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主 任:邱殿明
编 辑:蒋 函 王晓丽
    刘 莉 刘宇轩
电 话:0431-88502374
    13756165364
E-mail:xuebao1956@jlu.edu.cn
地 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jdxbdxb
随时查询稿件状态
获取最新学术动态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Debye模型的时间域航空电磁激电效应正演模拟

张鑫崇, 殷长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573-158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44
摘要2497)      PDF(pc) (3666KB)(59)    收藏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是一种高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由于激电效应的存在,晚期道电磁数据经常会出现符号反转现象。此时,传统的不考虑激电效应的成像和反演方法无法恢复地下真实电性结构,因此需要开发含激电效应的电磁正反演模拟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结构有限元的时间域航空电磁激电效应三维正演算法。为描述介质的激电效应,引入Debye模型,利用频时转换将其变成时间域导数形式,进而采用无条件稳定的二阶后推欧拉方法进行时间离散。之后,采用基于非结构四面体网格的矢量有限元法,对麦克斯韦方程进行空间离散,实现含激电效应的时间域航空电磁正演问题求解。通过与均匀半空间模型的一维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最后,计算了半空间和三维地质体具有不同极化条件时的电磁响应,发现可以根据航空电磁响应曲线的衰减特征,有效识别围岩及异常体的极化特征。此外,激电参数对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影响特征研究表明,地质体电阻率越高或者充电率越强,极化效应影响越严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联合加速近端梯度和对数加权核范数最小化的地震数据重建

杨帆, 王长鹏, 张春霞, 张讲社, 熊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582-159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305
摘要2490)      PDF(pc) (18003KB)(67)    收藏

由于地表障碍或经济限制,采样的地震数据通常是不完整的,因此地震数据重建是地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联合加速近端梯度和对数加权核范数最小化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首先通过纹理块算子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低秩预处理,然后使用加速近端梯度算法对低秩地震数据进行初步重建,最后提出对数加权核范数算法,用该算法解决优化问题并重建缺失数据。合成地震数据和真实地震数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奇异值阈值、加权核范数以及基于最大化最小化框架的非凸对数和函数算法,本文算法的重建结果在定量和定性分析上均有提升:在40%缺失率合成数据集上的信噪比为26.135 7 dB,重建误差为6.789 4;在30%缺失率Mobil Avo Viking Graben Line 12数据集上的信噪比为17.247 8 dB,重建误差为4.762 5;在60%缺失率Netherlands F3数据集上的信噪比为26.058 1 dB,重建误差为7.464 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储层岩性智能识别方法

王婷婷, 孙振轩, 戴金龙, 姜基露, 赵万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611-162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304
摘要2490)      PDF(pc) (6115KB)(83)    收藏

岩性信息的识别分类对油气储层分类以及储层岩石可压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对深度学习网络U-Net进行改进,结合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提出了一种更适合测井数据的特征注意力融合网络(feature attention fusion Unet, FAF-Unet)。测井数据主要通过敏感性分析的方式选择特征参数(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光电吸收截面指数,井径,密度,自然伽马以及深、浅侧向电阻率等),分析储层岩石岩性。FAF-Unet是一种融合残差块和通道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残差块可以更好地保留深度方向低级特征的数据,而通道注意力机制可以弥补竖向卷积时忽略横向通道之间联系的问题。分别对比了支持向量机、决策树、U-Net、添加有效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ECA)机制的U-Net(ECA-Unet)、添加残差块的U-Net(Res-Unet)以及同时添加ECA和残差块的FAF-Unet 6种识别方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结果表明,FAF-Unet的准确率与召回率均达到89.00%以上,在6种识别方法中识别效果最佳,且准确率与召回率的波动范围更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DeCNN的逆时偏移低频噪声压制方法

万晓杰, 巩向博, 成桥, 于明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593-160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51
摘要2467)      PDF(pc) (14060KB)(44)    收藏

逆时偏移由于其高分辨率的成像效果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双程波动方程波场延拓在互相关成像条件下会产生较强的低频噪声,影响成像质量。本文构建基于U-Net的卷积-反卷积神经网络(DeCNN)压制逆时偏移中的低频噪声。以含低频噪声的震源归一化成像结果作为训练数据,以Laplace滤波结果作为标签,基于数据驱动获得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试算和迁移学习对比结果表明,DeCNN有较好的去噪效果,相比于U-Net,其在迁移的SEG/EAGE标准盐丘模型和Marmousi模型上均有更好的噪声压制效果。与常规上下行波分离的低频噪声压制方法相比,DeCNN在训练完成后,将震源归一化成像结果输入网络中,可以在数秒内输出高分辨率成像结果,效率远高于常规波场分离低频噪声压制方法,并且在噪声压制效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CV-XGBoost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预测及应用

白青林, 刘烜良, 张军华, 王福金, 刘中伟, 焦红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602-161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58
摘要2448)      PDF(pc) (5435KB)(36)    收藏

针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层厚度薄,叠置、交叉严重,横向非均质性强,井震关系一致性不好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交叉验证的极限梯度提升(CV-XGBoost)储层厚度预测方法。先用相关分析与多重共线性评价去除冗余属性,然后进行模型训练与参数集寻优,最后用验证集进行厚度预测。结果表明:1)对于较少样本的储层预测,有必要做交叉验证,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2)XGBoost用具有二阶偏导的正则项来控制模型收敛进度,预测精度好于常规的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回归、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和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方法;3)验证集占比较低的储层预测可用来了解砂体宏观展布,较高的验证集占比则有助于提高砂体描述的精度;4)本研究区平均振幅、平均能量、弧长、主频为厚度预测贡献度较大的属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辽西地质走廊带岩石物性在岩石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李阳, 韩立国, 孟兆海, 徐学纯, 李凤婷, 董思源, 周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623-163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96
摘要2445)      PDF(pc) (8910KB)(42)    收藏

本文对辽西地质走廊带不同地质单元的岩石标本进行物性参数测量,建立沉积岩和火成岩岩石密度、弹性波速度、磁化率、电阻率与光谱数据之间的定性和半定量关系,研究岩石物性与岩石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研究岩石的成岩环境。根据不同岩石类型相关系数曲线的统计结果,总结了岩石光谱反射率与岩石密度、弹性波速度、磁化率、电阻率相关系数强弱特征和岩石类型之间的关系,从相关性强弱变化的特征分析出岩石成岩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其中,沉积岩的物理沉积环境导致其岩石光谱反射率与密度和弹性波速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火成岩稳定的成岩环境导致其岩石光谱反射率与磁化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沉积岩和火成岩的光谱反射率与岩石密度和弹性波速度均为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辽宁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时空分异特征

郭力娜, 訾丰娇, 姜广辉, 赵艳霞, 王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635-165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87
摘要2444)      PDF(pc) (10000KB)(65)    收藏

掌握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特征是控制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前提。研究选取辽宁省不同方位的4个城市(沈阳、大连、丹东、朝阳)作为典型案例城市,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建设用地占比、扩张强度指数、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公共边测度法等方法对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张差异明显,1990—2020年,建设用地总体占比由4.74%迅速增至11.58%;1990—2020年,扩张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沈阳、大连、丹东和朝阳,其中,大连一直处于高速扩张状态,沈阳和丹东在第一时期为低速扩张,在第二、第三时期转为高速扩张,朝阳由低速扩张转至高速扩张,又转为中速扩张;1990—2020年,沈阳、朝阳及丹东城市扩张差异逐渐减小,大连城市扩张差异增大;4个城市3种扩张模式并存,整体上主要以蔓延式扩张为主,飞地式次之,填充式面积较小。城市发展主要呈现四周扩散的蔓延式发展,但城市间由于自身发展需求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松南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定量评价
张辉, 王志章, 杨亮, 李忠诚, 邢济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315-32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10
摘要2428)      PDF(pc) (13712KB)(149)    收藏
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资源丰富,多口井试油获得工业及高产油流,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本文以青山口组一段下段为研究对象,以页岩油赋存状态为切入点,重点针对研究区页岩油富集优质岩相,即高有机质薄片状页岩和中有机质纹层状页岩中溶胀油、吸附油以及游离油量进行定量评价,揭示页岩油在地下页岩层系储层中的赋存特征。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主要以干酪根溶胀态、干酪根吸附态、有机质孔隙游离态、无机矿物吸附态及无机孔隙游离态等5种赋存形式存在于页岩层系储层中。其中:高有机质薄片状页岩中页岩油赋存状态以干酪根溶胀油、干酪根吸附油和有机质孔隙游离油等有机赋存油为主,有机赋存油量可高达253.0 mg/g TOC,以TY1井页岩油赋存量最大,其次为CY8井,H238井页岩油量最低;中有机质纹层状页岩中页岩油赋存状态以无机矿物吸附油、无机孔隙游离油等无机赋存油为主,可达167.0 mg/g TOC,CY8井页岩油赋存量最大,H258井次之,H238井页岩油量最低。TY1井、CY8井位于半深湖—深湖区,发育大套泥页岩;H238井位于三角洲外前缘,离物源区较近,导致其页岩油赋存量明显低于半深湖—深湖区。因此,沉积环境是导致不同工区页岩油赋存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物源及其演化特征
王柯, 高崇龙, 王剑, 刘明, 罗正江, 陈海峰, 刘可, 任影, 邓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328-34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22
摘要2275)      PDF(pc) (26543KB)(91)    收藏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关于其物源条件及沉积背景演化方面的认识较为有限,严重制约了后续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为顺利开展后续油气勘探,笔者应用砂岩碎屑成分、砾岩砾石成分、重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古水流特征、地层岩性比例特征等物源分析方法,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侏罗系—白垩系沉积物源特征进行厘定,并恢复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早侏罗世,博格达山尚未隆升,准南东段物源体系受控于北部克拉美丽山及南部天山山体,研究区南部原始沉积边界距现今盆地边界最远;自中侏罗世以来,由于受周缘山体隆升及燕山运动影响,博格达山开始隆升并逐渐出露水面,对准南东段物源体系产生一定影响;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博格达山的持续隆升作用使其隆起高度和规模不断增大,并最终成为准南东段优势物源区,克拉美丽山隆起幅度也不断增大,而使其供源能力增强。整体上,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准南东段受南部天山物源体系和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共同影响;而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一沉积期,南部天山物源体系、北部克拉美丽山物源体系和博格达山物源体系并存,但各物源体系对准南东段侏罗系—白垩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塔河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史江涛, 郝君明, 王小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348-36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32
摘要2265)      PDF(pc) (39042KB)(96)    收藏
塔河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分析其储层特征和成因对深层油气勘探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塔河地区岩心、岩屑、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和储层类型等,对影响鹰山组储层发育的地质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依此总结了其储层发育的规律和模式。研究认为:鹰山组碳酸盐岩主要以亮晶颗粒灰岩、颗粒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晶间孔隙、溶蚀孔隙、裂缝和溶洞为主;储层类型多样,包括裂缝型储层、孔洞型储层、裂缝-孔隙型储层和裂缝-溶洞型储层等。鹰山组储层是古地形、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古地形是储层发育的背景,沉积期和表生期的古地形具有不同的作用;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不同沉积相带岩石孔渗差异明显;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形成,最关键的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多期多次多类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破裂作用促进了储层的形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金坛储气库阜宁组四段含盐层系沉积特征及成盐模式
薛辉, 韩春元, 朱萍, 汤小琪, 杨经栋, 窦连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363-38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28
摘要2250)      PDF(pc) (40686KB)(81)    收藏
为了解决金坛储气库的安全平稳运行及下一步开发建设等问题,在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含盐层系沉积特征、控制因素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阜宁组四段含盐层系发育石盐岩、硫酸盐岩、碳酸盐岩、泥岩、粉砂岩5种岩石类型,具有6种层理构造和2种化学成因构造;沉积时气候干旱炎热,盐度较高。研究区含盐层系在测井上表现为箱形、钟形、齿形、漏斗形及平直形5种形态,地震上表现为平行状、杂乱丘状、舌形孤立状3种反射特征;含盐层系属于盐湖沉积,可识别出中心膏盐岩、过渡带碳酸盐岩、边缘带砂泥岩3种亚相及7种微相,含盐层系在不同层序内部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各异,沉积中期高位体系域盐岩厚度最大;古地貌控制含盐层系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水体开放程度控制沉积序列演化和岩性组合,湖平面变化控制含盐层系岩石类型和发育规律。研究区存在局限型和广覆型两种成盐模式,湖盆中心的低洼区域为下一步开发建设的有利区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WN-A井渐新世—中新世孢粉地层学及古气候
陈平, 王任, 覃军干, 杨锐, 李君, 阮枝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390-40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60
摘要2231)      PDF(pc) (15596KB)(100)    收藏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21世纪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带之一。为了划分该盆地WN-A井的地层时代及探明其沉积物所记录的古气候条件,笔者对该井分布于3 261.25~5 079.00 m井段共计108份岩屑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井孢粉化石种类较丰富且分布连续,由下至上可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 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Juglanspollenites-Quercoidites E-Quercoidites D组合、Pinus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Dicolpopollis kockelii组合、Quercoidites E-Polypodiaceoisporites-Pinuspollenites-Polypodiisporites组合和Pinuspollenites-Polypodiaceoisporites-Randiapollis reticulatus-Quercoidites E组合。其中:4 425.00~5 079.00 m井段孢粉组合的优势组分是Pinus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和Quercoidites D,指示热带、亚热带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较温凉;3 261.25~4 425.00 m井段孢粉组合中Quercoidites E占优势,指示热带、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WN-A井孢粉组合记录了一次明显的由温凉转为温暖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渐新世—中新世的气候变化可以对比,其发生位置,即4 425.00 m可以作为WN-A井渐新统和中新统的界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不同岩性火山岩孔隙度压力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以长岭断陷火山岩为例
张丽华, 王敏, 单刚义, 潘保芝, 曹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382-38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02
摘要2222)      PDF(pc) (8323KB)(94)    收藏
为了解不同岩性火山岩孔隙度的压力敏感性,笔者选取长岭断陷安山岩、角砾凝灰岩和凝灰岩的代表性岩样,分别进行3.4、8.3、13.1、17.9、22.8、27.6、32.4、37.2 MPa多个覆压条件下的气体法孔隙度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3种岩性岩样的孔隙度呈不同幅度的减小,幅度减小程度由大到小的岩性依次为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安山岩;说明凝灰岩的孔隙压力敏感性较强、角砾凝灰岩的孔隙压力敏感性居中、安山岩的孔隙压力敏感性最弱。经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偏光显微镜下岩石薄片鉴定、高压压汞仪实验和基于CPMG脉冲序列的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显示,岩石组份、颗粒分选、孔径分布是影响孔隙压力敏感性的关键因素;塑性矿物体积分数越大、颗粒越小、孔径越小,相应孔隙度的压力敏感性越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岩浆硫化物矿床硫元素预测模型

李猛猛, 刘敬党, 梁天意, 谭亮, 王刚, 朱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866-87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87
摘要2174)      PDF(pc) (6919KB)(52)    收藏
硫元素在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加拿大拉布拉多Voisey’s Bay镍铜硫化物矿床的钻孔数据为实验数据,利用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对实验数据中镍、铜元素质量分数与硫元素质量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建立基于硫元素质量分数的预测模型。通过SVM计算出硫元素质量分数的预测值,并与硫元素原值进行拟合分析。根据拟合分析偏差曲线的计算结果,将实验数据划分成3个阶段,分别为:硫饱和阶段,硫元素质量分数为3.12×10-6~20.80×10-6,方差小于1.44×10-7,分维值为0.35,李雅普诺夫指数λ>0,该阶段处于混沌状态;硫成矿阶段,硫元素质量分数为6.60×10-7~17.80×10-9,方差小于1.37×10-9,分维值为0.60,λ>0,该阶段处于混沌状态;硫流失阶段,硫元素质量分数为2.00×10-8~38.00×10-8,方差小于1.56×10-10,分维值为0.94,λ=0,该阶段处于稳定状态。进而说明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原始岩浆中镍、铜元素质量分数和硫元素质量分数总体上并不是线性关系,也并非呈简单的非线性关系,而是呈分阶段非线性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热液菱锰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董娟, 袁茂文, 李成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855-8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78
摘要2152)      PDF(pc) (17020KB)(89)    收藏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是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近年新发现的一个三叠纪大型银铅锌矿床。目前,关于该矿床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矿床成因还不太明确。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热液菱锰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对矿石中的菱锰矿矿物学属性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菱锰矿具有强Eu负异常、Ce正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呈现总体右倾的REE配分曲线。综合来看,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中的菱锰矿形成于还原性环境,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混源特征,深部成矿物质以及矿区附近的灰岩、炭质页岩对菱锰矿的形成均有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内蒙古正镶白旗都比地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姚国华, , 胡乔青, 牛文林, 赵元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899-9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05
摘要2124)      PDF(pc) (25446KB)(7)    收藏

内蒙古正镶白旗都比地区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白乃庙岛弧带。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厘定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27.8±2.1)和(128.8±0.7) Ma,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斑岩富硅(w(SiO2)为76.06%~77.20%)、富钾(w(K2O)为4.66%~6.48%)、高TFeO/MgO值(10.42~12.55)、较高的10 000Ga/Al值(2.71~3.27)、低w(CaO)(0.58%~0.70%)、w(Al2O3)为11.63%~12.67%、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15;花岗斑岩富硅(w(SiO2)为70.67%~71.88%)、富钾(w(K2O)为5.83%~6.45%)、高TFeO/MgO值(10.91~12.10)、较高的10 000Ga/Al值(2.64~3.03)、低w(CaO)(0.33%~0.44%)、w(Al2O3)为14.47%~15.14%、铝饱和指数为1.14~1.16;两者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明显负铕异常和“海鸥型”右倾模式;两者相对富集Rb、Th、K、Zr、Hf等元素,相对亏损Sr、Ba、Ti、P等元素,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锆石εHf (t)值分别为-1.56~1.85、-0.87~2.1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281~1 067、1 240~1 046 Ma,显示两者为壳幔物质混合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都比地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是华北板块北缘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角闪石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韩珂楠, 易丽, 王多君, 刘川江, 张瑞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486-50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52
摘要2111)      收藏
高温高压实验作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模拟地球深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演化。角闪石属于双链硅酸盐矿物,为地幔岩石圈的重要组成,广泛分布在海洋地壳、俯冲板块、变质岩和火成岩中。作为俯冲带的重要含水矿物,角闪石的广泛分布和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对于理解俯冲带水含量以及水迁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俯冲带的地震活动、高电导率异常、地震波速异常和岩浆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对角闪石高温高压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角闪石具有非常复杂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征,由此也导致了不同角闪石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不同,包括脱水与脱羟基反应中元素迁移的差异、角闪石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碱性元素(K+Na)和H2O含量对热稳定的影响、不同空间群结构下的高压结构相变、原位条件下不同结晶方向的电导率异常、不同结晶学优选方位(CPO)下的波速异常等。已有的研究对于角闪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在俯冲带中发挥的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角闪石的高压脱水动力学、热物性和变形机制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胶东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约束

王立功, 李秀章, 于晓卫, 祝德成, 王英鹏, 张文, 柯昌辉, 胡兆国, 郭瑞朋, 郝兴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879-89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76
摘要2107)      PDF(pc) (19935KB)(8)    收藏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泽山、天柱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本文开展了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岩石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大泽山、天柱山岩体w(Na2O)>3.68%,1.0<A/CNK<1.1,低Sr /Y 值(12.83~49.33),具有明显的稀土元素分馏(LREE/HREE为18.39~26.72,(La/Yb)N为17.13~42.58),负铕异常(δEu为0.49~0.64),为一套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征。大泽山、天柱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1)和(112±2)Ma,为胶东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岩浆岩,是同一期岩体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浆锆石εHf(t)值分别为-15.3~-10.7和-21.8~-14.1,对应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2.15~1.86 Ga(均值为2.01 Ga)和2.55~2.07 Ga(均值为2.39 Ga)。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为岩石圈减薄和陆内伸展背景下的产物,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加入,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陆壳物质。早阶段大泽山岩体与胶东地区大量发育的暗色脉岩近同时形成,早阶段有更多的地幔物质底侵加入,导致大泽山岩体Hf二阶段模式年龄的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南蒙古额尔德尼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段思宁, 童英, 王文志, 郭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917-92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14
摘要2091)      PDF(pc) (18553KB)(11)    收藏
南蒙古额尔德尼(Erdene)花岗岩体位于整个东北亚巨量白垩纪花岗岩浆活动的西缘。本文对南蒙古额尔德尼地区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额尔德尼地区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3.4±1.4)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w(SiO2)为71.01%~72.66%)、富碱(w(Na2O+K2O)为8.52%~8.90%)、贫磷(w(P2O5)为0.06%~0.11%)、贫镁钙(w(MgO)为0.27%~0.39%,w(CaO)为1.10%~1.27%)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5~1.07,属于弱过铝质岩石;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Nb、Sr、B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1~0.15),岩浆平均温度为816 ℃,属A1型花岗岩,形成于非造山的板内构造环境。岩石的εHf(t)值为2.54~7.92,TDM2变化于1 016~673 Ma之间,源区可能有少量年轻物质加入。结合区域伸展构造研究,认为额尔德尼花岗岩形成于大规模伸展减薄环境,与中下地壳减压熔融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盆缘陡坡带中性火山岩相模式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任宪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816-82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77
摘要2050)      PDF(pc) (51203KB)(6)    收藏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盆缘斜坡带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目前对中性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模式和优质储层发育规律尚缺乏深入认识。以长岭断陷盆缘斜坡带龙凤山地区为例,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刻画该区中性火山机构、火山岩相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建立中性火山岩相模式和喷发模式,探讨优质储层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喷发中心分布在盆缘斜坡带靠近盆地边缘高部位,沿盆地边缘断裂分布,火山机构中心相带以喷溢相和爆发相互层为典型特征;向盆方向,火山机构中源相带以厚层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堆积为主,火山碎屑喷发物进一步向盆地凹陷中心搬运,与盆地水体互相作用,过渡为火山沉积相。这种火山岩相模式由多期亚普林尼式喷发作用、火山喷发物的搬运和就位方式等因素共同控制。该区优质火山岩储层以溶蚀强烈的火山凝灰岩和气孔安山岩为主,位于斜坡中部的火山机构中源相带和发育辫状熔岩流的近火山口相带是该区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易娟子, 张少敏, 蔡来星, 陈守春, 罗鑫, 于吉星, 罗妮娜, 杨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95-8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29
摘要2043)      PDF(pc) (59187KB)(7)    收藏
为了明确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地层-沉积充填特征,以有效指导油气勘探决策,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沉积岩石学分析和油气地质学分析等手段,在系统梳理研究区层序地层结构与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探讨沉积序列约束下的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协同成藏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典型的“二分”层序地层结构,早期湖侵阶段形成凉下段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半深湖—深湖退积式准层序组,晚期湖退阶段形成凉上段进积式准层序组并可细分为3个准层序(亚段),整体由半深湖向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演变。凉高山组半深湖—深湖、前三角洲泥页岩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可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旁生侧储”多类型源储接触关系,为凉下段页岩油气、凉上段致密砂岩油气协同成藏提供了地质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渤海海域锦州南油田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刘宗宾, 程奇, 吕坐彬, 房娜, 王双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829-83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74
摘要2035)      PDF(pc) (20087KB)(6)    收藏
为了掌握锦州南强非均质性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模式,基于钻井取心、薄片、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碎裂岩以及辉绿岩等多种岩性,其中片麻岩以及碎裂岩是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性;构造裂缝、破碎粒间孔、溶蚀孔构成了多样性的储集空间,其中尤以构造裂缝占主导。2)岩性、构造以及风化作用对优质储层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高的花岗片麻岩储层发育程度优于中基性侵入体,多期断裂叠加部位储层厚度大,古地貌高部位受风化改造强,对先期裂缝扩溶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储层的品质。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古构造主导下的储层发育模式,即平台区储层发育稳定,高斜坡区域储层发育较厚,凸起区储层厚度变化最大,低斜坡储层发育较薄,凹陷区储层发育较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找矿预测方法:以甘肃龙首山地区铜矿为例
李忠潭, 薛林福, 冉祥金, 李永胜, 董国强, 李玉博, 戴均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418-43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81
摘要2012)      PDF(pc) (23517KB)(142)    收藏
智能找矿预测是数字地质科学的前沿领域。本文基于一种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找矿预测方法,以25种元素的水系沉积物数据和航磁数据为找矿预测数据,将已知的矿点作为监督样本,利用步长平移数据增强方法获取了训练数据集,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后,将其应用于未知区域的找矿预测。应用该方法对甘肃省龙首山西段高台县臭泥墩—西小口子地区进行了铜矿智能找矿预测,根据已知的3个铜矿点,获取了22 934个训练数据,经过200轮训练之后,预测精度能够达到98.1%,最终圈定了5个预测区,5个预测区均具有良好的铜矿找矿远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鄂尔多斯盆地枣园探区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王晓琳, 张小莉, 王祥, 曹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840-854 .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16
摘要2003)      PDF(pc) (14465KB)(82)    收藏

运用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枣园探区延长组长7、长9段烃源岩特征,并针对长4+5、长61和长8段的原油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规则甾烷C27-C28-C29构型为“V”字型或偏“V”字型,为湖相腐泥特征,长9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规则甾烷C27-C28-C29构型为“L”型,与陆相高等植物混入密切相关;长4+5、长61和长8段的原油Pr/Ph值介于0.78~0.85之间,说明其沉积环境属于淡水还原环境;长4+5段原油与长61段原油相似,且来自于同一套陆相淡水湖泊烃源岩,属于中等—偏低成熟原油,长8段原油比长4+5、长61段原油成熟度高;延长组长4+5、长61、长8油层原油主要来自于长7段暗色泥页岩,长9段暗色泥页岩也可提供少量烃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T2WELL的U型地热井供暖潜力数值模拟
冯波, 崔振鹏, 赵璞, 刘鑫, 胡子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60-57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74
摘要1987)      PDF(pc) (4162KB)(154)    收藏
为了了解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探究场地内利用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开发地热能用于供暖的可行性,以及地热井长期运行下的产能状态和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设计合理的地热能开采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邯郸东部平原地区试验井的短期实测数据为基础,以多相多组分井筒-储层耦合流动模拟程序T2WELL为工具,开展场地尺度U型井长期换热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水平井段长度为400~500 m,循环流速和注入温度分别设置为80 m3/h和20 ℃左右时,可以实现地热能的可持续开采,20 a平均提热功率能满足供暖需求,采用该种方式进行供暖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基于MODFLOW-SUB建立变渗透系数的地下水流-地面沉降模型
孟世豪, 崔亚莉, 田芳, 罗勇, 石鸿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50-5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14
摘要1980)      PDF(pc) (6590KB)(148)    收藏
在基于MODFLOW-SUB建立的地下水流-地面沉降模型中,设定黏性土夹层内垂向渗透系数为常数,但黏性土夹层在压缩过程中,其垂向渗透系数会随之变化,因而运用该模型预测长期地面沉降可能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本次研究通过结合沉降过程中黏性土夹层内垂向渗透系数与水头的变化规律对SUB源代码进行改进,建立变渗透系数模型,并以美国地质调查局建立的加州羚羊谷典型结构为基础设计算例,分别对常渗透系数模型和变渗透系数模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在开采初期的前20 a,两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变渗透系模型计算的累计沉降量逐渐小于常渗透系数模型,80 a内沉降量减少了约15.6%;随着开采量的增大,两模型产生差异的时间逐步提前且最终沉降差值增大;随着夹层厚度的增大,两模型产生差异的时间逐步滞后但最终沉降差值增大。由此表明,常渗透系数模型和变渗透系数模型在开采初期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满足模型精度,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变渗透系数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压缩沉降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鲁西地区新太古代地壳增生事件:来自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王跃, 周奇明, 张金龙, 周光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463-48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64
摘要1917)      PDF(pc) (26566KB)(88)    收藏
鲁西地区是全球完整保存新太古代早期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绿岩带的区域,是研究太古宙岩浆演化类型和太古宙时期壳幔作用以及构造模式的典型区域。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探讨了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背景。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U-Pb年龄主要为2 537和2 566 Ma。花岗岩(TA1802)εHf (t)值为-1.4~2.9,平均值为0.65,二阶段模式年龄约为2.9 Ga;二长花岗岩(TA1812)εHf (t) 值为-0.4~2.7,平均值为1.3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 3 073~2 886 Ma,平均值约为2.9 Ga;二长花岗岩(TA1817)εHf (t) 值为0.3~4.7,平均值为3.35,二阶段模式年龄为3 032~2 762 Ma,平均值约为2.8 Ga。在εHf (t)-t 图解上,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演化线均落在2.9~2.8 Ga地壳演化线上,且与二阶段模式年龄大致相同,即表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源于2.9~2.8 Ga的古老地壳重融。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均表现为高w(SiO2)、w(Al2O3)和富Na2O特征,大部分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上,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和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且中重稀土元素出现分馏。花岗岩样品中,有两个样品(TA1801-1与TA1824)表现出Ta富集,其余样品均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二长花岗岩也同样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部分熔融残余矿物存在石榴石、金红石以及少量斜长石、角闪石。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 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构造背景为同碰撞背景,该构造模式是大陆地壳有效增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盐沼植被缓流能力观测研究——以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盐沼区为例
谢泽昊, 史本伟, 田波, 陈倩, 张文祥, 顾靖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71-58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67
摘要1903)      PDF(pc) (4739KB)(102)    收藏
海岸带盐沼植被可以减缓流速,具有重要的缓流固滩功能。本文以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区植被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为研究对象,设置“光滩—植被带边缘—植被带”的观测样带,研究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枯萎期不同物候期海三棱藨草缓流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植被带具有显著的缓流能力,平均流速小于相邻光滩,缓流能力强于相邻光滩,单位距离流速衰减率是光滩的1.47~3.48倍;不同物候期缓流能力存在差异,呈现生长中期>生长后期>枯萎期的规律,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枯萎期的单位距离流速衰减率分别为1.15%,1.06%和0.50% m-1。海三棱藨草植被带的单位距离流速衰减率与植被带边缘流速呈正相关,3个物候期的相关性系数(R)均大于0.80;除枯萎期为正相关外,生长中期、生长后期植被单位距离流速衰减率与边缘水深为负相关,R的绝对值均超过0.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铅锌矿尾砂中重金属元素活化迁移规律
李晓艳, 张青伟, 洪松涛, 袁雨婷, 余金燕, 潘俐傧, 刘莹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434-44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43
摘要1896)      PDF(pc) (3933KB)(102)    收藏
以广西大厂镇鲁塘铅锌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尾砂中Cu、Cd、Zn、Pb和As等元素的活化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经高浓度氧化、高浓度还原条件处理的尾矿表现为pH<7的酸性环境,经低浓度氧化环境条件处理的尾砂呈现pH>7的弱酸性至弱碱性环境;尾砂中Cu、Cd元素活化迁移受pH值的影响明显,即高浓度还原和高浓度氧化条件可以促进Cu和Cd元素的迁移,酸性条件对Cu和Cd元素的迁移起到促进作用;Zn与Cd元素存在竞争吸附关系,但二者仍有明显差别;Pb和As元素受到还原条件的影响,能有效促进Pb和As元素的释放迁移。在淋滤实验前期,铅锌矿的表面阻力较小,由于环境酸碱性的改变,初始尾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位能发生变化,重金属元素初期迁移能力得到加强;淋滤后期,矿物颗粒表面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颗粒表面的阻力增加,重金属元素的溶出量减少,迁移能力受到抑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基于SWMM-CCHE2D耦合模型的海绵城市内涝管控效果评价
房亚军, 于川淇, 金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82-59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36
摘要1892)      PDF(pc) (7566KB)(104)    收藏
为了解决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为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考虑城市暴雨过程及海绵地表特性,结合城市水文学及水力学原理和芝加哥雨型,建立了SWMM-CCHE2D耦合模型。结合高精度地形数据和降雨、径流实时监测数据,采用SWMM雨洪模型模拟暴雨条件下海绵城市的产流,耦合高精度的二维水动力模型CCHE2D模拟相应的内涝情况。结果表明:暴雨条件下通州海绵区的产汇流具有缓慢下渗和汇流的特性,主要海绵措施的加入对径流削减率会有9.0%~40.6%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减缓内涝,其中,对5年一遇暴雨的效果最显著;在100年一遇暴雨下设计的各种海绵措施中,生物滞留带对径流削减率的提高程度最明显,高达28.4%,透水铺装和绿地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大兴安岭中段林西组砂岩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梁天意, 刘敬党, 李猛猛, 王刚, 李琛, 王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442-46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51
摘要1868)      PDF(pc) (22226KB)(94)    收藏
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西北部分布大面积的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地层,该沉积地层主要为长石砂岩、粉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夹不同规模的含砾砂岩及灰岩,中部含有较为丰富的双壳类、植物化石。本次研究针对林西组下部的长石岩屑砂岩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工作,共获得98个有效年龄,年龄分布范围为(2 552.3±22.5)~(227.6±5.4)Ma,大部分年龄位于谐和曲线上,部分结果偏离曲线,根据测试数据按年龄值和频率分布特征大致分为以下几组:上泥盆世—晚二叠世(380.0~246.1 Ma)、志留纪—寒武纪晚期(489.0~413.8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1 239.5~808.1 Ma)、古元古代(2 554.0~1 784.3 Ma)。上述年龄与区域上的岩浆事件基本吻合。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林西组沉积下限为(253.4±1.5) Ma,林西组的物源主体应来自于西拉木伦河—延吉一线,其余锆石来源主要为兴蒙造山带内部、华北板块北缘和东北各地块,1.8和2.5 Ga的碎屑锆石更有可能来自华北板块北缘,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在(253.4±1.5) Ma之前已经完成碰撞、拼合,古亚洲洋已经闭合,兴蒙海槽形成。林西组海相核形石的发现表明晚二叠世大兴安岭中段地区应以海相环境为主,直到三叠纪早期才逐渐转变为陆相沉积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人工补给潜力与补给方式分析
杜新强, 王钰升, 冶雪艳, 路莹, 赵婧彤, 张赫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35-54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66
摘要1843)      PDF(pc) (24641KB)(70)    收藏
为了有效提升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位,亟需在此区域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并确定合理的建设位置及有效的补给方式。首先基于研究区可利用补给水源、地下水位、地表高程、地表坡度及与河道距离5个指标的分布特征,构建地下水补给潜力评价体系,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人工补给潜力区划;然后在此评价体系基础上,在典型人工补给高潜力区进一步开展系列野外现场试验,探讨适宜可行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方式。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北部及南部河道附近区域开展人工补给工程潜力较高,而中部、北部及西南部远离河道的区域潜力较低。高潜力区——白沟引河地段包气带及含水层渗透性良好,整体渗透系数均在5 m/d左右或更高,适宜地表补给,但河床渗透性较差,渗透系数基本在0.01~0.09 m/d间,若通过河道补给需配合清淤等措施。其中,在上游及中游沿岸适宜将河道水通过生态水渠引至修建的地表入渗池或借助天然渗坑内入渗补给,在中下游沿岸区域适宜将补给水进行严格的水处理后采用井灌方式补给,在白沟引河中下游河道适宜修建拦水坝,利用河道进行入渗补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赣南九龙脑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
陈伟, 杨洲畬, 廖志权, 杨斌, 丁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403-41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98
摘要1819)      PDF(pc) (12267KB)(71)    收藏
赣南九龙脑矿田位于南岭构造-岩浆成矿带东段诸广山崇(义)—(大)余—(上)犹钨锡多金属矿集区,其最大特色以九龙脑成矿岩体为中心,产出一系列钨锡银铅锌铌钽多金属矿床(化),矿化类型包括内带-外带热液石英脉型、矽卡岩型、破碎蚀变带型、云英岩型和蚀变花岗岩型,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燕山早期大爆发,成矿母岩为富含W、Sn等成矿元素的重熔“S”型花岗岩。本文在系统研究以往地质、地化和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九龙脑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和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作用,以及围绕九龙脑成矿岩体内外接触带由内到外发育高温钨锡矿床—中高温钨铅锌银矿床—中低温金银铅锌矿床的成矿与地球化学分带,总结了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受构造-岩浆岩联合控制呈现出“东西成行、北北东—北东成列”的等距性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九龙脑矿田具成因联系的“多位一体”成矿模式。根据上述研究进行了成矿预测,优选九龙脑地区钨锡矿A类预测区4个,钨铅锌银矿、锡矿B类预测区各1个,金银铅锌矿C类预测区1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内蒙古固阳地区角闪石等矿物分离结晶形成的新太古代TTG片麻岩:来自元素地球化学和热力学模拟的证据
佟鑫, 施建荣, 王惠初, 张家辉, 任云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734-17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05
摘要1750)      PDF(pc) (62357KB)(68)    收藏
内蒙古固阳地区存在大量的新太古代末期(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DTTG)片麻岩组合。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了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 504±11)和(2 514±7)Ma,在石英闪长质片麻岩中同时得到了约2.6 Ga的继承锆石年龄。这些石英闪长质(D)片麻岩具有相对较低的w(SiO2)(62.08%~62.62%)和Sr/Y值(23.3~39.8),w(MgO)(2.08%~3.06%)和w(TFe2O3)(5.43%~6.01%)相对较高,不具有或具有弱的Eu负异常(Eu/Eu*为0.91~0.98),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相对不明显((La/Yb)N为7.59~21.60),显示岛弧钙碱性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其锆石Hf同位素组成,本文认为其形成于相对低压较浅层次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幔源熔体的加入。固阳新太古代末期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TT)片麻岩则显示较高的w(SiO2)(67.95%~77.01%)和Sr/Y值(120.00~941.00),相对低的w(MgO)(0.14%~1.29%)和w(TFe2O3)(0.63%~2.66%),具有显著的Eu正异常(Eu/Eu*为1.48~8.73),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为29.70~140.00)。TTG岩石一般被认为是来自水化变质玄武岩的部分熔融。而固阳新太古代末期(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DTT)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则指示了角闪石分离结晶过程。固阳堆晶角闪石岩和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的混合模拟可很好地复现出固阳地区石英闪长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热力学模拟和微量元素的定量模拟则揭示了固阳新太古代末期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岩石是在含水且相对低压条件下,闪长质岩浆经过多阶段分离结晶后形成,主要分离结晶矿物相为角闪石,同时伴有少量斜长石和榍石的分离结晶;其高的全岩Sr/Y、Eu/Eu*值并不是指示其具有相对高压源区的充分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吉林延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
王琳琳, 霍 亮, 王 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658-167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93
摘要1726)      PDF(pc) (27345KB)(89)    收藏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东部,通过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进行野外地质、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延边乃至东北地区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01.69±0.61) Ma(石英闪长岩)、(101.14±0.58) Ma(英云闪长岩)、(100.82±0.62) Ma(花岗闪长岩)和(100.20±1.10) Ma(闪长玢岩),岩浆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102~100 Ma),是同一构造演化过程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具有典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SiO2)=61.419%~62.153%,w(Al2O3)=16.872%~17.329%,w(MgO)=2.339%~2.643%,w(Na2O)=5.749%~6.623%,w(K2O)=1.483%~1.786%,w(Sr)=(691~888)×10-6w(Yb)=(0.71~0.83)×10-6,Sr/Y值为87.4~120.0,LREE富集,说明闪长玢岩是由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上侵就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上侵过程中与下地壳重熔产生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岩浆上侵就位形成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钙碱性花岗质杂岩;岩浆热液沿区域断裂上升过程中与大气降水混合,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富铜(金)组分的成矿热液,在合适的部位卸载沉淀形成脉状铜(金)矿化。晚中生代延边地区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大陆边缘环境,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是形成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以及小西南岔矿床热液脉型铜(金)矿化的直接动力来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任云生, 李京谋, 郝宇杰, 徐文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706-172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32
摘要1716)      PDF(pc) (22909KB)(81)    收藏
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是吉黑东部重要的钨矿类型,以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和吉林省汪清县白石砬子钨矿床为典型代表。为确定区内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选取2个代表性矿床中的白钨矿单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中的白钨矿具有左倾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弱的正Eu异常,形成于富Na、Nb的流体环境中,白钨矿中REE3+通过2Ca2+=REE3++Na+和Ca2++W6+=REE3++Nb5+机制替换Ca2+;白石砬子钨矿床中的白钨矿具有右倾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正Eu异常,形成于贫Na、Nb的流体环境中,白钨矿中REE3+通过3Ca2+=2REE3++□Ca(□是Ca的空位)机制替换Ca2+。两矿床中白钨矿EuN与Eu*N之间明显的相关关系及较高的Mo质量分数表明,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的成矿流体均为氧化性流体。在协变关系图解中,翠宏山和白石砬子矿床中的白钨矿与各自成矿岩体在Y和Ho质量分数之间的良好相关性、Y/Ho和La/Ho值协变关系中的明显差异性,揭示2个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水岩反应和流体混合作用;2个矿床中白钨矿Eu异常均高于其各自成矿岩体的Eu异常,进一步指示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水岩反应。岩浆热液上升运移过程中的流体混合作用和水岩反应是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西藏格玛铅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地质特征、年代学与成矿地质背景

岳国利, 李敏, 翟文建, 杨长青, 吕国娟, 赵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467-148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09
摘要1705)      PDF(pc) (10405KB)(33)    收藏

格玛铅多金属矿床是2010年由笔者团队发现的矿床,也是目前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发现的唯一一处中型富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昂龙岗日—班戈—腾冲岩浆弧带的东段,矿体均呈脉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围岩中,矿体产出的形态、位置严格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马里组(角岩化)砂岩、粉砂岩。本文通过对格玛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和对矿床岩矿石地球化学、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背景,探讨了矿床的成矿作用,并初步建立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区内花岗闪长岩具有低硅、高铝、相对富钾主量元素特征,为板块碰撞前俯冲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19.86±0.45)Ma,表示其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与矿石、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负异常,暗示三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联系;与中国陆壳丰度值相比,花岗闪长岩中Pb、Ag分别属较富集和强富集元素,Zn属亏损元素,马里组变质粉砂岩中Pb、Ag属极强富集元素,Zn属强富集元素。该矿床成矿物质不仅来源于花岗闪长岩,同时也有围岩马里组中成矿物质大量的加入,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明显的“双源性”特征,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前的岛弧环境,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于PSO-XGB混合优化技术的浅层地下温度预测:以长春市为例
于子望, 郑天琪, 程钰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907-19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63
摘要1699)      PDF(pc) (9208KB)(45)    收藏
准确预测浅层地下温度对于降低投资风险和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粒子群优化(PSO)和极限梯度提升(XGB)的混合模型(PSO-XGB),并将其与K近邻(KNN)、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和极限梯度提升(XGB)等单一模型进行了比较。首先收集了54组钻孔数据,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数据集进行扩充,经过相关性分析最终选择经纬度坐标、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和与断裂距离等因素用作预测100 m地下温度的输入特征。然后利用测试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使用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绝对误差(EMA)、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EMS)等指标评估了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PSO-XGB混合模型在测试集表现最好,ERMS为0.070 6,EMA值为0.054 9,R2值为0.962 0,EMS值为0.005 0,在精度和拟合程度上明显高于其他模型,可知PSO-XGB混合模型在预测性能方面优于单一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嫦娥四号探月雷达数据成像及月壤分层结构解释
宋文鹏, 李静, 熊洪强, 张领, 王艳龙, 刘忠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51-20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22
摘要1698)      PDF(pc) (13688KB)(276)    收藏
嫦娥四号高频通道探月雷达数据对研究月球背面冯·卡门陨石坑浅层月壤层结构,分析月球年代活动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嫦娥四号着陆区地质条件复杂,采用先进的雷达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获得高精度的探月雷达数据成像结果是开展月球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合成孔径聚焦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focusing technique, SAFT)对嫦娥四号高频通道(500 MHz天线)探月雷达数据进行偏移成像。与传统的频率-波数(f-k)偏移结果相比,本文提出的数据成像方法提高了成像分辨率(单道信号时频分析后信号更集中),能够更加精细、清晰地反映出月壤层的纵向分层结构和横向界面起伏变化。利用SAFT方法,揭示了月壤层地面40 m深度范围内的三层剖面:浅层约12 m由芬森陨石坑喷出物组成的表土层、其下约17 m由冯·卡门陨石坑及周围陨石坑喷出物在玄武岩基岩上形成的溅射物层和最底部的玄武岩基岩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
闫佰忠, 盖俊百, 王昕洲, 占新凯, 马苗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880-189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55
摘要1692)      PDF(pc) (8709KB)(65)    收藏
为探寻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位动态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研究区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量,人口、GDP等数据为基础,绘制不同阶段的地下水平均水位变幅图和地下水流场图,探讨了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探究了人类活动(地下水开采、人工压采)、自然因素(降水)和其他因素(人口、GDP、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1980—2000年研究区年均地下水埋深缓慢增大,2000—2015年快速增大,2015—2021年呈现减小趋势,其中2016年为转折点;空间尺度上,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现西北小、东南大的特点,地下水整体由西北流向东南。2)1980—2015年研究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较大,地下水在漏斗区发生汇流,2015年后研究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逐渐减小,汇流情况逐渐消失。3)1980—2000年降水与地下水农业开采为年均地下水埋深变化的直接主导因素,2000—2015年地下水工业开采转变为直接主导因素,2015—2021年人工压采转变为直接主导因素。4)人口、GDP以及土地利用类型间接影响研究区整体地下水埋深,石家庄滹沱河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埋深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1.

海南岛原特提斯洋演化——来自安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杜宇晶, 周云, 刘希军, 蔡永丰, 宋宏星, 赵永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483-149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99
摘要1683)      PDF(pc) (13892KB)(76)    收藏

海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以及欧亚板块结合部位,是研究板块构造演化历史的理想地区。为探讨海南岛早古生代时期的地质演化特征,本文对海南岛西北部地区分布的安山岩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研究。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2个安山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48±5)和(447±11)Ma,时代为晚奥陶世,表明海南岛发育早古生代时期的火山作用。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安山岩样品的εHf(t)变化于-16.48~5.22之间,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030~953 Ma。结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这些安山岩是玄武质岩浆和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它们的形成与原特提斯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2. 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热-水动力-力学(THM)耦合模拟:以河北马头营凸起区为例
冯波, 曹云龙, 齐晓飞 , 崔振鹏, 张兰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892-190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30
摘要1681)      PDF(pc) (9917KB)(68)    收藏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裂隙热储层在长期开采过程中,由于不断地提取高温干热岩体的热量,致使高温花岗岩岩体温度下降,进而诱发岩体产生二次破裂,甚至出现流体短路,降低地热系统开采效率。为了保证EGS热能的稳定提取,需要建立试验场地的热-水动力-力学(THM)耦合模型,分析水动力和热效应对该储层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本文基于河北马头营凸起区 EGS开发场地的循环注水试验数据,建立场地热-水动力-力学耦合模型,通过模型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先验证了THM耦合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校正后的模型预测了不同注入方案下,EGS储层渗透率的提高和增产带的空间范围,揭示了储层裂隙增产带的范围受温度、压力、注入速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经过63 d的增产处理,该模型预测的增产层体积约为10万m3;提高注水压力能刺激现有的裂隙发生剪切性破裂,拓宽增产带的区域;减小注水的温度有助于提升流体的穿透能力,扩大储层的增产带;在水力压裂的开始阶段,适当利用冷水注入有利于提高储层渗透率,且提高注入速率会使储层增产带的范围扩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3. 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硅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刘德民, 陈梁, 张莉, 陆婉玲, 刘菲, 祁焱雅, 姜淮, 赵悦, 张小波, 茹江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722-173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165
摘要1678)      PDF(pc) (29134KB)(55)    收藏
蛇绿混杂岩是研究洋陆转换、板块构造向板内构造转换过程的关键证据。本文以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以及主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了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研究区硅质岩呈夹层产出在沙木罗组或断片产出在玄武岩中,具有隐晶质结构、生物碎屑结构和块状构造,含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w(SiO2)为73.80%~90.44%,w (Al2O3)为3.67%~12.33%;MnO/TiO2,Fe2O3/SiO2,Fe2O3/TiO2和Al2O3/(Al2O3+Fe2O3)分别为0.14~0.91,31.44~141.88,1.83~11.80和0.66~0.96;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δCe值为0.77~2.03,Ce整体呈负异常特征,δEu值为0.99~2.11,Eu整体呈弱的正异常特征;(La/Yb)N,(La/Ce)N,(La/Lu)N,(La/Sm)N,(Ce/Yb)N和(Gd/Lu)N值分别为0.43~1.12,0.51~1.27,0.44~1.26,0.59~1.12,0.41~2.01和0.82~1.16。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伴生的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形成明显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其形成环境并非典型的大陆边缘环境,而是一个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大洋盆地到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4.

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岩层古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示踪与判别

张桓, 陈亚军, 伍宏美, 马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417-143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89
摘要1676)      PDF(pc) (24755KB)(54)    收藏

火山喷发堆积保存期古地理环境(陆上、水下)是影响火山岩油气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火山喷发间歇期薄层沉积岩层具有沉积特征,其蕴含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期的氧化-还原环境密切相关,对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通过火山喷发间歇期薄层沉积岩层岩心微量元素分析,可间接判断同一地质时期火山岩的堆积保存古地理环境(陆上、水下)。以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火山喷发间歇期薄层泥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层为实例,通过泥岩、粉砂岩等岩心主、微量元素分析,采用总结归纳的U/Th、自生U、V/Cr、Ni/Co、V/Sc、V/(V+Ni)、Cu/Zn、Fe3+/Fe2+、Sr/Ba、V/Zr和B/Ga等11项用以示踪判识细粒沉积物沉积古环境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图版标准,判断哈尔加乌组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岩层沉积期的氧化-还原环境,从中推断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喷发堆积保存时的古地理环境(陆上、水下)信息。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喷发间歇期泥岩、炭质泥岩和粉砂岩在纵向上演化特征类似的V/(V+Ni)、V/Sc、Sr/Ba、V/Cr、V/Zr、Cu/Zn和B/Ga等7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指标研究表明,泥岩、炭质泥岩和粉砂岩等沉积岩层主要沉积于水下还原环境以及滨浅湖频繁水、陆过渡环境;推断与其同一地质时期的火山岩主要喷发堆积保存于水下环境,也存在频繁水、陆过渡复杂沉积成因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5. 复杂地表相控震源正演模拟与照明分析
于明浩, 巩向博, 万晓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34-204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25
摘要1676)      PDF(pc) (5351KB)(218)    收藏
震源作为地震资料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地震勘探效果。在实际勘探过程中, 地表情况通常十分复杂,因此,研究复杂地表条件下相控震源的定向理论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复杂地表相控震源激发原理、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和波动方程照明分析理论,对简单的理论模型和地表起伏的Marmousi模型进行了相控震源地震波场的正演模拟和照明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控震源在复杂地表条件下可以定向激发地震波,改变震源的激发延时可以调整波场的传播方向,起到改善目标数据信噪比的作用;该方法对于简单的水平层状模型、楔形构造模型以及复杂的Marmousi模型均适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6. 基于LSTM算法的FY-3B卫星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反演
张霞, 陶诗语, 张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71-208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75
摘要1675)      PDF(pc) (4985KB)(197)    收藏
FY-3B卫星具有观测频次高、成像范围广等特点,可为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反演研究提供长时序观测数据。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算法具有在多时相数据中提取时间特征的能力,能解决光谱数据与LAI之间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本文基于辽宁省锦州市近地实测春玉米LAI和反射率光谱数据,利用光谱响应函数模拟FY-3B多光谱波段,结合与春玉米LAI相关性较高的28种植被指数,应用LSTM算法建立不同隐藏层的预测模型,并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 PLSR)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精度对比。结果表明:隐藏层的层数对LSTM模型的拟合效果有较大影响,三层LSTM模型将LAI估算精度的决定系数由0.818 3(单层LSTM)、0.780 0(PLSR)提升至0.869 2;对应地,将均方根误差由0.509 1、0.490 6降低至0.372 6,模型精度提升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7. 加速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在测井曲线相似性度量中的改进及其应用
丁磊, 陈殿远, 胡向阳, 张恒荣, 王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42-205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20
摘要1671)      PDF(pc) (12949KB)(152)    收藏
加速动态时间规整(fastDTW)算法在测井曲线相似性度量过程中存在异常点问题,且难以确定搜索边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将fastDTW算法与SDTW(summation dynamic time warping)算法结合,得到fastSDTW算法,通过重构测井曲线综合时间序列梯度信息和数值信息解决异常点问题。然后,结合井轨迹资料提出自适应搜索边界,并基于该边界,应用fastSDTW算法进行斜井和水平井测井曲线相似性度量。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搜索边界的fastSDTW算法的精度更高,时间复杂度为O(N),确保了算法的运行速度。最后,将该算法应用到水淹层识别工作中,通过邻井对比的方式识别水淹层,取得了预期的应用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8. 基于Logistic回归与随机森林的和龙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王雪冬, 张超彪, 王翠, 朱永东, 王海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957-197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52
摘要1671)      PDF(pc) (10022KB)(296)    收藏
为了科学地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基于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结合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5个因素,结合GIS技术与方法,提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岩性、与断层距离、降雨量、与水系距离、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质地、水力侵蚀、人口密度、与道路距离等13个致灾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获得了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其中,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表明:极低易发区面积占比最高,达56.98%,多位于研究区南部,高、极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共12.89%,位于中部与东北部,该区是地质灾害预防和管理的关键区域;NDVI、高程、人口密度和降雨量等是灾害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累积贡献率为58.12%。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的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已有灾害密度统计等验证结果均表明易发性分析和分区与实际灾害分布情况吻合度高,其AUC(ROC 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56和0.907,说明两种方法均可实现有效预测,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随机森林模型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9.

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碳酸盐岩热储采灌数值模拟

马峰, 高俊, 王贵玲, 刘桂宏, 余鸣潇, 赵志宏, 刘金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534-154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04
摘要1662)      PDF(pc) (16653KB)(86)    收藏

采灌均衡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为了模拟不同采灌情景下热储的温度与压力响应,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雄安新区容城地热田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 COMSOL软件对300 km2区域内已有地热井的开采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单井开采模式下蓟县系热储未来50 a内温度场和压力场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热储水位下降趋势制定了回灌方案,分析了不同井间距对热储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无回灌开采模式下,在40 a左右,水位埋深降低至150 m,每年水位下降约1.13 m;采用“一采一灌”方案的对井系统,在井间距分别为600、800和1 000 m 3种情况下,增大井间距虽然减少了布置的对井数量,但是延长了热突破时间,增加了开采量,从而可以开采更多的热量。在实际工程中应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对井间距,保证开采量的增加同时延长热突破时间,以开采更多的热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0.

黑龙江省团结沟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因——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Hf-S-Pb-He同位素证据

何军成, 刘军, 李小伟, 王晓彤, 孙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437-146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87
摘要1647)      PDF(pc) (33639KB)(99)    收藏

团结沟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嘉荫县境内,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本文对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LA-ICP-MS锆石原位微量元素、Hf同位素、LA-ICP-MS原位S同位素及矿石的载金矿物黄铁矿Pb-He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5.9±1.1)和(102.3±1.2)Ma,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两者呈现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Nb、Ta等高场强元素特征;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Ce4+/Ce3+值为165~656(均值为322)、Ti饱和温度为605~715 ℃(均值为658 ℃),花岗斑岩中锆石Ce4+/Ce3+值为359~868(均值为480)、Ti饱和温度为606~680 ℃(均值为646 ℃);两者的锆石εHf (t)值分别为6.9~8.1和5.6~8.2;黄铁矿的δ34S值为-7.8‰~-0.2‰,均值为-3.5‰,普通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值为18.160~18.399、207Pb/204Pb值为15.538~15.590、208Pb/204Pb值为38.135~38.340;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R/Ra值为0.75~1.23。综合研究表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浆为同源结晶岩浆演化产物,岩浆就位发生在早白垩世,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背景下年轻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过程中混合部分幔源物质;成矿流体来自深源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地壳为主,地幔流体占8.23%~13.62%),花岗斑岩更高的氧逸度和更低的岩浆结晶温度为金富集过程和良好的运移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大规模金矿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1. 吉林省农田温室气体N2O减排潜力预测
赵玉岩, 于千晴, 汤肖丹, 宋美彤, 李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917-192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69
摘要1647)      PDF(pc) (4730KB)(102)    收藏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是其主要排放源之一。探究N2O减排潜力不仅可为农田碳减排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还可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为减少吉林省的N2O排放量,本文根据吉林大学功能农业基地(珲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利用脱氮-分解作用(DNDC)模型进行点位模拟、结果验证和敏感度分析。同时,对吉林省1991—2020年玉米种植条件下N2O的排放情况进行区域模拟,得到农田N2O排放的时空特征,并提出增产减排的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对吉林省农田N2O排放的模拟效果较好;各因素中对N2O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最大的为氮肥施用量,其次是有机肥施用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也会对N2O排放量有一定影响,温度、降雨量和秸秆还田比例对N2O排放量影响较小;玉米种植条件下西部N2O排放量最多,中部居中,东部最少。为合理控制全省农田的N2O排放量,不同区域应进行不同的田间管理,西部、中部、东部最佳施氮量分别为400、330、480 kg/hm2,最佳基追肥施用比例分别为7∶3、9∶1、9∶1;秸秆还田比例对于N2O排放量影响较小;保证产量的同时,降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可以减少农田N2O排放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2.

5种排水条件下饱和重塑黄土三轴剪切特性

刘鑫, 苗雪青, 黄良, 魏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499-150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31
摘要1639)      PDF(pc) (5517KB)(118)    收藏
为了深化对工程实践中黄土排水状态和影响的认识,通过三轴剪切试验控制应变增量比研究了饱和重塑黄土在不排水、强制吸水、自由排水、强制排水、部分排水5种排水条件下的剪切特性。结果表明,饱和重塑黄土的剪切特性与排水条件密切相关:在不排水和强制吸水条件下,黄土试样表现为应变软化,从广义上讲,在强制吸水条件下试样的剪胀性被强制发挥;在自由排水和强制排水条件下,黄土试样表现出硬化趋势,其中,在强制排水条件下试样的剪胀性受到抑制;在部分排水条件下,黄土试样为应变软化或应变软化到硬化的过渡状态,此时,黄土的剪切特性不仅与应变增量比有关,也受到孔隙比的影响,应变增量比越接近0,试样的软化程度越明显,而试样的孔隙比越小,其在剪切初始阶段的剪胀趋势越明显,试样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越高。另外,基于渐近状态方程和剪胀方程,量化分析了饱和重塑黄土的渐近状态和剪胀性,发现试样的渐近状态应力比与剪胀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3.

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地下卤水地球物理探测及应用

赵全升, 孔智涵, 胡舒娅, 张建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560-157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73
摘要1638)      PDF(pc) (25429KB)(24)    收藏

柴达木盆地盐湖地区地下卤水资源储量丰富,含卤水层具有孔隙度较小、非均质、各向异性较强及富卤水性能差异较大等特征。为精准探测马海盐湖地下卤水富集区域,获取盐岩分布密度差异性变化区间,针对柴达木盆地马海盐湖地区特有的盐岩介质、晶间高矿化度卤水,以及孔隙储卤、裂隙与断层控卤等多种储卤模式并存的地质条件,采用了包括抽水试验和高精度重力探测法、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法、高分辨率地震探测法的多尺度、多种物探方法对结晶盐层与富卤水地层进行了探测。抽水试验的结果表明, K12、K13、K14等井组所处的卤水富集区Ⅰ出水量为37 297 m3/d, T1、K1、K4等井组所处的卤水富集区Ⅱ出水量为35 736 m3/d;基于抽水试验和多种地球物理探测信息集成技术,确定了两处可实现持续与稳定开采的地下卤水富集区域,并刻画其地层结构与地质构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4.

埕宁隆起区寒武系—奥陶系岩溶热储资源评价

冯波, 刘曦遥, 王学鹏, 冯守涛, 刘帅, 崔振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521-153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57
摘要1636)      PDF(pc) (10129KB)(42)    收藏

为进一步探究山东埕宁隆起区域内热储资源量,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开发方案,为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测试结果及以往成果资料,分析了区内地热流体成因,并采用热储法与综合指数法,对寒武系—奥陶系岩溶热储进行资源量估算及开发前景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寒武系—奥陶系岩溶热储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1.97×1019 J,折合标准煤6.72×108 t;地热流体年均可采量为29 777.40 万m3/a;具备未来开采条件的区域面积为1 538.29 km2,占岩溶热储总面积的86.18%。区内寒武系—奥陶系岩溶热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应加大勘查力度,推进开发利用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5.

海泡石改性土-膨润土泥浆阻截墙阻截地下水重金属阳离子污染

赵勇胜, 戴贞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549-15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01
摘要1633)      PDF(pc) (7620KB)(80)    收藏

为探究海泡石的添加对土-膨润土泥浆阻截墙材料的施工和易性、渗透性,以及对地下水重金属阳离子污染阻截性的影响,采用天然海泡石对土-膨润土泥浆阻截墙改性,并以铅污染为代表,进行了坍落度实验、渗透实验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海泡石不会对土-膨润土-海泡石阻截材料施工和易性造成太大影响,海泡石掺量从0增加至30%,满足目标坍落度要求的含水率仅增加1%;在实验掺量范围内海泡石对泥浆阻截材料渗透性能的影响较小,材料渗透系数均小于10-7 cm/s,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材料对Pb2+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吸附过程,海泡石掺量分别为0、5%、10%和20%时,泥浆阻截材料对Pb2+的吸附量依次为89.73、112.52、140.85、183.40 mg/g,温度降低,阻截材料吸附量也随之减少。在铅污染液的作用下,土-膨润土-海泡石阻截材料渗透系数逐渐上升,海泡石的存在能够延缓Pb2+对该阻截材料的侵蚀;渗出液pH和Pb2+质量浓度变化表明,在实验时间内阻截材料仍然起着阻截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6.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地下水氨氮时空分布规律
杨国华, 李婉露, 孟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982-199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87
摘要1633)      PDF(pc) (7571KB)(328)    收藏
氨氮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无机污染物之一,其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过量的氨氮会危害人类健康。氨氮时空分布受气象、水文、水文地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基于有限采样点的地下水氨氮分析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为例,选取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土壤pH值、地下水埋深、包气带黏土层厚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潜在的影响因素,建立拟合氨氮质量浓度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解释机器学习模型的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识别显著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氨氮质量浓度进行数据插补,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土地利用类型、CEC和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是研究区地下水氨氮的主要影响因素;2011—2018年期间,研究区地下水氨氮处于Ⅰ—Ⅲ类水质级别的面积呈现增加趋势,面积占比从31%增加到87%,Ⅳ—Ⅴ类水的面积呈现减少趋势,面积占比从69%减少到13%,水质整体向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7. 基于声波信号的岩性智能分类方法
尹生阳, 曾维, 王胜, 胡粒琪, 余小平, 李亚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60-207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16
摘要1632)      PDF(pc) (6447KB)(186)    收藏
传统的岩性识别以钻井取心、钻井曲线和岩石图像等方法为主,这些识别方法对地质和识别条件要求较高,且不能满足随钻实时识别。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声波信号的岩性智能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所采集钻头与岩层碰撞得到的音频数据,通过数据增强技术解决数据稀疏问题;然后采用基于CGRU(CNN+GRU,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的深度学习模型,对采集到的3种岩性的岩石音频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与训练。为提高该模型在复杂背景下的识别能力,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型进行优化。注意力机制模型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对岩性信息实现重点学习,提高模型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GMM(高斯混合模型)-SVM(支持向量机)、CNN和CGRU模型相比,CGRU-AttGRU(注意力机制模型+GRU)混合模型准确率达81.17%左右,在GMM-SVM、CNN和CGRU模型基础上分别提升了13.31%、9.99%和5.9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8. 盆地火山岩相分类和模式
唐华风, 边伟华, 王璞珺, 高有峰, 黄玉龙, 张艳, 户景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651-167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56
摘要1618)      PDF(pc) (19422KB)(163)    收藏
盆地火山岩相模式是储层分布规律和识别的重要基础,目前遇到了地层单位不一致、钻井揭示不系统和盆地间存在差异大的问题。基于此,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基本地层单位的相模式。本文总结了相、岩相、火山岩相的相关定义,梳理了针对地质填图、矿产普查、现代火山和盆地火山岩研究的火山岩相分类方案的特点。本文认为利用出露好的现代火山研究成果指导盆地火山岩相研究是首选的研究方式。针地火山地层堆积单元,突出岩石组构和几何外形要素,厘定了5相15亚相44微相的火山岩相划分方案。相和亚相分别是爆发相的热碎屑流、(热)基浪、火山碎屑裙和火山碎屑筒亚相,喷溢相的水上熔岩流、水下熔岩流和水上喷发水下就位熔岩流亚相,侵出相的水上熔岩穹丘、水下熔岩穹丘和早期水下晚期水上熔岩穹丘亚相,火山-沉积相的火山泥石流和崩塌堆积亚相,次火山岩相的岩脉、岩盖和岩盆/岩席亚相,进一步指出了各微相的特征岩石结构构造。不同化学成分的熔岩可以形成相同的亚相或微相,如流纹岩和玄武岩均可以形成喷溢相水上熔岩流亚相复合熔岩流微相,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可形成侵出相水上熔岩穹丘亚相。从储层来看,复合熔岩流微相好于水上熔岩穹丘亚相的各类微相,所以本文的分类方案可以建立起亚相或微相与储层的细划对应性关系。相关认识可用于盆地火山岩相对比和储层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9.

川南长宁地区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页岩岩相与含气性特征

单玄龙, 邢健, 苏思远, 李昂, 赵振铎, 杨钦, 李雪松, 井翠, 张家浩, 孙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323-133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86
摘要1618)      PDF(pc) (19492KB)(106)    收藏

页岩岩相的研究是页岩气地质评价与选层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利用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结合岩矿、薄片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页岩的矿物组成、岩相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有利岩相,刻画长宁地区页岩岩相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共发育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混合质页岩、硅质页岩、钙质硅质混合页岩和钙质页岩等5种岩相;纵向上,由下至上碳酸盐岩矿物体积分数逐渐降低,黏土矿物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岩相呈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硅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过渡。研究区的沉降中心位于长宁地区东北部,在横向上硅质页岩岩相的厚度表现为由西南至东北呈增大的趋势。硅质页岩具有高生物成因φ(硅质)、高w(TOC)、高脆性及高孔隙结构参数等特征,因此含气性最好;而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中黏土矿物虽能通过成岩转化生成次生孔隙,但其塑性较高,孔隙受压实作用难以保存。此外,较高的塑性导致页岩裂缝不发育,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物性,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含气性较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0. 长春龙动物群中的兽脚类材料及其多样性
王珑翰, 李晓波, 陈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844-185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79
摘要1616)      PDF(pc) (12457KB)(225)    收藏
吉林省中部地区白垩系泉头组中保存了一个典型的脊椎动物化石群,该动物群以基干鸟脚类娇小长春龙为代表,还包括禽龙类、角龙类、兽脚类、蜥脚类、鳄类、真兽类,以及恐龙蛋等8类陆生脊椎动物化石,笔者将其定名为长春龙动物群。为了研究该动物群的物种多样性,笔者对该动物群中的兽脚类牙齿材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研究。我们将测量获取的化石特征数据绘制成二维散点图进行分析,并结合牙齿特征开展标本的骨骼形态学对比与鉴定。研究发现在该动物群中至少存在4种不同类型兽脚类恐龙,分别为跃龙类、驰龙类、暴龙类和未定类。其中,驰龙类材料在松辽盆地中生代地层中是首次发现。长春龙动物群中兽脚类的分异性,从侧面说明了长春龙动物群应为一个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的脊椎动物群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1. 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探测与反演技术研究进展
马国庆, 王君楠, 孟庆发, 孟兆海, 秦朋波, 王泰涵, 李丽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928-194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46
摘要1615)      PDF(pc) (14993KB)(108)    收藏
航空重磁梯度、张量梯度测量能有效地减弱环境噪声的干扰,更高分辨率地描述地质体的分布并突出浅部地质体,随着测量装备的成熟,已经在油气与矿产资源勘查中得到应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基于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技术的研究背景,总结了国内外装备的进展。针对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数据的特点,介绍了其数据处理流程;针对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的分辨率特征,总结了现今重磁多参量梯度的高分辨率反演以及联合反演方法;基于航空重磁多参量梯度探测技术在矿产和油气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特征,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深部资源勘查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明确了其在识别地下构造、寻找矿产资源、探测地下小型目标体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2. 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共生深部驱动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韩江涛, 牛璞, 刘立家, 吴懿豪, 辛中华, 李卓阳, 贾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950-196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47
摘要1610)      PDF(pc) (25068KB)(141)    收藏
地球内部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不仅控制了全球地质格局的形成演化,也控制着地热资源的形成和地震活动的发生。本文通过系统调研及归纳总结,系统讨论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的共生深部驱动机制。首先,总结了全球高温地热带及大型/超大型地震带的形成背景,大多数高温地热与大型地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重合性,形成于活跃的板块边缘,而板内常形成中低温地热且周缘伴随地震活动;其次,总结了地热资源及地震活动共生的深部驱动要素,发现流体及断裂构造在热能和地震的释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深部主要的控制要素;再次,总结了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成果,表明大地电磁等方法可揭示地热与地震形成的同源关系与因果关系,地热与地震源于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最后,对地热资源与地震活动的共生深部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3. 三维高密度电法揭示SAGD地面窜漏通道
丁超, 解阳波, 张家豪, 熊志国, 马小梅, 袁翔, 张雷, 方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21-203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91
摘要1609)      PDF(pc) (9683KB)(154)    收藏
超稠油是工业与国防的战略物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窜漏是目前最先进的超稠油开发模式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其中对于SAGD窜漏通道的监测和刻画又是重中之重。本次采用三维高密度电法刻画SAGD窜漏通道,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北部FCZ1井区测井标定窜漏通道内赋存油水后的电阻率变化,确定研究区窜漏通道的电阻率<3 Ω·m,窜漏通道近南北走向,下窄上宽。综合地质与地震资料,认为SAGD窜漏为“腔缝”窜漏模式,即SAGD开发早期未发生窜漏,随着SAGD蒸汽腔形成,向上扩展时逐步与上部地层裂缝带形成沟通,蒸汽沿裂缝垂向向上窜至地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4. 河南省太行山东麓深部晚古生代层序地层及其含气系统划分
罗洪浩, 孙平昌, 吴会永, 王德伟, 石志衍, 陈俊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718-173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53
摘要1607)      PDF(pc) (23856KB)(59)    收藏

为了开展河南省太行山东麓深部晚生代的厚层暗色泥岩和煤层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以晚古生代地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研究区的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及沉积相划分。研究结果显示:共识别出5种岩石类型和16种岩相类型,5种沉积相、10种沉积亚相类型,并识别出3种层序界面,2种关键性体系域界面,划分了10个三级层序及对应的体系域;由此建立该地区煤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恢复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其沉积演化史,并建立了两种典型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气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隔水阻气层位和含气系统进行了识别和划分,揭示了煤层含气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和层序结构对含气系统的封闭性特征,完成了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的含气系统划分,其中I类含气系统2个,位于太原组层序2和山西组层序4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5. 中国典型钴矿床地质特征及重点地区矿产资源预测
于晓飞, 公凡影, 李永胜, 张家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377-141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09
摘要1602)      PDF(pc) (29914KB)(273)    收藏
我国既是钴矿资源消费大国,又是钴矿资源进口大国,受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业的影响,近年来钴矿资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科学地评估我国钴矿资源潜力,指导找矿勘查部署工作,立足国内,提高我国钴矿资源的保障能力,笔者2019—2021年开展了9个重点省(自治区)的钴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本文从我国钴矿床分布和地质特征角度,先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主线,厘定我国找矿预测矿床类型,包括与沉积地质作用有关的风化型、化学沉积型、砂岩型和海底喷流沉积型,与火山地质作用有关的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与侵入岩浆地质作用有关的岩浆型、矽卡岩型(接触交代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与变质地质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以及少量与大型变形地质作用有关的变质核杂岩型;进而梳理并总结了各类型钴矿有关的成矿地质体.通过分析我国钴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综合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信息等预测要素,建立找矿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估算资源量.结果表明:我国钴矿包括风化型镍钴矿、海底喷流沉积型铜钴矿、海相火山岩型铁铜钴矿、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锌钴矿、岩浆型铜镍钴矿和热液脉型钴矿6种主要找矿预测类型;圈定416个钴矿最小预测区,圈定64个找矿远景区,优选99个找矿靶区,提出下一步勘查建议;9个重点省(自治区)累计查明钴资源储量45.3万t,预测钴资源量约420万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6. 漆酶和生物炭固定化海藻酸铜球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去除效果实验
朴云仙, 刘再冉, 张彧, 李珂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14-202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86
摘要1599)      PDF(pc) (4255KB)(173)    收藏
染料废水中存在着大量的亚甲基蓝污染物,本文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海藻酸铜(CA)为载体,采用包埋的形式制备漆酶和生物炭固定化海藻酸铜球(Lac-BCA),对亚甲基蓝染料进行去除研究,并探讨酶的加载特性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在CA上的漆酶在pH(3~7)和温度(10~80 ℃)工作范围内,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在4 ℃的条件下储存15 d,仍具有79.4%的活性;Lac-BCA对15 mg/L的亚甲基蓝在8 h的去除率达到了100.0%,且在重复利用5次后,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稳定保持在93.4%;另外,由于高吸附性的生物炭以及漆酶的加入,相比于CA, Lac-BCA对15 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去除率从46%提升至10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7. 金属矿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研究进展
张盼, 韩立国, 巩向博, 张凤蛟, 许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969-198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75
摘要1598)      PDF(pc) (7133KB)(222)    收藏
地震勘探技术具有穿透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是实现我国深地矿产资源探查目标的必备地球物理技术手段。相对于非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方法对构造成像直观、清楚,可以为查明岩浆运移通道、寻找有利成矿空间提供有力指导,同时还能勘探深部的隐伏矿体,寻找成矿母岩,为开发和利用深部矿产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分别综述了主动源和被动源金属矿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主被动源联合勘探方法的技术优势和研究进展。主被动源数据融合的多震源联合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基于散射理论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高精度信噪分离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金属矿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等是解决深部金属矿产资源高精度高分辨率探测问题十分重要和有潜力的方法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8.

水岩作用对充填节理岩石劣化的影响

柴少波, 宋浪, 周炜, 付晓东, 周永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510-152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50
摘要1596)      PDF(pc) (7415KB)(120)    收藏

为对比不同水岩作用对充填节理岩石损伤劣化的影响,对干湿循环和持续浸泡两种水岩作用下充填节理岩石进行波速测定、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和动态单轴冲击试验。首先分析了两种水岩作用对充填节理岩石波速值、静态和动态抗压强度以及能量耗散特性劣化效应的影响,然后对比了干湿循环作用后不同状态(干燥和含水状态)下充填节理岩石力学参数劣化效应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岩作用次数小于10次时,干湿循环作用下岩样的波速值显著小于持续浸泡作用下岩样的波速值,但随着水岩作用次数的增加,两者波速值的差距不断缩小;充填节理岩石的静态抗压强度、动态抗压强度和能量耗散率随着水岩作用次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在20次干湿循环和持续浸泡作用下,充填节理岩石的静态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27.16%和18.94%,动态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23.33%和21.76%,能量耗散率分别降低了74.29%和59.71%,可见干湿循环作用对充填节理岩石的损伤劣化相比于持续浸泡作用更大。此外,干湿循环作用下干燥状态岩样静态抗压强度比含水状态岩样强度高,而干燥状态岩样动态抗压强度却比含水状态岩样强度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9. 新疆油页岩升温过程中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张文, 蓝升, 马文良, 王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689-170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33
摘要1594)      PDF(pc) (13517KB)(112)    收藏
孔隙结构是油页岩描述的重要特征,直接影响页岩油气的储存和运移。因此,研究孔隙结构演化对指导油页岩原位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巴里坤油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TG)、低温氮气吸附(LTNA)与压汞(MIP)等试验,结合LTNA-MIP联合精确表征方法,揭示巴里坤油页岩热解失质量规律及升温过程中孔隙发育特征,并对孔隙结构演化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油页岩热重可分为低温缓慢失质量阶段(20~360 ℃)、中温快速失质量阶段(360~500 ℃)和高温缓慢失质量阶段(500~600 ℃),由于该油页岩具有低挥发分、高含油率、高灰分的特点,中、高温阶段是主要的失质量阶段;巴里坤油页岩内部孔隙类型复杂,升温过程中,微、小孔由狭缝形演变为导管状,中、大孔始终以墨水瓶状为主。墨水瓶状孔隙在300~400 ℃和500~600 ℃这2个温度区间集中发育,有效孔隙则在400~500 ℃大量发育。低温段以原生大孔为主,在自由水蒸汽压、矿物热膨胀和沥青质软化共同影响下,孔隙结构变化较小;中温段有机质集中热解,产生扩孔效应,单位孔隙体积大幅增加,孔隙类型以中孔为主;高温段黏土矿物失水、石英相变产生膨胀压力,大孔、中孔进一步扩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0.  基于XGBoost的多重加权谱比降噪方法
韩复兴, 宋炳宣, 陈雨贝, 吴林骏, 黄梦婷, 潘延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983-199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68
摘要1585)      PDF(pc) (4763KB)(76)    收藏
在城市中应用微动H/V谱比方法面对大量且复杂的人文噪声干扰,需要对噪声强度较大的微动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或信号分析。本文针对现有方法难以处理干扰较大的微动数据以及信号提取过程繁琐的问题,提出基于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的多重加权谱比降噪方法。首先对采集的微动数据进行幅值和频率分析,建立幅值加权谱比、频率加权谱比和多重加权谱比;然后根据建立的多重加权谱比,通过XGBoost方法获得降噪后的谱比曲线。将本文方法与传统STA/LTA(short time average/long time average)方法进行实际高噪声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STA/LTA方法,本文方法对高噪声数据提取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1.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全球海底地形研究进展
蒋涛, 姜笑, 郭金运, 张忠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2029-204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85
摘要1584)      PDF(pc) (11078KB)(84)    收藏
高精度高分辨率全球海底地形模型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内部结构的重要基础数据,在海底板块运动研究、海啸监测预警、深海资源勘探、海底工程建设、航海安全保障和海洋国土划界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广袤而深邃的海洋使得人类精准测绘海底地形面临艰巨挑战,由于卫星测高技术具备全球覆盖、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周期性重访海洋动态观测能力,已成为全球海底地形测绘的主要手段。本文概述了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全球海底地形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底地形的基本原理、主要卫星测高模式与任务、海洋重力场反演、海底地形反演方法及模型产品等。最后,展望了构建高精度动态全球海底地形模型的发展趋势,并从卫星测高数据、船测水深数据和海底地形反演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可行性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2.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嫩江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特征
高远, 秦天, 李瑞红, 周业泽, 刘航, 李明军, 朱春光, 刘万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391-140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30
摘要1575)      PDF(pc) (18353KB)(114)    收藏

通过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南部ZK004钻孔21.47~38.26 m段地层进行孢粉分析研究,并结合氧化物样品定量分析结果,将这段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两个孢粉组合带,其中:ZK004-Ⅰ组合以Classopollis-Cedripites-Schizaeoisporites-Callistopollenites-Borealipollis为主,反映的是半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向湿润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ZK004-Ⅱ组合以Cedripites-Rugubivesiculites-Schizaeoisporites-Deltoidospora-Cyathidites-Borealipollis为主,反映的是湿润亚热带气候向半湿润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其总体显示了半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为该地区上白垩统嫩江组二段古气候及古植被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3. 汉中盆地西侧土关铺—大安镇一带山区泉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韩朝辉, 朱一龙, 赵超, 王郅睿, 丁廉超, 田辉, 赵立磊, 赵浩, 李新斌, 龚文强, 李晓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996-200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08
摘要1573)      PDF(pc) (5122KB)(183)    收藏
泉水是汉中盆地西侧土关铺—大安镇一带山区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对该区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对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研究共采集了13件泉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饱和指数法以及主要离子比值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汉中盆地西侧山区泉水为弱碱性低矿化度水,水化学组分中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泉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所有样品的CO2(g)均未达到饱和,可再溶于地下水;大部分泉水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矿物处于非饱和状态,仍可发生这两种矿物的溶解,部分泉点如太星垭泉(S06)、金家坎泉(S07)、水磨沟泉(S08)和陈家营泉(S11)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以及南沟门泉(S12)的方解石已达到过饱和,即将发生沉淀。人类活动对泉水水化学影响较小,研究区泉水样品中的离子主要受碳酸盐岩的溶解控制,部分来自硅酸盐岩的溶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4. 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货运索道选址及路径规划方法
秦剑, 张飞凯, 张映辉, 彭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81-208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85
摘要1572)      PDF(pc) (5000KB)(136)    收藏
为了规划山区货运索道路径,提出了货运索道施工选址及路径规划的综合性方法,分别在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上/下料点选址、支架位置选取及优化、施工工程量计算等环节提出计算及分析方法。同时根据索道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索道成本分析公式,为索道路径排序及分析提供了依据。对典型地区的3个铁塔进行索道路径规划计算,分别规划出110、17和32条满足架设要求的索道路径,平均耗时2.34 h,远低于人工路径规划方法的1~2 d,有效缩短了物料运输的路径规划周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5. 浅层页岩气储层孔隙分形特征及控制因素——以云南昭通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赵越, 李磊, 司运航, 王会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813-182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48
摘要1569)      PDF(pc) (14382KB)(242)    收藏
为定量表征云南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及对页岩气影响,通过对24块龙马溪组页岩进行TOC质量分数、全岩矿物组分、低温氮气吸附测试,从页岩孔隙结构及矿物组分两个方面分析讨论二者对页岩孔隙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昭通地区龙马溪一段不同小层之间孔隙发育,非均质性强,有机质质量分数在1小层最高,纵向上具有降低—升高—降低的“三段式”变化,页岩孔隙分形维数具有分段特点,其中分形维数D2介于2.699 4~2.912 4之间,平均为2.826 5,分形维数D1介于2.617 4~2.719 4之间,平均为2.673 4,孔隙结构复杂,分形维数在1小层最高,向上逐渐减小。页岩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及地质因素相关性分形显示:TOC质量分数及石英体积分数控制微孔的发育,提供主要的比表面积,与分形维数具有良好正相关关系,有利于页岩气的赋存,总含气量及吸附气比例高;黏土矿物及白云石体积分数主要控制介孔及宏孔的发育,提供主要的孔体积,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结合生烃、储集及开发因素可知,1小层及3小层因其TOC质量分数高、分形维数大、脆性强的特点,有利于页岩气滞留,成为页岩气开发的有利层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6. 河北秦皇岛驻操营剖面寒武系张夏组均一石生物丘沉积特征
朱一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403-14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43
摘要1561)      PDF(pc) (50358KB)(25)    收藏

河北秦皇岛驻操营剖面寒武系张夏组顶部强迫型海退体系域集中发育一套数十米厚的均一石生物丘,指示这些均一石形成于浅海、高能环境。通过野外考察及镜下观察,分析该区均一石的形成机制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均一石生物丘为灰白色致密均一的块状泥晶灰岩,无明显宏观构造,直接覆盖在下部叠层石生物丘之上。在显微镜下,均一石由致密泥晶和少量微亮晶构成。其中,致密泥晶中发现多样化的钙化蓝细菌鞘化石,包括基座菌(Hedstroemia)、附枝菌(Epiphyton)、肾形菌(Renalcis)以及葛万菌(Girvanella),表明均一石形成于微生物复杂的代谢作用及诱发碳酸盐原地沉淀作用。更为特别的是,均一石中可见底栖鲕粒和白云石晶体,表明在富营养条件下,其产出过程中较为明显的与球状微生物膜钙化作用相关的显微组构以及白云石选择性表达。均一石自命名以来相关实例并不多,秦皇岛张夏组中均一石生物丘为了解均一石的形成机制与沉积环境提供了一个典型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7. 孕镶金刚石钻头优化设计及其在甘青隧道应用
马银龙, 张诗彧, 周福军, 孙志刚, 任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845-185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92
摘要1561)      PDF(pc) (4399KB)(16)    收藏
孕镶金刚石钻头是通过胎体超前磨损,促使金刚石出露形成微切削刃,在钻压和扭矩的作用下对岩石进行磨削碎岩,可广泛应用于硬地层和复杂地层钻进。然而,常规金刚石钻头存在坚硬地层钻速低、进尺慢、费用高等问题。本研究首先采取甘青隧道S2Z-45钻孔相邻孔不同深度的岩石样品,对其硬度、矿物组成及可钻性进行测试分析,确定了岩层大部分以闪长岩为主,岩石可钻性等级为8级;然后针对甘青隧道的地质特点对孕镶金刚石的胎体硬度和底唇面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分析钻头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了孕镶金刚石钻头性能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胎体硬度为HRC 15~20、金刚石粒度40~50目、金刚石体积分数为20%、底唇面为环槽尖齿型的孕镶金刚石钻头性能最佳,寿命达到321 m,钻速为1.17 m/h;在相同金刚石参数下,胎体硬度为HRC 10~15的滚齿型孕镶金刚石钻头在钻速方面具有优势,最大钻速能够达到1.44 m/h。环槽尖齿型底唇面和高胎体硬度有助于提高钻头寿命,滚齿型底唇面和低胎体硬度有利于提高钻进效率,但钻头寿命偏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8. 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吴起油田白豹地区长4+5为例
熊安亮, 程国峰, 李东涛, 丁维盼, 刘宇羲, 陈刚, 杨磊, 袁耀利, 朱玉双, 刘林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338-135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58
摘要1559)      PDF(pc) (35842KB)(96)    收藏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定性定量表征可以为油藏后期高效开发奠定地质基础。本次研究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对吴起油田白豹地区长4+5超低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建立起研究区孔隙结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制作真实砂岩模型,通过油水两相渗流实验反映孔隙结构好坏,通过微观可视化油水驱替实验对不同孔隙结构水驱后微观剩余油存在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Ⅰ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粒间孔-溶孔,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最好,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主要以小面积连片簇状形式存在,驱油效率为35%;Ⅱ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溶孔-残余粒间孔,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接近Ⅰ类,储渗能力及水驱效果最好,驱油效率为43%,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主要以簇状、环状形式存在;Ⅲ类孔隙结构组合类型为晶间孔-溶孔,其物性最差,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最差,驱油效率仅为21%,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以连片簇状形式存在。研究区成岩作用及孔隙中的填隙物含量主要影响孔隙结构发育,从而影响不同孔隙结构在水驱过后的微观剩余油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9. 回顾、探索与开创:第十届天然气水合物国际会议评述
郭威, 张鹏宇, 钟秀平, 王晓初, 贾瑞, 陈晨, 王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760-177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16
摘要1555)      PDF(pc) (2679KB)(184)    收藏
第十届天然气水合物国际会议(ICGH10)于2023年7月9—14日在新加坡召开,参会人数700余人,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办。ICGH10共收到摘要538份,分为292份口头报告和246份墙报展示。ICGH10总结了近6年来水合物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就能源勘探与开发、流动保障、水合物应用技术3个方面重点评述:作为一种清洁低碳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在基础理论和试采工程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距商业化开发利用仍具有一定距离;为实现油气管道的高效输送,与水合物堵塞有关的流动保障技术受到广泛研究,研发了许多环境友好型的水合物动力学和热力学抑制剂;水合物应用技术在碳封存、水处理和气体储运方面也逐步由实验研究走向商业应用。本文对会议内容做简要梳理,旨在介绍国际上水合物领域的最新研究及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0.

黑龙江省三合屯金矿床深部电性结构与成矿模式

高科宁, 邓居智, 刘文玉, 余辉, 陈辉, 周聪, 王彦国, 刘宝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684-70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8
摘要1554)      PDF(pc) (33081KB)(9)    收藏

黑龙江省三合屯金矿床位于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西南端,地表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且深部地球物理工作程度不足,制约了该地区深部找矿的突破和对成矿模式的认识。本文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对横跨该矿床的音频大地电磁长剖面(约8.5 km)数据进行二维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二维精细电性结构。结果表明:三合屯金矿床地区100 m以浅呈现低阻异常特征,反映了该地区浅层为白垩系砂泥岩和第四系风化物;剖面西北侧连续分布的低阻层与下伏高阻异常区分别指示了白垩纪火山岩和石炭纪侵入岩;剖面下方的高低阻转换带揭示了韧性剪切带和断裂等导矿和储矿构造的深部展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建立了三合屯金矿床成矿模式:在早—中侏罗世伸展构造背景下,成矿流体沿着断裂、韧性剪切带向上运移,并将晚石炭世侵入岩中的金元素淋滤浸出,促成了研究区第一期成矿;早白垩世研究区再次处于伸展拉分背景下,深部岩浆喷发所携带的金元素随岩浆热液沿着新形成以及重新活化的韧性剪切带和盆缘断裂向三合屯火山盆地边缘运移,后期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沉淀富集,并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矿化之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1. 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地球物理勘探研究进展
余传涛, 柳春林, 薛俊杰, 张富明 , 李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991-200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84
摘要1554)      PDF(pc) (11480KB)(96)    收藏
煤炭开采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和数量众多的废弃矿井,在这些废弃矿井中蕴藏着大量的煤层气资源。区别于常规煤层气资源,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受到采空区分布、覆盖层、围岩情况、裂隙带发育情况、煤层顶底板情况、煤矿开采方式以及采空区地下水等情况的综合影响,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为废弃矿井煤层气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介绍了山西煤炭地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采空区坍塌及积水的机制,以及围岩与采空区的地震波场特征、电性特征、激发极化特征和放射性氡异常特征;介绍了地震法、直流电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激发极化法、放射性勘探法、微动勘探法、航空瞬变电磁法和半航空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指出开发、研究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建立多方法、多维度、多空间的采空区综合探测体系,充分利用地球物理大数据,深入发掘人工智能反演技术,可为我国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2. 品字形桩林防护结构对泥石流冲击桥墩作用的影响
王常明, 刘辛磊, 王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773-178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12
摘要1552)      PDF(pc) (21033KB)(19)    收藏
减缓和消除泥石流对桥墩的冲击作用对大桥安全至关重要。以品字形桩林作为防护结构,结合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和桥墩宽度等因素,提出了一种桩林结构尺寸的设计原则。先通过模拟泥石流中大块石对不同型式桩林结构的冲击作用获得了桩林结构的最佳布置方式,然后采用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FEM(有限元)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含大块石泥石流对设置品字形桩林结构情况下桥墩的冲击作用。结果表明:大块石与泥石流浆体共同撞击桥墩的冲击力为3 843 kN,远大于无防护时纯泥石流浆体对桥墩冲击力1 840 kN和有防护时的1 452 kN;桩间距3.0 m、桩排距1.0 m是品字形桩林结构最为合理稳固的布置方式;设置防护结构时桥墩所受泥石流浆体的冲击力峰值、墩底应力峰值和数值模拟t=8.0 s时墩底位移峰值相比于无防护状态下分别减小了约21.1%、79.0%和29.4%。采用品字形桩林防护结构对于桥墩受泥石流冲击破坏有相当显著的防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3. 南海北部陆坡区典型峡谷陡坡群地震稳定性
年廷凯, 王国栋, 郑德凤, 王大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785-179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70
摘要1549)      PDF(pc) (18580KB)(17)    收藏
南海北部陆坡是一个呈条带状分布的大规模海底斜坡,西起海南岛东南部海域,向东延伸至台湾岛西南部海域。该区域分布了多个峡谷陡坡群,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易发多发,滑坡地质灾害活跃。特别是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地震灾害可能诱发区域大面积的海底滑坡,科学评估其地震稳定性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南海北部陆坡区神狐海域典型峡谷陡坡群为例,基于Scoops3D和GIS技术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开展了海底陡坡群的地震稳定性研究,获得了峡谷区不同陡坡的地震稳定性安全系数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峡谷剖面大多呈“U”字形,推断研究区峡谷为Ⅱ型海底峡谷系统;强震作用可以大幅削弱海底斜坡稳定性,其中对于C1峡谷区陡坡群,随着水平拟静力地震系数增大至0.40,区域最小安全系数则陡降至0.50;地震作用下西部峡谷陡坡群的失稳范围明显高于东部区域,大部分滑坡发生在两侧谷壁靠近峰顶的位置,另有相当一部分滑坡位于C1和C2峡谷区南段的东侧谷壁,整体呈带状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4. 基于知识图谱与随机森林的落叶松毛虫害遥感识别
王明常, 丁文, 赵竞争, 吴琳琳, 王凤艳, 纪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2006-201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79
摘要1547)      PDF(pc) (5433KB)(79)    收藏
落叶松毛虫害的大规模爆发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的严重损失,快速、准确地对落叶松毛虫害发生区域进行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对与森林虫害相关的敏感特征进行筛选,并综合利用多源数据,分别构建3种不同数据组合的随机森林模型,对研究区内落叶松毛虫害发生区进行遥感识别。结果表明:1)依据图谱构建流程可以实现知识图谱构建及筛选,本研究实现了构建森林虫害遥感识别特征图谱,并筛选了中国东北地区落叶松毛虫害的遥感识别特征;2)知识图谱与遥感技术手段相结合,能够为构建虫害识别模型提供有效特征;3)与单一数据源相比,基于多源数据的落叶松毛虫害识别效果更好,本研究综合使用Sentinel-1A、Sentinel-2A和地形数据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2.78%,0.876 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5.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致密砂岩气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
张立亚, 徐 文, 沈艳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707-171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01
摘要1546)      PDF(pc) (19592KB)(104)    收藏

为了加快松辽盆地南部(简称松南)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开展致密砂岩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通过对松南深层致密砂岩的分析,根据致密砂岩岩性组合特征将已发现的深层致密气类型划分为稳定厚层砂型、砂泥互层型、泥包砂型3种类型,储层物性普遍差,孔隙度多小于6%,渗透率主体<0.10×10-3 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通过对松南典型致密储层矿物成分与微观特征的分析发现,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主要受3个方面因素控制:一是早成岩期发育绿泥石包壳,有效抑制成岩中后期粒间钙质胶结、硅质胶结的发生,保护原生残余粒间孔隙;二是富火山岩岩屑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三是生烃增压产生大量微裂缝,改善储层渗流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松南致密砂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即充足气源提供物质基础、斜坡古沟谷与断裂控砂、次生溶蚀与微裂缝控储、断裂活动与稳定盖层控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6.

贵阳奥陶系湄潭组海林檎Hemicosmitoid和Glyptocystitoid多样性及古地理分布

李佳乐, 兰天, 王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380-139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17
摘要1544)      PDF(pc) (21823KB)(96)    收藏

棘皮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门类之一,其多样性及古地理分布对于研究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关重要。本文对贵阳乌当地区湄潭组棘皮动物化石进行整理,进行了系统古生物学鉴定,并统计了奥陶纪海林檎属种的古地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萼板来自于海蕾亚门(Blastozoa)孔菱海林檎目(Rhombifera)中的雕刻海林檎超科(Glyptocystitoida)和半海林檎超科(Hemicosmitoida),奥陶纪海林檎存在湄潭组Polycosmites和Macrocystella属。这一发现增加了海林檎化石的新地点和新层位记录,扩大了其在扬子板块的层位和生物古地理分布范围,同时也揭示了贵阳乌当地区棘皮动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早奥陶世棘皮动物辐射演化的新信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7.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深层侏罗系砂岩储层差异性成岩演化与烃类充注
张增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672-168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43
摘要1541)      PDF(pc) (14315KB)(52)    收藏
储层有效性及成因机理是制约目前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阜康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稳定碳和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手段,分析储层成岩演化与烃类充注的动态关系,对深层储层有效性及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三工河组储层主要由富塑性岩屑极细—细砂岩和相对富刚性颗粒中—粗砂岩2类岩石组成,它们在储层砂岩段内相互成层出现,在成岩演化和油气充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储层深埋成岩过程中,富塑性岩屑极细—细砂岩以泥质塑性岩屑强烈机械压实和新生变形作用为特征,在第一期石油充注之前已变为致密储层,同期和后期烃类均不能充注。相比之下,刚性颗粒体积分数相对较高的中—粗砂岩中机械压实作用较弱,自生矿物类型多样,溶蚀作用亦较为普遍;这类砂岩至少经历了2期石油充注事件,成岩作用与烃类充注交替发生。富塑性岩屑极细—细砂岩构成储层内的隔夹层,可能引起油气运移的不均一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8. 融水对CO2激光融冰的影响
张楠, 王瑛雨, Pavel Talalay, 范晓鹏, 宫达, 王婷, 韩博, 魏贤哲, 柏洪亮, 王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854-186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80
摘要1541)      PDF(pc) (4491KB)(98)    收藏
激光钻探具有高能性、高度方向性、清洁性、非接触式切割钻进等优势,在激光热融穿透冰的过程中,融水对激光的穿透效率有很大影响。为探究融水对激光穿透效率的影响程度,本文选用冰吸收效率更高的CO2激光,在不同辐照角度、不同激光功率作用下对模拟极地冰心制备的冰样品进行定点穿透实验。结果表明:在负入射角-90°~-15°时,穿透速度为0.67~2.20 mm/s,仅为理论速度的21%~40%,孔径达到了光斑直径的3~5倍;而在正入射角15°~45°时,融水因重力作用及时排除,穿透速度为13.19~36.50 mm/s,是理论速度的2.2~6.5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9. 松辽盆地深部上古生界物性特征与典型区勘探实践
孙月成, 周锡明, 刘洋, 陈树旺, 张健, 杨光, 鹿琪, 陈艺竹, 张海华, 苏飞, 卞雄飞, 公繁浩, 张德军, 孙雷, 李晓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747-176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17
摘要1536)      PDF(pc) (16240KB)(233)    收藏
基于前人深层系工作积累以及近年来松辽盆地北部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工作进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并针对深层系目的层特点,运用宽频地震、广域电磁法等综合物探手段,研究了松辽盆地西北部的深层系构造地层特征。对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岩石物性参数进行整理,并总结出不同时代的地层物性特征,重点分析上古生界与上下地层、岩体之间的物性差异。认为该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与其上覆的中—新生界、下伏的老地层之间及各类岩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上古生界分布具备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重点目标区重磁电震联合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深层系开展的宽频地震成像质量较以往地震勘探成果明显提升,获得了更加清晰的物探信息,以及据此部署的地质调查井先后钻遇了深层上古生界二叠系泥质岩层与气测异常。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松辽盆地深层系油气地质调查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在岩石物性、综合物探方法研究方面的工作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0. 黑龙江省四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来自矿床地质、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O-S同位素的制约
王 硕, 孙丰月, 王 冠, 刘 凯, 刘云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626-164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97
摘要1533)      PDF(pc) (30130KB)(109)    收藏
四平山金矿床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陆缘增生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四平山组,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成矿作用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四平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本次研究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花岗斑岩为具有高SiO2(70.07%~72.93%)、(K2O+Na2O)(7.17%~8.42%)质量分数和右倾“海鸥型”稀土配分型式特征的A型花岗岩;含矿层状硅质岩中,Al/(Fe+Al+Mn)<0.32、Fe/Ti >20、(Fe+Mn)/Ti>20,并具有较高Fe2O3(0.18%~1.79%)、FeO(0.17%~0.96%)、MnO(0.03%~0.12%)、TiO2(0.03%~0.04%)、Al2O3(0.30%~2.79%)和(K2O+Na2O)(0.07%~1.76%)质量分数,指示四平山金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水沉积环境。四平山金矿床成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3.5±0.7)Ma。H、O、S同位素分析结果(δD=-182.3‰~-84.0‰、δ18OV-SMOW=6.5‰~14.3‰、δ34S=-12.4‰~29.7‰)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具有以地层为主的多来源特征。综上,四平山金矿床为形成于燕山晚期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热水沉积型矿床,太平洋板块持续俯冲造成了区域上大规模的拆沉作用,导致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向伸展发生转换,此时形成的花岗斑岩岩浆运移至地壳浅部岩浆房加热上覆地层,在地壳浅部形成了温度与压力梯度带,促使地表的大气降水沿裂隙进入地层后形成流体循环系统,并不断萃取地层中的Au元素形成含矿流体。在成矿早阶段,当压力驱动含矿流体喷出地表后与地表水相遇快速冷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形成含矿层状硅质岩和硅质胶结砾岩,并通过交代下伏流纹斑岩形成层状、似层状矿体;在成矿晚阶段,随着岩浆房提供的热动力减弱,含矿流体滞留在裂隙通道中或穿切进入早期固结的含矿层裂隙中,沉淀形成脉状-网脉状矿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1. 基于AHP-EWM的莱州市海岸带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束龙仓, 黄蕾, 陈华伟, 鲁程鹏, 刘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864-187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47
摘要1532)      PDF(pc) (6305KB)(95)    收藏
莱州市是我国海水入侵的典型地区,为探明莱州市海水入侵灾害风险程度及灾害影响要素,本研究基于海水入侵灾害发生的链式传递过程,根据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灾害损失及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了莱州市海岸带海水入侵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最小信息熵将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进行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综合加权评价法得到海岸带各镇街风险总值并进行风险排名,并通过指标大小数值对比及皮尔逊相关性检验揭示各指标风险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根据风险总值可将城港路街道、永安路街道及金城镇划分为海水入侵灾害高风险区,沙河镇、三山岛街道及虎头崖镇为较高风险区,土山镇及金仓街道为较低风险区,其中城港路街道风险最高,风险指数值为5.76,金仓街道风险最低,风险指数值为4.03;在各指标中,地下水开采强度与风险总值的相关系数达0.917,表明地下水开采强度是区域海水入侵风险评定的控制指标,该指标为防止海水入侵灾害的关键要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2.

油源断裂向砂体转换输导油气形式分布部位预测方法——以歧口地区港东断裂砂一下亚段为例

张金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352-136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111
摘要1528)      PDF(pc) (11060KB)(22)    收藏

港东断裂是歧口凹陷北部的一条重要的控藏断裂。为了研究歧口凹陷港东断裂位置的沙一下亚段油气分布规律,根据转换输导油气形式分两种情况研究:通过港东断裂在沙一下亚段内输导部位、沙一中亚段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和沙一下亚段连通砂体分布部位,取三者重合部位预测港东断裂向沙一下亚段砂体完全转换输导油气形式的分布部位;通过港东断裂在沙一下亚段内输导部位、沙一中亚段区域性泥岩盖层不封闭部位、沙一下亚段连通砂体分布部位和上覆明化镇组区域性泥岩盖层封闭部位,取四者重合部位预测港东断裂向沙一下亚段砂体部分转换输导油气形式的分布部位。结果表明:港东断裂向沙一下亚段砂体完全转换输导油气形式分布部位主要为其东部和西部,而部分转换输导油气形式分布部位主要为其中部,少量分布在其东部局部。港东断裂向沙一下亚段砂体完全和部分转换油气形式分布部位控制了港东断裂位置的沙一下亚段内油气在整条断裂内的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3. 基于位置分配模型的避震疏散最优路径规划
李玉堂, 赵竞争, 王民水, 叶应辉, 王明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2018-202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35
摘要1526)      PDF(pc) (7757KB)(50)    收藏
在地震易发区科学规划避震疏散路径,对人口聚集、密度大的高等学校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和相关资料的调查,利用位置分配(location allocation, LA)模型、迪杰斯特拉(Dijkstra)最优路径算法,结合服务域分析、最优路径分析等方法实现了对研究区白天、夜间两种模拟情景避震疏散路径的科学规划。结果表明:在高等学校中做避震疏散计划时,可直接将运动场、室外篮球场、广场、空旷草地、部分面积较大的停车场作为备用避震场所;在疏散方向不交汇、不冲突、避震场所可容纳人数较多时,LA模型、Dijkstra算法均能够满足避震疏散规划的需求。针对校园内存在的避震安全场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均衡空旷场地分布、增加避震疏散设施、加强避震疏散技能等完善高等学校地震逃生体系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4. 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泥石流灾害链的演变过程与影响范围预测:以“4·5”四川洪雅县铁匠湾地质灾害链为例
刘鑫, 张文, 李根, 刘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799-181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58
摘要1525)      PDF(pc) (44216KB)(72)    收藏
20世纪以来,地质灾害以灾害链形式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大,目前对灾害链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范围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2021年4月5日四川洪雅县铁匠湾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泥石流灾害链为例,阐述了灾害链的演变过程。启动源为高位崩塌,崩落的大量岩块对下方斜坡岩土体造成冲击和加载形成滑坡,受降雨影响,崩滑碎屑流物质向双溪河发展演变为泥石流;采用RAMMS软件对泥石流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划定了其在不同降雨频率下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在20 a一遇降雨频率下,影响范围涵盖了双溪村上游部分分散农户;在50 a一遇降雨频率下,影响范围覆盖双溪村人口密集区;在100 a一遇降雨频率下,影响范围将继续向下游发展,延伸至老赵河聚居区。灾害链发生期间,附近最大降雨量接近10 a一遇,将10 a一遇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形成的影响范围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模拟结果可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5. 青海省主要成矿系列与找矿前景
李世金, 曾小平, 王富春, 童海奎, 杨延乾, 张得鑫, 康 波, 石海岩, 郑振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419-144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65
摘要1524)      PDF(pc) (16771KB)(156)    收藏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处于秦祁昆造山系和北羌塘—三江造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拼合部位,先后经历了基底形成、发展及原—古—新特提斯洋扩张消减、闭合碰撞的复合造山及高原隆升过程,并在长期的地质构造演化中,在特定的时空域相伴发生不同的成矿作用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矿床系列。本文根据青海省“358地质勘查工程”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新矿产勘查成果,通过对已发现的137种矿产、895处矿床和4 597处矿(化)点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特征、成矿作用、成因类型、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的系统总结研究,运用陈毓川等提出的成矿系列理论,按照5个成矿系列序次(层次),划分出青海省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组14个、成矿系列46个,成矿亚系列76个和矿床式131个。最后提出了最具找矿前景的11个成矿系列组、25个成矿系列、44个成矿亚系列及其63个典型矿床式,并按成矿区带做了简要总结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6. 冻融循环对钙剂改良土体分散性效果的影响
苑晓青, 吴泽炬, 王清, 陈慧娥, 林森, 牛岑岑, 徐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812-182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95
摘要1513)      PDF(pc) (10999KB)(15)    收藏
分散性土的水稳性极差,易形成管涌、洞穴、冲沟等破坏,季冻区土体在冻融循环过程所发生的冻胀融沉作用可能会增强土体的分散性。为了研究不同钙剂对土体分散性改良效果及冻融循环对改良效果的影响,先采用氧化钙和氯化钙两种钙离子剂对吉林西部地区分散性土体进行改良,确定最佳掺量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再分别通过分散性鉴定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及微观结构试验探讨冻融循环对土体分散性改良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钙对吉林西部土体分散性的改良效果优于氧化钙,氧化钙改良分散性土的最优掺量为1.6%,氯化钙改良分散性土的最优掺量为0.4%。冻融循环试验采用掺量为0.4%的氯化钙改良土。氯化钙改良土在经历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后仍为非分散性土,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在冻融循环次数0~5次有明显下降,但在冻融循环超过10次后下降趋势变缓且抗压强度基本保持在60 kPa;通过观察掺量为0.4%的氯化钙改良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扫描电镜图像,推测冻融循环10次后其裂隙和孔隙的状态已趋于稳定。上述试验结果说明氯化钙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改良剂对季冻区土体的分散性进行改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7. 干砂小应变动力学参数的弯曲元试验
刘红帅, 宋东松, 张东涛, 李延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826-183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83
摘要1512)      PDF(pc) (6309KB)(82)    收藏
弯曲元是测试土体小应变动力学参数的常用手段,然而在使用弯曲元测试时,波形、频率、峰值和试样的尺寸对波在土体中传播时间的确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大多从输入波的频率方面来研究其对输出信号传播时间确定的影响,但对输入波峰值、输入波形对输出信号的影响研究较少。基于此,采用弯曲元对干燥福建标准砂的小应变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输入频率、输入波峰值、输入波形对输出信号的影响,以及土体相对密度和有效围压对侧线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频率对S波(剪切波)的传播时间有明显影响,对P波(压缩波)基本没有影响;输入波峰值的大小对判别S波或P波的传播时间没有影响;输入波形对S波或P波的传播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土体的侧线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均随有效围压和孔隙比的增大呈指数形式变化。根据Hardin提出的小应变模量预测模型,拟合出了考虑有效围压和孔隙比耦合作用下的三维模型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对侧线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的估算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8. 青海东昆仑洪水河铁矿床新元古代含铁建造铁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丁清峰, 吴睿哲, 张强, 周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497-151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91
摘要1511)      PDF(pc) (6431KB)(110)    收藏

青海省东昆仑造山带洪水河铁矿床为一中型铁矿床,其含铁建造产于狼牙山组千枚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块状磁铁石英岩型,少量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前人一般认为其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洪水河铁矿区含铁建造中块状铁矿石进行了铁同位素、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除1件样品外,其余含铁建造样品的铁同位素δ56FeIRMM014均介于0.97‰~1.97‰之间,和全球典型新元古代含铁建造的Fe同位素特征基本一致;铁矿石的SiO2+Fe2O3质量分数高达78.56%~98.06%,具有极低的Al/(Al+Fe+Mn)值(0.00~0.06),为典型的化学沉积岩;总稀土元素(w (∑REE))变化范围为(16.49~80.89)×10-6,没有明显的Ce异常(Ce/Ce*为0.93~1.05),轻稀土元素轻微亏损,显示出类似新元古代含铁建造型的特点。综合对比洪水河铁矿区含铁建造的Fe同位素组成、沉积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洪水河铁矿区含铁建造的沉积环境为新元古代柴达木—东昆北陆块的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铁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相热液流体;富含Fe2+的海相热液流体上涌并逐渐演变为低温热液后在亚氧化水体环境中与含氧海水混合,最后导致Fe2+被部分氧化并形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逐渐沉积在大陆斜坡上最终形成含铁建造。洪水河铁矿的成因类型可划归为拉皮坦型新元古代含铁建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9.

中国地震井下地电阻率研究进展

叶青, 王晓, 杜学彬, 解滔, 范晔, 周振贵, 刘高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669-68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36
摘要1510)      PDF(pc) (8116KB)(25)    收藏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在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电阻率台站观测环境干扰严重。为了抑制环境干扰,地电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研究。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就井下观测对杂散电流和地表金属管线的抑制能力、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地电阻率与观测装置的关系及映震效能等问题进行了评估分析;阐述了井下地电阻率的观测优势:井下地电阻率能够很好地抑制地表异常体、季节性变化等引起的干扰,明显弱化地表杂散电流的影响,有效减小地电阻率年变化幅度和解决地表环境干扰日趋严重的问题。随着地震监测、预报从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的发展,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0.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奇异谱分析的GPR信号去噪

戴前伟, , 丁浩, , 张华, , 张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01-7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43
摘要1509)      PDF(pc) (19946KB)(93)    收藏

受设备及环境等因素的主要影响,采集的探地雷达(GPR)信号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传统变分模态分解(VMD)通过搜寻变分模型最优解分离出不同中心频率的分量实现噪声压制,但最优模态数的选择具有一定主观性,致使重构数据存在不同程度的信号振荡。为优化模态数的选择,并改善信号振荡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VMD和奇异谱分析(SSA)的GPR信号去噪方法。首先,引入能量损失比,实施最优模态数的自适应选择,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提取有效信号;其次,针对变分模态分解后的中低频振荡现象,引入SSA进行二次滤波,进一步提高信噪比。合成Ricker子波实验、合成雷达剖面模拟实验和实测资料验证了变分模态分解-奇异谱分析(VMD-SSA)方法的有效性。合成Ricker子波实验中,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传统VMD方法相比,经VMD-SSA方法处理后的信噪比最大提升13.587 8 dB;合成雷达剖面模拟实验中,基于VMD-SSA方法处理后剖面的信噪比较EEMD和传统VMD方法分别提高3.765 9 dB和2.655 7 dB;实测资料处理中也较好地压制了背景噪声及随机噪声,使异常体的信号特征更加突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1.

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有机质富集

蔡灵慧, 余烨, 郭建华, 黄俨然, 郭原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5): 1362-137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71
摘要1509)      PDF(pc) (16387KB)(48)    收藏

为了研究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富含有机质的黑色细粒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模式,选取了宁远棉花坪(MHP)、双牌何家洞(HJD)、全州沙子塘(SZT)等剖面,测试样品的有机质丰度并对其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湘中南地区中奥陶统烟溪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较好,SiO2质量分数高,属于优质烃源岩;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比较高,w(TOC)平均值为2.12%,普遍高于2%,脆性矿物体积分数在50%以上,具有很好的生气能力。烟溪组内发育的大量硅质层主要为沉积成因,氧化还原参数U/Th,V/(V+Ni)等指标指示水体整体为贫氧的还原环境,烟溪组时期生产力较高;陆源物质输入、氧化还原环境、海平面相对变化和古生产力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有机质的富集,烟溪组页岩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控于缺氧环境,属于“深水滞留盆地”的富集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2. 孙吴—嘉荫盆地古近系物源及其地质意义
张军生, 杨扬, 颜晓宇, 龚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762-178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67
摘要1506)      PDF(pc) (21352KB)(154)    收藏
为揭示孙吴—嘉荫盆地古近系物源及其地质意义,本文以古近系乌云组和孙吴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乌云组72颗碎屑锆石测点有7个年龄峰期:57、97、188、262、380、496和1 854 Ma,孙吴组64颗碎屑锆石测点有8个年龄峰期:52、65、92、181、220、472、1 884和2 318 Ma,表明乌云组和孙吴组物源复杂多样。两个组样品的MgO、Al2O3、CaO、K2O及Fe2O3含量均较低,化学蚀变指数(CIA)介于64.30~81.72之间,成分变异指数(ICV)介于0.44~0.70之间,两个组Th/Sc值与Zr/Sc值均呈正相关关系;乌云组和孙吴组稀土总量(∑REE)分别为(97.44~154.87)×10-6和(85.65~315.62)×10-6,La/Yb值分别为10.94~12.84和13.26~20.74。结合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和主量微量元素特征,确定孙吴—嘉荫盆地古近系物源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的古元古代地质体和各个时代岩浆活动事件产生的长英质火成岩,物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盆地古近系与上白垩系物源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造成这种物源差异的原因是向东亚大陆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发生退却或回撤和俯冲方向的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3. 中亚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找矿:以红旗岭铜镍矿床为例
许志河, 孙丰月, 顾观文, 牛兴国, 钱 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649-165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94
摘要1503)      PDF(pc) (18615KB)(76)    收藏
为了对中亚造山成矿带东段南缘红旗岭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500~1 000 m)隐伏矿体进行成矿预测,采用高精度重力和2.5维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对含矿性较好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如#1、#3及新#3岩体)进行底部含矿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精度重力异常开展不同高度上延并结合垂向一阶导数等数据处理,可有效地厘定深部隐伏岩体空间展布;2.5维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可以识别深部微弱的矿致异常,推测研究区#3岩体埋深700~1 100 m存在5个脉状盲矿体。经钻探验证,成功发现32 259 t]镍矿(矿石平均品位达0.36%),其中②号矿体为最厚矿体,见矿深度为700~1 100 m,镍矿平均品位为0.39%,储量达27 433 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4.

基于局部均值分解的地面核磁共振信号包络提取方法

田宝凤, , 孙士聪, 刘隆昌, 蒋川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66-77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45
摘要1501)      PDF(pc) (4709KB)(20)    收藏

地面核磁共振(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NMR)技术由于其直接、定量、高效探测等优势在水文环境调查、预警灾害水源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纳伏级别的SNMR信号往往淹没在复杂的环境噪声中难以分离,导致反演出的结果准确度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LMD)的SNMR信号包络提取方法。首先,对含噪SNMR信号的实部包络与虚部包络从高频到低频依次进行分解;进而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取所需的信号成分;最后合成有效的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获得目标SNMR信号包络。结果表明:LMD算法提取SNMR信号包络获得初始振幅的拟合误差在±4.17%之内,平均横向弛豫时间拟合误差在±5.63%以内,信噪比提高了30.3~37.2 d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5. 热变形对饱和黏性土渗透系数的影响
王福刚 杨国华, 程辉, 管小桐, 袁益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6): 1835-184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267
摘要1499)      PDF(pc) (3186KB)(117)    收藏
为了探究5~30 ℃温度变化对黏性土渗透性影响机理,同时考虑温度变化诱导的流体性质和土体变形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提高模型的应用范围和精度,本文先采用室内实验和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基于变温渗流实验数据,构建了土体应变与介质孔隙比的关系式,最后对Kozeny-Carman模型的修正模型(REN模型)进行了进一步修正。结果表明:在地下水常见的5~30 ℃温度区间,温度变化引起土体变形对黏性土渗透系数的影响显著,仅考虑流体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忽略黏性土形变影响的渗透系数计算误差最大可达40%;修正后的模型与现有渗透系数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通过修正后的渗透系数模型分析,发现温度在5~20 ℃区间时,渗透系数变化的主控因素是流体黏度,此温度区间介质形变对渗透系数影响较小,影响程度低于10%;当温度在20~30 ℃区间时,温度引起介质形变诱导的渗透系数变化贡献率增大,对渗透系数影响最大超过4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可控源电磁数据智能识别方法

李广, 丁迪, 石福升, 邓居智, 肖晓, 陈辉, 何柱石, 桂团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25-73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6
摘要1497)      PDF(pc) (13171KB)(52)    收藏
可控源电磁(CSEM)数据常常受到强人文噪声的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可控源电磁勘探的分辨率。为提高CSEM数据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CSEM数据智能识别方法(CEEMD-SVM方法),以代替传统的基于人工设定阈值的数据挑选方法。首先,通过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算法去除基线漂移噪声;然后,利用SVM对去除基线漂移后的数据进行智能识别,挑选出高质量信号。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首先进行了合成数据分析,然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广域电磁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SVM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在92.00%以上;经过CEEMD-SVM方法处理后,视电阻率由处理前的跳变形态变为连续光滑状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7.

基于双电层模型的频域震电响应数值模拟

韩丽, 胥铁潇, 金胜昔, 董文宇, 嵇艳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37-74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32
摘要1495)      PDF(pc) (8813KB)(29)    收藏
震电效应是反映地下多孔介质中震电转换现象的重要表征,通过观测震电效应可以实现地下石油和天然气等孔隙流体探测。在震电响应数值模拟时,传统方法对于电磁响应部分的理论模拟均采用准静态近似,但准静态近似会忽略地震横波的影响,导致模拟电磁波场时出现显著的误差,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应用准静态的前提。为了准确揭示震电效应产生的机制,本论文基于Maxwell全方程的频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震电响应的频率电磁响应数值模拟,并分析和讨论在弹性均匀介质中,电导率层状和电导率异常体模型下的震电特征。结果表明,这种Maxwell全方程数值模拟可以准确表征不同介质分界面处电磁波场的反射和透射现象,以及更精确识别异常位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8.

起伏地形条件下长偏移距瞬变电磁三维正演

王新宇, 严良俊, 毛玉蓉, 黄鑫, 谢兴兵, 周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54-7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42
摘要1485)      PDF(pc) (6863KB)(45)    收藏
地球物理勘探区的地形往往是起伏复杂的,传统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ng-offset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LOTEM)三维正演模拟一般不考虑地形的影响,而地形因素会严重影响LOTEM数据的合理解释。因此,本文开展起伏地形条件下非结构矢量有限元LOTEM三维正演模拟。首先,应用三维建模软件Blender准确建立复杂地电模型,采用非结构四面体网格精细刻画起伏地形。其次,基于偶极子离散的长导线源近似技术,将长导线源离散为若干段等效电偶极子,并引入二阶后退欧拉格式完成时间离散。进而实现LOTEM快速、高精度三维正演。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模拟了起伏地形条件下复杂地质模型的瞬变电磁场响应。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地形的影响,LOTEM电磁场响应“畸变”严重,会削弱甚至完全“埋没”地下异常体的瞬变电磁场响应,严重影响地下目标体的有效探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9. 花岗岩双裂隙热-流耦合参数敏感性
张延军, 袁学兵, 马跃强, 高雪峰, 高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971-198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27
摘要1480)      PDF(pc) (9285KB)(163)    收藏
为研究岩体热物性参数对渗流传热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离散元3DEC软件,建立了平行双裂隙的热-流耦合数值模型,通过与解析方法进行对照,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下岩体温度场的分布特征。结合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热-流耦合的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解与解析解的最大误差为3.45%,在合理区间内,表明用该模型研究裂隙中的水流传热问题结果准确可靠。模型运行24 h后,不同方案下裂隙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温度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参数对渗流传热的影响不同。沿裂隙流体流动方向,模型温度对试验参数的敏感程度呈减小趋势,其中裂隙进水口(B点)处岩体比热容、流体速率和裂隙开度极差值分别为10.25、13.80、13.25,说明岩体比热容、流体速率和裂隙开度是影响热-流耦合模型温度的主要因素;而岩体热传导率和流体-岩石传热系数极差值分别为6.53和4.66,表明岩体热传导率和流体-岩石传热系数对模型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0.

瞬变电磁法非线性优化反演算法对比

徐正玉, 付能翼, 周洁, 付志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44-75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3
摘要1478)      PDF(pc) (9596KB)(62)    收藏

瞬变电磁法(TEM)属于时间域电磁探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煤矿突水突泥调查以及岩溶调查等领域。传统的瞬变电磁数据处理方法采用“烟圈”快速成像或者线性迭代方法,存在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极小值以及灵敏度矩阵计算量大等不足。本文提出将非线性优化算法应用到瞬变电磁数据反演中,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和萤火虫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典型的三层和四层地电模型,分析两种算法的收敛特性和抗噪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PSO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数据处理精度低,抗噪能力差;而萤火虫算法在抗噪性、数据处理精度等方面均优于PSO算法。最后,采用两种算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反演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1.

可控源电磁法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建华, 林品荣, 张强, 郑采君, 孙夫文, 丁卫忠, 周海涛, 齐方帅, 刘昕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13-72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4
摘要1476)      PDF(pc) (13919KB)(27)    收藏
随着地质目标体大深度精细结构探测应用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可控源电磁法(CSEM)相关分辨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提升CSEM的勘探能力,解决其提高高频信噪比、压制人文干扰和加大勘探深度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容补偿的高频供电技术、基于频点优化和数字滤波抑制工频干扰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基于观测电磁场场值直接反演的解释技术。首先将电容网络单元接入供电回路,通过计算分布电感和选择确定补偿支路连接方式,组合出最接近理论值的谐振电容,不同程度地提高了1 000~10 000 Hz的发射电流;然后通过合理设计采样率和采样长度优化设置发射频点,再通过数字滤波,实现了对50 Hz工频及其谐波对观测数据影响的校正;最后将常规可控源音频电磁法(CSAMT)低频观测频率由0.100 Hz拓展至0.025 Hz,对观测电磁场信号直接处理和反演。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在干扰区开展了已知地热田的大深度探测试验,结果表明,CSEM探测深度可达3 000~5 000 m,有效提升了人工源电磁法的勘探深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2. 适宜盐渍土地基的二次抛物线形渠道断面智能优化设计
杨雪, 刘红梅, 宁作君, 严招川, 朱和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2005-201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95
摘要1476)      PDF(pc) (5929KB)(213)    收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盐渍化程度严重,盐渍土地基的冻胀、盐胀破坏对渠道边坡稳定造成极大危害。为了避免采用迭代计算法进行二次抛物线形渠道断面优化设计存在计算量冗杂、累计误差大及计算精度低等问题,建立了基于人工原子算法的盐渍土地基抛物线形渠道断面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以二次抛物线形状参数为自变量,在已知渠道底坡和糙率条件下,以设计流速和宽深比为约束条件,根据中小型渠道水力最佳断面与实用经济断面的倍比系数,采用人工原子算法优化形状参数,以确定渠道实用经济断面。将该数学模型应用于新疆塔里木灌区小四支渠,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与试算法相比,该方法在中小渠道的断面优化设计中,计算流量误差仅为试算法误差的0.85%;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抛物线形优化断面混凝土工程量较原矩形断面减少3.3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下水磁共振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李邦, 蒋川东, 王远, 田宝凤, 段清明, 尚新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75-78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76
摘要1475)      PDF(pc) (6630KB)(40)    收藏
磁共振探测(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MRS)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定量、准确和高效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资源调查等领域。MRS信号的质量对于磁共振数据的解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强环境干扰情况下MRS信号的随机噪声压制问题展开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框架,采用监督学习的训练方式,得到含噪信号的时频谱与原始无噪声信号的时频谱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而实现磁共振信号噪声的压制。仿真结果表明,CNN方法对含噪MRS信号的信噪比提升可达15 dB以上。并对比分析了CNN方法与时频峰值滤波(time-frequency peak filtering,TFPF)方法的噪声压制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最后,使用该方法对野外实测数据的噪声压制,进一步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4. 辽河东部凹陷牛居—长滩洼陷沙河街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
龚思敏, 蒋有录, 侯帅, 谢宝国, 周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781-179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21
摘要1470)      PDF(pc) (8562KB)(152)    收藏
为了研究辽河东部凹陷牛居—长滩洼陷沙河街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来源,基于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和轻烃组成特征并结合地质背景,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湿气特征,非烃气体主要是N2和CO2;天然气δ13C1值在-43.10‰~-31.20‰之间,δ13C2值在-30.00‰~-24.70‰之间,同源不同期次天然气的混合导致出现天然气碳同位素倒转现象;气源岩有机质类型以偏腐殖型-腐殖型为主。利用δ13C-Ro关系,并结合成熟度-深度关系曲线对天然气成熟度进行标定,研究区的中南部天然气为成熟煤型热解气,来源于沙三上亚段烃源岩,而北部天然气为来源于沙三中、下亚段烃源岩的油型-煤型裂解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5. 华北地区硫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
付超, 李俊建, 唐文龙, 张彤, 侯占国, 倪振平, 宋立军, 彭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879-189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04
摘要1467)      PDF(pc) (5294KB)(174)    收藏
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也是华北的优势矿产之一。华北地区硫矿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是我国硫铁矿和自然硫的重要产区。本文在资源禀赋、矿床类型、时空特征、主要控矿因素和成矿演化等要素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华北地区硫矿资源的主要特征和成矿规律。根据矿床成因将硫矿床划分为沉积变质型、沉积型、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型和自然硫等5种类型;根据矿产预测要素划分出18个矿产预测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沉积型和岩浆热液型硫铁矿最为发育。硫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边缘裂谷带、隆起区、弧盆系和活动陆缘等构造部位,不同构造环境形成的矿床在时代、类型及规模方面存在差异,按其规律可划分为太古宇、中元古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5个成矿期。硫成矿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旋回,按照时间序列划分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增生拼合期的火山喷发-沉积事件、中—新元古代华北克拉通伸展裂陷期的热水喷流-沉积事件、晚古生代华北陆块隆起与陆表海盆地沉积期的火山喷发-侵入事件、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叠加改造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以及新生代以来陆内盆地伸展减薄期的裂谷盐湖沉积事件。通过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华北地区划分出22个重要硫找矿远景区,显示出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6. 基于机器学习和测井数据的碳酸盐岩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
侯贤沐, 王付勇, 宰芸, 廉培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644-65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51
摘要1461)      PDF(pc) (10613KB)(223)    收藏
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碳酸盐岩储层裂缝与溶孔广泛发育,基于经验公式从测井曲线预测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大误差。以中东某碳酸盐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914块取心井岩心,测定孔隙度与渗透率,利用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4种不同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测井数据进行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优化机器学习参数,筛选出适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测井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4种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储层孔隙度结果差异不大,通过调整输入参数种类,可进一步提高孔隙度与渗透率预测效果,当以补偿中子(NPHI)、岩性密度(RHOB)和声波时差(DT)3种测井参数数据作为输入时,基于LSTM的储层孔隙度预测精度最高,孔隙度预测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为4.536 2;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基于机器学习的测井储层渗透率预测效果较差,相对而言,仅以NPHI作为机器学习输入参数时,基于RF的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最高,渗透率预测结果的RMSE为45.882 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7. 东昆仑成矿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
李良, 孙丰月, 李世金, 李碧乐, 钱烨, 王超, 赵拓飞, 禹禄, 王冠, 霍亮, 王力, 张雅静, 王琳琳, 李浩然, 闫佳铭, 李予晋, 张得鑫, 杨延乾, 王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461-149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45
摘要1459)      PDF(pc) (21215KB)(146)    收藏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Au-Cu-Co-Ni-Fe-Pb-Zn及其他多金属成矿带,2011年夏日哈木超大型镍矿床的发现使东昆仑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铜镍资源基地。经过多年的勘查,东昆仑成矿带Cu-Ni找矿取得了较大突破,陆续发现了一批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岩体,如石头坑德、阿克楚克塞、浪木日和尕牙河等岩体。笔者依据近些年研究的成果对东昆仑成矿带岩浆铜镍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特征作初步总结,并指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形成的主要认识如下:东昆仑造山带至少发生了4期强度不等的Cu-Ni-Co-(PGE)成矿事件,分别为寒武纪—奥陶纪(535~445 Ma)、志留纪—泥盆纪(440~394 Ma)、二叠纪—早三叠世(271~239 Ma)与晚三叠世(233~208 Ma),其中志留纪—泥盆纪的岩体数量最多、矿化率最高,产出的矿床数量多、规模也最大,而其他期次岩体的数量少、规模小与矿化弱;与其他成矿期的岩体零星分布于整个东昆仑成矿带不同,志留纪—泥盆纪岩体严格产在昆中断裂以北,又以昆中带数量最多,丛聚性明显;成矿具有显著的专属性,成矿岩体均以杂岩体产出,岩相发育齐全,富含贵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的超镁铁质岩是最重要的含矿岩石,多属于铁质超基性岩;原始岩浆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的大比例部分熔融,地壳物质混染是硫化物饱和的关键因素;志留纪—泥盆纪岩体找矿潜力最大,主要分布在昆中带,是今后找矿勘查的主攻方向和区域,其他期次找矿潜力较小,但仍需进一步评价寒武纪—奥陶纪岩体的Cu-PGE含矿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8.

青海东昆仑西段阿克楚克赛地区新元古代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制约

赵拓飞, 林博磊, 陈昌昕, 王超, 李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540-155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83
摘要1451)      PDF(pc) (14504KB)(85)    收藏
青海东昆仑西段阿克楚克赛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较薄弱,为了厘定该区花岗片麻岩侵入体的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石岩性为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SiO2质量分数为74.44%~76.36%,Na2O与K2O质量分数分别为0.06%~0.07%和3.89%~4.35%,Al2O3质量分数为9.76%~10.95%,过铝指数(A/CNK)为0.92~1.09,TiO2与MnO质量分数分别为0.32%~0.38%和0.10%~0.13%;CaO质量分数为2.70%~3.46%,Mg#值为25.42~29.69;样品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高, w(ΣREE)为200.04×10-6~215.30×10-6,LREE/HREE为6.94~7.88,Rb、U、Th、K明显富集,Nb、Ta、P、Ti、Sr明显呈“V”型亏损。岩石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966±3)Ma,MSWD=4.1),锆石εHf(t)为-3.38~3.14,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033~1 625 Ma。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阿克楚克赛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以新生玄武质地壳为主,有古元古代硅铝质地壳物质的加入,可能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斜长角闪岩、片麻岩部分熔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阿克楚克赛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俯冲向碰撞转换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综合分析认为东昆仑地区普遍存在新元古代岩浆-构造活动,时间上响应全球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事件,本次研究样品是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在青海东昆仑西段碰撞形成的具体体现,说明本地区在约966 Ma时正在由俯冲向碰撞造山阶段转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9. 断陷盆地强非均质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综合分类——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李彦泽, 商琳, 王群会, 孙彦春, 邢建鹏, 蒋东梁, 陈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830-184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11
摘要1442)      PDF(pc) (7235KB)(153)    收藏
为了实现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分类并明确分类界限,有效指导油藏开发对策选择,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多元分析、信息叠加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开展储层综合分类,并确定分类界限。首先在灰色关联的基础上,选取储层品质因子(IRQ)、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分选系数和排驱压力作为储层评价的主控因素;然后将多元分析与灰色评价结果进行信息叠加,完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最后提出了结合概率分布函数的聚类分析方法,明确了各因素的分类界限,并利用测井和实验数据建立转换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渤海湾盆地冀东油田南堡凹陷测井和实验数据获取的IRQ转换模型计算值与岩心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8.60%,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优化后聚类分析方法和单因素累积概率曲线法平均误差分别为13.57%、19.63%,前者更准确;不同类型井的产量中,Ⅰ类储层物性较好,单井稳产期日产油量最高,达7.48 t/d以上,Ⅱ类储层单井稳产期日产油量为4.37~7.48 t/d,Ⅲ类储层单井日产油量小于4.37 t/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0. 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成岩作用研究——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例
周翔, 李绍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800-18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08
摘要1442)      PDF(pc) (33637KB)(185)    收藏
为明确沙河子组优质储层的成因,综合砂岩薄片鉴定结果和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和泥岩微量元素等测试的数据,在沙河子组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讨论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沙河子组可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4个体系域;层序格架内成岩特征差异包括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两个部分,层序界面对胶结和溶蚀作用控制较强,界面上压实强度高、胶结物更发育,界面下溶蚀作用普遍;层序演化过程中不同体系域内主要成岩事件对水体盐度、介质环境变化的响应,使低位体系域以方解石胶结和绿泥石环边胶结为主,湖扩展体系域发育强烈的长石溶蚀和伊利石胶结,高位体系域以机械压实、硅质胶结为主,湖退体系域则以长石、火山岩岩屑溶蚀和高岭石胶结为特征。层序格架内不同部位沉积环境差异影响堆积其间沉积物特征,决定了其成岩作用物质基础和初始孔隙度;体系域内水体性质周期性演化,在层序不同部位形成差异性的早期成岩,造成各体系域孔隙演化路径差异,使湖退体系域和湖扩展体系域成为油气聚集时最有利的储集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1. 多源信息找矿预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以吉林省砂金沟金矿床为例
张永哲, 成山林, 李跃东, 杨昭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855-186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60
摘要1426)      PDF(pc) (13507KB)(192)    收藏
夹皮沟金成矿带属于滨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金矿集中区之一。吉林省砂金沟金矿床位于吉林省桦甸市(东/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吉黑造山带南侧、夹皮沟金成矿带中部,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勘查区周边已发现多个大、中、小型金和银矿床,如北西部有二道沟金矿床、庙岭金矿床、云峰铅锌矿床、马家店金矿床,北部有八家子金矿床,区内有大洋岔金矿床等。砂金沟金矿床与以上金矿床地质背景相同,具备产出大、中型金矿床的地质条件。本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区内含矿构造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物性特征,低阻发育部位往往指示断裂构造存在,低阻带内呈条带状的中高阻带更具有成矿潜力;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表现为Au-Ag-As-Cu-Hg-Sb等综合异常;区内北西和北东矿体分布具等距性、矿体与脉岩空间具相关性、矿体元素具富集性规律,并讨论了成矿具有多因耦合性。最后提出下步找矿方向应为断裂控矿及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控矿两大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2. 滇西澜沧—勐海地区三叠纪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稀土成矿
曾凯, 王腾, 刘恒达, 漆双林, 农良春, 李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894-190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81
摘要1422)      PDF(pc) (16495KB)(189)    收藏
滇西澜沧—勐海地区三叠纪花岗岩位于临沧花岗岩带南段,呈近南北向展布,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发育,具有离子型稀土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为查明三叠纪花岗岩与稀土成矿的内在联系,对区内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风化壳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典型矿床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叠纪花岗岩内部相带中粒(中粗粒)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比外部相带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更有利于成矿,在风化淋滤作用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稀土元素从稀土独立矿物或含稀土副矿物中游离出来后吸附于全风化层黏土矿物中富集成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和铝的地球化学特征,风化壳全风化层更富铝且MgO、TFeO、CaO质量分数降低,微量元素Ce 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他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继承了母岩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三叠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的基础条件,可解离的稀土独立矿物和含稀土副矿物的含量是能否形成离子型稀土矿床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3. 吉南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组成
张宇婷, 孙丰月, 李予晋, 叶丽娜, 刘金龙, 苏 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675-168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27
摘要1416)      PDF(pc) (13605KB)(88)    收藏
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控制了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和演化,但关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开始时间以及精细过程仍存在争议。和龙市石人村位于吉林南部,地处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是研究古太平洋演化的有利区域。本文对研究区内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3±1) Ma,属中侏罗世;岩石具有高Mg#(65.23~65.92),异常高w(Sr)((1 657~2 467)×10-6),低w(Y)((7.50~7.98)×10-6)、w(HREE)的特征,非常类似于低硅埃达克岩,反映了其初始岩浆来源于板片熔融交代的地幔楔。该类型岩石的发现暗示在173 Ma左右区域存在非常热的俯冲作用,可能是斜向俯冲或洋脊俯冲所致,也意味着中侏罗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方向发生了偏转或俯冲方式发生了转变。然而,石人村花岗闪长岩又不同于典型的低硅埃达克岩,其w (SiO2)=61.13%~62.31%,明显大于埃达克岩的56%,在野外和镜下均观察到岩浆混合作用的痕迹,反映岩浆在侵位过程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开放体系的演化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4. 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蛇绿岩中铬铁矿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
杨冰彬, 胡菲菲, 荆国强, 刘治国, 伍群, 张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867-187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35
摘要1411)      PDF(pc) (10007KB)(188)    收藏
新疆东准噶尔扎河坝蛇绿岩作为阿尔曼泰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争论。为确定岩石源区物化条件和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本文选取扎河坝蛇绿岩块中新鲜未蚀变铬铁矿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铬铁矿中的Cr2O3质量分数为52.62%~56.66%,Al2O3质量分数为7.87%~12.69%,TFeO质量分数为16.70%~19.56%,Cr#为73.58~83.80,Mg#为55.30~63.09,Yfe为4.02~8.00,Fe2+#为36.91~44.70,类型主要为铬铁矿,少数为高铁富铬尖晶石;铬铁矿结晶平均温度为1 307.84 ℃,平均压力为4.08 GPa,推断其形成深度约为126.34 km;地幔氧逸度为0.14~1.21(平均值为0.59);地幔熔融程度为22.67%~23.23%(平均值为22.91%)。推测扎河坝铬铁矿原岩橄榄岩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地幔。扎河坝蛇绿岩为俯冲带型蛇绿岩,形成于洋内弧后盆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5. 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成矿单元划分
潘彤, 张金明, 李洪普, 李东生, 韩光, 贾建团, 袁文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446-146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25
摘要1410)      PDF(pc) (8610KB)(133)    收藏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主要的盐类存储矿带,有己发现并探明储量和资源量的矿产12种,氯化钾、氯化镁和氯化锂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同时不断有许多新地域、新层位、新类型、新深度的矿床/矿体被发现,显示出柴达木盆地具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全国成矿单元划分基础上,利用最新研究成果,以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质构造环境为基础,突出盐类矿产原则,综合分析赋盐矿产的岩相、古气候、水文条件和盐类成矿规律及成矿特征等,全面系统地划分了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成矿单元。本文提出柴达木盆地Ⅰ级成矿域隶属秦祁昆成矿域,Ⅱ级成矿省属昆仑成矿省,Ⅲ级成矿区带为柴达木盆地锂-----盐类-石油-天然气-芒硝-天然碱成矿带;进一步划分为柴北缘硼--钾盐成矿亚带、中央钾-石盐---天青石-芒硝成矿亚带、昆北硼--石盐-芒硝成矿亚带、察尔汗钾-石盐----天然碱成矿亚带、德令哈石盐-天然碱成矿亚带5个Ⅳ级成矿亚带以及21个Ⅴ级矿集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6. 秦皇岛茹各庄火山碎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李梦玲, 孙珍军, 于赫楠, 付 浩, 胡 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688-170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28
摘要1404)      PDF(pc) (21220KB)(61)    收藏

冀东秦皇岛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部,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构造背景及其运动机制,本文对秦皇岛茹各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清晰的环带结构,Th/U值为0.37~0.83,为岩浆锆石,测年结果为(113±1)Ma;岩石具高硅(平均质量分数为75.95%)、富碱(平均质量分数为8.47%)、明显贫钙(平均质量分数为0.39%)的特点;岩石中富集高场强元素(Th、U、Ce、Nd、Zr、Hf),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P、Ti),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微弱右倾型,δEu强负异常(0.02~0.30),暗示斜长石大量晶出;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伴随磷灰石、钛铁矿等矿物晶出,Nb/Ta值接近陆壳,暗示岩石具地壳岩石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演化说明该岩石的岩浆源区为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中期华北板块古老下地壳幔源岩浆底侵热源引起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茹各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而驱动的板内拉张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7. 张广才岭南部中侏罗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国宾, 陈兴凯, 赵越, 唐佳雨, 李瑞瑞, 冯玥, 孔金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907-192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73
摘要1394)      PDF(pc) (27027KB)(152)    收藏
张广才岭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和吉林省中部,区内发育的南北向岩浆弧是微板块碰撞-拼贴的产物,能有效限定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的碰撞-拼合时代。本文以张广才岭南部青松乡中侏罗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张广才岭南部青松乡似斑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2.1±1.3)Ma,似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2.1±1.2)、(172.4 ±1.2)、(172.2±1.7)Ma,为中侏罗世早期。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似斑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贫硅、贫铝,高碱、富钾,高TFeO/MgO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相对富集Rb、K、U、Th、La元素,亏损Nb、P、Ti、Y、Yb、Lu元素,属于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壳幔混合源区。结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中侏罗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成岩构造环境与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作用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8. 顺层岩质边坡溃屈变形机制及失稳判定方法
吴朋宇, 张志红, 戴福初, 姚爱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17-52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20
摘要1389)      PDF(pc) (4112KB)(105)    收藏
溃屈型破坏是一种常见的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模式,溃屈变形发展机制及失稳破坏的定量研究对滑坡工程勘查和防治指导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边坡的地质环境和力学作用机制,建立了三维受压板简化模型,其能够考虑岩层自身重力、地震力、静水压力的共同作用和岩体材料塑性变形的影响。基于弹塑性受压板稳定理论,利用能量法推导得到了边坡溃屈变形破坏的临界方程。对于溃屈型边坡的结构失稳和滑动失稳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稳定性判定方法,并针对不同状态的边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下归哇边坡为例,对所提判定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边坡的临界溃屈长度(a1)为483.8 m,说明下归哇边坡能够发生溃屈变形;现场勘查得知边坡实际溃屈长度(a′)为530.0 m,a′>a1,可知边坡是稳定的。这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由此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判定方法可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9. 面波频散能量谱计算方法
于涵, 刘财, 王典, 鹿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602-6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08
摘要1376)      PDF(pc) (2782KB)(199)    收藏
面波频散能量谱成像精度是近地表横波速度计算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提取面波频散曲线是后续反演地层结构及介质物性参数的重要环节。文中论述了τ-p变换法(τ为垂直波慢度,p为水平波慢度)、高分辨率线性Radon变换法、频率分解法、相移法、f-k变换法(f为频率,k为波数)、SFK变换法和矢量波数变换法等7种不同面波频散能量谱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上述方法,对三层速度递增水平层状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合成Rayleigh波记录进行频散能量谱计算,并与理论频散曲线进行比较;根据所得频散能量谱,分析不同方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特点与应用差异。结果表明:在提取频散曲线过程中,高分辨率线性Radon变换法和矢量波数变换法提取精度较高,f-k变换法提取精度最低,低频信息与高频信息无法有效识别;SFK变换法、矢量波数变换法、高分辨率线性Radon变换法抗噪性能强;τ-p变换法、f-k变换法、相移法计算速度优于其他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0. 黑龙江漠河地区早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张冬冬, 高阳, 刘军, 何军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926-194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10
摘要1366)      PDF(pc) (11652KB)(158)    收藏
砂宝斯东岩体位于黑龙江漠河地区砂宝斯金矿床东5 km处,是大兴安岭北部新发现的一处早古生代花岗岩岩体。本文对该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年龄为(509±4)Ma。岩石具有高SiO2(66.20%~71.83%)、Al2O3(14.61%~15.08%)、K2O+Na2O(6.37%~8.10%)质量分数,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以及高场强元素Th和U,亏损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和Ba、Sr等。锆石εHf(t)值为2.7~5.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3~1.1 Ga。根据上述研究,砂宝斯东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造山构造环境,是新增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1. 基于鲁棒性原理的碎石桩置换率优化
李晴芳, 汪柱, 于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171-.  
摘要1360)      PDF(pc) (9330KB)(45)    收藏
碎石桩是处理软土地基的常用方法之一,置换率作为碎石桩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其值取决于软土力学参数和工后沉降量限值等要素。考虑实际工程中软土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综合衡量工后沉降量和工程造价,确定最优置换率。本文首先基于岩土工程鲁棒性设计原理,将桩体压缩模量和土体压缩模量视为具有不确定性的参数即噪声因素,利用MonteCarlo模拟方法生成噪声因素的数值,并基于单向分层总和法计算工后沉降量标准差作为鲁棒性指标,从鲁棒性、安全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优化碎石桩置换率;然后提出了碎石桩鲁棒性设计流程并通过工程案例说明其应用方法,基于此例讨论了沉降量限值、压缩模量变异系数和参数分布模式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本文计算流程的最优置换率值为 29%;沉降量限值的提高需要投入更多的工程造价;土体压缩模量相较于碎石桩对最终优化结果的影响幅度更大;相较于对数正态分布,采用正态分布模拟噪声因素参数分布时计算的结果不确定性更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2. 滑坡堆积体变形失稳机制——以贵州剑河县东岭信滑坡为例
唐军峰, 唐雪梅, 周基, 钟辉亚, 谢尚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03-5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80
摘要1359)      PDF(pc) (16506KB)(98)    收藏
为了对滑坡堆积体的变形机制进行研究,更有效地开展滑坡治理工作,以贵州剑河县东岭信滑坡堆积体为例,根据现场地质勘查、室内试验和排水隧洞施工揭露情况,探明了东岭信滑坡堆积体的地质条件;基于丰富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地表位移、地表裂缝、洞内裂缝和深部位移,探讨了滑坡堆积体的变形特征;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堆积体的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库初期蓄水开启了东岭信滑坡堆积体的变形失稳进程,边坡进入蠕滑变形阶段;河水位上升与持续强降雨导致边坡地下水位抬升,激发边坡变形曲线呈阶跃式发展;边坡安全系数在汛前枯水期达到最高(1.14),在汛期末处于最低值(1.01)。治理工作重点在于做好边坡的截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3. 西藏拉萨地块阿翁错北二长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彭 勃, 赵拓飞, 李宝龙, 史仲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594-160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17
摘要1359)      PDF(pc) (18102KB)(76)    收藏
西藏拉萨地块阿翁错—盐湖岩浆弧的成因是解决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极性和时限的关键。本文选取阿翁错北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阿翁错北二长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7.0±0.5) Ma,MSWD=2.6,属早白垩世晚期。样品表现为高硅、富钾的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A/CNK值介于1.006~1.019之间,属弱过铝质;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及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具中等至弱的负Eu异常(δEu=0.55~0.78),属弱过铝质未分异的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样品锆石初始Hf同位素εHf(t)值除1颗锆石达11.1外,其他17颗锆石介于3.7~6.3之间,平均值5.0,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928~765 Ma之间。基于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阿翁错北岩体很可能是新生地壳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与镁铁质岩浆发生不均一混合作用形成,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参与。结合拉萨地块中北部岩浆岩Hf同位素研究分析,阿翁错—盐湖岩浆弧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后退式俯冲的构造体制下,阿翁错北岩体的形成时代(107~104 Ma)代表了由断离板片俯冲末期向碰撞环境转化的时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4. 青海东昆仑哈陇休玛钼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模式
许庆林, 孙丰月, 李碧乐, 杨延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512-152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08
摘要1351)      PDF(pc) (15586KB)(95)    收藏

哈陇休玛钼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仅有的中型斑岩型矿床。为了查明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构建矿床成矿模式,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哈陇休玛矿床发育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两种类型包裹体,成矿流体呈现中高温(集中于280~340 ℃)、高盐度(w(NaCl),集中于6.00%~18.00%)和中等密度(集中于0.64~0.92 g/cm3)特点,成矿深度为2.4~4.1 km,形成于中浅成环境。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但主体以岩浆水为主;S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哈陇休玛矿床成矿模式为印支晚期东昆仑地区发生强烈壳幔混合作用,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混合岩浆,含矿流体在随混合岩浆上升的过程中发生流体沸腾,并与大气降水混合冷却,导致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促使成矿物质沉淀成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5. 哀牢山成矿带长安金矿床成因: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测温和H-O-S-Pb同位素制约
辛 未, 孟元库, 许志河, 孙丰月, 钱 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610-162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34
摘要1350)      PDF(pc) (30718KB)(123)    收藏
中国西南部哀牢山成矿带南段长安金矿床成因机制仍然有待研究,为了解其成矿物质与流体来源,掌握其矿床成因类型,给矿山找矿增储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以长安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特征描述、流体包裹体测温学和矿石H-O-S-Pb同位素测试来研究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演化,进而制约矿床成因,建立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前人认为的近南北向构造F6并非断裂构造,而是隐爆角砾岩筒,其为长安金矿床的主容矿构造;主成矿阶段包裹体冰点温度绝大部分为-2.9~-0.7 ℃ ,对应盐度(w(NaCl))为1.22%~4.79%,均一温度为162~226 ℃,属于低温低盐度流体体系。长安金矿床成矿主阶段石英的δ18OH2O介于4.4‰~5.2‰之间,δD为-93.9‰~-85.9‰,落入岩浆水与大气水演化线之间,说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与大气水的混合物。长安金矿床黄铁矿的δ34S平均值为2.1‰(n=32),绝大多数介于0.0~3.6‰之间,具有明显的岩浆硫的特点,认为硫来源于岩浆岩;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组成特点明显具有二元性,反映了岩浆铅和上地壳围岩铅的双重贡献。综上,认为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大气水和围岩也对成矿流体物质有一定贡献;长安金矿床受隐爆角砾岩控制,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特征相似,尽管其围岩并非传统的火山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6. 西昆仑甜水海黄羊沟闪长玢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张博文, 苏春媚, 冯汉清, 任文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575-159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98
摘要1344)      PDF(pc) (22339KB)(64)    收藏

黄羊沟闪长玢岩岩体侵位于甜水海—喀喇昆仑地块上侏罗统红其拉甫组灰岩地层中,为了厘定其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以及构造背景,对黄羊沟闪长玢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59.9±1.4) Ma,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源区具幔源特征,有地壳物质同化混染参与,形成条件为低压、强氧化环境,经历中等分异作用。该岩体具低硅(w(SiO2)=56.11%~57.36%)、高钙(w(CaO)=4.29%~6.59%)、富碱(w(Na2O+K2O)=6.00%~7.96%)特征,属准铝质(A/NCK=0.79~0.95)岩石,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U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具微弱Eu负异常,δEu均值为0.97。通过区域岩浆活动对比研究,认为黄羊沟岩体与班—怒缝合带革吉地区的帕阿岩体I型花岗岩体具有很强的亲缘性,且与班—怒缝合带内的岩浆岩时限一致,表明甜水海地体南部的黄羊沟闪长玢岩是班—怒缝合带以北区域中、新特提斯洋向南俯冲的岩浆作用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7. 柴北缘阿日特克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唐名鹰, 朱德全, 丁正江, 陈建, 王炜晓, 董振昆, 高振华, 苗晓军, 郑成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525-153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04
摘要1339)      PDF(pc) (22823KB)(116)    收藏

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位于柴北缘中北段,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斑岩型矿床,矿体产出于海西晚期—印支期花岗闪长(斑)岩和古元古代达肯大坂岩群接触部位。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本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矿脉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热液成矿期次划分为成矿早期石英阶段、成矿期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成矿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以Ⅰ型(富液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Ⅲ型(含子矿物三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及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体系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中高密度的NaCl-H2O体系,至成矿晚期,流体性质变化为低温、低盐度、高密度流体,矿床形成深度为0.40~4.00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δDV-SMOW值为-92.9‰~-78.4‰,δ18OH2O值为-7.4‰~2.0‰,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流体为主,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有更多的大气降水不断混入。矿石中金属硫化物δ34S值处于9.4‰~11.7‰之间,平均值为10.2‰,表现出明显的地层硫特征,为岩浆热液与围岩地层相互作用所致。综上认为,阿日特克山铜钼矿床为矽卡岩型-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海西晚期—印支期俯冲碰撞构造环境,混合成矿流体强烈的不混溶作用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8. 任家庄煤矿煤层煤质测井响应及其预测模型
吴蒙, 秦云虎, 王晓青, 杨柳, 朱士飞, 张震, 毛礼鑫, 张静, 李国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633-643.   DOI: 10.13278/j. cnki.jjuese.20210139
摘要1295)      PDF(pc) (8947KB)(88)    收藏
煤层煤质测井响应研究对煤炭精准开采、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任家庄煤矿太原组煤层为例,借助实验测试、统计分析和数据检验的方法,分析了煤质测井响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煤中水分、挥发分与侧向电阻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值和短源距伽马-伽马值呈正相关关系;灰分与短源距伽马-伽马值、侧向电阻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自然伽马值、自然电位呈正相关关系;固定碳与短源距伽马-伽马值、侧向电阻率呈正相关关系,与自然伽马值、自然电位呈负相关关系。建立了煤层煤质测井参数多元预测模型,F函数检验和实验样本预测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服务于煤矿开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9. 气云区全波形反演约束Q场建模技术
薛志刚, 轩义华, 刘铮, 但志伟, 史文英, 秦宏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613-62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45
摘要1292)      PDF(pc) (10109KB)(102)    收藏
复杂的浅层气云使地下波场严重扭曲,地震剖面呈现模糊带,影响工区的构造认识和储层描述。品质因子Q是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属性,Q深度偏移是考虑了地层吸收衰减的偏移成像技术,是提高气云区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浅层气云和深层底辟构造复杂发育时,常规Q场建模的精度往往不能满足Q偏移精细建模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难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波形反演(full wave inversion, FWI)约束Q场建模技术思路:基于常规网格层析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利用FWI技术精细刻画速度异常进而约束Q模型的建立。这一“常规层析-FWI-Q反演”迭代的技术思路在白云凹陷Q深度偏移成像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气云模糊区的成像质量,而且避免了油气勘探认识的多解性,证明了FWI约束Q场建模和Q深度偏移技术方法对改善复杂气云发育区的成像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0. 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千枚岩碎屑锆石年代学、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陈 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558-157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02
摘要1292)      PDF(pc) (10143KB)(152)    收藏
青海驼路沟钴(金)矿床内发育一套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该套火山-沉积岩系形成时代及构造属性存在争议。本文对该套地层中的绿泥绢云千枚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测年、Lu-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其原岩沉积时代、沉积物源及基底构造亲缘性进行了探讨。年代学结果表明,该套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系碎屑锆石最年轻的年龄组为433~412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22.8±6.8)Ma,结合区域构造岩浆事件资料认为其原岩沉积时代上限为晚志留世。433~412 Ma年龄组的εHf(t)值为-2.02~5.47,平均为1.80,表明该组锆石的母岩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其一阶段年龄为1 124~829 Ma,说明这些锆石的母岩浆来自Grenvillian期Rodinia超大陆汇聚时的壳幔相互作用。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驼路沟千枚岩的原岩可能为一套泥砂质沉积岩,沉积环境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其沉积环境与区域构造演化研究一致,即昆中洋于430 Ma左右俯冲结束,东昆仑地区开始进入板内伸展环境,而昆南地块南部地区于晚志留世进入被动大陆边缘环境。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综合分析表明,太古宙时期碎屑锆石源区属性并不明确,中—新元古代昆南地区的基底与华南克拉通具有明显亲缘性。自Grenvillian造山运动形成华夏—扬子—昆仑—柴达木—祁连联合大陆,至泛非期(650~550 Ma)昆仑陆块可能已从联合大陆中分离出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1. 数值优化方法在确定张力计反应时间上的应用性
林鸿州, 郭怡, 白建帮, 彭建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26-53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12
摘要1287)      PDF(pc) (1990KB)(79)    收藏
张力计的反应时间可用于估算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并可作为张力计选型的评判依据。为了更加合理且便捷地确定张力计的反应时间,先通过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泾阳黄土、定边黄土以及毛乌素砂土的土柱试验测定张力计的响应曲线,再利用半经验图解法与结合通用全局优化(UGO)算法的数值优化方法来确定反应时间,并探讨了数值优化方法的实用价值及其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张力计的响应曲线可分为张力计安装扰动段、压力反应滞后段以及稳定平衡段,其中,压力反应滞后段建议采用4次多项式函数拟合,而稳定平衡段则采用线性函数拟合。数值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Levenberg-Marquardt优化法(LM+UGO)、BFGS准牛顿优化法(BFGS+UGO)与共轭梯度优化法(CGM+UGO)的拟合程度高,用时短,但对于数据抖动幅度较大或存在突变型曲线特征等复杂形式的张力计响应曲线,数值优化算法不易获得较理想的结果,此时仍需借由经验判断才能确定合宜的反应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2. 基于斯通利波及电成像测井数据对火成岩裂缝地层的特征分析
崔裔曈, 王祝文, 徐方慧, 韩锐羿, 齐兴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624-63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25
摘要1269)      PDF(pc) (6253KB)(87)    收藏
随着石油勘探类型的转变和发展,如何高效且准确地识别地层中的裂缝变得十分重要。本文构建了斯通利波在裂缝地层中传播的理论模型,得到了斯通利波在经过裂缝带时会形成反射斯通利波,以及地层中裂缝的条数越多、斯通利波反射系数越大的理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对辽河盆地火成岩地层的声波测井数据进行了斯通利波波场分离(中值滤波),得到反射斯通利波,并计算了裂缝地层的反射系数。同时对该地层的电成像测井数据进行了孔隙度分布谱和区间孔隙度分析。研究表明:在裂缝发育的地层,反射斯通利波能量增强,反射系数变大;裂缝发育地层电成像孔隙度分布谱明显变宽,电成像区间孔隙度中大孔隙占比增大,显示次生孔隙(裂缝)发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3. 基于泊松方程的空间波数混合域二度体磁异常数值模拟
赵东东, 王旭龙, 周印明, 戴世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592-60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08
摘要1260)      PDF(pc) (6390KB)(93)    收藏
正演数值模拟是反演成像的基础。为了实现磁法勘探精细化反演成像与定量解释,本文利用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泊松方程的高效、高精度空间波数混合域二度体磁异常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把二度体磁位偏微分方程转换为一维常微分方程,并采用基于二次插值的一维有限单元法求解该方程,进而通过反傅里叶变换得到空间域磁异常。在模型算例中,分别设计截面为矩形的常磁化率和变磁化率二度体模型,针对本文算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进行了验证。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精度高,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1%;计算速度快,网格节点剖分2 501×2 501的模型模拟时间为4.18 s;适用于任意复杂地形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4. 新三水模型的改进与参数确定方法
付晨东, 汪爱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654-661.   DOI: 10.13278/j.cnki. jjuese.20210284
摘要1241)      PDF(pc) (4786KB)(80)    收藏
三水模型参数较多,包括3种水(自由水、微毛细水和黏土束缚水)的胶结指数、岩性参数,自由水孔隙的饱和度指数等,这些参数确定困难,一直困扰着三水模型的实际应用。为了解决某盆地某区块某地层泥质砂岩储层低孔低渗、油水界面分布不均匀导致测井储层参数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当研究区域仅有岩电参数、压汞数据、阳离子交换量实验数据时,利用实验统计方法确定新三水模型方程中的胶结指数和岩性系数,采用新三水模型计算其含水饱和度。为了验证本文实验统计法确定参数的可行性,对研究区XX井的1 880~1 895 m井段进行了储层解释评价,将参数带入到新三水模型中计算含水饱和度,并与井中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三水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含水饱和度基本一致,证明了本文确定参数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5.

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边界效应

亢佳乐, 卢全中, 占洁伟, 杨天亮, 沈首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941-95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26
摘要1192)      PDF(pc) (21911KB)(5)    收藏

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地质灾害变形破裂特征、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制的有效手段,受制于模型箱尺寸,试验过程中边界效应问题显著,如何减弱边界效应影响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现象分析以及数值模拟验证等手段,对物理模型箱体边界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箱体边界效应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箱体边壁阻尼与箱体尺寸比,其中:边壁阻尼与边界效应幅值呈正相关,边壁摩擦角小于土体内摩擦角时,黏聚力是边界效应影响的主要因素,边壁摩擦角大于土体内摩擦角时,摩擦力是边界效应影响的主要因素;箱体尺寸比影响边界效应幅值,长宽比与边界效应幅值呈正相关,并确定试验模型箱设计最优尺寸比为5∶3∶2.2。箱体边界效应对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存在显著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6.

基于ACME的井中激电系统采集控制软件开发与应用

席彪, , 谢兴兵, , 毛玉蓉, , 严良俊, , 周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785-79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81
摘要1110)      PDF(pc) (12316KB)(6)    收藏

针对我国深地资源勘查,研制出了深度3 000 m内矿产资源探测井中/井间激发极化法大功率激电系统。相比地面激发极化法,井中激电系统借助钻井进行勘探,收发装置更接近于目标体,对深部隐伏矿产、油气资源勘查更具优势。井中激电系统采集控制和数据处理是整个系统工作的中枢,在工作中需要解决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数据采集、长距离遥传通讯、数据高速传输、接收和发射同步等技术难题。本文基于测井采集控制管理平台(acquisition control management expert,ACME)拓展性强的特点,研发了一套与井中激电系统配套的采集控制和处理软件。井中激电系统采集控制软件通过动态库挂接在ACME上,实现激电系统的数据采集、实时传输、显示、监测、保存和处理成图等功能,并成功应用于大冶市铜铁金属矿的井中探测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和已知资料高度一致,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7. 地震声波数值模拟中人工边界条件的差别与组合
韩复兴, 王若雯, 孙章庆, 高正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61-.  
摘要1107)      PDF(pc) (10534KB)(79)    收藏
地震数值模拟中选取的有限计算区域产生的边界反射会干扰正常波场模拟结果,因此引入人工边界条件来降低边界反射的影响。本文针对PML(perfectly matched layer)边界条件的解耦与非解耦差分形式,应用不同空间差分阶数进行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空间差分阶数提高后,非解耦PML差分形式在计算效率和实现方式上均更具优势。针对CE(ClaytonEngquist)边界条件受入射波入射角度限制、边界处精度低吸收效果不好等问题,将2阶CE边界条件和PML边界条件组合成一种新的组合边界条件,在保证吸收效果的同时减少衰减带厚度,从而达到提高计算效率的目的。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8. 基于VMD和LSTM方法的北京市PM2.5短期预测
秦喜文, 王强进, 王新民, 郭佳静, 初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14-.  
摘要1061)      PDF(pc) (6085KB)(128)    收藏
雾霾问题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为了进行PM2.5浓度预测,为有效防治雾霾提供依据,本文提出了改进的VMD(变分模态分解)和LST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PM2.5预测模型VMDLSTM。首先利用阈值法确定VMD方法的分解数目,将历史数据分解成不同序列,然后对每个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将每个序列的预测结果求和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将VMDLSTM模型应用到北京市PM2.5序列的短期预测中,并利用7种评价指标将其与ARIMA(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RFR(随机森林回归)、LSSVR(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TM等9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其中的5个误差评价指标中,VMDLSTM模型表现最优,仅有1个误差指标评价位列第二,在协议指数评价中,VMDLSTM模型最接近于1,精度最高。其中:VMDLSTM模型的均方误差为41.10,均方根误差为6.42,平均绝对误差为5.79,协议指数为0.97;而RFR、VMDLSSVR 、ARIMA和LSTM等9种模型的均方误差范围为60.72~1 058.07,均方根误差范围为7.79~32.53,平均绝对误差范围为7.45~26.14,协议指数为0.39~0.95。相比于其他模型,本文提出的VMDLSTM模型精度最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9. 基于GMS的长春齐家地下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划分
鲍新华, 于瀚博, 计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955-96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58
摘要1033)      PDF(pc) (15805KB)(33)    收藏

长春市双阳齐家水源地临近油田,原有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不足以调和油田开采与水源地水质安全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为了保护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不受油田开发活动的影响,为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地区的油田开发布局提出规划建议,首先查明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然后在原有的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基础上利用数值法软件GMS(groundwater model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MS模块对水源地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以此对长春市双阳齐家水源地进行二级保护区划分研究,明确油田开发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和水源地可能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范围。模拟结果表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1 000 d时距离污染源400~800 m,以此为据共划定二级保护区33.5 km2,并将原规划在划定的二级保护区内和边缘的油井给出取消建设或适当迁建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0. 确定砂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方法对比
宋东松, 冯震, 金红山, 孙逸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66-138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15
摘要1025)      PDF(pc) (9352KB)(138)    收藏
确定土体动剪切模量的常用方法有规范法、Kumar法和自相关函数法,确定相应阻尼比的方法有规范法、Das and Luo法、Kokusho法、Kumar法和互相关函数法,为了分析不同方法所产生差异,实现定量化对比分析,笔者以福建标准砂(粒径为0.5~1.0 mm)为研究对象,采用不排水的应力控制动三轴试验,探讨不同的确定土体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方法的差异性,并给出了不同土体条件建议选用的方法。结果表明:1)3种方法确定动剪切模量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随剪应变的增大结果的差异逐渐增大,有效围压对结果的差异性有所影响,当剪应变为4×10-3,有效围压为100 kPa时,3种方法差异显著,相对误差最大接近20%;2)而5种方法确定阻尼比的结果差异显著,随着剪应变的增大,5种方法确定的阻尼比相对误差大体上均在迅速减小,只有规范法在有效围压为100 kPa时,其相对误差有较小的增大趋势;5种方法中,Kumar法确定的阻尼比最接近平均阻尼比,互相关函数法远高于平均阻尼比,Das and Luo法和Kokusho法确定的阻尼比基本一致但低于平均阻尼比。建议以后的工程应用中,加载方式为应力控制时,可采用自相关函数法确定动剪切模量,采用Kumar法确定阻尼比,二者确定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均最接近平均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1. 重力密度反演的自适应异常权函数法及其对东海钓北凹陷地层结构划分
李键, 何新建, 黄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29-.  
摘要1018)      PDF(pc) (14246KB)(56)    收藏
重力密度反演通过将地下剖分为多个网格,计算每个网格密度的方式来实现,现今方法计算结果分辨率较低。本文提出自适应权函数三维密度反演方法,通过上半空间不同高度异常凸显不同埋深地质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空间异常权函数进行迭代反演,从而提升结果的收敛性和分辨率。模型试验表明,自适应异常权函数密度反演方法相对已有方法能有效提升分辨率和精度,且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利用所提出的反演方法重建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空间密度结构,分析东部坳陷带中生界残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坳陷带内中生界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部钓北凹陷中生界广泛分布,厚度较大,约4 km,颠覆了以往盆地北部西湖凹陷中生界较薄、两个凹陷中生界特征一致的认识。因此钓北凹陷中生界为陆缘坳陷型盆地,盆地范围局限于现今盆地中南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2. Fe-Mn二元氧化物强化活性铝硅酸盐矿物对Tl(Ⅰ)的去除及其机制
邹友琴, 李群, 李卓悦, 刘耀驰, 李勇丽, 章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992-10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 20210087
摘要1012)      PDF(pc) (4903KB)(68)    收藏

铊(Tl)对哺乳动物具有高毒性,Tl(Ⅰ)是其在水中常见稳定易迁移形态,难于处理。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将Fe、Mn氧化物负载于活性铝硅酸盐矿物(AAM)制得Fe-Mn二元氧化物复合活性铝硅酸盐(FMAAM),并将其应用于水中Tl(Ⅰ)的去除。通过批量试验,研究了FMAAM吸附剂用量、初始pH、离子浓度等因素对Tl(Ⅰ)去除的影响,并阐述了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120 min时,FMAAM对Tl(Ⅰ)的吸附达到平衡,且在pH为3~9的条件下,FMAAM对Tl(Ⅰ)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去除率都高于89.0%;FMAAM对Tl(Ⅰ)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其在293 K(pH=7, 1.00 g/L)条件下,对Tl(Ⅰ)的最大吸附量为61.50 mg/g。同时测定了FMAAM的比表面积(SBET)、平均孔径和总孔体积,其中,FMAAM的SBET(36.830 m2/g)高于AAM的SBET(0.165 m2/g),且相差200倍以上。根据X射线能谱(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FMAAM对Tl(Ⅰ)的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络合反应和氧化沉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3. 青海省格尔木市妥拉海河超大型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雷恩, 韩世炯, 庞小朋, 胡连成, 韩梓衡, 郭荣强, 陈奕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853-8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95
摘要1012)      PDF(pc) (11157KB)(127)    收藏
妥拉海河石墨矿床是在青海省发现的首个超大型大鳞片晶质石墨矿。该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中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下岩组的片麻岩、钙质片麻岩、石英片岩和大理岩中,属于典型的片麻岩型石墨矿床。为探讨其矿床成因,本文对含矿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矿的石墨片麻岩、石墨石英片岩稀土元素总量为82.95×10-6~154.86×10-6,轻稀土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弱负异常,显示了原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浅海缺氧沉积环境。赋矿的变质岩原岩为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岩、杂砂岩和钙硅酸盐岩,物质来源主要是陆源碎屑,少量为浅海的碳酸盐岩。矿石中石墨片麻岩和大理岩的δ13C同位素组成指示石墨的碳质来源于生物有机碳,而大理岩的碳质来源为无机碳。妥拉海河石墨矿床是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区域变质型矿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4.

溶潭容积对岩溶管道穿透曲线的影响实验

李琪, 赵小二, 武周虎, 武桂芝, 张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979-99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03
摘要1000)      PDF(pc) (14491KB)(4)    收藏

溶潭常导致岩溶管道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研究溶潭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对地下水污染预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内设计具有不同尺寸和个数的水箱管道系统,通过示踪试验研究溶潭容积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箱容积(水箱尺寸或水箱个数)增加,穿透曲线拖尾逐渐变长,峰值质量浓度逐渐减小;随着流速增大,曲线拖尾逐渐变短,对称水箱和不对称水箱的峰值质量浓度大致为先升高后降低。对称水箱中,主体溶质穿透时间随着尺寸增大基本不变,与水箱个数呈指数增长关系,其余时间特征参数基本与水箱容积呈线性关系,校正峰值质量浓度与水箱容积呈幂函数关系。容积相同时,对称和不对称水箱形态中集中分布(不同尺寸)的时间方差、后段溶质羽穿透时间、溶质羽穿透时间大于离散分布(不同个数),而两种分布的平均运移时间基本一致。不对称水箱的主体溶质穿透时间、校正峰值质量浓度在两种分布条件下基本一致。对称和不对称水箱平均运移时间与水箱容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对称水箱中主体溶质穿透时间、校正峰值质量浓度与水箱容积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幂函数关系,这3个参数对野外利用穿透曲线特征参数预测岩溶管道中溶潭的容积具有指示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5.

湖南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系统降水条件

危润初, 张豪, 龙秋波, 彭向训, 周升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967-97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21
摘要998)      PDF(pc) (13362KB)(6)    收藏
为了全面认识湖南紫鹊界梯田系统的水循环机制,从降水条件的视角出发,基于紫鹊界地区及周边共11个气象站的1986—2015年降水序列数据,运用集中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方法从降水量、降水年内分配、干旱频率等方面开展对比分析,以揭示紫鹊界地区梯田稻作自流灌溉系统所拥有的独特的天然降水条件。结果表明:紫鹊界地区3个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 638.7 mm,比外围8个站平均高出177.4 mm,其中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为675.1 mm,比外围8个站平均高出122.4 mm;紫鹊界3个站旬降水序列的平均集中度为0.373,明显高于外围8个站的平均值0.354,夏季是紫鹊界地区降雨的主要优势时段,多年平均降雨高峰为6月中旬,晚于外围8个站的6月上旬或5月下旬;紫鹊界地区5—8月的3个月时间尺度干旱频率有“先小后大”的特征, 其中5月和6月的3个月时间尺度干旱频率明显要小于全区平均值,7月和8月要大于平均值;6月上旬—8月中旬是紫鹊界梯田灌溉的主要时期,紫鹊界地区降水年内分配、多年平均干旱频率分布特征等与紫鹊界梯田的水稻生长期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降水是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系统的重要自然支撑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6. 试论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与深部地质过程对成矿制约
孙景贵, 刘阳, 徐智恺, 徐智涛, 褚小磊, 古阿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651-69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34
摘要993)      PDF(pc) (69646KB)(233)    收藏
浅成热液矿床是有色和贵金属以及铟等稀散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并以其具有指示深部斑岩成矿潜力的特征,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浅成热液金属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广泛发育浅成热液金、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依据成矿地质特征将这些矿床划分为低硫化型(LS)、中硫化型(IS)、高硫化型(HS)三类,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和边缘花岗杂岩隆起区,并依据成矿时代划分4个阶段,分别为(1)151~141 Ma、(2)140~131 Ma、(3)123~120 Ma和(4)110~100 Ma。其中:第1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东坡,以大规模浅成热液HS铜多金属成矿为特色;第2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西坡,以浅成热液LS-IS银铅锌大规模成矿为特色;第3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北麓小兴安岭之间和延边以及华北北缘中段辽西地区,以浅成热液IS铜金和LS碲金成矿为特色;第4阶段成矿作用广泛发育在大兴安岭北端小兴安岭北麓饶河东宁延边一带。随成矿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成矿从大兴安岭东坡迁移至大兴安岭西坡、华北陆台北缘(辽西+延边)大兴安岭东坡北段(黑河)→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完达山太平岭延边,矿种上表现为由铜多金属→银铅锌→铜金+碲金→金(±锑)+金铜大规模成矿演化规律;形成环境分别适值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东端俯冲、挤压、转换伸展地壳减薄过程的不同时段,除延边地区为中基性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成矿外,成矿发生在各阶段双峰式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从其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的角度分析,早期浅成热液银铅锌铜成矿具有与斑岩成矿构成斑岩钼-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银-中硫化型铅锌-高硫化型铜多金属-斑岩型铜钼成矿构成斑岩钼铜-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中期和晚期浅成热液金成矿具有与富金斑岩型铜矿构成富金斑岩型铜-浅成热液中硫化型铜金成矿系统和富金斑岩型铜-浅成热液中硫化型铜金-高硫化型金(铜)成矿系统,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碲金、锑金和金矿床是否为独立成矿系统尚待研究取证。成矿整体受晚侏罗世开始向早白垩世过渡俯冲薄片后撤、地壳减薄而引发的幔源玄武岩浆底侵和相应的底侵下地壳岩浆控制,特别是底侵玄武岩浆受相应的下地壳物质参与程度以及岩浆房分离结晶时间所制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7. 东北地区富钴矿床成矿规律、成因类型与远景区预测
张勇, 丁建华, 松权衡, 张彤, 邰彦德, 孙景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693-7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51
摘要984)      PDF(pc) (29927KB)(185)    收藏
钴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现代尖端技术领域中,因而部分国家将其列入战略矿产资源清单。钴矿形成的独立矿床较少,以共伴生矿床为主。我国是一个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度,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并勘探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共伴生钴矿床,其中既有与Cu共伴生矿床,又有与Cu-Ni-Fe共伴生矿床。为此,需要进一步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本文从东北地区钴矿床分布和地质特征角度出发,初步厘定该区钴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岩浆型矿床、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4类;其中,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矿床分布较广,主要产在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区;结合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进一步圈定了28个远景区,包括A类远景区4 个,B类远景区8 个,C类远景区16 个。建议4个A类远景区作为将来找矿勘查部署中优先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8.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黑石沟玄武岩墙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闫东晗, 李萌萌, 徐智涛, 孙立影, 马飞, 韩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904-91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20
摘要983)      PDF(pc) (21461KB)(138)    收藏
为了进一步了解天池火山黑石沟地区与中晚更新世火山活动有关的玄武岩墙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在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和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1)玄武岩墙主量元素具有偏高的MgO、CaO质量分数和低的Na2O质量分数,属于钾质、准铝质、亚碱性玄武岩系列。其显著富集Li、Cs、Be、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弱富集Nb、Ta、Zr、Hf、U、Th等高场强元素(HFSE),对应高场强元素Zr/Hf、Nb/Ta和Th/U值分别为40.92~45.10、15.77~16.34和3.49~3.76。2)全岩中的(87Sr/86Sr)i与(143Nd/144Nd)i值范围分别为0.704 570~0.704 690和0.512 552~0.512 571,对应的εNd(t)值范围在0.87~1.45之间。岩墙中K-Ar成岩年龄(0.35~0.34 Ma)及火山区岩浆-构造演化现有认识综合表明,该期次玄武质岩浆作用在晚更新世千叶阶段,成岩母岩浆具有富集Ⅰ型地幔源特征,岩浆上升过程中有少量下地壳组分加入,整体显示出洋岛玄武岩(OIB)特点。鉴于火山区玄武岩墙的形成及同期次火山活动发生在0.35~0.34 Ma的挤压构造环境中,推测其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东北部陆块之后的回撤或下沉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9.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王振亮, 赵克强, 杨剑洲, 邓友茂, 付燕刚, 段壮, 林鲁军, 左光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984-100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24
摘要938)      PDF(pc) (14596KB)(75)    收藏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74.73%~76.60%)、富碱(w(Na2O+K2O)=6.20%~7.03%)、高铝饱和指数(A/CNK=1.43~1.58)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Rb、K、Th、U富集,Ba、Sr、Ti、Nb、P呈明显V字型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有负Eu异常(δEu=0.46~0.67)、高分异指数(ID= 88.89~91.55)和低固结指数(IS=1.68~4.78)的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的趋势;176Hf/177Hf值为 0.282 850~0.282 951,εHf(t)值为 9.2~12.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910~603 Ma,表明二长花岗岩岩浆可能是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阶段,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构造环境从挤压转换成碰撞后伸展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0. 大兴安岭得耳布尔地区中侏罗世流纹岩成因及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
徐智涛, 李萌萌, 孙景贵, 孙立影, 冯靖乔, 梁小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866-88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16
摘要934)      PDF(pc) (27056KB)(78)    收藏
大兴安岭西坡北段得耳布尔地区广泛分布中侏罗世酸性火山岩-次火山岩类,岩石组合以流纹岩、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和石英斑岩组合为主,有关它们的成岩时代、岩石成因以及成岩动力学机制尚未开展过系统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对该区比利亚铅锌多金属矿区流纹岩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4.2±1.6) Ma(MSWD=7.7,n=14),成岩时间为中侏罗世。岩石中主量元素Si、K、Al质量分数较高,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系列。微量元素显示它们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弱富集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Ba、Sr、Ti等元素,Nb/Ta、Zr/Hf和Th/U值分别为13.05~22.36、39.57~43.57和3.37~3.51。稀土元素存在明显负铕异常(δEu=0.69~0.76),LaN/YbN、La/Ce和La/Yb值分别为9.95~10.12、0.48~0.50和14.13~15.05。此外,它们的元素地球化学还呈现出低的10 000Ga/Al值(2.33~2.34)与(K2O+Na2O)/CaO值(9.54~9.96)。根据锆石中Ti元素计算获取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683~756 ℃之间。这些特征表明该区中侏罗世流纹岩具有Ⅰ型流纹岩属性,成岩岩浆均具有火山弧或者活动大陆边缘岩浆特征。锆石中176Hf/177Hf值为0.282 853~0.282 990,对应的εHf(t)为6.22~10.83,Hf二阶段模式年龄为734.2~474.0 Ma,与一阶段模式年龄(592.6~410.1 Ma)相近,指示了它们的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上侵或成岩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混染,并与该区同时代中基性火山岩构成了“双峰式火山岩”特征。结合区域岩浆岩时空分布规律与地球物理资料证据,进一步认为区内中侏罗世酸性熔岩(流纹岩、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和石英斑岩)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适值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行俯冲的大陆边缘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1. 边坡负压排水非稳定流研究
雷怡, 帅飞翔, 孙红月, 张泽坤, 熊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162-.  
摘要934)      PDF(pc) (2818KB)(117)    收藏
自启动负压排水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间歇性波动排水方法,为对该方法的实现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建立了可供解析研究的负压排水模型。先引入狄拉克函数表述负压排水模型中点汇的数理特性,并对此模型推求出潜水剖面二维流运动方程及潜水面边界条件;再使用二维傅里叶正逆变换求解负压排水模型的定解问题,得到负压排水渗流场解析解。设置两种工况分别计算了自启动负压排水方法下数值模拟和理论解得到的边坡浸润线曲线,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排水孔位置工况的3组条件中,排水孔位置越深,理论解误差越大,其中排水孔位置为(24,10)时,靠近排水孔区域理论解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最大;在排水孔位置固定、不同初始水头高度工况的3组条件中,左、右水头越高,理论解误差越大,其中左水头为28 m、右水头为8 m时,理论解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最大。该自启动负压排水渗流场解析解在简化条件下的浸润线理论解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度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2. 异构并行算法快速构建全球扰动重力梯度全张量图
谭勖立, 王庆宾, 冯进凯, 黄炎, 黄子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38-.  
摘要933)      PDF(pc) (5662KB)(71)    收藏
扰动重力梯度是扰动重力位的二阶导数,相对于其他重力场元素能更多地反映变化的不规则地球产生的高频信息。在使用高阶次球谐系数模型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扰动重力梯度数据时,存在重复运算多、计算效率低下、耗时较长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推导了简化计算公式,将中间变量提取出来作为全局参数和局部参数单独进行计算、存储,从而有效减少重复运算;并在简化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扰动重力梯度张量快速异构并行算法,利用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实现了梯度全张量在GPU端的并行计算。根据Txx、Tyy、Tzz三个分量满足Laplace条件验证了算法可靠性,并与传统串行算法进行了计算效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串行算法,所提算法可减少90%以上计算耗时,可将计算效率提高60倍以上。最后利用该算法基于2 190阶EIGEN6C4模型快速构建了5′×5′分辨率的全球扰动重力梯度全张量图,计算结果显示了扰动重力梯度同地形、地球质量分布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值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3. 龙岗火山区早更新世玄武质熔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来自Rb-Sr同位素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及Pb同位素证据
徐智涛, 孙立影, 李忠伟, 李萌萌, 刘宏岩, 马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887-9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15
摘要932)      PDF(pc) (20333KB)(111)    收藏
龙岗火山区位于吉林省东部辉南县与靖宇县境内,是我国东北部陆缘第四纪陆相火山岩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探讨研究区玄武质熔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岩体的Rb-Sr同位素测年、元素地球化学和全岩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1)粗面玄武质熔岩中7件全岩、斜长石和角闪石Rb-Sr等时线年龄为(1.81±0.34)Ma(MSWD=0.17,n=7);2)粗面玄武质熔岩中w(Na2O+K2O)值范围为6.44%~6.65%,具有偏高的A/CNK(1.24~1.27)和Mg#(39.09~39.81)值,与原始地幔相比,明显富集Li、Cs、Be、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弱富集Nb、Ta、Zr、Hf、U、Th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具有弱的Eu异常(δEu=0.95~1.07)和弱Pb元素富集,与长白山玄武质岩石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岩石中的(87Sr/86Sr)i值为0.705 074~0.705 206,全岩中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7.984~18.329、15.490~15.523和38.315~38.400。新近研究成果及区域构造演化现有认识综合表明,该期次玄武质熔岩成岩石时代为早更新世卡拉布里亚阶(Calabrian)阶段,成岩岩浆主要由幔源岩浆作用形成,并有少量年轻大陆下地壳成分加入,显示出洋岛玄武岩(OIB)或板内交代玄武岩的属性特征。此外,火山区粗面玄武质熔岩的形成及其伴随的火山活动发生于约1.81 Ma的拉张性构造环境中,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东北部陆块之后的回撤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4. 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地形影响特征分析
齐彦福, 李貅, 孙乃泉, 戚志鹏, 周建美, 张明晶, 邢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47-.  
摘要931)      PDF(pc) (14790KB)(70)    收藏
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是进行山区矿产资源勘探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地形起伏对观测数据影响严重,给瞬变电磁数据精细化解释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本文基于三维非结构时间域有限元正演模拟方法开展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地形影响特征分析。首先利用非结构网格对起伏地形进行精细剖分,结合矢量有限元和后退欧拉离散技术实现复杂地质模型快速正演。然后通过模拟大量典型起伏地表模型,系统分析了三维地形响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对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响应影响严重,而且影响特征十分复杂。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复杂地形对地下目标体探测的影响,结果发现复杂地形与地下目标体相互耦合导致无法对地下目标体进行有效分辨,这给地下目标体的准确探测带来了巨大困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5. 陆相坳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以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为例
孟庆涛, 胡菲, 刘招君, 孙平昌, 柳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1): 20-3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314
摘要929)      PDF(pc) (42719KB)(88)    收藏
页岩油是目前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分析是页岩油“源储”特征研究及“甜点”预测的有效途径。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广泛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有效层段。本文通过岩性、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与沉积构造4个参数,将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种岩相:高有机质泥纹层黏土质页岩(A)、中高有机质含细粉砂纹层长英质页岩(B)、中低有机质含粗粉砂纹层长英质页岩(C)、低有机质层状粉砂岩(D)、低有机质层状介形虫灰岩(E)和低有机质层状白云岩(F)。进一步从水动力学与有机质富集方面探讨了不同岩相类型的成因,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具体为:在风暴浪基面之下的静水、咸水环境、高湖泊生产力背景中,浮游藻类与黏土絮状物均匀悬浮沉降,形成贫富有机质黏土质纹层,沉积A岩相;在正常浪基面之下的相对静水(浪基面附近局部动荡)、半咸水环境、高湖泊生产力背景中,三角洲径流与洪流带来的细粉砂颗粒继续向湖盆中央搬运,经均匀悬浮沉降形成长英质纹层,间歇期悬浮沉降形成黏土质纹层,形成B岩相;正常浪基面之下,洪水携带粉砂级颗粒,顺着水下分流河道搬运至外前缘,以稳定性浊流的形式进入前三角洲,随流速逐渐降低,分异形成粗粉砂—细粉砂纹层,间歇期悬浮沉降形成黏土质纹层,形成C岩相;正常浪基面之下,三角洲前缘早期沉积物在阵发性浊流的作用下,滑塌至较深水区,形成D和E岩相;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在相对干燥的气候背景下的咸水环境中,形成F岩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6. 基于GEE的东北三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
王明常, 刘鹏, 陈学业, 王凤艳, 宋玉莲, 刘瀚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92-.  
摘要925)      PDF(pc) (7770KB)(149)    收藏
根据社会经济和人口变化,基于云平台实现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提取,可以高效准确地对长时间序列大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为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NPP/VIIRS(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年度平均夜间灯光数据和阈值分割法提取城市区域,获得3 142景覆盖东北三省城市的Landsat影像;在原始光谱波段的基础上构建指数、纹理和地形特征,利用SEaTH算法进行特征优化,根据JM距离的取值将特征数量从20个精简到12个;在城市区域中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结合最优特征对Landsat月度合成影像进行再次分类,更加精确地提取建设用地。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城市建设用地提取平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6.19%、0.92,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1989—2019年东北三省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扩张49.07%,省会城市中沈阳扩张速率较快,长春次之,哈尔滨最慢;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7. 通化地区中生代大川花岗岩岩体成因与REE赋存状态: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制约
张婷婷, 董国振, 安玉伟, 褚小磊, 柏铖璘, 孙景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946-96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90
摘要922)      PDF(pc) (19037KB)(37)    收藏
吉林南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是一个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漫长地质历史演化的地质构造区,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富集稀土元素的碱长花岗岩。本文选取该区富集稀土元素的大川花岗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由细粒、中粒和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所组成,其次是花岗伟晶岩;主量元素具有高硅(w(SiO2)=72.56%~84.09%)、低铝(w(Al2O3)=8.15%~14.76%)、准铝—强过铝质(A/CNK=0.98~1.60)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样品稀土质量分数较高(w(ΣREE)=88.53×10-6~839.95×10-6),(La/Yb)N=2.30~41.24,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型,Eu负异常比较明显,δEu值为0.05~0.60,分异指数(ID=86.72~97.69)较高,固结指数(IS=0.16~1.13)较低,显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斜长石、黑云母、磷灰石等矿物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岩相学特征,初步认为大川碱长花岗岩为高分异花岗岩;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20.8±1.6)Ma;锆石εHf(t)值全部为负值(-10.7~-5.2),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587~2 090 Ma;基于同位素与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初始岩浆起源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岩体为同源岩浆房经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后岩浆上侵就位的产物。岩矿鉴定及全岩微量显示,随着岩浆的演化,石英含量逐渐升高,黑云母含量逐渐降低,稀土总量也逐渐降低,稀土主要富集在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相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8. 吉林省南部集安大石湖-大台子铜矿化区中生代中酸性杂岩岩石成因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常翔, 孙景贵, 陈旭, 刘艳鹏, 柏铖璘, 徐智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920-94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64
摘要921)      PDF(pc) (65532KB)(42)    收藏
吉林省南部集安地区大石湖-大台子一带热液铜矿化发育,其矿化与该区二长闪长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及正长花岗岩等中酸性杂岩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为了确定其成矿时代下限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中酸性杂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示踪研究。结果揭示:二长闪长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及正长花岗岩均为中生代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U-Pb结晶年龄分别为(122.7±1.8)(122.0±1.9)(120.1±1.5)和(121.4±1.9)Ma,矿化系统的岩浆就位发生在早白垩世(122.7~120.1 Ma),指示大石湖-大台子铜矿化区的矿化时代晚于或近似等于120.1 Ma;元素地球化学数据揭示它们均以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富集,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Eu异常不明显为特征,均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岩石,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序列的产物;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二长闪长岩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为-7.5~-5.2、TDM2为1 647~1 500 Ma,正长花岗岩的εHf(t)值变化范围为-13.1~-4.2、TDM2为2 004~1 445 Ma,fLu/Hf为-0.99~-0.95,指示岩浆起源于中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在此过程中存在地幔端元物质的加入,且在正长花岗岩浆上升就位的过程中存在古老物质的混染。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早白垩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回撤形成的伸展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9. 吉林夹皮沟金矿集区三道岔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制约
张笑天, 孙景贵, 韩吉龙, 王抒, 余日东, 刘阳, 冯洋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748-76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24
摘要914)      PDF(pc) (30080KB)(63)    收藏
夹皮沟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的拼贴部位,是我国最主要的产金地之一。然而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类型目前仍存有广泛争议;此外,成矿过程中流体的演化以及成矿机制方面也有待深入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选取该区规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三道岔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表明,三道岔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Ⅰ)乳白色石英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阶段Ⅱ和Ⅲ代表成矿主阶段。在各阶段石英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依次为水溶液包裹体(NaCl-H2O,W型)、含CO2水溶液包裹体(NaCl-H2O-CO2,C型)和纯CO2包裹体(PC型)。早阶段与主阶段石英均捕获C型和W型包裹体,主阶段石英还发育少量PC型包裹体,而晚阶段石英中仅见W型包裹体。早、主、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依次为283~411、210~288和131~210 ℃,盐度(w(NaCl))依次为4.26%~17.48%、2.07%~15.76%和2.57%~14.04%。H-O同位素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来自深源岩浆提供的岩浆水与少量大气降水的混合,且成矿过程中不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自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成矿流体逐渐由富含CO2的中温、中低盐度NaCl-H2O-CO2体系演化为以H2O为主的低温、低盐度NaCl-H2O体系。流体上升演化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水岩反应,压力突降与大气降水的持续加入所引发的流体不混溶导致CO2和其他气相成分(如H2S、CH4等)大量逸出与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进而造成Au-S络合物分解、金溶解度降低,从而有利于金和其他成矿元素的卸载。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结果,三道岔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0. 南秦岭冷水沟铜钼金矿床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陈雷, 闫臻, 刘凯, 代军治, 郭现轻, 聂潇, 庞绪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713-72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30
摘要911)      PDF(pc) (6153KB)(95)    收藏
冷水沟铜钼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内,是南秦岭晚中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冷水沟矿区内除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外,还发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但对于铜钼矿化与金矿化之间是否存在成因联系一直存在疑惑。本次通过对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中辉钼矿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中蚀变钾长石和绢云母分别进行Re-Os和40Ar-39Ar定年,以期能够通过成矿年代学研究来厘定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测试结果显示,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7.4±8.4)Ma,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中蚀变钾长石和绢云母40Ar-39Ar年龄约为144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铜钼矿体和金矿体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并与区域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冷水沟铜钼金矿床形成于晚中生代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变的动力学背景。同时,冷水沟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限定也表明南秦岭地区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金矿成矿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1. 吉林中部靠山地区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叶希青, 孙立影, 徐智涛, 闫东晗, 冯靖乔, 曹戎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964-98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47
摘要910)      PDF(pc) (20886KB)(114)    收藏
吉林省中部靠山地区的早侏罗世中粒正长花岗岩出露于张广才岭山脉南段,侵位接触于中三叠世花岗岩类和泥盆纪—石炭纪侵入岩类,主要造岩矿物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为了对靠山地区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我们对研究区出露的早侏罗世非造山A型中粒正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 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粒正长花岗岩的谐和年龄为(193.2±0.9)Ma,成岩时间应归属为早侏罗世;其具有高的SiO2(75.49%~75.82%)和全碱(8.28%~9.17%)质量分数,高A/CNK(1.08~1.13)、LREE(20.89×10-6~46.38×10-6)和FeO/MgO(3.29~5.83)值,富集 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Th、U、Hf、Nb、Zr等高场强元素(HFSE);此外,其具有低的MgO(0.06%~0.14%)、TiO2(0.05%~0.12%)、P2O5(0.02%~0.04%)、Sr(24.20×10-6~62.59×10-6)、HREE(5.14×10-6~11.80×10-6)质量分数和中等δEu值(0.41~0.56),类似于非造山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值范围为9.7~15.7,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为612~225 Ma。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靠山地区中粒正长花岗岩的成岩母岩浆可能来自伸展环境下的年轻下地壳。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弧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可能是研究区早侏罗世非造山A型花岗质岩浆活动的重要地球动力学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2. 桂西北金牙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
李欣航, 白令安, 胡乔帆, 谢兰芳, 庞保成, 岳志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840-85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27
摘要907)      PDF(pc) (17455KB)(52)    收藏
金牙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热液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黄铁矿-毒砂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Ⅲ),其中Ⅱ 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示:成矿期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气体成分主要为CO2、N2、SO2及CH4,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平均均一温度分别为189、157、137 ℃;平均w (NaCleq)依次为6.01%、4.18%、2.01%,初始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含CO2、N2和SO2等挥发分的H2O-NaCl体系流体。成矿早期中高温、还原性的盆地热卤水与周围地层发生了强烈的水岩反应,活化迁移其中的Au和S;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在异常高压与断裂活动驱使下不断向上流动,并与白云石中的Fe等元素反应生成黄铁矿和毒砂,同时与大气降水相混合,温度和盐度快速降低,Au等成矿元素大量卸载;成矿晚期,流体中的成矿元素消耗殆尽,大气降水持续混入,温度和盐度明显下降,成矿作用结束。成矿机制为流体混合与水岩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3. 海底热液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曾志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1): 1-1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310
摘要903)      PDF(pc) (11186KB)(81)    收藏
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同位素组成不仅可以示踪其来源,也记录了流体及其沉淀过程。本文分析了全球海底热液硫化物的金属(铅、铼、锇、铁、铜、锌)、非金属(硫)及其流体包裹体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底热液硫化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与锇、铁同位素组成之间,铁同位素组成与铅和氦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其锇同位素组成与铁同位素组成之间,氙同位素组成与铅、锇同位素组成之间,则存在正相关性。在岩浆去气注入流体阶段形成的硫化物,具δ34SVCDT值较低(约0‰),3He/4He(>8 Ra)、40Ar/36Ar(>300)和129Xe/132Xe(>0.99)值较高的特点。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阶段,随着岩石中含铅矿物的不断溶解,即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程度的增加,流体中沉淀的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的铅质量分数增加,伴随206Pb/204Pb值轻微的减小。在流体-海水混合阶段,海水影响的加剧可使硫化物中的锇质量分数(约0 ×10-9)急剧降低,δ57Fe值(<—1.6‰)、187Os/188Os值(>1)明显增大;随着流体-海水混合作用的增强,硫化物中黄铁矿的δ34SVCDT值将随着其流体包裹体中3He/4He、40Ar/36Ar、129Xe/132Xe值轻微降低而升高,而其3He/4He值随着其130Xe/132Xe值的降低而降低。以上表明,通过综合分析海底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同位素组成和其质量分数,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岩浆去气、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海水混合对海底热液循环的影响,进而了解硫化物沉淀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海水混合的程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4. 基于DAS信号和CNN分类算法的人员运动轨迹监测方法
董旭日, 冯晅, 刘财, 田有, 李静, 王天琪, 王鑫, 衣文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1004-10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81
摘要901)      PDF(pc) (19092KB)(11)    收藏

人员运动轨迹监测目前主要依靠摄像头网络、热成像和雷达系统等方式实现,但这些方法的监测范围有限,且易受到光线、热源、遮挡物和距离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利用分布式声学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识取人员振动信号用于监测人员运动轨迹的新方法,能够不受光线、热源、遮挡物等环境改变的影响,实现长距离连续监测。首先,通过长短时窗比值(STA/LTA)法自动拾取DAS信号,再对拾取的信号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人员运动、重锤和噪声3类信号;然后,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将拾取的3类信号作为CNN数据库输入到网络中学习和训练;最后,通过实际数据测试得到3类信号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分类结果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80.00%以上。利用识别得到的信号,通过CNN分类结果可确定人员所在的光纤道,追踪人员位置,输入更新的DAS信号连续识别人员运动信号,监测人员运动轨迹;然后用单位时间内识别人员移动的通道数计算运动速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5. 中国东北部夹皮沟矿集区金矿成矿过程:来自冰湖沟金矿床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示踪
韩吉龙, 孙景贵, 张勇, 张笑天, 刘阳, 王抒, 褚小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728-74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14
摘要898)      PDF(pc) (32560KB)(105)    收藏
夹皮沟矿集区发育众多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的金矿床属于中温热液金矿床,并以中温低盐度流体、中侏罗世成矿、成因上与同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为主要特征。为了刻画同期岩浆-热液作用的过程,探讨其对金成矿的贡献,示踪区内金成矿作用过程,以区内的冰湖沟金矿床为例,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岩相学,以及锆石的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金主要赋存在震碎角砾岩的胶结物中;2)根据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和U-Pb年龄,热液胶结角砾岩和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锆石可划分为捕获锆石(第一组195~185 Ma)、继承锆石(第二组175~172 Ma)和热液锆石(第三组176~173 Ma),其中热液锆石(第三组)的U-Pb年龄为176~173 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3)第二、三组锆石具有较低w(Y)、高Y/Ho值,指示晚阶段花岗质熔体与富P和Ti的热液流体共存,同时它们的w(Hf)与Th/U、Yb/Gd值呈现出系统的演化趋势,指示岩浆经历了逐步的冷却和分异作用,并最终形成热液流体;4)第二组锆石与第三组锆石相比,具有较高的Ce/Ce*值和Eu/Eu*值,指示岩浆是高氧逸度的,而热液流体是低氧逸度的,同时锆石的不相容元素(如P、Y、LREE、Nb、Th、Pb*等)的质量分数随着w(Hf)(从第二组到第三组)增加逐步增加,指示在岩浆分异及向热液演化过程中,不相容元素逐步进入热液流体相,并逐步富集。结合区域成果,由于岩浆具有高温、高氧逸度、富挥发组分,抑制了硫化物在其演化早阶段结晶,使得Au、S、Fe,以及不相容元素在晚阶段岩浆/热液流体中富集,形成初始含矿流体;在向上运移过程中,强烈的水岩反应、温压和氧逸度的降低,致使含矿流体处于不稳定状态,Au和硫化物大量沉淀,最终形成金矿床。从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元素地球化学、成矿流体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等角度综合分析,认为上述地质过程是夹皮沟矿集区大规模金成矿的根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6. 小兴安岭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火山-次火山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
赵忠海, 梁杉杉, 孙景贵, 王兴, 李成禄, 周佳峥, 荆曌怡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785-80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17
摘要897)      PDF(pc) (38552KB)(49)    收藏
伊东林场金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地区新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区内火山-次火山岩分布广泛,其中闪长玢岩和英安岩与成矿具有成因联系。为了厘定闪长玢岩和英安岩与成矿的关系,制约成矿时代,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Sr-Nd-Hf同位素等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火山-次火山岩为一套过铝质钙碱性火山岩系,具有轻稀土富集和弱的Eu负异常,富集Rb、Ba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等不相容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等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闪长玢岩与英安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99.60±0.62)Ma和(98.50±0.50)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Sr-Nd-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具有高的(87Sr/86Sr)i值(0.707 20~0.707 70),低εNd(t)值(-3.47~-2.42)以及εHf(t)值(-2.22~4.11),反映形成源区以幔源为主,但受较强的地壳混染。研究结果揭示,研究区早白垩世火山-次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下,为受俯冲洋板片脱水释放的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演化过程中受到较强的地壳混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认为该套早白垩世火山-次火山岩形成于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7.

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

翟羽娟, 张艳红, 姜琦刚, 刘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3): 1016-1026.   DOI: 10. 13278/j.cnki.jjuese.20210185
摘要893)      PDF(pc) (9559KB)(15)    收藏

针对农牧交错区用地需求多样、土地覆被类型繁杂、功能多的特点,引入“三生空间”土地分类体系和用地功能评分标准,旨在科学合理地简化和概括土地类型,实现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区土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核心区的吉林西部作为示范区,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在“三生空间”用地分类体系及功能评分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了近31 a研究区“三生空间”时空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生产与生活空间以扩张为主,生态空间呈缩减趋势,生活空间的增加以生态空间的减少换取;2)“三生空间”的分布格局与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生产空间扩张主要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边缘地带,生活空间分布较为零散,以地级市核心区扩张最为集中,而生态空间缩减范围与生活空间扩张范围基本重合;3)“三生空间”的耦合与协调发展整体处于磨合阶段与中度协调,且占比逐年提升,各县域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特征,比例失调较严重的地区为通榆县和大安市,其协调性较差。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应在现有“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为区域“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性参考,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区域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8. 内蒙古白土营子钼矿床成矿年代学及成矿流体特征
赵克强, 孙景贵, 程琳, 马生明, 王振亮, 古阿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822-83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63
摘要891)      PDF(pc) (17053KB)(58)    收藏
白土营子钼矿床位于西拉木伦钼成矿带南部,是近年来勘查的新成果,目前已达到中型钼矿床。本文报道了白土营子钼矿床的地质、辉钼矿Re-Os年龄、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数据,以确定其成矿时代和成矿流体特征。钼矿化主要以细脉浸染状、角砾岩型状和脉状存在于印支期花岗斑岩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45.4±4.1) Ma,表明钼矿化发生在中三叠世。确定了4种类型的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W)、含CO2三相包裹体(C)、含子晶三相包裹体(S)以及纯气相包裹体(V)。成矿早阶段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中低盐度的CO2-H2O-NaCl体系;成矿主阶段则是中温、高盐度和低盐度共生、气相成分逐渐转化为以H2O为主的特征,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不混溶作用,伴随大量金属矿物的分离沉淀;随着温度、压力的持续降低,以及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晚阶段流体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贫CO2的H2O-NaCl体系。结合H-O-S-Pb同位素资料,认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成矿晚阶段有壳源物质加入,整体上为壳幔混合源,成矿流体早阶段来自于岩浆热液,晚阶段有大气水加入。因此,我们认为白土营子斑岩型钼矿形成于早—中三叠世造山后伸展环境。斑岩型矿床钼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可能为壳幔混合源或壳源,而铜的成矿物质来源地幔的贡献更高。不同性质的流体中钼的沉淀机制不同,其中流体的氧逸度以及pH是辉钼矿沉淀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9.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刘硕, 王飞, 于瑞, 高建星, 师昊, 朱玉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1): 96-10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66
摘要880)      PDF(pc) (13424KB)(86)    收藏
孔喉微观结构定量评价一直是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分形维数为突破口,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不同井中采集了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12个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以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样品的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由剩余粒间孔、溶孔和晶间孔组成。总分形维数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对物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孔的分形维数与孔喉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更好,表明中孔的非均质性和表面粗糙度主要影响储集空间和渗流性质。致密砂岩储层的品质与分形维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越有利于油气富集的储层,其分形维数越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0. 排桩对柱面SH波散射问题研究:解析求解
巴振宁, 刘博佳, 付继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06-13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17
摘要874)      PDF(pc) (6801KB)(31)    收藏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结合Graf加法定理,利用桩体与土体之间的位移和应力连续边界条件,给出了全空间单排桩对柱面SH波散射解析解,并采用傅里叶逆变换,求得时域结果。该方法考虑了入射波曲率的影响,在频域内分析了柱面SH波入射时排桩散射的频谱规律,给出了时域排桩柱面SH波散射位移云图,讨论了桩数与桩间距对柱面SH波入射时排桩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振源距排桩较近(d/a=10)时,低频段(η=0~1.0)排桩对柱面SH波的隔离作用显著;振源距排桩较远时,各频段排桩对柱面SH波的隔离作用均较为显著。桩间距固定时,增加桩数,排桩后方首次出现的最大位移响应相应减小,排桩散射的影响范围随之增大;对柱面SH波进行阻隔时,为提高阻隔效率的同时节约成本,不仅需要考虑桩数,还应考虑波源与桩体、桩间空隙相对位置的影响;排桩分布宽度固定时,由于入射波曲率对排桩散射的影响,减小桩间距,排桩后方首次出现的最大位移响应有可能会出现放大的情况,故应采用合理的桩间距对柱面SH波进行阻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1.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br#
郭春涛, 史江涛, 刘亮, 荆雪婷, 刘杨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1): 68-8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06
摘要873)      PDF(pc) (39354KB)(62)    收藏
沉积环境对岩溶型储层的发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影响着岩溶体的规模和强度,加强沉积环境研究有助于优质岩溶储层的勘探与预测。为深入认识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特征,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岩石颜色、类型、组合、结构、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等岩石学和岩相学标志,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和区域宏观沉积资料,对中下奥陶统沉积环境进行了精细识别和划分。结果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泥晶灰岩、生物灰岩和过渡岩类;共发育5种沉积环境,蓬莱坝组以局限—半局限台地为主,鹰山组以半局限台地、开阔台地为主,一间房组以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淹没台地为主;共发育11种地震相,与各类沉积相带具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总的来说,研究区以台地相为主,时空演化差异明显。纵向上,自蓬莱坝组至一间房组沉积水体逐渐加深,沉积环境由局限逐渐变为开阔;横向上,研究区主体以开阔台地、台地边缘为主,向东、向南至研究区外部逐渐过渡为斜坡、盆地相。综合前人资料,建立了研究区自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开阔台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台地边缘→一间房组晚期、吐木休克组淹没台地的演化模式。
关键词: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环境;地震相;演化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2.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区花岗闪长岩成因及其对成矿的启示: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李怡欣, 耿瑞, 肖风利, 柏城璘, 孙景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809-82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05
摘要863)      PDF(pc) (23174KB)(72)    收藏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是一座位于佳木斯地块中北部的大型岩金矿床,矿体与矽卡岩关系密切,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与麻山群的接触构造带以及北西向、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等控矿构造内。矿床地质、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老柞山金矿床发育华力西期中二叠世晚期矽卡岩型矿化+燕山期热液型矿化两期叠加成矿,与主成矿期矽卡岩型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为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为(262.6±3.9) Ma;矿区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具有较高的w(SiO2),低Mg#值,贫Mg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岩浆源区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老柞山金矿床矽卡岩型矿化和岩浆作用发生于由洋陆俯冲消减向陆陆碰撞的构造体制转换期,花岗闪长岩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3.

珠江口盆地新近纪相对海平面变化精细表征及其对三角洲沉积演化的反映——以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韩江组珠江组为例

王华, 戴建文, 柴愈坤, 衡立群, 宋刚, 孙爽, 黎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2): 359-37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79
摘要863)      PDF(pc) (20018KB)(11)    收藏
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在新近纪位于古珠江三角洲前缘,一方面由于砂体普遍偏薄,使得储层预测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三角洲前缘河流作用和海洋作用的往复交替,也使得三角洲沉积微相变化复杂,影响后期的增储上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钻井小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井解释成果,依据古三角洲地势平坦、地层厚度变化小的特点,采用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表征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岩心和地震沉积学方法,确定主力砂层组的平面沉积相展布。研究表明:研究区珠江组、韩江组的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古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可以实现对五级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细刻画。通过对砂层组级别砂体的沉积微相分析,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与三角洲的沉积微相演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基于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来表征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用来预测三角洲的演化和砂体的叠加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4.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评价#br#
余光展, 王健, 吴楠, 徐清海, 刘显凤, 付清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1): 83-9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70
摘要862)      PDF(pc) (27106KB)(66)    收藏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氮气吸附、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研究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计算孔隙结构参数,观察微孔分布,分析微孔隙类型,探讨并分析影响微孔发育的矿物成分、粒度及分选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致密砂岩微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以黏土粒间溶孔、长石溶孔等形式存在;长7段主要发育小孔喉,微孔体积平均值为6.19×10-3 mL/g,孔隙发育差;长7油层组砂岩样品中,长7段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平均值为4.252 m2/g,总孔体积平均值为0.018 3 mL/g,最大孔径平均值为185.9 nm;砂岩孔隙以介孔为主,宏孔和微孔次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5. 吉林延吉杜荒岭浅成热液金矿床岩体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柴鹏, 孙景贵, 袁玲玲, 门兰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3): 767-78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31
摘要860)      PDF(pc) (14596KB)(61)    收藏
杜荒岭金矿床是中国东北部吉林省延吉地区典型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金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大量早白垩世火成岩。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杜荒岭金矿床的岩浆作用、岩浆起源及成矿条件,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矿区内含矿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锆石Th/U值>0.1,锆石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呈左倾配分型式,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元素,并存在不同程度的Ce正异常与Eu负异常;研究对象为典型岩浆锆石,结晶温度主要介于700~900 ℃之间。研究认为含矿岩石起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块俯冲的弧构造环境。此外,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锆石相比成矿前岩石具有较高的Ce4+/Ce3+值和较低的结晶温度,指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具有高氧逸度和含水量,即高成矿潜力。而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的差异可能是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未成矿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6.

惠陆低凸起东侧早文昌期源-汇系统分析与勘探实践

雷永昌, 邱欣卫, 吴琼玲, 朱红涛, 肖张波, 李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2): 413-42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340
摘要856)      PDF(pc) (31126KB)(7)    收藏
惠陆低凸起东侧为陆丰南富生烃洼陷,为厘清该低凸起东侧物源面貌及沉积储层分布规律,综合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恢复了古物源区面貌,描述了源-汇体系要素,预测了富砂沉积体平面分布,并探讨了砂体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惠陆低凸起发育完整的受古地貌控制的源-汇系统,研究区古近纪下文昌组进一步可划分为A—H共8个凸起群单元,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之上,8个凸起群单元共划分出17个由独立流域和对应沉积区组成的源-汇系统。惠陆低凸起东侧发育流域1—6组成的6个独立的源-汇系统,其中流域2、4和6剥蚀范围大,基底受剥蚀能力强,水系发育数量多且相对汇聚,是主要的优势物源供给区。2号流域(陆丰13东洼缓坡中部)大的剥蚀面积、花岗岩和喷出岩母岩为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及优势储层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个水系和平面上的优势汇聚为优质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提供了良好的发育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7.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分析

邓高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2): 389-4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16
摘要855)      PDF(pc) (28827KB)(7)    收藏

沙湾凹陷作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富集凹陷,在红车断裂带和斜坡区域均有重大油气发现。为明确沙湾凹陷周缘构造原油的来源,采用全烃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4套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油-源和油-油对比研究。研究认为沙湾凹陷原油可分为5类,5类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与碳同位素分别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其中:A1亚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高成熟阶段,A2亚类原油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成熟阶段,B类原油来源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的烃源岩的混合,C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D类原油为侏罗系烃源岩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8. 基于KRR优化算法的油水系统中CO2溶解度模型
龙震宇, 王长权, 石立红, 叶万立, 刘洋, 李一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194-.  
摘要854)      PDF(pc) (5782KB)(127)    收藏
油藏中注入CO2可形成CO2原油地层水三相动态平衡,CO2在油水系统中的溶解度将直接影响CO2驱油效果和封存潜力。为了对CO2在油水系统中的溶解度模型进行研究,以吉林油田某油水系统为例,利用高温高压PVT分析仪开展CO2在不同体积比例油水系统中的溶解度实验,明确了CO2在油水系统中的溶解规律,并基于实验数据,分别利用网格搜索法(GS)和贝叶斯优化算法(BOA)对核岭回归算法(KRR)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CO2在油水系统中的溶解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O2在油水系统中的溶解度随CO2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也随油水体积比升高而增大;基于KRR算法的优化模型中,GSKRR模型和BOAKRR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758%和1.998%,说明BOAKRR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利用BOAKRR模型预测并绘制不同温度、不同油水体积比下的CO2在油水系统中的溶解度图版,可为CO2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9. 融合分布式散射体时序InSAR技术在矿区形变调查中的应用
贾会会, 张海清, 李克达, 张小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02-.  
摘要852)      PDF(pc) (19249KB)(59)    收藏
为了对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铁矿区进行形变调查和监测,消除安全隐患,在时序CSInSAR(相干散射体InSAR)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48景Sentinel1数据的DSCSInSAR(融合分布式散射体和相干散射体InSAR)技术。该方法首先采用AD (AndersonDarling)检验对同质像素点进行识别,然后基于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算法对最优相位进行估计,最终通过时序形变解算得到铁矿区的地表形变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年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34.50~24.50 mm/a;大部分矿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周台子村和路边附近矿区沉降量较大,窑岭沟矿区出现明显抬升现象,最大沉降量和最大抬升量分别达到了34.00和24.03 mm,其形变结果与当地4个GPS监测点结果一致。与CSInSAR技术相比,DSCSInSAR技术极大提高了目标点的密度和干涉图的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0.

受油源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许凤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2): 461-46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20
摘要842)      PDF(pc) (5198KB)(4)    收藏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受油源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及分布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源断裂在下部储层内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确定下部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通过油源断裂在下部储层内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和下部区域性泥岩盖层渗漏部位,确定中部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通过油源断裂在下部储层内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下部和中部区域性泥岩盖层渗漏部位,确定上部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三者组合建立了一套受油源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受港东断裂控制的不同层位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的预测。结果表明:除西南部端部外,其余部位皆为受港东断裂控制的沙三段源岩—沙一中亚段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受港东断裂控制的沙三段源岩—东二段盖层和沙三段源岩—明化镇组盖层油气运聚空间分布部位均在其中部,前者分布范围略大于后者。这些分布部位分别有利于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港东断裂附近的沙一中亚段、东二段和明化镇组区域性泥岩盖层之下的储层中运聚成藏。该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与目前港东断裂附近沙一中亚段、东二段和明化镇组区域性泥岩盖层之下储层中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1.

基于岩浆汇聚区和上升通道特征的火山岩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为例

胡佳, 王丽丽, 王立贤, 韩昊天, 陶鹏, 唐华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2): 429-44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67
摘要835)      PDF(pc) (40881KB)(5)    收藏

关于断陷尺度火山岩充填规律的全面认识,需要从深部岩浆汇聚区开始,到输导体系,再到其喷发分散,进行统一分析;但在研究过程中往往还是以单项分析为主,导致火山岩分布规律的认识不够全面。为了深入分析断陷盆地火山岩分布的规律,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和已有的深部结构研究成果,开展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岩浆汇聚区和上升通道对火山岩分布特征的控制作用分析。取得如下认识:营城组火山岩在平面上呈现东西分带和南北分块的特征,在中央洼陷带集中分布;水平断距是火山岩是否发育的敏感参数,垂直断距对火山岩厚度影响更显著;断裂仅是火山岩发育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火山岩分布还受软流圈上拱和地壳伸展减薄区域的约束;断陷盆地火山岩充填往往与沉降中心对应,当火山岩体积较小时烃源岩可以与火山岩组成好的生储组合,而当火山岩体积过大时会显著减少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空间,不利于烃源岩在空间上延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2.

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王琦, 孙永河, 付晓飞, 张万福, 李熹微, 王有功, 彭贤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2): 447-46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75
摘要833)      PDF(pc) (17705KB)(8)    收藏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双断-双向滑脱-背倾半地堑”结构,南部为“多断-单向滑脱-复式半地堑”结构;冀中坳陷南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基底演化(中生代)、初始裂陷演化(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强裂陷演化(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弱裂陷演化(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及后裂陷演化(馆陶组沉积时期以来)5个阶段;冀中坳陷南部经历了基底NNE向构造体系向新生代NE向构造体系的转换,区域中—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变化是冀中坳陷多方位复杂构造形成的原因;冀中坳陷南部构造转换作用通过影响洼槽迁移进而影响有效烃源岩分布,通过控制砂体入盆通道影响储层砂体展布,构造变换过程中主干断层位移梯度变化导致横向背斜形成指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构造体制转换形成的不同规模变换构造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3.

钠基蒙脱石狭缝中CH4-CO2竞争吸附与CO2埋存

龚凤鸣, 侯大力, 强贤宇, 向雪妮, 黄思婧, 韩鑫, 余洋阳, 顾康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2): 470-47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30
摘要828)      PDF(pc) (9358KB)(9)    收藏

页岩主要由有机质干酪根和无机质黏土矿物等组成,其中干酪根和黏土矿物对CH4的吸附作用是页岩吸附气的主要来源。为了研究无机质黏土矿物中CH4吸附行为、CH4-CO2竞争吸附行为和CO2埋存规律,利用钠基蒙脱石来表征页岩中的黏土矿物,基于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利用Lammps软件开展不同压力、温度和孔径下的流体吸附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增大,各孔径下CH4超额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并在11~12 MPa间达到峰值;随着温度升高,各孔径下CH4超额吸附量逐渐减少;随着孔径的增大,CH4超额吸附量逐渐减少。小孔径下,CH4在钠基蒙脱石中主要以吸附态赋存,随着孔径的增大,CH4在钠基蒙脱石中处于吸附态和游离态共存的状态,并且钠基蒙脱石对CH4的作用类型为物理吸附。CO2的驱替效率随CO2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CO2埋存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注入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孔径的增大而降低。CO2与CH4竞争吸附比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随孔径的增大而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4. 地震易发区高校避震疏散空间需求与路径优化
张佳瑜, 赵小勇, 白林波, 王勇, 郑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305-.  
摘要824)      PDF(pc) (6577KB)(86)    收藏
地震易发区存在严重的震灾威胁,科学优化地震易发区不同人口聚集区的避震疏散具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区别于中小学,是一种特殊的人口聚集区。以宁夏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资料和影像数据统计,运用GIS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避震疏散空间需求及路径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在大学校园避震疏散时,可确定广场、草地和操场等开敞空间为避震场所;在避震空间容量约束下,可以通过优化后的区位配置(location allocation,LA)模型将校园避难人员分配到避震场所;应根据需求点和避震场所的空间分布,避让危险区域、避免人群相向移动建立避震路线;避震空间分布不平衡会导致无法快速有效避难。建议在人口高聚集处应增加可用于避震的开敞空间以加强疏散效率;为更好地发挥其避震作用,可将大学校园设置成中长期的避震场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5.

四川盆地川中—川西过渡带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宋林珂, 刘四兵, 曾青高, 周栋, 唐大海, 王锦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4, 54 (2): 371-38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08
摘要809)      PDF(pc) (41013KB)(11)    收藏

川中—川西过渡带沙溪庙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近几年勘探的热点。目前,制约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问题较多,其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和综合预测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物性分析、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储层地球化学分析等,开展了研究区沙溪庙组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沙二段砂岩石英平均体积分数为35.27%,长石平均体积分数为35.37%,岩屑平均体积分数为29.36%,沙一段砂岩石英平均体积分数为37.79%,长石平均体积分数为24.01%,岩屑平均体积分数为38.20%,沙一段长石体积分数较高,沙二段岩屑体积分数较高。沙二段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占岩屑体积分数的55%),沙一段则以岩浆岩岩屑为主(占岩屑体积分数的43%)。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为主,长石溶蚀孔为辅,沙一段具有相对更高比例的原生孔和裂隙孔。沙二段砂岩中38.00%的样品孔隙度大于12%,25.25%的样品渗透率大于1 ×10-3 μm2,沙一段砂岩仅3.09%的样品孔隙度大于12%,但41.22%的样品渗透率大于1 ×10-3μm2。总体表现为致密背景下发育一定的相对优质储层。其中沙二段储层孔隙度发育较好,而沙一段储层渗透性更佳,说明沙一段储层孔隙结构相对较好。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受控于岩矿组合-烃源体系-成岩系统。岩矿组合为成岩作用的演化提供物质基础,烃源体系决定溶蚀作用发育的强度,并为砂岩中主要自生矿物的沉淀提供必要的离子来源;成岩系统的开放程度则决定了体系内外离子的带进带出,进而影响了溶蚀作用和相应成岩产物的沉淀。沙二和沙一段砂岩岩矿组合的差异、沉积环境的不同、烃源体系以及成岩系统的开放程度是导致其成岩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综上认为,高能沉积环境、早期保持性成岩作用(孔隙衬垫绿泥石)、多期次和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以及局部微裂缝的发育改造,是研究区沙溪庙组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6.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营城组凝灰岩储层地质特征
迟唤昭1, 赵玉婷2, 刘 财3, 王 桐4, 胡 佳4, 杨松杉4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55-.  
摘要804)      PDF(pc) (26475KB)(82)    收藏
为了探讨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产能规律,给火山岩油气开发提供有利依据,通过对松辽盆地德惠断陷营城组凝灰岩进行岩心描述,结合测井、地震资料,X 衍射、扫描电镜、物性、含气性等数据进行构造背景分析,开展了凝灰岩储层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营城组凝灰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凝灰岩发生了风化蚀变作用,火山灰偏中性;区内凝灰岩在横向上分布广泛,在纵向上由多个叠合单元构成,测井曲线具“三高两低”的特征.按照凝灰岩的发育规模和含气性特征将火山机构分成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凝灰岩火山机构3类.凝灰岩储层为中孔低渗型储层,为低产储层,其低产因素有两个:一是黏土矿物(尤其是伊蒙混层)质量分数较高,二是受深部压实作用影响.凝灰岩储层次生孔隙所占比例大于80%,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孔和溶蚀缝,溶蚀孔主要以长石溶蚀孔和基质溶蚀孔为主,裂缝发育是形成凝灰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在中浅部(尤其是构造高部位)地区易形成高产气层,利用测井曲线(补偿中子+密度)可有效预测凝灰岩储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 中国东北地壳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
李洪丽, 刘财, 田有, 范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70-.  
摘要795)      PDF(pc) (20877KB)(127)    收藏
中国东北地区自晚古生代晚期以来,受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作用,壳幔结构极为复杂。本文收集中国东北地区国家地震台网接收的100 980个P波和91 030个S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地区地壳P波和S波速度结构,进而获得了泊松比结构,用以探讨复杂的地壳结构。成像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呈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不同构造单元和构造单元内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松辽盆地整体上浅层地壳以低速异常为主,尤其是S波速度,但部分区域分辨率较低,中下地壳存在较大范围高速异常,推测与太平洋俯冲、后撤导致的岩石圈拆沉和热物质上涌等动力学过程有关;北部的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和长白山一线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表明具有大范围的岩浆作用,广泛岩浆作用为固体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热源或物源;长白山、五大连池等近代活动的火山下方部分地壳区域均表现了较强低地震波速度和高泊松比异常结构特征,表明仍存在活动的可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8. 盐间页岩油韵律层地震响应模拟及页岩薄储层厚度预测
仉涛, 郭智奇, 刘财, 刘喜武, 刘宇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81-.  
摘要738)      PDF(pc) (10340KB)(78)    收藏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油储层的地质结构为韵律背景下的页岩薄层,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精确描述盐间页岩油薄储层厚度的空间展布。因此,应用现有地震资料,探索适用于韵律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传播矩阵方法计算并分析研究区目标韵律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系统模拟并分析非均匀薄互层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厚度、纵波速度等变化时地震波的反射动力学特征,发现地震反射波形的振幅和相位随非均匀页岩薄层的纵波速度和厚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本文页岩薄层厚度预测的基础。结合测井分析构建韵律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模型空间考虑了页岩薄层纵波速度和厚度共99种组合变化的情况。通过求取目标层实际地震反射波形与构建的模型空间中地震波形的最佳匹配,提出基于反射波形的页岩薄储层厚度的地震预测方法,预测研究区页岩薄层厚度变化范围为5~20 m,并且由西南向东北呈增加趋势。预测页岩薄层厚度与测井解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 水力联系系数法定量评价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李超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01-181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54
摘要730)      PDF(pc) (7580KB)(92)    收藏
为了定量研究与评价含水层之间地下水水力联系程度,首次提出了水力联系系数C(hydraulic connection coefficient)的概念。将水力联系系数C定义为观测孔目的含水层水位降深与该观测孔位置抽水含水层水位降深的比值。通过水力联系系数,可定量评价某含水层水平上同层之间和垂向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依据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各含水层段的水力联系系数C值,将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分为5个等级。其中,0.000 0 ≤ C<0.062 5,0.062 5 ≤ C<0.125 0,0.125 0 ≤ C<0.250 0,0.250 0 ≤ C<0.500 0,C ≥ 0.500 0,分别代表水力联系等级为极弱、弱、中等、强、极强。以高家堡井田钻孔抽(放)水试验数据为例,采用水力联系系数和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两个指标定量评价了区内巨厚层状非均质洛河组含水层内部水力联系。结果表明:洛河组中上段水平同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373 0、0.413 8,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短(约为5 min),水力联系强;洛河组下段水平同层之间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440 1、0.491 1,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短(为9~20 min),水力联系强;洛河组中上段与下段垂向水力联系系数分别为0.000 2、0.007 2、0.089 7,观测孔水位响应时间较长(大于60 min),水力联系极弱至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 浑河断裂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张田田, 杨为民, 万飞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149-.  
摘要720)      PDF(pc) (58291KB)(95)    收藏
浑河断裂带是辽宁抚顺地区最为重要的一条活动断裂。为了深入调查沿浑河断裂带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了解灾害形成与先存断裂之间的关系,为同类型灾害的防治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现场调查方法,结合地面变形监测资料,厘清了浑河断裂带灾害类型和发育规律,剖析了断裂带灾害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隐伏区地裂缝发育,主要沿浑河断裂带分支断裂展布,裂缝延伸长度300~2 400 m;其成因是抚顺城区南部采矿活动诱发了先存软弱断裂面局部拉裂、张开,进而向地表扩展、贯通,形成地裂缝。在断裂延伸的基岩地区沿断裂破碎带及影响带发育小型滑坡,主滑方向与断裂走向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其形成机制与岩体内部发育的结构面有关,尤其是顺坡向优势结构面的发育,其与坡体耦合形成易滑结构体,在长期降雨作用下,结构面软化、贯通及岩土体加速蠕滑,最终形成滑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 贵州省盘县架底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张兵强, 赵富远, 杨清毫, 黄毅, 李俊海, 刘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94-.  
摘要697)      PDF(pc) (12788KB)(110)    收藏
架底金矿床位于贵州省莲花山背斜南东翼,距背斜核部3 km,是近年来在国内发现的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的第一个大型原生金矿床。架底金矿床与黔西南其他金矿床类似,属微细粒浸染型,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岩浆水的特点。玄武岩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地层,玄武质火山角砾岩是矿区最主要的容矿岩石。矿化趋势分析显示:莲花山背斜(次级揉褶)与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的叠加区是有利的成矿部位,控制矿床中各矿体的分布规律及产出特征;近东西向复式背斜直接控制了矿体近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且越靠近莲花山背斜核部,矿体品位越高、厚度越大。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指示:在矿区目前已发现矿体的顶部可能还存在断控型或层控型金矿体;源自深部的含金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至一定位置后沿层间破碎带由东向西运移,且至少经历了2次主要的成矿作用阶段。综合研究认为整个莲花山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区内金矿床在南北方向可能按一定规律呈等距、不等距分布,推测东西方向受叠加褶皱控制的有利成矿区距莲花山背斜核部超过5 km。区内除峨眉山玄武岩外,在上二叠统龙潭组以及三叠系中都有可能在构造有利、岩性适宜的部位形成层控型或断控型金矿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 三塘湖盆地马东地区卡拉岗组烃源岩特征与致密油意义
殷 越1, 2, 贾鹏飞3, 黄志龙2, 吴红烛4, 金 希4, 刘国杰4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6-.  
摘要695)      PDF(pc) (11919KB)(160)    收藏
      凝灰岩致密油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油藏类型,已受到高度关注,而烃源岩的质量对致密油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新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规律,本文在基本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样品的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和饱和烃色质谱等分析测试,对马东地区卡拉岗组不同岩性烃源岩特征进行描述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凝灰质泥岩和白云质泥岩均具有一定生烃潜力,其中凝灰质泥岩生烃潜力大,有机质丰度高,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值大于2%,以Ⅱ型有机质为主;卡拉岗组烃源岩埋藏深度较小,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5%~0.8%,总体上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纵向上各种岩性烃源岩与凝灰岩交错叠置,有利于形成源内自生自储型油藏,对卡拉岗组致密凝灰岩油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3. 紫外/氯工艺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去除
王洪桥, 白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222-.  
摘要670)      PDF(pc) (4616KB)(77)    收藏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的爆发进而引起藻毒素的释放。微囊藻毒素(MCLR)是最为常见的藻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本文采用紫外/氯组合工艺,研究其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紫外/氯共同作用下能够产生·Cl、·OH等活性自由基,具有协同降解MCLR的作用,30 min即可实现MCLR的完全去除,其降解效率随着氯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pH的变化对紫外/氯降解MCLR没有影响;在碱性条件下,MCLR的降解效率随pH的升高显著降低,pH升高至9时,30 min MCLR的降解效率仅为41.3%。此外,不同的水样来源和水质特点对紫外/氯联合降解MCLR的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纯水、西湖水及水厂滤后水的30 min去除率分别为99.5%,40.2%及63.3%。MCLR 的降解效率随腐殖酸质量浓度增大而降低,在60 min作用时间内,不含腐殖酸水样的MCLR去除率高达99.5%,当腐殖酸质量浓度增加到10 mg/L时,MCLR去除率仅为45.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4. 桂北龙胜上朗变镁铁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秦亚, 冯佐海, 万磊, 吴疆, 吴杰, 邢全力, 薛云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109-.  
摘要644)      PDF(pc) (42863KB)(46)    收藏
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龙胜地区上朗变镁铁质岩进行年代学研究。2件年代学样品给出近乎一致的年龄信息,集中在(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553.5±9.2)、(774.2±5.9)和(822.0±10.0) Ma等8个年龄峰值。锆石成因类型研究表明,(774.2±5.9) Ma锆石为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代表上朗变镁铁质岩的侵位时代。UPb年龄大于(822.0±10.0) Ma的锆石为捕获锆石,代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物质的时代。(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和(553.5±9.2) Ma为热液锆石年龄,代表变镁铁质岩成岩后遭受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时限。其中,(442.5±6.7) Ma代表寿城—三门断裂韧性变形的时代,与区域NNE向韧性断裂的变形时代一致。而小于(442.5±6.7) Ma的热液锆石年龄,表明岩石韧性变形后遭受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泛非期(553.5±9.2) Ma热液锆石的存在,表明华南大陆曾受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应具有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5. 黑龙江省西北部晚古生代I-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孙超, 苟军, 孙德有, 冯钊, 田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082-109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65
摘要637)      PDF(pc) (28618KB)(92)    收藏
本文以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塔源镇和小兴安岭二站乡地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古亚洲洋在该地区的俯冲—碰撞过程。塔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U-Pb年龄为308 Ma,为晚石炭世侵入体,具有高硅、高碱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εHft)为0.8~2.5,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来源于增生的下地壳物质;二站乡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U-Pb年龄分别为305和293 Ma,同样为高硅、高碱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来源于新生地壳。晚石炭世花岗岩为Ⅰ型花岗岩,早二叠世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利用锆石δEu定量限定了塔源二长花岗岩和二站乡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深度,分别为38.8 和34.7 km,而碱长花岗岩形成深度为28.7 km,暗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该地区经历了地壳的拉张减薄,记录了古亚洲洋的俯冲消亡与之后的后碰撞伸展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6.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天草凹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李天军, 黄志龙, 王瑞, 苟红光, 张品, 殷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957-97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03
摘要621)      PDF(pc) (15829KB)(72)    收藏
对于低勘探程度的小型断陷湖盆,寻找有效烃源岩对于勘探方向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天草凹陷新钻井的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对主要勘探层系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的纵横向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阐述了沉积环境变化对有效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好的级别,以巴音戈壁组二段有机质丰度最高(w(TOC)平均为1.1%);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且巴音戈壁组二段的Ⅱ1型有机质丰度最高,属于腐殖腐泥型;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整体达到了低熟-成熟阶段,巴音戈壁组二段为成熟的烃源岩,具备较高的生烃能力;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下限为w(TOC)=1.0%,有机质来自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的混合源,且低等水生生物贡献比例稍大;巴音戈壁组沉积期为高盐度和还原的沉积环境,盆内藻类勃发和盆外适当的陆源有机质输入是湖盆水体较高古生产力和较好有机质类型的必要条件,持续稳定的缺氧环境为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这是巴音戈壁组有效烃源岩形成的两个关键条件。天草凹陷南次洼比北次洼更适合有效烃源岩的发育,且发育的有效烃源岩具有更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7. 张广才岭南部帽儿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赵越, 刘敬党, 张国宾, 张艳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098-111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31
摘要612)      PDF(pc) (37675KB)(81)    收藏
张广才岭是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是东北"巨型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张广才岭南部帽儿山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张广才岭南部细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6.4±1.1)Ma,中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8.9±1.3)、(177.7±1.1)Ma,粗粒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80.0±1.8)、(179.9±1.2)Ma,成岩时代均属于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粗粒二长花岗岩均具有富硅、贫铝、高碱、低钙,富集Zr、Hf、Rb、K,亏损Ba、Sr、Nb、P、Ti,燕式型稀土配分模式等特征,成岩类型属于造山后A2型花岗岩。结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代表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过程中的一次伸展作用,表明早侏罗世区域构造环境逐渐由挤压造山向造山后伸展环境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8. 吉南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泥质片麻岩变质作用
郑常青, 王 博, 王琳琳, 李美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1-.  
摘要608)      PDF(pc) (16223KB)(169)    收藏
吉南新太古代泥质片麻岩出露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中,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激光拉曼和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等分析,研究其变质演化特点、变质作用时代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泥质片麻岩记录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其中峰前期进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峰期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矽线石+钾长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达到麻粒岩相;峰后期退变质阶段(M3)以矽线石转变为蓝晶石为特征标
志,矿物组合为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变质矿物地质温压计限定其变质作用,峰前期(M1)T 为468~515 ℃,p 为(3.8~4.3)×105 kPa;峰期(M2)T 为703~760 ℃,p 为(6.6~7.1)×105kPa;峰后期(M3)T 为552~591℃,p 为(5.5~6.0)×105kPa;具有典型的近等压冷却型逆时针变质作用p T 演化轨迹特征,可能是在地幔柱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变质作用与大量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为2495~2442Ma,属于新太古代变质热事件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9. 库车坳陷大北克深井区白垩系储层含盐特征与分布规律#br#
冯佳睿1, 2, 高志勇1, 2, 张宇航1, 2, 李晓红1, 2, 周 鹏3, 尚江伟4, 李晨晨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38-.  
摘要599)      PDF(pc) (40009KB)(90)    收藏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下深部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白垩系储层岩盐广泛发育,储层含盐特征的精细表征和评价对该区勘探区带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以库车坳陷大北克深井区白垩系砂岩储层72件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与QEMSCAN(岩石矿物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白垩系砂岩储层的含盐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来源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盐晶体主要赋存在碎屑颗粒间、碎屑颗粒表面和溶蚀孔与裂缝中,呈格架状、晶粒状和团块状集合体等3种赋存状态,不同状态岩盐晶体Na和Cl等元素的原子分数存在差异;岩盐分布规律为,平面上表现出西高东低的特点,垂向上距上覆膏盐岩层越近,岩盐体积分数越高;不同的盐源供给条件、储层埋藏深度、砂岩粒级、分选性等制约岩盐晶体的集合体形态;岩盐来源主要为古近系膏盐类沉积物的溶蚀渗流,也可能与含盐流体沿构造断裂的侧向渗入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0. 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夏家店金矿床微量-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曾志杰, 陈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704-72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99
摘要582)      PDF(pc) (30020KB)(66)    收藏
夏家店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内,是一个受构造和地层控制的大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角砾岩型、碎裂岩型和石英脉型3种类型,赋矿围岩主要为寒武系水沟口组的炭泥质板岩、炭硅质板岩、硅质岩及白云岩,次为泥盆系西岔河组的角砾岩。本文对夏家店金矿床中矿石(角砾状炭硅质板岩、碎裂硅化白云岩、碎裂炭泥质板岩和石英脉状矿化的硅质岩)和围岩(硅质岩、硅化白云岩和硅质板岩)的微量元素、铂族元素(PGE)质量分数进行测试,进而探讨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矿石与其各自的围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均富集Sr、Ga、Zr等元素;不同类型的矿石稀土总量均高于各类围岩,但是两者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均表现出负Eu异常(δEu值为0.51~0.63);不同类型的矿石PGE总量(7.71×10-9~38.30×10-9,平均值23.00×10-9)均明显大于各类围岩PGE总量(1.28×10-9~2.44×10-9,平均值1.86×10-9),相比上地壳,不同类型的矿石均明显富集Os、Ir、Pt和Pd,亏损Ru、Rh,而各类围岩均富集Os,亏损Pt、Ru、Rh、Pd,但两者的铂族元素配分曲线具有高度相似性,呈Ru亏损的V型,为地壳的(Os)-Pt-Pd型配分模式。以上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的矿石和围岩具有明显的微量、稀土元素和PGE地球化学继承性,暗示夏家店下寒武统有可能是重要的矿源层之一。同时,所有矿石和围岩的Au/Ir值(分别为4 821~299 666)和406~8 050)及Pd/Ir值(分别为16.9~588.0和15.2~47.5)变化范围均较大,两者Au/Ir值远高于炭质球粒陨石和原始地幔值、Pd/Ir值远高于岩浆成因矿石值,且夏家店金矿床矿石和围岩的PGE配分曲线与典型热液成因矿床一致。这些特征显示夏家店金矿床具有明显的热液成因,是构造-热液流体成矿作用的产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1. 针对致密砂岩气储层复杂孔隙结构的岩石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张益明, 秦小英, 郭智奇, 牛聪, 王迪, 凌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927-93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77
摘要577)      PDF(pc) (21571KB)(154)    收藏
针对致密砂岩气储层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岩石物理建模,在模型中比较了单一孔隙纵横比、双孔隙模型两种表征孔隙结构的表征方式。岩石物理正演分析表明,两种孔隙结构模型均可解释致密砂岩复杂的速度-孔隙度关系。岩石物理反演结果表明,双孔隙模型对测井横波速度的预测精度更高,说明该模型更适用于表征研究区致密砂岩的孔隙结构,反演的软孔比例参数能够反映地层中孔隙结构的非均匀分布。应用双孔隙模型计算致密砂岩地层岩石骨架的弹性模量,与Krief及Pride等传统经验公式相比,该方法考虑了岩石骨架模量与矿物基质、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等微观物性因素的关系,理论上更具有严谨性。对致密砂岩骨架模量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少量微裂隙的存在即能够显著影响致密砂岩骨架的弹性性质,同时孔隙空间中的球形孔隙是致密气的主要赋存空间。并且,通过致密砂岩骨架弹性模量,进一步计算了可用于地层评价的Biot系数等岩石物理参数。致密砂岩骨架模量的预测结果可为Gassmann流体替换理论、BISQ孔隙弹性介质理论等岩石物理方法提供关键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2. CFD-DEM耦合模拟中拖曳力模型精度
彭恺然, 刘红帅, 平新雨, 程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00-140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17
摘要573)      PDF(pc) (5126KB)(93)    收藏
CFD-DEM耦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岩土流固耦合问题分析,其模拟准确性与其中用于处理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拖曳力模型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拖曳力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建立了水中单颗粒沉降数值模型,模拟中考虑了3种典型拖曳力模型以及多种颗粒尺寸,将模拟得到的最终沉降速度与经验公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颗粒雷诺数(Rep)时3种拖曳力模型(Ergun、Wen和Yu模型,Di Felice模型,Hill和Koch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Ergun、Wen和Yu模型以及Di Felice模型的精度均随着Rep的增大而降低,而Hill和Koch模型的精度随着Rep的增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一般情况下,当Rep≤14以及Rep>72时,3种拖曳力模型的精度从高到低顺序为Ergun、Wen和Yu模型> Di Felice模型> Hill和Koch模型;而当14< Rep≤40时,Hill和Koch模型的精度最高,Di Felice模型的精度最低;当40<Rep≤72时,3种拖曳力模型的精度从高到低顺序为Ergun、Wen和Yu模型>Hill和Koch模型>Di Felice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3. 黑龙江省浅覆盖区地物化特征与找矿标志——以黑河市340高地金矿化区为例
史冬岩, 张坤, 张玉鹏, 高勇, 唐伟, 吕明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042-105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27
摘要572)      PDF(pc) (20354KB)(66)    收藏
黑龙江省黑河市340高地金矿点大地构造上位于兴安地块东北缘,多宝山Cu-Au-Mo-W-Fe成矿亚带内,其地貌为浅覆盖区,找矿较为困难。本文采用浅钻技术取样,对研究区进行基岩填图,圈定出以硅化为中心、青磐岩化为外围的蚀变矿化带。对基岩样品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有6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其中第二主成分与金元素关系密切,是研究区有效的找矿标志。高精度磁测结果显示区内构造以NNW向为主,且其线性低值异常或与蚀变引起的退磁有关。对区内的地物化异常进行工程查证,发现金矿点1处,圈定预测靶区1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4. 基于FLAC3D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强度折减法计算效率改进算法及其应用
徐文刚, 余旭荣, 年廷凯, 曹琦, 曹爱武, 裴振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47-135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92
摘要568)      PDF(pc) (9240KB)(68)    收藏
强度折减数值分析方法在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其中FLAC3D已成为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主流计算工具。FLAC3D自带强度折减计算模块,因其计算过程复杂且耗时,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二分法"的强度折减法,但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对FLAC3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二分法"强度折减法的全面优化,包括初始应力场载入优化和计算时步上限优化,建议计算时步上限取初始应力场计算时步的1.50倍,此时既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又可以节省计算时间。利用优化后方法对某公路复杂三维填方路基边坡进行了三维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本文方法计算效率较其他改进的强度折减法至少提升50%,较程序自带模块提升了300%以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5.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部生物扰动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王玉洁, 王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019-102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63
摘要567)      PDF(pc) (27381KB)(80)    收藏
掘穴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的建造者,其对沉积物进行的改造直接影响了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了底栖生态系统。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中部薄层微晶灰岩中发育大量的生物扰动构造,利用地球生物学、古生物学和生物扰动指数等方法,探讨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形成环境及其对沉积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张夏组中部生物扰动构造特征多为扰动边界模糊不清,生物扰动指数(BI)为2 ~ 5,说明该沉积期食物充足,氧气含量高。此外,在生物扰动中识别出3种遗迹化石:Thalassinoides bacae,Planolites isp.和Rhizocorallium isp.,说明生物扰动构造为多种生物造迹形成的。依据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中部的遗迹化石以及沉积特征,可知其整体处于偶尔受到风暴影响的滩间局限台地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6.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风城组云质岩类沉积环境及成因探讨
刘英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80-.  
摘要558)      PDF(pc) (29967KB)(164)    收藏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一套特殊的云质岩类,其沉积环境及成因复杂,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基于岩心观察(13口井)与系统取样测试分析(64个样品),揭示了目标层位云质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不同类型云质岩的沉积环境及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云质岩宏观结构特征,风城组可识别纹层状、星散状、丝絮状、团块状和不规则层状5种云质岩类型;高δ13CPDB值(平均4.0‰)、高古盐度值(平均13.0%)和深水沉积构造等特征表明目标层位沉积环境具有陆相低能、深水还原和咸水高矿化度等特点;纹层状云质岩为“高山深盆”盐湖卤水分层形成的准同生白云岩,团块状、不规则层状、丝絮状和星散状云质岩为埋藏交代白云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7. 3种特殊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
乔峰, 薄景山, 常晁瑜, 李琪, 杨元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56-13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05
摘要532)      PDF(pc) (2459KB)(81)    收藏
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可以良好反映土的工程性质。收集全国范围内软土、黄土和红土的相关专著、科技论文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统计得出3种特殊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范围、平均值和变异系数,通过对各项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对3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发现:3种特殊土物理性质的变异系数总体较小、较为稳定,而力学性质的变异系数变化较大、离散程度较高;3种特殊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存在相关性,或呈线性关系,或呈带状变化,同类指标软土和红土的相关系数高于黄土。通过回归拟合方法给出了|r|∈[0.5,1.0]的拟合公式,利用线性关系检验方法对公式的精度和准确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拟合公式F>F0.05,回归效果较为显著,便于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8. 地铁引起的土层与建筑物振动响应及其减振研究
沈威, 毛立华, 陈永, 夏志强, 童建波, 方火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203-.  
摘要525)      PDF(pc) (14784KB)(145)    收藏
地铁列车运行会给上部建筑带来振动噪声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地层和建筑物振动响应及其减振措施进行研究。以杭州市未来科技城第三初级中学的新建项目为背景,首先利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普通整体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2种轨道结构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模型,通过瞬态动力分析确定相应的列车移动荷载;然后利用MIDAS GTS NX 软件建立隧道-土体-桩-建筑物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动力分析得到的列车荷载作为动力激励,对隧道-土体-桩-建筑物模型进行动力分析,预测地铁运行引发的土层和建筑物振动响应,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减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地铁运行引起的土层和建筑物振动以竖向为主;建筑物的优势频率出现在20、38和55 Hz附近;不同建筑物的振动加速度幅值随着与振源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通过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相比,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建筑物减振有着显著的效果,其z振级最大值在25.3~42.3 dB之间,低于规范规定,为安全范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9.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和震害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建议
薄景山, 李琪, 齐文浩, 王玉婷, 赵鑫龙, 张毅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295-130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01
摘要519)      PDF(pc) (1247KB)(156)    收藏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和震害有重要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和震害影响的研究历史,总结和评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地形地貌、岩土类型、覆盖层厚度、土层结构、地下水、岩土动力性质及物理地质现象等对地震动和震害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提炼和概括了目前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和震害影响研究中比较一致的几点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领域当前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地震现场资料调查、局部地形几何尺度、场地分类、覆盖层安全厚度界限、近断层地震动参数分布规律、活断层避让距离,以及强震资料积累等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0. 吉林省延边地区中酸性岩浆岩年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李光速, 杜庆祥, 韩作振, 沈晓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174-.  
摘要512)      PDF(pc) (33769KB)(36)    收藏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延边地区新发现古生代花岗闪长岩和变质流纹岩,本文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花岗闪长岩和变质流纹岩的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为延边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约束。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440.3±2.5) Ma,即早志留世;变质流纹岩形成于(345.3±2.3) Ma,即早石炭世。早志留世花岗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Ba、Cs、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等),属于I型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的εHf(t)值为-0.63~1.30,古老的二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 461~ 1 339 Ma,εNd(t)值为-3.13~-2.76,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433~1 403 Ma,表明岩石可能是由幔源成分、地壳沉积物质和俯冲流体参与的中元古界下地壳成分混合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认为早志留世华北板块北缘可能发育岛弧环境。早石炭世变质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为A型流纹岩,代表了一种伸展环境;变质流纹岩εHf(t)值为3.46~12.2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132~571 Ma,表明岩石来源于年轻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认为早石炭世华北板块北缘可能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1. 大兴安岭大洋山钼矿区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杨元江, 邓昌州, 李成禄, 张立, 高永志, 于喜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064-108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62
摘要511)      PDF(pc) (32652KB)(136)    收藏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东北部大洋山钼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研究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7.3±2.6)Ma和(176.5±1.6)Ma, 为早侏罗世;闪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58.0±2.7)Ma, 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具高Si,富K和贫Fe、Mn、Mg等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LREE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P、Th和HREE亏损,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δEu =0.39),结合其低Cr、Ni、Co质量分数和低Mg#值(Mg#为27.25),指示壳源岩浆特征;闪长玢岩偏碱,富K和Na,Ca、Ti、Mg等元素质量分数中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Th和HREE相对亏损,具俯冲带弧岩浆岩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和闪长玢岩的形成均受到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的影响,蒙古—鄂霍茨克洋残留部分在大兴安岭东北部俯冲闭合时间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2. 新疆东天山卡拉塔格二叠纪火山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张雪, 翁凯, 赵晓健, 杜守礼, 尚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119-113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31
摘要510)      PDF(pc) (43041KB)(55)    收藏
新疆东天山中北部的卡拉塔格地区广泛出露一套二叠纪陆相火山熔岩,本次对其采集的玄武岩和英安岩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年代学研究获得2个英安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67.5±1.5)Ma和(296.7±1.7)Ma,代表了英安岩的结晶年龄为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玄武岩为碱性系列,具有高Al2O3质量分数和Na2O/K2O值,低TFeO、Cr质量分数和Mg#值的特征;微量元素Yb标准化的Ta、La和Nb值指示该区玄武质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地幔;低La/Ba值,(Th/Nb)N>1,Nb/La<1,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壳岩石圈物质的混染;样品w(Zr)>100×10-6,Zr/Y>5,显示大陆板内玄武岩特征。英安岩为钙碱性系列,富硅铝,Rb、Ba、Th、U、Zr等元素质量分数较高,Ti、Nb、Ta、Sr、P等元素质量分数较低,明显不同于玄武岩元素分布特征,却与地壳元素分布相似;εHft) 值(5.4~14.7)为正,表明英安岩源区为新生地壳;w(Rb)-w(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其形成于大陆伸展环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卡拉塔格早二叠世火山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为天山石炭纪—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裂谷火山作用的组成部分,限定了该区古亚洲洋闭合于早二叠世之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3. 环境因素对兴-贝型多年冻土分布与发育的影响
崔赢, 沈宇鹏, 张中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27-144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68
摘要508)      PDF(pc) (1963KB)(62)    收藏
兴安岭-贝加尔(兴-贝)型多年冻土处于欧亚大陆高纬度多年冻土南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变化规律以及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从环境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影响以及多年冻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出发,围绕地带性因素(纬度、高度、经度)和非地带因素(气温、植被、降水、积雪等)两大类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多年冻土分布与发育的影响,分析了兴-贝型多年冻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总结认为:气温、植被、降水、积雪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改变了土层水热状况,促使区域内大范围多年冻土经历了显著退化;退化程度存在区域差异,多年冻土南界附近退化程度最为显著。基于兴-贝型多年冻土的特殊性,提出了建立冻土和寒区环境监测机制并及时采取适应性和整治性措施保护和修复区域环境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4. 辽东半岛金矿成矿作用与深部资源勘查
刘建民, 赵国春, 徐刚, 邱海成, 李建锋, 肖昌浩, 沙德铭, 刘福兴, 毕广源, 房兴, 张家奇, 郭祺, 于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613-163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48
摘要502)      PDF(pc) (47311KB)(182)    收藏
辽东半岛地处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胶-辽台隆北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矿资源产区之一。区内先后发现五龙、白云、猫岭等大中型金矿床,探明储量超过300 t。鉴于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处于相似的构造背景,辽东半岛金矿成矿及找矿潜力一直广受关注,相关的地质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也持续进行。总体看,已有研究更多聚焦于金矿床本身的描述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工作,但缺乏对区域成矿背景及成矿过程的全面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部资源勘查工作的方向及部署。作者根据2016-2019年间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岩石显微构造变形和年代学等方面的分析,系统总结了辽东半岛金矿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并就深部资源勘查方向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辽东半岛已发现金矿化分属于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构造-岩浆成矿系统。宏观及微观上,构造对区内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两个时期的金矿都经历了早期的韧性变形和晚期的脆性变形,且金矿化都与晚期脆性构造环境下发育的超碎裂岩化及含矿热液蚀变作用有关。基于辽东半岛地壳结构、物质组成和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本文认为辽东半岛的深部资源勘查应重点集中在3个方向:营口-宽甸台拱的南、北边界断裂带及其伴随的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营口-宽甸台拱的东、西两侧北东向(新华夏系)边界断裂带及其伴随的低级别、低序次构造系统;关注在现有含矿构造带下部是否存在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化(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5. 华北板块中部中生代构造演化——以山西为例
卫彦升, 冯志强, , 闫涛, 杨五宝, 段春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127-.  
摘要501)      PDF(pc) (23380KB)(82)    收藏

山西省位于华北板块中部,其地质发展过程与华北克拉通息息相通,特别是中生代地质演化事件更直观地反映了华北克拉通的演化特征。受山西省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和工作方法、手段的制约,对于山西省中生代地质演化事件序列厘定的精细程度还较为薄弱,对重要的地质演化时间节点较为模糊或认识有偏颇之处。本文在充分收集和分析前人资料,特别是收集了近年来山西省内大量的中生代岩浆岩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时期地层、构造、岩浆、矿产的综合研判,对山西省中生代地质演化事件进行了重建。笔者认为山西省中生代地质演化可划分为: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挤压阶段(252~220 Ma)、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早期强烈伸展阶段(220~180 Ma)、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弱伸展阶段(180~160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挤压阶段(160~130 Ma)、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早期伸展阶段(130~86 Ma)和晚白垩世中—晚期弱挤压阶段(86~65 Ma)等6个阶段,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及重要的构造机制转换与华北板块周边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构造域先后或同时作用有关,应为上述三大构造域远程效应叠加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6. 广西云开地区那蓬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田梦宇, 狄永军, 王帅, 贾一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749-76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17
摘要496)      PDF(pc) (21252KB)(257)    收藏
华南地区印支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印支期花岗岩的构造背景一直是地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广西云开地区那蓬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那蓬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57.8 ±1.2) Ma,结晶年龄为晚二叠世;岩石主量元素具有富钾、富铝质特点,属于钙碱性岩石;微量元素主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Hf)和Ba、Sr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轻重稀土分馏特征和负铕异常(δEu=0.41~0.66)。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主要为古老地壳杂砂-泥质源岩部分熔融,构造环境有可能形成于板块碰撞环境的后造山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7. 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钟佳, 王岩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134-.  
摘要494)      PDF(pc) (18153KB)(132)    收藏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松南低凸起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潜山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28.6和243.7 Ma,为三叠纪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硅(w(SiO2)为54.94%~79.71%),中等质量分数的碱(w(K2O+Na2O)为3.53%~6.43%)、铝(w(Al2O3)为9.82%~18.23%)、钙(w(CaO)为1.24%~9.55%)和镁(w(MgO)为0.37%~2.28%)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9~2.13,兼有准铝质和过铝质花岗岩;岩石整体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Ta、Nb、Ti 等高场强元素,中等—弱的Eu负异常(δEu为0.50~0.85)。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形成于壳内沉积物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与华南、印支块体碰撞后的反向伸展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8. 东营凹陷北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陈思芮, 王卫学, 曲希玉, 纪友亮, 鲜本忠, 刘英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091-.  
摘要492)      PDF(pc) (42084KB)(51)    收藏

为明确东营凹陷北带盐家—永安地区沙四上亚段7、8砂组物性主控因素,笔者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压汞测试等手段及方法,进行了岩相、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1)据物性及含油性的强弱程度可将7、8砂组划分为3个砂砾岩段,即较好的中厚层、相对中等的夹砂层和较差的厚层砂砾岩段。2)夹砂层砂砾岩段物性的主控因素是成岩作用,砂砾岩厚度与上下泥岩厚度之比(砂泥厚度比)和距砂泥接触界面的距离控制着胶结作用的强弱,当砂泥厚度比为0.80~1.00且距砂泥界面距离>3.00 m时,胶结作用弱,储层物性好。3)中厚层砂砾岩段物性受沉积与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本次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研究该段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的参数Rs(储层品质评价参数),当Rs>0.05时,沉积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且产生积极效应;当0<Rs≤0.05时,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为负面影响,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形同“双刃剑”, 砂泥厚度比>0.80时,储层物性好,反之储层物性较差。4)厚层砂砾岩段物性主控因素是沉积作用,当杂基体积分数为2.00%~6.00%时,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9.

90°相移薄互层解释技术理论诠释与实际应用

张军华, 常健强, 王作乾, 胡逸甫, 芦凤明, 孟瑞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348-.  
摘要491)      PDF(pc) (15920KB)(55)    收藏


通过零相位子波与90°相移子波比较、两者楔形体正演模型变密度显示比较、90°相移调谐特征分析,指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单砂体的优势,并用河道砂体实例进行了佐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不带屏蔽层和带屏蔽层的砂泥岩薄互层进行了理论诠释与实际应用。对于不带屏蔽层的薄互层,首先分析其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剖面特征,然后制作地质模型;地震正演结果展示,枣油组9个小层的叠合响应近似于1个厚砂体的复合波,波谷响应对应砂体有利位置,用90°相移可以直观描述;对于实际资料,对比了物理意义与之类似的道积分剖面,指出了道积分技术存在横向能量不均衡的弊端。对于底部有强反射屏蔽层的薄互层,本文不采用多子波分解、匹配追踪和压缩感知等去强屏蔽手段,而是直接采用90°相移;应用结果表明,90°相移处理后强反射界面与砂体边界分开,砂体叠置关系明确,适用于储层界面解释和后续属性提取、储层预测。最后展示了复杂断裂带90°相移解释实例,指出“90°相移薄互层解释不怕薄、怕乱的适用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0. 深层碎屑岩自生矿物成因机理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为例
郭颖, 杨波, 韩自军, 李果营, 吴庆勋, 叶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973-99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82
摘要488)      PDF(pc) (38570KB)(68)    收藏
自生矿物特征和成因机理对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侏罗系为例,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同位素、包裹体、X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侏罗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自生矿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理及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碎屑岩属于中孔-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硅质矿物、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3类;早期形成的硅质石英衬垫和碳酸盐胶结物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演化,沿颗粒表面分布的早期硅质石英衬垫有效抑制了后期石英加大生长,并增强了岩石的抗压能力,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层抗压实能力,并为后期储层遭受溶蚀形成溶蚀孔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高孔隙储层形成;黏土矿物控制了储层渗透率差异,储层渗透率与自生高岭石体积分数呈正相关性,较高渗透率储层分布于侏罗系中段高岭石富集带内。研究区侏罗系碎屑岩发育原生孔隙体积分数高、微晶石英衬垫发育的Ⅰ类有利储层和粒间溶蚀孔隙较发育、具显著表生成岩作用特点的Ⅱ类有利储层,二者孔隙演化存在明显差异。Ⅰ类有利储层主要受早—中成岩期微晶石英衬垫抗压实作用控制,浅层和深层均可发育高孔隙储层;Ⅱ类有利储层主要受表生期风化淋滤作用控制,可在风化壳附近形成优质储层,整体上Ⅰ类储层物性优于Ⅱ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1. XRF半定量分析技术在矿石光片鉴定中的应用
范鹏飞, 邓述培, 邹源, 刘朝, 翟宏宇, 周冬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783-79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16
摘要480)      PDF(pc) (13537KB)(33)    收藏
偏光显微镜反光镜下鉴定金属矿物是最常用、最快捷有效的方法,然而鉴定结果容易受到鉴定者主观因素或磨片情况的影响。为了更快速、准确地在反光镜下鉴定矿物,利用XRF半定量分析技术快速、无损、前处理简单等特点,以及磨平抛光的矿石矿物在半定量分析过程中能较好地避免楔入效应和阴影效应的有利因素,采取了先用XRF半定量分析测得的结果去反推矿物,再在显微镜下鉴定矿物的方法。以多金属硫化物矿石、含铀多金属矿石及含微量铀的矿石样品为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前知道光片上的元素及其质量分数,通过地球化学方法和经验法反推矿物,结合显微镜观察需要鉴定的矿物,可有效避免忽略掉透明/半透明矿物(锡石)、小粒径矿物(沥青铀矿)、易混淆矿物(铀黑),提高光片鉴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2. 土体抗拉强度对均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张海清, 贾会会, 聂庆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24-133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81
摘要475)      PDF(pc) (35218KB)(52)    收藏
目前对均质边坡稳定性受岩土体抗拉强度影响程度的看法不一,尤其是对不同坡度的边坡受抗拉强度的影响甚至有相反意见。基于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提供的考虑张拉-剪切复合破坏的Mohr-Coulomb准则,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多个典型均质边坡进行一系列数值计算,研究土体抗拉强度对不同坡度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越陡,土体抗拉强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越大;抗拉强度取值对直立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及变形破坏特征影响显著,对45°及以下边坡的影响相对较小。总体来说,对于坡角超过60°的陡坡,土体抗拉强度不同引起的边坡安全系数变化幅度可达10%以上,应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特别注意,避免因土体抗拉强度取值过大或过小而导致计算结果偏于危险或过于保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3. 油源断裂油气成藏期优势通道输导能力综合评判方法及其应用
袁红旗, 魏鸣禄, 于英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694-7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84
摘要474)      PDF(pc) (17036KB)(26)    收藏
本文通过油气成藏期油源断裂不同部位古活动速率相对大小分布,确定其油气输导的优势通道。并基于优势输导通道的断裂古活动速率、古倾角、目的层古埋深和源岩古剩余地层压力等指标,建立了一套油源断裂在油气成藏期优势通道输导能力的综合评判方法。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为靶区,对大柳泉区块旧州油源断裂带在成藏期沙三中下亚段内的优势通道进行了厘定和油气输导能力综合评判。评判结果表明:旧州油源断裂6条分支断裂油气成藏期——沙二段沉积时期发育了10个优势通道,其油气输导能力以F1和F2分支断裂的6个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强,有利于油气运移,F3、F4、F5和F6分支断裂发育4个优势通道,其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油气运移。此评判结果与目前旧州断裂带附近沙三中下亚段内的油气分布现状相吻合,表明用此方法进行油源断裂成藏期优势通道的输导能力综合评判是可行性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4. 沂蒙山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康鹏宇, 刘传朋, 梁成, 冯爱平, 刘同, 宗传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77-88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73
摘要472)      PDF(pc) (6031KB)(77)    收藏
为建立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区特殊地质背景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沂南县西南部研究区采集各类土壤样品1 029件,均分析了N、P、K、Mn、B、Mo、Cu、Zn、Co、V、Ni、Sr、Tl、Ti、As、Cd、Hg、Pb、Cr、Se、F、I、Ge、有机质、Na2O、SiO2、MgO、CaO质量分数及pH等29项指标。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建立了由土壤养分指标和环境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并对该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土壤质量以良好、中等为主(土壤环境清洁,土壤养分丰富或中等);研究区中部地区土壤肥力较好(w(N)>0.10%,w(P)>0.06%,w(K)>2.50%),西南部、东北部山区土壤肥力较差(w(N)<0.075%),土壤质量等级偏低。全区80%左右土壤的N元素、B元素、有机质均不足以满足常规农业生产需要,对常规作物生长不利。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5. 致密砂岩储层束缚水饱和度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为例#br#
吴 蒙1, 2, 秦 勇2, 申 建2, 宋党育3, 王晓青3, 张谷春1, 李国璋2, 朱士飞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68-.  
摘要470)      PDF(pc) (9040KB)(93)    收藏
为了有效指导储层描述、评价及产能预测,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高压压汞、气水相渗及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了致密砂岩中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束缚水饱和度为34.77%~83.78%,平均值为63.86%,T2谱截止值(T2cutoff)为3.86~65.60ms,平均值为20.96ms;致密砂岩束缚水饱和度受储层物性、润湿性、敏感性、黏土矿物类型、质量分数和粒径共同作用;致密砂岩粒径越细,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越高,岩石亲水性越强,岩石比表面积和水膜厚度越大,则毛细管束缚水和薄膜束缚水越高;水敏和盐敏是造成致密储层渗透率改变的主要因素;致密砂岩发育残余粒间孔、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充填于孔隙中黏土矿物的类型、形态存在差异,致使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微观非均质性强,束缚水饱和度变化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6. 基于梯度提升算法的岩性识别方法
王恒, 姜亚楠, 张欣, 仲鸿儒, 陈庆轩, 高世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940-95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81
摘要467)      PDF(pc) (8375KB)(45)    收藏
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如岩屑录井、钻井取心及测井资料解释等技术,对录井质量的依赖程度较高,识别精度与效率低,泛化能力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测井资料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开展岩性研究已成为岩性识别的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LightGBM的岩性识别方法。以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下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进行测试验证,采用该方法结合测井资料中的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密度、深侧向电阻率和补偿中子等6种参数进行岩性识别,并与KNN (K近邻分类器)、朴素贝叶斯和支持向量机等传统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传统算法的岩性识别准确率分别为78.45%、74.43%和78.72%,基于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LightGBM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8.90%和98.72%,远高于传统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7. 中亚造山带东段深地震反射剖面大炮揭露下地壳与Moho结构——数据处理与初步解释
谭晓淼, 高锐, 王海燕, 侯贺晟, 李洪强, 匡朝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98-90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40
摘要460)      PDF(pc) (46260KB)(267)    收藏
深地震反射大炮数据能够准确地获得下地壳和Moho的精细结构及其横向变化信息,揭露岩石圈尺度的构造样式与深部过程。中亚造山带东段位于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叠合区域,其岩石圈结构记录了大洋,特别是古亚洲洋消亡方式和大陆增生的深部过程。本文选用横过中亚造山带东段(奈曼旗—东乌珠穆沁旗,长约400 km)深地震反射剖面中的24个大炮数据和2个中炮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了近垂直反射的大炮单次剖面,揭露出中亚造山带东段下地壳及Moho的精细结构,刻画出古亚洲洋消亡极性与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的深部过程:西拉木伦缝合带与贺根山缝合带构成古亚洲洋消亡的双缝合带,西拉木伦缝合带下方古亚洲洋板块以向南消亡为主,贺根山缝合带下方古亚洲洋板块以向北消亡为主,后者规模大于前者。在两个缝合带之间下地壳呈现出几个大规模的块状弧状反射体,推测是大洋中的残余微地块,在古亚洲洋消亡过程中拼接在一起,成为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的一部分,并遭受了碰撞挤压和后造山伸展作用。Moho位于双程走时12 s附近(厚度约36 km),近于水平展布,沿整条剖面起伏不大。平缓的Moho成因与造山后的地壳伸展作用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8. 黏性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现场试验及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分析
王永洪, 桑松魁, 张明义, 李长河, 韩勃, 袁炳祥, 项俊宁, 王振杰, 刘慧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35-154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40
摘要460)      PDF(pc) (7159KB)(46)    收藏
为了揭示黏性土中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的受力特性,依托山东东营某桩工程开展了现场足尺试验,得到了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贯入过程中不同土层桩侧土压力的分布特性,明确了桩侧土压力在沉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退化效应,探讨了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与桩侧上覆土体竖向土压力的比值关系。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随着传感器贯入深度的逐渐增加,桩侧土压力逐渐增大,并且增大幅度随土层的不同而不同;在同一贯入深度处,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存在明显的退化现象,粉土中的退化幅度明显小于粉质黏土中的退化幅度;同一土层中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与桩侧上覆土体竖向土压力的比值为常数,并且粉土中的比值明显大于粉质黏土中的比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9. 粉土与粉质黏土互层中静压桩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
桑松魁, 王永洪, 张明义, 孔亮, 吴文兵, 陈志雄, 李兆龙, 张启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51-15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41
摘要456)      PDF(pc) (7095KB)(34)    收藏
为研究层状黏性土在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依托山东东营某桩基工程开展了现场足尺静压桩试验,分析了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桩土界面孔隙水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特性,并结合水力压裂理论和孔穴扩张理论,揭示了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沿桩长方向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二者均在粉土层中增长较慢,在粉质黏土层中增长较快;在同一深度处,两者均存在明显的消散现象,在粉土中的消散程度明显大于粉质黏土中;采用水力压裂理论结合孔穴扩张理论计算的超孔隙水压力沿桩长方向的变化规律与试验值相吻合;桩身贯入深度越大,超孔隙水压力理论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越接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0.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三叠世构造演化——来自辽宁法库地区侵入岩的证据
张超, 石绍山, 时溢, 魏明辉, 杨帆, 郇恒飞, 李文博, 王路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734-74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18
摘要455)      PDF(pc) (22560KB)(32)    收藏
本文对华北板块北缘东段辽宁北部法库地区中三叠世风歧堡岩体和靠陵沟岩体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风歧堡岩体和靠陵沟岩体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1±1) Ma和(243±1) Ma,侵位时代为中三叠世。风歧堡岩体的Ba和Sr质量分数分别为(290.00×10-6~484.00×10-6)和(129.00×10-6~338.00×10-6),Sr/Y值为13.27~28.17,Sr/Yb值为117.50~250.28;靠陵沟岩体具有较高的Ba质量分数(899.00×10-6~1 300.00×10-6)和Sr质量分数(772.00×10-6~997.00×10-6),以及较高的Sr/Y值(67.47~78.21)和Sr/Yb值(661.81~781.32),Y、Rb和Yb质量分数较低,分别为11.00×10-6~14.70×10-6、55.80×10-6~78.40×10-6、1.17×10-6~1.39×10-6,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特征。此外,凤歧堡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靠陵沟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凤歧堡和靠陵沟岩体样品Nb/Ta值(4.18~10.26)和Zr/Hf值(30.39~38.76)与地壳平均值相近,Ni、Co和Cr质量分数较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法库地区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源岩为壳源岩石。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处于造山地壳加厚阶段。研究区中三叠世花岗岩的εHft)值均为正值,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949~555 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中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源岩为造山地壳加厚过程中新元古代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1. 砾砂岩不均匀展布引起的构造畸变
罗明, 何叶, 周江江, 贾培蒙, 吕华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360-.  
摘要453)      PDF(pc) (23730KB)(32)    收藏

在油气勘探圈闭落实过程中,准确认知地层速度的变化规律是落实圈闭的关键,尤其是地层横向速度发生剧烈变化时,构造形态发生畸变,圈闭落实难度随之增大。引起地层速度横向剧烈变化的因素较多,如灰岩或灰质胶结作用、岩浆侵入和盐丘侵入等,而本文研究的是由于砾砂岩不均匀展布引起的构造畸变问题。以西江凹陷北侧的西江26构造带为研究区,从井-震结合出发,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古地貌研究和地震正演模拟等综合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砾砂岩具有纵波速度低、密度低、厚度大的特点,本区独特的拦沙坝地形对水流携带的泥沙粒径具有分选作用,进而导致大颗粒的砾砂岩在空间上不均匀分布,引起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造成构造畸变;2)通过砾砂岩与砂岩替换的地震正演模拟分析,研究区砾砂岩局部发育造成的深度误差能够达到64 m,构造畸变严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2. 圆锥型场源瞬变电磁自适应正则化反演
杨夫杰, 杨海燕, 姜志海, 岳建华, 刘志新, 苏本玉, 张华, 李哲, 汪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328-.  
摘要452)      PDF(pc) (5204KB)(36)    收藏

针对正则化因子选取困难问题,本文采用自适应正则化算法进行自动调整,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圆锥型场源瞬变电磁共轭梯度反演。对3层、4层及5层典型地电模型开展自适应正则化反演计算,将反演结果与“烟圈”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正则化反演得到的电阻率更接近各层介质的真实电阻率,反演深度更接近层界面,提高了目标层界面的分辨能力,表现出良好的分层效果;自适应正则化反演得到的视电阻率曲线与理论模型吻合度更好,而“烟圈”反演的视电阻率曲线与理论模型偏差较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3. 半干旱及大温差环境下水泥稳定碎石变形试验
陈光, 盛敬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73-148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34
摘要452)      PDF(pc) (7956KB)(43)    收藏
为研究水稳基层变形影响因素,对水泥剂量、品种、级配设计等方面展开系统试验研究。本文对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和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干缩试验及温缩试验,运用Origin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总结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变形规律,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对比结构类型不同的水泥碎石材料可知,骨架空隙型干缩系数0~7 d增大了2倍,后续干缩系数增幅趋于缓和,在水泥用量相同时,骨架空隙型干燥收缩程度最低,即骨架空隙型结构水泥可有效降低水稳基层开裂;水泥稳定砂砾中,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各个温度段的温缩变形逐渐增大,并且在高温区50~60℃段温缩变形最大,随着温度降低变形量变小,0~10℃段温缩变形最小;同种水泥剂量、水泥标号中,骨架空隙型平均温缩系数最小,悬浮密实型最大,骨架密实型居中。相同级配、相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砂砾中,42.5水泥试件平均温缩系数大于32.5水泥试件平均温缩系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4.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的岩土参数正态性检验方法对比
林军, 蔡国军, 刘松玉, 邹海峰, 侯新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08-14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97
摘要451)      PDF(pc) (5071KB)(65)    收藏
岩土参数的正态分布是岩土工程可靠分析的基本假定之一。目前,岩土工程参数的正态性检验以KS (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为主,然而诸多研究表明,对于小样本数据,KS检验的正态性检验结果并不可靠。本文以废黄河泛滥沉积相粉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锥尖阻力qt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ANOVA (方差分析)检验,从CPTU测试资料中进行总体的样本筛选,然后应用SW (Shapiro-Wilk)检验、KS检验、LF (Lilliefors)检验和AD (Anderson-Darling)检验等4种正态性检验方法,在不同样本容量条件下,对测试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评价。当测试数据的样本容量充足时,分析结果表明:SW检验结果最为严格,KS检验结果最不保守,而LF检验和AD检验的严格性介于两者之间;对于常规岩土工程设计,采用KS检验结果即可满足稳定性分析要求,对于复杂岩土工程设计,采用SW检验对设计参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可降低设计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5. 西湖凹陷花港组绿泥石成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黄鑫, 段冬平, 刘彬彬, 李炳颖, 丁芳, 王伟, 娄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669-67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49
摘要450)      PDF(pc) (13211KB)(36)    收藏
在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整体低渗的背景下,优质储层的发育往往伴随绿泥石的富集。通过薄片观察、X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研究,认为研究区绿泥石呈黏土包膜、孔隙衬里和孔隙充填3种产出状态。黏土包膜为同沉积期铁镁物质絮凝吸附形成,成分复杂。孔隙衬里是绿泥石最主要的产出状态:Ⅰ类孔隙衬里绿泥石在早压实期前后由黏土包膜重结晶形成,单晶呈半自形片状,铁镁质量分数较低,排列杂乱;Ⅱ类孔隙衬里绿泥石在早压实期后由孔隙流体在洁净的颗粒表面结晶而成,单晶呈相对自形六方片状,铁镁质量分数较高,多垂直颗粒表面有序排列。孔隙充填绿泥石可细分为分散片状、书页状和绒球状,与溶蚀作用密切相关,单晶自形程度和铁镁质量分数均最高。黏土包膜绿泥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小,但有助于衬里绿泥石的形成;孔隙衬里绿泥石难以缓解压实作用,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压溶作用和有效地抑制早期石英加大,其中Ⅰ类孔隙衬里绿泥石由于连续性较好、排列杂乱、结晶较差和晶间孔复杂,对硅质胶结抑制作用明显,而Ⅱ类孔隙衬里绿泥石则相反,对硅质胶结的抑制作用有限;孔隙充填绿泥石仅充填较大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对渗透率影响较小,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孔隙度。现今储层物性更多受控于储层砂岩的原始沉积组构以及相应的压实和溶蚀强度的改造过程,绿泥石的富集对优质储层具指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6. 动、静载环境下界面土直剪试验
曹海莹, 郭毅磊, 杜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81-139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38
摘要446)      PDF(pc) (8564KB)(72)    收藏
为了探究土体界面土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粉土、粉质黏土和碎石土作为试验材料,以法向应力大小、上下土层类型、界面处理方式、动载环境、静载环境和动载作用时长等作为试验变量因素,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原状土和重塑土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得到了土体界面土的剪力-位移本构曲线,根据曲线中的峰值抗剪强度计算出了能够反映界面土抵抗黏性破坏能力的黏结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粉土的黏结系数小于粉质黏土;界面土的抗剪强度与上下土层的结合类型相关,界面土的粗糙度越大,界面土处的土体接触越充分,则界面土的力学性质越好;随着动载作用时间的增加,土体界面土的抗剪强度会有所下降;并且,界面土的力学性质与上下土层性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7. 广西陆域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估算
孙明行, 王瑞湖, 管彦武, 刘德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302-.  
摘要445)      PDF(pc) (12902KB)(63)    收藏

地热资源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必将成为我国推动能源结构性改革、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干热岩作为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分布的普遍性、稳定性和热储体/层的高温性而更具开发潜力。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估算是进行资源远景区对比性研究的重要环节,是进行靶区优选、孔位选址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区域性航磁测量数据,修订广西居里面埋深和地温梯度分布图。通过甄选热储体/层密度及比热容参数,计算不同深度的埋藏地温,并采用体积法对广西干热岩资源潜力进行估算。研究结果显示,广西陆域(3~10 km深度)干热型地热资源总量为55.42×104 EJ,折合标准煤18.94万亿t;按2%的可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我国2020年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75.94倍;广西干热型地热资源主体赋存于6~10 km,热储温度以200~250 ℃为主,占资源总量的50.16%,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8. 苜蓿基生物炭催化硫化物还原处理顺-二氯乙烯
洪梅, 张凯, 刘娜, 杨亚冬, 王若凡, 焦昕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275-.  
摘要444)      PDF(pc) (5348KB)(40)    收藏

顺-二氯乙烯(Cis-DCE)是高氯代烯烃在不完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为了将Cis-DCE彻底地无毒化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苜蓿基生物炭催化硫化物还原处理Cis-DCE的新技术。结果表明:3种苜蓿基生物炭(MXBC-400、MXBC-600和MXBC-800)对Cis-DCE均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只有MXBC-600和MXBC-800可以催化硫化物,还原脱氯Cis-DCE,其中MXBC-800的催化性能最佳,可以将反应体系中的Cis-DCE几乎完全降解为乙炔,反应结束时乙炔与Cis-DCE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0.998 7∶1;材料投加量、硫化物(Na2S)浓度、pH和反应温度的增加都会促使Cis-DCE降解效率的提升,对初始浓度在5.0~20.0 mg/L范围内的 Cis-DCE去除率都能达到90%以上;Cis-DCE的降解机制主要是β消除反应,其降解途径为Cis-DCE→氯乙炔→乙炔;较大的比表面积、材料表面丰富的碳氧及含氮官能团是材料催化能力的关键因素;MXBC-800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9. 基于岩样细观图像深度学习的岩性自动分类方法
熊越晗, 刘东燕, 刘东升, 王艳磊, 唐小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97-160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91
摘要444)      PDF(pc) (5557KB)(60)    收藏
在现阶段的岩土工程中,通常采用人工识别的方法来判别岩样种类,不仅耗时长、专业性强,还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准确率不理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逐渐被应用于岩性的自动识别,开启了岩样分类的新路径。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4种典型岩样(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和砂岩)的细观图像为研究对象,基于Inception V3卷积网络模型和迁移学习算法,建立了岩样细观图像深度学习模型,并完成了训练学习。结果显示:模型在训练1 000次后,训练集中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2.77%,验证集中的分类准确率为76.31%。其中,验证集中的砂岩识别准确率为97.28%,泥岩识别准确率为81.85%,泥质砂岩识别准确率为72.59%,砂质泥岩识别准确率为72.35%。与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本识别模型不仅可以自动识别岩性极为相近的岩样,而且具有较好的识别准确率、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0. 3种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在火山岩测井岩性识别中的对比
牟丹, 张丽春, 徐长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951-95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10
摘要442)      PDF(pc) (3866KB)(31)    收藏
岩性识别一直是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课题,基于测井数据的岩性识别也逐渐成为火山岩研究的需要,大数据背景下的机器学习算法为测井岩性识别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为提高某研究区火山岩岩性识别符合率,本文采用K近邻、支持向量机和自适应增强3种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对研究区内的粗面岩、非致密粗面岩、辉绿岩、辉长岩、玄武岩和非致密玄武岩等6类中基性火山岩进行岩性识别。从常规测井系列中优选对研究区岩性敏感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补偿中子、深侧向电阻率和补偿密度等5种测井参数作为岩性识别模型的输入向量,从研究区内5口有岩心样品或薄片鉴定资料的目标层中选取测井数据点1 440个,其中960个作为训练样本,其余480个作为测试样本。以识别符合率和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对3种算法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自适应增强算法的分类准确率最高,6类岩性平均识别符合率达到82.10%;支持向量机算法表现良好,平均识别符合率为81.04%;K近邻算法平均识别符合率为76.0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1. 东昆仑造山带低山头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邓红宾, 李培龙, 魏华财, 何文劲, 杨鹏涛, 李宁, 唐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767-78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83
摘要438)      PDF(pc) (18085KB)(120)    收藏
低山头一带花岗岩体归属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伯喀里克—香日德成矿亚带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闪长岩、正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为了加强该地区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岩成矿背景探讨,对花岗岩体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矿质元素研究。主量元素组成上,石英闪长岩具中硅(57.64%和58.47%)、富钠(Na2O/K2O均为2.57)特点,正长花岗岩具高硅(75.45%~75.99%)、富钾(Na2O/K2O为0.74~0.94)特点,二长花岗岩具高硅(66.80%~73.45%)、富钠(Na2O/K2O为1.50~2.13)特点;花岗岩体铝饱和指数A/CNK<1,为准铝质岩浆岩;碱饱和指数NK/A集中在0.26~0.69之间,属钙碱性岩石;里特曼组合指数σ43在1.18~2.31之间,属钙碱性类型。花岗岩体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岩浆分异特征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Rb、K、Ba、Th、Sr、Nd,仅正长花岗岩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Zr、Hf、Ce,而Nb、P、Ti明显亏损,源区物质为壳幔混合物质,属挤压应力环境中同碰撞I型花岗岩。在岩体实测剖面中获得11种元素分析数据,与青海全省、东昆仑成矿带及其亚成矿带平均元素丰度值进行对比,初步划分不同岩性、不同类型、不同时代花岗岩,以及富集的含矿元素为Au、Zn、Y、Pb等。与区域有成矿事实且为I型花岗岩成因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2. 银额盆地石板泉西石炭系白山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史冀忠, 牛亚卓, 许伟, 宋博, 王宝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680-69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91
摘要437)      PDF(pc) (30046KB)(93)    收藏
对银额盆地石板泉西石炭系白山组碳酸盐岩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各特征元素对古环境、古气候的指示意义。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除样品CH3外,其余样品主量元素中的Al及微量元素中的Ti、Zr、Th等典型陆源特征元素的含量较低,Y/Ho平均值为45.58,反映研究区白山组碳酸盐岩较少受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δCe与δEu、w(ΣREE)、(La/Sm)N未见良好的相关性,也不具备Eu正异常,说明研究区白山组碳酸盐岩受成岩作用和热液作用的影响也较为有限。碳酸盐岩中所含微量元素主要为海水自生成因,能够反映原始沉积环境。根据特征元素对古水深、古盐度、古气候、古氧相和古水温进行研究,显示研究区白山组碳酸盐岩段虽然岩性较为单一,但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早晚的沉积古环境差异。研究区白山组碳酸盐岩总体经历了1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沉积于正常海水,气候潮湿,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古水温为8.51~27.10℃,早期水温低,晚期水温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3. 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演化对砂岩型铀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
席海银, 范月野, 王广婷, 张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030-104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67
摘要436)      PDF(pc) (7964KB)(86)    收藏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前中生代克拉通基底演化、晚侏罗世挤压火山穹窿演化、早白垩世伸展断陷、晚白垩世早期热冷却坳陷、晚白垩世晚期反转褶皱隆升萎缩剥蚀、古近纪伸展断陷隆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挤压坳陷等7个演化阶段。本文系统讨论了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指出晚白垩世早期冷却坳陷、晚白垩世晚期反转褶皱隆升萎缩剥蚀、古近纪伸展断陷隆升剥蚀3个阶段为区内主要铀成矿阶段。铀矿化的分布受基底断裂及反转构造带联合控制。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演化对各构造分区铀矿床成矿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西部斜坡区以寻找"古层间氧化"型、层间氧化型砂岩型铀矿床为主要类型;中央坳陷区及东北隆起区应围绕大庆长垣、绥棱背斜带等构造剥蚀天窗寻找"钱家店"式砂岩型铀矿床;北部倾没区及东北隆起区盆缘以寻找层间氧化型砂岩型铀矿床为主要类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4.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岩质边坡泥化夹层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
刘文连, 张家明, 王志强, 徐则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139-115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14
摘要436)      PDF(pc) (12684KB)(31)    收藏
为了定量研究泥化夹层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以云南省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高边坡局部开挖剖面为对象,利用徕卡ScanStation C10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瑞典ROMER RA-7520-2六轴关节臂三维测量仪进行扫描,得到了开挖剖面和泥化夹层的原始点云数据;然后采用Cyclone和Geomagic Wrap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分析了泥化夹层的三维空间分布、层面产状、间距、层面粗糙度和几何形态。结果表明:大部分泥化夹层横向分布于整个扫描剖面,少数呈局部分布;泥化夹层的平均倾向为196.41°±5.51°,平均倾角为22.27°±2.23°,间距在3.7~49.1 cm之间,平均值为(20.4±12.0)cm;不同层位及同一层位不同横向位置的泥化夹层厚度都不等,最厚约20 mm,最薄小于1 mm;泥化夹层顶面局部典型区域的平面拟合偏差在-22.4~32.5 mm之间,沿夹层倾向的粗糙度系数在5.67~16.77之间,平均值为10.11±3.25;泥化夹层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在5.14~5.86 cm-1之间。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泥化夹层的空间分布和几何形态是可行的。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高边坡的泥化夹层具有宏观整体上相对平直、相互近似平行、非等距分布、间距小、层数多、厚度薄,细观上顶面粗糙底面相对光滑、三维形态复杂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5. 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深厚吹填砂土地基现场试验
苏亮, 时伟, 水伟厚, 曹建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60-156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96
摘要432)      PDF(pc) (8355KB)(30)    收藏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比分析了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发现夯前夯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静力触探锥尖试验阻力均明显提升,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标准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验证了高能级强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软土夹层位置和地下水位高度展开研究,发现软土层会阻碍夯击能传递,减小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且软土层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强夯影响临界范围处存在软土层时,有效加固深度为软土层顶部位置处;对砂土地基进行4 000 kN·m能级强夯试验时,发现未降水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为5 m,降水至地面以下3 m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7 m,提高了加固效果。在高能级强夯研究基础上,对现场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75万m2的大面积高能级强夯施工,发现处理后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用地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6. 基于相干特征的岩石薄片序列图像边缘提取及颗粒分割
周恒, 张春雷, 张欣, 陈庆轩, 张艳, 仲诚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97-190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86
摘要431)      PDF(pc) (15446KB)(80)    收藏
针对岩石颗粒边缘模糊、结构复杂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识别颗粒边缘,在基于特征值的C3相干算法的基础上,融合多尺度和多角度的特征表达,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3相干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岩石薄片图像角度域光学特征、空间尺度信息和各向异性信息,能更有效地表征颗粒边缘特征,表现出对复杂矿物结构的适应能力。在采集的岩石薄片正交偏光图像上验证提出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原生C3相干算法相比,改进后的C3相干算法在全局图像上的方差和灰度差分乘积分别提升了68.41%和22.91%,信息熵下降了21.6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7. 甘肃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与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魏然, 王义天, 梅燕雄, 胡乔青, 刘升有, 袁群虎 , 窦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107-.  
摘要431)      PDF(pc) (45259KB)(55)    收藏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甘肃西成多金属矿集区北部、吴家山背斜北翼,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体系中。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成矿可划分为沉积和接触交代热液两期,后者又分为干矽卡岩、湿矽卡岩、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岩4个阶段。矿石矿物元素分析和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测年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期黄铁矿(Py1)As质量分数和S/Fe(原子比)值出现完全相反的分布趋势,说明As主要以类质同象取代S,富集在沉积的黄铁矿晶格内;根据黄铁矿(Py1)的S/Fe值(2.009~2.059,平均为2.037)、闪锌矿(Sp1)的S/Zn值(1.059~1.101,平均为1.079)与Fe的质量分数(1.56%~3.64%,平均为2.56%),说明沉积成矿过程富硫(S2-)、锌(Zn2+)而贫铁(Fe2+)。总体表明沉积成矿期成矿环境为低还原硫浓度,细菌通过还原硫酸盐而成矿。接触交代热液早期浸染状黄铁矿(Py2)的S/Fe值(1.982~1.997,平均为1.993)与脉状成矿阶段黄铁矿(Py3)的S/Fe值(1.951~2.012,平均为1.989)相比,以及脉状闪锌矿(Sp2)的S/Zn值(1.118~1.215,平均为1.160)、Fe的质量分数(4.28%~8.44%,平均为6.43%)与浸染状闪锌矿(Sp3)的S/Zn值(1.128~1.243,平均为1.179)、Fe的质量分数(5.39%~7.57%,平均为6.40%)对比相结合,推断接触交代热液期为高硫逸度的高温流体,伴生流体混合作用经过降温过程而成矿。结合沉积期赋矿地层时代和本次获得热液蚀变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190.5±2.2)Ma),进一步揭示晚古生代中泥盆统海相沉积周期性变化可能是导致该矿床韵律型层状矿体发育的主要因素,而中生代早侏罗世岩浆作用是导致块状、脉状矿体发育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矿床地质;矿物学;地球化学;绢云母40Ar-39Ar测年;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8. 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研究进展
王永洪, 黄永峰, 张明义, 李长河, 苏雷, 仉文岗, 林沛元, 崔纪飞, 焉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90-150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08
摘要426)      PDF(pc) (4888KB)(75)    收藏
由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重塑,静压桩承载力表现出随着休止期的延长而增长的特性。本文从静压桩沉桩后桩周土体内孔隙水消散固结的角度出发,对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理论和试验分别进行归纳,结合孔隙水消散路径及固结模型,对桩周土体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承载力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对静压桩承载力的时效性进行深化研究,并探讨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桩的类型对休止期内静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对基于实测数据得出的经验公式进行总结。讨论了基于不同本构关系模型的应力场及位移场解答和沉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解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探讨了黏性土、砂土条件下,考虑超固结比、不排水抗剪强度和塑性指数比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系数A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桩基极限承载力经验公式。建议在经验公式基础上设置多重参数,以提升经验公式的精确度,并完善对不同桩、土类型的参数解答;利用BP神经网络,导入静压桩承载力相关参数,以得到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桩型、休止期的承载力最优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9. 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矿田富钴硫化物中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张贵山, 邱红信, 温汉捷, 彭仁, 孟乾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740-175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27
摘要425)      PDF(pc) (18905KB)(80)    收藏
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矿田白草矿区发育富钴硫化物矿物,关于其成因和形成环境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矿物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矿石中主要富钴硫化物为磁黄铁矿(Po)、黄铁矿(Py)、镍黄铁矿(Pn)、硫钴镍矿(Se)。磁黄铁矿Co、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1%、0.42%,Co/Ni平均值为1.10;黄铁矿Co、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8%、0.29%,Co/Ni平均值为0.77;镍黄铁矿Co、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7%、34.30%,Ni/Fe平均值为1.08、S/Fe平均值为1.91、M/S#平均值为1.13;硫钴镍矿Co、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4.30%、22.90%,Co/Ni平均值为1.06。根据Po-Py矿物温度计,白草矿区富钴硫化物结晶温度在267~490℃之间,表明其形成于中高温的条件。通过与地幔包体镍黄铁矿S/Fe、M/S#特征值的对比,结合磁黄铁矿具有陨硫铁(Tr)同质多象晶体的特征,认为白草矿区硫化物具有地幔源的特征,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白草矿区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硫化物熔体分离过程中,钴迁移至单硫化物固溶体形成Po-Py固溶体,再由Po-Py固溶体中迁移至Pn、Se,形成了Se、Pn、Po-Py、Ccp(黄铜矿)中Co质量分数依次递减的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0. 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测井曲线岩性分层技术
张强, 李家金, 王毛毛, 唐湘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369-.  
摘要423)      PDF(pc) (3145KB)(61)    收藏

为改善测井曲线岩性分层效果,本文对传统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改进。在传统主成分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用熵权法对计算的各主成分再次进行赋权融合,计算其综合主成分,并对不同岩性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评价其分层效果。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例,选取电阻率、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测井曲线作为样本数据,首先使用传统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源测井信息融合,再用熵权法对得到的各主成分再次进行赋权计算,最后用计算的综合主成分进行岩性分层。 结果表明:较传统主成分分析法,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岩性分层边界与实际岩心吻合更好,其计算结果在不同岩性上变化规律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1. 一种基于重叠区指数化互相关和优化Dijkstra算法的航摄影像镶嵌线选取方法#br#
刘瀚阳, 王博帅, 王凤艳, 牛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2): 662-.  
摘要423)      PDF(pc) (5178KB)(79)    收藏
航摄影像因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而成为实用的可视化产品和决策工具。通常需要将多幅航摄影像沿镶嵌线拼接才能覆盖研究区域,因此如何选取最优航摄影像镶嵌线具有研究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航摄影像镶嵌线选取方法。首先构造一种指数化互相关方法,高质量地表达航摄影像重叠对应区域的错位程度;其次优化Dijkstra算法,在重叠区找出错位差异最小的路径作为航摄影像镶嵌线;最后使用两组来自城市和城镇区域的航摄影像将本文方法与相关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方法获取的镶嵌线穿越更少的独立地物且用时更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热储构造模式及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安百州, 曾昭发, 闫照涛, 张代磊, 于朝阳, 赵勇, 杜亚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286-.  
摘要420)      PDF(pc) (19510KB)(74)    收藏

地热资源是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陶乐—横山堡冲断带)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为准确描述该地区热储构造模式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本文对该地区的热储构造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认为:银川盆地是受东西两条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综合分析区域内重力异常和电磁数据,并结合钻孔资料和测温信息,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陶乐—横山堡冲断带)古近系、石炭系—二叠系组合构成了研究区内良好的盖层,热储层为奥陶系的灰岩和白云岩,黄河断层为主要的地热运移通道。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结合地层分布、构造展布特征,圈定地热远景区5处,面积约为1 154 km2 。提出区域热储为“隆中凹”的模式,为对流型地热类型,受深大断层构造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3. 煤化工渣高效吸附去除水中全氟辛酸
刘娜, 王金鑫, 焦昕倩, 雒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53-186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53
摘要420)      PDF(pc) (4430KB)(59)    收藏
为高效快速去除水中全氟辛酸,选择工业废物煤化工渣对全氟辛酸进行吸附去除探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了4种煤化工渣(粒径从大到小为CGA1、CGA2、CGA3和CGA4),研究其在水溶液中的全氟辛酸吸附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4种煤化工渣的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了全氟辛酸初始质量浓度和初始pH对吸附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化工渣对全氟辛酸有高效的吸附能力,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4种煤化工渣对全氟辛酸的吸附行为及过程,其中CGA4去除全氟辛酸的最大吸附量为25.51 mg/g;随着全氟辛酸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升高,煤化工渣对全氟辛酸的吸附容量逐渐增加;初始pH对CGA3和CGA4的影响微弱,CGA1和CGA2在酸性条件下显示出更优越的吸附性能。由此得出,4种煤化工材料中粒径最小的CGA4具有最优的全氟辛酸去除能力且基本不受pH限制。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氢键的形成占主导地位,XPS和Zeta电位检测结果表明,物理吸附和静电吸附在去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4.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甘肃北山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戴均豪, 薛林福, 李忠潭, 桑学佳, 马建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908-192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57
摘要417)      PDF(pc) (61795KB)(50)    收藏
甘肃北山地区岩浆岩及变质岩出露广泛,植被稀少,地势平缓,是无人机遥感开展地质填图试验的理想目标区。为解决传统地质填图方法受地形、环境限制和投入高及工作周期长等问题,选取北山长流水地区20 km2化探重点工作区为目标区,利用大疆精灵4专业版无人机采集图像,并采用Photoscan软件合成高分辨率正射影像以及三维模型,建立解译标志,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解译,获得比前人1:1万地质图更加精细的地质图。该方法较传统填图方法能够解译出地质体形态、岩脉产状、微小断裂等更详细的地质内容,并能提供划分岩脉期次的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5. 深变质岩区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及成因——以滇西陇川盆地温泉为例
张七道, 刘振南, 尹林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38-185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64
摘要416)      PDF(pc) (11212KB)(69)    收藏
为了对深变质岩区地热流体的成因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在滇西陇川盆地开展了地质、放射性测量、磁法测量、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等调查工作,深入分析了盆地内尺巴处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O3-Na型,温泉中Li+质量浓度为0.220 mg/L,达到了锂矿泉水的命名标准,F-质量浓度为8.29 mg/L,可称为氟水,具医疗价值;温泉热水中冷水混入比例为0.72,热水补给高程为1 166.83 m,补给区温度为9.96℃,热储温度为191.71℃,循环深度为2 082.29 m,温泉天然放热量为9.49×1012 J/a;温泉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为深循环上升泉;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成因类型为岩石风化型,其主要组分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热源主要为深部未冷却的岩浆传导热及活动断裂产生的构造热,其次有少部分岩体中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放射热;深变质岩区温泉水中的pH值,SO42-、Cl-、Na+、SiO2质量浓度及总碱度高于冷水泉,Ca2+、Mg2+质量浓度低于冷水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6. 汊口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鄱阳湖赣江三角洲汊口滩为例
李燕, 金振奎, 高白水, 石良, 李桂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678-168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12
摘要416)      PDF(pc) (15253KB)(55)    收藏
随着我国许多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难度增大,复合分流河道带和单河道的划分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分流河道内部有利砂体的识别。现代沉积研究是认识分流河道内砂体发育特征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鄱阳湖赣江三角洲的现场考察,发现汊口滩是三角洲分流河道中发育的重要砂体类型,以发育在分流河道的分汊口处为典型特征。根据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汊口滩划分为滩头、滩中、滩尾3个沉积单元。从滩头到滩尾具有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物层理规模减小、单砂层厚度减小、粒度变细、泥质夹层增多的特点。汊口滩主要是由于在分汊口处,水流受到汊口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沉积物按粒度分异堆积形成;堆积方式主要以向上游方向的逆流加积为主。与水道砂体相比,汊口滩发育的层理类型多,而且内部夹层发育,非均质性更强;由于夹层的遮挡作用,砂体不易发生水淹,有利于形成剩余油的富集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7. 基于优化-自适应稀疏网格替代模型的地下水模拟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李小兰, 曾献奎, 王栋, 吴吉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234-.  
摘要416)      PDF(pc) (12229KB)(69)    收藏

地下水模型常用的参数识别方法通常需要多次调用原始模型,从而导致计算负荷问题。替代模型是常用来解决模型计算负荷的有效方法,其中稀疏网格(SG)替代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稀疏网格替代模型的效率,将斥力粒子群优化算法 (RPSO) 和维数-局部自适应稀疏网格(DA-LA-SG)结合,提出了优化-自适应稀疏网格(O-DA-LA-SG)替代模型技术。基于一个解析案例和纳米颗粒物运移数值案例,对提出的O-DA-LA-SG替代模型技术进行验证,并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识别纳米颗粒物运移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结果表明:在纳米颗粒物运移数值案例中,O-DA-LA-SG的优化过程总共节省了1 598个网格节点,占DA-LA-SG插值节点总数的24.6%;通过MCMC方法直接调用替代模型,减少了参数的不确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8. 含水率对分散性土抗剪强度特性影响的微观解释
陈剑平, 刘经, 王清, 韩岩, 王加奇, 李兴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792-8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18
摘要415)      PDF(pc) (25932KB)(53)    收藏
分散性土作为一种水敏性特殊土,具有遇水失稳解体的特性,该特性对水利和岩土工程极为不利。为了加强分散性土力学强度及力学强度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以吉林西部乾安地区分散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不同含水率(5.0%~24.0%)的重塑试样的抗剪强度(垂直压力50、100、200和300 kPa)和微观结构进行测试与观察。结果表明:1)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从应变软化向应变硬化转变,过渡区间为8.0%~11.0%,转变优先出现在高垂直压力下。2)随含水率的增加,内聚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拐点含水率分别为17.0%和23.0%,内摩擦角则表现出减小—增大—减小的规律,拐点含水率分别为11.0%和17.0%;内聚力的变化受盐分赋存状态和含水率共同作用,内摩擦角的变化受内聚力和黏滞阻力共同影响。3)在Na+作用下,随含水率的升高,黏粒结合水膜迅速增厚,结构单元体逐渐解体,颗粒的胶结作用逐渐减弱;结构单元体由大颗粒向小颗粒转变,土体孔隙由大孔隙向小孔隙发展。4) SEM图像定量分析提取到的土颗粒结构单元体形态参数与抗剪强度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抗剪强度的降低是含水率引起分散性土微观结构单元体变化的宏观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9. 用小波变换讨论地震中的多普勒现象
李启成, 闵也, 何书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909-91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49
摘要414)      PDF(pc) (20068KB)(56)    收藏
地震中多普勒效应可以确定地震的破裂面等,说明对多普勒效应的研究有实际意义,但目前确定地震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效应的方法并不成熟。在研究多普勒效应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用小波变换确定地震中是否存在多普勒效应的方法。选择位于汶川地震断层滑动前方的若干台站对台站最初时段的地震记录进行小波变换时,发现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小波谱高频幅值明显大于小波谱低频幅值;说明虽然存在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但多普勒效应的存在仍使得小波谱高频幅值增大。选择与汶川地震断层垂直方位的若干台站对台站最初时段的地震记录进行小波变换时,发现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小波谱高频幅值迅速降低,震中距大到一定程度后低频部分的小波谱幅值会明显大于高频部分的小波幅值;说明在该方向上,介质对地震波的高频吸收衰减起主要作用,没有发生多普勒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0. 近三十年长江口横沙岛潮滩湿地地貌演变对河口工程的响应
魏伟, 骆蓓菁, 丁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193-12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14
摘要414)      PDF(pc) (10440KB)(124)    收藏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和入海泥沙的日益减少,我国部分河口潮滩湿地已面临严重的侵蚀退化风险,给沿岸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实现河口潮滩湿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极为紧迫。本研究利用1990—2017年多期长江口深水航道北导堤工程与横沙岛成陆-促淤工程前后区域海图地形数据,使用ArcGIS地理配准、等深线数字化、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和叠加分析等功能分析长江口横沙岛潮滩湿地地貌、等深线形态与地形冲刷-淤积厚度的时空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北导堤工程与横沙岛成陆-促淤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横沙岛潮滩湿地周边水域的水文泥沙动力条件,使得地貌冲淤时空特征发生变化:1)深水航道北导堤工程与横沙岛成陆-促淤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特征等深线的向外延伸,其中0、2和5 m等深线包络面积年均最大增长率(2009—2013年)分别是工程前(1990—1998年)的42.13、280.73和235.65倍,0~1、1~2、2~3、3~4及4~5 m等深线包络体积整体呈现1990—1998年、1998—2009年、2009—2013年增加,2013—2017年较为明显减少,潮滩湿地"长高不长大"的趋势;2)冲刷-淤积频率特征表现为工程前微淤(1990—1998年)、工程后微淤(1998—2009年)、淤积增加明显(2009—2013年)及微冲(2013—2017年),长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减少对2 m等深线以深区域的潮滩发育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变密度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
孙启明, 高茂生, 党显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265-.  
摘要411)      PDF(pc) (5380KB)(53)    收藏

为分析垃圾填埋场变密度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本文通过MODFLOW中的SEAWAT模块建立变密度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模拟了在密度效应情况下垃圾渗滤液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并且与不考虑密度影响的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密度驱动下污染物运移得更快,出现了明显的“指流”,在3 650 d时,变密度模型中地下水质量浓度大于10%源强浓度的面积比恒定密度模型结果多1 611.95 m2;这表明变密度模型计算的污染物影响范围要比恒定密度模型的范围要大。根据不同质量浓度源强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整个预测期内源强为90 g/L的影响面积最大,随着源强浓度降低,影响面积逐渐减小。根据观测孔浓度曲线可以看出,1号、2号和3号孔的10 m、2 m观测层位浓度历时曲线都呈现变密度模型结果高于恒定密度模型,且底部观测层位更容易捕捉到污染物。因此在分析垃圾渗滤液或者其他密度较高的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时,应重视密度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2.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机理与影响因素的离散元模拟
黄达, 马昊, 石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770-178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28
摘要409)      PDF(pc) (9491KB)(84)    收藏
为进一步研究层状反倾边坡的弯曲倾倒变形机制,以离心试验为原型,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层状岩质反倾边坡的变形机理与影响因素。通过预置层内随机裂隙,实现了破裂面的形成和贯通。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边坡变形可分为起始蠕变、稳态变形和失稳破坏3个阶段;边坡破裂面在达到破坏荷载(Gf)后瞬间贯通,呈直线型,产状受岩层倾角控制,Gf值与坡角幂函数相关;反倾边坡的破坏需满足倾角和坡角启动条件,且变形破坏与岩层所受弯矩关系密切,当倾角为70°~80°、坡角大于60°时,最易破坏;典型破坏模式有倾倒-折断-块体式、倾倒-弯曲-折断式、倾倒-反折式3种,其受倾角、坡角组合控制;对材料参数的正交试验表明,各参数对Gf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层面内摩擦角、层厚、密度比、层面黏聚力,且Gf与层厚、层面内摩擦角及密度比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层面内摩擦角可影响破裂面产状,从而控制变形体规模,其他参数仅影响Gf的大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3. 基于PCA-SVM算法对稀土元素与稀土判别指标耦合数据集的铀矿床分类
刘云鹏, 郭春影, 秦明宽, 吴玉, 裴柳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723-73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05
摘要406)      PDF(pc) (8424KB)(33)    收藏
不同类型铀矿床的沥青铀矿/晶质铀矿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组成,其组成可作为判别铀矿床类型的重要指标。采用基于Python语言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结合的分类模型,对收集到的全球已知6种类型铀矿床的216组沥青铀矿/晶质铀矿稀土元素数据进行研究。以216组数据为训练集,通过数据清洗、特征缩放、PCA特征提取、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参数寻优构建SVM分类模型,对24组同变质型胡家峪晶质铀矿进行智能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仅使用稀土元素的14维训练集最优模型判定胡家峪晶质铀矿类型的测试准确率为0.4%;由稀土元素、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铕异常组成的17维训练集最优模型的测试准确率为75.0%,较14维训练集提高74.6%,模型泛化能力强;而通过传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w(ΣREE)-(LREE/HREE)N图解不能有效判定胡家峪晶质铀矿类型。本次研究表明,PCA-SVM算法对增有传统稀土判别指标数据集进行挖掘可有效厘定铀氧化物成因类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稀土元素数据集以及传统的稀土配分曲线、w(ΣREE)-(LREE/HREE)N图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4. 近接隧道列车运行时地表振动响应数值模拟
路德春, 马一丁, 王国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52-146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79
摘要401)      PDF(pc) (9737KB)(50)    收藏
鉴于目前城市地下铁路隧道平行、交叠的情况逐年增加,且对多列车耦合荷载作用下地表振动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建立了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双线地铁隧道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现有运行列车参数建立了刚体列车模型以及实体轨道模型。采用Hertz接触模拟了运动列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通过罚接触与硬接触模拟了隧道与围岩的非线性接触,利用无限元人工边界模拟了无限半空间。使用时域显式整体分析方法模拟了编组列车在隧道内的运行并与实测地表振动加速度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真实地铁列车运行时地表的振动响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线隧道交汇段不同列车运行工况下地表竖向加速度的时频特性以及分布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5. 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分析及管理系统
刘永志, 张文婷, 崔信民, 孟波波, 牛帅, 梁大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160-117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15
摘要400)      PDF(pc) (16977KB)(56)    收藏
当前洪水风险分析按照典型设计标准洪水进行计算的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防洪管理需要,为了提高洪水风险分析的实时性以及适应洪水演进的动态性,设计了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分析框架。在本框架中,先采用一维和二维动态耦合水动力学数值方法耦合溃堤模型,然后在樵桑联围防洪保护区建立洪水演进模拟模型,通过灵活处理模型计算边界条件以及动态设置溃堤功能,计算不同设计标准洪水发生时,堤防出现单一溃口或者组合溃口后保护区内洪水演进过程。按照上述框架开发了樵桑联围动态实时洪水风险图编制与管理应用系统,并利用历史洪水资料开展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008-06洪水马口站、三水站、大熬站、甘竹(一)站的实测最高水位和模型计算最高水位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10、0.10、0.09、0.04 m,均满足洪水模拟精度要求。利用模型计算了西江发生200年一遇的洪水情况下,江根堤防出现溃口后的洪水流量及溃口内外洪水水位变化过程,模拟溃口宽度168 m,最大溃口洪水流量达到5 190 m3,分析了堤防溃决后3、6和24 h洪水漫延导致村落淹没情况,结果表明其满足合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6. 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脉成因及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宫昀迪, 李碧乐, 李治华, 于润涛, 孙永刚, 张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753-176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73
摘要400)      PDF(pc) (16359KB)(82)    收藏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脉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本文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Hf同位素的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富硅(w(SiO2)为69.85%~70.48%)、富碱(w(Na2O+K2O)为9.74%~9.89%),贫镁(w(MgO)为0.34%~0.40%)、贫钙(w(CaO)为1.04%~1.20%),A/CNK为0.98~1.02,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中等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U、Hf、Zr,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和高场强元素Nb、Ta、Ti、P。花岗斑岩中的104Ga/Al值为2.32~3.68,分异指数ID为87.63~89.01。综合分析认为小柯勒河花岗斑岩属于分异的I型花岗岩。花岗斑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4.0±0.6)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锆石εHft)值为0.5~3.3,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为1 150~970 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花岗斑岩源岩为由亏损地幔衍生的中-新元古代新增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的加入。该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背景下的伸展环境,此时太平洋板块持续向欧亚大陆俯冲,但对本区影响有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7. 冻融循环下加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模型试验
吕建航, 杨忠年, 时伟, 李国玉, 凌贤长, 张莹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87-159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85
摘要399)      PDF(pc) (6117KB)(23)    收藏
控制边坡在冻融循环中的劣化作用,可保障季节冻土区域膨胀土边坡长期稳定。为确定土工格栅对膨胀土边坡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效果与工程意义,本文开展了膨胀土边坡模型试验,对比冻融过程中边坡内土压力、含水率、位移、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可约束膨胀土冻融裂缝,使裂缝发育更为均匀一致,同时减小边坡位移;加筋材料能抑制边坡水分迁移与热传导并减小土压力变化;对膨胀土边坡加筋处理可显著降低含水率波动幅值,从而减小膨胀土受含水率变化引发的胀缩劣化;不同于普通黏土,膨胀土边坡冻融循环中呈现冻缩融胀特点,而边坡加筋可有效提升冻土区膨胀土边坡的冻融稳定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8. 基于可控源电磁技术的页岩压裂监测试验——以宜昌地区鄂阳页2HF井为例
罗卫锋, 胡志方, 王胜建, 杨云见, 张林, 张云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338-.  
摘要399)      PDF(pc) (11685KB)(35)    收藏

页岩油气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是我国能源保障战略性矿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力压裂是页岩油气增储的关键手段,压裂监控是水力压裂效果和安全作业的重要保障措施。可控源电磁法可通过人工大功率发射克服现场噪声的影响,理论上在水力压裂监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相关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基于可控源电磁法原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电模型,对不同裂缝长度、不同电阻率压裂改造特征进行模拟,并开展现场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可控源电磁法监测页岩水力压裂是可行、有效的,电场相对振幅、电阻率残差异常强弱与储层改造规模、压裂前后电阻率差异有关。分析掌握页岩水力压裂前后电场相对振幅及电阻率残差的变化规律,可以确定压裂液分布范围、造缝趋势方向,估算储层改造体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9. 苏北沿海地区潜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束龙仓, 温中琦, 张岩, 李进, 马倩, 陆小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223-.  
摘要396)      PDF(pc) (8048KB)(58)    收藏

为给苏北沿海地区潜水水质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潜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依据研究区2015年潜水取样深度小于20 m的281个采样点的水化学数据,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法、氯碱指数及主成分分析法等,对研究区潜水水化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潜水径流方向,潜水TDS(溶解性总固体)及水化学类型呈良好的水平分带规律,即补给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Na)或HCO3·Cl-Na·Ca(Mg)型,径流区主要为HCO3·Cl-Na·Ca型或Na·Mg型,排泄区为Cl·HCO3-Na(·Mg)或Cl-Na型,且在径流过程中ρ(TDS)也逐渐增大;潜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随潜水流向,蒸发浓缩作用逐渐增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逐渐代替溶滤作用,在排泄区变为以阳离子交换、蒸发浓缩和混合作用为主,其中混合作用对滨海地区的影响最大;潜水水化学特征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0.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格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以渤海西南海域下古生界为例
叶涛, 王清斌, 黄志, 孙哲, 李飞, 陈安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991-100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89
摘要395)      PDF(pc) (31362KB)(63)    收藏
以钻井、测井、地震以及岩心、薄片资料为基础,在划分三级层序的基础上,探讨了渤海西南海域下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三级层序界面附近发育碳、氧同位素负异常以及自然能谱Th/K正异常,基于此特征将下古生界划分为21个三级层序;2)白云岩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岩性,层序通过控制垂向岩性的变化进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发育;3)将白云岩发育的12个三级层序定义为"优势储集层序",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与12个"优势储集层序"耦合控制了潜山型储层规模及其产能高低;寒武系内发育以溶蚀孔隙为主的内幕型岩溶储层,亦限定发育于"优势储集层序"之中。实际勘探中,优选风化界面与"优势储集层序"耦合区域优先钻探,同时兼顾内幕型储层,其是今后该区高效勘探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1. 普朗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元素多重分形特征及其矿化强度指示
万丽, 刘慧, 曾祥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054-106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81
摘要394)      PDF(pc) (4684KB)(65)    收藏
成矿元素品位的变化受控于长期地质作用过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定量刻画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成矿过程,并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多重分形去趋势移动均值(MFDMA) 法,分析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床4号勘探线钻孔Cu元素品位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矿化强度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所有钻孔Cu元素品位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且不同矿化等级的元素分布存在局部奇异性差异,多重分形强度随矿化强度等级减弱而增加;这些特征指示在钾硅化带—带内侧强矿化钻孔的高品位相对聚集,而带外侧角岩化—青磐岩化带的高品位相对分散;通过数据随机重排技术推测Cu品位多重分形结构奇异性差异是由其分布概率密度和长相关性共同作用引起,后者的作用贡献大于前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2. CMADS降水数据在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水库控制流域适用性——以潮白河、东洋河流域为例
洪梅, 林豪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33-84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90249
摘要392)      PDF(pc) (9402KB)(50)    收藏
为探究中国气象同化驱动数据集(CMADS)降水数据在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水库控制流域情景下水文模拟中的适用性,选择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为研究工具,分别以CMADS降水数据与年鉴实测降水数据为模型输入项,以水文站实测月径流资料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参数率定及验证,对潮白河流域有水库、无水库控制情形下水文径流进行模拟,并对东洋河流域有水库控制情形下以CMADS降水数据作为模型输入项进行了水文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在潮白河流域无水库控制的支流潮河水系,CMADS降水数据和实测降水数据支撑下的模型在率定期R2(决定系数)分别为0.64、0.83,ENS(纳什系数)分别为0.64、0.83,验证期模型R2分别为0.61、0.83,ENS分别为0.58、0.60;在潮白河流域有水库控制的支流白河水系,CMADS降水数据和实测降水数据支撑下的模型在率定期R2分别为0.89、0.87,ENS分别为0.87、0.86,验证期模型R2分别为0.61、0.67,ENS分别为0.61、0.65;在东洋河有水库控制流域,CMADS降水数据支撑的模型率定期R2=0.84,ENS=0.78,验证期R2=0.87,ENS=0.85。说明CMADS降水数据在有水库、无水库控制流域情景下的水文模拟中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因此CMADS降水数据可以用于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水库控制流域水文模型的建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3. 新桩贯入对邻近再利用既有桩的影响
崔纪飞, 饶平平, 李镜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06-151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70
摘要390)      PDF(pc) (6421KB)(48)    收藏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首先基于半无限土体中改进的球孔扩张理论,求解新桩沉桩挤土效应引起的土体位移场。然后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施加于邻近既有桩,分析既有桩变形和内力变化规律,探讨既有桩桩端约束条件、桩身刚度及土体模量对既有桩响应的影响;同时结合数值分析,对本文理论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分析了新旧桩之间距离和新桩半径对挤土效应引起的既有桩变形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端约束形式仅影响桩端附近桩身变形;随着新旧桩之间距离的增加,既有桩变形和内力显著减小;随着桩径的增加,既有桩变形和内力均逐渐增大。最后提出采用远离既有桩和采用长细桩的措施来降低新桩施工对既有桩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4. 黄土地区边坡虹吸排水孔间距优化
曹长鑫, 孙红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152-115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42
摘要389)      PDF(pc) (4749KB)(36)    收藏
为使虹吸排水技术在黄土地区边坡应用中取得更好效果,考虑黄土各向异性进行虹吸排水孔间距设计,基于Neuman理论,利用土质渗透系数差异程度考虑黄土各向异性渗流规律,引用拦截比的概念,并结合降深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推导出了一种适合各向异性土体的虹吸排水间距解析解。结果表明:虹吸排水孔间距不仅与渗透系数和降深相关,还与竖向渗透系数与水平渗透系数之比有着较大的关系。在黑方台黄土地区的实际工程案例中,0.4 m为虹吸排水孔的最优间距。数值模拟及解析计算表明,单排排水孔间距在0.4 m的情况下拦截比为49.7%,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5. 基于钻孔电视的深部岩体节理三维网络模拟
魏翔, 侯振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605-16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98
摘要387)      PDF(pc) (4951KB)(26)    收藏
为了准确模拟岩体节理的空间分布,评价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围岩的稳定性,先通过调查露头节理数据,运用概率统计理论进行节理几何特征模拟,再利用Monte-Carlo法来模拟节理空间分布特征,并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疆预选区天湖地段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电视调查不同深度节理几何特征,划分钻孔岩体结构均质区,提出钻孔节理产状、大小、密度的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以均质区建立节理三维网络模型并通过数据对比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1)利用列联表卡方检验和重叠窗口法可将天湖钻孔岩体划分为0~90、120~240、270~360和390~600 m等4个均质区;2)利用SPSS软件以及基于节理直径、迹长和隙宽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节理产状服从正态分布,节理直径服从负指数分布;3)通过数据对比法得出模型统计和现场测量的节理平均产状数据相差±3°以内,平均直径相差±1 m以内,平均面密度相差±0.01 m-2以内,从而验证了Monte-Carlo法建立的节理三维网络模拟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6. 冻融循环下初始含水率对非饱和膨胀土剪切特性试验
张琦, 杨忠年, 时伟, 凌贤长, 涂志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44-155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89
摘要380)      PDF(pc) (2412KB)(49)    收藏
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初始含水率对膨胀土偏应力-应变关系和剪切特性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非饱和膨胀土进行了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1)非饱和膨胀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的形式随含水率增大由应变软化逐渐转变为应变硬化,偏应力峰值随含水率增大而降低;2)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3)非饱和膨胀土在第1次冻融循环后偏应力及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在3~7次冻融循环后达到稳定。初始含水率是影响非饱和膨胀土力学性质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7. 路基砾类填料土动力特性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周彤, 商广明, 翟亚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82-148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47
摘要374)      PDF(pc) (3351KB)(49)    收藏
动应力-动应变关系作为反映路基填料土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对其进行影响因素试验研究可为路基填料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借助动三轴试验手段进行砾类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应力控制的加载方式进行加载,分析了试验压力、土样含水率、土样压实度、荷载作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等5种条件和砾类土动力特性的作用规律,并总结砾类土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动三轴试验的围压为30 kPa、土样压实度为96%、含水率为最佳含水率7.5%时,其动应力-动应变关系曲线接近应力轴,砾类土的动强度大;荷载作用频率为1、2 Hz变化时以及小于10 kPa的初始静偏应力对砾类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影响较小;针对各影响因素下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曲线,对其采用的双曲线模型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96,说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拟合其关系曲线;根据试验模型可知,试验中压力越大,参数ab值越小,同理,土样的压实度越大,ab值也越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8. 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测图精度实证
芦彦霖, 张森, 汲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921-193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16
摘要370)      PDF(pc) (12279KB)(60)    收藏
为了研究倾斜摄影测量对测图精度的提高作用,以A、B两个测区为例,分别以双片和多片前方交会、竖直和倾斜影像为对比条件,建立立体模型与实景三维模型,并通过对模型和数字线划图中检查点的误差统计,对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相比于基于双片前方交会生成的立体模型,基于多片前方交会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精度更高;在地形为高山地的A测区,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由分米级提高至厘米级,结合《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可以达到1:500比例尺的成图标准。相比于竖直摄影测量,倾斜摄影测量的交会光线更多,因而其模型精度也更高;在地形为山地的B测区,高程精度可与平面精度相当,中误差均在5 cm以内,解决了航空摄影测量因影像采集方式而高程精度较差的难题,基于倾斜实景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测图,数字线划图中等高线中误差满足《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中对1:500比例尺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9. 二连浩特北部石炭纪地壳演化过程——来自哈拉图庙群火山碎屑岩锆石U-Pb-Hf同位素的制约
于静文, 王志伟, 朱泰昌, 邢凯, 孟巍, 周建磊, 李艳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153-.  
摘要366)      PDF(pc) (35874KB)(31)    收藏

中亚造山带东部尤其是兴安地块石炭纪地壳和构造演化是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传统上认为除了贺根山蛇绿岩外,区域上早石炭世地质记录出露较少,普遍发育晚石炭世岩浆和沉积作用,制约了我们对内蒙古中部石炭纪完整地壳演化过程的认识。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反映其从岩浆中结晶的温度和起源深度。因此,本文选取二连浩特北部原定早石炭世的哈拉图庙群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哈拉图庙群形成时代、锆石记录的结晶温度和地壳厚度及其随时代的变化,结合区域地层格架和岩浆作用进一步制约兴安地块西部石炭纪地壳演化过程。定年结果显示,哈拉图庙群一段和二段的熔结凝灰岩形成时代分别为(322±3)和(309±4)Ma,比三段和四段凝灰岩(302和298 Ma)古老,表明哈拉图庙群火山碎屑岩至少是晚石炭世早期和晚期两个火山喷发阶段的产物,其中含有大量早石炭世岩浆成因锆石,与邻区出现的早石炭世岩浆活动吻合。本文熔结凝灰岩中石炭纪锆石及同时代酸性岩浆岩记录的结晶温度和地壳厚度随时代变新,展示出有规律的变化:1)360~350 Ma锆石结晶温度高,Eu/Eu*值和地壳厚度小,Hf同位素强烈亏损,暗示了地壳减薄过程的存在,与二连—贺根山带开始拉张产生蛇绿岩一致;2)350~340 Ma锆石结晶温度整体下降,而Eu/Eu*值和地壳厚度增大,基于349 Ma酸性火山岩全岩Sr/Y值计算的结果也显示出较大的地壳厚度,这一地壳加厚过程与区域性隆升导致广泛缺失早石炭世沉积地层的浅部过程是耦合的;3)336~304 Ma锆石结晶温度整体高于700 ℃,而Eu/Eu*值和地壳厚度减小,与同时代酸性岩锆石饱和温度和地壳厚度变化一致,同区域上双峰式火成岩记录的区域性伸展相吻合。上述研究显示了锆石微量元素及其与地壳厚度的关系及时空变化在揭示中亚造山带东部地壳演化过程方面的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0. 基于随机补片和DeepLabV3+的建筑物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王民水, 孔祥明, 陈学业, 杨国东, 王明常, 张海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932-193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59
摘要365)      PDF(pc) (2700KB)(73)    收藏
为有效解决传统遥感图像变化检测预处理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补片和DeepLabV3+的建筑物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以ResNet50特征提取网络为基础,创建DeepLabV3+语义分割网络,并在图像和标签中创建大小为224像素×224像素的随机补片作为网络输入,训练建筑物提取网络;修改建筑物提取网络输入层为6通道,通过矩阵运算将两期遥感图像转换为一幅6通道非RGB图像,利用转换后的非RGB图像进行网络训练并验证变化检测精度。实验1利用ENVI5.3软件,采用马氏距离法进行变化检测;实验2采用改进的U-Net网络和随机补片,完成网络训练和精度验证;实验3使用实验2的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采用随机补片和DeepLabV3+网络进行变化检测网络训练及精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验1、实验2、实验3建筑物变化检测平均交并比分别为24.43%、83.14%、89.90%,边界轮廓匹配分数分别为61.47%,80.24%、96.5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1. 基于FAST-1新型高强快速锚固剂的筋-浆-岩黏结性试验
刘泉维, 黄成, 刘林胜, 叶守杰, 臧国强, 高文龙, 张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70-157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75
摘要363)      PDF(pc) (5514KB)(25)    收藏
为了研究FAST-1新型高强快速锚固剂的锚固性能及最佳锚固长度,通过连续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拉拔试验,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基于FAST-1新型锚固剂的筋-浆-岩体系的黏结性能。研究发现:该新型锚固剂具有早期强度高的特点,24 h即可达到设计强度;其水料比在一定范围内(0.22~0.31)会影响拉拔过程中锚固结构的破坏模式,水料比越小,黏结强度越大,但流动性也越差;锚固剂对岩层的黏结性能大于锚索,增加锚索与浆液固结体的接触面积可有效提高锚固性能。笔者选用拟合效果较好的连续曲线模型求取相对滑移,有效反映不同界面的黏结性能;优选有效的筋-浆长度计算方法,得出锚固长度与锚体长度相关,建议锚固长度取值10.0d~15.0dd为锚索直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石家庄市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分析
闫佰忠, 孙丰博, 李晓萌, 王玉清, 范成博, 陈佳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54-86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47
摘要363)      PDF(pc) (7263KB)(35)    收藏
为了探寻石家庄市藁城区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规律,以藁城区2001—2018年的年降水量、地下水人工开采量等数据为基础,对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P-Ⅲ型曲线法确定降水序列的丰、平、枯年份,分析不同降水量情况下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规律;其次,利用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人工开采量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在2001—2016年逐渐增大,在2016—2018年趋于减小,2016年为转折点;在空间上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呈现出北部埋深小、南部埋深大的特征,北部水位埋深较同期南部水位埋深要浅5~10 m。2)降水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重要因素,枯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8~1.5 m之间,平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2 m之间,丰水年水位埋深变幅在0.3~1.1 m之间。主灌期(3—6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增加速率均为cm/d级,非主灌期(7—10月)的地下水位埋深减少速率均为mm/d级。3)人工开采是驱动藁城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农业开采量占人工开采量的80%。综上认为,藁城区一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地下水累计超采量每增加1亿m3,地下水位埋深增加0.45 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3. ZYXC-244机械式旋冲螺杆钻具的研制与应用
甘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25-83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90322
摘要363)      PDF(pc) (4388KB)(33)    收藏
针对现有常规螺杆钻具在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的难钻地层中存在破岩能量不足、机械钻速低、钻头消耗量大的问题,引入旋冲钻井破岩理念及轴向机械冲击破岩功能,研制了集合旁通阀总成、动力总成、传动总成和冲击总成于一体的ZYXC-244机械式旋冲螺杆(新型螺杆),并创新设计了防掉功能。通过对新型螺杆主要性能参数计算模型的分析,获取了其主要性能参数的特征变化曲线。新型螺杆先后在足203H1-3井和大湾4011-2井的须家河组等地层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效果表明,新型螺杆进尺分别为685.00 m和72.53 m时与常规螺杆相比,机械钻速分别提高了38.2%和31.5%,节省了起下钻2次和2只钻头消耗,为难钻地层的提速提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4. 疏水材料处理吉林西部乾安地区盐渍土的力学强度试验
王清, 汪洲, 韩梦霞, 刘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04-81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10
摘要361)      PDF(pc) (4342KB)(86)    收藏
为了给吉林西部乾安地区盐渍土边坡水渠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及施工参考,利用新型泥土超疏水乳液(CN)对该区盐渍土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CN对盐渍土土体力学强度的影响,将经过不同处理的素土与CN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CN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有较大提升,且在14.86%含水率时取得最大提升率98.90%;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素土与CN土应力-应变曲线均存在由硬化型向软化型的转变,其阈值在最优含水率附近。2)随着压实度的增加,CN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强,在90%压实度条件下取得最大提升率130.77%;且CN处理后,原本呈塑性硬化型的素土转变成脆性软化型。3)盐分的增加对于CN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起到了抑制作用,在0.3%含盐量条件下取得最大无侧限抗压强度1.33 MPa;过量的盐分结晶会破坏CN形成的纳米结构疏水膜,使得在高含盐量条件下,CN土的抗压强度低于素土。4)扫描电镜实验对CN土微观机理探讨,CN处理后使得土颗粒团聚呈大颗粒,颗粒表面光滑,孔隙发育减少。结构单元体和孔隙单元体的分析证明了处理后土体连结更为紧密,从而提升抗压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5.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煤矿巷道瞬变电磁响应二维反演与富水区探测应用
崔焕玉, 沈金松, 冉尚, 周杰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314-.  
摘要360)      PDF(pc) (13261KB)(94)    收藏

瞬变电磁法是煤矿井下巷道水害探测的主要方法,目前实际生产中仍以一维处理解释为主,难以适应复杂目标的探测。为此,本文基于有限体积法和高斯牛顿反演方法,针对井下巷道中的瞬变电磁探测响应及其干扰因素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利用非均匀网格剖分建立井下巷道模型,将巷道底板的铁轨和周围的铁丝网支护等良导体干扰视为巷道的包裹薄层加入模型之中,分别模拟有干扰和无干扰情况下的瞬变电磁响应,并针对干扰对响应进行校正;其次,在验证正演算法准确性的基础上,用高斯牛顿迭代反演方法对多个模型的模拟数据进行反演测试,考察二维反演算法的可行性,验证了将良导体的响应干扰作为先验信息加入反演初始模型的效果;最后,将良导体干扰校正后的实际数据进行二维反演处理,基于煤层普遍高阻及富水区低阻的特征,圈定了探测煤矿的富水区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6. 强降雨作用下黄土陡坡开裂特性测试
王磊, 李荣建, 杨正午, 刘军定, 白维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38-134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21
摘要359)      PDF(pc) (13877KB)(66)    收藏
降雨诱发黄土边坡失稳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为了研究强降雨条件下黄土陡坡的开裂特性,在陕北吴起开展了黄土陡坡现场人工模拟中雨和大雨试验,分析了坡体含水率及土压力响应,总结了边坡开裂特征、开裂模式及土工布隔离槽的工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4 h中雨条件下黄土陡坡含水率和土压力上升幅度有限,而144 h大雨条件下边坡表层形成较大厚度的临近饱和区且表层土压力增长明显;144 h大雨条件下黄土陡坡的破坏顺序为坡顶开裂—坡面鼓胀—局部滑动贯通,并且坡顶开裂具有易发性和先导性;边坡破坏模式为自坡顶至坡面的贯通浅层破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7. 吉林西部盐碱农田有机碳矿化和激发效应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汤洁, 陈静书, 李昭阳, 王静静, 吕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04-12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22
摘要359)      PDF(pc) (5535KB)(50)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盐碱程度旱田和水田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定量化其激发效应的大小和方向,选择了吉林西部3块盐碱旱田样地(H1,H2,H3)和3块盐碱水田样地(S1,S2,S3),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将无机营养素((NH42SO4、KNO3和KH2PO4)以7种形式添加到0~15 cm表层土壤样本中,在25 ℃恒温箱内连续监测32 d的CO2释放量,分析7种氮、磷添加处理对SOC矿化和激发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按7种处理形式分别添加200 mg/kg和1 000 mg/kg氮或磷,SOC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增加了158.5%~876.5%;同一添加物的质量分数越高,SOC矿化量越大,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SOC矿化速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在培养期间,各添加组均产生了正激发效应。3)在培养期间,部分处理组的SOC矿化、激发效应和碱化度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显著性水平p<0.05)。碱化度越大,SOC矿化作用和激发效应越弱;矿化作用越大,正激发效应越低。4)与水田土壤相比,旱田SOC矿化和激发效应对添加氮、磷的响应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8. 液化场地高桩码头抗震性能地震动效应
孟畅, 唐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63-147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55
摘要353)      PDF(pc) (17338KB)(45)    收藏
为了研究地震动特性对液化场地高桩码头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依托高桩码头工程实例,建立了液化场地全直桩高桩码头地震反应分析数值模型,系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高桩码头的关键动力响应特征,确定了高桩码头各抗震性能需求指标,揭示了地震动特性对各抗震性能需求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高桩码头桩基受弯、受剪和受压薄弱环节分别出现在持力层与上部粉质黏土层交界处、岸坡标高处和砂层与上部粉质黏土层交界处;峰值加速度、频谱特性和地震动输入方向均会显著影响高桩码头各项性能指标的抗震需求;高桩码头桩基的抗弯、抗剪和抗压性能需求分别由最靠陆侧桩桩顶处弯矩、各薄弱环节剪力和砂层与上部土层交界处轴力控制,抗震延性需求均由最靠海侧桩桩顶处水平位移需求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9. 自然与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动态特征
王志恒, 梁永平, 申豪勇, 赵春红, 唐春雷, 谢浩, 赵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23-183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04
摘要353)      PDF(pc) (16908KB)(90)    收藏
为了查明山西省晋祠泉泉水断流、泉口水位下降及近年来泉口水位回升的原因,为泉水复流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以长系列气象、水文、开采量、泉流量、地下水位等资料为基础,在详细分析了晋祠泉域不同水动力分区年内、年际动态特征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晋祠泉域岩溶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6-1994年,因20世纪80、90年代人工开采量达到历史高峰期,一度超过2.4 m3/s,且8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干旱化发展趋势较为严重,晋祠泉水流量逐渐减小直至断流;1994-2008年,人工开采量虽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仍维持在2.0 m3/s左右,且恰逢连续枯水年,降水量、河流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小了11%和27%,此阶段泉口水位快速下降至历史最低值;2008年以后进入相对丰水期,在采取多项措施减少泉域岩溶水开采量的同时,汾河二库蓄水水位逐步抬高,其对岩溶水的渗漏补给量在经历了约2 a的滞后期后到达泉域排泄区,晋祠泉口水位近年来逐步回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0. 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氧氟沙星特性及响应面优化
任何军, 林雯雯, 鲁松, 李婷婷, 周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87-89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19
摘要352)      PDF(pc) (12331KB)(35)    收藏
为了探究热活化过硫酸盐(PS)技术对水中氧氟沙星(OFX)的氧化降解作用,考察了反应温度、体系的初始pH、PS的初始浓度、OFX的初始浓度对OFX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时间、体系的初始pH、PS的初始浓度和OFX的初始浓度4个因素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反应温度60℃、PS初始浓度4.0 mmol/L、pH=4.7、OFX初始浓度0.03 mmol/L、反应时间60 min,此时OFX的降解率为81.29%;4个因素对热活化PS降解OFX均有影响,其影响显著性从大到小为反应时间、OFX的初始浓度、PS的初始浓度、初始pH。利用响应曲面法模拟出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经实验验证,OFX降解率为93.78%,与预测最佳结果95.00%基本相符,表明模型可靠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1. 基于Stacking模型融合的深基坑地面沉降预测
秦胜伍, 张延庆, 张领帅, 苗强, 程秋实, 苏刚, 孙镜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16-132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10
摘要351)      PDF(pc) (5451KB)(66)    收藏
为了提高机器学习对深基坑地面沉降的预测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方式的多模型融合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并以深圳某深基坑为例,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系数对基坑地面沉降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运用筛选后的8个影响因子建立Stacking深基坑地面沉降预测模型,以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tacking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34、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为2.22%,均方根误差为0.13,相较于传统基模型(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Stacking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和均方根误差值皆为最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2. 利用正演模拟实现面波衰减
张志立, 韩复兴, 孙文艳, 王怡, 杨安琪, 焦艳艳, 薛诗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90-189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25
摘要351)      PDF(pc) (8292KB)(108)    收藏
瑞雷波是分布在自由表面附近的P-SV面波,具有强振幅、低频、频散的特征,常用于工程物探,而在油气勘探及深部探测中常作为一种"干扰"波,会影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需要将面波净化处理。为实现面波衰减,本文将工程物探方法和石油物探技术相结合,通过面波频散曲线反演获得高精度的近地表模型,在三维近地表横波速度模型基础上进行面波正演,利用面波模型自适应匹配相减的方法将其减去,在不伤及有效波的情况下将面波的影响降至最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规面波衰减方法伤及有效波、损失低频弱信息、导致资料有效频带变窄、对地震构造解释及反演造成负面影响等缺点。最后应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3. 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顺倾向层状边坡各向异性渗流特征数值模拟
师文豪, 杨天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783-178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55
摘要350)      PDF(pc) (5305KB)(80)    收藏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边坡渗流规律对研究边坡稳定性至关重要,应用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Louis经验公式建立的各向异性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对顺倾向层状边坡的各向异性渗流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顺倾向层状边坡中水位降深随结构面倾角θ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形态,且越靠近溢出点,结构面倾角对水位降深影响越大;θ约为42°时水位降深最大,潜水面最低,同时渗透各向异性系数达到最大值;顺倾向边坡岩层产状一定时,随着埋深的增加,岩体渗透各向异性系数逐渐减小,裂隙控渗特征由显著到逐渐变弱,表现出向各向同性渗流过渡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4. 鲁中山区中生代构造活动对现今岩溶地下水赋存规律的控制作用
刘元晴, 周乐, 李伟, 王新峰, 马雪梅, 吕琳, 尹凯, 孟顺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11-182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52
摘要347)      PDF(pc) (28542KB)(84)    收藏
为了掌握中生代构造运动以来鲁中山区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以莱芜盆地为例,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钻探施工、地质露头观测、碳酸盐岩可溶组分分析等方法,对中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岩溶地下水赋存规律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鲁中山区具有典型盆-山结构水文地质特征,盆地南北两侧水文地质特征不尽相同;区域滑脱构造形成的层间虚脱、空隙、碎裂岩带,使得鲁中山区下寒武统朱砂洞组含水层表现为"似层状"特征;热液混合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裂隙、洞穴可成为岩溶地下水良好的赋存空间;由中生代滑脱构造及热液岩溶活动形成的岩溶介质环境受同期或后期层间溶蚀裂隙及断层沟通,形成立体的岩溶地下水网络。岩溶地下水沿该网络径流、富集,形成鲁中山区特有的岩溶地下水赋存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5. 中蒙俄经济走廊沿海与内陆NDVI分布特征
王凤艳, 王梓铭, 王明常, 姜琦刚, 杨天亮, 张馨月, 赵明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64-87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61
摘要346)      PDF(pc) (22696KB)(30)    收藏
为了研究中蒙俄经济走廊沿海与内陆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特征,利用MOD13Q1 NDVI数据集、MERRA2气象再分析数据和AVHRR土地覆盖数据,以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区内2种代表性植被(林地和树木茂盛的草地)为例,采用回归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近年来研究区NDVI在不同纬度、距海岸线不同距离及不同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气温与降水对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9年内5月下旬—9月,沿海地区植被生长状态基本优于内陆地区,从距离海岸线500 km左右开始,NDVI明显下降;沿海地区(0~500 km)与内陆地区NDVI在时间变化上也略有不同,沿海地区2种代表性植被的NDVI时序变化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受沿海与内陆地区降水、气温差异影响,在植被生长顶峰期(0719—0723),随着纬度上升,沿海与内陆地区NDVI差异逐渐减小:沿海地区NDVI在上升期比内陆地区约提前1个月进入饱和,下降期滞后约1个月;低纬度地区2种植被对降水量更为敏感,相关系数最高为0.393(显著性水平P<0.01),而高纬度地区两种植被对气温更为敏感,相关系数最高为0.534(P<0.0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6. 巴西桑托斯盆地高含CO2油气藏类型、特征及成因模式
赵健, 赵俊峰, 任康绪, 王童奎, 许必锋, 郝强升, 高志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654-166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07
摘要344)      PDF(pc) (9611KB)(92)    收藏
桑托斯盆地盐下油气藏中CO2分布广泛,局部摩尔分数极高,给勘探、开发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对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并利用流体取样、闪蒸实验测试分析等资料,将盆内油气藏分为3类:类型Ⅰ,含CO2溶解气的高气油比常规油藏;类型Ⅱ,CO2气顶+油环型油气藏;类型Ⅲ,(含溶解烃)CO2气藏。其中类型Ⅰ油藏和类型ⅢCO2气藏中流体性质均匀、稳定,油-水界面、气-水界面清晰;类型Ⅱ气顶+油环型油气藏流体成分和性质不均匀、不稳定,流体界面复杂。物理热模拟实验表明盆内3种类型油气藏是地层条件下,超临界状态CO2和烃类有限互溶,动态成藏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动态成藏过程中,CO2对烃类进行抽提、萃取,烃类(原油)对CO2进行溶解,两者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动态平衡(范围)。烃类和CO2相对量大小决定了最终的油气藏类型,温-压条件变化和油气藏开发可改变油气藏平衡状态,造成流体相态变化和3类油气藏间的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7. 基于随机森林的干旱区全极化SAR土壤含水量反演
杨丽萍, 苏志强, 侯成磊, 白宇兴, 王彤, 孔金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255-.  
摘要341)      PDF(pc) (5553KB)(216)    收藏

为提升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反演精度,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泽为研究区,基于C波段Radarsat-2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SAR)影像,利用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和极化散射矩阵分量,结合8种极化目标分解方法得到的多种特征参数,通过参数相关性和重要性综合分析,优选最佳参数组合,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反演区域土壤含水量,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各极化参数中,H-A-α分解的平均散射角α对模型贡献最高,极化散射矩阵的4个分量对模型贡献最低;RF模型能够对训练集进行较好的拟合,训练集R2>0.89,RMSE<2.00%,验证集0.60<R2<0.85,低于训练集,RMSE 在2.00%左右;所有组合方案中,28参数组合的RF模型精度最高;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土壤含水量低于10.00%,最大为16.97%,最小为0.37%,平均值仅为2.19%,与野外实测56个样点的均值3.15%相近,模型反演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具有较高一致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8. 基于向量化的扰动引力矢量快速并行算法
黄炎, 王庆宾, 李国强, 冯进凯, 谭勖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63-187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66
摘要335)      PDF(pc) (3596KB)(145)    收藏
无人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地球外部扰动引力影响,对其精确控制需要计算飞行轨迹点扰动引力。为有效恢复地球外部引力场,常采用地球重力场位系数模型进行计算,但其计算耗时随模型阶数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加。本文提出一种扰动引力矢量计算的向量化方法,推导出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扰动引力三分量的向量化表达公式,并利用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异构并行算法进行并行化以达到快速计算单点扰动引力的目的。通过仿真实验可知,本文所提方法可有效减少单点扰动引力计算耗时,利用跨阶次递推法进行单点计算加速比可达8以上,最高可达13.20;利用Belikov递推法进行单点计算加速比可达6以上,最高可达8.9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9. 辽东青城子白云金矿床成矿期构造特征分析
于婳, 赵国春, 刘建民, 张家齐, 毕广源, 郭祺, 房兴, 徐刚, 刘福兴, 霍延达, 边惠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720-173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50
摘要335)      PDF(pc) (60124KB)(76)    收藏
辽东青城子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带内,是我国重要的金富集区之一。白云金矿床是青城子金矿集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其储量大、开采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野外勘察、井下观察、资料收集及室内测试等方法,并采用野外情况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矿体的分布形态、围岩蚀变及成矿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发育于辽河群盖县组云母片岩、变粒岩中,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主体走向为EW向,向南中等-低角度倾斜,呈舒缓波状,具有尖灭再现等特点;矿体围岩蚀变发育并受断裂控制,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石墨化、绿泥石化等;导矿和容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冲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构造。通过对成矿期控矿断裂解析及Au品位分布特征,厘定其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挤压,矿体向SW侧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0. 一种板内小尺度走滑断层平面分段研究方法——以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断层中北段为例
林波, 云露, 张旭, 肖重阳, 况安鹏, 徐学纯, 曹自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006-101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22
摘要335)      PDF(pc) (24422KB)(71)    收藏
近年来在顺北地区1号和5号走滑断层带上获得了重大的油气突破,证明了在塔里木盆地内发育的小尺度走滑断层对断控油气藏具有控藏、控储的特征。该类走滑断层在剖面上贯穿多套古生代地层,纵向结构复杂,在空间上为深层线性走滑叠加浅层雁列正断层的构造样式,钻井揭示在断层带上不同分段的井产能差异明显,表明走滑断层在奥陶系碳酸盐岩顶界面的分段性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选取顺北5号断层中北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深层不同层系线性走滑断层分段特征差异明显这一特征,基于不同尺度下断层的断距与分段长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多断层演化理论,提出了利用沿着走向等间距统计断层的垂向断距变化的方法对深层线性走滑断层开展分段性研究工作,该方法综合了断层的活动强度、演化程度和剖面构造形态来分析断层的分段特征,适用于不同性质的断层分段性特征研究。研究表明5号断层中北段在奥陶系碳酸盐岩顶界面可划分为14段,在寒武系膏盐岩层顶界面可划分为10段,两个层系的断层分段性在空间上具有继承性与差异演化的特点,其中寒武系膏盐岩滑脱构造中的膏盐逃逸对油气的疏导具有破坏作用,奥陶系碳酸盐岩顶断层活动强度、分段叠接样式、断层分段不同位置对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规模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揭示了断层在平面上的分段特征及纵向结构对断控缝洞型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1. 利用数字岩心技术评价含黏土砂岩导电模型
范雨霏, 潘保芝, 郭宇航, 张丽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919-92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41
摘要331)      PDF(pc) (10008KB)(37)    收藏
黏土附加导电性使得岩石导电机理复杂化,影响了测井解释中饱和度计算的准确性。随着石油勘探的发展,测井解释研究者针对特定地区和储层条件的饱和度求解提出了多种导电模型。本文基于贝雷砂岩的数字岩心,构建多种含黏土的砂岩数字岩心,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岩心饱和水时的电导率C0,并将数值模拟C0与5种模型计算C0对比,分析各种导电模型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黏土体积分数越小,黏土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越小,岩石孔隙度越大,公式计算C0越接近数值模拟C0。Doll公式和Indonesia公式计算C0与数值模拟C0接近,基本适用于不同孔隙度、黏土体积分数和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2. 伪随机源时间域航空电磁响应系统辨识
朱凯光, 景春阳, 范天姣, 杨洋, 彭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81-188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74
摘要331)      PDF(pc) (2990KB)(110)    收藏
在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中,采用高频伪随机序列作为激励源是实现浅层高分辨地质探测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大地脉冲响应的辨识精度,在基本相关辨识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域循环相关计算的高精度辨识方法,通过消除旁瓣效应影响和在时间域下求解维纳-霍夫方程获取大地脉冲响应。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辨识大地响应相对误差均方根为2.2×10-7,早期大地响应辨识误差小于10-10。该高精度辨识方法具有较好的噪声压制能力,在观测时间较短时,单周期辨识提升的信噪比为8.7 dB,优于同等条件下线性叠加降噪方法提升的信噪比6.1 d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3. 基于GIS-FAHP的石家庄市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
闫佰忠, 孙剑, 王昕洲, 李晓萌, 孙丰博, 付丹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172-118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90299
摘要329)      PDF(pc) (8150KB)(56)    收藏
为探明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分布情况,基于石家庄市的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构建了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和先决条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了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区分布在靠近滹沱河地区,面积约为19.7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5%;较适宜区分布于研究区大部分,面积约为251.22 km2,占全区面积的74.4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及东部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面积约为66.71 km2,占全区面积的19.75%。石家庄市除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区不适宜作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较适合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4. 高桩码头抗震简化分析方法
张安琪, 苏雷, 凌贤长, 唐亮, 王建峰, 焉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23-153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93
摘要323)      PDF(pc) (5758KB)(61)    收藏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港口工程建设的速度,同时对港口工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桩码头作为港口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型式之一,在我国港口工程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对高桩码头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以及桩基特性对高桩码头地震响应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开源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OpenSees,介绍了高桩码头简化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途径,并分析了桩基特性参数对高桩码头关键地震响应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弹性模量对码头桩基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可减少考虑;钢筋的强化阶段对截面达到屈服曲率后的弯矩承载力起主要作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可降低结构的位移响应峰值;过大或过小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钢筋屈服强度,都不利于码头结构对地震能量的耗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5. 油页岩原位开采区注浆封闭浆液优化及其防渗效果实验
陈晨, 张颖, 朱江, 朱颖, 翟梁皓, 沈国军, 潘栋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15-82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90319
摘要318)      PDF(pc) (4198KB)(30)    收藏
为提高油页岩原位转化加热效率、减少油气污染,采用注浆技术对油页岩开采区进行封闭止水。基于扶余油页岩开采区地质条件,对优化封闭浆液配方与封闭效果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基于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指标下的优化配方,进而通过综合分析法,选出符合此封闭区要求的优化配方;为了验证优化浆液的封闭效果,对比分析了浆液充填前后油页岩试样渗透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浆液优化配方为水灰质量比0.85,w(钠基膨润土)4.0%、w(微硅粉)6.0%、w(聚羧酸减水剂)0.5%;当围压为扶余油页岩开采区地应力时,充填浆液试样的渗透率均约为0.1×10-3 μm2,远低于未充填的试样,优化浆液封堵试样裂缝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6.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海域软土场地设计反应谱特征分析
王婷, 兰景岩, 宋锡俊, 吴连斌, 蔡金豆, 史庆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391-139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23
摘要317)      PDF(pc) (7923KB)(44)    收藏
为了揭示和掌握海域软土场地的地震动特征,给海域工程抗震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设计反应谱,更好地服务于工程抗震设计,先设计并构建了上覆有水的海域饱和软土场地的离心模型,在100g的离心环境下开展了5组振动台试验,获取了不同强度地震输入条件下海底地表处的加速度结果;再以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3种设计谱拟合标定方法对加速度反应谱进行拟合回归,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拟合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规范设计谱与试验反应谱差异较大,标定的设计谱特征周期值明显偏小,对长周期工程抗震存在设计风险;而基于美国抗震规范的设计谱与试验反应谱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标定的设计谱特征周期较为合理,但设计谱平台值明显偏小,工程上也偏于不安全;中美两国规范设计谱均有各自的局限性。相比之下,薄景山团队提出的设计谱标定的工程方法和标定结果较为合理,设计谱特征周期与试验反应谱吻合度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7. 免共振沉桩过程对地表振动影响的FLAC3D数值模拟
魏家斌, 王卫东, 吴江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14-152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76
摘要314)      PDF(pc) (7461KB)(65)    收藏
为研究免共振沉桩过程对地表振动影响,采用密度放大法以消除模型桩弹性模量过大对计算效率的影响,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中建立了相应的连续振动沉桩模型,并和文献中的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激振力幅值和振动频率这两个施工参数对地表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放大法可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模拟沉桩7.0倍桩径(4.9 m)所需计算时间约为12.0 h,数值结果较好地模拟了现场测试中免共振沉桩的地表振动影响;激振力幅值和振动频率均主要对近场(水平距离为5.0倍桩径范围内)的地表振动有明显影响;临界沉桩深度与地表振动影响峰值相对应,该深度随水平距离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激振力幅值对临界沉桩深度的改变不明显,振动频率对远场临界沉桩深度则有较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8. 深厚松散地层泄压槽治理井筒破坏判据及其与地下水水位关系
潘维强, 张黎明, 丛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578-158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83
摘要312)      PDF(pc) (7915KB)(34)    收藏
为了解决深厚松散地层预防性治理后竖井井筒缺乏破坏判据问题,用数值极限应变方法分析井筒应变值的变化情况,将井筒中达到极限应变值的单元环向贯通,计算不收敛作为井筒整体破坏判别标准。分别建立了带卸压槽和无卸压槽井筒的数值计算模型,得出地下水水位下降诱发的井筒和周围岩土体的极限应变值。结果表明,井筒周围砂土层先于井筒在181~183 m发生破坏:若地下水水位下降27 m,无泄压槽井筒在181~182 m发生破坏;若地下水水位下降38 m,带卸压槽井筒在182~183 m发生破坏。目前地下水水位下降为20 m,井筒处于安全状态。数值计算卸压槽压缩量与实际监测值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9. 黄骅坳陷歧北斜坡油气成藏机制与成藏模式
韩国猛, 陈冬霞, 马建英, 王梓颐, 董晓伟, 高思航, 邹磊落, 王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636-165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19
摘要312)      PDF(pc) (44858KB)(53)    收藏
挠曲坡折带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已成为陆相湖盆中的勘探开发与研究热点。由于古地貌或古构造的差异造成多阶挠曲型斜坡地层发生多个折曲变形,同时,由于斜坡结构及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烃源岩特征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复杂的油气分布和油气成藏过程。以多阶挠曲型斜坡——黄骅坳陷歧北斜坡为例,通过研究斜坡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古地貌和断层耦合下的斜坡结构和构造特征、输导体系、油气运移路径和运移动力等特征,揭示了多阶挠曲斜坡的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歧北斜坡长轴和短轴方向上的古地形、断层及组合样式、砂体成因类型与延伸范围、与烃源岩接触关系、油气运移动力与路径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长轴方向具有以下特点:以挠曲坡折构造为界,高、中、低斜坡分异;大型断层不发育且三角洲砂体范围局限,中、低斜坡以近源砂体输导为主,砂体连通性好;形成了坡折背景的"缓坡-双边断脊优势-源控型"成藏模式。短轴方向特点为:以滨海断层、港东断层、南大港断层为边界,发育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坡折构造,次级断层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呈多种组合方式;水下扇砂体连通性好,与一系列断层形成阶梯状输导路径;形成了"近源-阶梯状输导-断控型"成藏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0. 北京潮白河冲洪积扇地面沉降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程蕊, 朱琳, 周佳慧, 郭高轩, 郭琳, 李蕙君, 陈蓓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182-119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47
摘要312)      PDF(pc) (6518KB)(38)    收藏
为了研究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模式、机理机制,选择北京典型沉降区——潮白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采用PS-InSAR技术、莫兰指数及地理探测器,分析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探测了不同特征下的地面沉降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7-01—2019-01研究区内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以一般沉降为主,沉降速率为[-133,3]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为261 mm,呈北部轻微、中部较严重、南部较轻的分布状态,其中,严重、极严重等级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中游顺义后沙峪东部等地区及中下游交界地带的潞城镇;不同地区地面沉降呈现不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即不均匀地面沉降分布特征明显,中游、下游均表现为低—低集聚;不同分布特征下地面沉降主要驱动因素不同,中游地区主要驱动因素为第二承压水水位变化和可压缩层厚度,下游主要驱动因素为浅层地下水水位变化和第一承压水水位变化。莫兰指数能够有效分析地面沉降空间异质性,识别集聚特征;地理探测器可以探明沉降空间异质性成因,获得其主要驱动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1. 近铁路基坑通风井段变形特征及其机制分析
李立云, 王子英, 王晓静, 杜修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41-145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46
摘要311)      PDF(pc) (15496KB)(51)    收藏
针对长春某地下车站深基坑工程,深入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近铁路侧通风井段险情的发生过程及其致险机制。通过分析通风井附近桩身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支撑轴力以及铁路道轨两侧路肩沉降差,探讨了通风井段基坑变形过大的原因;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通风井段基坑施工险情的发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风井段基坑变形过大是由岩土体过度应力释放和基坑变形空间效应共同作用导致。由于通风井处阳角的存在,且施工过程中通风井段基坑未架设斜撑,致使该处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显著,坑壁产生指向通风井的扭转变形;开挖速度过快、支撑安装不及时和岩土体中过度应力释放导致围护桩变形过大,使基坑的稳定性变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2. 页岩气钻井用机械式螺杆冲击器结构设计与应用
甘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215-.  
摘要310)      PDF(pc) (4072KB)(42)    收藏

为突破深层页岩气钻井过程中遇到的难钻地层提速提效瓶颈,本文引入旋冲破岩理念,将螺杆钻具和轴向冲击器的功能机构进行融合,研制了可实现旋转切削+轴向冲击双作用的机械式螺杆冲击器。通过对机械式螺杆冲击器进行结构设计和原理分析,明确了其工作特点;通过对凸轮机构和冲击执行机构进行强度校核,明晰了其结构强度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将机械式螺杆冲击器应用于西南页岩气工区现场2口井,结果表明,与常规螺杆钻具相比,机械式螺杆冲击器在2口井的机械钻速分别提高了20.4%和24.4%,说明其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3. 渤海湾盆地庙西中南洼围区原油成因类型及分布主控因素
孙哲, 于海波, 彭靖淞, 胡安文, 李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665-167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08
摘要308)      PDF(pc) (10908KB)(55)    收藏
通过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聚类分析,在对比沙河街组不同层系烃源岩地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已发现原油的成因类型、来源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目前已发现的原油主要有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成因类型,其中:Ⅰ型原油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垦利6-4区和蓬莱25区,其进一步可分为Ⅰ1和Ⅰ2两个亚类,分别对应中高熟沙三型原油和中低熟沙三型原油;Ⅱ型原油来源于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蓬莱31区;Ⅲ型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段烃源岩,可能有少量的沙三段烃源岩贡献,主要分布在渤中36区。原油地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指示研究区为近源成藏特征。综合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断层活动性分析认为蓬莱25区和垦利6-4区原油类型主要受烃源岩控制,而蓬莱31区和渤中36区原油类型和分布受断裂和烃源岩联合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4. 乍得南部Bongor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陶永富, 李达, 黄长兵, 廖鸿辉, 张华琴, 寻升, 李翀, 吴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689-169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34
摘要305)      PDF(pc) (21409KB)(36)    收藏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温度等资料,结合岩心观察法,对Bongor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依据胶结物的体积分数及形态、黏土矿物组分的分布、岩石结构镜下特征及孔隙演化、有机质热演化等证据划分了岩石成岩阶段,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以碳酸盐和黏土矿物为主;溶孔-粒间孔组合型储集性最好,粒间孔-溶孔组合型次之;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性成岩作用,二者分别使原始孔隙度损失54.93%和31.30%,岩石颗粒中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等易溶物质发育,溶蚀作用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目的层成岩阶段以中成岩A期为主,成岩作用弱-中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5. 中国月尘探测进展及后续展望
李存惠, 张小平, 张熇, 王鹢, 谢良海, 严奇, 马继楠, 张海燕, 庄建宏, 赵呈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76-128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29
摘要304)      PDF(pc) (2225KB)(54)    收藏
月球尘埃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目前对月球尘埃运动规律、运动机理等的了解非常有限,对尘埃运动物理参数缺少系统的定量测量,严重制约了月球尘埃的科学研究。阿波罗17号宇航员观察到的月尘扬起及其物理机制迄今为止在科学上仍然是一个谜。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任务得到了月面上的尘埃沉积数据及尘埃活动高度数据,表明尘埃活动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在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中将研究月尘带电方面的物理特性。探月后续任务中如果能够在高纬度地区首次系统地定量测量月尘运动的物理参数,将会揭示不同经纬度区域、不同太阳光照条件、不同太阳风条件、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尘埃活动规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对高精度数值模型的建立及其参数选择提供定量限制,必将取得新的重要科学发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6. 基于Shearlet变换的尺度方向自适应阈值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方法
陈毅军, 程浩, 巩恩普, 薛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31-124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12
摘要300)      PDF(pc) (31088KB)(134)    收藏
地震勘探的有效信号常受到随机噪声的干扰而难以识别,需要进行随机噪声和有效信号的分离。传统Shearlet全局阈值不随方向与尺度变化,在去噪的同时也会损失许多有效信号。Shearlet变换作为一种新的多尺度多方向时频分析方法,具有最优的稀疏表示能力、局部化特征和方向敏感性。本文将含噪地震信号通过Shearlet分解后计算各尺度与方向上Shearlet域系数的L2范数,并对其进行数据重排后发现,随着方向改变L2范数不断减小,进而提出一种基于L2范数的尺度方向自适应阈值计算方法。将其与小波变换、曲波变换、Shearlet全局阈值去噪方法对比,模拟数据与实际地震记录去噪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去除随机噪声的同时,深部弱信号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地震数据的信噪比比其他3种方法有所提高,在0.929 9 dB条件下提升至11.565 1 dB。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7. 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付广, 王宏伟, 韩国猛, 浦秀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700-170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241
摘要293)      PDF(pc) (6112KB)(74)    收藏
为了明确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先统计研究区已知井点砂体地层砂地比值,将最小比值作为能储集油气砂体的所需最小值,圈闭出能储油砂体分布区;再通过计算得到砂体地层顶面古构造脊分布,将二者叠合部位确定为沿砂体侧向运移向断裂输送油气路径;然后计算圈出断裂侧向封闭部位,将其与能储集油气砂体分布区叠合,该叠合部位即可判定为断砂配置圈闭油气部位。笔者建立了预测源外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有利部位的方法,既将输送油气路径和断砂配置圈闭油气耦合部位预测为油气聚集有利部位。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源外歧南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预测中。预测结果显示,源外歧南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油源聚集有利部位主要有2处,均分布在赵北断裂西部,与目前赵北断裂附近沙一段下部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西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外斜坡区赵北断裂附近油气聚集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8. 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的畸变校正与合成孔径源信号增强方法
汪轩, 沈金松, 王志刚, 孙卫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872-188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95
摘要291)      PDF(pc) (4327KB)(33)    收藏
我国对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海洋采集数据的处理流程较为单一。在经典的数据处理流程中,仍缺乏针对由存储设备读写、船速和长线源源距变化等造成的畸变电磁响应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针对存储设备运行造成的规则干扰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谱分析的自动压制方法;对于船速和长线源源距变化的干扰建立了分时窗畸变校正流程;最后,结合合成孔径源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有效信号的强度。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畸变校正与信号增强方法,在提高电磁数据信噪比的同时,增强了来自海底地层的有效信号幅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9. 东营凹陷红层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及有利储层预测
张军华, 刘震, 李琴, 任雄风, 赵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56-126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27
摘要288)      PDF(pc) (33823KB)(77)    收藏
东营凹陷深部储层是干燥沉积环境下的一套红层,其中的孔一中储层厚度大、钻遇井少,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但目标区地层结构复杂,埋深从南到北逐渐变大,井震关系一致性不好,储层预测有很大难度。通过综合分析井震特征、优选地震属性、建立井震厚度关系,使用单一最佳属性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基于学习型的非线性储层预测法,得出以下认识与结论:1)研究区红层具有薄互层典型特征,频率较上覆和下伏地层高,地震反射具有中振、低连、低信噪比特征;2)新研发的基于优势频率的流度因子具有最好的厚度相关性,最大振幅、均方根振幅、过零点数、能量半时也较好;3)无论是多元线性回归还是非线性支持向量机,优化的五属性储层预测效果要好于七属性;4)基于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十分适合深部储层小样本储层厚度预测,效果好于单一最佳属性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0.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长春市城市建成区提取
王博帅, 蒲东川, 李婷婷, 牛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84-129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51
摘要286)      PDF(pc) (10573KB)(57)    收藏
夜光遥感影像记录的城市灯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信息提取。珞珈一号作为新一代夜光遥感数据源,比以往的夜光数据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表达城市建成区范围和内部结构。本文利用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通过人类居住指数(human settlement index, HSI)、植被覆盖和建筑共同校正的城市夜光指数(vegetation and build adjusted nighttime light urban index, VBANUI)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监督分类3种方法对长春市城市建成区进行提取,并与利用NPP/VIIRS(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夜光遥感影像、采用同样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VBANUI提高了传统植被覆盖校正的城市夜光指数(vegetation adjusted nighttime light urban index, VANUI)的提取精度,使用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通过VBANUI提取的城市建成区结果最优,其Kappa系数为0.80,总体分类精度为90.74%;使用珞珈一号和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通过HSI按最佳阈值提取城市建成区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5和0.72,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8.27%和86.54%;复合数据的SVM监督分类法中Landsat-NDBI、Landsat-NDBI-VIIRS、Landsat-NDBI-LJ和Landsat-NDBI-LJlog的Kappa系数分别为0.602、0.627、0.643和0.681,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1.11%、81.52%、82.25%和84.48%。研究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下,均为使用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的结果优于使用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的结果,证明相比于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影像更适用于城市尺度的建成区范围提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1. 基于绿色生物模板电极的微囊藻毒素-LR快速检测
朴云仙, 姚兰, 何凌志, 张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17-122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31
摘要285)      PDF(pc) (5638KB)(67)    收藏
为实现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高性能检测,利用农业废弃物合成了具导电性能的生物炭颗粒,并将其作为导电材料构建了对微囊藻毒素-LR具电化学免疫检测性能的生物模板电极。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能,在电解液中,能够在短时间(5 min)内有效识别微囊藻毒素-LR的存在;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发现在0.0~5.0 nmol/L的检测范围内毒素浓度与响应电流值呈线性递减关系,且最低检测浓度为0.2 nmol/L。该电极对各类不相关分子及离子具有抗干扰能力,表明了该方法可应用于对微囊藻毒素-LR污染的快速、特异性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2. 悬挂式止水帷幕深基坑降水方案模拟优化
骆祖江, 成磊, 张兴旺, 于丹丹, 徐成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946-195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33
摘要283)      PDF(pc) (12416KB)(175)    收藏
为研究深基坑降水工程中悬挂式止水帷幕和抽水井过滤器最佳组合深度,优化深基坑降水方案,以南通市地铁1、2号线换乘站青年路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背景,以地下水渗流理论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为基础,建立考虑土体参数随固结过程变化的深基坑降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求解。使用抽水试验资料对可视化数值模型进行识别验证,通过对坑内水位和坑外地面沉降量的控制,优化抽水井的数量及抽水量,模拟预测止水帷幕插入含水层1/3、1/2、2/3深度处3种方案下过滤器的最佳位置,并对3种方案从工期、造价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止水帷幕插入含水层1/2深度下,抽水井过滤器插入含水层9/50~9/20深度处,即止水帷幕底部埋深为46.2 m、过滤器埋深为33.7~42.7 m时,采用17口抽水井进行降水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3. 黄原胶改性微米铁修复地下水中Cr(Ⅵ)污染的试验
赵勇胜, 李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24-123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86
摘要279)      PDF(pc) (2117KB)(68)    收藏
为了解决微米铁的重力沉降问题,提高微米铁修复地下水Cr(Ⅵ)污染的原位修复效果,本文利用黄原胶对微米铁进行改性,并通过沉降实验探究改性微米铁浆液的稳定性,同时选择Cr(Ⅵ)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黄原胶改性微米铁去除地下水Cr(Ⅵ)污染的降解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当黄原胶的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0、1.0、1.5、2.0、2.5、3.0、6.0 g/L时,改性微米铁浆液的悬浮稳定性逐渐得到加强,在5 h沉降实验结束时,对应的相对分光光度值分别为0.05、0.25、0.46、0.57、0.65、0.73和0.87;黄原胶具有抑制微米铁吸附Cr(Ⅵ)的能力,其可促进Cr(Ⅵ)的还原,提高Cr(Ⅵ)的去除率;随着黄原胶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加,对应的Cr(Ⅵ)去除率分别为33.4%、41.2%、47.4%、51.1%、53.0%、63.9%和64.1%;6.0 g/L黄原胶改性的微米铁浆液具有最佳的悬浮稳定性,黄原胶的投加提高了微米铁的反应活性,但当黄原胶投加质量浓度超过3.0 g/L时,其对Cr(Ⅵ)的去除率没有显著提高;黄原胶投加质量浓度越大,黄原胶的缓冲作用就越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4. 基于改进YOLOX的遥感影像目标检测算法
李美霖, 芮杰, 金飞, 刘智, 林雨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313-132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97
摘要269)      PDF(pc) (13416KB)(323)    收藏
目标检测是遥感影像处理中一项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本文基于YOLOX(you only look once X)网络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针对遥感影像目标的检测算法。首先在特征提取模块PANet(path aggregation network)中加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daptively spatial feature fusion, ASFF)网络,针对目标检测中尺度不一致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挖掘。其次,设计了基于ECA(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的特征提取模块,高效通道交互在更加关注特征图中正样本特征信息的同时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再次,为了避免过拟合造成梯度消失、激活效果弱的问题,提出使用swish激活函数。最后,在DOTA(dataset for object detection in aerial images)上进行实验,通过消融实验定性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定量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最佳机制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添加ASFF和ECA机制并且优化swish激活函数的前提下,改进网络模型的全类平均正确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达74.42%,较原始网络提升了12.75%;与当前应用广泛的目标检测算法Mobilenet-YOLOv4、YOLOv4、YOLOv5、YOLOX相比,本文算法实现了mAP 11.42%~17.84%的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5.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的电性特征及找矿预测
樊文鑫, 李光明, 梁生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709-171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80295
摘要267)      PDF(pc) (7334KB)(90)    收藏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东段的多金属成矿带内。为探明该矿床控矿构造的电性特征,笔者在矿区布设两条地球物理(音频大地电磁AMT、大地电磁MT)测线进行数据采集,并经过详细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得到较好的地下电性结构剖面。结合长期野外调查和物性、钻孔资料,解译出9条断裂,其中包含4条含矿断裂和4条隐伏断裂,1个深部隐伏岩体,划定2个深部有利找矿点(即Ft2和F24断裂深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6. Kelvin-Voigt黏弹性介质井孔声场有限差分数值模拟与波形特征
岳崇旺, 王祝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68-127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49
摘要264)      PDF(pc) (4008KB)(34)    收藏
岩石介质具有黏滞性,黏弹性介质模型相对于弹性介质模型更为接近岩石介质的真实情况。根据Kelvin-Voigt黏弹性单元体模型本构关系,推导了柱坐标系下各向同性黏弹性介质时间域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程,进行了黏弹性介质井孔声场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品质因子和声源中心频率对黏弹性介质中的井内外声场均有影响:井外声场和井内声场的衰减均随品质因子的增大而减小,井外声波和井内反射波振幅随之增大;井外声场的衰减随声源中心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井外声波振幅随之增大,井内声场的衰减随声源中心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井内反射波振幅随之减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7. 华北典型河道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
王哲, 付宇, 朱静思, 曹文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3): 843-85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078
摘要264)      PDF(pc) (5045KB)(30)    收藏
针对华北地区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选取河北境内的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补水河道的试点河段开展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入渗回补率、地下水水位回升率、水质改善度、水面面积变化率、水生态改善度和公众满意度等6项指标的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简便实用的指标计算方法对河段补水前后指标的变化进行计算分析,并对生态补水的效果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补水结束时,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试点河段的平均入渗回补率为65%,地下水水位相对回升率为分别为36%,17%,6%,水质改善度依次为51%,34%,90%,水面面积总计增加了8.56 km2,水生态改善度依次为46%,87%,94%,公众满意度分别为90%,90%,80%。利用建立的地下水回补效果评价方法计算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综合得分分别为84,47,64分,评价等级分别为"非常好" "一般" "较好"。3条试点河段评价结果与实际补水效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8. 基于经验低秩表示的自适应多次波减去方法
胡斌, 王德利, 王睿, 朱虹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4): 1243-125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123
摘要263)      PDF(pc) (24666KB)(35)    收藏
多次波压制一直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研究重点,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方法通过多次波预测、自适应减去两个步骤实现多次波压制,具有压制精度高、模型依赖度低等优点,是工业界广泛采用的方法。但是常规减去方法在一次波、多次波交叉位置易出现一次波损伤、多次波残留等现象,进而增加后续地震处理、解释的难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验低秩表示的自适应多次波减去方法。首先,采用经验低秩表示方法,将地震数据自适应地分解为信噪比高、倾角单一、同相轴相位圆滑的低秩倾角分量,简化地震数据倾角成分的复杂程度,以优化低秩表示过程中局部窗口的参数选择问题;然后,在不同低秩倾角分量中分别采用基于能量最小原则的匹配减去方法,避免匹配过程出现同相轴交叉,并重构各分量,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提升多次波压制效果。针对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有效性测试,本文方法在多次波压制结果和保幅性两方面优于传统方法,并采用抗噪性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鲁棒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9. 基于EZW算法的叠前地震数据分频压缩技术
闫海洋, 周辉, 刘海波, 徐朝红, 孙赞东, 刘昭, 罗敏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238-123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10
摘要261)      PDF(pc) (28797KB)(175)    收藏
随着高密度采集技术的发展及采集日效的大幅提高,勘探数据量呈指数增长。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提高传输效率,叠前地震数据的高保真压缩与重构研究显得极其迫切。嵌入式零树小波(embedded zerotree wavelet, EZW)算法具有优越的压缩性能,传统的EZW地震数据压缩基于t-x域(时间-空间域)数据。由于叠前地震数据的波数较宽,频带有限,经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后,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本文提出一种分频地震数据压缩技术,通过2D-DCT将t-x域数据转换为DCT域数据并进行分频,对高频和低频数据单独进行EZW编码。低频数据编码级数高,保证重构数据的信噪比;高频数据编码级数低,提高数据的压缩比。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表明,在解压信噪比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分频地震数据压缩的压缩比高于常规EZW压缩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0. 地震作用下返包式加筋土挡墙数值模拟
蔡晓光, 徐洪路, 李思汉, 张少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5): 1416-142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00313
摘要260)      PDF(pc) (12568KB)(34)    收藏
返包式加筋土挡墙是一种柔性面板挡墙,因其良好的地基适应性及地震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交通、市政和水利等诸多领域中。本文使用FLAC3D数值模拟程序对返包式加筋土挡墙墙面坡度、土工袋填料及筋材强度进行了抗震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墙面坡度<1∶0.30时,墙后侧向土压力分布均匀且数值较小,近似于一条竖向直线;当墙面坡度≥1∶0.30时,墙后侧向土压力分布规律一致且符合朗肯土压力理论。因此,当墙面坡度<1∶0.30时,加筋土结构应按加筋土边坡进行设计;当墙面坡度≥1∶0.30时,加筋土结构应按加筋土挡墙进行设计。土工袋填料种类对返包式加筋土挡墙地震动力响应几乎没有影响,在抗震设计时可不考虑其对挡墙的影响。筋材强度越高,返包式加筋土挡墙抗震性能越好,但筋材强度与挡墙的抗震性能不成正比例,由于加筋土结构的"加筋作用饱和"现象,大幅度提升筋材强度并不会使挡墙的抗震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工程中在保证筋材强度达标的前提下需注意经济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1.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王小娟, 洪海涛, 吴长江, 刘敏, 关旭, 陈双玲, 张少敏, 梁庆韶, 杨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037-.  
摘要256)      PDF(pc) (37528KB)(52)    收藏

为了进一步认识浅层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分布规律与成因,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为例,综合物性表征、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表征致密岩储层的物质组成、储集物性、孔喉结构、成岩作用等特征。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分布在1.99%~18.52%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002~191.340×10-3 μm2之间,低孔致密储层体积分数达77.93%。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4种类型孔喉结构,各类储层的渗透能力均由体积分数较小、半径较大的喉道控制,储集能力则由体积分数较大、半径较小的孔喉主导。破坏性化学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层物性致密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浊沸石胶结、方解石胶结、硅质胶结、硬石膏胶结、钠长石胶结、黏土矿物胶结作用等。不同成岩胶结物差异分布引发的强烈成岩非均质性,是研究区储层孔渗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受成岩非均质性控制,不同埋深和不同地区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会存在显著差异,这是造成研究区储层整体致密并发育部分相对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2. 基坑装配式可回收支护和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分析
余莉, 张钰, 王维玉, 韩子豪, 赵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 51 (6): 1789-180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99
摘要241)      PDF(pc) (12376KB)(46)    收藏
基坑支护工程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新型支护形式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基坑支护的多样性。本文以衡水市现场基坑支护实验工程为背景,工程将装配式可回收支护结构和桩锚支护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数据确定本构模型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基坑开挖和支护的全过程,并分析基坑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对比相同土体和开挖条件下装配式可回收支护结构和桩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装配式可回收深基坑支护形式能更好地控制土体隆起变形,更利于限制深层土体的位移,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坑顶水平位移。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简单速度快,且能回收利用,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理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3. 我国北方新生代玄武岩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
何锦, 郑一迪, 邓启军 , 何雪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1): 171-.  
摘要238)      PDF(pc) (7680KB)(160)    收藏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北方新生代玄武岩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和形成演化机理,以河北省张北县玄武岩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采集地下水样、测定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离子比例系数、氢氧同位素、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区内玄武岩地下水的水化学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研究区内玄武岩地下水中多数离子质量浓度呈现增大趋势,补给区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TDS质量浓度多小于500 mg/L,排泄区地下水中阴离子以Cl-和SO2-4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TDS质量浓度多大于1 400 mg/L;研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硅铝酸盐、岩盐、硫酸盐的风化溶解是地下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农业施肥等人类活动影响是控制地下水化学形成的主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4. 基于细粒岩石类型对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分类评价
孟 颖, 王 剑, 马万云, 雷海艳, 孙平昌, 方 石, 丁 聪, 王 灼, 陶连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5): 1735-174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66
摘要233)      PDF(pc) (30574KB)(66)    收藏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勘探取得巨大突破,但是按照普遍认可的页岩油烃源岩评价标准,本区的烃源岩品质并不理想。为了科学评价玛湖凹陷烃源岩品质特征,本文在系统的岩心观察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并按照矿物组成对烃源岩分类评价。玛湖凹陷风城组细粒岩主要沉积于正常半深湖、咸化半深湖、半咸化半深湖、含热液半深湖和滨浅湖环境中,各环境中细粒岩的有机质特征存在一定区别,其中半咸化半深湖有机质较为富集,w (TOC)均值在1%左右。进一步结合有机质类型判别图解,表明咸化半深湖和含热液半深湖有机质来源以湖泊生物为主,而其他环境中存在湖泊和陆源混合有机质来源。基于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和成熟度(Vre=0.74%)估算,表明目前风城组烃源岩中有机质正处于大量排烃的成熟阶段,且确定了细粒岩中的烃类为原生烃。由于不同矿物组成的烃源岩吸附能力的差异,按照陆相泥质烃源岩和碳酸盐质烃源岩开展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风城组沉积了累计厚度近250 m的的有效烃源岩,且富含以藻类体为主的有机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5. 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潜在地下水环境问题
许天福, 陈敬宜, 冯波, 姜振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149-116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82
摘要227)      PDF(pc) (5927KB)(334)    收藏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运动和水环境演化密切相关。为了给我国大规模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和典型开采技术。其中: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有直接开采、采灌结合和单井循环;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通过水力压裂或化学刺激等储层改造技术,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结合报道实际案例,评述了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可能导致冷热堆积、水热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干热岩水力压裂可能诱发微地震事件,以及压裂液泄露可能造成化学污染等。针对地热开发对地下水土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有助于地热资源绿色开发的相应措施,包括提高回灌能力、采灌过程中保持水量平衡、保持换热效率与地下热量新平衡,及采用新型材料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6. 基于时频联合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重建
张岩, 刘小秋, 李杰, 董宏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283-29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37
摘要195)      PDF(pc) (6227KB)(215)    收藏

地质条件和采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无法获取完备的地震数据,对后续地质解释工作造成影响。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地震数据规则化,当前此类方法通常局限在时域范围内处理数据,导致重建数据过于平滑,纹理细节信息缺失。本文提出一种联合时频域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在地震数据的时域和傅里叶域上进行联合约束,学习地震数据在时域和傅里叶域的多维度分布特征,重建欠采样地震数据,修正联合损失函数的权重,调整卷积神经网络学习的注意力;采用多级可调节的残差块构建卷积神经网络中间层,提高特征提取能力,根据任务的需要调节残差块数量,平衡网络的精度与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与双三次插值、基于块匹配的3D协同滤波、深超分辨率网络、增强深度学习超分辨率重建网络等方法对比,具有更好的细节保持效果和鲁棒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7. 广东阳西沙扒海域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
刘强, 汤民强, 贺惠忠, 李正元, 刘文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6): 1791-179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07
摘要181)      PDF(pc) (13120KB)(164)    收藏
古河道作为沉积物颗粒源汇之间的运移通道之一,其对沉积物通量的影响备受海洋沉积学关注。为了研究广东阳西沙扒海域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针对粤西近岸陆架古河道展开了研究,利用海上风电场浅地层剖面勘察资料和钻孔数据,根据声学脉冲特征识别出多条古河道,弥补了粤西沿岸浅水区古河道分布空白。结果显示:古河道呈近南北走向,以宽U型为主,河道宽度在768~2 743 m之间,下切深度最大为16.90 m,局部存在河道交汇现象;依据现代河流河型判别方法,古河道河型属于砾质分汊型,以推移质砂砾输运为主,年平均输送量为3.87×108 m3/a;古河道源自古漠阳江水系,形成于全新世早期至中期,上覆地层为全新世中期至今的浅海相沉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8. 生态保护红线区生境风险评估——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
张艳红, 苏生, 刘兆礼, 侯光雷, 陈子琦, 韩影, 李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241-250.   DOI: 10.13278/j.cnki.jjuese. 20210190
摘要171)      PDF(pc) (5881KB)(408)    收藏

为了探究人类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境造成的影响,提高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能力,为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提供科学支撑,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和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及相关人类活动数据,从栅格尺度上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区存在的生境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生境风险值的范围介于0.00~1.32之间,高、中、低生境风险区域分别占红线总面积的2.31%、3.26%、22.12%,整个评估区内人类活动干扰对生境产生的影响以低生境风险为主;在各类生境中,林地的平均生境风险值最高,其中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的平均生境风险值分别为0.58、0.88、0.79,同时最高风险值(灌木林地)也出现在林地生境中;相较于其他人类活动,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累计风险值和平均生境风险值均最高,分别为2 933 161.90、1.24,公路用地次之,分别为1 086 264.68、1.19,旱地、水田、渔业等人类活动对生境产生的影响有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9. 辽东地区大石湖沟铜矿化构造背景——来自闪长玢岩锆石成因的指示
段雪鹏, 田永飞, 王宁, 韩学智, 王宗起, 于晓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140-16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94
摘要168)      PDF(pc) (30041KB)(466)    收藏

辽东地区大石湖沟斑岩型铜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辽吉造山带内,其矿化在空间上与侵入大石湖沟花岗岩体中的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闪长玢岩形成时代及其锆石成因,探讨其成矿潜力,为区域找矿提供基础理论。利用LA-ICP-MS技术对闪长玢岩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具有典型岩浆成因特征,闪长玢岩侵位时间为225.6~218.7 Ma,属于晚三叠世,该期岩浆活动应与矿区内一期铜矿化作用密切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稀土元素丰度值均较高,w(ΣREE)介于(216.3~1 305.9)×10-6之间,具有Ce正异常和弱的Eu负异常特征。利用Ti温度计得到锆石形成温度为568~913 ℃,氧逸度范围为ΔFMQ-0.05~ΔFMQ+4.05,其氧逸度特征指示岩体具有良好的斑岩型铜矿成矿潜力。区域地质背景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该期岩浆活动可能与大陆深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引起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0. 大兴安岭东北部多宝山矿集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李玉洁, 李成禄, 杨元江, 袁茂文, 李博文, 苏 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436-.  
摘要166)      PDF(pc) (15440KB)(52)    收藏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是近几年在大兴安岭东北部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床。矿区内共发育2条矿体,银品位最高达25 516 g/t,并伴生有铅锌、锰矿产出(铅+锌平均品位为1.2%,锰平均品位为9.5%)。矿石主要赋存于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中,以石英脉胶结的热液角砾岩矿石为主,岩石已遭受蚀变;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成矿阶段可划分为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阶段、沥青-含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常见的热液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及赤铁矿化等。本研究以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中的磁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测试了磁铁矿中的稀土、微量元素,以探讨磁铁矿的成因信息。结果显示:磁铁矿中稀土元素总量w(∑REE)为 (27.94~81.54)×10-6,LREE/HREE为2.77~67.31,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模式;(La/Yb)N介于9.42~280.59之间,Eu/Eu*基本小于1,Ce/Ce*介于0.89~1.54之间,La/Sm介于1.29~97.54之间,Gd/Yb介于0.02~117.11之间,表明磁铁矿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其他微量元素投图显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中的磁铁矿具有岩浆热液成因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1.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优质储层发育规律

张新涛, 张藜, 刘晓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1-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06
摘要164)      PDF(pc) (47826KB)(447)    收藏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对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还缺乏深入认识。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和氮气吸附等资料,对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孔隙微观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优质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结果表明,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可分为3类:高孔-中低渗型(Ⅰ类储层)、中孔-低渗型(Ⅱ类储层)和低孔-低渗型(Ⅲ类非储层)。Ⅰ类储层由中酸性气孔熔岩叠加隐爆角砾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Ⅱ类储层由中酸性块状熔岩叠加隐爆角砾化作用、溶蚀作用或基性气孔熔岩叠加溶蚀作用形成。原生孔隙、裂缝与溶蚀协同作用及脱玻化作用是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有利储层的主要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化背景下火山岩优质储层纵向多层、横向多中心分布的储层发育模式。多喷发单元、多丘叠置的酸性复合熔岩火山机构和中酸性侵出熔岩穹丘两种类型的火山机构是渤中凹陷火山岩优质储层的重要勘探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2. 基于卫星重力异常的南海南部中生界反演
鲁宝亮, 苏子旺, 赵志刚, 唐华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261-27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59
摘要163)      PDF(pc) (29662KB)(429)    收藏

已有钻井以及地震资料揭示南海南部海域广泛发育中生代地层。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海南部中生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本文利用最新的卫星重力数据反演中生界的深度和厚度。首先,采用重力场正演技术消除海水的影响,获得南海南部布格重力异常。其次,为了消除新生代沉积层的影响,将新生代沉积层划分为0~3、3~6、6~10 km 3层,并根据前人在南海获得的密度与深度的关系,采用变密度Parker正演方法计算新生代沉积层产生的重力影响,并将其从布格重力异常中减去,从而获得前新生代重力异常。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消除深部莫霍面以及局部岩体重力的影响,从而计算得到反映中生界的重力异常。最后采用三维Parker变密度界面快速反演技术获得南海南部中生界深度和厚度。反演结果与已知中生界钻井具有较好的对应。南海南部地区中生界主要分布在礼乐滩、巴拉望岛北部和万安地区,厚度分布小于9 km,其他大部分地区中生界厚度小于1 km或者不存在中生界。其中中生界在礼乐滩地区最为发育,其次在巴拉望岛北部也广泛发育。结合前人在该区域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成果,认为南海南部海域礼乐滩地区中生界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3. 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的裂纹模型波场数值模拟及频散特性分析
左鹏飞, 刘财, 郭智奇, 冯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250-126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21
摘要163)      PDF(pc) (5044KB)(103)    收藏
近场动力学理论采用积分形式的运动方程,能够有效避免空间偏导数不存在的问题,在模拟不同材料发生裂纹扩展、断裂破坏等不连续问题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但是对近场动力学理论中波的传播问题和频散特性研究较少。为了研究近场动力学理论中应力波的传播规律,考虑平面应力情况,建立积分形式的运动方程,在均匀各向同性模型及含水平裂纹模型下进行了波场数值模拟,并与经典连续介质理论中的纵波和横波波场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理论的运动方程,详细推导了一维和二维情况下的频散关系,并探讨了邻域内物质点数、邻域半径和形状参数等近场动力学参数对频散曲线的影响。在波场数值模拟中,线性近场动力学理论中固体与经典连续介质理论中线弹性介质的波场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介质内裂纹的存在会阻碍波的传播;在频散特性分析中,所选邻域半径越小、形状参数越大,线性近场动力学理论中的频散特性越接近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中的频散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4.

黔西南簸箕田金矿床皂矾山构造角砾岩特征及成矿意义

邰文星, 周琦, 杨成富, 何金坪, 刘光富, 王泽鹏, 赵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106-11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51
摘要159)      PDF(pc) (42447KB)(420)    收藏

黔西南簸箕田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矿田东段,是近年发现的近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本文以发育在簸箕田金矿区的皂矾山矿段角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结合矿区以往基础地质信息,分析了角砾岩的产状、岩石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显示:皂矾山角砾岩为构造角砾岩,并分为构造热液角砾岩和构造破裂角砾岩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阶段包括石英-白云石、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雌雄黄-辰砂-石英-方解石3个阶段。总结了簸箕田金矿床的成矿过程,首先是形成灰家堡背斜,其次是形成皂矾山含矿构造角砾岩,最后是含矿热液运移、成矿物质萃取及矿体的形成。构建了簸箕田金矿“两富两贫”的成矿模式:距离皂矾山构造角砾岩筒中心带越近,矿体越富,距离构造角砾岩筒中心带越远,矿体越贫;越产在角砾岩筒及其两侧的深部位置的矿体越富,越产在角砾岩筒及其两侧的上部位置的矿体越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5. 渤中19-6凝析气田孔店组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垂向演化特征
杜涛, 曲希玉, 王清斌, 张洋晨, 高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17-2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07
摘要157)      PDF(pc) (40247KB)(422)    收藏

为了研究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对储层的影响,以渤中19-6凝析气田孔店组砂砾岩为解剖对象,借助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识别及压实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等手段,对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的垂向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19-6孔店组砂砾岩储层压实成岩裂缝普遍发育,包括继承性裂缝与非继承性裂缝,继承性裂缝发育较早,沿碎屑颗粒的原有裂纹产生,非继承裂缝主要以共轭剪裂缝的形式沿长石解理破裂发育;2)砾级颗粒较砂级颗粒、长石颗粒较石英颗粒压实成岩裂缝更为发育,压实成岩裂缝裂缝发育程度与脆性指数成正比,与填隙物含量成反比;3)模拟的垂向上发育3期砂砾岩压实成岩裂缝发育带,其中第2压实成岩裂缝发育带与研究区的裂缝分布一致,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6. 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含锰岩系时代厘定及地质意义
张帮禄, 吕志成, 于晓飞, 李永胜, 甄世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120-13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52
摘要154)      PDF(pc) (37122KB)(94)    收藏

西昆仑造山带新近发现的玛尔坎苏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锰矿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本文在梳理玛尔坎苏碳酸锰成矿带区域地层已有年龄的基础上,对含锰岩系含火山碎屑灰岩、砂质灰岩及凝灰岩夹层中的锆石开展U-Pb测年工作,厘定了含锰岩系的沉积时代,并结合同期区域构造及表生系统演化背景,探讨了玛尔坎苏锰矿带的地质意义。喀拉阿特河组含锰岩系第一岩性段含火山角砾灰岩和第二岩性段砂质灰岩中火山岩岩屑获得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22.9±1.8)Ma,第三岩性段凝灰岩夹层最年轻的3颗锆石获得U-Pb谐和年龄为(322.0±5.3)Ma。结合新近发表的碳酸锰矿石Re-Os等时线年龄,可大致将该套含锰岩系的沉积时代限定为晚石炭世(约320 Ma)。喀拉阿特河组含锰岩系地层可能代表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背景之下的弧后盆地沉积序列。含锰岩系沉积时恰处于晚古生代冰期之内(340~285 Ma),碳酸锰矿石亦具有类似现代海洋水成铁锰沉积物的(REE+Y)PAAS配分形式,表明原始锰氧化物沉淀速率较慢且与海水呈平衡状态。这可类比全球新元古代与冰期有关的其他沉积碳酸锰矿床的形成过程,即冰川的逐渐消融导致溶解Mn2+以锰氧化物的形式缓慢沉淀。据此推测晚古生代南半球Gondwana大陆发育的动态冰川活动对古特提斯海域Mn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一定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7. 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九峰山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
付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001-101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04
摘要150)      PDF(pc) (11207KB)(274)    收藏
大杨树盆地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但近年来在其南部坳陷九峰山组部署的多口探井中获得了工业油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远景。目前对研究区九峰组烃源岩及油气来源缺乏系统地研究和认识,本文利用有机碳、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评价了九峰山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了原油性质,并探讨了油气来源。结果表明:九峰山组一段(九一段)和九峰山组三段(九三段)发育一般—优质的烃源岩,w (TOC)分别平均为1.76%和2.59%,w (S1+S2)分别平均为4.44 mg/g和7.36 mg/g,w (氯仿沥青“A”) 分别平均为0.21%和0.09%;九一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其次为Ⅰ型,而九三段以Ⅱ1型为主,其次为Ⅱ2型;九一段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主要为0.70%~1.60%,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而九三段Ro主要为0.50%~1.10%,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成熟生烃门限深度约为1 300 m,生烃高峰约为1 750 m,具有生烃早的特点。原油为轻—中质原油,具有高黏、高蜡、低硫、高饱和烃特点。原油富集碳的轻同位素,δ13C油为-30.40‰~-29.38‰,δ13C饱和烃为-30.78‰~-29.07‰,δ13C芳烃为-29.73‰~-27.91‰,具有以湖相腐泥型有机质为母质的特点。原油分子标志化合物的主峰碳为nC19和nC21,OEP(奇偶优势)为1.07~1.08,Pr/Ph为0.83~1.10;利用甾萜类标志物将原油划分为两类,其中第一类为YC1和Y3井原油,具有相对高的三环萜烷、C30D、Ts/Tm、C29Ts/C29藿烷、甾烷C27R/C29R、规则甾烷/藿烷、重排甾烷/规则甾烷、C29甾烷20S/20(S+R)、C29甾烷ββ/(ββ+αα)及低的β-胡萝卜烷特点,第二类为YX4和Y6井原油,具有高β-胡萝卜烷及相对低的甾萜烷值,表明第一类原油成熟度高于第二类,二者的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上略有差异。油岩对比反映出第一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九一段源岩,第二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九三段源岩,反映该地区存在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2种类型油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8. 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分析
李研, 聂逢君, 王东旭, 贾立城, 卢胜军, 严兆彬, 罗敏, 刘晓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075-108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194
摘要144)      PDF(pc) (24195KB)(163)    收藏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之相比,盆地北部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则明显薄弱。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石含铀性、盆地构造演化、古气候、地层演化、沉积相展布、砂体发育情况及后生改造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潜力,探讨了其找矿方向。综合分析得出: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源丰富,成矿条件较好;白垩纪以来,盆地存在4期明显构造反转,形成上白垩统姚家组和四方台组2个主要铀矿找矿目的层;在盆地内部,姚家组和四方台组发育良好的沉积相及砂体条件,局部地区氧化作用明显,氧化带和铀矿化也较为发育,是找矿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成矿条件良好,东段应以姚家组为重点找矿层位,西段则应以四方台组为重点找矿层位,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9. 粉末活性炭增强臭氧氧化去除铁锰
张少杰, 刘适搏, 杨武, 陈思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228-123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69
摘要144)      PDF(pc) (10000KB)(130)    收藏
为了有效解决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粉末活性炭(PAC)和臭氧联用去除铁和锰的方法,并探索PAC在臭氧氧化处理水中铁和锰的作用机理。首先研究PAC和臭氧单独处理铁和锰的效果;然后研究PAC和臭氧联用处理铁和锰的效果,并探究不同条件(pH、温度、PAC用量、氧化剂质量浓度)对水中铁和锰去除效果的影响;最后研究PAC在臭氧氧化处理水中铁和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AC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强化铁和锰被臭氧氧化,在PAC用量为0.3 g/L、臭氧质量浓度为5 mg/L、pH值为7.0、室温的条件下,5 min内铁和锰混合溶液质量浓度由0.5 mg/L迅速降到0.1 mg/L以下,达到相应排放标准要求;随着PAC用量的增加,铁和锰的残留质量浓度逐渐降低,这说明反应高度依赖PAC表面的活性位点,进一步证实了PAC对水中铁和锰去除效果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和Mapping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在PAC表面形成了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涂层,而这些氧化物涂层会进一步加快水中游离铁和锰的去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0. 黑龙江建边农场地区遥感蚀变异常提取方法
赵忠海, 乔锴, 孙景贵, 陈俊, 崔晓梦, 梁杉杉, Manirambona Alain Jospin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275-127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046
摘要140)      PDF(pc) (16665KB)(263)    收藏
黑龙江建边农场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交汇部位,该区多期的岩浆和构造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在对黑龙江建边农场地区Landsat ETM影像数据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综合矿物光谱特征以及该地区的基础地质资料,采用“去干扰-主成分分析与比值法结合-异常筛选”的方法体系提取了研究区铁染、羟基等矿化蚀变信息。结果表明:本次研究共圈定羟基矿化蚀变异常13处、铁染矿化蚀变异常17处;矿化蚀变异常以白垩纪火山地层为主,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沿NE向断裂与NW向、NNW向及SN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分布,与中生代火山岩和早白垩世—早石炭世侵入岩体接触带部位密切相关。结合已知的地质矿产资料及野外实地验证结果,发现该地区普遍发育褐铁矿、赤铁矿等铁染异常矿物以及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羟基异常矿物,提取出的铁染与羟基矿化蚀变异常与物化探异常套合较为紧密且与已知的金、铜、钼等矿点和矿化点吻合程度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1. 基于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储层有效砂体厚度预测
贺婷, 周宁, 吴啸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262-127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43
摘要138)      PDF(pc) (17189KB)(176)    收藏
河道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之一,实现砂体厚度的定量预测是提高油气开发效率的关键。随着目标储层非匀质性的增强,地震属性与储层岩性、物性、孔隙流体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如何在地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且智能的复杂储层定量预测是目前储层预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为了实现对致密砂岩储层的高精度智能化预测,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储层有效砂体厚度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多层堆叠的全连接神经网络逐层优化针对储层有效砂体厚度预测的地震属性,并将优化后的属性直接映射为砂体厚度。首先针对模型数据分析了训练样本对全连接神经网络建模的影响,然后在小样本情况下分别对比了该网络的深、浅层形态在网络规模大于训练样本数目及网络规模小于训练样本数目时的表现差异,发现当训练样本为小样本时,深层网络表现优于浅层网络,前提是训练样本数目大于网络规模。最后,我们将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用于胜利油田某区实际数据的有效砂体厚度预测,应用效果显示该方法对致密砂岩储层中4 m左右的砂体实现了有效识别,体现了该端到端智能建模方法从地震属性中挖掘潜藏地质信息的能力,证实了其在储层定量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2. 青海贵德盆地扎仓沟花岗闪长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韩梓衡, 韩世炯, 曹成刚, 韩英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177-19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31
摘要137)      PDF(pc) (20571KB)(422)    收藏

青海贵德盆地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岩,但缺乏其深部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来源的研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形成背景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选取贵德盆地扎仓沟地区钻孔ZR2花岗闪长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225.3±1.3)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特点。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表现出中等Eu负异常(δEu=0.59~0.9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花岗闪长岩的εHf(t)值为-7.70~0.22,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747~1 243 Ma,表明贵德盆地扎仓沟地区花岗闪长岩为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熔融混合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中花岗闪长岩的构造背景为阿尼玛卿—勉略洋闭合后的同碰撞至碰撞后伸展的过渡构造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3. 基于构造物理模拟的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形成机理
何松高, 李传新, 张义平, 庞思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73-8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96
摘要137)      PDF(pc) (27517KB)(423)    收藏

为了揭示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似分析原理,设计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平台,完成了3组构造物理模拟对比实验,模拟了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分析了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受控于先存的基底断裂以及上奥陶统厚层泥岩的调节作用,在周缘构造活动的作用下形成;塔中地区NE向走滑断裂经历了形成期和复活期两个阶段,先后受到SW方向与SE方向作用力挤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4. 中天山地块沙垄铁建造矿石矿物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张凯, 雷如雄, 孙晓辉, 吴昌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88-10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52
摘要132)      PDF(pc) (18807KB)(109)    收藏
位于中天山地块的沙垄铁建造是新近识别出的新元古界铁建造之一。前人已经对该铁建造的矿床特征、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矿石的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铁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其矿床成因和沉积环境。但是,目前缺乏针对沙垄铁建造矿石矿物的矿物学和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等的研究,制约了对其铁矿物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的深入认识。本文以沙垄铁建造中代表性铁矿石的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详细的矿相学研究基础上,利用飞秒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fs-LA-ICP-MS)开展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原位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揭示磁铁矿和赤铁矿形成的过程和环境。沙垄铁建造的赤铁矿主要呈半自形微细粒板状,并且顺层定向分布,磁铁矿主要呈中粗粒状变斑晶产出。原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总体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Si、Ca、Mn和较低质量分数的Ni、Cu、Zn,不同样品的磁铁矿V质量分数相对一致,Ti质量分数变化较大;赤铁矿相对于磁铁矿具有较高的Si、Ca、Ti、Cr质量分数和较低的Mn、Ni、Zn质量分数。磁铁矿的稀土总量较低(w(ΣREY)=1.49×10-6~51.16×10-6,平均值为12.15×10-6),具有轻稀土相对重稀土亏损、Eu异常不明显和正La异常的特征,不同样品的磁铁矿和赤铁矿具有与全岩的稀土元素一致的配分模式,表明了铁建造中磁铁矿和赤铁矿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磁铁矿和赤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可以为揭示铁建造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提供新的依据。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沙垄铁建造中的磁铁矿变斑晶是赤铁矿重结晶作用的产物,磁铁矿的稀土元素特征指示沙垄铁建造具有低温热液和海水混合的成矿物质来源,而Ce异常的缺乏和质量分数相对一致的V、Cr,说明铁建造形成于相对缺氧的环境,并且在形成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5. 活性炭改性土-膨润土泥浆墙阻隔苯酚污染地下水
李琴, 贾卓, 黎建刚, 唐红梅, 詹聪, 赵勇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251-26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35
摘要132)      PDF(pc) (9398KB)(92)    收藏

为了增加土-膨润土泥浆墙回填材料对污染物的阻滞性能,本文采用活性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坍落度和土柱实验研究了添加活性炭对土-膨润土泥浆墙施工和易性、渗透性和兼容性能的影响,明确了活性炭添加量对泥浆墙渗透性和兼容性的作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满足泥浆墙墙体材料施工和易性要求的含水率范围随着活性炭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活性炭质量分数为2%~10%的改性土-膨润土泥浆墙墙体材料渗透系数均小于1.0×10-7cm/s,满足垂直阻隔墙渗透系数要求。当活性炭质量分数≤2%时,活性炭的添加对墙体材料与苯酚溶液的兼容性能没有影响;随着活性炭质量分数的增大,苯酚对其不利影响加剧。当活性炭质量分数增大至10%时,活性炭改性土-膨润土泥浆墙不适用于苯酚污染地下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6. 基于Sentinel-2A的喀斯特石漠化信息提取及成因分析
习靖, 姜琦刚, 刘骅欣, 高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301-131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39
摘要131)      PDF(pc) (9183KB)(148)    收藏
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哨兵数据作为Landsat和SPOT(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 la terre)系列卫星数据的继承和延续,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传统方式对Sentinel-2A数据进行喀斯特石漠化信息提取,构建20 m分辨率的石漠化指数,将损失Sentinel-2A数据的细节信息。为了更精确地对石漠化信息进行提取,结合Sentinel-2A数据的自身特点,构建了10 m分辨率的石漠化指数,提取了云南省文山州北门河流域的喀斯特石漠化信息并对其地质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对4种不同的融合算法进行对比可知,采用à trous小波变换对短波红外波段(B12)进行融合的效果优于高通滤波、主成分分析和Gram-Schmidt变换等融合算法,由该方法构建的10 m归一化微分岩石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rocky index, NDRI)和岩石裸露率(fr)不仅与20 m分辨率的NDRI和fr保持了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1),而且能够更好地突出不同地物的特征。结果表明,构建10 m分辨率的NDRI和fr能够更好地对喀斯特石漠化信息进行提取。对北门河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地质成因分析的结果表明:北门河流域喀斯特石漠化以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类型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40.66%、16.97%;流域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个旧组和板纳组中;在小于25°的坡度范围内,各类喀斯特石漠化分布集中,占喀斯特石漠化总面积的82.7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7. 新疆温泉早泥盆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
贾莹刚, 赵军, 关力伟, 杜古尔·卫卫, 陈有炘, 陈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132-114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358
摘要128)      PDF(pc) (19555KB)(262)    收藏
新疆温泉地区位于伊犁地块北缘,出露较多的晚古生代酸性侵入岩类。为研究这些岩浆岩的成因,探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对温泉地区早泥盆世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研究,并讨论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18±7)Ma,表示其为结晶年龄,二长花岗岩为早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高的εHf(t)值(8.2~14.0,平均值为11.3),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863~492 Ma),暗示花岗岩熔融源区主要为新增生的壳源物质;花岗岩样品具有高硅、相对富钾、弱过铝质、贫钙和镁等主量元素特征,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 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强烈的负铕异常;花岗岩样品具有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P2O5和SiO2质量分数呈明显负相关,指示其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及邻区岩浆岩演化信息,推测温泉地区早泥盆世花岗岩形成于准噶尔—巴尔喀什洋俯冲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8. 黄骅坳陷孔西斜坡区奥陶系原生油气藏成藏过程及模式
韩学雨, 李玉海, 楼 达, 王文庆, 王铸坤, 孙沛沛, 郑 直, 远光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356-.  
摘要127)      PDF(pc) (50926KB)(51)    收藏


 

摘要:黄骅坳陷孔西斜坡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多次生排烃,奥陶系储层发生两期油气充注。该斜坡区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该地区成藏过程与成藏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测录井资料分析、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气相色谱分析等方法,结合埋藏史-生烃史模拟,以孔西斜坡区构造演化过程为基础,开展了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特征、成藏过程及模式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类,其中多期次半充填裂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加里东运动导致华北地区大规模抬升,奥陶系长期差异性剥蚀形成岩溶储层,早、中三叠世三叠世孔西斜坡区广覆式生烃,油气向下进入奥陶系的岩溶储层,古油藏形成;早中侏罗世晚期孔西斜坡区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西高东低的逆冲带,古油气藏向构造高部位调整,原油被水洗、氧化等破坏;古近纪早期孔西地区普遍接受沉积,至始新世地势发生反转,逆冲带深埋,深洼区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油气通过逆断层及裂缝进入奥陶系储层;逆冲带奥陶系油气藏顶部和侧部地层以泥岩为主,具有良好的封堵条件,使油气聚集成藏,盖层及侧向封堵层不利的斜坡区高部位和凸起区,油气难以保存,形成了低部位产油产气、高部位产水的局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9. 赣南高陂花岗斑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启示
贺根文, 周兴华, 袁慧香, 于长琦, 李伟, 曾载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161-17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34
摘要126)      PDF(pc) (20571KB)(425)    收藏
高陂酸性岩脉出露于赣南于山成矿带中部,侵入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斑岩。为研究赣南高陂矿区岩浆岩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及与成矿的关系,本文对高陂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高陂花岗斑岩具有高硅(w(SiO2)平均为74.53%)、高钾(w(K2O)平均为4.34%)、富铝(w(Al2O3)平均为15.36%)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值多数介于1.25~2.87之间,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或钾玄岩系列花岗岩;具有较低的Nb/Ta、Zr/Hf值,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具明显的Eu负异常及高分异花岗岩特征。利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为(135.73±0.46)Ma(MSWD=1.7),加权平均年龄为(135.62±0.92)Ma(MSWD=0.27),谐和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高度一致,表明高陂花岗斑岩侵位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176Hf/177Hf值为0.282 322~0.282 450,εHf(t)=-13.3~-8.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2.03~1.73 Ga之间,推断高陂花岗斑岩可能主要来源于元古宙地壳物质的熔融。野外调查发现,矿区围岩经历了强烈的泥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等热液蚀变,呈面型分布,验证钻孔揭露了网脉状辉钼矿化,由此推测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钼矿的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0. 海拉尔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及发育模式——以红旗凹陷为例
谢明贤, 陈广坡, 苏玉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 (4): 1065-.  
摘要126)      PDF(pc) (9962KB)(59)    收藏

为了揭示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深层油气勘探前景并获取进一步的勘探突破,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对塔木兰沟组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塔木兰沟组为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发育的成盆初期建造,其中塔四段滨浅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发育,表现为低声波、高伽马、高电阻的电性特征,地震上呈强振幅、层状-似层状反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w(TOC)为0.07%~2.20%,平均为0.99%;Ⅱ型和Ⅲ型有机质均有发育,生源为藻类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输入;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值为0.90%~2.04%,整体为成熟—高成熟,局部受火山作用达到过成熟。该套烃源岩于早白垩世进入生油门限,对应埋深1 450 m,现今正处于生烃高峰期,有效烃源岩面积329 km2,舒特诺尔次凹是主要的生烃中心,采用体积法估算生烃量为4.59×108 t,排烃量为2.79×108 t,资源量为0.64×108 t,显示出较好的勘探潜力。烃源岩具有断陷初期填平补齐、气候温暖潮湿、有机质混源输入、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火山活动间接影响的发育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1. 岩浆底辟改造型洼陷复杂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以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为例
吴琼玲, 彭光荣, 肖张波, 雷永昌, 沈梦蓉, 邱欣卫, 李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048-1065.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01
摘要126)      PDF(pc) (53875KB)(169)    收藏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上的陆丰22洼为岩浆底辟改造型洼陷。为了明确这种洼陷的结构变形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本文通过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残余地层厚度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还原了洼陷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陆丰22洼西斜坡和东次洼在古近纪受到3期强烈的岩浆底辟作用,其中以文昌组四段活动最活跃。岩浆底辟对洼陷结构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岩浆底辟破坏了洼陷原始构造样式,引起边界断裂弯曲变形甚至错断,在平面上分带展布;二是岩浆隆升导致地层强烈翘倾,缓坡地层大幅抬升遭受强烈剥蚀;三是岩浆底辟产生次级凸起,影响了沉积中心的位置、规模和演化,致使陆丰22洼表现出复杂的结构特征与构造演化过程。岩浆底辟强烈的西斜坡和东次洼经历了断陷和坳断演化阶段,岩浆底辟较弱的西次洼、洼中隆和东斜坡则经历了完整的断陷、坳断和坳陷3个演化阶段,各构造单元具有平面分带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2.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演化阶段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何春波, 张亚雄, 于英华, 袁红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066-107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18
摘要125)      PDF(pc) (7656KB)(148)    收藏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源断裂处油气富集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条件及其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油源断裂活动时期和源内、源外油气中转站形成时期,确定了油源断裂输导源内和源外中转站油气时期,建立了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演化阶段的确定方法,并利用其确定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南大港断裂向沙一下亚段输导油气演化阶段。结果表明:南大港断裂向沙一下亚段输导沙三段源内中转站油气阶段从馆陶组沉积开始至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输导沙三段源内外中转站油气阶段从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至结束;经历了2个演化阶段,输导油气时期相对较长,有利于来自下伏沙三段源岩的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大规模聚集成藏。根据本文方法确定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演化阶段,能合理解释目前南大港断裂处沙一下亚段油气最富集的现象。此方法适用于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演化阶段的确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3.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富集规律
白雪峰, 刘家军, 陆加敏, 孙立东, 李军辉, 李笑梅, 狄嘉祥, 刘丽娟, 戴世立, 杨 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343-.  
摘要125)      PDF(pc) (14180KB)(64)    收藏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条件及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主,储层以花岗岩类风化壳为主,区域盖层为登娄库组泥岩;早期区域隆升、晚期差异沉降形成近SN向的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具有新生古储、侧向运移的成藏模式,富集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基岩与泥岩对接、供烃窗口大的地区是天然气藏富集的平面有利区;纵向上,风化淋滤作用控制着天然气藏在基岩风化壳内富集;花岗岩类为优势岩性,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4. 含膏岩地层地下水环境对混凝土建筑侵蚀实验
王福刚, 盘惠林, 李胜伟, 王东辉, 吴铭杰, 平世飞, 曹玉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185-119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42
摘要124)      PDF(pc) (5833KB)(100)    收藏
在膏岩富集地层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膏岩与地下水反应溶出Ca2+与SO42-,会增强对地下建筑物混凝土基础的侵蚀作用,影响地下工程的安全。为探究不同地层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侵蚀特征与机理,以地下工程建设中常用的C20与C30混凝土为对象,以成都南部台地地区含膏岩地层环境条件为约束条件,探究含膏岩与不含膏岩地层中混凝土在地下温度条件变化下的侵蚀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1)C20与C30混凝土在含膏岩地层中的侵蚀程度显著大于不含膏岩地层中的侵蚀程度,在不同地层水的侵蚀下,C20与C30混凝土质量变化率最大分别为1.80%与0.87%,抗压强度最大下降率分别为20.14%与12.80%。C30混凝土在不同地下水环境条件下抗压强度的衰减幅度更小,更适合作为地下工程施工材料。2)温度升高导致混凝土受SO42-的侵蚀作用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其中,C20混凝土在第四系和灌口组地下水侵蚀下抗压强度下降速率最大分别达6.89%和3.89%。3)混凝土的侵蚀是由外向内产生的,地下水中Ca2+与SO42-在混凝土外部重结晶生成石膏,并沿着裂缝向混凝土内部扩散,生成钙矾石晶体,产生膨胀力,形成裂缝,使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了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温度相关方程,实现了含膏岩地层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变化定量化计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5.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珠琼运动的沉积响应及构造意义
单玄龙, 热西提·亚力坤, 刘 培, 陶文芳, 张 琴, 郝国丽, 李克成, 姚佳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329-.  
摘要123)      PDF(pc) (18129KB)(60)    收藏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经历了早—中始新世的珠琼运动一幕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珠琼运动二幕,期间分别沉积了文昌组和恩平组。为研究两幕运动的差异,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岩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来判断物源成分,从而理清珠琼两幕运动期间西江主洼的物源转换规律。结果表明:西江主洼珠琼运动一幕晚文昌期主要为风化酸性火成岩,缓坡处文一、二段顶部出现中性火成岩成分;珠琼运动二幕恩平组在主洼中部和东部主要表现为中性火成岩风化产物,28洼恩四段底部由长英质变为中性岩母岩,洼陷西部则未出现中性岩母岩,珠海期由酸性火成岩向石英岩母岩成分过渡。基底岩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存在珠一坳陷内低凸起酸性花岗岩和坳陷南部隆起带中性花岗岩两类不同局部物源区,文昌期珠一坳陷内低凸起为主要物源区,在珠琼运动二幕时洼陷中部和东部物源区发生转换,物源来自珠一坳陷南部东沙隆起带,洼陷西部物源在恩平期没有转换,直到珠海期南海运动时与中、东部共同转变为接受北部统一的区域物源控制。洼陷不同部位物源转换存在差异,说明珠琼运动两幕之间存在物源的继承性发育,但具有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6. 基于遥感技术的贵德盆地多元信息干热岩靶区预测
闫佰忠, 李瑶, 秦光雄, 于开宁, 吴云霞, 王亚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288-130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215
摘要122)      PDF(pc) (17171KB)(150)    收藏
为探明贵德盆地干热岩资源位置及分布范围,首先利用Landsat 8 TIRS(thermal infrared sensor)热红外数据,通过单窗算法和劈窗算法对贵德盆地地表温度进行遥感识别,确定了高温异常区位置;然后基于干热岩形成条件构建了包括地层、岩体、断裂、环形构造、线性构造、水热蚀变异常、地表温度异常、温泉、地热钻探、区域重力异常、区域航磁异常、电磁勘探信息等12个因子的多元信息干热岩靶区预测模型,并对贵德盆地干热岩靶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贵德盆地干热岩以新近系、三叠系和第四系为保热盖层,大型北西向晚三叠世中酸性隐伏花岗岩为储热岩体,北北西向瓦里贡山深大断裂及花岗岩体为导热通道,下地幔软流圈供热和壳内部分熔融层供热为主要热源,岩石放射性产热为叠加热源;2)盆地内隐伏岩体预测区、地表温度异常区、水热蚀变异常区均具有沿北西—南东方向分布的特点,且分布位置相互印证;3)经过模型确定贵德盆地内存在一个沿北西—南东方向分布的大型干热岩带,面积约820 km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7. 吉林省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牟芮霆, 裴福萍, 时玉芹, 魏敬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117-113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14
摘要121)      PDF(pc) (20751KB)(205)    收藏
吉林省中部伊通地区火山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而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伊通地区玄武安山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明显的岩浆震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值,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安山岩形成于(285±2)Ma,即早二叠世。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样品SiO2质量分数为51.29% ~ 58.91%,Mg#值为39~66,属于拉斑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综合研究认为伊通地区早二叠世火山岩岩浆来自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形成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华北板块北缘早二叠世处于古亚洲洋南向俯冲作用之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8. 基于光谱形态信息的冰面湖精细化提取方法
赵彬如, 牛思文, 杨晓彤, 常建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307-319.   DOI: 10.13278/j.cnki.jjuese. 20220049
摘要121)      PDF(pc) (10797KB)(312)    收藏

冰面湖是冰盖水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冰盖表面融水的特征,影响极地气候及环境变化。本文以冰面湖多发育区域格陵兰岛北部为研究区,基于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综合光谱形态信息的冰面湖精细化提取方法。首先结合适合冰面环境的水体指数NDWIice(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ice)及分割阈值提取冰面水体;然后构建形态规则,将冰面水体分为独立冰面湖、独立冰面径流、混合区域3类;最后引入傅里叶描述子辅助分水岭算法精细化提取冰面湖。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选取一个消融期内9个时期的WorldView-2影像序列进行实验,与其他自动化方法及人工数字化结果比较,本文方法在提取准确率、完整性上均高于90%,平均错误率低于0.2%,优势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9. 苏子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大伙房水库水量的影响
张斌, 陈圣波, 张梦娇, 张玉峰, 张澜, 赵秀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320-32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66
摘要121)      PDF(pc) (12814KB)(70)    收藏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着地表径流,分析其变化规律与驱动力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以大伙房水库上游苏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转移矩阵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评估了气候因素、人为因素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大伙房水库水量的影响,并主要从土地利用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水库水域面积增加的原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水库水域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流域内最主要的两种土地利用变化为林地面积增加、农田面积减少,且两者均对流域产水量起到正效应;同时,气候因素的变化也对水库水量的增加起到正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0. 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优化布置及参数灵敏度
闫佰忠, 徐文杰, 李玉涵, 孙剑, 毕攀, 李瑶, 张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218-229.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22
摘要121)      PDF(pc) (8158KB)(151)    收藏

为了确定地下水源热泵的最佳布井方式,探明含水层温度场变化特征以及水文地质参数灵敏性,以石家庄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肖家营—东兆通为研究区,基于热储层的地热地质条件和热物性参数,利用FEFLOW软件构建了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在2 000 m3/d的抽灌量下对不同井间距、不同布井模式-含水层温度场变化进行模拟,探讨发生热突破的可能性,并探讨温度场关于热导率、渗透系数、孔隙率等参数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抽双灌模式下,方案C(两眼回灌井连线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一眼回灌井位于抽水井正下游,另一眼回灌井位于沿地下水流向45°方向,即两回灌井与抽水井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抽水井正下游的回灌井为直角顶点)的布井方案对含水层温度场影响最小,为最优方案;2)单抽双灌模式下,抽灌量为2 000 m3/d时,方案C抽灌井间距设置在40~50 m较为合理;3)抽灌过程中,温度场对于渗透系数的改变灵敏度较高,而对孔隙率以及热导率的改变灵敏度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1. 东北寒区SWAT模型融雪径流空间异质性参数率定方法及应用——以白山流域为例
次旦央宗, 李鸿雁, 李晓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230-240.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83
摘要119)      PDF(pc) (4021KB)(111)    收藏

融雪水是东北地区春季径流的重要来源,融雪径流过程的可靠模拟及预报可为科学管理和调度春汛期水资源提供参考。东北寒区年度内存在融雪径流和降雨径流两种产流模式,流域物理空间属性差异对融雪径流产流模式影响显著,为了解决东北寒区融雪径流空间异质性问题、提高SWAT模型模拟及预报精度,提出对SWAT模型采用单站点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的策略。首先,利用白山水库入库流量进行单站初步参数率定,进而,采用多站点对融雪径流参数进行率定,并将该参数移植到单站初步率定参数集。结果表明:单站初步参数率定后模拟得到年度(1—12月)、夏季汛期(6—9月)、春季融雪期(3—5月)验证期月尺度确定系数(R2)分别为0.76、0.74和0.58,日尺度R2分别为0.71、0.75和0.51;单站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后模拟得到年度、夏季汛期、春季融雪期验证期月尺度R2分别为0.80、0.74和0.79,日尺度R2分别为0.74、0.78和0.61。在月尺度和日尺度上,单站和多站点联合参数率定较单站参数率定后春季融雪期的模拟精度分别提高了20%和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2. 基于融合残差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地震信号去噪
刘 霞, 孙英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609-.  
摘要118)      PDF(pc) (11453KB)(491)    收藏

由于U型卷积神经网络(Unet)在地震数据去噪中存在计算量大、网络退化和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本文为了提高去噪效果以及增强模型的泛化性,提出了一种融合残差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RAUnet)。该网络结构主要由编码和解码两部分构成,网络的每个卷积层之后都加入了批标准化和带泄露整流激活函数。在编码器中,为了提高对噪声的提取能力,引入了残差结构和卷积块注意力模块。残差结构利用残差跳跃连接的方式减弱了网络退化,降低了特征映射的难度。卷积块注意力模块使用通道和空间的混合注意力权重,能提升相关度高的特征并抑制相关度低的特征。在解码器中,为了提升特征融合的维度恢复能力,选用双线性插值方式进行上采样。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合成地震信号,本文方法对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随机噪声的压制效果均更有效,并且更好地保护了有效信号;对于实际地震信号,本文方法仍然能在去噪的同时尽量保持有效信号中的细节,对叠前数据和叠后数据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泛化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3. 东海大衢岛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曹译文, 周喜文, 刘建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475-.  
摘要117)      PDF(pc) (29252KB)(42)    收藏

东海陆架作为华夏地块东部的重要块体,其成因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关键是对其变质基底情况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东海陆架西部舟山群岛变质表壳岩开展调查与研究,在其中的大衢岛发现了具有“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特征组合的高压麻粒岩,通过计算压力-温度视剖面图确定其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860~890 ℃、(1.28~1.32)×106 kPa,具有顺时针样式温压演化轨迹;峰期后经历近等温降压(ITD)过程,反映了加厚地壳的快速减薄过程,其成因很可能与造山作用有关。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该高压麻粒岩的变质时代为(247.9±1.7)Ma,代表了峰期后麻粒岩地体抬升阶段年龄。变质表壳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介于963~339 Ma之间,既不属于新元古界陈蔡群,也不属于古元古界八都群,可能是一套独立的变质沉积建造。尽管其变质时代与华夏板块印支期退变榴辉岩相近,但变质过程迥异,可能不是同一造山带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4. 勃利盆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富集特征及有利区优选
张晓晴, 康玉国, 孙斌, 孙钦平, 杨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033-1047.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58
摘要117)      PDF(pc) (18875KB)(181)    收藏
勃利盆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富集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实践。本文基于对七台河断陷区煤层气地质条件的精细解剖,揭示了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特征及成藏机制。研究发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成藏条件良好,其中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煤层层数多、总厚度大,发育多个富煤中心,热演化程度较高,煤储层物性较好,煤层含气量总体西高东低,构造、水文、封盖等保存条件较好,具备良好的煤层气成藏基础,存在向斜-水力封堵型、断层封闭-水力封堵型、断层-多煤层自封闭型3种煤层气成藏模式,埋藏适中、缓—滞留水环境下的“逆断层封闭区”、“次级构造高点”和“煤层中部分层”是煤层气富集成藏有利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模糊数学煤层气选区评价模型,进行了有利区评价,优选出青龙山—桃山区、马场区等7个煤层气有利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5. 崇明东滩吹填区黏性土层抗剪强度随时间变化特征及机理
王清, 吕作俊, 姚萌, 董佳祺, 夏玮彤, 杨天亮, 牛岑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163-116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11
摘要117)      PDF(pc) (12624KB)(133)    收藏
为了对上海市崇明东滩等吹填造陆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针对崇明东滩吹填区下伏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特点,考虑不同吹填时间,选取由西向东的5个不同吹填区(1949围堰内、1949—1964、1964—1976、1976—1990、1990—1998)内钻孔的黏性土进行剪切试验,分析了不同时期及不同层位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并对土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观察土样的微观结构,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定性及定量地分析了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黏土在1949—1964吹填区内的抗剪强度最高,在50、100、200、300 kPa竖向压力下的峰值剪应力分别为33.31、46.68、102.10、147.15 kPa,粉质黏土在各级竖向压力的作用下,各吹填区内的抗剪强度差距不大;自西向东,黏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与粉质黏土层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天然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有关。2)自西向东,各吹填区内土样的微观结构有显著变化,黏土层的微观结构从絮凝-团聚状结构向基质状结构变化,粉质黏土层的微观结构呈现骨架-团聚状—基质状—絮凝-团聚状结构的变化趋势。3)结构单元体的平均直径与土样的黏聚力负相关,与内摩擦角正相关,结构单元体的平均形状系数与土样的黏聚力正相关,与内摩擦角负相关。说明结构单元体的平均直径、平均形状系数与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直接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6.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演变和供水构成变化特征

杜新强, 何立滢, 任思睿, 姚泓钰, 乔琪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566-.  
摘要114)      PDF(pc) (5771KB)(137)    收藏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为在宏观尺度上全面认识北方地区水资源时空演变过程和各类水源供水分配比例,本文利用Mann-Kendall和Theil-Sen等统计学方法,对北方地区15个省级行政区2003—2019年降水量、水资源量和供水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近17年降水量低于多年平均值,但处于上升周期,年际水资源总量演变规律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供水量在2013年达到拐点,由持续增加转为缓慢下降并相对稳定;供水水源以地表水源为主且其占比逐年上升,地下水源供水占比逐渐下降,其他类型水源(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供水占比均增长明显。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供水结构变化主要以需求为主导因素,对水资源演变趋势的考虑和主动适应措施不足,仍有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7. 依兰盆地始新统达连河组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高家俊, 孟庆涛, 曾文人, 李金国, 李丽, 康嘉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60-7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82
摘要114)      PDF(pc) (15935KB)(90)    收藏

为了研究依兰盆地始新统达连河组油页岩的品质及沉积环境,通过对研究区样品的含油率、总有机碳、岩石热解、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讨论了油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生烃潜力、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达连河组发育油页岩段半深湖相和含煤段湖沼相两种类型油页岩。油页岩段油页岩含油率为3.55%~4.18%,w(TOC)为9.00%~10.55%,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含煤段油页岩含油率为3.85%~18.57%,w(TOC)为8.90%~30.10%,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具有更大的生烃潜力。最大热解峰温Tmax(425~440 ℃)低、碳优势指数CPI(1.32~1.68)大、C29 20S /(20S+20R)值低、C29ββ/(αα+ββ)值低和Ts/Tm低,指示两种类型的油页岩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阶段。正构烷烃主峰碳为C27或C29,CPI平均值为1.50,呈现单峰、后峰式的奇碳数优势,Pr/Ph(平均值为3.16)指示姥鲛烷占优势。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和C27-29规则甾烷质量分数指示油页岩为高等植物和藻类的混合来源,含煤段油页岩有机质中藻类贡献更大。两种类型油页岩伽马蜡烷指数均极低,而含煤段油页岩Pr/Ph和重排甾烷含量明显更高,揭示油页岩段油页岩形成于贫氧的淡水环境,而含煤段油页岩形成于弱氧化的淡水环境。油页岩段油页岩受频繁的重力流影响,品质降低。综合以上研究,认为有机质来源和重力流是研究区两种类型油页岩有机质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8. 内蒙古五十家子—新城子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吴燕清, 王常东, 余弘龙, 周 舰, 林天发, 于 兵, 董小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418-.  
摘要113)      PDF(pc) (27811KB)(57)    收藏

内蒙古五十家子—新城子地区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兴蒙造山带铀-多金属成矿省,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南端,是我国北方热液型铀-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区内中生代火山活动频繁且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根据富集储矿构造环境将研究区火山岩型铀矿划分为蚀变裂隙带和次火山岩2种类型,认为研究区铀成矿高峰期为晚侏罗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相对集中在148.91~99.10 Ma之间,具时间跨度大、多期多阶段的特征;铀矿化异常主要沿西拉木伦河、黄岗粱—乌兰浩特断裂分布,多产于EW、NE向次级断裂和构造裂隙带内;富集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熔岩、燕山晚期侵入岩内外接触带附近;主要受地层、断裂构造、火山机构、不同界面构造、次火山岩及热液蚀变复合控制。研究区铀矿找矿标志为火山盆地边缘靠近基底隆起带一侧发育酸性次火山岩部位,NE向控矿断裂带派生次级断裂交汇部位,花岗斑岩、流纹岩接触部位且硅化、赤铁矿化、紫黑色萤石化、水云母化蚀变叠加部位,物化探测量异常带耦合度较高的部位。初步建立研究区成矿模式,预测了曹家营子、王家大院、五间房、板山图4处重点铀矿勘查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9.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差异特征分析——以苏里格气田盒8下亚段为例
罗超, 李晓颜, 刘渠洋, 张强, 于洲, 代洁, 尹楠鑫, 林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30-4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25
摘要112)      PDF(pc) (23818KB)(448)    收藏

为厘清砂质辫状河同级别构型要素差异特征及成因,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质辫状河沉积为例,综合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及岩心等资料,选取H8x2-2、H8x1-3和H8x1-1典型层段开展定量构型表征,重点辨析五级至三级同级别构型单元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盒8下亚段不同单层内单一辫流带宽度为650.0~1 750.0 m,受物源条件和基准面旋回升降等沉积分异作用影响,单一辫流带(五级)呈孤立式、侧向拼接式和垂向叠加式3种不同构型差异分布样式。洪水、辫状河道冲刷以及冲沟破坏等因素作用,使得单砂体级次(四级)的构型差异最显著,而优势岩相组合概率高于80%的H8x2-2单层心滩规模较大,平均厚度为7.2 m,长和宽分别为1 402.0 m和809.0 m。各单层心滩内构型(三级)差异性较小,其中落淤层具有厚度薄(0.1~0.4 m)、倾角缓(1°~3°)、透镜状分布的相似特征,单一增生体宽度主要分布在360.0~565.0 m,心滩内增生体个数、单个增生体的大小共同造就了各单层心滩平均规模的较大差异。以各级次构型单元差异特征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典型井组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空间分布的三维地质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0. 基于多因素-多尺度分析的阶跃型滑坡位移预测
熊超, 孙红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175-1184.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403
摘要112)      PDF(pc) (9349KB)(194)    收藏
为了定量分析阶跃型滑坡位移与诱发因素之间的时滞效应,提高位移预测精度,本文提出新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将滑坡累计位移分离为趋势项和周期项;然后采用最大信息系数(Cmi)、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EMD)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和多尺度分析,构建出多因素-多尺度MEMD预测模型;最后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例,通过Cmi选取最优滞后期的诱发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在用MEMD方法分解多元序列的基础上建立时间多尺度模型,并与单因素-单尺度模型、多因素-单尺度模型及单因素-多尺度EMD(经验模态分解)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八字门滑坡降雨和库水位的最优滞后期分别为2 d和4 d;滑坡多元序列经MEMD方法分解后得到3组模态函数,每组均有7个分量,各对应分量的时间尺度一致,其中周期项位移受诱发因素的响应具有时间多尺度特性;多因素-多尺度MEMD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相较于以上3种对比模型分别平均降低49.4%、36.9%和27.4%,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平均降低38.0%、26.4%和15.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1. 华北克拉通北缘孔兹岩带两期深熔石榴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石强, 李晨, 周煜欣, 高鑫, 李蕙萱, 马人文, 许严, 赵忠海, 徐仲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090-111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321
摘要109)      PDF(pc) (49850KB)(227)    收藏
华北克拉通北缘孔兹岩带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与深熔源岩(泥质片麻岩)在野外空间上渐变过渡、密切共生。石榴花岗岩中含有大量的源岩包体、残留体、残留矿物相/转熔矿物相,深熔源岩中也存在大量的石榴花岗岩团块,这些混合岩的岩性在宏观上具有不均一性。岩相学研究表明,石榴花岗岩与泥质片麻岩矿物组成相近,二者具有特征十分相似的石榴石,主要为残留矿物相/转熔矿物相。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榴花岗岩与泥质片麻岩拟合程度较好,均具有高TFeO/MgO值和Al2O3质量分数,K2O/Na2O值和CaO质量分数存在较大变化,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Nb、Ti和P等元素。与世界上典型的S型花岗岩成分偏离,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具有低SiO2质量分数(50.30%~73.10%)和高MgO+TFeO质量分数(1.6%~14.8%)。研究认为偏离正常S型花岗岩的成分范围与石榴石残留体带入和幔源物质添加有关。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由2.45~2.37 Ga 和1.95~1.90 Ga两期深熔事件形成,与区域上幔源岩浆底侵时代相近,指示大青山地区和集宁—凉城地区石榴花岗岩是幔源基性岩浆侵入麻粒岩相变质沉积岩中引起变沉积岩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2. 漠河盆地中侏罗世绣峰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周传芳, 冯 嘉, 杨华本, 段明新, 王久懿, 陈 卓, 杜兵盈, 梁中恺, 孙彦峰, 于俊博, 姜 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450-.  
摘要109)      PDF(pc) (27758KB)(86)    收藏


 

漠河盆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作为漠河盆地最下部层位,其形成时代、物源区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等对研究漠河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漠河盆地西南缘绣峰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147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778~181 Ma之间,显示出一个主峰约为198 Ma,分为778528~393252223~181 Ma4个年龄组,分别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岩浆活动事件、古亚洲洋俯冲闭合岩浆活动事件和蒙古—鄂霍茨克俯冲闭合岩浆活动事件相对应。砂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wSiO2)为70.59%~73.29%wAl2O3)为13.91%~14.93%Al2O3/SiO2值为0.19~0.21K2O/Na2O值为0.66~1.22,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为52.58~56.04,平均为53.82,反映绣峰组砂岩形成于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古气候环境;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右倾模式,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坦,与活动大陆边缘的曲线吻合较好,LREE/HREE值在3.74~5.73之间,(La/YbN值为11.27~19.08,δEu值为0.59~0.98,具中等偏弱的负Eu异常;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UCC)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为平缓,(La/YbUCC值为1.01~1.72,平均为1.26,(δEuUCC值为0.84~1.40,平均为1.13,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接近;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富集高场强元素Th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曲线与活动大陆边缘相似。综合研究认为,绣峰组砂岩物源主要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火成岩,物源区构造环境为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俯冲闭合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3. 基于正断层差异生长演化分析识别不同类型断层相关背斜圈闭——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汉留断层为例
王有功, 吕 超, 于爱暄, 刘世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373-.  
摘要108)      PDF(pc) (9231KB)(72)    收藏

为了明确正断层差异生长演化特征,以及断层相关圈闭成因与分布规律,本文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内的汉留断层为例,通过断层垂直断距-距离(T-X)曲线和垂直断距-埋深(T-Z)曲线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汉留断层运动学进行分析。得到汉留断层自W向E由Fh1、Fh2和Fh3等3个断层段组成,呈左阶斜列分布,各断层段形成时期与生长演化特征不同,表现在运动学上为相互独立的4个断层段。戴南组时期,Fh1段和Fh3段东部(Fh3b段)最先形成;三垛组时期,Fh1段存在新生的断层核与下部戴南组时期形成的断层段最初在垂向上是分离的,随着上下断层段的传播最终发生垂向连接,Fh3b段继承性活动,同时形成Fh2段和Fh3段西部(Fh3a)段。各个断层段相互作用并沿走向发生几何连接或者形成重叠带,最终形成了Fh1、Fh2和Fh3等3个断层段。断层在沿走向平面分段生长过程中,在其分段连接部位或重叠处可以形成背斜构造;同时在断层垂向分段生长过程中由于围岩流变学特征差异也可形成背斜构造,这2种不同类型的断层相关背斜构造均可构成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4. 孙吴—嘉荫盆地沾河断陷构造变形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制约
刘希雯, 刘志宏, 高 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393-.  
摘要108)      PDF(pc) (17891KB)(64)    收藏

 为了揭示孙吴—嘉荫盆地的构造特征、构造变形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制约,本文对沾河断陷的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地质解释和相应的研究工作。沾河断陷为孙吴—嘉荫盆地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自白垩纪开始主要经历了2个构造变形阶段:下白垩统宁远村组—淘淇河组上段下部沉积时期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形成NE向大型犁式正断层及由其控制的箕状断陷,盆地连续接受沉积,断陷的沉降中心始终位于控陷正断层上盘靠近断层的部位,断陷盆地的规模与沉积范围随着控陷断层规模和断距的增大逐渐扩展,盆地具有裂谷盆地的性质;下白垩统淘淇河组上段上部—新近系孙吴组沉积时期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形成反转构造、断层传播褶皱和走滑构造。在反转作用过程中,早期伸展断陷受到强烈改造,不仅在断层上盘靠近断层的部位形成大型反转背斜,而且使远离控陷断层的断陷缓坡带发生旋转式隆升,盆地的沉降中心迁移到盆地中间部位;随着反转背斜的隆升速率逐渐大于断陷缓坡带的隆升速率,盆地的沉降中心也逐渐向盆地的NW侧迁移,盆地绝大部分区域的沉降速率、沉积速率始终大于隆升速率,地层是连续沉积的,不存在沉积间断。仅在永安村组—鱼亮子组沉积时期,反转背斜带较高部位的隆升速率大于沉积速率,形成一系列超覆不整合,使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和鱼亮子组的部分地层在构造高部位缺失。孙吴—嘉荫盆地在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内区域,盆地性质应属于陆内挤压坳陷盆地。孙吴—嘉荫盆地与松辽盆地在构造演化方面存在差异,晚期NW—SE向挤压作用的强度较弱,与挤压作用相伴沉积的生长地层的厚度远小于松辽盆地的坳陷层。与松辽盆地相似,孙吴—嘉荫盆地规模较大的断陷中白垩系—新近系为一套连续沉积建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5. 黏性土中静力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土压力模型试验
王永洪, 银吉超, 张明义, 方翔, 桑松魁, 张广帅, 刘慧宁, 刘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1): 196-20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10202
摘要107)      PDF(pc) (12212KB)(78)    收藏

为探讨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特性,开展了室内饱和黏性土中静压桩沉桩模型试验。采用双壁模型管桩分离内外摩阻力,在桩身安装微型土压力传感器,监测桩-土界面土压力,分析了沉桩过程中压桩力与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桩土界面土压力在沉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退化效应,揭示了饱和黏性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压桩力随贯入深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在贯入后期闭口桩的压桩力明显大于开口桩的压桩力;桩端阻力基本呈现出线性增长,在沉桩过程中桩端阻力占压桩力的比例较大,占比为62.3%;在静压桩贯入初期,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增长速度较低,随着静压桩的逐渐贯入,桩土界面土压力呈现出线性增长且增长速率较快;在同一深度处,随着静压桩的逐渐贯入桩土界面土压力出现明显的土压力退化现象,在深度20、30、40、50、60、70 cm处,土压力依次平均退化14.6%、13.8%、13.2%、9.2%、7.2%、6.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6.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岩性边界刻画技术及其在C油田中的应用
娄 敏, 蔡 华, 何贤科, 黄 鑫, 刘英辉, 王 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622-.  
摘要106)      PDF(pc) (28951KB)(76)    收藏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类型之一,岩性尖灭边界刻画是论证圈闭有效性的关键。为了提高圈闭刻画的有效性,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本文提出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刻画储层边界。通过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地震沉积学分析、储层构型分析等地质方法开展储层平面展布精细刻画,厘定沉积相类型,定性预测砂体展布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多属性分频融合分析和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波形聚类分析以及砂描解释等多种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精细落实储层尖灭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平原河道宽约1 000 m,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宽约680 m;利用地震多属性、波形聚类以及砂描解释联合确定了西块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的边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7. 复杂地表起伏多重变加密网格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数值模拟
张志佳, 孙章庆, 王瑞湖, 韩复兴, 陆济璞, 刘亚光, 岑文攀, 高正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598-.  
摘要106)      PDF(pc) (12556KB)(167)    收藏

常规变加密网格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水平分层加密网格,该网格剖分策略在适应地形起伏和近地表速度结构变化特征方面效果较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起伏多重变加密网格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根据地形起伏和近地表低速层到高速层的速度分布特征进行网格加密;采用不同网格中的变系数差分格式离散声波方程,在保证波场模拟精度的同时兼顾计算效率;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地表附近波场模拟的精度,地表附近最细网格中的差分格式不做降阶处理,针对位于地表以上的虚像点的波场值,提出一种融入自由地表边界条件的法向虚像外推法。算例分析验证该算法对速度模型不同区域进行的网格多次加密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以黄土塬实际模型为例,耗时为常规1 m×1 m网格耗时的43.3%,并可达到和细网格基本一致的模拟精度,模拟误差控制在10-12范围内,同时表现出很好的近地表散射压制和边界吸收效果,且算法能稳定地适应实际复杂地表介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8. 陕西省紫阳县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赵慧博, 冯彩霞, 刘燊, 刘芳晓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016-1032.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05
摘要105)      PDF(pc) (25421KB)(128)    收藏
陕西省紫阳县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富含大量有机质和丰富的金属元素(Ba、V、Cr、Ni、Mo、Au等),但对黑色岩系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仍缺乏应有的认识。本研究借助偏光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形貌观察,有机碳分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实验方法,针对研究区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与无机质耦合关系、有机质来源、成熟度和沉积环境开展了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呈分散态和聚集态两种方式赋存,其中分散态的有机质与黏土矿物关系密切。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均值为2.95%,岩性差异、黄铁矿含量及类型均会影响TOC质量分数的变化。黑色岩系样品富含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其中: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4C34,呈明显的双峰式分布特征,且无明显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烯烃指征显示具明显的植烷优势,具较低的Pr/nC17值(0.36)和Ph/nC18值(0.50);萜类化合物的丰度由高到底顺序为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四环萜烷,少量γ-蜡烷,三环萜烷C21-C23-C24呈不对称倒“V”字型分布,具较低的Tm/Ts值(1.03);甾类化合物中规则甾烷分布呈C29>C27>C28的不对称“V”字型分布,具较低的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值(0.18)和孕甾烷/C29-20R甾烷值(0.84)。综上所述,有机质母体主要为海相低等生物(如菌藻类、微生物)和浮游生物,部分岩石(如硅质岩)中有机质来源有少量陆源低等植物的参与;岩石整体有机质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但未达到过成熟的阶段;黑色岩系来自半封闭封闭缺氧还原的偏碱性海水环境,盐度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9. 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大理岩单轴蠕变力学特性
赵越, 李磊, 闫晗, 肖万山, 苏艳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4): 1195-1203.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055
摘要105)      PDF(pc) (13174KB)(130)    收藏
为探究岩石在水化-冻融耦合作用下的蠕变规律,以湖北地区某露天边坡大理岩为研究对象,设置酸性、中性、碱性3种溶液环境浸泡,开展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并对比分析大理岩宏观破坏形态和断口细观特征。结果表明:1)在同一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酸性溶液环境中的瞬时、蠕变应变量及蠕变速率均最大,碱性溶液环境次之,中性溶液环境最小;2)大理岩长期强度为瞬时强度的0.685~0.812,长期强度折减较大;3)酸性溶液对大理岩颗粒结构的损伤劣化程度强于碱性溶液,但随着冻融作用的增强,碱性溶液对岩石结构的损伤程度逐渐接近酸性溶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0. 山西沁水寿阳ST区块煤储层三维精细地质建模
李忠城, 李丹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3, 53 (2): 635-.  
摘要102)      PDF(pc) (33805KB)(97)    收藏

煤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后期煤层气开发方案的部署和煤层气井的产量。本文以山西沁水盆地寿阳ST区块为例,基于地质数据、岩心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等资料,提出了井震约束条件下煤储层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通过建立构造模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模拟煤层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建立研究区岩相模型。通过序贯高斯模拟方法模拟煤层含气量、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分布规律,建立反映煤层气特征的精细三维属性模型,预测了相关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地质模型划分了产能潜力区,结合产能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煤层气井单井产能预测。本文划分的煤层气产能潜力区与产能预测结果,与目前区块内煤层气开发部署和实际产气情况吻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