝酸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减少(P<0.05);与10 μmol·L-1松萝酸组比较,20和50 μmol·L-1松萝酸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减少(P<0.05);与20 μmol·L-1松萝酸组比较,50 μmol·L-1松萝酸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均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50 μmol·L-1松萝酸组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Bax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10 μmol·L-1松萝酸组比较,20和50 μmol·L-1松萝酸组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Bax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20 μmol·L-1松萝酸组比较,50 μmol·L-1松萝酸组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ax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 结论 松萝酸可抑制HSFBs增殖、侵袭和迁移,诱导HSFBs凋亡,并激活JNK/MAPK信号通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岩藻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
周雪冰,林千千,李艳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52-145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7
摘要 ( 1051 )   [HTML]( ) PDF(580KB) ( 115 )  

目的 探讨聚岩藻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并阐明其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聚岩藻多糖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和MIP-1β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聚岩藻多糖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IL-6、TNF-α、MCP-1、MIP-1α和MIP-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PS+聚岩藻多糖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IL-6、TNF-α、MCP-1、MIP-1α和MIP-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 聚岩藻多糖可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对炎症因子 IL-6、TNF-α、MCP-1、MIP-1α和MIP-1β分泌的影响,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ncRNA GPRC5D-AS1对地塞米松诱导小鼠成肌细胞肌萎缩的抵抗和再生作用及其机制
张瑞鹏,李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57-146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8
摘要 ( 993 )   [HTML]( ) PDF(1010KB) ( 143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PRC5D-AS1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小鼠成肌细胞肌萎缩的抵抗和再生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期C2C12细胞,检测0、25、50、75、 100、 200和400 mg·L-1地塞米松诱导24、48和72 h后C2C12细胞存活率,筛选肌萎缩模型诱导的最佳作用剂量和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C2C12细胞中lncRNA GPRC5D-AS1表达水平以验证细胞模型。将C2C12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ncRNA GRPC5D-AS1-NC组和lncRNA GRPC5D-AS1-OE组,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lncRNA GPRC5D-AS1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铁离子(Fe2+)和丙二醛(MD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表现,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成肌分化蛋白(MyoD)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00 mg·L-1地塞米松诱导48 h时造模效果最佳。与正常C2C12细胞比较,100 mg·L-1地塞米松诱导48 h后C2C12细胞中lncRNA GPRC5D-AS1表达水平降低(P<0.05),证实lncRNA GPRC5D-AS1在肌萎缩模型中有调控作用。RT-qPCR法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lncRNA GRPC5D-AS1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lncRNA GRPC5D-AS1-NC组比较,lncRNA GRPC5D-AS1-OE组细胞中lncRNA GRPC5D-AS1表达水平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和lncRNA GRPC5D-AS1-NC组比较, lncRNA GRPC5D-AS1-OE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5)。ELISA法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Fe2+和MDA水平升高(P<0.05),GPX4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lncRNA GRPC5D-AS1-NC组比较,lncRNA GRPC5D-AS1-OE组细胞中Fe2+和MDA水平降低(P<0.05),GPX4水平升高(P<0.05)。透射电镜观察,正常组细胞外形圆整,大小正常,膜上绒毛丰富,线粒体细胞器形态正常;模型组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减少,胞浆颗粒化,线粒体结构模糊肿胀并出现典型铁死亡相关现象;lncRNA GRPC5D-AS1-OE组细胞中线粒体数增加,胞浆颗粒化现象减少,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免疫荧光法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MyoD表达减少,细胞发生肌萎缩;与模型组和lncRNA GRPC5D-AS1-NC组比较,lncRNA GRPC5D-AS1-OE组细胞中MyoD表达明显增加,细胞肌萎缩现象缓解,成肌细胞再生较多。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ACSL)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lncRNA GRPC5D-AS1-NC组比较,lncRNA GRPC5D-AS1-OE组细胞中ACSL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 lncRNA GPRC5D-AS1地塞米松诱导的成肌细胞铁死亡起到保护作用,可促进细胞修复再生,其作用机制与调控SLC7A11/GPX4/ACSL4信号通路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灵芝酸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任爱华,鞠欣达,柳骜飞,刘永超,刘岩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66-147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09
摘要 ( 1050 )   [HTML]( ) PDF(1168KB) ( 177 )  

目的 探讨灵芝酸A(GAA)对PC-9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NSCLC)PC-9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GAA)、低剂量GAA组(0.1 mmol·L-1 GAA)和高剂量GAA组(0.5 mmol·L-1 GAA)。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PC-9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PC-9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PC-9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PC-9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C-9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T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处理48和72 h时低剂量GAA组细胞增殖率均降低(P<0.05),处理24、48和72 h时高剂量GAA组细胞增殖率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GAA组比较,处理24、48和72 h时高剂量GAA组细胞增殖率均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和低剂量GAA组比较,高剂量GAA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和低剂量GAA组比较,高剂量GA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和低剂量GAA组比较,高剂量GAA组迁移细胞数减少(P<0.05)。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和低剂量GAA组比较,高剂量GAA组细胞中HIF-1α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 结论 高剂量GAA可抑制PC-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和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PC/PBS引导骨再生生物膜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和生物学特征评价
石晓璐,田野,翟少博,刘洋,储顺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73-148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0
摘要 ( 120 )   [HTML]( ) PDF(1756KB) ( 143 )  

目的 制备与人体骨外膜结构相仿的聚碳酸1,2-丙二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生物膜,并评价其理化性能和生物学特征。 方法 采用盐析法制备PPC/PBS生物膜,核磁共振氢谱(1HRNM)观察PPC、PBS和 PPC/PBS的谱吸收峰,分析其共混前后化学结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PC/PBS生物膜超微形态表现,GPC凝膜渗透色谱仪检测其孔隙率、杨氏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静态接触角等理化性能。分离、培养和纯化原代SD大鼠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生物膜)、BME-10X胶原膜组和PPC/PBS生物膜组,SEM观察各组成骨细胞附着和生长情况,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分化情况,兔背部肌肉降解实验检测PPC/PBS生物膜体内降解性能。 结果 PPC/PBS生物膜具有光滑面层和粗糙面层双层样结构,全层厚约为0.5 mm,平均孔径约为120 μm;孔隙率约为77.4%;杨氏模量约为38.1 MPa,断裂强度约为1.22 MPa,断裂伸长率约为7.4%;粗糙面接触角为85°,光滑面接触角为57°。SEM观察,培养1 d时,PPC/PBS生物膜表面附着的细胞较少;培养3、7和14 d时,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附着于生物膜表面生长,细胞伸出伪足附着于生物膜上,胞体可呈悬空样分布于孔隙中。与对照组比较,培养1、3、7和14 d时,BME-10X胶原膜组和PPC/PBS复合膜组材料表面附着成骨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与BME-10X胶原膜组比较,培养1、3、7和14 d时,PPC/PBS生物膜组材料表面附着成骨细胞数量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培养1、3、7和14 d时,BME-10X胶原膜组和PPC/PBS生物膜组材料表面附着成骨细胞中ALP水平明显减少(P<0.01)。与BME-10X胶原膜组比较,培养1和3 d时,PPC/PBS生物膜组材料表面附着成骨细胞中ALP水平明显增加(P<0.01)。降解实验中,与降解0 周时比较,降解4 周时,PPC/PBS生物膜失重率和相对分子质量失重率均升高(P<0.05),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明显减小(P<0.05或P<0.01)。自降解第2周开始,PPC/PBS生物膜粗糙面表面微孔样结构数逐渐增多,孔径为0~10 μm;至降解26周时,PPC/PBS生物膜粗糙面表面微孔样结构均匀分布;降解4周时,PPC/PBS生物膜光滑面表面出现脱屑样改变,但未见有微孔样结构;降解12周时,光滑面表面出现少量微孔样改变,微孔直径<5 μm;降解26周时,光滑面表面微孔样结构数增加,孔径<10 μm。 结论 PPC/PBS生物膜与人体骨外膜结构相似,呈双层样结构,亲水性好,光滑面层表面较为致密,粗糙面层孔隙率高,生物相容性好,且降解缓慢,是一种理想的引导再生生物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凝胶递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氧糖剥夺后NIH3T3细胞功能的影响
惠文婷,宋潼潼,黄敏,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84-149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1
摘要 ( 1004 )   [HTML]( ) PDF(590KB) ( 118 )  

目的 探讨水凝胶递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氧糖剥夺(OGD)后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功能的影响,并阐明负载bFGF的水凝胶对OGD条件下成纤维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 方法 制备bFGF明胶水凝胶,将对数生长期NIH3T3细胞分为空白组、20%明胶组和20%明胶+戊二醛组,采用CCK-8法检测6、12和24 h水凝胶浸出液共培养的NIH3T3细胞活性。将NIH3T3细胞分为对照组、OGD组和OGD+不同质量 bFGF负载组(OGD+1 ng bFGF组、OGD+10 ng bFGF组和OGD+100 ng bFGF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FGF体外释放率。 结果 CCK-8法检测,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浸出时间20%明胶组和20%明胶+戊二醛组NIH3T3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OGD组NIH3T3细胞中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OGD组比较,OGD+1 ng bFGF组、OGD+10 ng bFGF组和OGD+100 ng bFGF组NIH3T3细胞中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OGD组NIH3T3细胞中MDA水平和LDH活性升高(P<0.05),SOD活性降低(P<0.05)。与OGD组比较,OGD+1 ng bFGF组NIH3T3细胞中MDA水平和LDH活性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ELISA法检测,在4 h内约10% 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在12 h内约15% 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在24 h内约21% bFGF由水凝胶中释放。 结论 负载bFGF的水凝胶可以调控OGD条件下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抑制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并改善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且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持续释药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对肺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叶汇,孙哲,周丽婷,齐雯,叶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491-150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2
摘要 ( 1252 )   [HTML]( ) PDF(4336KB) ( 190 )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影响肺腺癌(LUAD)的关键基因,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对LUAD预后的影响。 方法 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GSE118370和GSE136043芯片数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LUAD相关数据。采用R软件分析共同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clusterProfile R包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筛选连接度排名前10位的关键基因,GEPI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分析正常肺组织和LUAD组织中关键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及不同分期LUAD组织中关键基因表达情况。关键基因免疫浸润分析和生存分析获取关键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关系。 结果 共筛选DEGs 428个。GO分析,LUAD的DEGs在主要富集于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生物过程(BP)方面、细胞基部等细胞组分(CC)方面和细胞外基质(ECM)结构形成等分子功能(MF)方面。KEGG分析,LUAD的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方面。筛选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果蝇纺锤体异常基因(ASPM)、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人类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8(CDCA8)、含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蛋白5(BIRC5)、苏氨酸激酶(AURKA)、驱动蛋白超家族成员20A(KIF20A)、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着丝粒蛋白F(CENPF)和微管组织因子(TPX2)为关键基因。与正常肺组织比较,LUAD患者肺组织中TOP2A、CCNB1、CDCA8、BIRC5、AURKA、KIF20A、CEP55、CENPF和TPX2 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蛋白表达均增加。CCNB1、CDCA8、BIRC5、AURKA、KIF20A、CEP55和TPX2 mRNA在不同LUAD分期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Ⅰ、Ⅱ和Ⅲ期LUAD患者比较,Ⅳ期LUAD患者肺组织中CCNB1、CDCA8、AURKA、KIF20A、CEP55和TPX2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Ⅰ、Ⅱ和Ⅳ期LUAD患者比较,Ⅲ期LUAD患者肺组织中BIRC5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1)。10个关键基因表达与B淋巴细胞浸润均呈负相关关系(-0.253≤r≤-0.014,P<0.01);TOP2A、ASPM、CDCA8、BIRC5、CEP55、CENPF和TPX2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关系(0.049≤r≤0.165,P<0.01);CCNB1和AURKA表达与CD4 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呈负相关关系(-0.210≤r≤-0.100,P<0.01)。CDCA8高表达会增加LUAD恶化风险(P<0.01),TOP2A、CCNB1、CDCA8、BIRC5、AURKA、KIF20A、CEP55、CENPF和TPX2高表达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P<0.01)。 结论 TOP2A、ASPM、CCNB1、CDCA8、BIRC5、AURKA、KIF20A、CEP55、CENPF和TPX2是参与LUAD发生进展过程的关键基因,可能通过加速EMT过程促进LUAD发展,其高表达提示LUAD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风险升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复发危险因素的网状Meta分析
齐鹏,孟宪瑛,朴美花,张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04-151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3
摘要 ( 977 )   [HTML]( ) PDF(1502KB) ( 91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复发的危险因素,为PTMC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Elsevier Science Direct 和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收集与PTMC复发有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ADDIS.1.16.8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筛选影响PTMC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排序。 结果 纳入14项研究,共7 834例PTM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0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复发、局部甲状腺床复发或远处转移复发。患者的年龄、多灶性、肿瘤大小、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与PTMC复发有相关关系(P<0.05)。淋巴结转移是PTMC复发最大的危险因素,其次为血管侵犯,多灶性为PTMC复发最小的危险因素。性别、病灶组织学背景、腺体组织学背景、放射性碘治疗、手术切缘及甲状腺切除范围与PTMC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肿瘤大小>5 mm、年龄、腺外侵犯和多灶性为PTMC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可以考虑给予PTMC患者常规的中心区淋巴结清扫术防止疾病复发,并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燥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冯秀南,陈露,龙钰,姜振宇,赵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13-151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4
摘要 ( 1027 )   [HTML]( ) PDF(501KB) ( 154 )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并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腺外器官受累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76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ILD分为pSS并发ILD组(n=21)和pSS未并发ILD组(n=155),比较2组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 (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3(C3)和补体4(C4)水平及颗粒型抗核抗体、胞浆颗粒型抗核抗体、均质型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Ro-52抗体阳性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S并发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 结果 176例pS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8,中位年龄为49(39~58)岁,中位病程为24(24~48)个月。与pSS未并发ILD组比较,pSS并发ILD组患者年龄明显增加(P<0.01),ESR水平、胞浆颗粒型抗核抗体和抗Ro-52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R水平升高(OR=1.046,95%CI: 1.026-1.066,P=0.001)和胞浆颗粒型抗核抗体阳性(OR =4.676,95%CI:1.156-18.916,P=0.031)为pSS并发ILD的危险因素。 结论 pSS并发ILD患者发病年龄较大且ESR水平较高,胞浆颗粒型阳性和抗Ro-52抗体阳性者可能更易并发ILD,ESR水平升高和胞浆颗粒型抗核抗体阳性是pSS并发ILD的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抑微管装配蛋白1表达对滋养层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欧曼颖,胡春霞,李跃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19-152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5
摘要 ( 927 )   [HTML]( ) PDF(1351KB) ( 91 )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抑微管装配蛋白1(STMN1)表达对滋养层细胞侵袭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17名健康妊娠孕产妇(对照组)和15例PE患者(PE组)的胎盘组织。将人滋养层HTR-8细胞分为siRNA-STMN1组(转染siRNA-STMN1)、siRNA-NC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siRNA-NC)、pcDNA3.1-STMN1组(转染pcDNA3.1-STMN1)和pcDNA3.1-NC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pcDNA3.1-N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观察2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中STMN1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强度,CCK-8法检测各组HTR-8细胞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TR-8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HTR-8细胞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和各组HTR-8细胞中STMN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2组研究对象和各组HTR-8细胞中STMN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E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尿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新生儿体质量增加(P<0.05)。IHC染色观察,与对照组比较,PE组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STMN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强度增加,N-cadherin蛋白表达强度降低。CCK-8法检测,与siRNA-NC组比较,siRNA-STMN1组HTR-8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STMN1组HTR-8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与siRNA-NC组比较,siRNA-STMN1组HTR-8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STMN1组HTR-8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siRNA-NC组比较,siRNA-STMN1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STMN1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RT-qPCR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PE组患者胎盘组织中STMN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siRNA-NC组比较,siRNA-STMN1组HTR-8细胞中STM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STMN1组HTR-8细胞中STM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PE组患者胎盘组织中STM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siRNA-NC组比较,siRNA-STMN1组HTR-8细胞中STMN1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STMN1组HTR-8细胞中STMN1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 结论 PE患者胎盘组织中STMN1表达明显减少,STMN1可能通过调控滋养层细胞的EMT进程抑制细胞增殖、细胞侵袭和细胞迁移能力,从而参与PE的发生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lotho蛋白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外泌体中表达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薛筱蕾,胥保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28-153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6
摘要 ( 945 )   [HTML]( ) PDF(1384KB) ( 113 )  

目的 探讨Klotho在子痫前期(PE)患者来源的胎盘外泌体(Exo)中的表达,阐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收集4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妊娠(NP)者20名,PE患者20例,设为NP组和PE组,分离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胎盘Exo。将oe-Klotho和oe-NC质粒转染入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中,作为oe-Klotho组和oe-NC组,收集HTR-8/SVneo细胞Exo。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胎盘Exo和2组HTR-8/SVneo细胞Exo中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按Exo来源不同将HUVECs分为PE-Exo组(与PE患者胎盘Exo共培养)、NP-Exo组(与NP胎盘Exo共培养)、oe-Klotho-Exo组(与转染oe-Klotho的HTR-8/SVneo细胞Exo共培养)和oe-NC-Exo组(与转染oe-NC的HTR-8/SVneo细胞Exo共培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Exo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xo标记分子CD63、TSG101和胎盘Exo标记分子PLAP蛋白表达水平以鉴定Exo,荧光显微镜观察HUVECs对Exo的摄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HUVECs中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RT-qPCR法检测各组HUVECs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eNOS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NP组比较,PE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P<0.05),新生儿体质量和胎盘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EM观察,来源于NP组和PE组研究对象的胎盘Exo均呈圆形和椭圆形的囊泡盘状结构,包膜完整,形状相似,直径为50~100 nm;2组研究对象胎盘Exo均高表达Exo标记蛋白CD63和TSG101及胎盘Exo特异性蛋白PLAP。纳米示踪分析(NTA)检测,胎盘Exo的粒径为50~200 nm,提示由外周血分离的囊泡均是胎盘来源Exo。TEM、Western blotting和NTA检测,来源于oe-NC组和oe-Klotho组滋养层细胞的囊泡具有Exo的典型结构、分子标志物和粒径大小特征。HUVECs中均可见到明显的Exo绿色荧光表达,提示Exo可被HUVECs摄取。ELISA法检测,与NP-Exo组比较,PE-Exo组HUVECs中NO水平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ROS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oe-NC-Exo组比较,oe-Klotho-Exo组HUVECs中NO水平和SOD活性升高(P<0.05),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RT-qPCR法检测,与NP组比较,PE组研究对象胎盘Exo中Klotho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NP-Exo组比较,PE-Exo组HUVECs中e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oe-NC组比较,oe-Klotho组滋养层细胞Exo中Klotho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oe-NC-Exo组比较,oe-klotho-Exo组HUVECs中e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NP组比较,PE组研究对象胎盘Exo中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NP-Exo组比较,PE-Exo组HUVECs中e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oe-NC组比较,oe-Klotho组滋养层细胞Exo中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oe-NC-Exo组比较,oe-Klotho-Exo组HUVECs中eNO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来源于PE患者的胎盘Exo可能通过抑制HUVECs中NO的产生和促进氧化应激反应以损伤内皮细胞功能,过表达Klotho的滋养层细胞Exo可减少HUVECs中NO的产生和氧化应激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β-连环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痛经的关系
张晓颖,何源哈达,王静媛,宿瑞俊,王淇,鲁容钶,郑博,郑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39-154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7
摘要 ( 945 )   [HTML]( ) PDF(784KB) ( 122 )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A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病灶组织及血清中环氧合酶2(COX-2)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并阐明其与痛经的关系。 方法 选取90例经腹子宫切除的临床和术后病理确诊AM的痛经患者作为AM组,30例无痛经子宫肌瘤(UM)患者作为UM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检测AM患者痛经程度,并将90例AM组患者分为轻度痛经组、中度痛经组和重度痛经组(n=30)。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2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COX-2和β-catenin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2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痛经程度的关系。 结果 COX-2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组织细胞浆中,β-catenin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组织细胞膜或细胞浆中。与UM组比较,AM组患者病灶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M组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比较,AM组患者病灶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轻度痛经组比较,中度痛经组AM患者病灶组织和重度痛经组A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病灶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中度痛经组比较,重度痛经组A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病灶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不同程度痛经组A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病灶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M组比较,AM组患者血清中COX-2水平升高(P<0.05),β-catenin水平降低(P<0.05)。与轻度痛经组比较,中度痛经组和重度痛经组患者血清中COX-2水平升高(P<0.05)。不同程度痛经组患者血清中β-caten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患者病灶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364,P<0.05);A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病灶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511,P<0.05;r=0.696,P<0.05),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与痛经程度无相关性(P>0.05)。AM患者术前血清中COX-2水平与β-catenin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34,P<0.05),COX-2水平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13,P<0.05)。 结论 AM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及二者的关联性均可诱导AM发生和子宫内膜异位侵袭,COX-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痛经,可作为治疗AM及相关痛经的潜在分子靶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质量指数对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患者新鲜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刘芳,赵杰,陈秀娟,王萨仁,田泽丽,李淑芳,席静,张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47-155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8
摘要 ( 906 )   [HTML]( ) PDF(476KB) ( 114 )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COH)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妊娠结局,分析BMI与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将采用COH的患者分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n=1 957)和FET周期组(n=2 328),根据BMI情况将2组患者分为偏瘦组(BMI < 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和肥胖组(BMI≥ 28.0 kg·m-2)。收集并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OH情况、胚胎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 结果 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共1 957例患者,1 957个周期,其中偏瘦组103个周期、正常组1 254个周期、超重组476个周期和肥胖组124个周期。与正常组比较,偏瘦组患者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雌二醇(bE2)和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L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超重组患者年龄明显增加(P<0.01),bFSH、bE2、基础孕酮(bP)和b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肥胖组患者bFSH、bE2和b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不孕年限和基础睾酮(b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瘦组比较,超重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明显增加(P<0.01),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率均明显降低(P<0.01)。FET周期组共1 914例患者,2 328个周期,其中偏瘦组128个周期、正常组1 503个周期、超重组557个周期和肥胖组140个周期。与偏瘦组比较,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年龄均明显增大(P<0.05或P<0.01)。 结论 对于即将接受体外受精(IVF)治疗的不孕患者,维持正常体质量可减少促排卵药物用量,获得较多的胚胎,提供更多的妊娠机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沈忠军,谢世顺,肖贺欣,赵丽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54-1560.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19
摘要 ( 1055 )   [HTML]( ) PDF(654KB) ( 139 )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RET-He)水平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369例贫血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组125例、中度贫血组163例和重度贫血组81例,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贫血形态学类型分为大细胞性贫血组91例、正细胞性贫血组108例、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23例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147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红细胞计数、Hb水平、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Hb水平(MCH)、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和RET-He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获取疾病诊断截断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轻度贫血组比较,中度和重度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轻度大细胞性贫血组比较,轻度正细胞性贫血组、轻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和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轻度正细胞性贫血组比较,轻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和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中度大细胞性贫血组比较,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组、中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和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组比较,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重度大细胞性贫血组和重度正细胞性贫血组比较,重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中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比较,重度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比较,中度和重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中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比较,重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RET-He水平明显降低(P<0.01)。RET-He水平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截断值为27.25 pg,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90.5%,AUC为0.968[95%置信区间(CI):0.952~0.984],提示RET-He水平可辅助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结论 RET-He水平可以辅助诊断不同形态学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贫血,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BCT测量不同骨面型患者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
孙芸芸,姚玉光,张晗,黎涵懿,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61-156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0
摘要 ( 1005 )   [HTML]( ) PDF(682KB) ( 108 )  

目的 探讨不同骨面型患者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分析下颌骨结构特征和磨牙后间隙与颅面部结构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除第三磨牙外下颌牙列完整且拥挤量<5 mm的成年正畸患者200例,分为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Ⅰ类高角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和骨性Ⅲ类均角组。测量各组患者蝶窦A点角(SNA)、蝶窦B点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下颌平面角(SN-MP)、面高指数(FHI)、下颌升支长度(Go-Co)和下颌体长度(Go-Gn)。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测量在水平面上与牙尖线平行的下颌平面及其根方2 mm平面下颌第二磨牙至下颌升支前缘的最短距离C0和C2,釉牙骨质界根方2、4、6、8和10 mm平面的牙根至下颌骨舌侧内层骨皮质的最短距离R2、R4、R6、R8和R10,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与骨性Ⅰ类低角组比较,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SN-MP均明显增大(P<0.01),FHI均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SN-MP明显增大(P<0.01),FHI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Ⅱ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增大(P<0.01),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ANB明显减小(P<0.01)。在C2、R2、R4、R6、R8、R10平面下和Go-Co及Go-Gn中,与骨性Ⅰ类低角组比较,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在C0平面下,与骨性Ⅰ类低角组和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在C0、R2、R4、R6、R8和R10平面下,与骨性Ⅰ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Ⅱ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减小(P<0.01),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与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在C2平面下和Go-Co及Go-Gn中,与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Ⅱ类均角组比较,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下颌磨牙后间隙明显增大(P<0.01)。骨性Ⅰ类低角组、骨性Ⅰ类均角组和骨性Ⅰ类高角组患者在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及Go-Co和Go-Gn与SNB和FH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SN-MP呈负相关关系(P<0.01);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Co呈正相关关系(P<0.01);除C2平面,其余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Gn与ANB呈负相关关系(P<0.01)。骨性Ⅰ类均角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和骨性Ⅲ类均角组患者在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及Go-Co和Go-Gn与SN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各平面下颌磨牙后间隙与Go-Co和Go-Gn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Go-Gn呈正相关关系(P<0.01);Go-Co与FHI呈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 骨面型是影响下颌磨牙后间隙的重要因素,在正畸制订磨牙远移方案时应参考患者的骨面型,采用CBCT以评估下颌磨牙远移的可用空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肾功能保留和三连胜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朱森强,郝元元,毕然,王春喜,胡敬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69-1577.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1
摘要 ( 989 )   [HTML]( ) PDF(455KB) ( 139 )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RAPN)后肾细胞癌(RCC)患者肾功能保留和达成三连胜结局的影响因素,为指导术前评估、术后治疗和远期随访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机器人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术的111例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达成三连胜结局分为三连胜组(n=73)和非三连胜组(n=38),根据术前和术后24 h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分为术后24 h eGFR下降≤10%组(n=85)和术后24 h eGFR下降>10%组(n=26)。分别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术前eGFR、术后24 h eGFR变化百分率、肾门部肿瘤、肿瘤背腹侧位置、肿瘤最大径、手术路径、热缺血时间(WIT)、估计出血量(EBL)、肿瘤病理类型、肿瘤TNM分期、RENAL评分、PADUA评分、中心性指数(C-index)、肾脏肿瘤侵袭指数(RTII)和肿瘤接触面积(CS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达成三连胜和术后24 h eGFR变化下降>10%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24 h eGFR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 111例患者中共73例患者达成三连胜结局。单因素分析,三连胜组和非三连胜组患者年龄、高血压、肿瘤最大径、RENAL评分、PADUA评分、C-index、RTII、CSA和EB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EBL是RAPN术后患者未达成三连胜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1—1.011,P=0.020)。术后24 h eGFR下降>10%组和术后24 h eGFR下降≤10%组患者肿瘤最大径、RENAL评分、PADUA评分、C-index、RTII、CSA、WIT、EBL和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RTII是患者术后24 h eGFR下降>10%的独立影响因素(OR=4.442,95%CI=1.049-18.806,P=0.043)。肿瘤最大径、RENAL评分、PADUA评分、C-index、RTII、CSA、WIT、EBL、肿瘤TNM分期与术后eGFR变化无明显关联,RTII与术后24 h eGFR变化呈负相关关系(B=-7.204,95%CI=-14.305--0.102,P=0.047)。 结论 EBL是RAPN术后患者未能达成三连胜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RTII与RAPN术后24 h eGFR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颏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帕丽孜·阿不力克木, 陈楷, 何静, 买尔哈巴·艾买江null, 吴国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78-1585.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2
摘要 ( 956 )   [HTML]( ) PDF(775KB) ( 102 )  

目的 探讨三维方向上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颏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于本院行双颌正颌手术的成人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T0)和术后12个月(T1)进行全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取面部数据,采用ProPlan CMF 3.0软件进行术前及术后面部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三维重建和配准。测量并计算颏部软组织厚度和解剖标记点于水平、矢状和垂直向上移动量的相关性及比值。 结果 正颌术后下颌后退量以下唇红唇及颏唇沟区最大,沿此区域向周边扩散软组织后退量逐渐递减。颏下区后退量较小,在颏下点处颏部有前出趋势。与T0时比较,T1时下唇度突点(LL)软组织厚度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水平向(X)上,随着骨组织向左移动,颏部软组织解剖标记点LL(B=0.795,R2=0.832)、颏唇沟点(Si)(B=0.876,R2=0.987)、软组织颏前点(Pos)(B=0.890,R2=0.971)和软组织颏下点(Mes)(B=0.942,R2=0.978)均呈负向改变,向左移动,软组织和骨组织移动方向一致;矢状向(Y)上,随着骨组织向后移动,颏部软组织解剖标记点LL(B=0.882,R2=0.934)、Si(B=0.946,R2=0.847)、Pos(B=0.839,R2=0.909)和Mes(B=0.666,R2=0.455)均向后移动,软组织和骨组织组织移动方向一致;垂直向(Z)上,随着骨组织的上移,颏部软组织解剖标记点LL(B=0.932,R2=0.686)、Si(B=0.834,R2=0.469)和Mes(B=0.925,R2=0.709)均向下移动;Pos(B=0.487,R2=0.444)向上移动。在水平、矢状和垂直向上各颏部解剖标记点软组织移动量(ΔSM)和骨组织移动量(ΔBM)相关性较强(0.6<r<1.0,P<0.01)。 结论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颌术后水平、矢状和垂直向上颏部软组织变化均受骨组织移动的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水平向和矢状向相关性较强,垂直向相关性较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董雪, 臧金凤, 徐彩凤, 刘贺冰, 程兆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86-159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3
摘要 ( 1012 )   [HTML]( ) PDF(524KB) ( 114 )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24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肠内营养FI分为耐受组(n=143)和非耐受组(n=103)。对比2组患者的年龄、腹内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I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92例SAP患者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最终纳入高甘油三酯血症(OR=1.962,95%CI:1.088~3.538,P=0.025)、低蛋白血症(OR=1.920,95%CI:1.049~3.516,P=0.034)、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20分(OR=3.118,95%CI:1.720~5.653,P<0.01)、腹内压≥12 mmHg(OR=2.826,95%CI:1.534~5.205,P=0.001)、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72 h(OR=2.350,95%CI:1.179~4.683,P=0.015)和添加微生态制剂(OR=0.379,95%CI:0.209~0.685,P=0.001)共6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为Z=-1.206+0.674×高甘油三酯血症人数+0.652×低蛋白血症人数+1.137×APACHEⅡ评分≥20分人数+1.039×腹内压≥12 mmHg人数+0.855×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72 h人数-0.971×添加微生态制剂人数。Hosmer-Lemeshow检验,χ2 =5.985,P=0.901,预测模型AUC为0.793(95%CI:0.735~0.851,P<0.01),约登指数为0.498,最佳临界值为0.499,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680。模型验证,AUC为0.880(95%CI:0.811~0.948,P<0.01),灵敏度为0.774,特异度为0.867,准确率为81.52%。 结论 构建的SAP肠内营养FI风险预测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
超声诊断十二指肠后壁穿孔致胆囊周围积液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朱晴,吴明丽,刘琦尧,张镰竞,胡月,杨冬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93-159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4
摘要 ( 1001 )   [HTML]( ) PDF(997KB) ( 154 )  

目的 分析1例由超声首诊的十二指肠后壁穿孔导致胆囊周围积液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经过,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例十二指肠后壁穿孔导致胆囊周围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胃镜和影像学表现,记录其诊疗过程并进行随访。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十二指肠后壁穿孔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 结果 患者,男性,50岁,无明显诱因右上腹持续性钝痛超过20 d、餐后加剧,同时伴有右腰背部放射性疼痛,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本院。入院当日行腹部超声检查,可见空腹胆囊充盈极差,囊壁连续且弥漫均匀增厚,胆囊腔内见多发强回声,胆囊周围可见杂乱分布的无及弱回声延续至十二指肠球部后方,与球部以窄条状气体影相通。超声考虑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孔导致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受压充盈极差,胆囊壁慢性炎症改变伴胆囊结石。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可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孔处清晰显示,CT结论与超声结论相似;胃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深大溃疡,证实诊断为溃疡穿孔导致胆囊周围积液。置入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同时行消炎、镇痛和抑酸等对症治疗,治疗3个月内复查超声显示胆囊周围积液逐渐减少、胆囊腔逐渐充盈。患者因胆囊炎症状持续存在,遂行胆囊切除术,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结石。 结论 十二指肠后壁穿孔常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影像学检查可辅助临床进行早期诊断,在腹部气体干扰未影响观察时,超声可作为消化道穿孔首选且有效的诊断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脓疱型银屑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平清华,朱文静,夏建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599-1603.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5
摘要 ( 980 )   [HTML]( ) PDF(673KB) ( 102 )  

目的 探讨司库奇尤单抗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妊娠期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1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在妊娠期安全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妊娠期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的安全性。 结果 患者,女性,28岁,体质量50 kg。全身红斑和鳞屑5年,加重伴脓疱1年。皮肤检查,全身皮肤大片红斑、伴银白色鳞屑和小脓疱,指甲无改变,不伴关节症状。诊断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给予司库奇尤单抗治疗2个月时,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为0,治疗10个月时意外妊娠。妊娠期间应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至产前20 d,足月顺产1名体质量3.6 kg健康女婴。 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可以作为临床妊娠期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选择,但尚需更多临床病例和药物研究评估其在妊娠期的安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GAD65和抗GABABR双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苏杭,李佳,曾慧宾,陈加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04-160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6
摘要 ( 1079 )   [HTML]( ) PDF(1440KB) ( 145 )  

目的 分析脑脊液(CSF)双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为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CSF中抗谷氨酸脱羧酶(GAD)65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双抗体阳性AE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EEG)、CSF特征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47岁,亚急性起病,病情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发作性抽搐,意识模糊,头部MRI提示病灶位于大脑镰右侧额顶枕叶,CSF检测抗GAD65和抗GABABR双抗体阳性,EEG有异常的尖波及慢波,诊断为AE,患者经抗炎等对症治疗逐渐好转并出院,继续口服激素治疗,5个月后再次复发,急性起病,表现为抽搐伴口角流涎,头部MRI提示右侧颞叶异常高信号影,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好转。 结论 CSF双抗体阳性AE患者复发可能性较大,激素抗炎治疗有效,在颅内病变定位于额顶枕叶时需考虑出现抽搐等症状,并及早完善EEG等检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单侧磨牙区非综合征性多生牙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欣怡,张可鹏,刘心雨,张皓岩,胡志强,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10-161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7
摘要 ( 1003 )   [HTML]( ) PDF(1031KB) ( 117 )  

目的 分析非综合征性多生牙(NSMS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多生牙可能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NSM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专科检查和相关文献回顾,分析多生牙的发生原因、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结果 患者,男性,19岁,因自觉颜面左右不对称就诊,否认系统性疾病和遗传病史。口内检查可见4颗多生牙,均为磨牙形态;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显示已萌出的4颗多生牙牙根发育完整,另外18腭侧根方可见1颗埋伏多生牙,似前磨牙形态且牙根发育完成,其远中根方见1个牙冠钙化影,未见牙根形成。X线头影测量,SNB角较正常值小,下颌骨发育不足;FH-MP角较大,患者下颌平面陡,高角型。上颌右侧磨牙区共6颗多生牙,诊断为NSMST。建议转外科拔除多生牙,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恢复正常面型和牙列形态。患者因个人原因未行治疗。 结论 NSMST患者临床上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方法以手术拔除为主,应在早期发现和治疗以减小对患者颜面部及牙列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度瘢痕性睑外翻个性化手术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张锐,于澎,张浩,董雅儒,裴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15-1619.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8
摘要 ( 97 )   [HTML]( ) PDF(510KB) ( 87 )  

目的 探讨关于重度瘢痕性睑外翻个性化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1例烧伤后双眼上、下睑重度外翻29年并患暴露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水平缩短眼睑后层和全厚皮片移植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患者,女性,33岁,因“烧伤致双眼上、下睑外翻29年,加重1年”就诊于本院。眼科查体显示眼睑前层皮肤和轮匝肌严重缺失及眼睑后层睑板和睑结膜水平延长,诊断为瘢痕性睑外翻和暴露性角膜炎。手术避免上、下睑的手术切口相连,扩大松解瘢痕的范围至内侧超过内眦角接近鼻根部,外侧超过外眦角,上、下方达到眶缘,水平缩短眼睑后层,4块全厚皮片移植分别修复上、下睑的前层缺损。术后14 d移植皮片呈现正常肤色,眼睑形态良好,与眼球表面贴合紧密;术后12个月复查,皮片完全成活,无色素沉着;眼睑形态正常、无外翻,活动度良好;角膜溃疡修复,视力提高,患者对术后外观满意。 结论 对于重度瘢痕性睑外翻患者,瘢痕牵拉的彻底松解、眼轮匝肌的最大限度保留和加强、睑板的选择性切除和皮瓣或皮片尺寸及厚度确定均为个性化治疗中必须重视的因素。临床上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综合考量术式选择和手术细节,以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贾菲菲,周豪,杨鑫,邢若彤,王昕睿,蔡艳俊,李婉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20-162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29
摘要 ( 109 )   [HTML]( ) PDF(549KB) ( 95 )  

目的 分析1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WD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神经精神系统表现明显的W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47岁,9年前出现震颤,检查后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考虑乙醇所致可能性大;8年前出现妄想和恐惧等精神症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查体慢性肝病面容,神志清楚,四肢姿势性震颤伴有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强,运动迟缓,语言失能。检查发现铜蓝蛋白和血清铜较低,24 h 尿铜明显升高,角膜色素(K-F)环阳性,基因检测ATP7B在8号外显子上有2处点突变,根据WD中Leipzig评分系统评分为8分,诊断成立。进一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双侧豆状核、中脑和脑桥异常信号,符合WD表现。应用二疏丙磺钠联合锌剂驱铜治疗后,患者尿铜先升高后逐渐降低。驱铜3个疗程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减轻,表现为震颤稍减轻,可与家人进行简短词语交流,可以短距离步行,说明治疗有效。 结论 对于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WD患者,结合肝脏受累,临床应注意鉴别,尽早完善铜蓝蛋白、眼科K-F环和头部MRI检查,必要时完善基因检测和(或)肝穿刺活检,一旦确诊WD,应尽早开始驱铜治疗,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像学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非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钏志睿,杨红英,李支尧,陈东,倪慧静,卢肖凯,陈海涛,罗晓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25-163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30
摘要 ( 959 )   [HTML]( ) PDF(1828KB) ( 184 )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乳腺非肿块病变(NML)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158例乳腺NML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类型分为良性病变组( n=83)和恶性病变组( n=75),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SWE检查,记录病变的SWE参数,包括病变内部及病变周围组织1、2和3 mm的最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最小值(Emin)、标准差(Esd)及是否存在硬环征。分析2组NML患者SWE特征和各SWE参数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和灵敏度。 结果 2组NML患者年龄构成、病变大小、是否触及和是否绝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组患者中所有病变均表现为低回声和不规则形状。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恶性病变组患者出现非平行、钙化和后方回声衰减患者百分率明显升高( P<0.01),出现无血供表现百分率明显降低( P<0.01)。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恶性病变组NML患者病变内部Emax、Emean和Esd均明显升高( P<0.01),病变周围组织1、2和3 mm处Emax、Emean和Esd均明显升高( P<0.01)。恶性病变组患者病变周围组织出现环形或半环形的红色区域为硬环征表现。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恶性病变组NML患者中硬环征百分率明显升高( P<0.01)。在良性和恶性病变组NML患者中,与病变内部比较,病变周围组织1、2和3 mm处Emin均明显降低( P<0.01)。病变内部及病变周围组织1、2和3 mm Emax的AUC分别为0.872、0.860、0.873和0.866,Emean的AUC分别为0.796、0.822、0.820和0.815,Esd的AUC分别为0.832、0.857、0.859和0.842。病变内部Emax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3%及83.13%。病变周围组织1 mm处 Emax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7%及80.72%;病变周围组织2 mm处Emax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7%及87.95%;病变周围组织3 mm处Emax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0.00%及86.75%;病变周围组织2 mm处Esd 灵敏度最高(93.33%)。 结论 病变内部及病变周围组织的SWE参数和硬环征表现能够为乳腺NML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器学习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识别发病4.5 h内急性脑卒中患者
徐灿飞,黄艳,张开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35-164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31
摘要 ( 1067 )   [HTML]( ) PDF(1205KB) ( 214 )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识别4.5 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效果,为辅助评估AIS患者发病时间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DWI影像资料完整的AIS患者227例,根据发病至DW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发病时间≤ 4.5 h组(n=70)和发病时间>4.5 h组(n=157)。227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n=158)和测试集(n=69)。采用ITK-SNAP标注软件于DWI图像上划分感兴趣区域(ROI),采用Python软件Pyradiomics包由ROI图像中提取图像特征,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各特征的相关性并去除一致性过高的冗余特征,结合10倍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可用于识别发病4.5 h内AIS患者的图像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 (KNN)、决策树、极限树、随机森林、XGBoost和LightGBM共 7种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性能。 结果 由ROI图像中共提取107个图像特征,包括18个一阶特征、14个形态特征和75个纹理特征,经筛选最终获取22个可用于识别发病4.5 h内AIS患者的图像特征,包括4个一阶特征、6个形态特征和12个纹理特征。XGBoost模型识别发病4.5 h内AIS患者效果最佳,AUC为0.817,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9、0.733和0.814。 结论 基于DWI影像的XGBoost模型可有效识别发病4.5 h内的AIS患者,对辅助评估AIS患者发病时间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方法学
胎鼠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条件优化
朱文豪,刘天一,何川,张晓宇,辛强,王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42-164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32
摘要 ( 1027 )   [HTML]( ) PDF(1491KB) ( 203 )  

目的 探讨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原代培养方法和活性评价体系,确定NSCs的最佳传代条件。 方法 选取孕11~14 d SD大鼠,提取胎鼠原代NSCs,采用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将NSCs以1.0×104、2.0×104、6.0×104、1.0×105、1.6×105和2.0×105 mL-1的细胞密度进行传代培养48 h后观察神经球的形态表现,测定神经球直径。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不同直径神经球中NSCs存活率。 结果 NSCs呈巢蛋白阳性,培养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NSCs呈聚集生长和牢固细胞间黏附聚集模式,形成神经球,平均直径为(152.72±47.52)μm,球与球之间少有单独的细胞散在。与2.0×104 mL-1传代密度比较,6.0×104 mL-1 和1.0×105 mL-1 传代密度的神经球直径增大(P<0.05)。1.0×105 mL-1 、1.6×105 mL-1 和2.0×105 mL-1 传代密度的神经球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40 μm、40~60 μm、60~80 μm和80~100 μm直径神经球比较,100~200 μm直径神经球中NSCs存活率降低(P<0.05)。 结论 以1.0×105 mL-1的密度进行传代时神经球直径为80~100 μm,可有效提高NSCs传代培养效率和活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标本前处理方法改良及其效果评价
万广财,李铤,孙唯秀,于秀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49-1654.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33
摘要 ( 980 )   [HTML]( ) PDF(1085KB) ( 98 )  

目的 改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标本前处理检验方法,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 收集90例SARS-CoV-2阴性标本和30例SARS-CoV-2阳性标本,按检验方法分为传统组、改良1组和改良2组。传统组标本采用胍盐联合56 ℃、30 min水浴方式灭活、单管震荡、标本去编号和单手开盖方式检验;改良1组采用胍盐灭活、单管震荡、标本去编号和单手开盖方式检验;改良2组采用胍盐灭活,上下、左右和180度角的方式整批震荡,标本去编号及单手开盖方式检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标本的循环阈值(Ct)和检出时间,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组间Ct值的相关性,Blank-Altman法进行一致性检验,记录各组标本SARS-CoV-2检出时间。 结果 改良1组Ct值与传统组Ct值具有强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0.975 4(0.966 2—0.982 1);改良2组与传统组的Ct值具有强相关性(P<0.01),r=0.986 2(0.980 9—0.990 0)。改良1组与传统组检测SARS-CoV-2阴性标本的组间偏差为0.158 2(-0.613 7—0.930 1),检测SARS-CoV-2阳性标本的组间偏差为0.117 0(-0.403 1—0.637 1),改良1组与传统组呈良好的一致性;改良2组与传统组检测SARS-CoV-2阴性标本的组间偏差为0.015 7(-0.550 4—0.581 8),检测SARS-CoV-2阳性标本的组间偏差为0.022 7(-0.454 1—0.499 4),改良2组与传统组呈良好的一致性。改良1组90例SARS-CoV-2标本检出时间为15 min,改良2组90例SARS-CoV-2标本检出时间为10 min,传统组90例SARS-CoV-2标本检出时间为45 min。与传统组比较,改良1组检出时间可减少约67%,改良2组可减少约11%。 结论 改良的SARS-CoV-2标本检验方法与传统检验方法具有强相关性和良好一致性,可节约核酸检测时间,提高SARS-CoV-2核酸检测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体外人多能干细胞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鉴定和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成刚,李生振,史嘉敏,周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55-1661.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34
摘要 ( 1086 )   [HTML]( ) PDF(441KB) ( 202 )  

人多能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PSCs-MSCs)具有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相似的分化功能,还具有体外增殖能力强、来源丰富和免疫原性风险低等优点。hPSCs-MSCs可应用于免疫调节、抑制炎症、血管化和组织缺损修复及再生等多个领域,使其成为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应用最多的种子细胞。针对现有问题并结合相关文献,对hPSCs-MSCs的分化、鉴定标准、纯化方法和细胞性能等进行综述,为hPSCs-MSCs在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化生长因子β对口腔软组织纤维化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郭晶莹,潘启源,李芳,熊曼雯,王若琳,刘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62-1668.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35
摘要 ( 1111 )   [HTML]( ) PDF(454KB) ( 141 )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既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基因表达,也是组织修复和纤维化反应中的中枢效应因子,在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通常以潜伏复合物的形式分泌并储存于细胞外基质(ECM)中,被激活后通过经典的Smad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非Smad通路发挥作用。在遗传性牙龈纤维瘤、药物性牙龈增生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等口腔软组织纤维化疾病中,TGF-β被激活且高表达,其在通过刺激Ⅰ型胶原增生、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同时抑制ECM降解,使ECM过度沉积进而导致纤维化。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TGF-β活化及信号传导功能,并对其在遗传性牙龈纤维瘤、药物性牙龈增生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影响进行阐述,旨在为口腔软组织纤维化疾病的机制研究和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肝轴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朝政,黄晓巍,张泽鹏,石妍玉,陈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69-1676.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36
摘要 ( 1057 )   [HTML]( ) PDF(482KB) ( 107 )  

肠-肝轴是指肠道和肝脏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双向通道,具有调节机体糖脂和炎症的作用。肠-肝轴主要通过维持机体肝肠循环的动态平衡,影响肝脏和肠道功能来调节肠道菌群,调控胆汁酸(BAs)代谢,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进而调节机体的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动脉粥样硬化(AS)是糖脂代谢异常的炎症性疾病,是引发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关于A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AS与糖脂和炎症相关,因此肠-肝轴与AS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肝轴与AS的相关研究,从AS的发病机制、肠-肝轴的概念和肠-肝轴调控AS进程的相关机制,包括肠道菌群、BAs代谢、胆固醇代谢、炎症反应和中医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NA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佳楠,姜同连,朱福彬,汪婷,周旭玲,赵冰海,李洪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6):  1677-1682.  DOI: 10.13481/j.1671-587X.20230637
摘要 ( 1081 )   [HTML]( ) PDF(416KB) ( 186 )  

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障碍和蛋白尿的出现。有关DN的综述报道多围绕肾脏组织纤维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展开,而针对调控足细胞损伤的相关综述报道较少。微小RNA(miRNA)作为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可通过抑制或降解靶基因调控其表达。部分miRNA表达水平变化与足细胞损伤有关联。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miRNA 的形成过程和生物学功能、DN足细胞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及不同miRNA表达水平对DN足细胞损伤的影响,阐明其调控机制和作用途径,为DN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