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
CN 22-1341/T
主 任:张祥合
编 辑:曹 敏 程仲基
    赵莹莹 赵浩宇
电 话:0431-85095297
E-mail:xbgxb@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吉林大学南岭校区
    逸夫教育大楼B823室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LDXXBG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高级检索
  •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道路基础设施安全性智能感知与抗灾韧性提升”专刊征稿通知
  •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无人系统的智能感知、决策与控制关键技术”专刊征稿通知
  • 关于假冒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网站的声明
  • 编辑部赴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调研
  •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荣获“2018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上了中央深改委会议,科技期刊的春天到来啦!
推荐文章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01
上一期   
综述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干燥收缩研究综述
张阳,王傲鹏,张靖霖,马涛,陈思宇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297-311.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20175
摘要 ( 104 )   HTML ( 3 )   PDF(1608KB) ( 91 )  

为进一步研究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燥收缩行为,改善其在道路基层的抗开裂性能,针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基层由于干燥收缩而引起沥青路面面层反射裂缝的问题,通过对现有资料与研究成果的总结,对水泥稳定碎石干燥收缩机理以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综述。减少水泥用量,采用骨架密实级配类型,使用振动搅拌或者振动压实成型方式,添加橡胶、钢渣、纤维等改性剂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干燥收缩,提高其收缩性能与路用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收缩机理、综合优化方法、干燥收缩测量评价方法以及收缩预估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收缩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配电网拓扑辨识研究综述及展望
王果,郭文凯,王长春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312-327.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20622
摘要 ( 77 )   HTML ( 3 )   PDF(1253KB) ( 38 )  

配电网的拓扑辨识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可为配电网潮流计算、负载容量分配、故障范围诊断、电网状态估计等操作提供结构数据,是开展配电网系统分析的基础。本文将现有的配电网拓扑辨识研究分为两类:第一类方法基于历史拓扑信息,包含矩阵法、新息图法以及最优匹配法;第二类方法基于实时测量信息,包含相关性判断法、信号注入法、线性规划法以及机器学习法。对现有方法的适用范围、主要使用数据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配电网的拓扑辨识工作做出了展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控电抗器研究综述及展望
田铭兴,王田戈,张慧英,尹路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328-345.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1428
摘要 ( 54 )   HTML ( 2 )   PDF(2107KB) ( 35 )  

本文分析可控电抗器调节原理,指出电抗器补偿容量可控的实现方式;基于此,针对现有电抗器结构多样、命名各异的问题,从可控电抗器工作原理的角度,将现有20余种可控电抗器归纳分类;分析总结各类型可控电抗器的特点,从控制精度、响应速度、谐波含量等方面,对可控电抗器进行对比;最后,对可控电抗器的发展做出展望。结果显示:根据可控电抗器的调节原理,可控电抗器可划分为机械式可控电抗器和调磁式可控电抗器;调磁式可控电抗器具明显的优势,其中,助磁式可控电抗器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且直流助磁式可控电抗器具有小容量控制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可控电抗器的未来发展可从磁化特性、智能保护与控制、可控电抗器-变压器磁集成设备等六方面重点关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单双搭接接头经高温老化后的失效对比
王登峰,陈宏利,那景新,陈鑫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346-354.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087
摘要 ( 49 )   HTML ( 3 )   PDF(1727KB) ( 25 )  

为了对比研究单双搭接接头在高温老化后的失效情况,加工制作了一批Al-CFRP单搭接接头和Al-CFRP-Al双搭接接头。选取80°C高温老化周期0、10、20、30d,并在-40、20、80°C环境下进行准静态拉伸试验,建立一元回归与二元回归模型,分析总结搭接接头失效强度与失效形式变化规律,揭示老化机理。结果表明:老化时间的增加和服役温度的升高都会造成接头失效强度显著下降,服役温度比老化时间对失效强度的影响更大、相关性更高;双搭接接头失效强度明显高于单搭接接头,在工程应用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双搭接连接来代替单搭接连接以获取更大的承载能力。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搭接接头失效形式从内聚失效变为混合失效并伴随纤维撕裂的出现,老化时间越长,纤维撕裂越明显,通过SEM电镜观察到老化后的CFRP树脂明显减少,CFRP基体与树脂间结合力降低,导致其更容易发生纤维撕裂现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成分分析阈值选取的挖掘机主泵载荷谱外推
陈晋市,张淼淼,王普长,耿冬妮,王月行,张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355-363.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63
摘要 ( 48 )   HTML ( 5 )   PDF(1582KB) ( 20 )  

针对时域外推时阈值选取高敏感、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多准则阈值选取方法。首先,搭建一套压力无线测试系统采集液压挖掘机连续作业工况下载荷数据,通过多种检验准则得到各备选阈值下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拟合检验指标,基于各检验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最优阈值。然后,提取超阈值数据并利用GPD对超阈值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和超阈值数据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根据GPD生成与超阈值数据数目一致的随机数据并取代原超阈值数据实现载荷谱时域外推。最后,对一倍外推数据和原数据频次特性进行分析,二者之间的幅值相关系数为0.987,均值相关系数为0.993。结果表明,本文阈值选取方法适用于载荷谱时域外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类多刚性限幅振动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分析
杨艳,侍玉青,张晓蓉,罗冠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364-375.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20644
摘要 ( 38 )   HTML ( 0 )   PDF(2179KB) ( 19 )  

建立了一类含有多刚性限幅约束的两自由度受迫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结合系统周期和冲击Poincaré映射,在双参数系内识别出周期冲击运动的模式多样性及其发生域。伴随不连续的擦切分岔,在相邻单周期冲击运动分布域的临界线上存在一系列奇异点、迟滞和舌形转迁域。根据动力学参数的采样范围,分析了极端质量分布工况下振动系统的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域的单周期冲击运动序列随频率递减,经连续的擦切分岔、滑移分岔等非光滑分岔行为,存在向非完全颤振冲击、完全颤振冲击转迁的形成规律。冲击瞬时的能量损失过大会导致粘滞现象,从而改变振动系统的原结构,降低系统自由度。由于多处刚性约束完全颤振冲击的同时作用,系统在极端参数控制域内会呈现短暂的停滞状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
氮掺杂Co/Co3O4@C核壳纳米粒子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
魏素凤,平昕,李春霖,王国勇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376-384.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704
摘要 ( 40 )   HTML ( 3 )   PDF(2049KB) ( 21 )  

高容量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要想替代目前低容量的商业碳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必须设计解决碎化问题和电导率问题。本文通过热解和水热氧化法合成了N掺杂的碳基 Co/Co3O4@C纳米粒子核壳结构复合材料。通过调整水热时间,可以获得结构完整、形态规则、尺寸均匀的产品。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在0.1A/g恒流循环50次后,放电容量稳定在620 mA·h/g(碳质量分数为56.8%),高于其理论比容量,在2A/g恒流下25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为572 mA·h/g,库仑效率可保持在99.8%左右。这说明具有良好分散性的N掺杂碳基Co/Co3O4@C纳米粒子核壳结构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导率,作为负极材料有希望应用于高容量、大功率的锂离子电池当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
基于模糊双边界网络模型的道路运输效率评价
王占中,蒋婷,张景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385-395.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761
摘要 ( 52 )   HTML ( 2 )   PDF(1248KB) ( 19 )  

为更加全面、客观、灵活地评价道路运输效率,本文将道路运输过程拆解为基础设施建设、客货运输主体及运输绩效评估三部分,充分考虑非期望产出和指标不确定性对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模糊双边界网络数据包络模型的道路运输效率评价方法。模型的主要优点为能灵活地监测不精确系统中内部子过程效率的变化情况,突出无效决策单元在效率评价中的作用。最后,采用秩和检验证明模型可靠性后,对吉林省道路运输效率进行评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韧性评估及恢复策略
马敏,胡大伟,舒兰,马壮林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396-404.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20453
摘要 ( 66 )   HTML ( 2 )   PDF(1192KB) ( 34 )  

针对现有研究基于拓扑网络效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韧性的不足,提出以网络性能响应函数为基础的韧性评估方法,提出的网络性能响应函数是OD客流损失率和网络服务效率损失率的加权求和,采用德尔菲-熵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以网络韧性指标最大化为目标的恢复优化模型,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西安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考虑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策略提出4种假设扰动情景,对比分析目标恢复策略与随机恢复策略、偏好恢复策略在4种假设扰动情景下对网络韧性修复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目标恢复策略对轨道交通网络的修复效果最好,其次是偏好恢复策略;与随机攻击策略相比,蓄意攻击时不同恢复策略得到的网络韧性差别较大;选择修复受损车站顺序时,不能仅考虑受损车站在网络拓扑结构中的重要性,还应当考虑受损车站客流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增加修复资源可以缩短恢复时间和提高修复效率,但修复资源的增加与网络韧性的提升不成正比。研究结论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韧性评估与抢修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智能网联车队强度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
罗瑞发,郝慧君,徐桃让,顾秋凡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05-412.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80
摘要 ( 50 )   HTML ( 1 )   PDF(1213KB) ( 24 )  

随着智能网联车的发展和普及,在未来较长时段内,道路上的交通流内将过渡为由智能网联车和人工驾驶车组成的混合交通流。为揭示此类混合交通流流量、密度、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考虑智能网联车功能退化和车队强度为出发点,建立了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首先,对智能网联车退化后产生的不同类型车辆分别采用特定的跟驰模型进行模拟,并确定了车队强度影响下不同类型车辆的比例;基于此,推导出同时考虑车辆功能退化与车队强度的基本图模型,以弥补已有研究未全面考虑二者的不足,使构建的模型更符合混合交通流实际情形;最后,通过设计SUMO仿真实验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场景下仿真获得的流量-密度散点与对应理论曲线的一致性较高,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载货三轮车风险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贺宜,孙昌鑫,彭建华,吴超仲,江亮,马明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13-420.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707
摘要 ( 40 )   HTML ( 0 )   PDF(1176KB) ( 20 )  

为探究电动载货三轮车群体风险驾驶行为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并实施了“个性特质-态度/感知-行为”风险行为影响因素问卷量表,分析了906名电动载货三轮车骑行者和280名对照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道路行驶失误、道路行驶错误、超速违规和红灯违规4类风险行为模型,基于样本数据的信息熵对风险因素二次赋权,分析各因素对电动载货三轮车骑行风险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容易愤怒(β=0.332,0.309)且利他性差(β=-0.215,-0.156)者易发生行驶错误和超速违规的行为;容易愤怒(β=0.275),无规范感较强(β=0.164)且利他性差(β=-0.209)者容易发生行驶失误类风险行为;焦虑程度高(β=0.144)且无规范感强(β=0.231)者容易发生红灯违规类风险行为;安全态度差者容易发生所有风险行为。失误、错误、超速、红灯4类风险行为的综合风险得分分别为0.367、0.176、0.321、0.136。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清空时间的双向队首绿波协调控制数解算法
卢凯,徐广辉,叶志宏,林永杰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21-429.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733
摘要 ( 46 )   HTML ( 2 )   PDF(1173KB) ( 22 )  

根据干道双向队首绿波协调控制的需要,针对上游交叉口不同流向的驶入车流,考虑交通流量与饱和流量大小、交叉口相位相序设置、干道协调相位时长等因素影响,给出了总的排队车辆清空时间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行驶方向上偏移绿信比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交叉口相位差与干道绿波带宽的计算过程,建立了一种考虑清空时间的双向队首绿波协调控制数解算法。算例分析表明:与SYNCHRO和TRANSYT信号配时优化软件相比,本文算法在减少协调车队平均延误时间与平均停车次数方面取得了更好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
张惠臻,高正凯,李建强,王晨曦,潘玉彪,王成,王靖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30-438.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720
摘要 ( 38 )   HTML ( 5 )   PDF(1281KB) ( 24 )  

为更好地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的短时客流情况,提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方法。首先,针对轨道交通进出站客流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确定短时客流影响因素;然后,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划分高、中、低客流量三类轨道站点,分析客流时空分布规律及高峰时间段;最后,采用分别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短时客流预测方法,预测不同类型站点在不同时段的客流。实验结果表明:5 min为预测的最佳时间粒度,在此时间粒度下GRU模型整体性能优于LSTM模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及强度建模
王菁,万峰,董春娇,邵春福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39-447.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67
摘要 ( 40 )   HTML ( 1 )   PDF(1911KB) ( 21 )  

为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及吸引强度,提出轨道站点多接驳方式吸引范围及吸引强度模型。基于轨道交通最主要接驳方式,将轨道站点吸引范围分为直接吸引范围及间接吸引范围两类。考虑站点空间特征,分别提出基于阈值的点阵算法及灰色距离衰减模型研究直接和间接吸引范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多接驳方式吸引强度模型。结果表明:直接吸引范围不是规律的圆形,各站点直接吸引范围不相同,随着距离的增大,直接吸引强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间接吸引范围中,各站点的间接吸引范围同样存在差异,随着距离的增大,间接吸引强度呈现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柔性车道设置的公交优先信号设计
李津,孙雨彤,魏小忠,焦玉玲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48-456.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39
摘要 ( 43 )   HTML ( 0 )   PDF(918KB) ( 14 )  

通过考虑柔性车道设置,针对带有左转专用相位的公交优先十字交叉口,结合预信号系统进行车辆和行人延误分析。在交叉口某一进口道采用该设计,分析主信号和预信号处车辆到达和离开过程,对采用柔性车道设置前后的公交车、直行社会车辆和左转车辆的延误变化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带有左转专用相位的公交优先十字交叉口某一进口道采用柔性车道设置后,当交叉口处于饱和状态时,公交车辆延误显著减少,左转车辆延误和直行车辆人总延误皆有所减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IMIC与机器学习的出租车驾驶员交通事故诱因分析
潘恒彦,张文会,梁婷婷,彭志鹏,高维,王永岗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57-467.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14
摘要 ( 36 )   HTML ( 1 )   PDF(1374KB) ( 17 )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2391名出租车驾驶员个体属性、身体疲劳感知、工作压力、风险驾驶行为和交通事故经历的相关信息。运用多指标多原因(MIMIC)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探究身体疲劳感知、风险驾驶行为对交通事故的诱发效应,验证性别、年龄、工作压力的原因变量对身体疲劳感知、分心驾驶行为的影响作用。选取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算法对出租车事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身体疲劳感知、过失性驾驶行为、激进性驾驶行为与分心驾驶行为的提高能够导致事故率的提高,性别、年龄、工作压力会对身体疲劳感知与分心驾驶行为的频次产生影响。基于机器学习的事故预测模型效果极佳,其中随机森林的预测效果最好,使用单一特征变量“风险驾驶行为”、“分心驾驶行为”、“身体疲劳感知”的预测精度尚可接受。当引入“工作压力”、“年龄”、“性别”的个人属性指标时,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时变交通拥堵的纯电动物流车路径规划模型
孙宝凤,姚天姿,陈雨琦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68-479.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1071
摘要 ( 39 )   HTML ( 1 )   PDF(728KB) ( 19 )  

为通过合理规划车队出行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在交通拥堵时段车辆的能源消耗,同时缓解配送人员的电动车辆里程焦虑,本文研究了考虑时变交通拥堵的纯电动物流车路径规划问题。首先立足于EVRP扩展模型构建,建立了一个新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TD-EVRP),尤其界定和表征了时变交通拥堵状态,并量化了电动物流车能源消耗,重新完善了客户时间窗、车辆载重以及车辆充电需求等约束条件。其次,引入了交通拥堵规避策略,允许车辆在交通高峰期在客户点停车充电,主动规避交通拥堵带来的不必要能源消耗。最后,使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获得最优解,给出了交通拥堵规避策略下总能源消耗最小化的配送方案。有无对比分析表明,小规模实例下,带规避策略的TD-EVRP模型比无规避策略时能够显著减少能源消耗14.9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Jaya算法的双资源约束柔性作业车间调度
郭鹏,赵文超,雷坤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80-487.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22
摘要 ( 37 )   HTML ( 2 )   PDF(734KB) ( 16 )  

考虑工人操作熟练度对双资源约束柔性作业车间调度的影响,提出改进的Jaya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与经典柔性作业车间不同的是,双资源约束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DRCFJSP)需要同时处理工件排序、设备分配和工人指派3个子问题。通过改进标准Jaya算法以使其适用于求解具有最小完工时间准则的DRCFJSP,具体改进包括设计三维向量编码方案,结合设备、工人和工件的集成特征进行种群初始化,围绕车间调度离散化特点扩展算法更新迭代机制,并设计了基于关键路径的局部邻域搜索策略和接受准则。对扩展后的柔性作业车间测试算例进行求解,并与现有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表明本文优化调度方法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人员合理配置和工件快速排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的钢-混组合梁动力折减系数
孙琪凯,张楠,刘潇,周子骥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88-495.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742
摘要 ( 39 )   HTML ( 1 )   PDF(883KB) ( 18 )  

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推导了考虑剪切滑移影响的钢-混组合梁的运动微分方程,得到了简支钢-混组合梁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显式解析表达式。提出了更适用于钢-混组合梁动力分析的动力折减系数,并给出了“刚度折减系数”和“频率折减系数”的解析表达式。与已有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的动力折减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剪力键刚度、剪切变形、转动惯量、跨高比对频率折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行钢-混组合梁动力分析时,尤其是跨高比较小的组合梁,可以忽略转动惯量的影响,但不可忽略剪切变形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压脉冲放电破碎混凝土梁试验
王晓东,李宁静,李强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496-504.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87
摘要 ( 43 )   HTML ( 0 )   PDF(2410KB) ( 16 )  

对15根混凝土梁进行了液中高压脉冲放电破碎试验。通过液电效应和液中铜丝爆炸对混凝土梁破碎效果的比对分析,确定了液中铜丝爆炸为高压脉冲放电的优选方案。试验参数为混凝土强度、梁钻孔孔径、孔间距、高压脉冲放电电压和放电铜丝根数。结果表明:混凝土梁的破碎效果随放电电压的提高和放电铜丝根数的增多而明显提高,随混凝土强度的降低而略有提高。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钻孔孔径为40 mm的混凝土梁比钻孔孔径为50 mm的混凝土梁破碎效果好;钻孔间距为300 mm的混凝土梁比钻孔间距为400 mm的混凝土梁破碎效果好。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混凝土梁破坏程度(即梁侧混凝土裂缝宽度)与输出电压、放电铜丝根数、混凝土强度等关键参数间的数学表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制预装修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抗震性能
闫清峰,张纪刚,王涛,陈德刚,郁有升,杨迎春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05-514.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58
摘要 ( 34 )   HTML ( 0 )   PDF(2529KB) ( 20 )  

为研究预制预装修模块化建筑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2组双拼墙连接节点和1组四拼墙连接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从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和耗能等方面与现浇剪力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轴压比为0.4时,双拼墙试件的承载能力提高,但其延性系数仅为现浇剪力墙的58.53%;轴压比0.1时,双拼墙试件的耗能能力、延性与现浇剪力墙相比分别降低了5.5%和3.4%,屈服、极限荷载分别提高了7.9%、5.6%;四拼墙试件由于存在竖向和水平两条灌浆缝,整体性较差,开裂速度快,承载能力较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线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数值分析方法
韩智强,谢刚,周勇军,刘世忠,晋民杰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15-522.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78
摘要 ( 36 )   HTML ( 0 )   PDF(1413KB) ( 14 )  

为研究曲线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响应规律,基于模态综合法原理,建立15自由度五轴重卡车型,以50+100+50 m三跨曲线连续梁桥(R=600 m)为计算示例,建立仿真模型,获取桥梁模态信息,基于轮-桥位移几何和力学耦联关系,提出曲线桥梁车桥耦合数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车速、路面不平度、曲率半径和车辆载重等因素对曲线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不平度和车辆载重是影响曲线桥梁动力响应的主要敏感因素;车速对于曲线桥梁的影响较为复杂,难以发现其规律性;曲率半径变化对桥梁扭转角的影响较大,对桥梁竖向位移影响相对较小,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此类桥梁的动力安全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热型融雪沥青路面传热特性研究
刘状壮,张有为,季鹏宇,Abshir Ismail Yusuf,李林,郝亚真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23-530.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71
摘要 ( 36 )   HTML ( 0 )   PDF(1200KB) ( 15 )  

为研究电热型融雪沥青路面传热特性及其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二维传热模型,分析了发热系统设计参数(布设间距、埋设深度、输入功率)以及环境因素(风速、环境温度)对路表温度分布和升温速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段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二维传热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电热型融雪沥青路面路表温度值,平均最大绝对误差为1.1 ℃,平均精度为88.1%,最大精度为96.6%;在发热系统设计参数及外界环境等影响因素中,布设间距是影响路表温度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埋设深度;输入功率和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电热型融雪沥青路面温度升温速率和最大温度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力学响应分析方法的导电橡胶复合路面铺装技术
魏海斌,马子鹏,毕海鹏,刘汉涛,韩栓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31-537.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40
摘要 ( 38 )   HTML ( 0 )   PDF(1408KB) ( 17 )  

为了确定导电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应用在路面结构中的可行性以及最佳埋设条件,通过压缩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二维导电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路面结构模型,分别分析了复合材料埋设位置、埋设厚度以及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复合材料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并与正常路面结构对比。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受力的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弹性,弹性模量为30.6 MPa。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在合理假设的条件下,复合材料应用在路面结构中是可行的,最佳埋设位置为沥青下面层下,埋设厚度越小越好,在超载的情况下,需要重点考虑剪应力对复合材料路面结构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复合材料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栓钉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分析
匡亚川,陈立斌,李超举,贺宇豪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38-546.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739
摘要 ( 50 )   HTML ( 2 )   PDF(930KB) ( 23 )  

从栓钉剪力连接件受力机理与破坏模式分析出发,基于弹塑性地基中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单桩理论,建立栓钉剪力连接件的挠曲线微分方程。根据栓钉剪力连接件各阶段的受力特点,引入边界条件,对栓钉剪力连接件的挠曲线微分进行了求解分析,提出了栓钉剪力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剪切刚度、弹性阶段末端的滑移值等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栓钉剪力连接件荷载-滑移的三折线本构模型,该模型具有数学形式简单且物理意义明确等特点。算例分析表明:栓钉剪力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值、剪切刚度值、弹性末端滑移值、极限滑移值计算值分别为85.44 kN,64.92 kN/mm、0.64 mm、6.13 mm,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栓钉剪力连接件的三折线荷载-滑移关系曲线与Buttry与Ollgaard拟合的全曲线式荷载-滑移曲线较接近,且与栓钉剪力连接件的试验荷载滑移曲线吻合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基于集合阻塞的不确定系统中传感器选择方法
欧阳丹彤,孙睿,田新亮,高博涵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47-554.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94
摘要 ( 38 )   HTML ( 0 )   PDF(549KB) ( 15 )  

动态系统故障检测与隔离(FDI)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选择一组满足故障检测性与故障隔离性且花费最小的传感器集合。针对不确定系统,故障可诊断性量化方法被用来量化系统的故障检测性和故障隔离性。由于传感器选择问题的搜索空间随传感器规模增大呈指数增长,目前没有研究针对量化可诊断性的不确定系统提出传感器选择的完备方法。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集合阻塞策略的传感器选择算法:通过二进制整数优化问题(BILP)实现子集阻塞与超集阻塞;通过迭代阻塞搜索空间减小所需遍历的节点。在标准测试用例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实验中的绝大多数搜索空间,与深度优先遍历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效率提高了4.41~103.37倍。且在区分度计算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本文方法得到的大多数解优于现行的高效算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源大数据分析的图像特征智能识别模型
樊敏,宋世军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55-561.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1312
摘要 ( 56 )   HTML ( 4 )   PDF(812KB) ( 16 )  

针对图像受噪声影响导致特征识别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源大数据分析的图像特征智能识别模型。根据改进的自适应二维中值滤波法,对所有小窗口内像素排查,过滤噪声,若检测到未被噪声污染的像素则直接输出,在单尺度模糊数学基础上,利用三高斯模型经过迭代处理均匀图像亮度值,将邻域中心点灰度取值分解为实部、虚部,提取局部二值特征和Brushlet特征,将邻近两个像素灰度值作减法运算,根据启发因子与灰度梯度最大值,智能识别图像特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图像不清楚情况下能均衡调节分辨率,且保证信息完整,识别结果精准有效,抗噪能力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EEMDAN理论的堆积层滑坡位移区间预测模型及仿真
吴剑,许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62-568.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20076
摘要 ( 36 )   HTML ( 1 )   PDF(994KB) ( 16 )  

为更好地控制滑坡灾害风险,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提出了基于CEEMDAN理论的堆积层滑坡位移区间预测模型及仿真。利用多类型传感器采集滑坡信息,采用自适应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计算样本熵,根据相关系数获取噪声所在区间,通过设定的合理阈值去除信号噪声;构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布式架构,提高滑坡数据的全面性;通过构建预测模型,经过样本训练,输出最终预测结果。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模型预测区间覆盖率较高,且区间宽度低,保证了预测精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物体语义栅格地图的语义拓扑地图构建方法
祁贤雨,王巍,王琳,赵玉飞,董彦鹏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69-575.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23
摘要 ( 62 )   HTML ( 1 )   PDF(1496KB) ( 23 )  

为构建以房间为节点的语义拓扑地图,基于物体语义栅格地图,提出了一种利用虚拟门检测和房间物体包含关系的拓扑分割及房间概念生成方法。首先,依据机器人轨迹和房间主方向,检测满足真实门宽度的占据栅格;然后,采用几何和物体语义约束优化检测结果;最后,利用每个拓扑区域包含的物体语义生成房间概念。通过在多个场景测试,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脑组织分割的多尺度注意网络
刘近贞,高国辉,熊慧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76-583.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77
摘要 ( 39 )   HTML ( 0 )   PDF(1185KB) ( 19 )  

基于脑组织分割的精确头模型有助于提升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效果,但由于人脑的复杂性,很难实现精确的脑组织分割。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多尺度注意网络,该网络可以学习多模态数据之间的互补信息,采用迁移学习方法解决小样本数据引起的过拟合问题,利用膨胀卷积提取多尺度特征,加入注意力机制提高脑组织分割的准确性。通过MRBrainS挑战赛验证了网络的有效性,在多项指标中取得了最好成绩。多尺度注意网络可以为个性化头模型的建立提供一个较好的分割结果,进而优化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残差网络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方法
时小虎,吴佳琦,吴春国,程石,翁小辉,常志勇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84-592.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618
摘要 ( 36 )   HTML ( 3 )   PDF(1364KB) ( 21 )  

本文以提高弯道检测效果为主要目的,并综合考虑检测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弯道增强车道线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残差网络为主体框架,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加入弯道结构约束条件实现弯道增强;另一方面,为降低模型的复杂度,采用权值稀疏剪枝技术对模型进行缩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弯道增强策略有效提高了在弯道场景下的算法性能,且对直线车道的检测性能影响较小。加入了权值稀疏剪枝策略之后,算法在性能未明显下降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了计算时间,更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信与控制工程
基于混沌麻雀搜索算法的TDOA/FDOA定位
国强,朱国会,李万臣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2):  593-600.  DOI: 10.13229/j.cnki.jdxbgxb20210200
摘要 ( 39 )   HTML ( 0 )   PDF(1610KB) ( 21 )  

针对在实际定位场景中,接收站常被安装在运动平台上,导致其运动状态信息存在随机误差,而目标源定位精度对接收站的位置信息非常敏感,接收站位置的微小误差会导致目标源位置估计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本文在考虑接收站位置信息存在随机误差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使用到达时间差和到达频率差测量值定位移动源的解决方案。该方法通过在麻雀搜索算法中引入Logistic混沌映射对目标进行定位跟踪,Logistic混沌映射可以降低算法收敛到局部最优的风险,用以解决站址误差较低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差的问题。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在低站址误差的情况下,本文算法的定位精度比半定规划-重构线性化技术(SDP-RLT)、遗传算法、麻雀搜索算法和蚁群算法更接近克拉美罗下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